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罗辑思维会员福利推出的会员服务

可以查看他们今天的微信公众号push
捧和杀罗辑思维的人一直很多。但是中肯的评价则从来都是必要的。老罗这里的问题有两个:1.反鸡汤还是新鸡汤? 2.社群的本质在1中,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毫无逻辑的话术:“个例A,你看吧,自己观点B”、“个例A,所以我说啊,自己观点B”,他甚至从来不掩饰自己从不证明的本质,当然,每天60秒和文章后激昂的评论又能讨论出什么哲理呢?你要理性,就需要废寝忘食的积累、不顾旁人的眼光,但你要鸡汤,60秒便足够。但这能说罗胖的60秒毫无意义么?不能。就连我这种几乎每次听完都要开喷的人,都偶尔受到启发,并有些受益。从这点上,我是不会取消关注的。毕竟说的人在他,但听的人、用的人在你。在2中,我们总听到罗胖宣扬的“连接”“人”“匠人”“关系”,他把这个时代所共识的东西反复宣讲,形成口号,他说的对么?对!但是不要所有东西都归结上去。不得不说这和宗教很像:“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的真理或者谬论”“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例如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所以具有神奇的威力,只是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空洞的政治口号——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好像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引用《乌合之众》的前言所以我很好奇,很好奇这群人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我想他们或许就是通过微信群互相连接,在内部产生崇拜?还是有质量的讨论?千万别让我看到什么国学啊、成功学这类的东西。没错,为了研究它,我小气的买了300块的会员。当前研究的成果是,我看到了很多这类表情:.....你懂得但我还是会继续研究,看看这种表面上说“人与人结合产生无限可能”的机会,落到实处是如何的?所以,未完待续
我最早是比较欣赏罗振宇的。那时第一财经有一档节目《中国经营者》,罗振宇主持,相当睿智。其后关于互联网的一些认识“渠道的碎片化”和“连接”和“媒体”,都觉得比较有价值。等到“社群经济”的时候,我也有恍然而悟之感。看过几期视频,也听了几天录音。感觉这家伙确实杂书看得多。伶牙俐齿,有水准。他大概所传达的精神就是“你不要看什么信什么,你要思考”。所以,当他开始收会员费,并卖月饼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了。我想起了我的英语老师。我初中时有个英语老师,相当有水准,虽然是自学的英语,但,发音标准,语法精通,上课妙趣横生,能很生动地解释too和very的区别。让我一下子对英语有了兴趣。这么有魅力的老师,同学们都以能得到他的欣赏为荣。有一次,老师决定邀请几个同学到他家去玩。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能被老师邀请去玩都很兴奋。因为我们一定是老师最欣赏的人。老师家也是农村的,我们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了老师家。吃完午饭,老师说,你们今天别走了,我家有几亩地,要种棉花,你们帮忙种一下吧。都是农村娃,种棉花还是会的。就是把棉花的苗胚起出来,在田里挖一个园柱形的坑,把圆柱形的苗胚放进去即可。一人发了一个那种种棉花专用的圆锹,在酷热的夏天开始一株一株地挖坑。休息时,吃点西瓜。老师说,这块田你们都有份。到了晚上,都累得快趴下了。第二天,我们疲惫不堪地回到学校。关于种棉花的事,我们谁也没说,只说了吃西瓜的事。学校里,其他同学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那个老师姓刘,还好,不姓罗。
自媒体或同人媒体,最大的机会就是借微支付这条路获得打赏或者包养。某种意义上,众筹也是打赏。明星,大师,仁波切,陆琪,张++都很适合搞会员。仁波切和大师不叫打赏,叫供养。靠广告还是传统的内容变现之路,铁粉会员才是自媒体未来的亲爹亲妈。罗辑思维对粉丝经济与长尾模式来说都是个不错的实验。
退出了群聊被刷屏的体验。最终选择退群
日。在罗辑思维第三期会员招募的时候,我被罗辑思维微信群踢出来啦。话说,这个感觉,和被传销群踢出来,差不多。详情请点击如下链接。我刚玩知乎不久,不了解怎么查看提问者,所以,不知道点赞的这位,是不是提问者。话说,正如我在上文链接里那个回答里说的,罗辑思维的会员,大都是对人生重大问题的解答有需求的人群。他们聚在一起,至少远离了那些坚定认为“人生就应该如何如何”那种已经掌握了宇宙真理的人群。这群没掌握真理,却渴望给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的人——大都是年轻人,聚在这里,由罗辑思维这个组织者,忽悠着大家一起开心一下,就像听了一场相声,把“我是谁,这是哪儿,我来做什么”的问题,给忘啦。然后,他们收获了开心、幸福、占便宜,或者有追求的感觉。而我的出现呢,又把基本问题血淋淋地晾出来了;人生何处安放?然后,我反复被告知:你和我们价值观不同,你不是我们要早的人。再见。他们一年前就试图给我办理退会,但是意志不够坚定,被我作为铁杆会员,潜伏了整整一年。今年会员招募时,他们果断把我踢出来了。这个回答就不短了把。
我在第三期会员招募之前入了群,为了等待绿色通道。然后马上被刷屏,于是赶紧开启了”消息免打扰“。一上微信,群里必有几十条消息未读,除了刚入群还一条条看,后来基本就不看了。群里唯一有价值的是每晚的”阅后即焚“,招募之前内容是各种有趣的信息,招募结束后就是各种会员求连接的消息。招募之前,群里满员100人,招募结束,引荐人开始提醒非会员主动退群,然后我所在的群人数便增增减减,但是从未少于90,现在稳定了,一共91人。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吵“了。目前为止,我一直潜水,一言未发。即便大家都是加的当地群,但是之前从不认识,其实真没有什么好聊的,每天那么多正事要做呢,我可不理解那些在群里发各种琐事的人了,看了本啥书,有什么感想,分享;起床了,吃了早饭,分享;去睡个午觉,分享。这种私事,和好朋友说说就是,大家作为陌生人聚在一起不是为了看别人直播生活的。群内的消息也有关于语音、文章和视频节目以及近期一些活动的讨论,还有人发连接信息,这多多少少与罗辑思维相关的,还算在”务正业“,不过每天守着一个群,寻找其他90多人中可以连接的人,这样”守株待兔“真的有意义吗?好像我一直在吐槽,但是我并不反对建群,也觉得罗辑思维和罗胖挺好。 怎么看罗辑思维会员的回答我也看了。我只能说他的确特立独行,说的话符合了一些对罗辑思维有反感的人的心态。大家加入罗辑思维是为了追求人生真理,寻找人生的意义的答案,这个帽子太大了,至少我从来没这么想!我还没有傻到要欲要从罗胖子那里寻求人生真谛,其他绝大多数会员肯定也不比我傻!罗辑思维从一开始招募会员就说得很清楚,不能明确承诺什么,只是提供一个连接的平台,让志同道合的相互摩擦,产生火花。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看中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在社群中遇见一件好玩的事,为生活添加一些乐趣。人生的终极意义哲学家终其一生也没弄明白,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平淡的,在罗辑思维社群一个月能有一件让你觉得有趣的事就很好了,算是为生活加了一点催化剂。罗胖说他有一个感到骄傲的数字”25“(不知道记错没有)——有25对人因为罗辑思维开始在生活中接触,从线上到线下,最终步入婚姻殿堂。我想,对于这50个找到伴侣的人,他们会觉得加入罗辑思维值了!自然不是每个加入罗辑思维会员的人都会因此改变人生,绝大多数会员的生活受到罗辑思维的影响也很小。我们不就是求个万一吗,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前提是你相信梦想。罗辑思维会员还是要入的,万一改变人生了呢?前提是你要相信罗辑思维,相信那个歪嘴的胖子!罗胖一直在强调一个匠人精神,第三期会员招募结束后,鼓励大家开始连接,就是建议大家展示自己的匠人手艺。他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是,一个人要能首先为他人提供价值,他人才能给予你回报,能提供的价值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多。一个能够提供价值的人就会有人愿意与你连接,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人能够靠单打独斗闯出一片天了。罗辑思维也是在提供价值,提供一个连接的平台。身处罗辑思维这片蓝天下,我感觉每一个会员都对其他会员有一种本能的信任。这种信任的感觉是,假设你是一个倒地的老人,一旦作为罗辑思维会员的我知道你是罗辑思维会员,我就敢义无反顾地扶!王艳与该男子公共场合约会看电影逛商场,手牵手出行。
网友表示不敢相信,称“宁愿相信你(邓超)出柜!”。
  罗辑思维股权问题再度引发新媒体圈一度唏嘘,据确定消息,逻辑思维出品人罗振宇已经和好兄弟,合作伙伴申音散伙。而另一个NTA的品牌节目《凯子曰》也已经和NTA结束合作关系。回头看,罗辑思维经历的几大过程,看罗辑思维社群运营的三大核心能力。
  早期,“柳桃”的逻辑思维之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阿芙精油雕爷、口袋通白鸭、同道大叔、微店王珂、华谊兄弟王中磊等都相继献策。在诸多的计策中,我们可以明晰的发现,以自身资源为依靠的合众共赢,让一个本身简单的商品,变得不再简单。
  罗辑思维从求包养、现场活动、出书、会员罗利、社群、霸王餐、失控儿童节、众筹定制等一系列的会员活动向企业家培训、商业链接、品牌互推等高端商业化活动变化。我们看到的大商业社群的流动,正在向从混杂的会员社群向高端精英群体变化。而在众多谋求互联网思维商业化的人群中,其核心精髓“三陪”玩法真是独到,你是很难学得会。
  一陪:依靠群众
  在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一天,媒体人申音携手资深电视媒体人罗振宇生了一个孩子叫《罗辑思维》,以 “有种、有趣、有料” 口号,“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的态度,做了一个互联网的读书求知社群。
  初期的罗辑思维,在接近半年的时间里,都是录制以80、90后时代的年轻人为用户主题的内容。在初期体验的以“U盘化生存”“人格魅力体”“互联网思维”等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定义,引起了一场思维革新的社群运动。
  在依托申音和罗振宇的自身媒体影响力,罗辑思维迅速的完成了以80、90后群体为主受众用户的粉丝社群。源自本身罗振宇强大的知识搬迁能力,罗振宇开始了各地的社群活动和群体性演讲,在本身集结人气的影响下,迅速形成了线上品牌向线下品牌的迁移能力。在具备的足够的人气和自信后,在日推出了“史上最无理”的限量付费会员制,当天收入进帐160万。
  依托会员收费的第一次成功,罗辑思维从简单的知识社群变成了一个付费圈子。在本身媒体收入日趋萎靡的时刻,这一奇葩商业案例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开始关注罗辑思维。罗辑思维的罗利也从简单的书籍变成了溢价能力更高的高规格产品。日,罗辑思维开启第二批大限量的付费会员招募,入账800多万元,瞬间开启了媒体人收入模式的新纪元。
  罗辑思维“一陪”策略,其实看似匪夷所思,其实从核心来讲,是选对了用户,找到了玩法,站好的逼格。80、90人群是互联网用户的主题,以读书求知的类目出发是完全符合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当下生活的一种生存需求,依托节目自身知识的加工能力,在传达观点和正能量上促进了社群的裂变式发展。以移动互联网新式社交为出发点,集合相同认知的人群,在助人的同时也完成了第一次的品牌背书。
  在独具特色的商业变现设计上,从教学角度以门票费的方式换成有趣的包养形式,给予用户主动的意愿和渠道。用门票收入的一次性消费体验,转换成具有多种应用场景的价值期许。以新形式的商业体包装自身品牌的互联网寓意,从线下的剧场经济走向线上,完成了紧密联系群众,紧密服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的思维,完成了第一次的商业升级。
  二陪:取悦商家
  在完成了商业包装的案例后,罗辑思维的第二篇在日开始,以《女人是一道题》开场,在情人节告慰80、90单身派的同时,也留下了一道要往新的开始的预示。
  为了顺势开启逻辑思维2014年新的商业纪元,以社群本身力量而发起的商业变现活动会是罗辑思维商业化行程的一个新的纪元。日,罗辑思维开启了新的商业社群玩法。史上最无理的霸王餐、头采茶、斐济玩等联合商业品牌进行商业化的体验和推广活动顺势开启。
  在具备了足够的人气和资金后,罗辑思维利用其自身优质的会员资源以及其良好的社群自由组织的能力。在发挥本身社群强大互联网连接的作用力的同时,开启了以会员玩乐,会员传播,会员互助的商业形态,在足够的人群受众中,在足质量的人群里,罗辑思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成为了互联网思维的焦点,引来了商业化实现的新纪元。
  但是此刻,罗振宇和申音分手了,按照本身社群经济的商业逻辑,此刻的罗辑思维应该顺势进入更高端的商业领域,但是本身就有差异的个体,此刻的选择都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罗辑思维“二陪”策略,是从之前的知识社群,开始变成了商业社群。这群独具特点并且追求上进的个体,以为其特有的社会资源完成了罗辑思维品牌给商家的经典案例展现。在前期的明星经纪中,以外部特征而形成的典型商业,是除去自身以后没有更多变化的可能性。但是互联网群体的自主特征却完成这一方便快捷的商业化活动。
  在互联思维本身的限制里,传统明星经纪的代言和授权其实也能完成很多的商业活动,但是为什么此刻的互联网社群赢了?在传统的明星经纪商业化活动里,经纪人能够接触和使用的商家是足够小的,本身能够发生的链接和可能性就会变得极小,其实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不是思维,而是对信息传播和收集的变向认知。
  那么之所以罗辑思维的取悦能够成功,在商家段的信息的足够发散和开源,是机会和机遇合成关系的一个关键之所在。在大商业体的繁华中,商家对互联网商业案例的迷失已经失去了自由控制,从而沉迷在互联网思维的洗脑中。
  三陪:高端互助
  在完成了商业化的活动案例后,罗辑思维引入脱不花妹妹开启了它的第三次社群转型。顺势开启了互联网众筹的第一次儿童节,在繁忙和喧闹中,看似并没有实现实质的变化,但是却在这个具有属性人特征的团体中实现变化。销售《罗辑实验》的图书包、罗辑思维全国巡讲、李冰冰黄晓明任泉 “Star VC”、雕爷徒弟、柳传志柳桃,这一系列具备鲜明的商业化特征的企业经济顺势开启。我们互联最前沿的咨询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进行商业化的变现。
  在这一颇具历史意义的时刻,罗辑思维的企业家培训是一个知识社群向圈子社群变化的关键信号,当圈子消费的主体从具有独立知识的个人向拥有社会资源的老板倾斜,那么这个圈子所具备的互联网化的社群变开始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偏移。
  在商业与理想的徘徊间,这种带有商业迷失的转变是互联网社群必须经过的痛苦转向,而这里失去的留下的就会产生出一种新的东西出现。在诸多的商业化案例的分析中,看到更多的是对社群经济的夸奖和吹捧,而真正社群经济的创始模式剧院经济形态,正在从中国这个特有的文化属性里,从线下走向线上。
  传统商家对互联网的迷失,是因为在失去以地域限制而存在的优质后,对新兴的社群玩法的一种迷茫,对于习惯简单粗暴的商业经济后,商家需要快速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实现这一转型。而在现在常见的商业化变化中,除了APP等移动化的平台外,自身根本都不会玩微博的人员如何破解消费逐渐流逝的这一迷局。
  新时代的商业经济体,是需要有人脉运营能力、玩耍陪伴能力、资源匹配能力的全新商业生态。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以用户-商家-资源的形态,是传统商业人应该抛离商业化传奇后,要认真做的一种新业态。
  罗辑思维的逻辑是新时代商业群体的明星,虽然振奋人心,但是不可盲目崇拜。逻辑思维的“三陪”玩法,不抛开迷雾去分析,你也肯定学不会!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明确知道把这群人聚起来要干什么,比如做基金、做风投,甚至可能去做互联网金融。不能光把人聚一块就完了,是打麻将还是下象棋,取决于决策者。
  ――――
  互联网资深从业者,自媒体人,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转型及房产O2O长租行业互联网改造。
  作者微信:xiujiang89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界的潘
杭州市271初中数学学案研究室主任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肥胖、糖尿病、食管返流等疾病。
旅游摄影达人
互联网资深从业者,自媒体人,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转型、移动...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罗辑思维被供养与《新闻晚报》的关门
[导读]新闻晚报曾经有过几十万读者,可读者都老了走了。
文/庐陵子村关注罗辑思维的朋友,可能你这几天看到最多的是其第二次会员招募的信息。这一次罗辑思维推出的还是一个极端无理的招募方式和会员方案——只限一天,只用微信支付(绝大多数人都没使用过)。亲情会员200元每人,铁杆会员1200元每人,时间只有一年。昨天答案揭晓,罗辑思维这次成功招募了2万人。可能第一次招募,他们是在尝试,但这一次,他们就是充满自信的玩了。仅仅做了一年的罗辑思维凭什么敢这么玩?罗振宇()的个人魅力真的有那么大么?这里,先谈另外一点。对于自媒体,我是非常赞同罗辑思维的品牌人格塑造形式的。和其他大部分自媒体不一样,罗辑思维没有太多地依赖平台,而是努力构造罗振宇的品牌人格,试图建立一个价值观趋同的知识社群。当时微信5.0折叠公众号之后,我曾经就撰文称,自媒体应该重塑自己的三观,不要把自己的生存和变现交给平台。因为自媒体,关键在一个“自”上,它不仅在于去中心化,或者多对多的这些概念,更在于“自”是一个人。即使是一个团队在运作,但也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的形式存在,它是有生命力的,是有人格魅力的。所以,罗辑思维发展至今,能够做到如今100多万的泛社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罗胖的人格魅力。这让我想起另一则新闻,上海《新闻晚报》的关门。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新闻晚报曾经有过几十万读者,可读者都老了走了。罗辑思维拥有的是110万的社群,他们独立自由。用户的抛弃就是这么残酷。他们宁可信赖一个个体,也不为一个组织买单。传统媒体的用户只为内容而来,如果你无法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或者有更好获取信息的通路,他们就不会再付出半毛钱。而罗辑思维的用户是为价值观而来,他们被内容所吸引,被魅力人格所感召,最后因为彼此认同而形成关系。罗振宇和他们之间,不是明星偶像和粉丝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互利的,罗也只是一个节点。他们不是脑残粉。驱动他们买单的,只有两个——价值观和利益交换。首先,我相信罗辑思维粉丝社群是有一个趋同的价值观的,它是“有气味吸引的”,但是,能否影响到大部分人认同并买单,这对罗辑思维提出的价值观核心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其次,正如罗辑思维这次会员招募的标题,这次还是“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方案”,因为这次也同样没有太多的利益承诺。这也说明,罗辑思维对于未来会员制想走的路,并没有想的足够清楚。但是,话说回来,所有的这些罗辑思维团队肯定考虑过。但他们还是做了,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事情任何结果,肯定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必然是试错出来的。哪怕这次不成又怎样,who care?最大的风险,是停滞不前什么都不做的风险。反观哪些传统媒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旧有的镣铐下垂死挣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用户为什么抛弃他了?它们不是被新媒体打败的,是被觉醒的用户打败的。其实,我算是罗辑思维的一枚粉丝,虽然算不上铁杆,但是从罗辑思维成立之初,我是一直关注着的,一路看着他成长,感慨也很多,难免也会有一些情绪在里面。我也曾经专门为罗辑思维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针对罗辑思维第一次会员招募,对自媒体自生存的一点思考,另一篇则是针对罗辑思维第一次尝试社群营销,对自媒体自商业的一些思考。自生存和自商业,肯定不能说罗辑思维一定做的很好,但我认为,他们至少在不断尝试。他们在进化,在一点点的试错。但可悲的是,当罗振宇和他的团队一次次试错的时候,很多传统媒体人不是在焦虑就是在吐槽,正如三表所言,“当罗振宇都已经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不对,你在河边围观,你在论证河的存在……”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责任编辑:ninay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铁杆会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