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华荣 女 青海省西宁市黑社会人 36岁左右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宁老站:昨晚光荣退休作者:何耀军 田能甲&&&来源:西海都市报&&&发布日期: 09&&&编辑:王晓英
老站:昨晚光荣退休
昨晚,西宁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西宁老火车站站完了最后一班岗,西宁老火车站接送了最后一批旅客。许多市民,也最后一次在车站广场拍照留念,远赴外地的旅客也与老火车站做了最后的道别。这一刻,经历了52年风风雨雨的老火车站光荣退休了。
3月9日20时许,省城灯火辉煌,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乘坐当晚列车的旅客在进站安检通道有序进站。尽管再过几个小时,西宁老火车站就要关闭,但这丝毫不影响安检人员的工作,三品检查仪器正常工作。旅客通过安检门口,铁路警察和车站安检工作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
售票大厅里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但几个售票窗口前还是有不少人在排队购票。西宁铁路公安处西宁车站公安派出所执勤民警张建林像往日一样巡视。
此时,西宁火车站客运值班站长芮宗春正忙着解答旅客的各种问题。因为还有几趟列车随后发车,候车室、站台上,车站工作人员和铁路警察依然坚守岗位。
● 21时38分:迎来最后一列火车
21时38分,由青岛开来的K173次列车缓缓驶进西宁火车站二号站台。这是西宁火车站在封闭前,到达的最后一列火车。和往常一样,列车一停靠站台,车门打开了,列车乘务员目送旅客离开。但和往日不同的是,今天这趟列车的列车长有一项特殊的工作,那就是给列车车厢安装的线路牌做一项小小的修改:在原来“西宁”两字后面贴上个不干胶做的“西”字。
21时48分,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第四包乘组K173次列车的列车长王宝秀小心翼翼地把“西”字贴在“西宁”的后面,至此,第二天从西宁西站进站的旅客,将看到K174次列车的线路牌上显示“西宁西-青岛”。王宝秀说,很早就知道西宁火车站要改扩建,所有的旅客列车要到西宁西站了,作为最后一趟在西宁老火车站停靠列车的列车长,他感到很荣幸。
● 22时30分: 列车驶向上海回忆留在西宁
当天20时左右,西宁火车站里乘客并不多,可是前来拍照留念的市民却不少。“听说明天这里就要关闭了,今晚和家人来车站广场转转,顺便拍几张照片,做个留念。”市民刘先生正在车站广场和家人拍照留念。“今晚,‘西宁’这两个字的灯光要是亮了,就更好了。”一位正在站前拍照的男士一边按着相机快门,一边对家人说。
走进秩序井然的候车大厅,依然能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迎来送往。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30年了,今晚是在老车站站的最后一班岗。”当天22时许,一名姓李的车站工作人员正站在候车大厅内,给过往的乘客提供咨询服务。她告诉记者,今晚最后一班车是22时40分开往格尔木市的K9803次列车,等送完这趟列车的所有旅客,他们就要忙着“搬家”了。她笑着说:“在老车站工作这么多年,现在就要离开了,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很多市民都想借着今晚的机会,进候车室拍照留念,所以,今晚不用检票就可以进候车室,这在平时是不允许的。”
22时10分,出站台的门打开,售票员开始检票了,乘坐西宁至上海列车的旅客排起了长队,缓缓走向月台。
“在外地工作这么多年了,来来去去都在西宁火车站坐车,真想不到,今天是最后一次在老火车站坐车。下次回来,就在新车站下车了。”王先生说,他的父母生活在西宁,在外地工作的他经常回家探亲。每次都在西宁火车站上下车,对火车站非常有感情。
22时30分,西宁开往上海的K378次列车出发了。
● 22时40分: 发出最后一趟列车
22时许,客运值班站长芮宗春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候车室。虽然,西宁开往格尔木的K9803次列车开始检票已经有一会儿了,但还是有旅客掐着点冲向检票口。按照芮宗春的说法,或许,等到新西宁火车站建成的时候,她已经退休了,所以或许这是她在西宁老火车站上的最后一个班了。说起这些,芮宗春的语气中流露出对西宁老火车站的恋恋不舍之情。她身边的一些同事拿出相机,要把对老车站的不舍之情永久地存入照片中。
在站台上,一名知道西宁火车站即将封闭的旅客遗憾地说,要是把相机拿上就好了,多拍点照片,也算是留个纪念了,等再回来就要到西宁西站下车了。
22时40分,西宁开往格尔木的K9803次列车缓缓离开。站台上,车站工作人员、铁路警察目送列车远去,消失在夜色中。西宁老火车站完成了最后一趟列车的发车任务。
●老车站向旅客说再见
22时许,西宁火车站东出站口,随着乘坐青岛至西宁K173次列车的旅客全部出站,工作人员关闭了出站口的大门。这就意味着,西宁老火车站送走了最后一批旅客,它要退休了。
此时,售票室、候车室空空荡荡,车站工作人员已经准备着“搬家”了。就在车站工作人员准备“搬家”的时候,候车室里,贾师傅在最后一次打扫卫生,不善言谈的贾师傅说,虽然车站要拆了,但最后的卫生还是要打扫。
22时50分,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又是另一番景象,工作人员忙着拆卸三品检查仪,准备运往西宁西站。就在车站工作人员忙着搬家的时候,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在广场上安装封闭装置。
23时,记者离开西宁火车站时,火车站依旧灯火通明,站前广场上,是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西宁火车站最后一天发送旅客的工作结束了,但建设才刚刚开始。
老站:时代的集体记忆
3月9日,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上熙熙攘攘,不少人在这里拍照。这一天,是这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车站最后一天为大家服务了。从3月10日起,这里将被拆除,三年后,这里将会出现一个以高原雄鹰为造型的全新火车站。 “最后一天了!”进入3月,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征地拆迁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主任孟勐每天进出火车站附近的临时办公点。9日,看到这个老车站,他情不自禁地感叹。
今天,“群马”雕塑群旁还有不少人在拍照片,拆迁指挥部的其他同事叫孟勐一起去拍照留念。孟勐笑着说:“我早就拍了,等到车站拆完了,我还要再拍张照片;新车站建起来后,我会再拍一张!”
火车票上“西宁”变成“西宁西”
走到火车站的进站入口处,搬家公司的车辆停在门口,几名工人正在将刚刚拆除的两个安检设备搬上车。“留下了两套安检设备,剩下的今天就搬去西站(西宁西火车站)了,那边今天应该已经有一个班组开始上班了。”一位正在提醒旅客走安检通道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今天的售票大厅和过去相比冷清了很多。3月10日零时起,西宁火车站就停止售票了。今天,是这个售票厅最后一天售票。
“明天就得去西火车站排队买票了。”一位男士拿着刚刚买到的车票对同伴儿说。“哎,车票上已经印的是西宁西到北京西了!”这位细心的男士说,其他正在排队买票的人也朝这边看过来。据售票厅问讯处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火车票是提前十天出售,从3月1日起,火车票上的“西宁”已经改成“西宁西”了。
除此之外,几个还在服务的售票窗口都在发放宣传单,宣传单上写着:3月10日零时起,请到西宁西站乘坐火车。除了简单的温馨提示,宣传单上还留有青藏铁路公司的客服电话和一张简易地图,以方便乘客安排出行计划。
在售票处的候车厅里,过去摆满了各种小商品的售货专柜已经搬去西火车站了。保洁员赵子兰正在打扫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候车厅。“明天我们就去那边上班了,今晚下班可能会晚一些。”虽然是最后一天使用这个候车厅,赵子兰打扫得很认真。
今晚,除了青藏铁路公司的工作人员要一直工作到天亮,还有不少人要为火车站的顺利过渡忙整整一夜。
再看一眼住了二十多年的老宅院
就在西宁火车站忙着搬迁时,作为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的一部分——火车站周边的中庄、小寨等地的村民正在陆续搬离这里。
搬家二十多天了,原来住在中庄村担水巷的马占龙和老伴儿还是会经常来到住了二十多年的老宅院看看。“毕竟住了二十多年啊!那天,老阿奶(老伴儿)去老院子里看了看,眼泪汪汪的,我心里也是酸酸的。”马占龙用粗糙的手擦擦眼睛,心里感慨万千。
年逾花甲的马占龙就出生在火车站附近中庄村的担水巷里。“老辈人说,担水巷的名字就是人们去大河(湟水河)里担水,来回都要从这里经过而得来的!”
在马占龙的记忆里,最初的火车站只有现在的一半大。后来,火车站经过扩建变大了,也有了广场的那个群马雕塑。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马占龙的老宅院门前,拆迁队的工人正在拆卸有用的玻璃等建材。马占龙看着自己即将被拆除的宅院说:“以前,担水巷里住户不是很多。我成家后,就在离担水巷不远的地方盖了自己的房子。门前的这片地本来是菜地,后来人多了,这里也盖起了房子。”
21岁时,马占龙成了西宁火车站货场的搬运工。“那时候,全国各地的物资到西宁后,我们就在货场卸货,煤、西瓜、棉布……东西多啊!”后来,马占龙用攒下的钱翻修了房子,还买了辆车,在货场附近拉活儿。马占龙见证了火车站的点滴变化,火车站的繁荣也使得马占龙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我在这里过了一辈子啊,现在搬走了,心里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走出担水巷,在夕阳下,马占龙指着湟中桥头的那片工地说:“那里就是中庄新村,我们以后就要搬去住。我那天刚去看了,已经盖到19层了,虽说是换了地方,不过还在中庄,离得不是太远,还能时常回来看看。”
在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口中我们得知,火车站周边的村民将和马占龙一样,搬进中庄新村。而马占龙家的老宅院所在的地方将是火车站周边单位的回迁安置地,也就是规划中的中庄商业安置区。三年后,这里将是高楼林立、商贸繁荣的商业区了。
老站:西宁的文化符号
西宁火车站,对很多青海人和来过青海的人来说,是这座高原古城的精神象征,也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文化符号。虽然它已完成使命,即将被拆除,但却注定要留下一段“西宁记忆”。
-时代的音韵
毫无疑问,每一个建筑物的设计中,都不可避免地会融入时代的主旋律。在那个历史时期,第一次坐火车来西宁的马文震,走出站台,看到宽阔的广场上有两组群马,它们气势磅礴,奋蹄疾行的神色,立刻让他为之一振,年轻的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当年,马文震来到青海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
于1959年1月筹建的西宁火车站,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褚家营,当时只有一座简易的候车室,候车室内设售票处和行包办理处等。候车室东侧一座青砖的两层建筑是车站的办公楼,当时,全站工作人员不足两百人。后来的几年,火车站的客运大楼陆续施工,直到1974年,西宁火车站客运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西宁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火车站。
半个世纪以来,西宁火车站承载着人们对家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今天,火车站要改建,但抹不去青海人对它的记忆,也抹不去很多人关于它的难忘故事。因为,它是静默着的时代的音韵,在岁月的长河中可以静心聆听。
-城市的记忆
我省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矗立在西宁火车站广场的大型雕塑群《江河源》,以恢宏的气势,表达了一座高原城市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尤其是雕塑群中托举着科技之光的人物形象,不仅象征着一种崇高的时代精神,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高原城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记忆。
“一个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拆除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保留具有特点的建筑,意义重大。在西宁火车站改建之初,我就提出建议,希望能保留一些东西来做纪念。今天,看到一些雕塑保留了下来,感到很欣慰,毕竟这是难得的地方资料,它们也是这个城市的记忆。”李逢春先生说。
-文化的符号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也影响着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发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宁火车站无疑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物。虽然它被改建了,但它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特征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它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青海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谷晓恒教授认为,一个城市之所以充满魅力,像一本厚厚的书,可以慢慢翻阅,就是因为它有自身的文化性格,这种性格带给城市无限的魅力和形象。
西宁火车站经历了时间的洗涤,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因为,每一次改造,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都会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不久之后,一个崭新的西宁火车站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这个城市新的文化符号。(作者:祁万强)
☆☆新闻延伸☆☆
《江河源》——当时全国最大的雕塑
1987年,西宁市政府决定在火车站广场建雕塑,并向省内外征集作品。青海省工艺美术厂雕塑创作室提交了8件作品样稿。最终,西宁市政府决定委托四川美术学院的伍明万教授承担《江河源》雕塑的创作工作。
“当时,西宁市政府委托我设计广场雕塑,要求要表达青海人民团结奋进建设青海的主题。”现已退休的四川美术学院伍明万教授说,设计总共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灵感来自青海是江河发源地。《江河源》群雕中间的不锈钢拱形造型,象征着长江、黄河从青海高原奔流而下的那种万马奔腾的气势。中间的人物雕塑,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形象,以突出青海的发展气势磅礴。两旁的20匹马不是写实,而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比现实中的马要大一到两倍。
设计完成后,成都市一家锻造厂制作出了拱形雕塑和人物雕塑,然后运到西宁火车站广场安装。20匹马是由西宁市建设局组织人员浇筑的。最后,雕塑的打磨修饰工作由雕塑系的教师完成。群雕中各组雕塑的材质都不同。马群由水泥混凝土和钢筋制成,人物雕塑是铜板锻造的,而拱形江河源则是由不锈钢锻造焊接而成。“《江河源》群雕全长56米,最高点15米,在当时来讲,是全国最大的雕塑。其实,就现在来说,这组雕塑还是全国较大的雕塑之一,红军长征纪念碑第一(1989年10月落成),它第二。”(记者祁万强整理)
新站:古城的新地标
1 西宁火车站52年来首次大规模改造
3月9日22点40分,随着西宁至格尔木这趟列车的驶出,西宁老火车站客运业务正式结束,3月10日零时,老火车站正式关闭。关于这个老火车站的一切都成为了人们的记忆,接下来将是憧憬,对新火车站的憧憬,对未来铁路运输能力的憧憬。到2013年左右,这里将重新矗立起一座规模宏大、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和黄金商贸发展圈。西宁老火车站由铁道第一设计院设计完成,1958年5月动工,次年9月建成。当月22日,一列由解放型蒸汽机车牵引,编组20辆的客货混合试运行列车满载煤炭、水泥、木材和蔬菜等物资,在各族群众的欢呼声中驶进了西宁站,标志着车站达到开通使用条件。
西宁火车站刚通车时仅建成旅客低站台1座、简易候车室1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运量的增加,不断补强、扩建和更新设施设备。1971年建成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使用面积8169平方米、候车室面积2069平方米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客运大楼主体。上世纪90年代装饰一新的站房连同广场群雕,成为西宁市的标志性建筑,留下无数市民和游客的身影和畅想。目前,拥有3座站台、7条到发线,候车室、售票室、行李房、站前广场等客运设施一应俱全的客货纵列式区段一级站,每日办理始发、通过、终到旅客列车17对。
随着铁路网的不断拓展和完善,以及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西宁火车站改扩建势在必行,改造工程的实施是满足区域旅客及旅游客流运输需求,促进西部铁路客运市场发展的需要。
2 新站建筑地方特色浓郁
3月9日,在青藏铁路公司,记者观看了未来西宁火车站的幻灯片,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人性化的火车站立体地呈现在眼前。
西宁火车站是举世瞩目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起点站。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处,是青藏高原的门户,自古就有“西海锁钥”“青藏之门”“唐蕃古道枢纽”之称。
改扩建后的西宁火车站,充分融合了我省的历史文化、民族内涵以及时代特征。新建火车站站房形状似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设计灵感来源于在蓝天白云下高飞的高原雄鹰;建筑形态以流动的水平线条体现三江源的意象。候车大厅内的装饰设计也将充分展示三江源文化。整个车站细节设计融合了民族特色和现代时尚风格,整体造型着力体现厚重雄浑的感觉,与青海的壮美相呼应。
火车站改造方案设计理念是将山水景观转化为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其神韵取自于“山、水”主题,体现着西部豪放的气魄与城市新鲜的活力。还将湟水河引入南广场,以亲水平台衬托建筑的威仪,聚集人气,形成城市活力的中心,唤起人们对大山大河的联想。
3 将结束我省没有高速站台的历史
据青藏铁路公司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林志刚介绍,整个工程分为西宁客站站房改扩建(包括西宁火车站候车室、站台、到发线等)、新建车辆段、动车应用所、大型机械养护段、西宁货运中心等工程。
西宁客站站房将采用侧立式高架结构,初步计划候车室建设面积为6万平方米,是现在的6倍多。拟建9个站台,21条到发线,其中6个站台为高速站台,14条到发线为高速场到发线,将结束我省没有高速站台和高速场到发线的历史。新建车辆段,将分为客车整备所和货车整备所。由于铁路机能提升,西宁火车站将成为青藏高原上客货运输的枢纽,现在的西宁货场将重建,地址初步选在西宁市城北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宁货运中心。
为了方便旅客就近进站乘车,规划中的站房采取“高架候车、地下进出”的立体布局形式,即:利用站场上部空间,在铁路上方设置高架候车室;利用站房与广场高差,在站房地下一层设置旅客通道;乘机动交通工具进出车站的旅客,在广场地下一层集散,进站旅客由地下一层直接进入二层候车大厅,就近候车;出站旅客由站房地下两侧设置的南北向地下通道出站,直接在地下一层选乘出租车或社会车辆疏散。而地面广场主要解决乘坐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车辆,以及步行交通的问题。
4 火车站交通拥堵现象将彻底解决
借着西宁火车站站房改建这一大好时机,火车站站前广场及站前道路和站房将通过改建得以合理规划。按照规划,整体设计为“雄鹰”状的西宁火车站将扩建南广场,新建北广场,以快速疏散客流。其中,扩建的南广场将面向城市中心区,客流集中,成为展示省、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既能满足交通集散功能,又达到景观效果。根据城建部门对火车站片区交通流量调查分析,长途车是火车站交通集散最重要的交通方式,43%的旅客通过长途车换乘。因此,新建的北广场,主要解决西宁市周边地区长途交通与铁路之间的快速换乘问题。同时,远期轨道交通与机场连通后,为高速铁路与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等转换预留了条件,形成铁路、公路之间的无缝换乘。广场拟设置为两层,地面层为旅客集散空间,地下层为旅客进出站与机动车换乘层。
5 旅客疏散地将变为综合性商务区
西宁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将通过建人流车流集散区、湟水河滨河景观带游憩休闲区、核心商业服务区等,满足旅客流动、停留、聚集、购物、休息、观赏的需求。还将通过塑造地标性建筑,形成城市标志,体现“西部大门”“天路起点”的特色,满足城市门户的要求;通过景观创造宜人的环境,提升环境品质,满足景观生态需求。
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随着西宁市北山危岩体的彻底整治,车站北侧将变成集地质公园、人工湿地为一体的风景区。届时,北山地质公园将成为进入西宁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处景观。西宁火车站将从原来单纯意义上的旅客疏散地,转变为多功能综合性城市商务区。
三年后,依托新的西宁火车站,东西交会、南来北往的列车对数将成倍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民众的出行更加便捷,进一步形成“人尽其行、货尽其流”的运输格局,提升城市社会化功能和品位,勾勒和打造出西宁这座区域性、宜居中心城市的完美形象。 (作者: 倪晓颖)
(编辑 小英)
&&&&&&&&&&&&&&&&&&&&&&&&&&&&&&&&&&&&&&&&&&&&&&&&&
Copyright (C)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藏族网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藏族网通 青ICP备号奥运圣火传递梦想 青海省35位火炬手风采录
日20:38  
西海都市报  
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
6月22日,2008年北京会圣火将在青海大地开始传递。届时,青海624名火炬手将高擎“祥云”火炬,在高原大地传递奥运梦想,点燃高原激情,留下铭记一生的回忆……
今日,西海都市报推出35位火炬手,与读者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西宁市火炬手:
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青藏高原长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是我国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青海省地方科研院所、少数民族塔吉克族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青藏铁路建设中“高原病零死亡”纪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今年5月20日至6月9日,青海省建设厅党委书记于丛乐带领青海省赴四川地震灾区工程救援队,赶赴四川茂县,在21天惊心动魄的施工抢险中,救援队充分展现了“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为这博大的高原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于丛乐在危机关头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带领救援队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施工任务,当地政府和人民称赞青海救援队是一支“高原铁军”。
今年40岁的蔡有华,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农技推广站主任。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成果奖16项,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曾获青海“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张强是青海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在救援活动中,他在雅安地区积极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救治病人上百人次。在日常工作中,张强同志积极钻研,大胆创新,有多项“三新”业务填补了省内空白。
出生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苏伟,是我省体育工作一大队优秀运动员。在第10届全运会马拉松项目中,他获得第3名,在第15届亚运会中获第6名,并在2004年打破世界大学生一万米纪录。
今年37岁的万玛加,是青海省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长期从事体育赛事宣传报道工作,2006年获“青海省首届十佳记者”荣誉称号,2007年获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这是我省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新闻工作者。
去年,年仅21岁的他,创造了中国男子马拉松、1万米两项纪录,是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优秀田径运动员。曾获全国1万米冠军、大学生运动会2枚金牌,我省唯一获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的选手。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藏药研究中心教授,是我省首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九三学社青海委委员、青海省药学会理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青海省十届政协委员,省十届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他带领公司员工在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公司在取得多项荣誉的同时,他也获得了全国“星星火炬”奖章等荣誉。
青海大学教师,健身健美国家级运动健将。曾在2005年10月代表中国参加亚洲健身小姐比赛,获得了A组亚军;2006年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夺得健身小姐项目冠军,是近十年来青海代表队参加全国三大体育赛事取得的第一枚金牌。
37岁的张秉农是西宁市公安局民警。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曾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年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今年3月份,这位18岁的藏族小伙子,勇救被困火灾中的小女孩的事迹历历在目,是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获青海省“优秀学生”称号。
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青海残运会爱心大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2003年荣获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6年青海高校数学竞赛优秀奖。
曾经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3次参加残疾人奥运会并且获得6枚奖牌;在残疾人世界田径锦标赛和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8枚金牌;连续参加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夺得11枚金牌。
生在蒙古族家庭,上世纪70年代,叱咤体坛。年,曾获6次全国冠军、1次全运会冠军,1982年、198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三级奖章,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被省政府记一等功。现担任青海省青少年业余体校副校长。
1995年以来,拍摄生态环境照片,撰写、发表生态环保文章,他创办了青海省第一个民间生态环保摄影网站,拍摄第一幅中华对角羚图片。
西宁市湟中县汉东回族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是我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典范,曾获得“青海省自强模范”“青海省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是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24岁的韩丽梅,是一位撒拉族姑娘,青海省胜利宾馆服务员。热爱本职工作,荣获2003年、2004年人民大会堂“两会”标兵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先进荣誉称号。
共青团青海省委干部,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他在从事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等研究工作中,先后主持、承担完成了二十余项科研课题,使青海油田主力油田稳产13年,并开创了全国陆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新水平。
青海第一枚奥运会奖牌获得者,现任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副队长,曾获第25届奥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铜牌,第七届全运会冠军,获国家一级奖章,1994年被省政府记特等功。
青海湖地区火炬手:
男,藏族,58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完科村副书记,先后被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等授予“优秀人武干部”和“老武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被评为感动青海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党的十七大代表。
男,撒拉族,47岁,海南藏族自治州黄河建设开发公司干部,曾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家”“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男,土族,48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方税务局干部,1987年被省财政厅、省财贸工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多次被州地税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
男,汉族,武警青海省总队海南州支队干部,在7年的警营生活中,立足艰苦地区,扎根雪域高原,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上级交验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部队和地方政府表彰。
女,藏族,30岁,海南藏族自治州电视台播音员,参加工作以来,她认真钻研技术,团结同志,能主动帮助他人,通过工作实践,熟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男,藏族,44岁,海南藏族自治州法制委员会干部,在20年的工作中,他任劳任怨,敢挑重担,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男,藏族,40岁,海南藏族自治州业余体校射箭教练员,一直从事一线业余训练工作,先后向青海省体工队、省运动学校及大专院校输送多名优秀体育苗子,曾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优秀教练员”“先进工作者”。
男,藏族,41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东科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他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被评为海南州“十大杰出青年”。
格尔木市火炬手:
青海德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出资设立“刘盛春贫困大学生百万资助资金”,曾先后荣获省“五四青年奖章”、省“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中华爱国之星”等荣誉;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向北京奥组委无偿提供价值3000万元青海产软玉,作为奥运会奖牌制作所需全部玉石材料。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申请藏羚羊为奥运会吉祥物的主要推动者,多次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2005年“感动青海”十大人物,全国民间环保十大杰出人物,获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
女,蒙古族,38岁,格尔木市黄河路街道铁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所在社区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海西州基层党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男,回族,40岁,格尔木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局长,连续3年被评为格尔木市检察院优秀公务员,2005年被授予青海省“十大优秀青年卫士”称号。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年获得青海省“再就业工程个人奋斗奖”,到2007年年底缴国家税收1.58亿元。几年来,他参与和支持公益活动和社会慈善事业,捐款近八百万元,汶川大地震捐款1000万元。
李小松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为促进我国盐湖资源科技发展,提高我国钾肥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曾先后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 格尔木站
今天上午10时43分,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李小松跑进设在中心广场的终点并点燃圣火盆,北京奥运火炬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传递顺利落下帷幕。…
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是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局长才嘎先生,长期从事藏羚羊保护工作的他,也是向奥组委推荐藏羚羊为奥运会吉祥物的第一人。…
北京奥运火炬今天将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进行传递,将在格尔木市盐湖广场举起首棒火炬传递的火炬手,是可可西里杰出的环保人物才噶。…
今天的火炬传递活动中,有一位双下肢残疾的火炬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就是联想推选的第10棒火炬手宋玉红。现年36岁的宋玉红因患先天性脊椎裂致双下肢残疾。…
让我们一起祝福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吧!
( 19:49:17)
( 17:43:01)
( 16:44:01)
( 16:10:00)
( 14:07:35)
( 13:59:06)
( 13:55:28)
( 13:51:30)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省西宁市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