有没有人愿意可以不厌其烦的意思让我问他一些为题,主要是生活方面的。可以加QQ,我男的

我男朋友这段时间很奇怪,他不太理我,我问他一些关于他和女孩的私生活他不愿意正面回答我每次都是躲过_百度知道
我男朋友这段时间很奇怪,他不太理我,我问他一些关于他和女孩的私生活他不愿意正面回答我每次都是躲过
问题,在我面前说话一下说一样,感觉不是那么的在乎我没有以前在乎我了
不要担心,没什么的。男生只是不像我们女生,想太多。恋爱,就是有一段时间是平淡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我觉得这个问题你要自己问他
问他怎么了
如果有人给你答案
那他完全不付责任
想离开你了
有事情瞒你
应该是外面有人了,你要注意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打开微信扫一扫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琼斯在警察学院当学员。他以《贩毒犯》为题写了一份案例。内容如下:) n0 v3 H9 h0 }6 ~' E+ o
# v5 y5 {&&w. W5 }4 s2 b8 l$ c1 v
  贩 毒 犯
  某日中午,太阳当空照,在湖上留下长长的树影。马捷和沙多把一艘预先准备好的小船推进了湖。他们顺着潮流漂向湖心。这个湖是两个毗邻国家的界湖,由地下涌泉补充水源,不会干涸。马捷和沙多多次利用这个界湖干着走私的勾当。5 d8 o- Z3 g9 `$ }3 ?1 e) V+ I
& Q2 F/ _$ b' m$ h
  他们在湖心钓鱼,不时能钓到一些海鳟,把内脏挖出,然后装进袋里。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两人把小船快速划到对岸,与接应人碰头。然后一起把小船拖上岸,朝天翻起,船底装着一个不漏水的罐子。他们把小包毒品放在里面。他们干得相当顺利,午夜刚过10分钟,便开始往回划,在离开平时藏船处以北半公里的地方靠岸。两人将100包毒品取出平分了。5分钟后,一支海关巡逻队在午夜时分发现这只船时,没有引起丝毫怀疑。但当他俩回到镇上时,撞上了巡逻的警察, 马捷和沙多被缉拿归案了。: H. ^8 e8 M% E$ _$ R6 C8 U
  哈莱金探长看完后,哈哈大笑,说:&这张考卷里错误百出,琼斯应该留一级才对。&
& b&&l& n2 i' {9 R
  这张考卷里有多少处错误?
满篇全错,就没有对的地方
没有看出来啊,写的挺好!
贵妇人的表演
富有的贵妇人米兹尼太太安闲得百无聊赖,竟动起了难倒名探哈利的念头。 5 ^& `) a$ b# G4 R
这天,凌晨2时,哈利接到米兹尼太太的男管家的告急电话,说“夫人的珠宝被劫”,请他立刻赶来。 8 u/ n) x& M8 _+ e6 G$ H" ^
& r) j. m5 f, y
, c7 T6 J, x+ g, _. X4 ]
哈利走进米兹尼太太的卧室,掩上门,迅速察看了现场: 两扇落地窗敞开着。凌乱的大床左边有一张茶几,上面放着 一本书和两支燃剩3英寸的蜡烛,门的一侧流了一大堆烛液。一条门铃拉索扔在厚厚的绿地毯上,梳妆台的一只抽屉敞开着…… 1 P3 q# B. h- w/ ?: ~3 d" `
3 X' |( [& i$ D! x6 O0 A
" P# J( Z7 v1 r% K
米兹尼太太有条有理地介绍说:“昨晚我正躺在床上,借着烛光看一本侦探书,门突然被风吹开了。一股强劲的穿堂风扑面而来。于是我就拉门铃叫詹姆斯过来关门。不料,这时突然闯进来一个戴面罩的持枪者问我珠宝放在哪里。当他将珠宝装进衣袋时詹姆斯走了进来。他将詹姆斯用门铃的拉索捆起来,还用这玩意儿捆住我的手脚。”她边说边拿起一条长筒丝袜。 &他离开时,我请他把门关上,可他只是笑笑,故意敞着门走了。詹姆斯花了20分钟方挣脱绳索来解救我。& &&I: B/ v: ?. ?9 Y8 L( m" l
3 y& E" }( ?& b9 Y&&a
&夫人,请允许我向您精心安排的这一劫案和荒唐透顶的表演致意。&哈利笑着说。
米兹尼太太的漏洞在哪里?
明天,我可以来看你吗
她和他相识在网络。相识在阳春三月。 $ _. S$ w3 f* P3 ~5 V' \1 K
他:“怎么想到叫随风舞女?”她:“取自于一首诗,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他没说话,她以为他被诗句迷上了。过了一会儿,他:“你看我的名字。”逐水流男,呵呵……她暗笑,两个人都是网上独一无二的名字。他:“好听吗?”她:“不好听。”他:“为什么?和你的名字刚好配。”
3 C5 y2 c) S; v. d& U% v4 T# I
也许真是刚好配吧,性情、爱好都是那么相近。聊天时,沉默时,都有着一种默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谈天说地,从古到今。开心时,他给她讲笑话,她让他猜谜。她要不开心了,首先就想到找他诉说,他听完后会变着法子让她开心。他把她当小孩子给她讲童话故事,因为他问她喜欢什么,她说她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他知道她爱幻想,爱看书喜欢诗词,她知道他喜欢听音乐,喜欢到野外去旅游。那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虽然他们都已结婚。 , f- U. |8 z* p&&Z: W1 V# }# M# T
' a. L* z) e$ @; }
. C/ C! z- v% u1 `2 n
直到有一天,他们都觉察到心中令人害怕的感觉。他:“明天我来看你吧。”她明知故问:“为什么?”他:“我也不知道,就是很想见你。”她拒绝了。虽然在网上聊得很好,可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离她很遥远,她觉得不真实。他送她一首诗:
0 F1 r" ]+ n6 a# m& r7 N. m
&&I, H- Y& U+ \4 `- A) `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6 i, y- D1 {3 y* J, L2 ~' r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 u5 Z8 N' s. G- i( \2 ]/ W/ I+ @! u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 ~! [$ c' G- b( T# n5 k5 q- ]
认识半年后,因为公司搬迁,她去了他的城市。好不容易等到办公室装好宽带,上网后就看到了他在线的身影。他:“你哪里去了,我等了那么长时间,都一个多月了,你怎么也不说一声。”她:“最近忙。”他:“告诉我你的手机号码,怕你下次又没踪影。”她想也没想就说了。他:“你没说错吗,打不通。”她:“没有啊。”沉默了一会儿,他:“鬼丫头,这是本地的号码。”“你什么时候来的,也不说一声。”“你怎么来了,你不要急我。”“明天我请你吃饭。”……屏幕上快速的显示着一行行字,她深深地感觉到了他的急切,他的关心。她又拒绝了,有意识也是本能的反应,她怕见到他。
5 ?7 I8 o0 @$ a# X( D9 \0 p
接下来的日子,话题完全改变了。除了一些闲杂的话题,剩下的就是他不厌其烦的约,她拒绝。在同一个城市,距离近了,却少了些以往的开心。转眼间一个季节过去,冬天来了,他依然约她。他:“为什么呢,大家都是这么好的朋友了,你为什么不见我。要不,我来看你好吗。”她:“好吧。”他:“啊!你答应了, 什么时候?”她:“春末。”他:“为什么?明天我可以来看你吗。”她:“我喜欢春天,总觉春末有种无可奈何的哀怨美。”他拗不过她,不过没关系,最终她还是答应了,只不过是要等的。 3 z& i( H8 g&&s, C% A, ]
& o$ A; u# f8 n$ j' T! L
从此,他们又多了一个话题,春天的话题。他们盼望着见面的日子,那是她最喜欢的季节,也正是这个城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之时。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越来越高兴,而她却越来越迷惘。真得要见面吗?有必要吗?见了又如何?她一遍遍地问自己。想得头疼,也只分析出两种情况。其一,见了之后,并没有网上那么有好感,她会失望,原先的好感也会荡然无存。她是个力求完美的人,哪怕是朋友,也希望是拈花微笑的那种。其二,见了之后,他依然是网上的他。其实这才是她真正怕见他的理由,她怕他的说话方式,她怕他的声音。结果会怎么样,她不敢想象,但她可以肯定弊大于利。即使开心也只是暂时的,严重点可以说……她不敢想了。拥有美好的回忆不是很好吗,可是好的事情为何要把它变坏。
8 Z+ }- N0 Q) [+ v: o
时间真快,已是春末,又一个季节快过去了。五一前夕,他很高兴地又在网上约她,她反悔了。可怕的沉默,好像过了很久很久,他:“我要睡了,你也早点睡吧,再见。”随即就消失了。她呆呆地盯着屏幕,一遍又一遍地听着一首歌,他送给她的李国祥《情到浓时》。眼睛渐渐模糊,良久,她吸了吸鼻子,在他的留言里写下了张藉的一首诗:
! `" ]5 v6 G& V' F1 h0 ?0 u) R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6 l: V" b3 I0 z&&L1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Y" H/ Z( P4 u0 ^5 @! a4 A
妾家高楼连苑起, 9 v( S" W5 g* v3 `! s# k. e
良人执戢明光里。 9 K3 r0 w8 y- T* E
/ l* S/ H$ u+ L&&M4 H2 m. N
知君用心如日月, 7 B% O* z9 z7 e+ X1 ~
事夫誓同拟生死。 8 S. G# Y2 _, H) `4 b
6 y' Y& e9 C* y' z
还君明珠双泪垂, . y- ]3 I, S7 U' I8 l
/ d6 p% F- S+ c3 f4 d0 q: L
/ I' v4 G7 N1 R; E9 m" Y&&p; M6 s
恨不相逢未嫁时。 % r7 d0 x* v! u. n&&S
* \: E6 P: m, P8 S1 b# k0 ]9 k, A
接着,她删除了他的名字,删除了手机里他的号码,泪水止不住地流。茫然间,耳边又响起了他的声音:明天,我可以来看你吗?
写的真好,还有没有续集啊?哈
我到哪了?!怎么全是些莫名其妙的文章,莫名其妙的人?!
确实有点乱,主要是因为楼主还没有发完帖子就有人回复,所以不连贯,看起来比较乱
“农药超标”事件之后 中国可口可乐有事吗?
印度指控可口可乐中“农药含量”超标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表示———发生在印度的“农药事件”跟中国没有关系8 i2 ]% ]0 s6 H7 G( i+ W2 W2 S
* N+ b% C% x1 Z8 V; M&&t( f
  7日下午,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产品完全没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大可放心饮用。发生在印度的“农药事件”跟中国没有关系。3 ]& q) P; A# |' c
% \$ q3 P5 B! L% O: @) x
  8月5日,印度新德里科学和环境中心公布的一项质量测试显示,百事可乐的软饮料产品的农药含量比欧盟的规定含量水平高出36倍,可口可乐也高出30倍。该中心还检测了美国的同类产品,但没有发现类似的成分。
! l% Y3 \5 @9 X& D2 e) e
  8月6日,印度议会一些议员呼吁在印度国内禁止销售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 Z5 a) ]7 G* z$ ^
  对此,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驳斥了新德里科学和环境中心的报告,指出该报告是“没有根据的”,并要求对报告结果加以验证,同时在当天联合发表声明称:“我们提供给印度消费者的产品都是最高质量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符合北美和欧洲标准的。”并强调,“在生产工厂的原料用水和最终产品都是得到严格的质量监控,并定期由指定的国际和本地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t7 q: y8 \; Z6 z9 j
- h' O$ d9 F3 _# P+ j. g5 e4 {&&e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表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饮料所使用的原始水源,都是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其间又经过活性炭、反渗透等6道净化过程后制成纯净水,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透视皇马的“超VIP待遇” 向云南省省长致敬
随着一声『玉皇大帝到』,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0 Y3 m- P. Z- A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8两黄金。: x5 r: W&&k9 q1 \$ S7 B
批评别人是容易的,但很多事情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简单。至少在皇马这件事情上,云南省省长考虑的不是一时的臧否,也不是自己一任的得失9 j, B+ Q9 A& T& t
; _8 o6 A3 q6 L/ L" M; Q
  最近,云南省省长因为一件事而同时受到了公众的批评和表扬。" W: b) l" V&&v8 W
2 K3 d( l4 r) W! P; d1 B- b
  绿茵豪门皇家马德里的“东狩”,无意间引发了这场论战。这家拥有贝克汉姆、罗纳
; H$ n/ e6 G# }/ ~
  尔多、齐达内、费戈、劳尔、卡洛斯等巨星的球队,被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形容为“吸血鬼”:“过去的20多年来,全世界的一流球队都访问过亚洲,但是我从未见到有一支球队像皇马队这样贪婪。”因为皇马每到亚洲一个城市,索要的出场费高达300万美元,是欧洲其他豪门球队的3倍,另外还要免费提供40个人的五星级饭店住宿以及其他琐碎开销,维拉潘向亚足联的45个成员发起倡议,联合抵制其漫天要价。- ^: Z, `. G! \& `& W" R0 V
  但皇马到中国“吸血”时却受到了超VIP礼遇。“7月25日抵达昆明,整座昆明城竟然比过节还要热闹百倍。‘接驾’之狂热,令皇马诸大腕‘惊’出望外”──报道说,10位高挑美丽的少女手捧花环一字站在舷梯下的红地毯旁迎候;上百名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青年翩翩起舞,鼓乐齐鸣;远处还有数不清的镜头以及发自肺腑的尖叫声……
  这倒没什么,真正引起批评的是政府的“追星”。当晚,云南省省长徐荣凯等主要领导就热情会见了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成员,并表示,“今后无论是皇马俱乐部官员,还是教练、球员到云南,都将享受7天的全程免费接待”。之后,昆明市长章振国又于7月29日晚授予30名皇马球员荣誉市民称号。但《中国青年报》第二天的报道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个严肃的仪式变成了一场闹剧”,比如“当主持人介绍领导名单时,罗纳尔多与麦克马纳曼每听到一名字就笑成一团,贝克汉姆也跟着起哄”,又比如“每当一个领导站起,罗纳尔多就‘噢,噢’的叫起来”。5 {& \# u1 C# a! Z
  更让批评者愤怒的是,云南省举行了人均600元标准的欢迎晚宴,但不承想皇马球员“食谱用餐须统一安排”,没有入席“享用中国美食”。
$ E' A, a$ K, [, D( B
  舆论因此一片大哗。《球报》常务副总编郝洪军在一篇名为《非要把小贝们的短裤当成飘扬的旗帜?!》的文章中,联系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7月21日刚发生的大姚地震,12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个亿,政府公开呼吁援助,这边厢却大手大脚,玩着“倾城之恋”,他质问:“把这么多球员集体授予为荣誉市民,‘拍马’可谓登峰造极,这恐怕在世界上都会空前绝后。我们人文关怀和自尊跑到哪儿去了?”就连《人民日报》的人民网也在显著位置刊登“人民时评”《皇马是面镜子》,对有关部门提出批评。
  从道德意义上讲,再刺耳的批评都不过分。尤其当一边是宾馆里铺张的盛宴,一边是帐篷中瑟缩的灾民时,由不得你不愤怒。但是且慢,又有网友说,云南省外的老百姓大部分对徐省长在大灾之时亲自接待球星的行为不满,而云南省省内的大部分老百姓却持支持态度。他的解释是:省外的老百姓考虑的更多的是“情为民所系”中的“情”,而省内老百姓还要更现实地考虑“利为民所谋”中的“利”。
我不知道这种观点对云南民众的观点总结得是否准确,但我相信,云南当地政府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理由。《云南日报》在7月31日、8月1日连续两天发表署名为西凉的评论文章《酒好也怕巷子深》和《把皇马留下来》,认为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可以说是此次皇马昆明行最大的“赢家”,昆明的名字紧紧和皇马联在了一起,成为国内媒体见报率和上镜率最高的地方,选择了最好的载体和最好的时机,比昆明市之前在中央电视台做的旅游形象广告效果都好很多。文章还展望道,皇马32位成员被授予昆明荣誉市民称号,一大批中外体育界人士和外国记者接受了昆明的“金钥匙”,可以利用这些“荣誉市民”的巨大影响力,在西班牙甚至欧洲争取到更多的旅游者来昆明、来云南,“若能和西班牙以及马德里建立长期的旅游商贸合作关系,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O% ^" {" l( d, W3 X* _9 ^+ N! W
  文章驳斥了“皇马来昆纯粹是商业行为,政府来掺和会影响形象”的说法,认为省市政府借此次皇马昆明行“抛头露面”,恰恰是“有远见卓识的明智之举”,因为云南和昆明要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就要不放弃任何机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s4 ?; q2 c* w# i0 U, v" A&&{
&&n1 o# R4 P0 F
  我相信,作为云南省的官方报纸,《云南日报》的这一说法道出了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事实上,旅游业确实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徐荣凯刚刚到云南担任代省长的时候,就在《云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云南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经济产业的增长速度,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出口创汇收入的比重接近30%,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47.5万,它还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丽江为例,主要景区所在地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九五”期间增加了2000多元,1/3的财政收入来自旅游业。( b9 Y1 u+ }/ J( w- ~&&M
$ S0 z: S& X, ~. U+ \
  站在省长的角度,百忙之中为一群无理的球星接风,又要冒挨这么多人骂的风险,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责任感。我不相信他是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出风头,因为他肯定有更多名利双收的选择。从报道上看,在大姚地震中,徐荣凯是尽职的,在接待皇马中的一些铺张浪费也不是他造成的,要求他一直和灾民们同吃同住在一起也不适当。就像在“非典”肆虐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隆重欢迎了法国外交部长,作为是需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一省之长,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忍人之所不能忍”、在任期之内为地方百姓开启一个通往未来的路径,才是最重要的职责。
! T* \- u. A1 L1 x% a( t. F* Z
  批评别人是容易的,但很多事情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简单。我们不了解万里之外的徐荣凯究竟执政如何,但云南的旅游业在国内最发达、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也最好,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所以,我个人愿意向“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徐荣凯致敬,因为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他考虑的不是一时的臧否,也不是自己一任的得失。如果说政府需要在这一波批评中吸取教训的话,那就是政府的公共决策需要科学,更需要公众的参与。能做到这两点,至少会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其中的权衡,更不至于出现那种招待职业球员大吃大喝的低级错误。
“姚明-可乐案”专访姚之队:核心问题是道歉
随着一声『富神爷爷到』,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 O! R" w% K0 K9 {! q8 [- l) T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6两黄金。. m" I/ ]) P+ k) L0 K% y3 C- l( Y6 Z
昨天,姚明诉“可口可乐侵权”一案由姚明方面的律师同可口可乐公司的律师在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进行了证据交换。这项原本应该在7月底进行的,由于可口可乐方面要求延长取证的时间有所延迟,昨天正好是最后一天。# m3 h9 E# `9 m( X; d, L& u7 g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律师进行了证据交换,并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和要求。法官同时进行了庭外调解,这是在处理民事案件时的一项例行公事。姚之队在接受搜狐体育采访时表示姚明方面从来都不放弃庭外和解的方式。另外,不管是庭外和解或者法庭判决,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实质是姚明的正当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
( s- A& M1 S&&A9 J2 l
  其实姚之队同可口可乐方面一直在接触,不过双方的谈判细节暂不能公开,但其核心是一个道歉的问题。姚之队表示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比较中性的道歉,希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道歉。法院正式开庭的日期目前尚没有确定。
首批54种动物“无罪释放” 果子狸将重上餐桌
昨天(7日)从天津市林业局获悉,国家林业局综合各省提报,并经有关专家论证,首批54种可以进行商业性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确定,不久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果子狸将摘掉“非典元凶”的帽子,成为市民的盘中餐,梅花鹿、水耗子、山鸡、金丝雀、蝎子、蜈蚣、中华鳖等野生动物也将得以解禁。
  首批可以经营利用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是在大量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都是驯养繁殖技术成熟,可以在科学研究、动物园观赏、医药、餐饮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其中包括兽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昆虫纲、多足纲等6纲20科。没有驯养繁殖资格的养殖户不能进行上述物种的驯养繁殖,对端上市民餐桌的野生动物,则必须要符合动物防疫、检疫的要求。: T, @( J" Y. [+ V
  ; R9 n+ f9 ]$ {3 ~" B( [&&Q
8 r5 Y& |, V6 S3 w! X
广东“4-9”事故:25名被收容者烧死在遣送车中
今年7月14日,汕尾市海丰县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牟味刚等人提出的行政赔偿案。
& I3 L. n9 E# u2 X( V1 z( m
  牟味刚是为自己的儿子牟朝阳提出行政赔偿的。两年前,牟朝阳死了,当时牟味刚接到的通知是:儿子在广东因车祸死亡。
3 M+ e* J&&T$ l$ K
  痛哭失色的牟味刚夫妇从陕西老家匆匆赶到海丰,在得知儿子死亡的真相后,牟味刚 ! R&&q" y* y7 j+ @7 L7 D3 S3 d
休克了。! ~' S" t. e$ n1 Z
  日,在深汕高速公路惠东县段,海丰收容遣送中转站(后改为汕尾市收容遣送中转站,现为汕尾市社会救助站)一辆中巴起火,车上牟朝阳等25名被收容人员全部遇难,除一人尸体已被烧焦炭化难以断定死亡时间外,其他人均可确定是被活活烧死的。
" V; m0 k, q& M. d0 [2 S
  是为“4·9”事故。
; r$ u7 A# b&&d; z& h7 R
  由于近日法院受理了死者家属提出的国家赔偿案,这一从未在媒体公开披露的骇人事故因此浮出水面。
% F1 P$ v# E" {8 }; \
  遣送车突然起火; n- I6 w- p2 W
  2000年5月,四川南充的张小波被深圳一家有名的电子公司录用,在深圳生活近一年以后,日,他被警方以“三无”的理由收容,然后被送到了海丰收容遣送中转站(简称收容站)。0 }- [6 M2 b8 r+ W1 `! [& q! \
) R7 B+ f3 z8 W* c6 _
  4月9日,张小波坐上了一辆车牌号为粤ND0323的收容遣送车,被送往广州。同车的还有24个被收容人员,牟朝阳是其中之一。同张小波一样,他也是在深圳被收容的,同样,他也有固定工作。根据海丰收容站当时的站长施养鸿在检察院的询问笔录中所说,这25人中,23人是由深圳送来的,只有两人是被海丰公安机关收容的。但在4月9日那天,他们一同走上了不归路。' i* E) ^+ r* N' ]9 s) S
, {$ T+ y& X. ?7 j5 ~
  负责遣送25名被收容人员的是海丰收容站的职工戴剑辉和巫允钦。上车时,戴剑辉随身携带了一副手铐,巫允钦则带了一支警棍和催泪剂。车子是当日上午9时40分从海丰收容站出发的,在行驶了一个小时后,也就是上午10时40分,开到深汕高速公路B线60公里处(在惠东县境内)时,车子突然起火了。
  日上午10时40分,也是法庭调查认定的最早发现起火的时间。
. l( x- R- O9 k( `8 `8 h
  根据戴剑辉事后接受检察院询问时的讲述,当时他“闻到了尼龙烧焦的味道”。( U; \/ t' N3 t9 i( ]
: D$ D$ u8 ]) f) ^
  戴剑辉回头看去,发现车厢里冒了烟。于是,他走到“侧拉门”前喊道:“是谁放的火?赶快自己灭掉,要不然就报警,把你们全部送到公安局去。”
侧拉门——生死门1 Z& Y% ]( |* @, Y. g& |+ K, w: \
  这个“侧拉门”,是收容遣送车所特有的配置。
  要说明的是,“粤ND0323”并不是普通的中巴,而是一辆经过改装过的“收容遣送车”。按照收容站一位姓郑的司机向海丰人民检察院介绍,这辆1998年10月购买的中巴在上牌之前,就按照站长施养鸿等领导的意思进行了改装:窗户上加上了不锈钢的栅栏。在车厢与驾驶室之间,加了一道不锈钢推拉开关的隔离门,也就是那道“侧拉门”。被收容人员上车时,先通过驾驶室,然后进入“侧拉门”后的车厢。
  这辆车在事故中已经被烧毁,不过记者在现在的汕尾市社会救助站的院内,看到了另一辆车牌号为“粤ND0013”的中巴。这辆车的一侧,有一块白漆涂抹过的地方,不过阳光下还是可以看到原来“收容遣送”的字样。3 u2 G) `7 Q( {# |* w8 j' j( y, R
  同为收容遣送车,粤ND0013的窗户上也有不锈钢栅栏,而且栅栏中间还有横的花纹。在驾驶室和车厢之间,依然有一道隔离门,不过已经从推拉门改为了前后开。座椅也改成了阻燃材料的不锈钢,而以前,遣送车的座椅都是普通的皮革海绵。
  据法庭调查,在出发以前,巫和戴在站里对被遣送人员进行了安全检查。把人押上车后,巫允钦把“侧拉门”用挂锁锁上了,还用一条约1米长的松紧带把门固定绑紧。
3 T$ c$ @1 d&&J- g- j% H, @
  这道“侧拉门”,正是25名被收容人员的生死门。
  扑不灭的大火, U- P& C8 M4 _9 e% a* U, r. C
& f9 L+ p9 q2 r% p$ H) |7 o$ }&&k" R
  戴剑辉说,他隔着“侧拉门”向被收容人员发出警告后,后车厢里只有几个人站了起来,但并没有听他的话,“此时火越烧越大,后车厢比较混乱”。
  在减速行驶约100米后,司机施长成停下了车,拿了一支灭火器,和戴剑辉一起下车,跑到车右侧的窗口去灭火。由于车窗内扣式玻璃关着,无法打开,两人又返回车内,用灭火器从栅栏门上部往里喷。但是,“距离太远,加上里面的人都站起来往前涌,灭火器喷不到而灭不了火”。
  于是,施长成又在车上找了把铁锤,打碎车门侧面的玻璃,用灭火器往里喷,但是“火势比较大,加上灭火器里所剩药剂不多,喷一下就喷完了”,此后施长成和戴剑辉又到路上拦车去求救。" {- }1 |6 j! c" Q$ K
5 F. g6 l1 D2 o( h2 N
  当日上午11点左右,一位姓邱的过路司机开车经过了深汕高速公路惠东路段时,“看见了一辆正在着火的中巴”。
据邱司机回忆,他经过的时候,看上去那辆车火并不是很大,但是烟却非常重,有3个人正在车边忙着救火。大概是由于浓烟的缘故,他看不清车里有没有人。随即,邱司机打电话报了警。
: A' d8 q: w1 D2 p* ~: C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起火18分钟后,也就是10点58分,唯一有手机的施长成才打电话向站长施养鸿报告此事。可能是因为信号不好,电话断了,施又打了一遍才打通。据说,施在电话中作了三项指示:灭火、开门、报警。
: _4 s0 h( B3 X( D, w&&j
  后来有关部门为了查清此案,专门做了二次试验和一项实验,结果是:海绵坐垫遇明火极易燃烧,而且速度很快,5分钟就会产生大量有刺激性的气味浓烟,而且会充满车厢,15分钟就会猛烈燃烧。' U+ }0 \) L+ Q" Y
. J2 B5 ^; Z7 J4 w+ l
  在得到指示时,巫允钦已经松开了松紧带,并打开了侧拉门的锁头,但是此时“火猛烟浓,被遣送人员往侧拉门挤”,侧拉门已经拉不开了,在烟火延伸至驾驶室以后,他们放弃了抢救。
  11点左右,惠东县公安局消防中队先后收到了邱司机和施长成的报警,称高速公路上有车辆起火,有20多人被困。消防队员是11时40分赶到现场的,发现车已经基本烧毁,可燃物也基本燃烧完毕,在车厢的前部,“堆叠有许多烧焦的尸体,大量浓烟从窗口往外冒”。
  到了12点10分,残火被扑灭,25名被收容人员无一生还,被烧死的人中,多为不到30岁的年轻人,其中多人只有21岁。
  与此同时,施养鸿正在通知县、市两级的民政局,然后赶往事故现场。据他自述,由于堵车的原因,12点以后,他才赶到现场。戴剑辉和巫允钦随后向有关部门投案。
  处理责任人: [+ @) I&&r' h, W
  25条人命!“4·9”事故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市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门随后组成了“4·9”事故调查组,汕尾市和海丰县也成立了市县“4·9”善后工作领导小组。$ p* f& \2 \9 f! C! m5 u
2 s/ ]9 |% I% }8 E! v$ J
  为了证实死者的身份,调查组当时还动用了DNA鉴定技术,随后通知了死者家属。2 f% Y! j8 F+ E; U
  牟味刚夫妇先是接到了家乡县里公安局的信件,然后是海丰县公安局的来函。来函上是这样写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人员死亡”。: }9 S* D+ y) T% U- E1 W7 ^( S
  赶到海丰以后,牟味刚夫妇看到了海丰县公安局出具的死亡证明书,上面写明“死者牟朝阳……乘坐粤ND0323客车行至深汕高速公路惠东路段时,被同车的人员故意纵火烧死。”" N- U( `3 D. w2 G
  关于起火的原因,调查组最后认定的是:由于坐在车后室内右侧后数第二排的“三无“人员纵火,引燃了车内可燃物所致。
7 \1 \" g+ P- m3 U$ k- A: e7 f2 Q& V
  现在已经无从知晓坐在这个位置的到底是哪一个“三无”人员了,只是从火灾的勘察报告上可以看到,这个位置发现有一次性的打火机。
负责遣送的海丰收容站职工巫允钦、戴剑辉后来被控以玩忽职守罪。根据海丰县人民法院有关案卷所述,“粤ND0323”在行驶到深汕高速公路B线60公里处(在惠东县境内)时,车内有被收容人员纵火,“被告人巫允钦、戴剑辉没有正确履行职责及时将车内人员解救出来,延误了扑救时机,造成25名被遣送的‘三无’人员被烧死,车辆被烧毁的严重后果”。1 u% x, \# L; `' a0 E
4 \" j+ ~1 L. f+ Q
  2001年12月此案一审,2002年经过再审,巫允钦、戴剑辉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司机施长成是临时工,法定职责只是开车,他后来没有受到玩忽职守的指控。不过,据介绍,他后来在看守所中接受调查时,“睡不着觉,一闭上眼,就会看到被烧死的人”。
5 U! L+ G9 H" @; K7 i! \2 r
  时任海丰县民政局局长的李新和副局长黎祥流受到了党政处分,海丰收容站的指导员黄希饶、遣送组副组长李铁南和李惠池被行政记大过。而收容站站长施养鸿,则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O3 B5 k* |4 e. H9 J
! o: c* a" i- x, N7 |2 u- o& e
  施养鸿被判刑的主要理由是:未报有关部门批准自行改装车辆,安全设施不符合安全规定;在发生过类似事故以后,没有向上级报告,也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在“4·9”事故时,没有严格进行安全检查。
  海丰收容站的运作* n+ b4 e5 }+ ?: [
  在海丰县吃“公家饭”的单位里,收容站是一个不错的单位,据收容站的一职工家属说,“出事以前,单位效益不错”。
! ~, N4 Z* Y. Z4 A&&L% C
  这个“效益”,除了一部分是财政拨款以外,主要来自于被收容人员的收费。施养鸿在询问笔录中说到,在实际执行中,他们一般向被收容人员收300元(和家属没有联系上的就会被送往广州遣送回家),这笔“收入”一年高达百万之多,而且是“不上交的”。3 I9 V& S3 e2 k6 [) F7 H9 J( K0 {
7 ^9 m, N/ g. Z" `' ~( X
  收容站有专门的保卫人员,据那名收容站职工家属说,“4·9”事故中的两个押送人巫允钦、戴剑辉,其实都是收容站的保卫人员。他们平时身着的服装与警服非常类似,在一张当时拍的照片上,还可以看到保卫人员腰上有枪套和类似手枪的器械。7 i. s' H. r/ Q4 ~! w
& R" Y0 Q: L* m
  在“4·9”事故中,有一点是很奇怪的:为什么在深圳被收容的人员,要先被送到海丰,再转送到广州?这一点,在检察机关的询问笔录中,也被反复问及。据施养鸿回答,这是因为深圳方面收容压力太大,于是“口头”向他们提出要求,希望海丰收容站提供协助,于是他“亲自打了报告”,经过了上级批准。
  原收容站指导员黄希饶在笔录中谈到,他看到过省民政厅给深圳收容站和海丰收容站的批复,其中同意海丰收容站作为深圳收容站的协作单位,可以协助深圳收容站遣送外省“三无”人员,后来,海丰收容站就从深圳收容站载外省“三无”人员回海丰,然后中转遣送往广州。& x% i" W8 R, J+ l/ y- j7 e5 S
&&p# E7 _&&w1 p6 j: B& ^
  这个过程中,据施养鸿在询问笔录中说,深圳方面会给一定的“协助费”,不过在“4·9”事故前,这个费用已经停了。
不过,海丰收容站原来只是个股级单位(后被收归汕尾市民政局主管,才从股级单位变成了科级单位),按省里有关要求,海丰收容站作为海丰县主管的股级单位,应该是不具备“中转”功能的。6 K* P% u# o: a7 E/ c
, X2 \7 {( {0 Y0 A: I
  此前也曾有火灾事故
8 X% @" ]4 Y) H
  当初押送人员开门灭火,被收容人员趁机逃走,收容站职工后作检讨3 Z&&q0 ?& v$ i3 j
  在法庭调查时,还提到了2000年10月,海丰收容站在遣送“三无”人员时,曾经发生过一起车内“三无”人员纵火的情况,当时的押送人是收容站遣送员马晓才、林少彬和司机张清海。2 @, Z) Y$ q- I& w
  2000年的这次火灾,按一位当事人的说法,只能称之为“事件”,因为没有人员伤亡——在发现车内起火以后,押送人员立刻开门,然后在群众的协助下灭了火,但是被“押送”的人员都跑了。
&&I* }9 Z* Q- j& O' z+ M; `' a
  由于被收容人员跑掉了,当时负责押送的马晓才、林少彬、张清海回去后写了检讨,还被停止出车一个月。) }( F/ K5 ~) `* b" y
, L; G9 R0 r! y# T; l$ C/ p
  实际上,除了2000年10月的这次事件,在调查组进行调查时,收容站另外一个职工还提到了两次火灾:一次是命令被收容人员自行灭火,另一次是押送人员灭的火。据收容站方面推测,被收容人员放火的目的都是“胁迫”押送人员开门放人。+ ~9 e( J' Y6 X2 }. X% x9 l
  家属申请国家赔偿
  “4·9”事故发生后,多数死者家属签订了《“4·9”事故死亡人员善后处理协议书》,拿到了4万—5万不等的“补助”,离开了海丰(据海丰县委一位干部说,据他所知,由于当时个别遇难人员无法辨别身份,连DNA都鉴定不了,因此并非所有人都拿到了这笔“补助”)。
) I' {; M" d" V. i$ F6 q0 Z0 W# j4 U1 w
  夏昌余同母异父的弟弟彭冬成也在“4·9”事故中丧生。夏昌余拿了“补助”,不过,由他签字的善后处理协议书有别于他人。在左下角,夏昌余特别注明:此协议书在此案未结如处理与法律事实不符,我以后还可以得到法律的平等(原文如此)。
  夏昌余说,这个特别的注明,就是他为以后申请国家赔偿埋下的伏笔。
  原来,夏昌余拿到协议书后逐字逐行研读,协议书里白纸黑字写明“海丰收容中转站一次性给予死者家属补助,今后不负任何责任”的约定。他担心签字后收容中转站就有了摆脱干系的理由,于是打电话向律师朋友咨询。8 [- `4 t2 H6 o) Y( k4 }- K
! C7 j% J&&_$ O: Y
  律师朋友告诉他,协议可以签,补偿可以拿,以后遵循法律途径申请国家赔偿是另一回事。于是,他放下心来。. Q; Z" t- `, g1 m) [3 o
  去年年中,夏昌余拿到了海丰收容中转站干部被判玩忽职守罪的刑事判决书,申请国家赔偿的历程由此展开。
0 ?8 }0 Q. w, A" D/ A
  接受了夏昌余等9位死者家属委托的汪律师称,这份刑事判决书是请求国家赔偿的重要依据,因为,它等于确认了收容站的职工在遣送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而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条文,收容站就要承担行政赔偿义务。至于以前的那个“补助”协议,应该是一种补助义务而非赔偿义务。
 不过,当地民政部门的干部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有点惊讶。他们认为,此前签署的那份协议已经对死者家属作出了赔偿,没有再进行国家赔偿的必要。
6 w7 x* j7 D! a$ V; T. M
  今年4月3日,汕尾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即原海丰收容遣送中转站)给汪律师回函,称他代理的关于几名死者的赔偿问题已于2001年5月、6月间解决处理完毕,原海丰收容遣送中转站与各位死者家属签订了协议书。
  7月14日,海丰县人民法院下发了受理案件通知书,称已经收到“4·9”事故9位遇难者家属诉汕尾市收容遣送站行政赔偿的起诉书,并决定立案审理。&&]&&a. g7 U8 b& l: R. [! _' x( J
  海丰县一位法官表示,由于8月1日汕尾市收容遣送站已经改为社会救助站,他们目前正在审查诉讼主体。! h! {&&o% l/ d
1 n&&I7 p8 V0 J( @
  黑龙江人贾海军也是“4·9”事故的死难者之一。他是2000年10月来到深圳打工的,后来和几个朋友开了个送快件的公司。2001年4月初,他和那几个朋友在上街时一同被收容,一起送到海丰中转站。; V' \/ i8 Z- f! x" G
) ?, w9 W+ J( I9 P5 ^2 |
  不过,4月9日那天,只有他被送上了那辆“粤ND0323”的收容遣送车。“太背运了啊,把命都掉了啊”,贾海军的哥哥贾海江告诉记者,后来他来广东处理弟弟的后事,在殡仪馆告别厅见了弟弟最后一眼,“不过全部用白布裹着,不能拨开,也不知他是否闭眼了……”
中外心理医师调查: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
中外心理医师联合进行的一个调查发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的国家,中国妇女自杀率较男性高出25%。 ) S8 [# P; d/ {. Y4 t4 P9 A5 |
7 ~/ Y* {; n# S! B1 t" ]* R
  据联合早报报道,同样可能引起关注的是,中国农村的自杀率高出城市两倍,过半自杀者是服农药死亡的。在15至 34岁青少年中,自杀更是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 G; D&&W0 s( }& R
5 U# w8 T9 E&&C) [
  北京精神专科医院回龙观医院的三名医师费立鹏(MichaelPhillips)、李献云、张艳萍根据官方公布的1995年至1999年抽样自杀数字,调整计算出中国的自杀率,结果发现,中国每年的平均自杀死亡率,是每10万人23人,或每年28万7000人。这使自杀在中国成为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和哮喘、肝癌、肺炎之后的第五大死因,每年死亡的中国人当中,平均3.6%是自杀的。 ! |& H5 A( @1 F. i9 ~: y) I; L) r: m
  不过,回龙观医院计算出来的数字,仍显著低过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公布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当时估计,中国1998年的自杀死亡率是每10万人32.9人。如果以这个数字为准,那中国的自杀率就比全球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在全球每100个自杀死亡的女性当中,55.8人是中国妇女。
/ j! Q% J4 e- U/ T1 I, E. {
  李献云承认,回龙观医院的数据可能因为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样本死亡数据不具代表性而不准确,但她坚称数字被高估和被低估的可能性相当。 * T) O4 g0 n4 K8 N; F
  据回龙观医院的估计,中国农村妇女每年的平均自杀率是每10万人30.5人,显著高过农村男性的每10万人23.67人,城市男性的每10万人6.45人,还有城市女性的每10万人7.03人。 4 S4 k9 A9 t+ D5 t# P5 G" l
0 L& A; W' z$ H. ^$ i
  在解释这个现象时,李献云指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文化上的,中国社会看待自杀的态度相对宽容,如福建惠安就有年轻女性集体投江自杀的“传统”,云南大理附近的少数民族,也有情人上山服毒殉情的“民俗”。 # {& X. c' n1 p
# Z+ J6 ?/ B' n9 d
  这个说法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的自杀者当中,神志清醒者比例远比外国高。回龙观医院门诊主管薛得旺指出,在外国,自杀死亡者患有精神病的比例往往高达90%,在中国这个比例约为60%,自杀未遂者(一般为自杀意图不强者) 患有精神病的比例在国际约80%,在中国只有20%左右。 / o2 F! V0 K4 q9 ?7 g$ |+ N
  薛得旺认为,农村自杀率高过城市可能说明,中国自杀率偏高不是因为社会变化过快造成的,而是仅仅是一个新发现的老问题,问题老早就存在,只是因为之前一直没有人探讨而无法引起关注。他指出,根据一些初步的调查,农村自杀率实际上是在降低的。
鞠萍姐姐出书啦
7月19日,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携新书《萍聚》准时出现在上海书城。被孩子们惯用“姐姐”称呼的鞠萍10:40一亮相,即刻刮起了一阵“孩子风”。在追讨签名的队伍里除了兴奋得唧唧喳喳的小朋友,还有20多岁的在校大学生,甚至一位83岁的老先生也赶来为朋友买书。签名售书的场面由最初的“疯狂”、“无序”到最后的按部就班,短短一小时,上海书城就卖出了400多本《萍聚》。次日移师南京,场面更是热烈,500本当场售罄。搭上名人出书“末班车”的鞠萍人气不减当年,千挑万拣,似乎只有一个“火”字最是恰如其分。《萍聚》让所有看着她节目长大的人们如获至宝。正如她的赠言:“萍心屏事,与你分。”
  事不过三 以诚待人 , j, V) ^# _% v7 m$ K
  名人出书,是近几年时髦的事。1995年,央视名嘴赵忠祥一册《岁月随想》首开主持人著书之先河。当时,先后有十几家出版社摩肩接踵般地相约鞠萍,百般劝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她笔下“多情”,结集成书。那时的鞠萍,自认为写不成,所以没敢动笔。不过,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细心的鞠萍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各种素材,以备不时之需。 1 V7 c6 Q' T9 w&&h/ X5 e
  转瞬数年,2002年,广西南宁。作为第七届全国故事大王邀请赛的评委,鞠萍在当地群众中远比一般明星受欢迎,这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许春辉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鞠萍的人气之旺坚定了他们合作的信心。许春辉是出版社第三位约鞠萍写书的责任编辑。前两位都被鞠萍婉拒。老话说“事不过三”,加之鞠萍近年来悉心积累,真的是厚积薄发,她最终答应了出版社。
  心平气和 有感而发 ( I$ l7 C) u% ]" M% w
! L! f3 g, v2 B& e/ @) w2 d
  为了促成这本书的按时完稿,许春辉给鞠萍打了无数的电话,发了无数的传真、电子邮件,相当热烈地联系过一阵后,鞠萍一度又想退却:“算了吧”,“我再想想”。不过,架不住看似50多岁实则将近40的许春辉的至真至诚。日,鞠萍只用不到一个小时,就草就《萍聚》开篇第一个故事:600字的《出生之谜》。首战告捷,鞠萍信心大增。写作原本不难,关键是要有感而发。从那时起,490多篇各种有关她的报道文章,36个观众来信档案袋,1983年至今一本不漏的《效率手册》……成为她每每写来不时查询的资料库,翻动那一页页微微泛黄的纸张,往事历历在目,写作开始成为一件令她快乐的事。2003年3月底,一本16万字的《萍聚》悉数付梓。
  《萍聚》的语言非常口语化,用鞠萍自己的话来表达就是“心平气和的,像讲故事一样,没有太多的咬文嚼字”。让记者颇感意外的,鞠萍竟然不善用电脑写作,全书16万字,都是一笔一画手写的。她告诉记者:“书中写了近100个小故事,我只要提起什么事情,就趴在那儿一口气写出来,一个星期总要写两三篇。我的手稿就写在大小不一的单面纸上。稿子改好后,就交给楼下的一个小女生给我用电脑打出来,然后给出版社发过去。”全书84篇短文,难说字字珠玑,但篇篇情真意切,其中《难忘梁左》,鞠萍自认为写得最好。 / i5 G% p6 m. Q/ Z9 t7 ]; y
  通过写书,鞠萍坚定了信心,深知“自己在观众中的位置”。无论是上海的首发仪式,还是南京的签名售书,“鞠萍姐姐”的影响令人惊叹。
&&Q( j9 z* d( u* o, f
  三代主持 共同话题
& ?$ @3 V3 ]6 ~' P5 }
  7月19日上海书城,《萍聚》首发式如期举行。上世纪80年代与鞠萍一同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原上海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陈燕华,如今风头正健的“豆豆姐姐”作为嘉宾应约而至。
  三位少儿节目主持人聚在一起,聊的话题自然不离老本行。说起主持少儿节目,鞠萍和陈燕华都直呼自己运气好,“这里有时代的原因。那时候频道太少,地方台节目又没上星,中央台的少儿节目算是一枝独秀,《七巧板》广受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鞠萍如是说。在三人中,鞠萍和豆豆现仍固守少儿节目领域,陈燕华已在香港一家电视台跨行当了新闻主播,而鞠萍也逐渐地转向幕后,成为《大风车》栏目《顽皮家族》的制片人,并不时担任许多大型少儿节目的导演。问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生命周期究竟有多长?鞠萍笑呵呵地大吐心声:“当少儿节目主持人真是占大便宜了,我可是棵常青树,能从18岁一直主持到七八十岁,其他的主持人哪有这么幸运呢!”问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说,中央电视台下半年要正式推出青少频道,“我特别希望能做一档面对青少年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导演、制片人,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工作状态,身兼数职,鞠萍觉得这种状态挺好,她挺满足的。 5 C0 O" j: S: \: l5 L( s$ l! @
4 c7 w$ D6 v0 m, Y: H. H. ~% e% T
  耄耄老者 辛苦求书
9 t+ }; Q( H* o' [. O1 A
  鞠萍出书,受孩子们追捧,理所当然。在数百名购书者中,83岁的赵摄政格外引人关注。当天,老人买了三本书之后请鞠萍一一签名。待鞠萍签过名之后,我与老人攀谈了起来。原来,老人一直喜欢看鞠萍主持的节目,前后十数年。此前,喜集邮、集币。后来,改为专门收藏名人签名书,一般歌星、影星不入老人法眼,只有文化名人老人才有兴趣。在400多本签有著者大名的作品中,包括了《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等著作这些书,老人一般都会仔细阅读。为了拿到鞠萍签名的《萍聚》,老人冒着酷暑赶到上海书城,又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终遂人愿。临走,他还要求我们为他和鞠萍拍一张合影,并一再叮嘱:“一定要把照片寄给我!” : y2 A+ Y6 U& v
& h" G. X$ f2 Y* \+ a& X* S
  萍心屏事 与你分享 , h( t9 c2 e# _2 U6 s&&T
  《萍聚》出版发行,鞠萍最近在忙着一件事——和当年的小观众再续前缘,把《萍聚》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她先后找到了西安女孩李欢,写《种太阳》歌词的李冰雪,1998年最幸运的孩子——江珊……而在南京,她找到了当年相约10年后再见的孩子——刘星。 &&c3 ^* L' q! V8 v
  1987年,4岁的年景小姑娘刘星是不爱吃饭的小丫头,妈妈为了让她乖乖吃饭,以她最爱看的《七巧板》相威胁,不吃不准看,此招屡试不爽。沉迷于鞠萍姐姐亲切笑容的刘星央求妈妈代她给鞠萍写信,信写得很长,通篇讲的都是她的生活和想成为物理学家的理想。没想到鞠萍姐姐真给她回信了,鼓励她按时吃饭,不挑食。1997年,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已上初三的刘星带着10年前——日鞠萍给她写的回信特地从南京赶去看望鞠萍,她送给鞠萍一幅自己7岁时画的大公鸡图画,并且和鞠萍相约10年后再见。转眼7年过去,当鞠萍携新书《萍聚》来南京签名售书,她不由得又想起那个南京小女孩刘星。她现在怎么样了?为了找到刘星,鞠萍委托南京《金陵晚报》刊发了一则寻人启事。消息一见报,刘星的父母就接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唯恐他们不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地,刘星与报社记者取得联系。7月20日,故事的两个主角终于相逢。经过7年的时空阻隔,鞠萍和刘星依然能够在第一眼就准确无误地认出对方。鞠萍牵着刘星的手,仔细地端详了一阵:“过去的娃娃脸小丫头现在变大姑娘了。”当她得知刘星在她的影响下也打算从事电视行业,目前已经是上海同济大学电视编导专业大三的学生,鞠萍既意外又高兴。刘星当场把自己和同学合拍的一部纪录片《女性空间》送给鞠萍。鞠萍打趣道:“回去我得好好看看,给你打打分,要知道,我可是高级编辑。”临了,鞠萍把新书《萍聚》和一套专辑送给刘星,她在《萍聚》的扉页上写道:“十年之约提前到,祝未来之‘星’超过我!萍心屏事,与刘星分享!”那一日,刘星也成了许多读者追寻的目标。一上午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运气真好,好羡慕你!”
. h# m0 |' G1 [, Z+ c9 j&&`
  在购书人群中,同济大学三年级学生韩笑索要签名的方式与众不同。她告诉鞠萍,她是赶了4个小时的路程专为男朋友而来的。目前在德国留学的男朋友得知鞠萍要来签名售书,特地从异国他乡发来一则手机短信,请韩笑转达他对鞠萍的敬意:鞠萍永远是姐姐,她也许不知道,她的影响比许多所谓的大教育家大政治家的影响还要大,你替我谢谢她,这是一代人的敬意。“一代人的敬意”,这是令人产生无限联想和涌动激情的几个字,18年辛勤耕耘,鞠萍,当之无愧。
你还不懂日本人
如果你讨厌一样东西,就先考虑赶走它或躲开它,若都不行,你就应该去了解它
* e* G2 j: Q( e3 M
“显象”和“意象”
% w# y4 w0 |
日本友人宫本先生说:“难道会日语就可以承担中日间的外事重任吗?”我一听,立刻诚恳地请教,愿听下文。他说:日本人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非常注重礼貌,绝对不会说出拒绝或不满的话,也不会流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所以用“显象”和“意象”两种方式同时表达。“显象”是看得见听得见,注重礼貌,但并非真正的心意,而“意象”才是真正的心意,但需要对方去领悟体会。例如,—个人到店里挑了很多衣服试穿都不满意,店员会很礼貌地鞠躬,愧疚地说, “实在对不起,没有适合您的衣服,浪费您好长时间,希望您下次再来,谢谢您。”这是显象的表达。其实,他的意象是在说:“你这个人真没教养,也不先搞清楚自己尺寸看准了再试穿I”通常日本人都会立刻领悟店员的真正心意,但外国人即使懂日语,若不跟日本人交往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无法领悟出对方的意象的。其中内涵就更精致、深奥和复杂了,绝非只通日语而不了解日本文化、历史、国情而有经验的人能领捂到的。 4 s5 J- O- u. M/ D8 R
- a, m$ H2 a&&Z( f% X0 U
台湾懂日语的很多,也正因为如此,而疏忽了去了解日本文化、习惯和交往艺术。我问他:“那你现在跟我谈的这些是显象还是意象?”他说:“我们不是在交涉,是在探讨问题,所以谈的是真相。”我摇了摇头:“现象、意象,又来个真相,你们日本人真烦!”宫本微笑却冷静地说:“ 不要忘了20年前我对你说的话。”我这才忆起20年前与他认识的情形及他说的话。 + P! O- b6 z, m/ _) \4 J. b. ~
我和一般外省子弟一样,耳闻上一代叙述目睹日本侵华之残暴,对日本人有很深的仇恨和反感。1972年2月春节期间,一个研究世界民族习性的机构,派了一组人来台湾参观中国人过年的情景,请我当向导。他们不看热闹的地方,偏要看一个偏远的小乡镇过年的情形。一行人除了宫本外都是欧美人,而宫本会讲中国话,我也进修过一个学期的日语,所以我们两人较谈得来。有一天在风景区看到游客到处乱丢的垃圾(可能过年期间没人收拾),一位德国小姐说,“有份资料说,在公园内如果一位日本妈妈看到孩子拿着垃圾,会说:“过来把它收好,不要把我们的公园搞脏了。”如果孩子的妈妈是一位台湾人,就会说:“丢掉,不要把手搞脏了。”我虽然也有些认同这看法,但心里总不舒服,就说:“中国人绝不会侵略别人的家园,日本人却会。”宫本苦笑一下问我:“你好像对日本人有成见。”我说:“中国人至今还承受着日本侵华的影响。”他说:“你应该好好地了解日本。”我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如果你讨厌一样东西,就先考虑赶走它或躲开它,若都不行,你就应该去了解它。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台湾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你无论是要与日本为友还是为敌,都应该了解她。”我们结束了一周的行程,大家礼貌地交换了通讯地址,我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个月后,我却接到了宫本从日本寄来的一些有关日本的报道和资料,并附了一张纸条:“特地选了一些汉字多的、你可以看懂的文章,希望你了解日本。”我翻阅了一下,大略可看懂,有两段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一段是记1971年8月初,世界童军大露营在日本静冈县朝露高原举行,正逢一场台风造成水灾,日本防卫厅出动几千辆运输车,不到半天就把20万人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区;一段是一位作家呼吁日本人不要沉醉于赚钱,当世局变动时,钱是没有用的,而鼓励日本人培养保护钱买不到的东西,钱买不到爱国心,文化、道德、善良风气……,钱买不到河川,空气,土石……我当时也没用心思考,但从自卫队的运输车还在呼吁培养爱国心,我认定日本人还有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在回宫本信时,除了处于礼貌谢谢外,也提到了不满日本还有军国主义思想。他回信说:“如果日本有军国主义思想。你更要了解日本。” 0 }8 m( y3 {) u9 f&&d. q
1976年,我担任一家钢铁公司的外销课长,虽是外销美国,钢铁材料却全得向日本、南朝鲜购买。我请宫本先生帮我在日本收集资料,他很快寄给我,还把一些重要部分翻译成中文,我很感激他的热心。 * V3 i/ _- l4 ^7 `( V* R
7 V+ T. [9 U7 S) H+ a* W) {# J
1977年,我到徐汇中学工作,宫本则被派往大陆,我们因此停止联系。8年后,他被派到台湾,由于妻儿均留在日本,这位“太空人”几乎每个月都会和我见两次面。由于他中国语更纯熟了,我也较冷静地看问题,我们满谈得来。一天,他太太带着8岁和6岁的儿子来台度假,我去看他时,父子三人正在整理院子,他们一面干一面唱,很有韵味,歌词是: 9 N4 Z* p2 _' S$ r$ W4 N% m' b" F6 U7 N
孩子不要怕流汗,
流汗长大的孩子不会倒, & S5 {8 ?+ P5 X2 |0 v- a5 v
! N$ M/ J* w! U4 l( a1 p- s
流汗赚的钱不会跑, 3 X3 l4 X1 J8 i' T2 |* g+ ~% ~. J
流汗种的果实最美好, 5 O7 H8 T& u' W$ J, f% K
流汗学的功夫最牢靠, 6 ?% m, J. ]* X6 b* F- p0 s% l
8 M- D2 f2 Y) |( |, s
流汗创的事业永远屹立不动摇。
( p: W( o% _7 R( |
$ q$ h8 t&&u0 Q' \; X% v, A, C
他告诉我,这首歌是他8岁儿子学校校刊内,一位家长勉励自己儿子的投稿。这学校的校刊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园地。亲子之情、勤劳美德都是钱买不到的,也让我想起了他第一次寄给我的那篇呼吁日本人不要沉醉于赚钱的文章,当时我心里想着台湾更需要这种精神。
德川家康的精神
1986年,宫本为了多和儿子相处而调回日本,但每年仍会来台湾两三次,我则在同年2月离开了教育工作。他从日本寄了一本日本台湾研究所编印的台湾年鉴,附了一封信:“有份资料说,台湾人最喜欢逼小孩读书,自己却不读书。成人买书和到图书馆的比例是‘无文盲国家’不应该有的。从政者、讲学者、知识分子都一定要不断看书。”
' `, w0 k- n1 t
那本书非常详细,我看了,却感到有点不是味道,回信问他:“你们日本人为什么把台湾的资料整理得这么完整?是何居心?”他回信说,“日本是世界一分子,当然要把世界每一分子认识清楚,台湾也是世界一分子,也应该把世界每—分子都了解清楚。” 9 b' q3 I! s: R2 b3 C% ?4 R
- ?8 t* q8 p&&z! X3 }& G! v
2年前,我提出“辞官谏正”,准备好好读3年书,我除了研读台湾有关的资料外,并实地到香港、大陆、日本去了解一些问题。由宫本先生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些日本四五十岁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和他们谈论了一些问题。现在我把他们的一些特殊看法转述给大家。这些看法不一定对,但我们不妨了解有些日本人有这些思想和看法。 % L: K+ d4 r- H. C+ r# U4 ]8 G
6 D7 q" ]5 j% ^) T) w5 M5 m8 e
宫本介绍我一位可带我查阅资料的官员朋友,我在他家住了一晚,他介绍家人和我认识,介绍他母亲时,他告诉我:“这是我母亲,战后为了抚养我,曾经卖春。”我吓了一跳,这么有地位的人,竟敢向一位刚认识的外国人介绍母亲卖过春!他又补充:“我祖父是大佐;父亲是少尉,都在大战中阵亡,我是遗腹子。战后祖母跪在路边帮美国大兵擦皮鞋,母亲则靠卖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 p5 t8 s4 m. h7 \1 m&&j
我虽然可以体谅,但对他谈到母亲卖春却毫无羞愧仍很惊讶,他大概也发现这一点,就告诉我说,日本在明治维新时,非常憎恨厌恶江户幕府的德川家族,更对德川家康的作风引以为耻。等到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尊严扫地、饱受屈辱,才反省觉悟应学习德川家康的精神。
德川家康在随时可能被织田信长杀害时,曾问过妻子:“如果我被织田杀害,你要怎么办?”妻子说:“我会带孩子一起切腹自杀,绝不屈辱求生。”德川说:“你错了。德川家人都死光了,谁复仇呢?若是我死了,你要屈辱地活着,即使卖春,你也要为了抚养德川家的幼苗而去屈辱地做,当然,为了求生,我也会忍受一切屈辱。” 7 S% ?! s4 l( T& G7 i
& u' B) E2 z. w1 V
织田信长的观念是战败不可耻,但要败得不屈不辱。丰臣秀吉死后,他妻子在大阪城被攻下时带着儿子自杀,这些观念是符合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而德川家康“屈辱的忍耐、屈辱的等待”这一不合传统的观念,在二次大战后日本人才真正体会了解,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屈辱的活着,为了培养复兴的幼苗。所以很多年轻寡妇为了遗孤而卖春,日本人也对她们谅解和尊重。
, ]1 b: p* m1 |5 Z! @- b
从“素侠居”和“云雪楼”说起
0 ~/ _4 e: p. d& y
我在日本时,去过两处日本社会研究者聚会研讨的私人场所。一处叫“素侠居”、一处叫“云雪楼”,我原本以为“素侠”和台湾“白衣”一样,是表示没有官职的文人,云雪楼则是因为眺望得到云和雪。后来才知道,他们认为研究社会问题的读书人应具有“一片素心、三分侠气”,才取名“素侠居”,而写评论社会问题文章的人应该“节义傲青云,文品高白雪,”才名“云雪楼”,。这原本都是中国人的东西,却被日本人用了,我半惭愧半骄傲地说:“中国文化都被日本学去了。”主人竟这样回答我:“一家的宝物过了3代应该属于国家,一国的文化过了3个世纪就应该属于全世界。你赞成吗?” / t# E. g6 f( }: G: h" L0 s% p
我请一位研究中日历史的学者,以良知论述日本有没有做过南京大屠杀。他说:“以中国人认定的屠杀定义(我不知道屠杀还有什么其他定义! )是有的,但我们估计错了。”我奇怪,他为什么说估计错了。他说,“日本对华战争时,曾研究历史上少数民族,蒙古人、满清人是怎么征服多数的汉人,发现他们以汉来分化汉人,再以惨烈战争(就是屠杀,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来瓦解汉人的反抗。所以日本在明治31年(1898年)起就秘密命令10万个日本家庭照顾10万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使他们能对日本产生好感并在思想上倾向日本。而南京入城的战争也非常惨烈(他故意避开屠杀的字眼),但没有估算到留日学生的思想全集中在建立新中国,而人民的思想观念也与宋朝大大不同,所以说我们估算错了。”我听了又气又怪,问他,“你怎么会这么清楚地告诉我?”他说,“军事战争是一点机秘不能透露,历史反省是一点资料都不能隐瞒。”这两句话至今仍令我沉思。
随着一声『财神爷爷到』,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 v/ G4 g+ D8 c8 H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4两黄金。6 ]7 e3 Y8 Q9 t3 c
“自己人”的标准 2 i, ]! [! F- \3 O4 d&&?
& S3 m% Z5 ~, i
我请教一位研究日本人民受原子弹遗害,而痛斥美国残忍无道的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他说:“我承认很多中国军民在战争中死的惨烈,不过中国人还可以抵抗或逃亡,而原子弹让日本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逃亡。”这段歪理谬论,我真为之气结!我曾听说在日本的华裔或华侨有台湾帮、福建帮、东北帮,在日本,我发现东北人明显地比台湾人吃得开,就请教一位社会研究者,他说:“东北人比较会和日本人交往,所以关系自然发展快,台湾人不太懂得和日本人交往。” * b. _& I- b7 \, X. T+ k8 i
我很惊讶,因为日本人在台湾50年,在东北才14年。他一点资料都不隐瞒地分析这段历史原因,说:“马关条约时,日本希望台澎为日本领土,对于台湾人民则采取保留态度,所以条约第五款规定两年内未移出之台民“酌宜”视为日本臣民,直到二次大战后,1940年才准台湾人民改日本姓名,1944年才简化手续鼓励台湾人改换日本姓名。对台湾人民教育,则直到统治48年后,才实施6年义务教育。至于政治人才之培养更是缺乏,51年的统治期间,台湾人只有4个人升到郡首(区长)。总督府1943年有1444名高等官,台湾人只不过30人左右。而满洲在1932年建立时,日本便全力使她象个国家,元首,国务总理及内阁均为当地人,而为完成汉、满,蒙,日、鲜五族共和,大量移入日本人、朝鲜人,在教育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所以东北人有14年与日本高层交往的经验,而台湾人只有50年被日本统治的经验。”听了这段话,我很为一些对日本人感恩的本省同胞感到委屈。
# v) `- p! P) d: \" L
/ f' S! f2 l$ Q+ `
日本有很多外籍劳工,中国大陆人、南朝鲜人、巴西人……他们受的待遇很不公平,这原本是“物离乡贵,人离乡贱”的原则,但有一种人很特殊,他们在血统上完全是日本人,是在大战后移民到巴西的日本人,没有感到巴西愈来愈难混,他们的子女又回到经济强大的祖国打工。这些人会讲日语,外表和日本人一模一样,但日本人却不把他们当同胞,他们和其他外籍劳工一样受到歧视和不平待遇。 4 A* @. ?- K
! T- ^) p0 ]' T; }9 a7 C/ c6 u
我问日本人何以如此?他们说:“在法律上,他们并不是日本人。”我立刻反问为什么拥有日本国籍的中国人、南朝鲜人、甚至琉球人也没有受到公平的尊重?有个日本人回答说:“我们日本人对‘自己人’的标准很严,必须血统上、法律上、能力上都是日本人。”希望想到日本发展的人,应好好体会这段话。
* J9 \& U% l% ?4 w# Z
波斯湾战争期间,我正好在日本。有一天在云雪楼和几个日本人看完电视新闻后,大家一起聊天时,他们不断聊些“白种人愈来愈团结”、“世界舞台愈来愈看不见黄种人”、“白种人结合,黄种人寂寞,黑种人挨饿”……等世局妙论。 ) \4 h9 M* A' a6 a* M
) P: f" a, W" h
" b* A4 f4 H+ Q! S$ a: Z) ]
他们最后在检讨黄种人(亚洲人)一些较有实力国家时,作了这么一个结论:“大陆人会整人,却整不到别人;日本人会赚,却赚不到好感;台湾人会买,却买不到尊重;南朝鲜人会叫,却叫不到回响。”这场看是轻松的讨论,幽默的结论,接下来竟发展成他们认真检讨日本人为取得国际认同和好感应做那些实际工作。
我虽然巳很习惯看日文资料,但言谈还需要翻译,对日本的了解也有限,绝不是日本通。只是希望人们能冷静地认清,日本对台湾政治的影响仅次子美国,而对台湾社会民生的影响还高于美国。不论我们恨她也好,爱她也好,日本是我们摆脱不掉的国家。是敌?是友?充分地了解她绝对有必要。
死神威胁艾滋城
43岁的马瑞克神父生于波兰,住在博茨瓦纳西北部的Maun镇已经6年了。去年的夏天,神父注意到教区的Nacy-一位性格活泼的妇女最近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日渐消瘦,他就去找Nacy谈话。当他敲开Nacy 家窗户的时候, Nacy说她可能被感染上艾滋病,一直在等待神父来找她,并希望神父陪她去医院检查。
  那一天马瑞克神父陪Nacy去医院抽了血,医务人员先解释检验结果标示中阴性和阳性的意思,过了10来分钟后递出放有结果的盒子。医生请Nacy自己打开它,检查结果是阳性。Nacy哭了,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接下来的两个月,Nacy越来越虚弱和沉默,她躺在床上不愿与任何人交谈,瘦得像骷髅。有一天,马瑞克神父去看她,她请神父回去拿摄像机来拍她,记录下她想说的话。九天以后Nacy死了,留下了录像讲话和两个孤儿。
  无论谁看到Nacy临终时的录像,看到她的脸和虚弱得几乎不能转动的大眼睛都会感到震惊,她对着镜头用微弱的声音反复地说:我是被艾滋病毁掉的,年轻人一定要检点,我劝告你们、我劝告你们、我劝告你们......
  艾滋源于乌干达的一个部落,较可靠的说法是来自该地区绿猴子的血与人血混合后产生的病毒。开始这种病被称为:消瘦病(Slim Disease),后被命名为艾滋Aids。艾滋病毒Hiv的潜伏期很长,可以是10年、20年,也可能在几周以内夺去人的性命。到目前为止艾滋病还没有找到治愈的方法。据统计,2002年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为500万人,350万来自于非洲各国,而博茨瓦纳是全世界艾滋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 w7 z# ]2 b5 c
  拥有7万人口的Maun镇是博茨瓦纳艾滋病的腹地,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最高发的地区。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却无法拍摄到医院和关于艾滋病患者的情况,人们更是闭口不谈艾滋。在博茨瓦纳的官方统计报告中指出,全国公民有48%已感染了艾滋病毒,可是鉴于对人权的保护,该国法令中不允许逼迫公民进行HIV/AIDS的检验。许多患者或HIV带菌者不想让人知道,不敢去检查或是拒不承认患有艾滋病,因此人们推测实际的感染数目可能更多。 + p: \$ Z' C4 {% I- b9 s
  Maun去世的第2天恰巧是复活节(4月18日),镇里的教徒在天主教堂举行了复活节的仪式,其中有教民表演圣经中耶稣受难的章节。我问神父是否同意艾滋病是上帝对人类即时行乐的警告和惩罚?神父说:不是的。艾滋病并不容易传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人们应该对自身的行为和结果负责。博茨瓦纳并非是艾滋病的发源地,可为什么会成为艾滋病的最高发区?神父说:是因为经济和与外界接触在该地区的突然发展,酗酒和犯罪率也同时上升,而当地人信奉即时行乐的价值观。后来神父给我们讲了Nacy的故事并放了Nacy的录像讲话。他还领我们来到镇上的墓地,那里新添了几百个新坟,有一股腐臭的气味。每个坟堆用沙土堆砌起来,以尼龙布棚遮阳。每个坟上竖的木板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生辰,死者都是年轻人,大多生于20世纪70年代而死于2001年至2003年之间。镇上的墓地已迅速被添满,年轻人陆续死去,许多老人以为是女巫降灾,而年轻人都知道,灾难主要是通过混乱的性行为传播开来的。
  2001年博茨瓦纳总统向全世界发表讲话说:&如果博茨瓦纳人再不及时遏制艾滋病的蔓延,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博茨瓦纳将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人的国度!&
寻找失落的文明
踏着激越的鼓点,我们感受神奇和伟大
  诚然,现在的非洲多数地区陷于贫穷和战争中,但这些现实问题并不能掩盖非洲历史的辉煌。当你踏上非洲的土地后就会很自然地叹服这里的神奇与伟大,且不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盛极一时的努比亚文明,单单一个小细节就足以令你百思不得其解。不论是在村落还是在市镇,非洲的普通民居建筑都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造诣,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精美的图案,没有丝毫的粗糙感和铜臭味,且绝无雷同。而壮观的马里通布图大清真寺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只用晒干的土坯和少量的木料就建造出那么雄伟的建筑物,说它是人类建筑学上的奇迹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建筑以外,非洲还是一片&盛产&艺术家的热土,我们不去列举那些在格莱美获奖的马里歌星,单是民间的表演团就足以显示他们的艺术天分。借用中国驻马里大使马志学先生的话来形容就是,&脚步跟着鼓点跳跃,双手随着心而翻摇,喊出无忧的歌声,跳起天然的舞蹈&。非洲民间舞蹈充分表现出非洲人的热情、乐观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看过之后,忧伤的人也难免受感染而变得豁然开朗、乐观起来。
  以马里木雕为代表的非洲雕刻艺术更是令人赞叹,其夸张的手法和直白的表现形式造就了无数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成为文物收藏家的至爱。至于撒哈拉特西里高原的岩画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叫绝。可以说,从艺术的角度去考察,非洲古老文明的光彩益为辉煌,寻找那失落的文明,哪怕是些许蛛丝马迹,正是我们走进非洲的目的。
  摘掉有色的眼镜 我们看到辉煌的背影/ N2 U$ J5 Q$ T+ O
2 W, L&&i1 E9 p' R% H0 R( _0 D
  探寻文明考证历史绝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在这一点上欧洲人曾犯下错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非洲黑人被他们描绘为&缺乏智慧和才能的原始人,根本无法创造出人类社会的伟大成就&,以至于1871年欧洲人发现大津巴布韦遗址时坚称&这个伟大建筑的建造者必然来自非洲之外的某个地方&。这种如今看来十分幼稚、可笑的观点,在当时却被人们奉为权威。
& t&&B6 D9 z- M
  文明发展的进程,绝不是简单的直线。历史上没有一种古代文明,不曾经历多次曲折,甚至倒退。有的湮没成了一段传说,有的黯然成了一道背影,让后人回望时唏嘘不已。马里通布图境内的那座使用了1600年后遭遗弃的杰内古城就是一个例子。
2 ?, q4 E+ D2 n% u
  相当多的文明创造,在时间的长流中消失了,等到若干年后才重新出现,N亿年后,说不定史前曾经河水涓涓的撒哈拉沙漠再次回到从前,成为树木繁盛的草原。N亿年后,说不定人类的后代会惊奇地发现了我们的车辙,进而证明人类已经普遍使用了汽车如何如何--文明无时无刻不在进步,也无时无刻不在失落。
撒哈拉中的小学
清晨,撒哈拉小学的一天从升国旗仪式开始,这也是新的一周开始的标志。学校里共有94名学生就读,分为5个班级,教师有7名,我们采访的ABDELLARIM是学校里资历最深的一位,他从1985年就开始在这所学校里教书了。&我喜欢教孩子,喜欢与他们在一起。&这位和蔼的中年男子憨笑着对我们说。
  ABDELLARIM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在阿尔及利亚学生们上学是免费的,包括教材在内都是政府无偿提供的,孩子们6岁开始上学,首先学习阿拉伯文,10岁的时候学法文,12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只要你愿意继续学习,政府会一直负担到底,甚至到你读大学、读博士&。
) b1 P: e: f9 p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书包外,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一块写有阿拉伯文字的写经板。ABDELLARIM老师对照课程表告诉我,孩子们每天都至少有三个小时的宗教课,一早一晚都会在宗教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经文。2 D& }* y' M: q+ m0 y8 Y* @
! q+ f+ K! K; C: j&&B) U
" v) j( _4 l+ O/ X5 E* n1 I
  体育课是孩子们的最爱,似乎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一样。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正赶上一堂体育课,性别使孩子们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拨儿,男生疯狂地追逐足球,这项运动在阿尔及利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运动。和球王贝利少儿时一样,有不少孩子光着脚踢球,脚法看上去还不错。女生则围在一起安静地做游戏,也有三五个孩子离群在阴凉处&抓羊拐&。每周,孩子都有两个小时的体育课,此外他们的课程还包括数学、地理等科目。学校每年会进行两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得到&奖学金&--有老师特别签名的作业本。! _9 n7 b$ I5 N! j
% ?' w$ Q! ?9 Y
  与周围的民舍相比,学校的房屋明显高出一个档次,教室也宽敞明亮,不过这些并不能说明学校的资金充足,老师的待遇偏低就是一个例子,ABDELLARIM老师透露自己的月工资在150欧元左右,&说实话这个待遇并不是很好,政府也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不过我上一次长工资已经是去年10月的事情了&。似乎全世界的乡村教师都不太计较报酬,而是更看中这份崇高的职业。 ABDELLARIM说:&受父亲和哥哥影响,自己从小就立志当教师。虽然现在待遇上有些遗憾,但一看到这些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就不在乎了。&
1 k8 Q/ j! p8 R1 N1 D
  随着孩子们陆续放学回家,学校又回归了平静,新的一天太阳升起时,学校又将恢复生机。
与贫困战斗的尼日尔
随着一声『恭喜发财』,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Q4 X' W1 O! N; Z- E2 z5 h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2两黄金。( p* P3 h6 V- x: U6 c
从阿尔及利亚到尼日尔?我们真正地进入了黑非洲?贫困的景象也随之开始进入视线?其间既目睹了民众饱受贫困煎熬的现状?也看到了人们反击贫困的决心--从总统到百姓,尼日尔整个国家都在与贫困进行着战斗。9 `) c, E" z# m
  目睹贫困现状
  一抵达边境我们就体会到了尼日尔的贫穷:在等候通关的过程中,一群光脚的孩子们蜂拥而上,围着汽车索要礼物,一块大白兔奶糖或者一块饼干就会令他们非常满足、格外开心。随着不断的深入,贫穷的气息就更加强烈,几乎每到一处总有大人、小孩朝我们索要&嘎豆&(法语礼物的意思),令人无法应对,只好摇上车窗视而不见,因为你一旦好心拿出礼物或者食品,那么会招来全村的孩子&围攻&而无法脱身。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路口、加油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总会聚集着一群孩子,怀揣一个空碗四处乞讨。据向导讲,很多家庭都只管孩子一顿饭,余下的两顿饭就只好上街去讨了。
  尼日尔著名的商业中心阿格德兹也无法摆脱贫穷的困扰,我们走访了当地一户人家,家中之破落令人震惊,残墙破壁中一块席子当作床、三块石头两口锅就是厨房,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严重地营养不良。采访结束后我们把一件精美的中国丝巾送给了女主人,不过她似乎并不高兴,&我知道这是很好的礼物,不过我更需要钱或者食品来使家人填饱肚?。
) P5 Y+ z7 n7 Q( T- {
  从阿格德兹赶往首都尼亚美的途中,走进非洲采访队露营吃饭,当我们把吃剩的烤鸡骨头扔在路边时,马上有几个孩子上来争抢,捡起就吃,令我们看上去很不是滋味,而他们却不以为然吃得津津有味--长期的贫困环境使人们对生存权的追求格外直白。8 e# |' \% k' e( z0 a
  经济落后原因2 S0 ^$ o7 k- R
  联合国权威资料显示,尼日尔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3美元(1997年),6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4%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近几年来一直在最后几位徘徊,其中1995年和1996年均列倒数第一,2001年倒数第二。6 T6 t' V1 C; `" S: Y$ d0 `
  造成尼日尔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该国地处撒哈拉沙漠地带,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在摄氏30度左右,绝对最高温可达40度以上,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其次,由于处在西非腹地,交通非常不便,阻碍了经济发展。再次人口增长过快使社会负担过重。目前全国人口为1080万,年均人口增长率为3.3%。由于国家基础薄弱,尼日尔的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畜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因此还处于&吃饭靠天,花钱靠援&的阶段。一位政府官员告诉我们,目前尼日尔的最低月工资约为24000西非法郎(约40美元),而部长首脑的月工资也不超过20万西非法郎,应该说尼日尔的反贫困斗争仍然任重道远。) C7 L8 p&&e, W- l6 I
  总统特别计划8 @( }6 P/ v/ D
  尼日尔人民并没有向贫困屈服。从2001年3月份起,全国发起《总统特别计划》,以改善广大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就医、入学状况,面向基层农村修建1000个诊所、1000间教室、100个小水坝和其它基础设施项目。6 Q) j! |! F* k
7 G# ?( M: d8 c% g: X" V
  根据《总统特别计划》技术委员会的评估,特别计划一期项目的完成率在97%以上,效果良好。它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认可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尼日尔开始逐渐恢复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信誉,并与世界银行及各大双边合作伙伴签署协议,贷款7300多万美元用于解决城市长期供水这一难题。作为尼日尔的老朋友,中国新近援助1000万美元用以解决该国重要城市津德尔50多万居民长期饮水难的问题。除了基础建设外,总统特别计划还包括向农村妇女发放低息小额贷款,帮助她们购买奶牛增加收入,同时还有计划在农村组建小型合作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j6 |7 J/ G2 q
&&R&&s9 c- @& r8 I
  应该说,总统特别计划成功地促进了尼日尔的经济发展,对于稳定国内局势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据中国驻尼日尔大使孙兆通介绍,&最近十几年历届政府都无法按时向公务员发放工资,有时一拖就是半年甚至一年,而本届政府自上台后没有一次拖欠工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政?。
就像一块亏电电池
驾车行走在撒哈拉,风沙如烟,而自己就像一块亏电的电池,总也充不满电--走进非洲已经有15天了,这段日子里我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公里,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很快,清晨随着清真寺的祈祷声起来就又是忙碌的一天,在体力、精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仍需要不断地记录,不断地工作。$ K/ t" l" U+ _' n
- P3 H; D* p0 h# a8 |&&p
  千里奔袭家常便饭3 g/ S0 N! T; Z( l$ b+ n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这句歌词很是荡气回肠,不过当自己真正地日行千里去追寻非洲失落的文明时,却真切地感受到千里急行军的痛苦:告别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后,我们&走进非洲&车队就开足马力一路向南狂奔,从盖尔达伊到甜水镇、从咸水镇到塔曼盖塞特,一直到特西里,几乎每过两天就有一次近千公里的急行军,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还需要走夜路,要知道这里的路况并非北京的四环路,而是布满石子和坑洼的土路。, ]! q* [7 L" h5 z
# h4 Q&&x- G: ^& t
  八件行李累煞人/ d! ~( N: [2 ]# m
  现在的我完全可以胜任火车站的搬运工,或者饭店的行李生,这要&归功&于我的8件行李,不过光是发稿设备和摄影器材就有6件之多,这其中包括一套海事卫星和铱星电话、两个笔记本电脑、两台佳能专业相机、三个佳能专业镜头、一台数码相机、一台DV摄像机。除此以外,摄制组还有帐篷、食品等几大箱公用物品需要转移。每到一个新的住所,我都要逐一把8件行李搬到房间,在非洲似乎没有行李生这个职业,而司机也不愿意插手帮忙。所以每一次住所变更都是一次行李大迁移,几天下来背部经常会酸痛,双手也被磨得异常粗糙,好在后来找到了一副手套,否则手指敲起电脑键盘来都将难免会有点不听使唤。+ G/ N( D7 ~) J0 i
  风餐露宿数星星
; G1 e8 l% S* J* d& Z/ K# R6 n
  抵达非洲15天了,除了早餐准点以外几乎没有一天可以完整准时地吃午餐和晚餐。由于条件有限,加之采访任务繁重,所以午饭最早也要在下午1点半才能解决。晚饭多数情况下是在8点以后解决,在赶路时我们基本上是在车上吃长棍面包就榨菜,因此摄影师多吉带来的一大瓶自制辣椒酱成为我们的最爱。- A&&\% Z' b: j, ?! o3 l&&b
  患有胃炎的我一直坚持吃三九胃泰,总算没有太多痛苦,而队中的惟一一名女性--编导牟正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已经开始出现胃痉挛。, M) z/ _+ U! Q1 S3 W, o/ S7 A
  3月8日那一天,我们错过了旅店,只好露宿在撒哈拉沙漠中。在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蚂蚁山的地方,我们围着篝火席地而睡,由于只盖了一床毯子,半夜我被冻醒,却发现满天繁星煞是好看,仿佛自己置身太空,无法再次入睡的我起身找来树枝为篝火添柴。看着同伴不同的睡态,心想,此时的北京城该是何种景象。0 W, u/ ~# u4 q: n9 n7 c
3 q8 r! m3 E* d! i
  通讯难难于过蜀道
  为了保证稿件顺利地传递回北京,每天我都要给设备充电,以保证白天行车途中它们可以正常地工作。屈指数来每晚都有10个充电器插在电源板上,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等待着我喂食,那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块需要充电的电池呢!
  全副武装的设备在通讯环境恶劣的大环境下显得那么无助,自己被通讯障碍搞得焦头烂额,因为每个小镇、每一家饭店的情况都不相同,每到一地寻找网吧、咨询上网成为我的必修课,尽管这原本是地陪人员应该完成的工作。3月6日阿尔及利亚发生空难,作为现场惟一的国外摄影记者,我拍摄了大量的独家图片,而为了传送这些图片,竟然花去了我整整一下午的时间。9 X' A4 d5 B% S/ }
  尽管有太多的辛苦,尽管一直都在亏电,但每到早晨时,难免又会精神饱满地期待新的一天,难免又会被眼前的景色和人所深深打动,这就是我走在非洲的状态。
卡萨布兰卡的钢琴师
和不少国人一样,我知道卡萨布兰卡是因为看了电影《北非谍影》(原名《卡萨布兰卡》)。以后学历史,才知道二战期间美、英首脑曾在卡萨布兰卡开过重要会议。因此一到这里,我就想看看心目中那惊心动魄的浪漫故事到底真相如何?
& k4 X* ?( U( K; Y
  从集市到咖啡座
  与我们住的旅馆一街之隔就是老城,沿着残存的城墙往前不远,就是市场。一进大门,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江南市镇:狭窄的街道两旁密布着各色摊店,顾客与游人摩肩接踵。直至看到对着我的镜头,我才想起自己的采访任务。但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失望,大多数人对我的问题一无所知,甚至无一人看过那部电影,或知道一些电影中的情节。
  失望之余,我们决定去露天咖啡座上试试运气,结果也一样。直到中午,我们遇到一位能说流利英语的导游,情况才有了转机。这位生于1939年的导游笑着说:&你们外国游客都会问那部电影,其实那全是美国人编的,拍摄地点也不在卡萨布兰卡。&&可是,一批批外国人都来找那个酒吧和那个钢琴师,倒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游客。&我问他:&真有那个酒吧吗?&&那家酒吧不就在你们住的旅馆吗?&他说。; l4 M4 U! g. A7 E& o&&c8 P
  邂逅60年后的SAM
+ A8 s6 r3 f. `8 z2 t
  原来如此!在君悦酒店大堂旁的酒吧里,我们看到一位颇像SAM(《卡萨布兰卡中的钢琴师》)的黑人钢琴师。他来自美国洛杉矶,每晚7时至11时都在这里表演。在男主角包格的巨幅照片下,那位黑人钢琴师正在自弹自唱(上图)。5 O) u+ C! [6 o8 Q- v% h
  10时半,我趁他休息,和他谈起保尔·罗伯逊,他一下兴奋起来:&他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手,你怎么会知道?&我哼着《老人河》说:&我还会唱他唱的歌呢?&他要我猜他多少岁了,我估计他七十来岁,故意逗他乐一下:&你总有60了吧!&他得意地说:&我82岁了。&谈到电影的事,他竟告诉我:&与电影有关的人都已逝去,只剩下我了。&7 B) o' S; ?: U: @3 t
  我以为是天方夜谭,听下来才明白他所言不虚。原来,他的母亲是男主角包格家里的厨娘,他从小出入包格家。在他二十来岁时,包格知道他能弹能唱,就让他扮演《卡萨布兰卡》中的钢琴师SAM。由于他年纪太轻,在影片中特意扮老了一些。不过时过境迁,他并没有想到以此谋生。直到5年前来到摩洛哥,才发现他在卡萨布兰卡的酒吧中大受欢迎,从此每年来此3个月,让游客们见到当年的SAM。
( O% E9 l) u- {: t9 R8 B2 Y* W
  两个卡萨布兰卡
& I4 R. O/ ~# @7 Y( q7 s) E- h7 x
  看来历史上本来就存在两个卡萨布兰卡:一个属于长期居住在老城的摩洛哥阿拉伯人,一个属于随着殖民统治而来的西方人。后者制造的那个浪漫故事与普通摩洛哥人无关。
  不过,随着外国游客的不断增加,肯定会有更多的遗迹和旧事会被&发掘&,会有更多的人来寻梦,会有更多的&SAM&来淘金,《卡萨布兰卡》中的故事会继续流传,甚至会越来越丰富。2月27日于卡萨布兰卡
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投诉:QQ 冀ICP备号 Powered by Discuz! X3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下次自动登录登录用其他账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如何保护自己为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