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台的青年中国说 关于天天向上胡振宇宇的火箭公司

|||||||||||
最新播报:
科技梦在天名利场在地 火箭小子创业经历人生过山车
  中国青年报近日刊发胡振宇成长历程的报道,再次引发社会对这位90后“火箭小子”的关注。在不少人眼里,他是90后中的另类佼佼者,从小到大处处挑战着中国教育的底线:中学研制炸药差点被学校勒令退学、大学逃课做火箭、一心扑向化学导致专业课弃考挂科,等等,然而,他的身上却拥有着为那些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同龄人所羡慕的经历——小时候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长大后把这个梦想实现了。
  人们为之鼓掌,同时,更对这位年轻人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好奇。就像他身上“90后”这个难以撕掉的标签一样,他毕竟只是个刚满21岁的年轻人,他的心智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从梦想落地现实的那一刻,就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并不因他的公司是否以亿元估值了,是否火箭成功发射了,抑或是他是否被称作中国的“Space X”而略去。
  坐在北京的实验室里接受中青报记者采访时,胡振宇偶尔刷一下朋友圈,不经意间爆出90后惯用的网络词汇,当和别人意见相悖时,他也会用提高声调来表达自己的“不认同”,而这并非他生活的全部。他不定期在广州、北京等城市“飞来飞去”。见投资人时,他会换上正式的西装、派发名片;在实验室,他又回到那个穿裤衩做又脏又累实验的年轻人。面对社会,他游走于不同状态之中,努力,有时是吃力地完成着从一个单纯的科技爱好者到一个社会人、公司法人、一个梦想践行者的转变。
  “独吞成果”、“高调揽功”的骂名从何而来
  在大学,胡振宇说自己是名科技爱好者,但从行为上看,他更像个泡网络的大学生。那时,他接触最多的是科创航天——一个科技网络爱好者的社交网络,在其中担任3个版主的他是社群里的“风云人物”,他也十分得意地享受别人叫他“胡主任”。那是他的辉煌时代。在那个爱好者成员达4万人的论坛里,“总共也没有多少版,自己独占3份”时常让他觉得,“那时的自己很牛”。
  但,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出镜各种电视节目的胡振宇总是不自觉中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将这个涉世不深的小伙子推上了风口浪尖。
  胡振宇到中科院作报告时,中科院领导推门便问“谁是胡振宇”,并走过去和他握手。对于这般情景,其他团队成员心中的判断也有一个“变化”,刚开始认为这是“正常的工作分工”,后来,便出现了一些“稿子的主讲人和撰写者原本都不是他”的微辞,有的甚至认为胡振宇通过媒体在“篡位夺权”——“所有的社会支持和关注都要经过他手,通过这种方法,他逐渐掌握了资源控制权”。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几个90后科技爱好者间打响了。真正的导火索是一份10万元的投资。
  就在胡振宇团队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时,一位校友因为欣赏胡振宇给了他们10万元赞助。在金钱的面前,论坛和他本人都认为自己才是它的管理者。
  论坛里其他的成员申请从中拿出5万元作为经费,但在胡振宇看来,项目预算达不到,加上团队成员并没有做出任何成果,进展一拖再拖,因而只给了3.5万元,这让他背上了“资金分配不足”的骂名。
  “独吞成果”、“高调揽功”、在电视上不按规定表演TATP(一种炸药)试验等等罪状让团队成员最终决定,把胡振宇从论坛里除名。
  被论坛“秒踢”,刚开始,胡振宇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整天都想着发泄和反击,“一气半个月,做实验时拿锤子都是用力地敲”——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港口,如今要他离开,那将是一种什么心情。他说,“科创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为它做了很多事情”,可以说,它是他的“大学导师”,引领他走进火箭的世界。
  但渐渐地,胡振宇认识到有些“幡然醒悟”的经历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必有的“阵痛”和“蜕变”。
  从口头上不断与人争辩到行动上直接让你看谁对谁错
  当然,他处在一个“想赢得别人认同”的年龄和阶段,高关注度带来的,有盛赞也有质疑。面对后者,他总忍不住想要争辩,为自己正名。不过后来他逐渐发现,与其第一时间激动地辩解,不如自己做事,用“每个月都有成果更新”来证明自己,这让他“比以前舒服很多”。
  几个月前,雷锋网的一篇文章声称获取了内幕,称胡振宇实际上是“被开除后靠批判社区博上位”,直指“胡振宇对媒体撒谎”、“缺少过硬的技术和常识”、“剽窃社区成果”等。
  例如,一位叫做L君的科创航天领衔人物提出,胡振宇设计的火箭有重大安全缺陷,并且太过业余,社区讨论后决定中止发射。
  文章一出,胡振宇的手机“被打爆了”。
  如今对此事仍未消散怒气的胡振宇告诉记者,当时他冲进了雷锋网办公室,告诉编辑,火箭是因为空管局明令禁止发射,而自己因为“当初技术水平最差”,并没有直接参与项目技术的决定方向,只是“打酱油”的。在把编辑骂到“无话可说”后才肯离去,并且把真实的版本转发给各大媒体的记者。
  他急着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个骗子”。
  事实上,早在被科创“踢出”以后,胡振宇就陷入与科创部分核心成员的论战中。
  今年8月18日凌晨1点半,胡振宇做完实验准备休息,睡前他习惯性地刷微博,突然他看到一条让他“怒火中烧”的内容,在一篇以自己口吻写作的《科创航天,我的恩师》文章里,满是对科创的不满,言辞之激烈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8分钟内,微博被大量转发,其中也包括科创的管理员。他意识到,微博密码被套取,自己又陷入了“是非之地”。
  这些在外人看来“只是小事”的口水,但当事人胡振宇却觉得自己忍受了极大的“委屈”,他也因此失去了和自己赞助商对话的机会。
  合作伙伴严丞翊评价围绕胡振宇发生的口水战时说,胡振宇骨子里不是想抢风头,“他以前比较纠结,现在看淡了。”
  “说白了,就是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没有认识到这个社会真正可以给你带来什么东西,仍然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胡振宇告诉记者,曾经的自己“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在意每个人的评论,得到认可就“特别爽”,得不到就不爽,还会以“求真心态”为由“花大量时间与之争辩”。
  如今,他曾经那份论坛谁当版主谁不当版主的虚荣心已不存在,“瞧不起任何人”、“从发泄中寻找快感”也意识到是年轻时的一种“幼稚行为”,管理公司与中学独自钻研化学书、配比炸药并不一样,也跟大学在论坛里“比谁的技术牛”的评价标准不同。他开始“用行动证明自己”,效率、管理、规划逐渐成了他生活的主题词,“每个月公司都有进展展现出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投资者加入其中,这些足以让大家看清孰对孰错。”
  他说,自己不再是那个曾经年少轻狂的玩火箭的小子,至少不全是,尽管他只是个1993年出生的年轻人。
  从爱好者到管理者的变与不变
  年轻,往往给人带来两种印象:一是社会阅历尚浅,经验不足,一是内心不够坚定,稍遇挫折便容易放弃。胡振宇也并未逃脱这个“刻板定律”。
  但真正给他泼冷水的还是外界的眼光。媒体“你抄我我抄你”的过程成为胡振宇口中的“造神运动”,为了赶报道大潮而缺少核实环节让“不喜欢产生矛盾”的胡振宇不得不针对“创办科创航天”、“担任主席”等说法一一澄清。
  “脸萌”的创始者郭列,只比胡振宇大4岁,他曾提到,创业初期面对媒体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胡振宇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对于他们这些一心只为追逐梦想的人来说,有时会突然忘了,自己竟然在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里。
  如今的胡振宇每天只睡5个小时。从曾经只研究炸药的爱好者到必须完成投资者进度、接受媒体采访、一切严格按照计划和时间表进行的管理者。
  这个转变的过程并不轻松。胡振宇告诉记者,他曾经和严丞翊因为一个表格折腾了7个小时,“我想用表格形式,看上去整齐干净,严丞翊却做成了一条条线的形式,看得我特别别扭”,他说,“这是我作为管理人员的重大失误”。
  胡振宇有个简单的比喻,“严丞翊就像一双眼睛,他去发现很多新的、高科技的信息和观点;而我就像一个脑子,去具体地规划和统筹,但真正做出来就靠另一个合伙人吴晓飞了,把概念和数据变成实实在在的结构,他就像是一双手。”现在,分工明确的公司又逐渐加入了会计吴贤等新成员,获得了更多的商业赞助。
  尽管有“胡总”的包装,胡振宇却依然是那个住在城中村、挤公交车的年轻人。尽管如此,他依然相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郑雅楠)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胡振宇个人资料 天天向上胡振宇微博 胡振宇家庭背景 胡振宇老婆资料照片 胡振宇青年中国说视频(2)
来源:&&&&&
17:29&&&&&
责任编辑:农商行
导读:胡振宇个人资料 天天向上胡振宇微博 胡振宇家庭背景 胡振宇老婆资料照片 胡振宇青年中国说视频 胡振宇(火箭少年)编辑胡振宇1993年2月,生于江西省九江市,翎客航天创始人。《财富》中文版2014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排行第37位。[1] 毕业于华
同时,胡振宇父母是谁,胡振宇父亲叫什么名字成为了网友热搜飞焦点。据爆料,胡振宇父母只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小康家庭,过多的消息目前还没有爆出。据知情人透露,胡振宇父母对其作为感到深深的自豪,不管以后儿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都给予了最大的鼓励,只求儿子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党,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人物经历编辑2007年9月,就读于九江市第一中学
2010年9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1年5月,与科创论坛坛友自制小型业余火箭;
2011年8月,参加全国业余火箭年会活动于贵州省安顺市;
2011年9月,自发组织国内第一个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业余探空火箭团体;
2012年1月,获得拓璞电器董事长李卫忠先生支持,计划独立制造国内业余界50kg级最先进的探空火箭;
2012年10月,其团队开始筹备实验发射计划,并向空管部门积极报备;
2013年6月,其团队由于资金问题,项目团队成员投票终止探空火箭项目;
2013年7月,历经一个月的孤军奋战,胡振宇独自完成了探空火箭并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成功发射
2013年8月,前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实习,并与爱好者吴晓飞等人成立新团队;
2013年9月,在江苏高邮成功进行3000N级-液氧甲醇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
2013年10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参加了《一席》公益讲座,并上台演讲;
2013年12月,参加了《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其现场圆梦失败的结果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现今胡振宇及其团队成员仍在进行探空火箭的研究工作,未来的目标是成立国内第一家私营航天公司,并竞争安萨里X大奖。
号注册翎客航天有限公司。
2人物轶事编辑初中时爱上配火药 炸伤自己
1993年出生,刚满20岁的胡振宇[3] 是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初中开始接触化学,迷恋上了爆炸的威力,于是经常偷跑到学校的实验室&顺&一些氯酸钾、红磷等化学药品回家配制炸药。
爸妈以&不要影响学习&为由反对他捣鼓这些玩意,他就趁着晚上在房间做作业或睡觉时间偷偷地&做炸药&,把配制好的药粉装回瓶子,然后藏在衣柜、床底等各个角落。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胡振宇频繁地接触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意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初三的一天晚上,胡振宇像往常一样在书桌上配炸药。他拿着一个扳子往装着已配制好药粉的瓶子里戳,戳第三次的瞬间药粉剧烈地燃烧,火苗&轰&的一声从瓶子里窜出来,他整个身子迅速往后弹开,同时手放开了被融化的瓶子。
看到起火的胡振宇惊慌失措,第一反应大叫:&妈呀!救火。&接着赶紧灭火。直到火被扑灭了,胡振宇才发现自己的手被烧掉了皮,整个手背的肉浮肿像被开水烧过一样,双手绑着绷带过了两个月。
回想起这次经历,小伙子后怕之余却有几分得意:&你看,我手上的疤痕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现在已经是保养得比较好的了,几乎每个爱好者都有被烧伤的经历。&
爆炸意外暴露了胡振宇的秘密,自此父母对他严加管理。每天出门、回家,爸妈都得把他的书包翻个底朝天,一旦发现有瓶瓶罐罐、药粉等敏感物品立马扔掉,神经高度紧张,零花钱一分也不给,更别说&配药&的自由了。
&你越打压我我越要做。不搞实验就学理论看化学书,有时一天坐在凳子上屁股都不挪一下&。 高中时,胡振宇非常努力学习化学,自学大学化学,除了化学什么都不看,严重偏科。一次他在物理课上看化学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当众把他手中的书撕掉。
高三,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考到了化学竞赛班。虽然希望通过化学竞赛进入重点高校,然而由于压力太大他在竞赛中发挥失常只得了三等奖,想通过化学特长保送到较好学校的美梦成为泡影。之后的半年,他苦练另一项爱好&&网球,最终以网球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统一分配到工商管理学院。
大学组火箭研究团队 凌晨做测试
胡振宇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痴迷于火箭的他却成了化学系最勤奋的学生,经常混迹于各个化学实验室。大一下学期,他结识了同是火箭迷的华师学生张子林。
2011年,胡振宇在科创论坛的年会上提议组建一个团队,&目标就是搞个火箭&,希望能把难度提高,做得更有科学意义。
2011年9月,团队正式成立了。初建时所有的研究都是自费,每个成员都凑一些钱出来,分别研究自己擅长的项目。胡振宇擅长化学,负责发动机的燃料与箭体设计。
11月,团队研制的第一支小火箭完成,高1.5米。但出于安全考虑,第一次的发射被迫中断,但胡振宇的研究热情没有中止。
12月,他们又研制出了第二支火箭,并且将这次的发射地点设在花都西边的郊区。挫折再次降临,火箭点火的瞬间发动机爆炸,做了一个多月价值上千元的测试台一眨眼被炸毁。胡振宇与队员们心痛不已,几个月来耗费的心血被狠狠炸飞。
为了做火箭的实验,胡振宇每天都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实验室。一到实验室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做实验至凌晨两三点,累了就在实验室内的折叠床上睡,躺三四个小时又起来继续工作,三个月来天天如此。
更为疯狂的是,凌晨四五点完成实验,他们就立马跑到大学城外环的空旷处进行地面测试。
当钢琴陪练筹钱造火箭 引校友捐资十余万
前两支火箭的设备简陋,做工也较粗糙,即便如此,每支火箭的造价仍需几千元,这对无独立收入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笔大数目。
经历了第二支火箭的爆炸后,胡振宇的团队已经弹尽粮绝,很少向家里要钱的胡振宇不得已向爸妈寻求资助。而此时团队的成员开始气馁,甚至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
科创论坛上聚集着一群航天爱好者,会员已达4万多人,小到初中生,大到50多岁已经结婚生子的中年人,其中中学生的人数占据了大部分。他们有着特殊的爱好,但却无足够的资金为自己的爱好买单,胡振宇也遭遇同样的困境。
第二支火箭发射失败后,团队再没有资金继续造箭,火箭计划面临着中断的危险。2012年1月,一家公司向他们递来橄榄枝。
公司的董事长是胡振宇的校友,他表示愿意资助这一帮少年,但作为回报,团队需要为公司做宣传,包括在箭体上印上公司的标志。
公司给团队赞助了16万研究经费,还为他们提供车床加工器械,很大程度上扶持了这个团队的继续运作。
2013年初,火箭的主体基本完成,经过多番努力还是无法取得发射许可,公司在4月停止了赞助,团队的工作基本停滞,胡振宇只好撤掉了70多平方的工作室,把有关火箭的器材、原材料搬到20多平方米的住处。
&那是最&苦逼&的时候,&胡振宇说,为了筹集经费,他每天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去当钢琴陪练,一天上三四节课,平均下来一天花费5个小时才能赚50元。他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向董事长
探空火箭及电子设备(8张)
校友求情,寻找学校的支持,这些努力都没有奏效。
直到现在,胡振宇还在教钢琴补贴费用。赞助毕竟不是无偿的,它具有非常强的商业性和目的性,胡振宇也深知这点。他从内心里渴望能有独立的收入来支持火箭的研制,而不再需要四处寻找资金。
于日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射的探空火箭名为&KCSA-TOP&,又名&拓璞创造号&,&KCSA-YT4&。
其名称具有双重意义,KCSA即为国内业余航天爱好者团体&科创航天&的英文缩写,而TOP一方面代表了赞助公司&拓璞电器&公司的名称缩写,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该枚火箭的各类参数均达到了国内火箭爱好者领域的最高水平。
胡振宇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由于自小情迷化学和炸药,2011年与航空爱好者组团,开始了业余探空火箭的研究。经历了多次制作、调试、发射以及失败的经历,2013年他终于把这个重达50公斤的火箭,送上了蔚蓝的天空。
KCSA-TOP火箭是胡振宇团队在2013年初就初步完成的火箭,由于一直无法取得合法的发射证与发射场地,加之4月团队失去了所有的资助来源,6月团队解散后依然苦苦坚持的胡振宇再也等不及了。
恰巧,全国科创论坛8月在沈阳举办年会,众多与他一样的航天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考虑到沈阳和内蒙古很近,他决定把火箭搬过去,设法找场地发射。
在年会前的一个多星期,胡振宇把火箭大卸八块,连同发射架打包寄往沈阳。由于物品太敏感,只能通过物流走陆路,前后花费了一个多星期才运到目的地。
胡振宇在沈阳见到了这帮航天爱好者,其中绝大部分是高中生,这群此前从未见过面的航天爱好者聚在一起,热情高涨,齐齐为发射献力。
对他们来说,最关键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射场地。胡振宇提前下载了全国民航航线图,摸清内蒙古荒漠上很大范围内没有航线经过,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附近。
胡振宇自制火箭及发射图片(17张)
日,胡振宇一直在对火箭进行调试,24小时没有睡觉。
日凌晨4点多,他们把火箭、发射架等几十公斤重的设备装箱,用货车运往发射场地,到达发射场时已近中午12点。
未知的因素太多,胡振宇没想到的是,在地图上看发射场是荒漠,去到却发现那里还有尚未建好的高速公路。货车司机害怕被路政罚款,死活不肯拉着他们在未通车的公路上行驶,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在路边下车,最后一行20多人扛着家伙深入沙漠,步行了三四公里,才终于来到指定的&发射场&。
日下午2点,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小土堆上伫立着一支架设好的火箭&&KCSA-TOP。20多个小伙伴分散隐蔽在距离火箭一公里开外,&5&&4&&3&&2&&1&&&随着对讲机传出的倒数声,突然&轰&的一声,火箭冲上高空继而钻进厚厚的云层,消失在小伙伴们的视野外,前后不过10秒钟的时间。担任此次火箭发射总指挥的胡振宇隐蔽在离发射点30米远的土坑里。
3创业团队编辑三人团队的90后leader
与公众熟悉的&长征&等运载火箭相比,翎客航天的&产品&探空火箭体型更小,长度通常不超过10米,箭体直径不超过300毫米,有效载荷数十公斤。它的作用是将仪器送到几十至几百公里的高空,进行几分钟的科学观测,飞行轨迹直上直下,不需要达到运载火箭的速度,也不需要入轨、释放卫星等复杂动作。
目前翎客航空核心成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生严丞翊(1984年生)负责计算轨道、引进先进技术和总体设计优化等;90后火箭爱好者吴晓飞是负责液体发动机的行家;胡振宇是
发射过程(13张)
整个团队的leader,负责固体火箭设计、总体规划和对外宣传等工作。
这个团队中,除吴晓飞每月有5000元工资,胡振宇和曾上过《T IM ES》的严丞翊都是&给自己打工&。
需要养家糊口的吴晓飞,一开始拒绝了胡振宇的邀约。此后胡振宇陆续接到一些小项目,能够开工资给他。一想到有报酬又能做喜欢的事,他决定加入。
吴晓飞评价leader胡振宇说,&很多事他能做就抢着干。一次做测试平台搭建实验,熬夜作战,他身上被蚊子咬了几百个包,我觉得他这个人很值得做朋友,也改变了之前对他的看法,感觉他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高傲自负不实干的人。&
&创立探空火箭私人公司,是以前国内没有人走过的路&,曾留学美国的严丞翊说,加入翎客航空,就是想让离探索宇宙的梦更近一点。
严丞翊评价,比自己还小的leader胡振宇,年轻气盛,难免有脾气,但做事情很理性,效率也很高。&没有他,公司项目不可能推进这么快。&他说,&半路出家&的胡振宇对火箭有些方面甚至懂得比他还多。[4]
||||||||||||||||||||||||||||||||||||||||||
90后狂热追求火箭梦创办私人火箭公司
新闻热线:027-&&&
在不少爱好者眼中,1993年出生的胡振宇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从中学在家捣鼓炸药,到大学逃课做火箭,再到毕业后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火箭公司,融资百万元,以至于获得第一份订单,打破国内火箭垄断市场&&他的经历被不少同龄人称作是一部有关兴趣和梦想的励志大片。
如同他的合伙人严丞翊所说,&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少,但真正践行并能做出创新的人却不多,胡振宇是这样的人。&这位来自香港,曾留学[微博]美国,如今回到清华[微博]大学[微博]读书的博士生,对大陆学生有个刻板印象,那就是他们往往沿着&一条看得见未来的路线&前进:小时候在父母的管教下&好好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上大学读了研,跟着导师做项目,毕业后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当一颗别人需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螺丝钉&。直到遇见胡振宇,严丞翊决定,跟着这个比自己小了近10岁的90后一起合伙干。
近日,在接受中国报记者采访时,胡振宇虽然看上去稚气未脱,但说起话来像一个老成的布道者,底气十足。对于他和合伙人的火箭公司,他这样描述: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进行一场无畏的航天产业&革命&,各种新兴技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得到开发、验证、最后得到应用,而我们,就是这场&革命&的领跑者。
 中学时代,他是被父母拨打了110的&坏孩子&
胡振宇和炸药结缘十分偶然。初中时,他个子&小小的&,经常被人欺负,总想找到一种力量来吓唬人,直到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化工厂爆炸的画面,他感觉,这就是他要找的力量。
他刚开始接触化学,每次上完实验课,便拿些或买些氯酸钾、硫磺、铝粉、镁粉等实验品回家。晚上,趁着写作业和家人睡觉的时候,再拿出来对着书上教的配方研究。
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在家里&捣鼓&。200克的炸药已经调配完毕,只等最后一个插引线的动作,但就在这一刹那,炸药突然燃烧起来,胡振宇还来不及作出反应,火焰就直喷到天花板,装炸药的铝罐被瞬间熔化,滚烫的液体顺势流在他的手上。
那时的胡振宇不过十来岁,&被吓蒙了&。直到现在,胡振宇左手虎口处仍有一寸多长的疤痕。
从那以后,父母将胡振宇的这一&爱好&定性为&危险事件&,看见炸药就打,罚跪搓衣板,每天上学放学都把书包翻个底儿朝天,不给零花钱,切断所有他们认为可能购买配药的渠道。
胡振宇却越来越上瘾,他和父母做起了猫鼠,既然不能在家里做,就去朋友家,配好后再拿回家里,藏在衣柜、床底下的某个角落。
他认为,&对一个真正的爱好者来说,任何责骂、教育都当没听见,左耳进右耳出&。
上了高中,胡振宇愈发&疯狂&。有一天晚自习,胡振宇带了约摸一个指甲盖分量的炸药,通过敲击来进行撞击试验。&炸药性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胡振宇说,引爆时,整个学校内外都听见了一声巨响。
班主任闻声直奔胡振宇的抽屉而来,发现证据,让他写检讨,并叫来父母。回家后,父母在胡振宇的床铺下面搜出了近5公斤的炸药,那时,两个成年人甚至怀疑眼前的胡振宇还是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这么大剂量的&危险物品&如果自行解决,势必&动静太大&。最终,父母拨打了110。
胡振宇遭受了玩炸药以来最大的打击,他也因此成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眼中&那个就会搞破坏的坏孩子&。
如今谈起这段往事,胡振宇显得很轻松,但当时,市里的爆破大队队长连夜开车去山里将炸药处理掉。第二天,队长以&为了不将危害流入社会&为由,建议学校将胡振宇由勒令退学改为留校察看。
大学4年,一次次火箭实验以失败告终
2010年9月,胡振宇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微博]工商管理学院。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个&坏孩子&是怎么做到的?
胡振宇的高中生活几乎都是围着炸药和化学转,一上课就只看化学书。用他的话说,&除了化学老师,几乎每个老师都对我有意见&。他甚至还因为在物理课上看化学书,被物理老师当众撕了书。
两个极端出现了:一个是,胡振宇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自学程度已经达到了研究生水平,这也让他进入了学校的化学奥赛班;另一个是,多个学科&跟不上&,他打消了通过高考[微博]上大学的念头。然而,无机化学的短板让他与保送失之交臂。最终,他苦练从初中开始练习的网球,通过网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华南理工大学。
进大学后,胡振宇第一件事就去找了化学院的老师,要了他们课程表去旁听。&听了课后自己很有优越感,因为本科的课程我高一就学完了,研究生的课感觉像在复习&,因此,胡振宇最终决定还是自学化学。
然而,除了化学课,以及他唯一想去听的创业课,大学4年,胡振宇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这所985高校里。在火箭爱好的影响下,有两门专业课&壮烈牺牲&,一科是因为做实验做到&忘了&,便没去考试;另一科本是很简单的开卷考试,但他只带了一支笔去,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那门课的书。
胡振宇真正的大学是一个叫科创论坛的网络社群。这是一个在中国爱好者中颇有影响力的论坛,里面有不少民间高手,有的人可以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把火箭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组装,整个流程全部做下来。也有人懂无线电、材料、机械加工,涉及学科十分广泛。身在其中,胡振宇的好奇心和求胜欲再次被激发。
两三年过去,大学同学有的做起了学生会主席,有的当了社团负责人,他却自得其乐成了科创论坛3个版块的版主。在每年论坛年会上,他总会组织起越来越多喜欢火箭的爱好者。
2011年9月,他的第一个项目团队成立了,一个广州在校独立研究探空火箭的团队。那时,胡振宇的想法很简单,&就想做很牛很炫的产品,打上去就可以了&。
然而,实施的过程要远比他想象的难。他们在中山大学[微博]电子公共实验室租借一小块地方,通过论坛或文献网站下载相关专业内容学习,拼凑出自己的测试台,将口袋里最后一点钱拿出来购买传感器、滑台、钢板、模板,骑自行车将设备运到中大,花了一个通宵来搭台子,早晨6点在外环进行测试。
但就在胡振宇手指按下去的一瞬间,火箭灰飞烟灭,实验失败。第二次,火箭还没有起飞就在发射架上炸开了。
数千元钱和几个月时间就这么没了,胡振宇和整个团队都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一个校友看到胡振宇的报道,资助了10万元钱。这钱让整个团队再次&打了鸡血一样&。2013年7月,胡振宇和他的团队完成了第一枚探空火箭的独立研制,并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成功发射。
让孩子多一些选择自己爱好的空间
2014年,翎客航天在深圳注册成功,成了国内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90后开公司,开的还是火箭公司,足以构成轰动效应。
铺天盖地的报道随之而来,&我做火箭是脚踏实地地做,不是吹牛。&他说。
在严丞翊眼中,胡振宇是个&什么都要磨出来&的人。他会逼迫自己&今日事今日毕&,也会逼团队完成任务。住在自己租来的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躺在床上摸到一瓶硝酸钾时的&享受&,在胡振宇以后的日子里恐怕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他常常与严丞翊感慨,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做火箭、弹钢琴、打网球,一个是冲破了家长[微博]的束缚,一个则是&随性生长&,但他们今天之所以能把公司做起来,正是缘于对兴趣的狂热追求。
曾有一段时间,为了挣钱养火箭项目,胡振宇给小朋友做钢琴陪练。教课的时候,胡振宇发现,这些小朋友一旦练琴不认真就会被父母打骂,看到这些,他总想到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迫的经历,这和严丞翊童年&不被逼迫去上兴趣班&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
这时,胡振宇会不自觉地跳出来,劝告那些正在气头上的家长,&其实你们也可以对孩子放开一些,让他们多一些选择自己爱好的空间,或许更好&。
责任编辑:黄妍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振宇老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