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技术视频和隔离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实验用物和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小结或分析

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提交人:水蓝 | 时间: 11:49:00 | 浏览次数: | 位于栏目: |
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信息技术其信息量大、交互式及联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朝着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方向发展。 &&&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开展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立足教材、优化数学学习方式和回归生活、探索数学学习新方式两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阶段:立足教材,优化数学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的优势,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等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畅通迅捷地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工具。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保障。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呢?
1、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就是人机的交互性,结合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特别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夏朝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子、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刚一出现时,立刻就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激烈而有趣的比赛结束后,小猴子获得了冠军。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接下来就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纸片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针对同学们的发现,计算机以鲜艳的色彩和动画效果,一一给予了验证。最后,屏幕上再次出现车轮及轴心转动时留下的轨迹,结合画面,学生借助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始引发的重要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保证全员参与。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基本保持不变。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即: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采用基于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学习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圆的面积”的教学,我们设计了“概念”、“猜想”、“转化”、“推导”等模块,设置按钮,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使用时,各机可因人而异,有快有慢、有跳跃有重复地进行。学生坐在计算机面前,觉得自己是主人,没有约束,并带有一定的趣味。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对某些感兴趣的内容或觉得没理解的地方随意选择,多次学习思考,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课堂上学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自主精神得到体现。
&又如教完了乘法口诀后,要让学生把所有的口诀整理成《乘法口诀表》(九九表),并能熟练地运用。若不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及方法,学生会感到很单调,缺乏新鲜感。我们就设计了网络课件组织教学,利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活动和生动活泼的界面,启发学生依靠计算机逐步把口诀整理成表,帮助学生建构。并采用形式多样的交互性的练习如“试试你的本领”、“过五关斩六将”、“打擂台”等,让学生熟练口诀。进行操作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纽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3、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材料的选择带有更多的现实背景和时代气息,数学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生更能体会到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和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有了更多的体验使命感和成就感。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提供机会,表现“成功”;通过“再创造”,让学生获取成功;恰当评价,激励成功。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徐一双老师是这样做的:
(1)明确目标,教方法。上课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动员:要在班里召开年、月、日“信息发布会”,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为了搜集的盲目性,老师向学生推荐了有关书籍和网站,并教给学生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方法,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交流汇报,展风采。信息发布会召开了:①信息发布: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简单介绍,阐述自己的理解即在生活中对这一知识的运用,信息获得的途径和方法,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等。②信息交流:搜集到相同资料的同学互相补充、释疑。③教师参与:针对教材中重点和关键的地方及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带领学生在教师搜集到的信息中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进行总结和归纳。
(3)评价总结,重反馈。信息发布会之后,进行了“年、月、日专家测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评选出了“年、月、日小专家”,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种新的认识:学习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还可以从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得,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大家都知道了很多新的知识,真正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以往教师指答个别学生发言为主,以教师评价为中心的教学,使课堂上各个层面学生的差异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学习个体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和认知结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代替不必要的分析、讲解,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促进思维灵感的产生。它是一种带有交互性的群体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打破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布置你完成”的学习格局,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整体功能。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了就是两种思想。” 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计算机网络具有超强的贮存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宝藏”,这包括大量的知识信息、各类素材、运用软件等,它可以动态地呈现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同时它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对人类学习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勇于突破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应经常指导学生登陆一些健康的网站,探险寻宝,让学生通过自主筛选、合理接受、科学加工等来处理分析有关信息,丰富学习资源,并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实现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1、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中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既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比如浙江省编义务教材第八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情景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于是他们就小组合作分工,规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记一种车,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比如在计算教学时,各种计算方法的总结都可以依靠小组的力量,在合作讨论之后加以归纳、总结,并达成共识,形成方法。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比如浙江省编义务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同发展。
2、合作学习的步骤。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作一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这样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体验成功的喜悦。下面我们以徐一双老师上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为例来说明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几个基本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
它们的面积怎样计算?用字母表示。(电脑操作)
2、这些图形都是基本图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由这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 瞧,小明用积木搭了几个漂亮的图形。猜一猜,这三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电脑演示)
3、揭题: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拼成的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合作探索,建构知识:
1、电脑演示: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2、 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3、学生上机操作,探究解答的方法。
三、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小组派代表演示讲解求这个图形面积的方法。(其他小组可以对这一小组的发言提出疑问或进行补充)
四、归纳方法,激励学习。
1、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想出了这么多解题的方法。
2、你们可以把这些方法分分类吗?说说你们分的理由。
3、小组继续讨论,操作。
4、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但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而且还能把这些方法归纳为分割和填补两种。你们不愧为“小小数学家”。你们有没有信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呢?
五、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有一块土地的形状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图,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电脑演示:(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
(1)介绍少先队小知识
(2)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一面中队旗,你们计算过它的面积吗?
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小组合作算一算中队旗的面积。
(3)、小组汇报本组的解题思路。
(4)、利用中队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六、自我评价,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意,就在书上画上笑脸。
(1)、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2)、合作探究。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作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实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学生三五成群,进行着大胆的尝试。他们合作,有的出谋划策,有的操作,有的记录,有的计算……同学们兴奋地操作着,记录着,交流着各自的发现。神奇的电脑很轻松地将他们的各种想法都变成了现实,无论自己的猜想被验证还是被推翻,大家都是那样兴致勃勃,那样欣喜,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期间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4)、教师小结。
教师针对小组汇报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互相信任和帮助的合作精神、个人的责任感等;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要提出改进建议。
(5)、巩固练习。
合作学习,不但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之能学、愿学、会学,而且在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喜欢合作、善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是指学习者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自主观察、阅读、调查、假设和论证等探究活动,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实质是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在某一领域确定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激励他们探索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
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全球化、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素质教育,变革学习方式的新措施。在小学实施探究学习,其目的并不是要产生多少科学家,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新一代互联网提供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更有效的通信和交流工具,有利于学习者确定探究主题,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表达、交流和评价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探究质量。
那么如何立足教材,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拓展数学学习空间,从而构建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呢?经过一年多的大胆尝试和摸索,我们总结出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即:课前开放──观察、搜集;课中开放──展示、交流;课后开放──活动创新。
课前开放──观察、搜集
&&&& 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搜集资料,如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电视、电教材料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更快捷、更有效地查阅到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因此,我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所要查找的资料,学生自主地查阅到的信息更有价值,能使他们从小养成搜集资料、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如学习《年月日》之前,去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习《元角分》之前,去搜集我国已发行的几套人民币样本及一些外币样本或图片;学习《时分的认识》之前,去搜集各种钟表样本或图片,先自己学学怎样看时间;学习《计算器的使用》之前,去搜集有关的计算器及我国计算工具的演变方面的资料;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去搜集有关圆的面积的公式及古人的推导过程,去搜集人们对圆周率的认识,去搜集有关祖冲之的资料等等;学习《统计图表》之前,去搜集有关的统计图表。
课中开放──展示交流
课前的观察与搜集使孩子们的预习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学习领域,自主选择学习的资源,为“课中开放──展示、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中我们经常以各种形式来展示交流,如信息发布会的形式:①信息发布: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简单介绍,阐述自己的理解即在生活中对这一知识的运用,信息获得的途径和方法,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等。②信息交流:搜集到相同资料的同学互相补充、释疑。③教师参与:针对教材中重点和关键的地方及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带领学生在教师搜集到的信息中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进行总结和归纳。④评价总结,重反馈。信息发布会之后,进行了“专家测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评选出了“小专家”,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故事会的形式,讲讲数学家的故事,讲讲身边的数学趣事等。开放的课堂使孩子们能充分运用所搜集的学习资源自主合作学习,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课后开放──活动、创新
课后开放即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学完《统计图表》后,我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确定一个主题,去调查研究,绘制一张统计图表,并写出简要的分析。最后我把学生绘制的统计图表,调查的各类表格、照片、图片、报告、论文、模型等作品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并予以表彰,使学生普遍都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还要求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课后的活动与创新把课堂与生活连接在一起,打破了课堂校园的围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
《统计图表》就是探究性开放教学的一个典型范例。统计知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帮助人们理清现象,寻找规律,做出决策。现代生活离不开统计,随处可见统计结果,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执教《统计图表》时,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课时:认识统计图表,学会制作统计图表。
1、搜集资料,初识统计图表。
&&&&&&&& 要求学生去搜集一些现成的统计表或图,初步体会它们的作用。果然,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各种统计图表,特别是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丰富内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直到了解每种图表的作用和结构,学生面对自己搜集的资料,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感受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 2、利用电脑,学制统计图表。
&&&&&&& 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在教师的帮助或一定基础上完成统计图。教学中我们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果,提供统计资料,让学生学习制作。
&&&&&& 第二课时:学以致用,开展探究性学习。
1、结合生活实际,确定研究主题。
&&&&&&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在学习完制作统计图表后,我们选择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再次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自主设计研究内容,教师不规定学生研究的子课题,只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1)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周围事物设计研究专题;(2)针对当前焦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3)针对本地的特殊现象制定研究内容等等,然后由各个研究小组拟定研究计划。结果显示,学生的选题可谓丰富多彩:他们有的研究本地小学生上网情况,有的研究家庭购车情况,有的研究早餐浪费情况,有的研究家庭理财情况,有的研究道路行人和车辆违章情况……这些研究素材无一不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且都是他们很想了解的事物。
2、收集相关资料,实践验证主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分工协作,围绕探究内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有的去实地考察,有的上网看报,有的问亲访友,有的打电话、上图书馆等等,教师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适时听取他们的汇报,帮助他们解决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攻克的难关,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研究情况,互相质疑,互相评价,互相参谋,让学生在研究的同时进行反思、分析、消化。同时在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不仅仅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计,更多地还要对收集的信息材料加以研究、处理,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和建议以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的形式写下来。
3、评价研究成果,展示学生作品。
结果证明,学生研究的情绪高涨,探索的兴趣浓厚,研究学习的作业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们不仅绘制了精美的统计图表,而且有的撰写了数学小论文,有的写出了研究日记,有的制订了研究报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最后把学生绘制的统计图表,调查的各类表格、照片、图片、报告、论文、模型等作品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并予以表彰,使学生普遍都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些研究性作业,学生无一不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他们始终兴趣盎然。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他们积累了学习经验,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上的这一大胆尝试使我们和学生受益匪浅,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拓展学习空间,进行开放式教学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拓展学习空间,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搜集资料(如怎样查阅书目,怎样上网搜索……)。
②.要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
③.开放式教学要注意学科间沟通,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④.要注意基础与拓展的关系。在进行拓展之前,要完成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不限于校园,而与家庭、社会相通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广了,课堂教学更充满了生机。
第二阶段:回归生活,探索数学学习新方式
& 传统的数学教学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造成了数学学习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隔离。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学习必须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数学学习必须从课本延伸到生本,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数学学习的空间必须扩展,数学学习的时间必须延伸,数学学习的内涵必须丰富,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创新。所以本阶段的研究我们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搜索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获得能力,学会主动求知,学会交往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本阶段我们从教师指导下的专题性研究活动和学生自主式的专题性研究活动两个层面开展研究。
(一)、生动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下的专题性研究活动)
实践和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全新的内容,它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会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题性研究活动涉及五个要素,即研究主题、活动程序、学习小组、指导教师和网络支持系统。其主要操作过程为体验问题情景,形成研究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实践验证主题―成果的表达与交流。吴建亚老师的《新操场的设计》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提高协作能力的典型案例。下面我们就以吴建亚老师的“新操场的设计”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
㈠问题的提出
1、我们的学校校舍历史悠久,教育教学水平较高以及是县唯一一所直属小学。可校园的整体布局和许多硬件设施是不是存在一些不足呢?请同学们说说在学校学习、生活、活动中都感觉到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同学说:学校没有食堂;班级人数太多;没有正规的音乐室;活动场地太小了;……)因为我们学校校园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已筹备建一所新校园。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特殊的学习活动――设计新操场。&&
2、组织分工:
全班66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11人。学生自行组织人员,并推选一名同学为组长,教师作适应调整。
㈡展开调查,进行研究
学生分工组合后,概据小组的条件,讨论设计新操场前必须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计划,合理分工:
1、了解操场有哪些基本设施组成。参观、访问、调查附件小学的操场;上网查阅各种不同地区的操场设计,收集信息。
2、实地测绘。学生在课余时间,测量操场各场地的面积及所在位置,并根据比例尺的知识和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绘出操场的平面图,确定财政预算等。
3、设计:小组将各成员搜集到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编选有用信息,研讨交流,给学校写一份有关新操场设计图的建议书,包括选择布局的理由、设计的方案过程、场地设施材料的选择、各施工过程中的费用的文字说明等。
㈢上网交流,各抒己见
同学们把电脑设计结果送到校园网上,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在网上向大家说明。同时让参与学习的同学参与评价,同学们把各个设计结果的优点和改进意见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让设计者和参与讨论的同学参考。
本案例把数学、美术、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导方式进行。学生们先通过网上浏览、图书查阅、调查访问等各种形式收集有关操场设计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主题;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主题进一步多渠道收集、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设想和建议,再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极具个性的新操场设计网站;最后全班各小组展示成果,汇报收获,交流心得。整个活动历时一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研究热情,克服了无数困难,各小组均制作了独具特色的操场设计主页,内容涉及广泛。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在认知领域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用ie信息浏览和检索、收发e-mail等技术,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等技术,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数据处理和版面设计、美化等知识;在人际交往领域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在情感态度领域中,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式的专题性研究活动)
&&& 通过实践活动课,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课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担任实地探究者的角色,利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创新的想法和对探究的执着精神为他们创造机会钻研自选的课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把研究活动的动态过程发展成为自身的习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成为学生综合性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自行策划全过程: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网络、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研究报告。
&&&&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自由地组成研究小组,自主地选择研究主题,主动开展了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如 “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乘车的学问”“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广告知多少”、 “国庆之旅”、“楠溪江村古文化研究”等等。他们用心搞研究,用心积累资料,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如写故事的方式,写课题报告的形式,研究日记、观察日记及体验日记的方式等,把自己的研究的“故事”写下来。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与认识世界,学生在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数学的美丽和价值。下面就是学生写的一个调查报告:
秋游中的数学问题
&&&&&&&&&&&&&&&&&&&&&&& 四(6)班&& 红苹果小队
一、问题的提出:
&&& 1、秋风送爽,,又到了秋游的好时节。这次的秋游去哪里呢?玩一些什么活动呢?班长提议,到楠溪江玩。大家纷纷赞同。可是去哪个景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花多少钱?这些都是问题。于是,数学课代表让同学们以“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研究。
&二、确定问题:
&& 1、去哪个景点?
&& 2、租用什么车?
三、调查过程:
& 1、上网收集有关资料:我们在永嘉网上查看了楠溪江的景点介绍,每个景点的门票是多少,里面玩的项目有哪些,每项的钱是多少;又查看了几个旅游社的旅游路线安排。
& 2、到汽车旅游公司调查了租车的市场行情:
四、调查分析:
&& 1、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选择了大若岩景区。因为这里有山有水,景点众多,有陶公洞、十二峰、百丈瀑、崖下库、小若岩、凤凰寨、小楠溪及沿岸滩林等,而且地势平坦,适合小学生游玩。
&& 2、门票费用:成人每人40元,学生每人25元,团体每人20元(70人以上)。
&&&&& 全班60人,2位老师:①都买个人票需40×2+25×60=1580(元)
② 买团体票需70×20=1400(元)
通过计算,我们认为,购买团体票最为合算。
&&&&&& 3、租车方案:
&&& 由于乘坐面包车和中巴车,需要的车辆太多,同学们太分散,因此我们决定选用大巴车。62个人需要2辆大巴车,总共需要: 2×300=600(元)
& 4、总共的费用:600+(元)
&&& 看到队员们课外研究时那一股认真的劲儿,还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研究性学习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更多的是给他们创造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创造、自我体验的好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次多角度锻炼、多层次学习、综合各课知识的尝试体验。他们提问题,自己选主题,自我优化组合小队,自主开展研究活动的各项工作,最终自由汇报,而且还制作出了一块块精致的研究板块,撰写出了一份份研究报告。看着这些学生取得的成果,我们深感欣慰: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实验过程中的这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菌操作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