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调研怎么写报告怎么写啊?关于汽车制造车间的?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生产实习报告-东风汽车公司实习.doc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xx海洋大学
生产实习报告
东风汽车公司实习
学生学院___
专业班级 _
学生姓名_____
一、实习目的……………………………………………………………………2
二、实习要求……………………………………………………………………3
三、实习概要……………………………………………………………………3
1、东风公司简介 ………………………………………………………………3
2、实习安排 ……………………………………………………………………4
3、进厂教育 ……………………………………………………………………4
4、发动机厂实习内容 …………………………………………………………5
4.1连杆 …………………………………………………………………………5
4.2缸体 …………………………………………………………………………8
4.3曲轴 …………………………………………………………………………10
4.4凸轮轴 ………………………………………………………………………14
4.5发动机装配线 ………………………………………………………………15
5、参观实习内容 ………………………………………………………………18
5.1东风变速箱厂 ………………………………………………………………18
5.2东风汽车总装配 ……………………………………………………………20
4.3东风商用车车身 ……………………………………………………………20
6、讲座 …………………………………………………………………………21
6.1曲轴工艺简介讲座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
1. 总论 ............................................................................................................... 3
1.1. 项目概况 .......................................................................................................... 3
1.2. 项目背景 .......................................................................................................... 3
1.3. 建设单位概况 .................................................................................................. 3
1.4.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 4
1.5. 项目预期目标 .................................................................................................. 5
1.6. 可研报告范围 .................................................................................................. 6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 .............................................................................................. 6
1.8. 项目建设可行性 .............................................................................................. 6
1.9. 结论 .................................................................................................................. 8
2. 市场发展趋势及项目定位 ............................................................................. 8
2.1. 新能源汽车总体市场规模 .............................................................................. 8
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细分 ...................................................................................... 9
2.3. 电机控制器市场需求预测 ............................................................................ 10
2.4. 电机控制器行业竞争态势 ............................................................................ 10
2.5. 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 .................................................................................... 11
2.6. 项目产品定位 ................................................................................................ 13
2.7. 产品开发策略 ................................................................................................ 13
2.8. 项目产品优势分析 ........................................................................................ 14
2.9. 结论 ................................................................................................................ 14
3. 项目建设实施计划 ........................................................................................ 15
3.1. 建设规模 ........................................................................................................ 15
3.2. 建设方案 ........................................................................................................ 15
3.3. 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 17
4. 工艺流程及设备 ........................................................................................... 19
4.1. 生产技术 ........................................................................................................ 19
4.2. 主要生产设备 ................................................................................................ 19
4.3. 生产工艺流程图 ............................................................................................ 22
4.4. 质量控制 ........................................................................................................ 25
4.5. 主要原辅材料、外协供应商 ........................................................................ 26
5. 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 ............................................................................ 28
5.1. 依据 ................................................................................................................ 28
5.2. 主要节能节水措施 ........................................................................................ 28
5.3. 能源供应 ........................................................................................................ 29
5.4. 公用工程 ........................................................................................................ 29
6.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 ............................................................................ 32
6.1. 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 32
6.2. 人员培训 ........................................................................................................ 32
7. 环境保护 ...................................................................................................... 32
7.1. 编制依据 ........................................................................................................ 32
7.2. 环境保护 ........................................................................................................ 33
7.3. 安全生产措施 ................................................................................................ 33
8. 投资概算 ...................................................................................................... 34
8.1. 投资估算 ........................................................................................................ 34
8.2. 资金筹措 ........................................................................................................ 34
9. 财务效益分析 ............................................................................................... 35
9.1. 分析依据及方法 ............................................................................................ 35
9.2. 基础数据与参数的选取 ................................................................................ 35
9.3. 利润表 ............................................................................................................ 36
9.4. 财务评价指标 ................................................................................................ 36
9.5. 盈利能力分析 ................................................................................................ 37
9.6. 不确定性分析 ................................................................................................ 37
9.7. 财务评价结论 ................................................................................................ 37
9.8. 经济效益分析 ................................................................................................ 38
9.9. 社会效益分析 ................................................................................................ 38
10. 综合评价结论 ............................................................................................... 39
10.1. 风险分析 ........................................................................................................ 39
10.2. 建议 ................................................................................................................ 40
10.3. 结论 ................................................................................................................ 40
1.1. 项目概况
项 目 名 称: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项目
建 设 地 点:苏州吴中旺山工业园天鹅荡路北侧
建 设 单 位: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汇川技术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
建 设 内 容: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组装、调试、检测生产线建设,
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设计产能4万台/套
项 目 总 投 资:10674万元(含1050万铺底流动资金)
项 目 工 期:2年(第三年投产,第五年达产)
1.2. 项目背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而我国能源储备又相对贫乏,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各种
节能减排措施,包括大力推广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新技术的利用。
目前,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简称“汇川技术”或“公司”)的
变频器、伺服、PLC等产品生产已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在变频器及
相关产品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借助现有研发平台的技术延伸,公司已掌握新能源
汽车电机控制器、光伏逆变器等新产品的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
甚至已形成小批量销售,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
1.3. 建设单位概况
汇川技术是一家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
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变频器、伺服、PLC、HMI、永磁同步电机、一体化及专机等,
产品主要服务于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领域,广泛应用于电梯、起重、
机床、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塑胶、印刷包装、纺织化纤、建材、冶金、煤矿、
化工、市政等行业。经过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
先企业,201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6.75亿元,净利润为2.21亿元。
截至 日,公司拥有已获证书的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外观专利17项。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但尚
未获得证书的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近年公司获得的主要荣誉如下:
. 2011年1月,公司入选“2011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排名18位;
. 2010年10月, 公司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研
究开发中心”;
. 2010年5月, 公司入选“福田区2009年度纳税百佳民营企业”;
. 2010年3月,公司被评为“2009年深圳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500强企
业”,排名第一位;
. 2009年4月,公司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深圳市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研
究开发中心”;
. 2009年1月,公司入选“2009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排名57位;
. 2008年12月,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 2007年6月,公司荣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奖:最具成长性企业。
公司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公司长期坚定高端、特色、
专业的产品策略,以中高端设备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以向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为途径,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
汇川技术近年的业绩如下:
汇川技术最近四年的销售收入、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
1.4.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时间防火规范》(GBJ16-87);
. 《苏州市工业项目用地公开交易暂行办法》(苏府[2007]84号);
.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府规字[2010]8
. 《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的暂行办法
(2008);
. 《苏州市规划局吴中分局建筑项目设计意见书》。
1.5. 项目预期目标
达产年产值
总建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产品线人员
项目总投资
其中: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基本预备费
铺底流动资金
计算期年平均销售收入
计算期年平均净利润总额
计算期年平均所得税
销售毛利润率(正常年份)
销售净利率(正常年份)
总投资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
含建设期2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后)
含建设期2年
1.6. 可研报告范围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竞争
情况、核心产品及零部件(电机控制器)的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建设项目的必要
性、可行性,各项目未来组织规划、管理设置、设备购置、投资预算等方面内容。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扬求实和
创新精神,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新技术,扩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能力。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
(1)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
汇川技术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
商。公司在积极拓展工控领域的同时,利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向新能源领域延伸。
新能源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公司目
前已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核心技术,并形成和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
源,产品已经实现小批量销售,市场和客户反应良好。本项目建成后新建4万台
/套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能,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汇川客户的需求,该项
目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公司目前已形成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
(2) 本项目建设是为了解决公司现有产能不足,满足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需要
汇川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生产场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宝城70
区的鸿威工业区,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该场地目前还承担着低压变频器、
伺服系统、PLC、一体化及专机等产品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要。
1.8. 项目建设可行性
(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鼓励政策,有望获得相关政策扶持
本项目建设涉及产品属于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高端制造产业,符合《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中重点支持产业内容。未来国家政
策重点在于降低企业所得税、提供价格补贴以培育市场等方面入手推动相关行业
的发展。汇川技术已具备该产品的核心技术,随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本项目
将获得重大市场发展机遇。
(2) 公司已具备建设本项目的研发和市场基础
工业控制和新能源电气控制产品性能要求较高,本项目的建设需要有较高的
研发水平。汇川技术从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研发、创新,在研发方面保持大比例投
入,特别是近三年来,研发占销售收入比重一直保持在8%~10%。如下图:
数据来源:汇川技术各年年报。
大规模的投入使得公司的研发水平大幅提高,公司先后在一些重大、高端自
主研发上取得突破,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领域已经掌握核心技术,并在过去
一年多时间内形成了小批量生产和销售,并已取得市场和客户的初步认可。
此外,汇川技术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流程经验、管理
经验,并承建了“深圳市电机驱动与控制工程中心”和“广东省电机驱动与控制
工程中心”两个市级、省级的工程技术中心,本项目的实施借鉴我司成熟的经营
管理模式,项目的经营业绩具有良好的可预见性。
(3) 公司具备建设本项目的客户资源
汇川技术过去在低压变频器、一体化专机、伺服系统和PLC等产品市场营
销过程中,为客户提供了价值,与终端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客户资
源将是公司未来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领域取得突破的基础。同时,公司在新能
源汽车领域与众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4-5家汽车企业实现小批量
销售,在十几家汽车企业实现试机。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产业化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是节能减排、高端制
造业政策重点支持内容之一,产品市场空间较大。目前,汇川技术已在此领域具
备研发、市场和人才基础,并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小批量销售,本项目实施,将提
高汇川技术的研发水平,缓解公司产能不足,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同
时,对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工控领域的产业化和国产化具有积极意义。
2. 市场发展趋势及项目定位
2.1. 新能源汽车总体市场规模
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
公告》为东风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客车颁发了第一张商用车准入证,2005年底
向一汽丰田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颁发第一张乘用车市场准入证,中国新能源汽
车以混合动力车型为主的市场正式开启。在相关政策刺激以及北京奥运会、广州
亚运会等新能源汽车示范活动的拉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研究报告(CCID consulting),2011年6月。
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细分
2009年初中国政府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
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
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受惠于试点推广活动的利好(客车成为首先获得推广的
车型),客车目前已成为了国内实际销量最多的新能源车型。企业用新能源汽车、
私人用车(小轿车)等车型和市场还处于启动阶段,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0
年车型和销售构成如下两图所示: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研究报告(CCID consulting),2011年6月。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更成熟、成本更经
济,得到的上市许可最多,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产品是混合动力汽车。纯
电动汽车近年来增长较快,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研发、实验阶段,一般投入作为
示范工程,由于价格高,市场化销售尚未真正形成。按销售额构成情况如下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研究报告(CCID consulting),2011年6月。
2.3. 电机控制器市场需求预测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车辆行使中
的主要执行结构,控制和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行驶的主要性能指标。每辆纯电动
车或混合动力车上均需要配套一套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新
能源汽车100万辆的目标及目前市场的培育情况,未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扶持力度将逐步加大,相关技术的改进也将能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性上具有更大吸
引力,乘用车将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消费市场,客车和卡车由于对牵引和
功率要求较高,5~10年取得大突破的几率不大。新能源汽车及电机控制器的需求
预测如下。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规划及需求预测(单位:万 辆(套))
中国汽车总需求量预测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电机控制器市场需求量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赛迪顾问研究报告、汇川技术分析整理。
电机控制器价格根据其规格和性能要求有较大差异,目前大客车电机控制器
价格一般为3~5万元,轿车电机控制器价格一般为0.6~1.5万元。假设以均价0.8
万元测算(不考虑通胀或技术进步对价格影响),未来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
控制器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01亿元。
2.4. 电机控制器行业竞争态势
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培育的初步阶段,除部分重大项目,如奥
运会,世博会等引起的突发性批次需求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因
此,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市场竞争格局。国内外知名
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并通过汽车企业进行配套销售。新
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主要生产厂家如下。
(1)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目前国外新能源电动汽车以混合动力为主,采用为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
车。电机控制器生产企业主要有丰田、本田、日立、福特、通用、明电舍电机、
东芝、UQM电机、AC PROPULSION、ENOVA电机、MM公司和日本安川电机。
(2)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部件的投入力度加大,电机控制器的
发展快速从技术研究向产品开发方向发展,先后出现了一些专业研发生产车用电
机驱动系统的产业化公司,逐步形成了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的产业链。
但由于整个产业价值链、配套设施、技术攻关等尚未完善,到目前为止,大部分
该行业的企业还是处于样机提供、小批量的商用验证阶段。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有
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精进电动、南车时代等。
2.5. 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作为“下一代汽车”的主要解决方案,按照目前技术实现的难易
程度、产业化的可能性等要素排列,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解决方案。其中,
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分别属于近期和中期解决方案范畴。5~10年内,纯电
动汽车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的机遇。
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图
资料来源:爱建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主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及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爱建证券,公开信息。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电池、电机等组件,其功能包括:电池管理,
发动机、电动机能量管理等。电控系统由ECU 等控制系统、传感器等感应系统、
驾驶员意图识别等子系统组成。电控系统的材料成本占比不高,但需要经过多次
试验才能掌握关键算法,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涉及油、电混合的控制策略,技术
壁垒较高。
电机控制器根据匹配的电机的不同,需要开发不同的技术平台。目前电动汽
车电机驱动系统中, 主要采用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感应电机的技术最
为成熟,目前使用最多,特别是在商用车等需要大功率输出的车型上。但在电动
汽车最为关注功率密度、效率两个指标上,交流感应电机的劣势较为明显。尽管
2011年伴随着稀土永磁材料价格的疯狂上涨,采用异步电机的需求明显增加,但
从转矩特性、噪音指标对比,永磁同步电机比直流无刷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具有
明显优势。
综合技术和市场趋势分析,未来,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三个技术发展方向是
永磁化、数字化和集成化。
(1)永磁化指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高、效率高、便于维护的优点。
(2)数字化包括驱动控制的数字化、驱动到数控系统接口的数字化和测量单元
数字化。用软件最大程度地代替硬件,具有保护、故障监控、自诊断等其他功能。
(3)集成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电机方面:电机与发动机总成、电机与变
速箱总成的集成化;b)控制器方面:电力电子总成(功率器件、驱动、控制、
传感器、电源等)的集成化。
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
2.6. 项目产品定位
为满足商用车、乘用车的不同特点与不同功率汽车的需求,本项目计划将电
机控制器划分成五个平台。
控制器平台
主流适用的电机
额定功率11KW
车重小于1吨的乘用车
永磁同步电机
额定功率22KW
车重大于1吨小于1.8吨的乘
永磁同步电机
额定功率30KW
车重大于1吨小于1.8吨的乘
永磁同步电机
额定功率45KW
车重大于1.8吨的乘用车和
轻型商用车
永磁同步电机
额定功率120KW
大巴客车等商用车
交流感应电机
2.7. 产品开发策略
(1) 核心策略
. 深入了解产业链上下游,发掘客户和市场需求,形成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 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
(2) 具体策略
. 利用公司现有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优势,积极开发高端电机控制器,提
高产品性能指标;
. 实行市场细分,通过产品差异化,以逐步渗透的方式介入(客车和乘用
车)相关市场。
2.8. 项目产品优势分析
汇川技术已在电机控制领域取得了技术领先,目前公司已攻克了永磁同步电
机和交流异步电机的大范围弱磁控制技术难关;解决了强振动环境下的高可靠性
设计的问题以及高低温环境下的电子元件选型问题,同时,在永磁同步矢量控制
技术,在电梯、注塑机、直驱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年出货量超过30000台
套。矢量控制技术代表着交流异步、永磁同步电机先进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公
司目前销售的变频器全部为矢量控制产品。大面积的商用化运行,促进了产品性
能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尽管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在结构、工艺、可靠性等方面
有其独特的要求,但就电机的基础控制理论来说,在核心技术原理上具有可延伸
性,与汇川技术现有变频器产品可以说是基于统一研发平台的不同产品。针对汽
车行业永磁电机大范围调速的要求,汇川技术在PMSM的弱磁调速技术已积累多
年,很容易移植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
本项目新能源电机控制器在借助汇川技术变频器研发平台基础上已具有较
高起点,目前汇川技术已在新能源电机控制器方面完成了技术积累和产品的实验
阶段,为未来产品的快速推出奠定了基础。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初期,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为
项目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遇。项目产品定位在于国内高端市场,产品已有较为成
熟的技术积累,小批量投放市场测试的反馈较为良好。本项目的建设,既能发挥
公司现有变频器平台的研发优势,也能与公司营销网络进行共享,在产品推广过
程中提升协同效应,提高客户满意度。
3. 项目建设实施计划
3.1. 建设规模
本项目新建8条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生产线及相关征集测试系统。
本项目选址在苏州汇川于日竞拍取得的编号为“苏吴国土
2010-G-085”地块,土地用途为工业。该地块位于苏州市吴中开发区旺山工业园
天鹅北侧,总用地面积133,333.3平方米。本项目拟占用土地面积约为24097平方
米(约合36亩)。拟建设一栋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约合15亩)的厂房。
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工程完成后,2013年投入使用。
3.2. 建设方案
3.2.1. 主要建、构筑物
本项目将建设生产厂房、研发办公楼,并配套生活服务设施:食堂、培训中
心。项目组成、面积详见下表。
用房面积分配表
建筑物及功能用房名称
新增建筑面积(㎡)
原材料库房
服务器机房
道路及停车场
3.2.2. 总图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A) 以规划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对建设单位对该地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为依
据,综合本建设用地的工艺生产要求,使本次设计既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又能与
城市技术的整体规划布局保持一致,成为其有机部分并与周边地段协调。
B)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建筑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等各类设计规范要
求,明确场地的内在功能,优化平面布局、节约建设用地,合理分配场地内各区
用地,作好内部的交通组织及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
C) 综合地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布局。贯彻以人为本的思
想,创造一个合理布局、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产业基地。
D) 提供先进、齐全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满足场地人员的各项需求。
(2)道路系统
厂区道路共分两级:
A)主干道:场地内主要由主要出口及物流出入口延伸的道路及与前部东西
走向的道路为主干道,里面高度8M。
B) 次干道:场地内各生产厂房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与主干道相接,使场
地内的道路形成环状道路,路面宽度6M。
(3)交通组织
厂区道路采用环状布置,满足消防及运输车辆需要。在满足畅通、便捷的
条件下,以最短交通距离解决各生产区的交通出入。车行系统的设置,考虑到尽
量不割裂绿化系统,以使步行空间更加安全、舒适、宜人。
(4)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设计遵循国家现行设计、防火规范及房建强制条文。在整体设计上,采
用人货分流,避免人流、车流相互交叉。建筑外观美观大方,突出现代企业的良
好形象。在满足了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力求新颖。建筑色彩以朴素、大方、淡雅
为主,采用中性色调,同时保持与这个产业园的总体统一。
(5)结构设计
(a)结构主要参数:本工程建筑设烈度为7度;基本风压为0.75KPa。
(b)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缝与抗震缝按规范及要求设置;沉
降缝视地结果定;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视地结果定。
3.2.3. 运输
本项目场外运输考虑添置运输车辆,根据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类物料的特点及
运输距离,采用汽车、电瓶叉车运输。
3.2.4. 物料储存方式
本项目新增库房面积3900㎡,其中原材料库房(1900㎡)和成品库房(2000㎡)。原材料库房主要储存各类原材料、元器件、包装材料等。储存方式:大重
件采用地面堆放式,其余采用货架储存。
成品库房主要用于出货前的产品及安全库存成品的储存。
3.3. 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本项目的建设计划安排分前期准备、工程建设和投产前准备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批立项等工作。
工程建设阶段包括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投标、土建施工及二次装修、
设备订购、现有设备的搬迁及安装调试、组织验收等工作。
投产前准备包括生产准备、人员培训、试运转等。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下表。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前期工作及报批立项
方案和施工图设计
土建施工及二次装修
设备订购及安装、 现
有设备的搬迁
4. 工艺流程及设备
4.1. 生产技术
本项目按照或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公司原有电气控制研发平台基础上开
发新型电机控制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电机控制器性能指标
国家规划乘用车
电机控制器
电机控制器
速度控制精度
基速以下±50r/min,基速以上1%;
全速度范围-0.02%
n0~+0.02% n0(额定负载)
转矩控制精度
30%额定扭矩以上控制精度:±5%;
30%额定扭矩以下控制精度:±5Nm;
全速度范围
转矩响应时间
额定转矩阶跃响应时间≤10ms;
额定转矩阶跃响应时间
系统工作环境温度
-40℃~85℃
-40℃~85℃
系统的高效区
(效率>80%)
其它相关国标
平均故障里程
≥10,000公里
≥50,000公里
≥150,000公里
≥150,000公里
电磁兼容性
4.2. 主要生产设备
本项目设备采购需要4822万元,主要设备清单如下:
生产、研发设备清单
数量(台/套)
单价(万)
金额(万)
来料检验设备
检验操作台
电子显微镜
LCR数字电桥
数量(台/套)
单价(万)
金额(万)
安规综合测试仪
晶体管图示仪
电子数显扭力起子
可程式直流电源
函数信号发生器
盐雾试验箱
切片研磨机
金相显微镜
真空包装机
拉拔力测试机
单板测试设备
ICT测试针床
单板测试ATE
单板功能测试工装
万用表FLUKE45
防静电周转车JQS
单板防护漆自动喷涂/烘干设备
八层不锈钢推车
装配、整机检验
单元流水线
耐压测试工装
扭力批-30LDK
扭力批-50LDK
扭力批-100LDK
扭力扳手—QL25N
电批-DLV7130
电烙铁-TPK-90W
电烙铁—AS200
安规综合测试仪
万用表FLUKE187
钳形表 FLUKE 318
数量(台/套)
单价(万)
金额(万)
整机老化前自动测试系统
万用表FLUKE45
防护漆自动涂覆机
整机老化柜
整机老化后自动测试系统
整机测试负载电机组
包装作业台
塑料薄膜封口机
海尔冷藏柜G238L
维修操作台
数字示波器
模块硅脂自动涂刷设备
仓储物流设备
防静电周转箱
手动液压叉车
低湿度防潮柜
真空包装机
研发实验仪器设备
Tektronix电流测试系统
YOKOGAWA标准校验仪
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高低温冲击实验箱
Tektronix高压差分探头
数字示波器
功率分析仪
频率响应分析仪
继电器综合参数测试仪
电磁式振动实验台
EMC测试设备 传导
EMC测试设备 辐射
EMC测试设备 EFT
数量(台/套)
单价(万)
金额(万)
EMC测试设备 ESD
红外热像仪
多点温度测试系统
电路设计软件Power PCB
结构设计软件ProE
MES信息系统
系统软件R2E
服务器硬件
服务器软件及数据库系统软件
数据备份系统
ERP&OA及环境改造
MVC100 服务器
ERP 服务器
数据备份防病毒
UPS—APC(功率10KW)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厂房环境改造工程
4.3. 生产工艺流程图
(1) 系统装配工艺
本工艺主要承担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系统集成生产及测试任务。
本工艺根据项目产品的大类对各类控制器的生产进行组线生产。根据项目产
品类别,本次项目共设置8条系统装配线及相关的整机测试系统。
装配工艺说明:
各种成品单板和零部件从中转库领出,零件经检验、并做好标识后先进行装
配,装配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根据生产情况,设置好装配流水线的节拍。流
在装配过程中,为保证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对各关键工序按照自动化设
备配置,具体工序为:自动涂硅脂、自动焊接、老化、整机测试。
①自动涂硅脂:
电机控制器中的IGBT功率模块是重要的器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在IGBT上
涂硅脂,以保证良好的散热功能。硅脂的涂覆厚度有严格要求,利用该自动化设
备,可以很好地保证涂层厚度和均匀性,提高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目前国内车用电机控制器厂家还没有使用。
成 品 零 部
件及外协件
②自动焊接
电机控制器中IGBT功率模块焊接到驱动板上时需要
保证焊点的一致性,该设备的使用可以保证焊点焊锡饱满,
透锡良好,避免了手工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虚焊、连锡、
漏焊等问题。该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
和生产效率。
老化工序是产品故障筛选的过程,可以排除产品
的早期失效。该设备比传统的老化房节约能源,便
于实现与前后工序的连线,实现在线老化,而且可
以对老化过程中的产品实时监控,可实现加载、卸
载的冲击循环老化。
④整机测试:是对整机功能、性能展开全面的测试工
作,主要完成对整机的各项功能、性能的指标进行测试,以保证各单板测试后在
整机上的各项指标相互匹配。采用整机自动测试工装,可以保证整机测试内容的
全面性和自动化,检测的数据还能用于质量分析和后续改进。
(2) SMT贴片工艺
本工艺主要承担电动汽车电机控
制器的PCB板生产及测试任务,主要
完成控制器产品的主控板、信号板、
显示板、操作面板单板的生产及测试。
本工艺对各单板的生产采用SMT全自
动贴片焊接生产线进行生产。根据项目的量能情况,项目计划在第四期配置2
条SMT贴片焊接流水线,对控制器产品单板进行分类生产,同时配套各类测试老
(3) 单板生产工艺流程
除上述主要生产、装配流程之外,还有需要自行生产(或通过外协生产)的
单板,流程如下:
电子物料准备
单板元件贴片,回流焊接
单板测试软件烧录
单板功能测试
系统软件下载
插脚元件放置、波峰焊接
三防漆喷涂、烘干
结构物料准备资料、包材准备
在外协厂完成
4.4. 质量控制
产品制造按TS16949要求进行质量活动,质量保证图如下:
产品所需物料需要按检验标准,在新厂建立来料检验质量控制点,由IQC按
检验标准进行检验,需要购置检验设备仪器,IQC检验过程中的不良品按不良等
级分别以不同方式处理。
单板处理环节建立单板烧录测试环境,以及单板喷漆全套设备,在单板测试
过程中会筛选出单板不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测试、整机测试,整机老化均严
格按开发提供的企业标准进行,需根据测试要求建立测试工作环境,购置相关测
外协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处理由外协厂处理,新厂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与外
协厂签署质量保证协议,超出质量目标范围的不良品,新厂予以退货处理,所产
生的故障品返修、报废损失由外协厂承担。
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由质量工程师、维修人员分析处理,疑难问题研发FAE介
入处理,市场产品的缺陷处理由研发FAE负责分析,故障定位后分流给相关环节。
4.5. 主要原辅材料、外协供应商
4.5.1. 主要原附料品种及来源
本项目生产主要元器件采用进口产品,已与供货商建立了良好的供货关系,
元器件来源和质量均得到保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自动化上游领域,元器
件产品成本进一步下降。原材料为市场化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不存在技术垄断
或贸易风险。未来,将逐步转向苏州本地供应商。
关键物料来源、消耗量
零部件名称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移相变压器
供需正常,国内采购
4.5.2. 外协件来源、用量和供应
公司充分利用行业的协作条件,凡是能外协的工艺及零件全部外协,外协工
艺及零件均有可靠的保证。PCB、柜体采用外协加工。零部加工配套企业基本位
于地区内,各供货商均要求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或具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合同
的企业,具备可靠、良好的外部配套环境。
主要外协件见下表
外协件名称
5. 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日起施行。
. 《机械工业节能设计技术规定》JBJ14-86
. 土建、公用工艺等专业有关节能的技术规定、规范、标准等。
5.2. 主要节能节水措施
(1) 产品工艺节能
a)本项目的产品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设备工艺改造、提升的技术,其次使用我
公司本项目的产品能达到20%以上的节能效果。
b)同时本项目设计中新购置的设备,均采用国家推荐的高效节能型产品。
c)设计选用的空气压缩机为水冷式螺杆空气压缩机,噪声低、振动小、效率
高,是高效节能产品。
d)采用节能高效产品。
(2) 公用系统节能节水
空调:采用节能空调机组。
电气:动力配制采用节能型产品;厂房照明采用高光效的节能灯具。厂房设
计中将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分开计量,以节约用电。
给排水:在各厂房的生产、生活用水总进口管上,安装计量设备;冷却水采
用循环水。
(3) 管理节能节水
a)加强能源管理,合理配置能耗设备及系统的计量器具,设专职或兼职人员
负责能源管理工作。
b)产区绿化、冲洗等用水采用循环回收用水。
(4) 物流节能
总体布置及厂房内工艺布置均考虑物流合理,以减少往返运输,节约能源。
5.3. 能源供应
本项目的生产所需要能源主要是380V工业电、220V市电和生活用水,所需
用量均不大,不需其他的燃料和特别动力。如下。
当地供电局
当地自来水公司
5.4. 公用工程
工业区将为本项目新厂区提供水、电、天然气、弱电网络等的入厂点,厂区
内将设计完整的公用系统。
(1)给水工程
本工程由外部市政工程引来供水管,为项目提供多个供水点。
(b)给水系统
给水管径DN300mm、排水管径为DN600mm,给水压力为0.30MPa,可满足生
产、消防以及工作人员生活等用水要求。
所有的生产厂房均按照工艺要求设计生产用水系统;按生产类别和规范设计
消防用水系统;设地下消防水池;为工作人员提供生活用水。
(2)排水工程
(a)生活污水系统
雨水、污水分流,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
之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不设污水处理设施,如不能重力流排出则增设潜污泵提升排出。
排水量为:777×80%=622m3
(b)雨水系统
屋面及道路的雨水经雨水管道系统送至沉淀调节池进行处理,雨水利用系统
管道铺设与建筑用地相配合,将处理后雨水送至各用水点。
(c)工业废水
单独收集后定期交给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处理。
(3)通风及空调工程
按国家《供热通风空调制冷设计技术措施规定》,深圳市不属采暖地区,一
般生产厂房和办公室不需供热。
灭弧室装配间净化等级为十万级,总装配间为清洁装配间,为满足空气经两
级过滤后送入室内的要求,采用集中空调,使其室内温度、湿度符合规定,冬季
大于10℃,夏季不超过30℃,湿度﹤70%。
对需要通风的设备或生产区域,安装局部通风装置,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
(4)电力工程
(a)用电负荷及供电方式
①负荷计算:总用电容量估算为1800KW。
用电估算表
建筑面积(㎡)
用电指标(W/㎡)
用电量(kW)
② 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引入,经厂内变配电系统引之各用电处。
③厂区户外采用电缆敷设电缆。
(b)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室外照明和室内照明。夜间户外照明具有安全照明和警卫照明
两种功能,不仅为楼宇提供足够的户外照明,还应用灯光照明来美化环境。室内
照明度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的标准设置。光源采
用满足各项功能要求的光源,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和减少噪声和灯具。
在变配电房、发电机房、计算机中心、消防控制室、水泵房、防排烟风机房、
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前室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
在走廊、安全出口、大厅、楼梯间等处设置疏散批示灯。
(c)防雷接地系统:
各项建筑按二灯防雷设防,设有防雷设防、感应雷击及雷电电脉冲保护。
(5)电信工程
(a)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设综合布线系统包括:
工作区子系统:每个工作区根据需要设置信息插座,用于连接电话、计算机
或其他终端设备。
配线子系统:配线根据数字具体情况设置。
干线子系统:干线采用光缆和大对数铜缆,光缆主要用于通信速率要求较高
的计算机网络。
设备间子系统:设置综合布线设备间一间,计算机中心一间。
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分配线架设在弱点竖井内。
(b)消防系统
设消防控制室,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火灾事故广播;关排烟控制;电
动卷帘门控制;电梯、电源控制等。
(c)公共广播系统
设公共广播系统,主要用于播放背景音乐及公布公共信息。
(d)综合保安监控系统:
本项目选用一套多媒体监控系统,监控系统采用彩色的CCD摄像机和监视
器,在下列部位设监视用摄像机:所有电梯轿厢内、每层楼的走廊主要出入口、
地下室及汽车库出入口。
(e)数字电视系统
(f)停车场管理系统:
在园区设停车场管理系统,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自动计费、收费显示,自动打印收据;
. 出入门自动控制;
. 入口处设空车位数量显示;
. 使用过期票据报警;
. 物体堵塞验卡机入口报警;
. 非法打开收款机钱箱报警;
. 出票机内票据不足报警等。
6.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
6.1. 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本项目以苏州汇川作为承建主体,生产线各员工隶属苏州汇川直接管理,为
二级部门,并与苏州汇川其他各生产线共享技术研发中心(资源技术研究)、采
购与供应链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和后勤
保障等职能部门,并分摊相关的管理费用。本项目生产人员需求约为108人。
6.2. 人员培训
本项目建设培训中心3000㎡(企业技术中心大楼包括培训中心的建设),培
训中心的主要职能为:内部员工(管理、研发、营销)培训、经销商培训、终端
客户培训以及品牌宣传(大型会议、记者招待会等)。
以内部员工培训为例,上述人员构成中除部分人员来自深圳基地、苏州一期
之外,预计70%以上员工以苏州、上海招聘为主,培训包括:新员工引导培训、
新员工上岗培训、员工岗位培训、员工外部培训等。本项目将利用公司所建立的
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把培训中心打造成提高员工技能、经销商和客户忠
诚的重要基地。
7. 环境保护
7.1. 编制依据
. 工业企业设计网上标准(TJ36-79)
.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187-93)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7.2. 环境保护
本建设项目为标准钢结构厂房,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工业废水。本项目主要
的污染物有生活废水、固体废物及噪音等,经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后,项目污染排
放能达到有关标准。
7.3. 安全生产措施
(1) 安全生产
公司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
作,在全员的重视与努力下,公司从建立到现在取得了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可喜
所有设备都拟制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培训。设备指定
专人操作,持证上岗,无关人员禁止操作。电动叉车和天车等按国家规定进行检
测认证,人员都持国家培训颁发的行驶证和操作证。指定专人对设备实行三级维
护保养体系,严格日常点检,定期及年度保养。
生产中用到的少量的酒精等危险品化学品设置专门的场所单独存放和使用
管理,特殊岗位的员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
公司尤其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相关教育,使员工重视了解安全生产和掌握
相关知识及规定。遵守安全规定,按要求进行标准化作业。
(2) 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的前提条件,对此公司领导和管理层
高度重视。制定了严格的消防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各区域和部门指定
专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进行管理和监督,指定专人每天进行定时的巡视和检
查,尤其是夜间巡查,公司也定期组织对消防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责
令整改处理。贯彻“预防在先、重在建设”的理念,完善各种消防设施,消火
栓,灭火器,消防门,库房放爆灯,确保消防通道畅通,逃生指示标志等。公
司也非常重视消防教育,经常聘请外部消防专家对员工进行消防法规和消防知
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消防知识技能和消防安全意识。
具体参见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细则(文件编号:SCM1.043-13)、化学品管理规
范(文件编号:SCM1.043-05)及《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各岗位经过考试合格后上岗,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8. 投资概算
8.1. 投资估算
8.1.1. 编制依据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 《苏州市建筑装饰工程综合价格》
8.1.2. 投资估算
项目费用名称
金额(万元)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基本预备费
铺底流动资金
8.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674万元(其中包括项目铺底流动资金1860万元),为一次性
投入,投资的资金100%来自募集资金。
2010年9月汇川技术共募集资金18.58亿元,截至日,已
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29亿元。募集资金可满足本次投资需求,无需采用其他方
9. 财务效益分析
9.1. 分析依据及方法
(1)评价依据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研究》
. 税务部门规定的营业税、附加税和所得税征收标准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2)方法说明
. 分析计算的价格水平以计算期基准年价格为基础,不考虑物价上涨因
素,进行相对价格比较。
. 本评价假设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税收等政策保持稳定。
. 本评价不考虑非正常及不可抗力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可能影响。
. 由于项目尚处于策划阶段,运营管理模式为初步确定方案(未来可能会
根据市场状况做调整),很多数据无法明确,成本费用亦无法进行精确
的计算,本评价仅对成本费用作出大致的预测,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参考。
而项目建设成后的实际运作中,成本费用将根据管理运营以及市场情况
变化而变化,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和收益也相应发生变化。
9.2. 基础数据与参数的选取
(1)项目计算期的确定:项目财务评价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
本项目建设期2年;生产运营期限综合考虑产品寿命期、主要设备使用寿命、高
新技术发展等因素,选取项目计算期为6年,其中前两年为建设期,投产期2
年,达产期4年。投产期2年的达产比例依序为50%、75%。
(2)税率:考虑到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计算方便,营业税金及附加按销售
额的1%计算实际税费。所得税率:25%的税率。
(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结合公司的资本收益率,选取高于本行业同
类生产水平企业基准收益率为ic=12%。
(4)在本项目财务评价中计算销售收及生产成本所采用的价格,均是不
含增值税的价格。
9.3. 利润表
9.4. 财务评价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经济数据(项目完成实施后)
固定资产投资
销售收入(年平均)
总成本费用(年平均)
利润总额(年平均)
所得税(年平均)
税后利润(年平均)
财务评价指标
销售毛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
总投资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ic=12%)
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年)
盈亏平衡点(达产第3年)
9.5. 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得出项目的内部收益率、NPV(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1) 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3%,远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
(2) 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ic =12%)为13,641万元,远大于零。该项目
赢利能力已满足了待业最低要求;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3)项目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9年(含2年建设期)。表明项目投资能够在
规定时间内回收。
(4)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89%。结果表明项目投资利润率远大于待业平均利润
率,即项目单位投资赢利能力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9.6. 不确定性分析
(1) 敏感性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生产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报告针对销售收入、经
营成本、建设投资等因素发生±5%变化时,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销售收入的变化。当销售收入增加5%
时,内部收益率增加到39%,当销售收入降低5%时,内部收益率由33%变为27%,
仍高于基准收益率12%,说明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投产后,将承接原有
订单的转移,部分新产品通过公司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销售收入将得到较大提
升,经营风险会得到规避。
(2)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该项目盈亏平衡点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
按项目投产后第三年计算,采用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BEP)为42.6%
时,项目达到盈亏平衡点,即可维持收支平衡,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
9.7. 财务评价结论
经测算表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89%,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3%,项目
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同时,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9年(含建设期2年),
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短。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为设计生产能力的42.6%,项目具有
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各项财务数据和评价指标表明,本项目的盈利性较好,经济
效益显著,能为企业增加较大利润,并且达产后平均每年可为国家上缴税收3300
万元,且产品具有自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有很强的与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
综合分析可见,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9.8. 经济效益分析
(1) 节能效果显著
目前普遍认可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环保产品,该类产品具有零排放、无污染,
能源节约、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电动车的能源转化效率(90%左右)远高于传统
燃油车能源转化效率(17%左右)。将为客户提供节能较大的使用成本。
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百公里成本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2) 维护费用低、节约生产成本
未来随着相关核心部件(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成本将低于传统汽车,并且具有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本项目以高端市场为目标,通过技术、规模来实现产品的高性价比,可为国
客户节省大量采购成本。
9.9. 社会效益分析
(1) 提供就业岗位
本项目达产后,可为社会直接提供108人以上的就业机会,项目基建、设
备安装等间接提供上千人以上的就业机会,并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2) 有利于环境保护
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
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加,针对汽车排放的标准将越来越严格,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
使传统内燃机汽车将无法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已是大势
所趋,对此,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
参照比亚迪E6车型与普通燃油汽车的排放量,即使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力全
部来自于煤炭,电动汽车的碳排放还是比传统汽油车低约30%,百公里行驶里程
少排放二氧化碳约7千克,按国内汽车1500万辆年度销量,每辆汽车每年行驶
1万公里计算,如果全部换成新能源电动汽车,一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排放1050万吨。
(3) 推动国内高端装备业研发水平的提高
新能源电机控制器产品属于中国十二五规划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年)》政策对产业的扶持,因此,对提高国内高端装备业的研
发水平和相关产品产业化有积极影响。
10. 综合评价结论
10.1. 风险分析
(1) 市场风险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
中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相关政策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基础,
未来如果政策实施推动较慢,将会对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汇川技术一方面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动相关产品的销售,另一
方面通过产业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的通过努力,积极参与行业规范化,呼吁相
关政策的持续。
(2) 技术风险
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
从目前看来,电池的正极和隔膜材料是较难突破的技术瓶颈,未来如果部分核心
技术无法突破,将会引起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变得缓慢,造成新能源汽车产
品价格较高,对本项目销售不利。
(3) 人才风险
人才风险主要体现在关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失和是否能够吸引到需要
优秀技术人才,这是共进保持管理、技术优势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和沉淀了一批具有技术能力,忠诚
企业、能吃苦、能战斗的研发、管理骨干队伍,这是公司高速发展的基石。另一
方面,公司努力为员工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平
台,实现靠事业吸引人,靠事业培养人,靠事业成就人的用人体系,为公司的发
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
另外,未来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解
决员工的长远发展之道,解决企业与员工的发展关系,实现利益分配上的共赢。
10.2. 建议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苏州市的发展政策,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尽快完成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2)该项目应该按照相关基本建设管理办法严格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
(3)该项目要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有关项目建设的发包、分包应通
过公开招标择优录取;积极运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努力降低成本。
10.3. 结论
根据项目可行性的综合评价认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产品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确定的建
设规模和产品大纲合理。拟引进的工艺设备先进适用,采用的工艺技术具有国际
先进水平,技术来源基本落实。
本项目投资估算合理可信,本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可观。
研究认为本项目是可行的。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研文章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