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伴奏音乐指挥手势视频

百度知道搜索_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抱歉,该歌曲因版权到期或者内容问题已下线,或者听一下我们推荐的歌曲
正在播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播放出现故障,您需要更新!对不起,您需要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更新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
对不起,由于版权原因,我们暂时不能提供此歌曲在线试听!
[ti: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ar:合唱]
[al:]
[offset:500]
[00:09.89]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00:13.8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00:17.74]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00:21.67]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00:25.65]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
[00:29.66]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00:33.61]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00:37.57]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00:41.65]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
[00:45.54]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00:49.55]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
[00:53.48]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00:57.50]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
[01:01.48]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01:05.54]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
[01:09.52]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01:13.63]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
[01:17.58]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01:21.60]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
[01:25.64]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01:29.62]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
[01:33.68]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01:37.69]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
[01:41.66]流氓习气坚决要初掉
[01:45.88]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
[01:49.75]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01:53.83]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
[01:57.79]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02:02.29]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
[02:07.75]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02:11.65]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
[02:15.60]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欢迎您的光临!
歌词于更新
您可能喜欢TA们的歌曲
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线试听 ,如果您喜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将九酷音乐网()告诉您的3个朋友!!精选民歌军歌感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2011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永垂的音乐 不朽的罗浪 乐友 音乐周报
永垂的音乐 不朽的罗浪
发布时间: 09:39
文章来源:
网络编辑:李茹
  7月17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遗体告别室响起《哀乐》,这是为它的作者罗浪奏响。7月12日著名音乐家、指挥家罗浪突发心肌梗死不幸逝世,享年95岁。
  罗浪是开国大典的军乐队总领队和总指挥,曾为《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等歌曲改编和配乐。影响最广的作品是其1945年创作的《哀乐》。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去世举行葬礼时,都使用了这首曲子。60多年来,全国众多殡仪馆至今一直在使用《哀乐》为葬礼配乐。
  日,在北京昌平阅兵村中第一次见到罗浪,当时坐着轮椅视察阅兵的他精神矍铄,目光中闪烁着只有真正带过兵的人才会有的那种坚定、不容置疑的目光。通过简短对话,就不难判断出他是一位不摆架子的长者。于是,以拍摄指挥家、音乐家为主要摄影题材的记者冒昧地邀请罗浪能够在时隔60年后再次登台指挥千人军乐团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年,他89岁。罗浪嘴里答了句“好”,随后就用双臂支撑着轮椅想要自己站起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的于海立即上前搀扶,同时做出妥善安排。
  台下整整齐齐肃立着三军军乐团及武警军乐团上千人,他们几乎都是在开国大典的纪录片中得到感动而投身军乐的。如今,能够在首任总指挥的麾下演奏由他亲自配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将是何等缘分?大家激动地齐刷刷鼓起掌来。
  指挥台是由镀金栏杆加金色缆绳围起来的一个半米高,约2平方米的高台,铺着红色地毯。台子正前方摆放着三台节拍器,这是严格到秒的音乐。千军万马将按照军乐团奏响的音乐节奏通过天安门广场,不得有丝毫差错。
  罗浪的轮椅被众人推下主席台,于海与军乐团政委将老人搀扶着,艰难地上了指挥台。罗浪不愧是一位职业军人,站稳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正了正老式军帽,检查了一下其实早已系好的风纪扣。日11时21分16秒,罗浪在时隔60年后再次举起双臂,做出音乐起始动作,他最钟爱的铜管声部随之奏响“do mi sol sol la sol……”清脆响亮的音乐使得耄耋之年的罗浪精神备增,他松开搀扶着他的手,坚持独自站立着指挥。他的手势坚定,节奏准确,面对千人乐队,其四顾的眼神精准地控制着乐队的每一个声部。跪拜在指挥台下,采用仰拍手法纪录这一绝唱瞬间的记者,透过早已被泪水打湿的模糊的相机视窗,仿佛得见1949年的开国大典。在罗浪的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一位职业军人应有的精神层面,同时还有对祖国的敬仰和爱戴。陈旧的草绿军装上虽然已经没有的那一颗红星和两面红旗,但又有谁敢说他不像军人?
  《国歌》奏罢,一瞬间,走下指挥台的罗浪如夺目的明星被千人围拢,无法前进。签名照相的人群把他团团围住,真可谓遮天蔽日——正午时分,记者必须使用闪光灯才能拍摄。
  此后,罗浪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终身成就奖,记者再次与罗浪相见,一向简朴的他最想说的不再是指挥,而是作曲了。
  《哀乐》的创作是不得不说的话题。那是他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源自流传于华北太行山北部地区的一支民间唢呐曲。1945年,时为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音乐队骨干成员的罗浪与张非、徐曙三人在根据地采风时,采访到一位绰号“喇叭转”的民间唢呐艺人,能同时吹奏数把唢呐,颇受当地群众欢迎,三个人就缠着他听了好几天。在“喇叭转”演奏的曲目中,“喇叭转”吹了个用于红白喜事、婉转凄切的曲子。快节拍吹奏显得热闹,用于婚事,慢节拍吹奏转为哀婉,用于丧事。罗浪等人闻听兴趣甚浓,记下乐谱。
  抗战期间,在晋察冀根据地追悼阵亡将士曾经先后用过四支曲子。一支为沿用苏联的《光荣牺牲》,一支为《献花曲》(国籍不详),一支为王莘创作的《追悼烈士之歌》,还有罗浪与魏巍合作谱写的组歌《狼牙山五壮士之歌》。那时候,没有公认的哀悼曲目,如《狼牙山五壮士之歌》就在1941年于易县召开的追悼大会上,当作典礼乐曲使用。
  1945年9月抗战胜利,晋察冀军区在张家口东山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大会,同时举行仪式祭奠抗战死难烈士。上级要求会上要演奏一支与气氛相应的曲子。音乐队领受任务后,同志们认为前面所提到的四支曲子“洋”味浓,决定创作一首有中国味的追悼乐曲。采访记录中“喇叭转”的那首唢呐曲的旋律被推出备选,由罗浪改编。
  从一个民间小曲改编成用于祭奠千千万万的烈士祭奠曲。罗浪备感重任压肩。脑海中显现出在张家口战役中的烈士死而不倒,仍保持着搏斗姿态的惨烈情境。他意识到哀乐不能仅仅有哀悼,还应缅怀、动情、催人奋进。
  他将原来较快的2/4拍改为舒缓的4/4拍,由最初的一段旋律改编为如今的三段式结构;采用短调和声,由原来的大齐奏,配器形成标准的大军乐队谱;尤其是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在全曲最强音处采用转大调的艺术处理,凸显出精神上的升华。这在哀悼乐曲的编创中留下了开创性的一笔,开辟出一种“哀而不伤、悲而壮美”的崭新境界,使曲调在呜咽、恸哭后产生激昂和奋进。
  1976年是中国人民听到《哀乐》最多的年头。人们也从《哀乐》中振奋精神走出来,百万群众走向天安门,为粉碎“四人帮”起到了重大作用。从那年开始,全国的殡葬单位相继开始使用《哀乐》作为遗体告别、追悼会音乐。
  如今《哀乐》已经成为全国播放最多的乐曲,无论是什么地区、什么民族、什么信仰、什么年龄、什么性别、什么死因,他们都会由《哀乐》伴随,走完最后一程,这是多么大的功德。可又有几位知晓《哀乐》的作者是哪位?或许《哀乐》如同它的出处,来自民间无名氏,去自人民无名功德碑。
  时年恰好发生多起版权之争,当敏感的记者询问《哀乐》版权有没有注册时,罗浪淡然地说:“你是第一位谈及此事的人。在创作时我只想到了先烈、英雄,没有自己的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怎么能要钱?”记者计算了一下,全国有1692家殡仪馆、三级甲等医院809家,每年全国平均死亡人数为890万人。除了遗体告别加追悼会2次使用外,即便按一次1元人民币收取《哀乐》版权费的话,罗浪也一定会成为当今最富有的作曲家。
  罗浪走了,他带走了我们的思念、带走了曾经的辉煌。但他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奇,永垂的音乐。他所创作的《哀乐》在70年后为他奏响,罗浪的乐曲将按他的创作初衷,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
  本报记者 陈雄 文/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由来的故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由来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时期,人民军队中出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由于歌词形象地把革命军队的纪律融会贯通在其中,曲调旋律雄壮有力,所以很快在各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群众中传唱开来。在历经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各个时期后,歌词内容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0年和1957年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歌词进行修改。1957年出版的《解放军战士》杂志第14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准歌词。但是长期以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无独有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时,场内响起了雄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旋律,而轮到了中华台北队入场时,伴奏的乐曲却依然还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旋律。海峡两岸的官员均有些不解,但回去经过仔细查证之后,才得知此歌曲的旋律与两岸的军方都是有着关联的,世人只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解放军军歌之一,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并不单单是一首解放军军歌的旋律,而是一首来自海外很古老的军歌,早就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开了。此曲原名为《德皇威廉练兵曲》,是一首普鲁士军歌。早在19世纪清政府练新军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新军阀军队,都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一直到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这个曲子可以说是被中国军队广泛使用。所以在奥运会入场式上,当海峡两岸运动员入场时,东道主均用此曲伴奏,可谓用心良苦。这两支中国的体育代表团踏着这同一首进行曲进场,拉近了两岸心理上的距离。
&&&&&&&&&&&&&
&解放军总政治部于建国后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进行了修改,并在随后的《解放军战士》杂志上正式刊登了标准歌词,也就是现在所唱的歌词。日,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会上建议与会者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几十年以来,有关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到底是谁,却没有人能说清。
&&&&&&&&&&&&&&&&&&&&&&&&&
&1973年3月,老红军战士程坦病重。他躺在床上,看着国务院发来的干部履历表上“有何著作”一栏思绪万千。他认为,这不是一个著作权的问题,而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革命品质的表现见证。他终于下定决心,口述了给周总理的信,如实地报告了他在红十五军团工作时编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的情况。在周总理的关心下,调查很快开始了。直到1980年前后,程子华、郭述申、刘华清等领导同志先后向中央写了证明材料。调查工作终于得出结论:程坦同志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的原作者。
&在2004年出版的《刘华清回忆录》中,也提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过程。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长征到陕北以后,与陕北红军一起改编为了红十五军团,当中央红军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后,捎来了一批文件和宣传品,其中一份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引起了程坦的注意。高兴之余,程坦根据布告的内容,编写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歌词。他不会作曲,就请时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刘华清协助,借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曲谱,反复哼咏,不断修改歌词,终于完成了这首有名的军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开头一句原先为“红色军人个个要牢记”,到后来改为“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其他基本没变。因为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也简单,这首歌很快就传唱开来。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该歌的曲词旋律是由鄂豫皖苏区的民歌演变而来的吗?但在后来许多音乐工作者到鄂豫皖地区进行实地采风时,却发现这首歌的音调、调式以及句法等等,都和当地流行的其他民歌缺乏必要的联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例如那脍炙人口的鄂豫皖苏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根据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改编而成,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由此看来,《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所借用的《土地革命完成了》之曲调,并不是原产于鄂豫皖地区的音乐旋律。
&音乐工作者们经过调研后发现,在战争年代,由于革命军队中作曲创作人员极少,许多歌的曲调就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民歌、老军歌,或者外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也是如此,它仿自于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但该民歌也是借鉴了其他曲调,那就是冯玉祥部队的《练兵歌》。军阀割据时期冯玉祥曾任河南督军,所辖部队驻扎在河南,冯玉祥很讲究练兵方法,亦注重对官兵进行精神教育,其中在队列中唱歌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唱得最多的是那首《练兵歌》,歌词原文是:“民族立宪五族共和了,方知今日练兵最为高。庚子兵变,人人都知晓,若不当兵,国家无人保。请看外国军械多灵巧,重整武备坚甲利兵高。同胞练兵,个个如虎豹,若不操练,国仇不能报。路军营内步马辎工炮,各营各连学术比低高……”,由于经常在部队传唱,歌词容易领会,曲调也很简单,后来就在鄂豫皖地区流传了开来。
&&&&&&&&&&&&
&那么,《练兵歌》的曲子是冯玉祥所作吗,抑或是请人作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练兵歌》同样是根据已有曲调重新填词的。那么这首《练兵歌》的曲调又是来自哪里呢?
&于是在这里就出现了众多说法,有人撰文说《练兵歌》的曲调居然是模仿自张作霖的奉军的《大帅练兵歌》。不过据了解,在辛亥革命的前后时期里,总共诞生过三支《大帅练兵歌》。有袁世凯的《大帅练兵歌》,张之洞的《大帅练兵歌》,和张作霖的《大帅练兵歌》。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心改革军队,模仿西方军队编练新兵。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练兵,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袁世凯招募的新兵有着严格的标准,只招收年轻力壮、性格朴实的农家子弟,有不良嗜好的一律不要。这支新军采用德军和日军的建制,聘请了大量的德国教官和少数美国、日本教官,其中,德国教官人数最多。
&&&&&&&&&&&&&&
&那些农民出身的士兵大多不识字,众多的条令和规章根本记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翰林徐世昌编写了包括《大帅练兵歌》在内的一系列军歌,以帮助士兵记住条令和军规。徐世昌选择了一首普鲁士军歌的曲调来为《大帅练兵歌》填词。这首普鲁士军歌原名为《德皇威廉练兵曲》,非常适合在队列行进时齐唱。而《德皇威廉练兵曲》就是袁世凯所聘请的德国教官传入中国的。在袁世凯的新军唱响了《大帅练兵歌》之后,后来的张之洞和张作霖队伍的《大帅练兵歌》也相应地借鉴了袁世凯《大帅练兵歌》的曲调。
&显然而见,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是十九世纪清政府编练新军时,最早借用了普鲁士军歌曲调填词作为队列歌曲的。进入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鄂豫皖的工农红军,都曾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成为今天中国人所熟悉的旋律。
&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传承路线图是这样的:
&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袁世凯军歌《大帅练兵歌》→张之洞军歌《大帅练兵歌》→张作霖军歌《大帅练兵歌》→冯玉祥军歌《练兵歌》→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人民军队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起,就注重加强革命纪律,并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这是工农子弟兵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显著标志。
&1927年9月,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即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间,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奠定了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1929年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其内容作了统一规定。这就是我军现在执行的并谱成歌曲传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言简意赅,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格纪律,以及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等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原则,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内部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关系,是达到全军高度集中统一,保证军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胜利完成各项任务最基本的纪律要求。一切缴获要归公,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在革命战争中必须充分利用缴获敌人的物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原则。不虐待俘虏的规定,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政治胸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结,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人民解放军的成员来自于人民,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自觉地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行为规范严格遵照执行,从而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热烈欢迎。
&&&&&&&&&&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主席曾多次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
&第一次是在日至9月12日期间,毛主席到南方巡视期间,反复强调要增强团结,遵守纪律,并且多次与南巡随行人员和参加座谈的同志一起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二次是在日,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建议与会者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亲自领唱。
&这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经历,战争年代里人民军队中音乐工作者的缺乏,使得该歌曲借用了根源上是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旋律,但采用什么样的曲调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传递出来的不朽之精神,几代人过去了,人民军队遵守纪律,严格守成的传统精神没有变,这首歌体现出来仍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是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精神之所在。
&&&&&&&&&&&&&&&&&&&&&&&&&&&&
完稿于2013年11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