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教材traihellblazerrsB1.1相当于新概念教材的哪一级别?适合哪一年龄的人学习?

《菜鸟学英语》——baobab学习新概念英语一(转)
这是一本菜鸟写的书,亦是写给菜鸟们看的书。
这两年,我一直都在旺旺英语论坛答疑,写些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平常也时常指点他人如何自学,偶尔还被请到某某外语学校做报告,不过一直都没敢想过有天会写英语学习的书:首先,我的英语不怎么样;其次,我没有名气,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这样的菜鸟,有什么资格写书?又会有什么人读呢?
直到有天,读到了一位大学英语老师写的英语学习的书。这位老师英文非常好,遗憾的是,在他书中只给出宏观的一些指导,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应该说,他的宏观指导都是非常中肯的,但对于非专业特别是基础差的人来说,可能读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却无从着手。比如,我现在基础很差,想要通过学习某教材提高英语水平,最现实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学习这本教材?
以下是一位网友请教那位英语专业人士的问题:
我现在是大二.在自学新概念三,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如何学?是怎样的步骤?是不是就象老师上课教授课文那样精读:先读懂,再就陌生单词查字典,然后划出搭配,句型,最后一段一段的背诵,背诵是不是以理解为主,直到看中文说出英文,要默写下来吗?一个个的单词查字典吗?课文后面的练习重要吗?特别请教一下您如何学习新概念的.
那位英语老师没有作答,也许他觉得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吧。作为专业人士,他无法想象对于基础差又无人指导下自学的非英语专业人士,这些就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决定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问题。
我是从很差的底子起步自学英语,能够理解对于基础差的人来说,这些具体的问题有多重要。幸运的是,我打算认真学英语时以baobab为网名,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发表在旺旺英语上。但很快就发现,若光是给出学习方法而不具体说明各环节步骤,容易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无技巧可以克服?也会令人困惑,如:
我估计我的英语基础和BAOBAB你开始时差不多,我以前也花过很大的工夫但收效甚微,看过你的学习经历后我受到很大鼓舞。在这里我有几个具体的问题请教:
1.听写时是将全文一遍一遍听懂后再开始一句一句听写一遍还是直接一句一句听写四五遍,你的听写四五遍具体是怎么做的?
2.什么时候看原文?
3.如何将生词放进去?
4.翻译是英译汉还是将书上的汉语译文译成英语?
我没学过英语,一直想学,但没有信心、正确的方法。因为我连初中一册的也听不懂,近两年,利用工作之余,自己自学了初中一、二册,但觉得看着知道,作练习常出错,听十来遍也不会,只好把课文拿出来对照,然后再读、背,但第二天再读时,又觉得读错了。另外,我在用“轻轻松松背单词”的软件跟着背单词。但觉得收获不大,不知方法对否,想我这种情况,应怎样才对?
我的首要目标是:05年考研成功,明年或许会参加4、6级考试,目的是为考研练手。我翻译的过程中的错误连篇累牍,该怎么解决呢?是否该从头再来?(逐篇翻译新2?)
我的新概念应在明年几月份结束,然后开始做题,和背大纲单词呢?怎么安排进度好呢?
到底是应该一气呵地先用最快的速度听写出来全部课文,(能够听懂的部分)然后再逐句听写,查字典,对付难句,还是应该逐字逐句地听写?这样会不会经常被卡壳而浪费时间?不知道baobab的意见是怎样的。我曾经就是总是卡壳浪费太多的时间而一度放弃。
baobao你能不能仔细讲讲学英语的时候,要怎么总结?我也想试试,可是我不太会总结,而且不太会把遇到的问题分类。你能详细的讲一下吗?
想请教BAOBAB一个问题:如何与记忆做斗争?
我听写并完了新概念2,第三册也学到20多课。我发现学的时候每课都背下来了,但过段时间恐怕记得就不一定那么全了。如果说需要不断复习巩固的话,那么每天我可能只能复习10课,20课,也不可能把所有学过的都复习记忆。
也许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了。我想请教BAOBAB,你当初学习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复习背诵方法,如果背完就忘的话,收效就不会很大。我现在尝试着每天早晨朗读,不知道效果。(没参加考试,没办法检验)
自从在旺旺英语发表如何自学英语的文章后,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来信,都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问题。如果没有收到这些来信,如果没有实地指导过基础很差的人自学,我也许会与那位英语老师一样,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够清楚了。
这就是我写书的目的:从非专业的角度,探讨在基础差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学把英语基础打好,如何少走一些弯路。故名《菜鸟学英语》。书里都是这些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问题,并且力求详尽更详尽。
需要说明的是,我从不敢说自己创造了什么“法”,因为几乎所有现有的方法,都早已有之,书中要讨论的,都是我曾采用过的方法,有的直接拿来,有的无师自通,这些方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形成我自学的一些模式,不敢妄称为“某某法”,就算是自学的步骤吧。
这不是一本大而全的书,而仅仅是个人英语学习心得体会。秉承钟道隆老师的教导“自己不懂的不讲,自己没有体会的不讲。”比如我不会背单词,就不会把别人背单词方法抄进书里;备考部分也仅限于本人亲历过的四六级与考研。书中所写均是个人亲身体会,以及这些年辅导他人自学所发现的问题。其中既有成功的例子,也选取了一些失败的例子做个案分析。尽管我的分析不一定对,但只要这些失败的教训能让大家引以为鉴少走类似的弯路,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为我写出失败教训的朋友,他们需要极大的勇气来直面苦读多年收效甚微的失败结果。但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重蹈覆辙,他们毫无保留地写出自己所走过的弯路。
为了保证真实性,书中实例均从我身边选取。而有代表性的网友来函则作为常见问题集中作答,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朋友曾建议我:“你应当在书中说明,一定的学习方法只适合一定阶段,某些学习方法到了一定阶段就应适时改变甚至放弃”。我想借用释迦牟尼的几句话来回答:“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当舍,而况非法?”一切法,不过都是渡河的筏子,到了彼岸,就应当舍弃,这本书提供的筏子也不例外。如果到了彼岸还要背着筏子,岂不是太笨了?呵呵
&&&&&&&&&&&
&&&&&&&&&&&&&&&&&&&&&&&&&&&&&&&&&&&&&&&&&&&&&&&&&&&&&&&&&&&&&&&&&&&&&&&&&&&&&&&&
第一章学英语改变了我的人生&
2004年3月,我在网上查到自己是0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288名法律硕士考生中的第一名,在全家在为我这“法硕状元”欢欣鼓舞时,读初中的表妹小晴却笑:“她为什么不早点努力呢?”不错,我今年已经31岁,为什么不早点努力呢?
一. 自负聪明,虚度光阴
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有一种流行不成文的看说法: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算聪明,不用功就轻易取得好成绩的才算聪明。我那时就是人们眼里的“聪明人”:从小学到大学,不曾用心读过书。小学简单成绩好不消说了;初中一、二年级我整天四处游荡,成绩不好,初三时年级主任是老爸的同学,不忍见我耽误了,就耳提面命的,我才在玩乐之余稍微看看书,成绩就进入班上前三名。中考前的一个月,我对电路图一窍不通,每日自习时请教班上同学,中考物理98分。上了高中,我干脆不学,成了学校第一淘气大王:每日至少迟到3次―――早读、下午第一节、晚读(其余课中迟到不计);旷课更是家常便饭;还四处闯祸,“三天一小训,七天一大训”,几乎每周都被提到校长办公室训,写检讨的功夫已经练得炉火纯青,还多次连累整个宿舍跟我一起写检讨。因为玩得太晚,每天晚上都要翻门爬墙入校(只要跳起能抓住的墙,我都可10秒内翻过呵呵);就因为我一个人翻墙,女生宿舍墙特意加高了一尺(墙是翻不过了,改爬洗澡房进宿舍,可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呵呵)。至今我就读高中的女生宿舍院墙还高过男生院墙,成为该校一大景观。
成绩差是不用说的了―――高三已过半学期,我还是班上倒数第三名。(我们班上连我一共三个教师子弟,也就是说,我只比那两个强一点。)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我已是朽木不可雕时,整个学校恐怕只有一个人还觉得我还有希望,他就是我高三班主任覃国凤老师。与其他人不一样,覃老师从不把我看成“坏小孩”,觉得我不过淘气而已。覃老师对其他同学都很严格,唯有对我很耐心:每次我闯祸,都是他去给我求情;每次被提到校长办公室,也都是他去保我出来;无论我闯多大的祸,他都很少骂我,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觉得如果再不学习实在对不起他―――他实在对我太好了。因此我就开始学习,很快成绩就直线上升。覃老师对我很有办法,有次考试前他设了个“最佳进步奖”,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会得―――其实那就是他特意为我而设的。
应该说,我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以生物为例,高考前3个月,模拟考我20分。生物老师让我去跟体育生一起补课(可见当时差到什么程度)。去了两次我跟覃老师说太浪费时间了,我还是自己突击吧。可是自己拿书也看不懂,怎么办呢?我旁边就是全班第一名,每次生物题发下,我都不作,而是用这些时间做数理化,等第一名做完了,就直接拿过来背。如此背了五六张卷子,就慢慢懂了些,然后才开始自己做题,不懂时就请教第一名的同学。高考时,70分满分的生物我也考了51分。
但我也还是不用功,照旧玩乐翻墙闯祸,高考前从未完整地上过一周课。没有人看好我,家人对我也不抱希望,那位常常在墙头捉住我的保安甚至与人打赌:“梁绛要是考得上大学,全校都能上大学!”
转眼就到了高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考上了。至今我还是母校鼓励后进生的奇迹。应该说,这个奇迹是覃老师创下的,他在我一人身上倾注的心力恐怕比班上其余47人还多。用师母的话“儿子小考他都顾不上了,都顾你去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覃老师,我就不会考上大学。古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后我一直视覃老师如己父。
忘记说了,我考上的是专科(本科线还差5分)。但当时我正陶醉在一片誉美之声中“你看梁绛从来都不用功,也考得上大学”“我就没见梁绛看过书,整天都在玩,这样也考得上,真是聪明!”。洋洋自得于“聪明”,哪里会想
“就是因为不努力,所以才考上专科”“如果再努力一把,就可以读本科了”。可以说,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努力,就是因为我取得同样成绩总比他人付出少,因而自负“聪明”,辜负了大好光阴。
进了大学也是这样,从来不听课,只靠抄作业,凭小聪明期末突击应付考试。每学期都补考,如此混到毕业,工作后也是如此。
二.开始学英语的原因
1996年,我参加了一个职工培训口语班,学《走遍美国》。我的英语不是班上最好的,但却是进步最大的:3个月后,我到英语角时,已经有不少人问我“Are
you an english teacher?”
那时我还只能说,常常听不懂别人说什么。我也不太在意―――反正去英语角对我不过是为了好玩。也没有打算认真学英语。
如此直到2000年7月,我认识了Anderson.
我们在火车上相识,一见如故,他一直用英语跟我交谈。不曾想到,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Anderson回到上海,给我发了一封email。收到时我傻眼了―――这是一封英文信。我从来没有写过英文信,更糟的是:我不会用电脑―――连打字都不会,更不用说上网发email了。
怎么办呢?Anderson一直都说我是他认识最聪明的女孩,就为了“聪明”二字,我也要硬着头皮回这封英文信。
查了n次金山词霸才看明白了他的信,憋了半天才在纸上写完回信。再把字母一个个地敲进键盘,其中打n次电话询问如何用电脑如何上网发信……从中午一点到下午六点我才完成了有生以来第一封英文email。
此后便常常与Anderson互发英文email。我打字慢,于是在单位先写好,回来再键入发送。曾记得他在收到我email十分钟内回信,让我佩服不已―――他哪里知道每封信我都要花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才能完成。
我很怕错误百出他笑话我,所以每个不清楚的词都先查金山词霸汉英辞典,出来一大堆同义词,再逐个查手头厚厚的《新英汉辞典》,找到觉得适当的词(最好有类似的例句照搬)。这个方法看起来笨,却为我打下良好的英文写作习惯:力求准确地道,不写没见过的用法,无把握的词查辞典学习。
Anderson从来不笑话我,也从不指出我信中的错误,他只是不停地鼓励我“you make great
progress”。我于是越写劲头越足。
Anderson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刚认识他时,我常常笑话他太工作狂了,实在不会享受生活。他很谦逊,无论我说他什么,他都说是的是的。我常自作聪明地教他一些处世之道,他总是称我为老师。现在想来,他才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从不批评我,只是肯定我每一点进步,不断地鼓励我。这就是最高明的教育―――欣赏与鼓励。
尽管Anderson不介意我的破英语,自己还是觉得英文实在太烂了,所以想学英语提高一下。英语专业的朋友覃涛推荐我学新概念,于是我就从新概念1开始学。
现在想来,当初学英语的原因,只是希望英文信不要错误百出让Anderson见笑。不想这却改变了我的一生。
踏实学英语,改变人生观
转眼到了2001年春节,已断断续续学到新概念2的第40课。有天我从电视中看到了一个讲座,一个影响我一生的讲座,那就是钟道隆教授的《逆向法巧学英语》讲座。
“他45岁开始学英语,一年之后成为翻译”
吸引我的不是他英语学习的成就,而是他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踏实认真的治学精神,另外,“在苦学的基础上巧学”听起来也很有吸引力。
先简单介绍一下逆向法,从实施步骤上说,其各环节可以概括为“听、写、说、背、想”。强调在不看文本的情况下听写;从学习理念上说,强调踏实学习打好基本功,反对速成;从巧学上说,强调勤于总结,灵活运用。
我当时正在准备4月份的职称英语考试正好当时在准备职称外语考试,于是开始用逆向法学习英语,从《新概念英语〉第二册41课开始。那个春节我一改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看逆向法讲座,看完就开始用逆向法学英语。
不久我就不仅仅局限于听写,还引入了翻译学习法。这也是因为当时底子太差,职称英语的阅读非常吃力。我问英语专业的朋友覃涛:
“为什么一句话一个生词都没有,我却看不懂?”
“那因为你不懂句子结构。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我总布置学生翻译课文”。我听从覃涛的建议开始翻译所学的新概念2。
看过《新概念英语〉〉的朋友都知道,第二册最后一课的难度还不如高三英语。而我当时基础实在太差,第一次做职称外语模拟题,阅读理解只对20%,(20%!----就是一只猴子用脚趾头做,也会比我对的多!!)概括大意更不知何从入手!更糟的是,在日,15日,17日我还有三场演出,
又要排练又要学英语,好在我已经学会
"见缝插针"地学习,于是在嘈杂的舞台旁的灯光室里学习:到我的节目时就上场排练,下场就回灯光室,用零碎的时间做题,
背课文, 大块的时间用来听写. 日, 职称英语考了99分.
职称考试成功让我信心大增,于是继续听写翻译新概念,并报了6月份的四级考试,想检测一下自己。考前只做过一本《四级题题通》,新概念3学到的第30课。那时还是觉得自己英语很烂,考完很久都不敢去查看结果,到9月份收到四级证才知道自己过关。
2001年9月-11月, 参加全市英语演讲比赛,获三等奖。对我而言,名次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参赛获得锻炼与提高:
一是写作:我的英文演讲稿是朋友海娇帮写的(她怕我写的不地道),但比赛时有位选手请我帮改稿。两份演讲稿我先后请教多人,每次修改我都会请教海娇,她逐一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写好,那样用词不当。如此修改了一个月,我的写作大进。
二是发音:我先后请十几位英语老师给我听,他们逐一指出我发音的毛病,我每天对着镜子录音练习,竟练到咽喉肿痛,不过如此苦练还是值得的,赛后我的发音已经有很大改善。
三是口语:为了准备即兴演讲,我准备了几十个话题,抄在一张纸上随身携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就掏出来开讲,掐秒表计时,一遍不好练二遍,直到在规定时间内流利说清为止。可能的话录音听看自己哪个地方还可改进。如此口语大进,并发现这是练口语的好方法。
比赛时,很多别人听不懂的我竟可以听懂了,这才发现自己的听力已经有进步。
赛后,恰逢单位英语考试,需要突击背下几十篇商业信函. 为了争取时间, 我先看一遍英文,
然后开始照着中文开始按记忆译回去, 记不清的句子就看一下原句.
效果非常好:一分钟内能背下一封六七十字的商业信函。此后我就把它用于新概念学习,
于是我学习新概念的模式变为听写――翻译――回译。
为了检测自己,我报了2002年1月的六级考试。记得考四级前老爸问我:
“你为什么考四级?”
“检测一下自己,而且我想,如果六月份四级能过了,明年1月我就可以报考六级了。”
老爸大笑:
“小绛,你考过四级后,三年后你能考过六级就算你厉害了。不要做梦半年后能过六级!”
老爸笑我不是没有原因:我从小到大都又懒又没有毅力,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一件事能坚持得长久。他想我学英语也不过心血来潮罢。
我对六级的难度没有概念―――反正只为检测,又没什么其他目的。因此继续听写――翻译――回译新概念3,考前一个月,一天2篇阅读理解,一篇改错.考前15天,一天一套往年真题.听写的威力发挥出来了,
往年真题听力部分最高19分.
, 过了六级.很多朋友都很惊奇, 因为新概念3我才学了56课.又没有专门背单词.
词汇量不会超过新概念3的范畴. 而且我很少泛读和泛听.除了准备英语演讲比赛时看了几套全国英语演讲比赛VCD与李阳的《国际演讲家》,
我几乎没听过或读过其它材料.
回顾这一年,我前后判若两人:以前我又懒又贪玩又没毅力,视努力为愚蠢,视懒惰为聪明。学英语彻底地改变了我。因此我非常感激钟道隆老师,他是我的再造恩师。虽然我后来的学习方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逆向法的“听、写、说、背、想”了,但他的学习理念已经深入我心:
“逆浮躁急躁,逆速成,逆凭空强化,强调扎扎实实打基本功”。
想起钟道隆教授说:“知道用功,才是真正的聪明。”不由慨叹我这么多年虚度光阴。我希望能做到钟师说的
“成材成人”,于是决定考研。
四.考研风雨后,又是新起点
我专科学的是分析化学,毕业了在一家企业做化验。自己很不喜欢这个专业。想起以前高考时,只求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时,只求找到工作;工作多年后,才发现,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才是幸福的。于是此次考研,决定把兴趣放在首位。经过再三考虑,我选择了法律硕士。
考研的艰辛超乎我的想象:首先我没学过法律,而法律硕士要考5门专业课(法理、宪法、民法、刑法、法制史),每一门对我都是一座大山;其次是英语、政治专业课都要复习,学习任务很重。最折磨人的就是由始至终伴随的挫败感,不像原来学英语充满了成就感。
我一共考了两次。第一年学习不得法,走了很多弯路:5门法律专业课到7月底才看完第一遍,而且基本上没看懂;第二遍开始听辅导班的录音,稍微好了些;直到10月,朋友给我从北京寄来参考书(那时才出新大纲),做了配套练习才稍微上道。同时开始复习政治,这才发现政治比我想象的难多了:马哲、政经、毛概、邓论都没学过(读专科时只学过中国革命史),这些抽象的东东我一看就晕。而且考研英语也比六级难多了―――满目长难句,处处是出题陷阱。
对我而言,考研英语相对于其他科目也许是最容易的。因为我从未间断过学英语,考完六级后我继续听写――翻译――回译新概念。学完新概念4后,又用阅读口译的方法精读完了赖世雄选编的《常春藤名家散文》。考六级前,我基本上只学新概念。(当时觉得基础太差似乎什么也听不了读不了)。六级过后,我开始大量买有声读物,已经达到看到有声读物就买的地步,市面上所售有声读物我基本上都买齐了。当时觉得似乎听比看省心,一本有声书我可能好久读不完,而一本书的两盘配套磁带一天可以听好几遍。后来看了台湾翻译家成寒写的《躺着学英语》,原来成寒也是这样用耳朵读书的,就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学法律我也借鉴了这个方法:多听录音。为了听法律硕士辅导班的课还专门买了mp3,反复听帮助记忆。
第一年尽管很努力,但始终还是学习不太得法,战线拉得太长:5门专业课,我看完一门才看第二门…..看到第5门时第1门又快忘记了……
如此2003年第一次考研,317分,虽然上了很多学校的线,如清华(313),中山大学(310),厦门大学(310),武汉大学(305),山东大学(310),四川大学(310),兰州大学(310),但我离我报考的中国人民大学还是差13分(330)。
查到分数后,我没有花时间沮丧,而是马上投入第二轮复习。“行动是对付忧虑最好的良药”。
我总结了第一年的教训:第一战线拉得太长容易遗忘;第二平时动手写的还是不够,法律是非常严谨的学科,答题要求“法言法语”,除多动手别无他法。
在参考书的选择上,借鉴我英语学习的经验,“要想通过某一难度的考试,平时训练就要选用难度更高的材料。”因此2003年复习,我选择了一些司法考试参考书,听司法考试录音,做司法考试真题。有疑问地方我都用铅笔标记出来,有机会就请教别人。记得有位法院的朋友来看我,我向她请教。抱出来的书堆在茶几上,有两尺多高。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看了那么多法律书了。
在时间安排上,7月以前看刑法民法和英语,7月以后就5门专业课,政治,英语一起上。这5门专业课我每天都看,一开始是每门一章,如此一个月过一遍;逐渐加大到一天两三章,20天可复习一遍;到临考前,周期已经缩短到一两天。如此快速多遍,效果非常好。
2004年1月考研,369分。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考研这两年,恐怕是我有生以来最勤奋的:学习记录上平均每天学习5-6个小时,最多的一天11个小时;墨水用干了两瓶,草稿纸用掉三尺;二尺见方的小书柜,法律书一柜子,英语书带一柜子。
如今我已收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费录取通知书。我的良师益友,电子科技大学的邓兴成老师嘱咐我:“不要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进了保险箱。还要继续努力。”
想起2004年考研英语作文题“终点又是新起点”,是的,这不过是我的一个新起点,离“成材成人”还远着呢。
五.你也一定行
以前去英语角都是我听不懂问别人,渐渐地变成别人听不懂问我了。
以前跟Anderson通信我错误百出,一年后他请我给他改英文信。
以前演讲赛是朋友海娇为我写稿,2004年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风采大赛柳州分赛,我替一个初中组的小朋友写稿并训练她演讲,这位小朋友后来获得初中组第二名。
我不是天生就毅力超人,是学英语锻炼出来的毅力;也不是智力超常(否则就不会连考两年才能考上),从专科生到法硕状元,不过是因为我懂得要努力并为之付出而已。
当然光是努力也是不够的,还要在苦学的基础上巧学。方法若是不得当,就可能会走弯路。
我不是天生就讲究方法的,是学英语培养出来勤于总结的习惯,这要感谢恩师钟道魁。后来学法律我借鉴了不少英语学习方法,如“要想通过某一难度的考试,平时训练就要选用难度更高的材料。”,在最后背书时,也借鉴了背单词的一些方法…..可见万法皆有相通之处。如今把自己学英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能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前几天朋友柳霞到我家学英语,我打开她表姐的英文习作,对她说:“以前都是你表姐教我英文,现在她让我给她修改英文写作。我希望有一天,你也能给我修改英文,我相信你一定行。”
是的,亲爱的读者,只要努力并讲究方法,我相信你也一定行。
开篇:法无定法
谈到学习英语的方法,总会有人问,哪一种方法学习最有效?哪一种方法可以突破一切?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试万灵的?
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自己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各种学习方法的创始人,他们所倡导的方法各不相同,方法虽异,但却是殊途同归,最终他们都成功了。可见并无定法。
以听说读写为例,有的人主张:“不要四面出击,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多时间,不可能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而要单线突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还是以点带面各个突破呢?
以baobab看,不可一概而论,视各人情况而定:能够齐头并进很好,能够以点带面最终各个击破也很好------目的都是一样嘛,只要能到达彼岸,用什么筏子都是可以的。
谈到单线突破,从哪里突破起呢?这又回到听说读写的顺序上:很多人主张就按听说读写这个顺序,台湾著名翻译家成寒主张。。。。baobab就更乱了:先从口语开始,然后写作,而后听写(听力),又转自听写---翻译-回译,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听说读写有到底无顺序呢?
法无定法,其实从哪一点突破都是可以的,并无定式。比如成寒,从“听”突破;钟道隆是先有扎实的阅读基础,为克服哑巴英语才听写,从听说突破;李阳从“说”突破,(认真地说李阳本人是从“朗读”与“背诵”突破);还有很多人是从阅读突破的。。。。。尽管突破口不同,修习的方法不同,但他们最终都成功了,可见并无定法。英语学习殿堂开有许多个门,这些方法与突破点就像那些不同的门,站在门外的英语学学习者,可按自己根基/兴趣/目的任选一门:喜欢阅读的,不妨从阅读突破;象baobab这样看到豆芽菜英文就头皮发麻的,不妨用耳朵看书。事实上,无论你选哪一个,玫瑰花总是一样地香,若要修学,凡是走上了路,进到门内都是一样的。
法无定法,一切法不过是帮助我们达到彼岸的方便法门而已。万法并无高下,只要能够帮助自己达到彼岸,就是好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有门派之见,也不必把某方法当作金科玉律拘泥不化,博采众家之长,只要对自己有效,通通拿来化为我用,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成为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必将学有所成。
最后引用朋友冷梦的话结束本节:“一个方法,既使对别人百灵百验,也必须自己实行,才会有收获。退一万步说,既使当初择法不当,只要蓦直学去,自己也会不断调整,进而得大利益”
难度递减法则
我们自己的潜力常常超乎自己的估计。往往看着高不可攀的事试过才会知道自己原来也能做到。如何知道自己能够承受多大的难度呢?试试“难度递减法则”吧。这个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所谓难度递减法则,即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先从难度最高的学习方法入手,不行再降低难度试试,如此逐步找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难度。其原理与力量锻炼相仿,方法难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和负荷与力量的关系类似:力量训练中,要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或接近最大负荷来进行训练。因为采用大负荷能迫使肌肉进行最大收缩,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从而导致肌肉力量的增加。英语学习方法的难度就相当于负荷,负荷越大,刺激越深,则提高越快。
具体到选择英语的学习方法时,按难度递减法则找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试着再增加方法或材料的难度,如此再找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这样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加难度,水平也跟着逐步提高。
以听写为例:就是否看过文本而言,听写未看过文本的材料难度远高于听写已经看过文本的材料,二者的效果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听写模式而言,全文复读式的听写又难于单句复读式听写;就听力材料而言,在听写看得懂的材料范围内,听写语速快的提高得也快,而听写能听懂的材料则进步不明显。具体到单次的听写也适用难度递减法则:即第一遍听写时选择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难度的听写方法,然后逐级降低难度。比如说,
baobab听写第一遍时尽量听完复合句才暂停, 第二遍才一个从句暂停一次,特别难的地方最后单独反复听。
不光是听写,推而广之到各个学习环节都是适用的。因此“难度递减法则”将贯穿本书,即每个环节的学习方法,baobab都会按难易顺序排列,大家可以逐一尝试找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难度。
不过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听上去再有道理的理论, 如果无法实施或难以坚持, 那也是白费。比如对听力基础差的初学者来说,
直接全文复读听写未看过文本的材料,可能会太难, 简直无法下手, 极大地挫伤学习积极性。 因此,
听力基础差的初学者还是以培养兴趣为主, 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
再转用难度递减法则。
以下要讨论的,都是baobab学英语时曾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形成baobab自学的一些模式。Baobab自学精读教材的模式可概括为“听写---翻译---回译”。
其中,听写为提高听力,暴露听力语法拼写等薄弱环节,打牢基本功;翻译学习法进一步暴露弱点,加强语法,提高阅读基本功;回译将课本中尚未掌握之处进一步暴露出来,克服中式英语,提高口语写作。以上三项均着眼于基本功,培养学习能力,相辅相成。
读者可灵活选择:想通过自学精读教材听说读写全面提高的,不妨依样画葫芦;想提高听力的,可选择听写;想过难句关打牢阅读基本功的,可选翻译学习法;如想提高口语,可参看《口语攻略》与英汉对译;想提高写作能力,可参看回译。以上3种既可单独选用,也可自由组合,视个人根基、目标、教材等而调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ellblaze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