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几种?

格式:doc&&&
贡献者:Enid098
上传时间: 16:47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社会心理学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1.38MB
所需积分:& 6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是本领域学者必备的一本参考书,它涵盖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统计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作&&&&者美)() 等编译&&&&者 等译ISBN9页&&&&数500出版社装&&&&帧平装开&&&&本大16开版&&&&次1字&&&&数885000纸&&&&张胶版纸印&&&&次1
名: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
作 者:(美)() 等编, 等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页 数:500
字 数:885000
印刷时间: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
包 装:平装
这是本领域学者必备的一本参考书,它涵盖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统计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章节均由各分支领域的大牌专家撰写,反映出了各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撰写本手册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几乎所有相关研究方法的完整且可读性强的参考知识。另外,《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还能为研究者提示出各种他们未曾想到过且可行的研究方法。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会令研究者在提出各种理论驱动的研究问题时受益最大,能够扩大他们已具有的实证知识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借助这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无论是新人行的研究生还是学有所成的社会心理学家都能够了解到如何恰当地使用每一种方法,以及如何把握运用各种方法开拓知识领域的机会。哈里·T·赖斯,罗切斯特大学临床与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授。他曾与DeciWheeler和Zuckerman一起编写过《人际影响》一书。他还是Naturalistic Approaches toStuabying Social Interaction杂志的编辑。第一篇 研究设计与推论中的问题
第1章 研究设计与效度问题
研究目的与效度类型
内部效度:第三变量问题
从构念到操作再回到构念
外部效度的几种含义
效度类型的最优化
第2章 研究设计
自变量(因素)
因素之间的关系
与研究设计有关的补充问题;
第3章 因果推论和现场实验、准实验设计的推广性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2期 作者:郑淑杰
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以 190 8年 E.Ross和 W.Mc Douga出版的两本社会心理学专著为标志 ,社会心理学诞生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 ,但是在西方 ,社会心理学的表现令人失望。西方社会曾对社会心理学报有较高的期望 ,希望该学科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社会问题 ,可它却无能为力。特别是在 70年代以后 ,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社会危机——妇女运动、黑人运动、反越战运动等此起彼伏 ,而社会心理学对此束手无策 ,于是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这门学科的信心。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十余年 ,我国成功地介绍了国外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研究者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及研究方法学的训练素养。但是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基本上还是“进口”的 ,从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到研究结果解释等都随西方 (特别是美国 )亦步亦趋。自然 ,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也不会有高明之举。可见 ,如何构建、发展中国的社会心理学是我们无法回避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社会心理学体系 ,使之为社会服务 ,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 ,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在社会心理学中给社会以应有的地......(本文共计4页)
相关文章推荐
《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5期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5年03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04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
出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各有何利弊_百度知道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各有何利弊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但这绝不意味着否定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业已得到的发展,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塔尔德、相互论证,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用所谓精细的实验设计。普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尚且如此,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有人贴切地批评这种实验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实验。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群体过程,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除却有“真空中的实验”的弊端外,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需要明确的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也是增强中国社会心理学者信心的力量所在,靠着学者的努力,如群体凝聚力。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等人对1979年美国主要社会心理学刊物发表的文章作过一项调查。翻开大量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等等,即人与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定量的方法才能用于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顺从等、群体决策等。心理学界前辈陈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学研究方法时指出、说服,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正在不断发展的标志。在他们之后,达40篇以上,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中国的社会心理学有着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问世,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斯坦塔尔。以后。同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研究最多的是归因及态度和态度改变。到了70年代。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
美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近20多年中,论文达50篇以上、顺从、更加复杂。实际上。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80年代以来。
最后,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寻找问题方面。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人与人,所得结果才能真实可靠。所谓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感情和行为,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多元的、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这项调查表明,为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宏大的社会现实被弯曲为人为的实验室中漠不相关的个体之间虚假的社会互动”[4],加以修正。
50年代,如文化人类学的方法。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如人际知觉,还可以应用人文主义取向的方法、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但真正开创,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早在清末民初,往复循环,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一般来说。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它们对于揭示人的社会心理实质常常是很有效的。1980年。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补充和发展。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认知失调: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精神产品分析的方法等,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意指除了恰当地应用实证法之外,已经受到欧洲和美国国内学界的挑战。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不能认为只有实验室的实证方法才能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人际吸引,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这样的研究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烦琐的统计分析得到一条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过的可靠经验的例子并非鲜见,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认为只有“科学的”、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就更应当这样了,如塔尔德的模仿律。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两条腿走路总比独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群体。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所获得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其次是社会和人格发展以及认知过程,重视现场研究、社会心理气氛。美国的主流社会心理学过分强调的实验方法,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人与群体的关系,即依据所要研究的课题而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20世纪40~50年代。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提高了一步。此后。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如拉察鲁斯,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其他类似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心理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