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想写与APEC有关的,最好能具体些,题目不能太宏观经济学多选题,求大神帮忙了

求助大四狗毕业论文选题_国际经济与贸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195贴子:
求助大四狗毕业论文选题
比较想写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但是老师说写这个的比较多,要写出新意,想从上市入手写,请大神帮忙分析从哪里着手写,要不然写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对外贸易,或者实践中的电子商务作用,哪个比较好写,求大神
我们老师更狠,我跟老师说我想写这个,老师说,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不写。
我想写服贸,老师说,太大!我晕!
我们老师更狠,我跟老师说我想写这个,老师说,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不写。
阿里上市的资料应该不多,
给个小建议,勿喷。论文题目写稍微小点,不要写太大,写的到时候抓不住准头,找不到重点,评委导师问问题会问到你无法自圆其说的,题目过大,会导致涉及的内容过广。你想写哪个题目,最好列个提纲,看看能不能把握住,我们当时是导师让先定题目列提纲交给他,然后通过了,才能继续写内容。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选择 贸易增长与贸易平衡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需发展机遇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包容性增长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抉择 内外需相互转化过程中外经贸发展的新思路 积极发展加工贸易着力推进升级转型 关于后危机时代外贸政策创新的思考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 基于xx行业贸易的考察 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及对策选择 从市场换技术转向资本换技
术的战略选择 基于企业竞争力分析视角对中国企业&走出去” 战略的思考 辩证对待美中贸易摩擦和施压人民币升值问题 中美贸易数据差异核对研究: 回顾与展望 国外对华反倾销与我国的应对机制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去顺差”问题 出口退税政策如何走出误区 基于中国进出口贸易首度出现逆差的思考1 关于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 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路径选择 国际经济形势特点与中国外向型模式转变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的外部失衡与经济模式转型 构建与经济地位相称的对外开放格局 主要经济体对外开放的一般规律研究 中小企业”走出去” 动因及对策研究 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向净进口的转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需发展机遇 G20 机制下中国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 中韩贸易结构变化探析 大国崛起中的贸易政策取向及对中国贸易政策启示 后危机时代中美高技术产业合作的前景与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开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经济复苏中的风险与我国开放政策选择 中国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差距与政策建议 我国国货复进口成因的理论解析 “十二五” 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壁垒及应对策略 征收碳出口税的可行性分析 跨国公司低碳战略与中国低碳发展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包容性增长 我国经济园区最新发展及前景分析2 “十二五”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瓶颈的关键问题 中国木材产业成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促进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外包研究实现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发展与整体提升 建立中国服务补贴制度的战略思考及政策选择 国外软件出口支持政策: 经验与借鉴 试论经济危机形势下的文化贸易引领战略 东盟FTA 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态势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收费问题的研究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及中国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战略对策 当前世界贸易形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与应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 论美国的出口管制改革 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焦点问题与我国的对策 气候变化谈判框架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机制研究 对外开放与互联网监管多哈回合谈判解决发展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G20 峰会孕育世界经济进入超主权时代 多哈回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现状盘点及前景展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展望与我国的对策3 危机后主要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调整与投资方向 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业开放问题研究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 低碳贸易协定: 应对碳减排的贸易政策设计方案 贸易发展与气候变化: 融合、冲突与应对 经济复苏背景下的美元汇率走势及相关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对策 次贷危机后中美货币政策力度比较 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与全球治理的和谐 升值压力下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几点思考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 定位、挑战和对策 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若干思考 中央银行准财政职能调整和财务处理的国际经验 人民币汇率背后的美国全球经济战略分析 美国金融监管新政中的系统性风险防范 从博弈论看汇率的全球治理困境 加快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创新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探析 我国文化贸易产业基础构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构建我国文化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之研究 日本EPA 战略评估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因素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分析4 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提出、新动向与前景APEC 跨境无纸贸易行动战略进程评估与展望 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 后发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前瞻 完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对策思考 FDI 推动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低碳经济引领利用外资的走向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我国开展资源能源类境外投资的理论解读 “走出去”战略实施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评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建议 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框架的思考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留待后定条款及其运用 “里斯本条约” 对欧盟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 汇率主权攻守战: 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 727 条款的WTO 诉讼策略思考 美国与欧盟宽大政策的比较及启示 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标准及其评判 美国专利壁垒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的因应之道 *世界贸易复苏前景与我国外贸发展的选择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研究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油价波动与未来走势:一个多重均衡的视角 行业标准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制成品出口 我国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 贸易开放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来自我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与未来展望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自主创新与研发 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变迁的动态研究 贸易开放对农民非农收入及地区收敛的影响 基于投入产出的我国进出口贸易对产业产出影响研究 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实证研究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零部件贸易数据的 实证分析 我国植物油籽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低碳经济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思路与对策 基于产业视角的浙江省外贸结构优化分析 中国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中国宏观经济特征及其变化的评价6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先导效应检验 基于制造业数据分析中国进口需求函数研究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生态利益评价 基于“钻石”模型的宁波市鄞州区蔺草制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新-新贸易理论下的我国数据检验 对外贸易、FDI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对比研究 国际橙汁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的研究 我国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出口地理方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的实证分析 贸易与直接投资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省份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 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出口、 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研究 加入GPA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英中间品贸易要素构成分析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 为例7 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 小龙”的实证检验 进口对阿根廷GDP的影响分析 欧盟农产品贸易保护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供应链纵向协作比较的实证研究 非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分析 中欧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及贸易保护主义治理 金融危机下美国关税壁垒的抬升: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 转型经济国家资本流动与银行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东欧8 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美国际收支关系实证研究:以人民币汇率变动为视角 经济相互依赖与中美贸易摩擦:基于多阶段博弈模型的研究 从投资与进口的关系看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及中国的响应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 中国蔬菜对韩出口竞争力及贸易空间的拓展 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与中日行业内贸易结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东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对东南亚国家产出的中期影响: 基于日本、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研究 WTO框架下建立CAFTA 的静态与动态效应分析 东盟“10+3”出口与进口效应:基于三维引力模型的研究8 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日本食品产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 基于产业细分特征与投资阶段差异 发展中国家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分析——来自韩国的启示 APEC 成员间结成的FTA 的贸易效应研究 我国与东盟对日本出口水产品的现状:竞争力与政策选择 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 xx市外贸出口竞争力发展趋势的实证研究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xx省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及其参与新国际分工差异的比较——以典型行业的集聚地 xx、xx为例 内外联动、区域合作与广东省外源性经济转型的研究 外部冲击与浙江省出口贸易——基于细分贸易方式和商品类别的实 证研究 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外经贸发展竞争力研究 湖南省机电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探析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R&D投资集聚与创新研究 ——来自北京地区的经验数据 贸易方式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江浙两省模式的对比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产业转移协调性实证分析——以xx省为例 外商直接投资对xx省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9 xx市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比较之研究新兴市场服务贸易比较研究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全球价值链角度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研究 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基于xx市软件外包行业的分析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角度的实 证分析 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外包的决定因素——兼论中国的比较优势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资本积累效应 研究 跨境交付与商业存在的互补性研究——基于美国双边服务贸易出口 数据的考察 服务业FDI流入与东道国服务贸易出口——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物流业对华东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及贸易模式变动的实证研究 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以xx市为例基于区域面板数 据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主要外向型工业行业的 证据 在华FDI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环境质量:基于我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10 产品内分工、 出口增长与环境福利效应——理论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 社会信任与出口比较优势——基于IVTSLS 和PSM 方法的实证研究 美国拟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于GTAP 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 世贸组织非农产品关税减让方案及其模拟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面临国际反倾销原因的深度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壁垒对中国影响的动态CGE分析 欧盟食品卫生规则调整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技术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防范“贫困化增长”:FDI甄别与区域差异性检验 中间产品贸易和直接投资、 生产分割的关系———基于中国工业部门 的研究 我国农业利用FDI研究 贸易结构、吸收能力与国际R&D溢出效应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CSR 公关战略探讨——以欧美市场为例 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分析 贸易品的技术密度、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 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后向关联途径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 外资行业集中度与行业经济特性的面板协整检验与因果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R&D的空间集聚机制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11 实证分析 要素禀赋框架下的FDI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 型的GMM检验 FDI流入、出口贸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外向型直接投资反哺效应与中国企业国际化——金融危机下的理论 与经验分析 国际R&D溢出与工业能源效率——基于进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FDI所有权结构与技术水平和技术外溢效应关系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 研究 进口贸易、R&D溢出与相对工资差距:基于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 证分析 吸收能力视角下我国利用FDI规模的测度 中国对外贸易、FDI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加入世贸组织前 后东、中、西部数据的比较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特征与趋势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FDI地区差距的度量及其制造业竞争力效应 分割生产、垂直专业化、FDI与企业异质性 FDI对我国地区能源强度影响的经验研究 FDI在华区域分布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外资进入对国内工资的影响: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12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学习重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企进入模式、国内社会福利与政府最优决策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研究 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区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效应 外资进入与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纺织产业的VAR 模型分析 汇率传递机制下出口商品策略定价能力研究——来自浙江的经验数 据 人民币升值能否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论差别地位货币体系的潜在弊端——再议超主权货币体系的必要性 金融压抑对出口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上市企业研究 美国经常项目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地域性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 数据的分析 美国对华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问题研究 印度涉华保障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国际货物买卖中无单放货问题的解决路径探析13 xxxx 年欧盟反倾销实质性损害认定裁决的实证研究 区域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构建与实效反差研究 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贸易创造还是贸易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综 述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转移的现状及战略选择 UCP600下相符交单新涵义的标准解析 针对信用证项下转运条款的深度剖析 简析出口贸易中的退运货物问题 国际商务谈判的语境因素和顺应策略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剖析 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海关估价案例分析 “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不能靠货币政策解决 浅析外汇结算中的“提前”与“错后” 美国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国际贸易中有关权利担保引起纠纷的案例分析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要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国内外港口物流的借鉴与比较 出口商采用国际保理的优越性分析——从成本量化比较的角度 从UCP600条款看开证行权责的变化 信用证拒付通知制度探析14 中国参与APEC合作的经济收益分析 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对俄外贸依存度及发展潜力分析 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 服装外贸企业外销流程设计与系统实现思路 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数字化条件下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趋势 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研究15
2013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国际贸易相关的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材料 专业写手团队→竭诚为你服务→请联系客服→
臂力论文网精英写手团队,竭诚为你服务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国际贸易相关的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材料
国际贸易相关的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材料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的法律理
重庆果农适用的果业信息手机查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知识建构机
国际贸易相关的论文
题目: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研究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世界各国经贸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冲突与摩擦。贸易摩擦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而且有可能酿成世界性经济危机。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贸易摩擦来自美国。
中美贸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增强,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大发展的根本原因。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贸易利益。同时,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障碍、摩擦,成为两国贸易中不容忽视、函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度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但近来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看,两国贸易关系反映了两国比较优势及
其发展趋势。中美之间确实存在很大规模的贸易不平衡,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正常现象而不是不正常现象。美国对华实施的贸易歧视性政策主要出于目的,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因此,我国对此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需要制定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系统对策。
关键词:贸易关系 贸易摩擦 对策研究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engda Economics,
Trade &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
sity for the Bachelor Degree.
SINO-US TRADE RELATIONSHIP EVELOPMENT RESEARCH.
Author: ZhangXiaoSong
Major: International Trade
Supervisor: LiQiuJuan
Author Sign:
Supervisor Sign:
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ast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rade is gr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the one hand, deepened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ountries with interdependence, on the other hand has also increased the conflicts between countries. Trade friction occurrence, not only affect the bilateral tra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y precipitate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of China, China and rising trade partners trade friction increases constantly to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friction from America.
Sino-us trad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979,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evelop rapidly, cooperation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field expanding, and depth unceasingly strengthens, trade from
billion us dollars, the development to
billion doll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the two countries led to trade relations great development of basic reasons. Sin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difference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mplementary for both brought huge economic and trade interests.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countries trade development, also appeared many obstacles, friction, become bilateral trade non-negligible, letter to the problem.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u.s.-china trade relations had a relatively stable period, but the two countries trade friction appear ceaselessly, and in the southern state of Tennessee. From the sino-us trade commodity structure evolution see tra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flects the two countri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o exist large scale trade imbalance, caus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nd i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normal phenomenon not normal phenomenon. Americ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e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mainly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difficult to in a short time to obtain this torsion, therefore, China should have sufficient thought preparation and need to make a deal with trade friction system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rade relations Trade friction Countermeasures study
          目 录
Abstract IV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1.3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第2章 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与结构分析 4
  2.1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
2.2中美贸易的结构分析 5
2.2.1 中美贸易结构比较 6
2.2.2 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6
2.3 美国对待中国及其自身优势贸易领域的不同策略 8
    2.3.1反倾销和反补贴策略.....................................................9
    2.3.2价格策略.....................................................................9
    2.3.3限制高科技策略..........................................................10
    2.3.4威胁使用贸易报复手段策略..........................................10
第3章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和成因 11
3.1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11
3.1.1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容 12
3.1.2中美贸易摩擦手段 13
3.2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 14
3.2.1战略因素 15
3.2.2因素 16
3.2.3经济因素 17
第4章 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19
4.1应对贸易摩擦的日本经验 20
4.1.1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 21
4.1.2日本的主要应对策略 22
4.2 应对贸易摩擦的中国策略 23
4.2.1针对相关利益集团采取措施 24
4.2.2积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25
4.2.3调整中国的贸易政策 26
参考文献 29
第1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显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缩小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竞争。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失衡和利益不对称逐步显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层出不断,愈演愈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在众多发达国家中占有绝对优势,但受制于巨额双赤字,却又不得不寻求美元贬值。欧盟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内需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正在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使得贸易保护并未因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而消失,而是寻求了各种新的贸易保护模式。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以各种名义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以逃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使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合理化、合法化且更具有隐蔽性。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经济强国和贸易大国,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影响最大,因此美国的贸易保护对世界及其主要贸易伙伴有着最深刻的影响。
  2009年3月,中美两国政府公布了各自的2008年度贸易统计报告。根据中方的报告,2008年中美贸易总额达3337.4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0.5%。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同比增长8.4%和17.4%;2008年中美贸易实现顺差1708.6亿美元,增长4.6%。美国连续12年占据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中国也继续位居加拿大之后,连续3年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差额己经成为困扰中美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引发的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反倾销反补贴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市场开放问题等方面的摩擦不断,且其数量和规模都呈不断扩大之势。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己经严重影响了中美贸易的顺利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美贸易不仅对两国自身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中美在世界上特殊的经济地位,更会辐射到欧盟、日本、韩国,甚至东南亚等国。尤其对中国和他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因此,把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一个特例来单独加以分析并找到应对之法就更具借鉴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
(一) 在对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代贸易摩擦究与分析,来丰富理论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对待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因素给予明确的阐述,进而研究如何将主要因素恰当处理来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这是本文的理论意义。
(二) 从实例出发,对我国一些对外贸易之间的摩擦因素的分析,将各个因素予以对比,找出主要因素,对我国企业实际对外贸易运作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四章节: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绪论主要介绍的是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中美贸易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分析:
这一章集中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1)中美贸易发展的过程
(2)中美贸易的结构分析
(3)美国对待中国及其自身优势贸易领域的不同策略
第三章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和成因
这一章中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1)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例如,贸易失衡问题、知识产权问题、能源安全问题、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等等。(2) 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成因分析,这方面主要包括战略因素、因素、经济因素等等。
第四章,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时采取的一些措施,为中国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时提供了借鉴。政府采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第一是对美国国内的涉华利益集团采取措施,对有积极作用的利益集团采取游说和增加其在华利益的方法,对有消极作用的利益集团采取打击的措施;第二加强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外贸的保护作用;三,调整中国的贸易政策。
本文根据不同部分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经济分析与非经济分析相结合,力争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剖析。
第2章 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与结构分析
2.1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
  早在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时代,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就通过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输往北美的波士顿、纽约等港口。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商人为了打通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渠道,驾驶"中国皇后号"商船,载着西洋参、毛皮、棉花和胡椒等于1784年8月抵达广州,次年从中国购买了茶叶、丝绸、瓷器、漆器等回到纽约,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从此拉开了帷幕。1816年中美贸易额已达670万美元,1819年增加到1900万美元。
  在初期的中美贸易中,美国向中国出口棉花,从中国进口纺织品。19世纪50年代,中国已成为美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1866年,美国在中国贸易额中占5%。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经常处于逆差。从1919年到1929年每年的双边贸易额都达2-3亿美元,30年代以后,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市场,中美贸易总额迅速下降,1932年仅为0.82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
  1945年,日本投降,中美贸易开始恢复增长。1946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给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5亿美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对中国的一切出口。1951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1952年9月美国操纵在巴黎统筹委员会内设立"中国委员会",妄图用封锁禁运来遏制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基本断绝了。
  1972年中美建交,中美贸易开始得以恢复。自1979年7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以来,中美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从1971年至1987年的17年中,中美贸易累计额为604亿美元。从1979年起,美国超过西德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80年中国成为美国第24位贸易伙伴,1985升至第十六位。1988年,中美贸易额达到143亿美元左右,成为美国第十二位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建交前两国经济界人士最乐观的预测。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不论是贸易金额,还是商品结构的涵盖面都有了巨大的增长与扩大。中美贸易额从1977年的2.9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200亿美元,中美贸易商品结构也由为数不多的产品种类扩大到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种类。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由当时的完全以初级产品为主,升级到目
前的以初加工,甚至精加工产品为主。这种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同中国经济发展的总状况相吻合,即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美国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展望未来,在WTO的框架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互利互惠的经济贸易利益;因此,可以预料中美贸易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纵观过去几十年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同其它重要的贸易关系一样,中美贸易关系在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新的一轮贸易摩擦首先发生在美国对中国某些纺织品进行进口限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法院裁决了中国彩电企业对美国倾销。而后又对从中国进口的家具产品进行反倾销。中美贸易摩擦接二连三地发生,引起了中美两国政界与经济界的不安。
  在中国出口产品方面,中国遇到的对华贸易救济案件主要涉及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等手段。其中反倾销是最主要的手段。而美国是发起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最多的国家,由它启动的反倾销案件就有112起,占第一位。在中国进口方面,美国抱怨中国市场不够开放,而中国却认为主要是美国限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但是美国更关注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因为随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越来越怀有戒心。在这个领域,美国正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手段加强对中国的戒备。
2.2中美贸易的结构分析
2.2.1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
 a.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不断扩大,货物贸易结构也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并且贸易顺差在逐步扩大。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1980年是381.4亿美元,贸易逆差19亿美元;2000年进出口额为4742.9亿美元,贸易顺差241.1亿美元,而到2006年贸易顺差已达到1774.8亿美元。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
 1)出口商品结构。首先从初级产品的出口来看: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1980年我国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出口总值为29.85亿美元,矿物燃料、润滑油等出口额为42.8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初级产品出口总额的32.75%和46.96%;2000年食品及活动物出口额为122.82亿美元,矿物燃料、润滑油的出口额为78.55亿美元,分别占48.24%和30.85%。到2006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食品及活动物占比为48.6%,矿物燃料和润滑油的出口占比为
33.58%。其次,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看:1980年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产品及其制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中占比最大,达44.41%;2000年机械、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彻底取代了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的出口主导地位,分别占当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36.92%和38.56%。到2006年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额为4563.43亿美元,杂项制品出口额为2380.14亿美元,分别占49.82%和25.98%。由此可见,我国的外贸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降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上升。
 2)进口商品结构。从我国进口初级产品的情况来看:1980年非食用原料、食品及活动物分别占据初级产品进口的第一、第二位,分别占51.07%和42.06%;到2000年占据初级产品进口首位的变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其次是非食用原料,分别占44.15%和42.79%。在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仍是进口的重要部分,轻纺制品、橡胶产品和矿产品的进口比重明显下降。
 b.美国货物贸易结构
  中美贸易近年来不平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美国对中国贸易的逆差与美国的货物贸易结构有很大的联系。美国货物贸易除年外,从1971年起,30多年来连年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几十年来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而进口则以工业物资和原材料为主。而进口量最大的则是工业物资和原材料;消费品居第二位,资本货物仅列第三。进出口排名差异说明了美国是高科技产业居主导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进口大量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制成各类技术含量更高的机械设备出口。
 a.中国的货物贸易结构变化趋势
  通过对中美货物贸易结构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贸易的总体结构有优化趋势,并且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优势,我国的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还必须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还必须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科研开发,更加优化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
2.2.2中美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a.中国服务贸易结构
(1)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情况,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的同时,贸易结构却不尽合理,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财经蓝皮书》指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增加迅猛,逆差不断增加,2004年和2005年更是创下新高,分别达95.46亿美元、92.63亿美元。
 (2)服务贸易的构成结构,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我国的服务贸易除了在旅游、建筑、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电影等行业存在顺差外,其他服务项目均为逆差,并且顺差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行业,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商业服务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行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以及广告宣传、电影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偏低,我国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仍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b.美国服务贸易结构
  美国是当代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推动着美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美国的对外贸易却占据着美国经济的重要地位,也在美国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进出口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国。像通讯与信息服务、运输、旅游、金融、保险、建筑设计、娱乐、商业服务等多个服务贸易行业近年来取得了优良的业绩。美国的服务业高度发达,服务贸易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服务贸易呈增长趋势,增势平稳;服务贸易的顺差额在不断扩大,说明服务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c.中美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首先从服务贸易绝对数值看,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到2006年仅为1917.48亿美元,而美国进出口总额7654.39亿美元,我国远远小于美国。还有从服务贸易构成看,我国的服务出口都属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进口则大多数是附加值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差额看,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不断增大,自2000年以来顺差一直在20亿美元左右。2005年顺差扩大到25.73亿美元。
2.3美国对待中国及其自身优势贸易领域的不同政策
2.3.1反倾销和反补贴策略
中国出口的优势领域在于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于价格优势,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比较低。而美国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低价格策略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或者反补贴税等做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出口,同样对美国的出口也迅速增加,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别保障措施也不断加强,对中国纺织品的数量限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实际上是一种价格调节措施,即通过征收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把其效应是可以计算在内的。保障措施或特别保障措施主要是限制数量上,这样他的效应就不那么容易计算清楚。由于所涉及的产品还是具竞争性的,所以仍可以通过等价方法来估算它的效应。
2.3.2价格策略
随着近年中国输入美国的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中美之间的纷争也越来越多。美国政府使用337条款从知识产权角度制约中国的案例也逐渐多了起来。由于知识技术的市场价格难以确定,所以美国政府对其企业的救济方法就不仅是价格政策一个方面,有时也直接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通过这种方法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不仅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实施,而且限制程度也更大。
2.3.3限制高科技策略
中国在农产品和服务业等进口领域方面没有优势的进口领域。美国一方面重点策略是强调中国要开放市场。另一方面美国还要对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进行严格的限制。由于中国的市场开放速度已经很快,因此,这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并不很大。但美国政府对所谓的军民两用技术产品的出口仍然严格限制,害怕中国把有关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形成与它的战略竞争。
2.3.4威胁使用贸易报复手段策略
中国没有优势的知识产权领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美国把其列为战略重点,看作是它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美国几乎每年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评估,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说三道四,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多年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据此对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知识产权不具有市场定价,也就是说没有价格的准确含义。所以美国为保护知识产权而采取的策略就是威胁使用贸易报复手段。这种手段的随意性比较大、范围也比较广。
  当然,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始终没有真正限制住两国间的贸易发展。自1980年以来,中美贸易额的增长率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增长速度高于同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略高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说明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在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双赢。如果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能够得到更好解决的话,则中美双边贸易也会发展得更加迅速、更加平稳。
  第3章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和成因
3.1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际贸易额美国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世界排名第三,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探讨研究中美贸易关系,尤其是贸易摩擦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美贸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增强,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大发展的根本原因。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贸易利益。同时,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障碍、摩擦,成为两国贸易中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摩擦,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技术研发的进步,中国出口产品可能会对美国的相关产品造成更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还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服装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通过分析两国贸易摩擦的由来、演变,我们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有日益频繁化的趋势、贸易摩擦领域有扩大化的趋势、贸易不平衡也不断加距。
3.1.1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容
a.贸易失衡问题
贸易失衡是中美经贸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据中国海关统计,年中国顺差年增31.1%,由297.4亿美元增加到1141.7亿美元,占我国全部顺差的152.5%。据美商务部统计,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年增19.65%,由838.8亿美元增至2017.4亿美元,占逆差总额比重由2002年的18.5%增到2007年的25.8%,我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8691亿美元,占GDP的6.6%,中国经常项目顺差1842亿美元,占GDP的7.2%,中美贸易失衡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贸易失衡成因复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开放的,平均关税2005年已降10%以下,低于印度的29.1%、墨西哥的18%和巴西的12.4%。中国进口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5%增加到2005年的34%,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3倍。
(1)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有:
  1) 生产国际化。加工贸易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因。中国出口产品的本地生产附加值极低,由进口零部件组装而成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5%,占对美出口的65%,其价值的2/3来自国外,但美在进口时将其全部计在中国名下。由于拥有大量非熟练低工资劳动力,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品的最终组装地,尤其是电子、信息与通讯设备。例如,中国对美出口的笔记本电脑是在大陆的台资企业组装,零部件则来自不同地区:美国处理器芯片、日本硬盘、韩国显示器、台湾内存、新加坡声卡。因此,传统的原产地贸易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反映贸易收支的真实归属。2005年,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占58.3%,加工贸易占54.7%。在我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顺差1425亿万美元,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加工贸易顺差,我国逆差将为406亿美元。
  2) 东亚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另一重要原因是,东亚地区产业大量转移。年,美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占美逆差总额比重由50%降到16%,而对华逆差比重则由零增到24.4%。然而,美国对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比重整体下降9.6个百分点。年我国占美国进口的比重由8.2%增到14.8%增加6.5个百分点,而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占美进口比重则由21.1%降为14.4%,下降6.7个百分点。东亚整体占美进口总额比重由29.4%降为29.2%,略减0.2个百分点(见表1)。2005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1141.7亿美元但对我国台湾、韩国、日本和东盟则逆差1358.6亿美元。由此可见,昔日美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已变成今日对华贸易逆差。
  表3-1:东亚部分经济体出口占美国进口比重单位:%
2005年 比重变化 中国大陆  8.2  14.86.5  台湾  2.3  2.1-1.2  韩国  3.3  2.6-0.7
新加坡  1.6  0.9-0.7  香港  0.9  0.5-0.4  日本  12.0  8.3-3.8  总计  29.4  29.2-0.2 资料来源: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焦点《中国发展观察》2007(1)
 b.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将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问题。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多的专利,在许多行业,技术是美国最大的竞争
优势,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美国政府和公司最关注的问题。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表的报告,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创造了大约5351亿美元的产值,占GDP的5.240k左右,总体版权产业产值估计为7912
亿美元,约占GDP的7.75%。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走过的道路是艰难的,取得的进展是巨大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中国已经承诺履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因此在该领域的谈判总体上已经结束,中国知识产权的法规己基本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
2006年,美特别301报告仍将中国列为重点观察名单首位,理由是中国国内侵权现象普遍,版权行业盗版率高达85%至93%,是最大的假冒产品出口国,占美国海关截获假货的63%。在特别301报告提出的世界七大侵权产品市场中,上海襄阳、北京秀水街和浙江义乌批发市场被列入前三名,百度网站被列入三家虚拟侵权市场之一。[19]同时,美国对华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转向地方省份,重点监督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等,并对各省展开知识产权司法全面审查。
在处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美国采取效果导向的政策,一方面承认我国所作努力,另一方面认为政策措施收效不佳。美国认为,执法不力是我国企业盗版侵权屡见不鲜主因,要求我提高执法威慑力,并取得实际与透明的成果。为此,美国专门制订对华知识产权战略,核心政策包括: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进行双边接触,利用各种贸易审议及WTO争端机制,在中美联合联络小组基础上扩大刑
事执法合作,发挥私人企业的耳目作用。美国对华知识产权保护持批评意见的行业有:品制造协会、出版与软件产业、零售业等,其意见对政府决策有影响。
c.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安全问题正成为中美关系的新的焦点。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国际能源市场和能源的重要力量。美国对我国能源外交心存疑虑。
 (1)担心我国打乱由其主导的国际能源秩序。美国依靠国际市场支配全球能源供应,维护其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领导权。美国认为,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收购海外资源相当于圈占国际能源资源,使供应与市场隔绝,破坏国际能源秩序。
 (2)担心我国挑战其国际能源霸主地位。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外依存度2005年升到43%。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25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达1420万桶/日,其中75%需要进口。巨大的能源需求使我国与主要产油国联系加深,我国与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关系密切,与伊朗、沙特加强能源合作;在中亚加强与上合组织合作,对里海地区作用发挥在逐渐上升;我国加强与加拿大油砂开发合作;在拉美,我国与委内瑞拉、巴西等资源国关系密切。凡此种种引起美对华日益活跃的能源外交忧虑倍增。
 (3)担心我国能源需求损害其经济利益。年,我国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1/3,被美国视作抬高石油价格的主要原因。
 (4)指责我国与美国所谓的问题国家能源合作妨碍其外交政策。2006年初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及国务院的协助下,美国能源部公布了对华能源政策审查报告,认为我国与伊朗、苏丹、缅甸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接触,与美国关键战略目标冲突,批评我国为能源利益支持专制政权。
  然而,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美具有共同的能源利益和合作基础。两国面临相同的长期能源安全挑战,包括避免全球供应中断、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尤尼科"事件之后,美国国内开始反思对华能源合作,要求政府改变相对随意、被动、消极的对华能源政策:一是谋求与我国建立能源战略伙伴关系。政府将对外能源合作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加强与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合作,建立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确保经济和安全利益,并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二是引导我国在多边机制下发挥作用。美国明显加大与我国等发展中大国的能源对话力度,在国际能源机构内,美国寻求与我国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让我国实际参与机构决策过程。三是推动东北亚地区能源安全合作。美密切关注中日东海油气之争,不愿看到俄利用中日能源竞争提高自身影响力,为此积极筹划各种东北亚能源合作形式,并争取我国支持。同时,美国希望通过加强APEC合作机构,强化与中国等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
 d.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贸易法》有关规范反倾销调查程序的法律规定中,起源于"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国家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的性质,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作为"替代国",以此来确定倾销幅度。这往往会导致最终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从而实现限制社会主义国家产品出口的目的。由此可见,"非市场经济地位"是美国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1930年贸易法》以及之后的修正案确定了判断"市场经济国家"的6项标准:该国货币的可兑换程度;该国企业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过谈判确定工资的程度;外国公司在该国投资行为的自由化程度;该国政府对生产企业所有权掌握程度或控制方法;该国政府对资源调配、企业产品定价和生产数量的控制程度;其他美国调查机关应当考虑的适当因素。根据这个标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在中国与美国1999年11月底双边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巧条规定,如受调查的(中国)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尽管该条款未确定我国国内经济体制为"非市场经济",但实质上削弱了我国应当享有的WTO成员的基本权利.必须指出的是,《加入协定书》第15条同时还规定了15年过渡期。根据第巧条的规定在反倾销的调查中,采用替代价格或成品计算中国产品正常价值的技术方法,"无论如何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这一规定表明,即使有的成员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反倾销领域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到2016年,中国也将自动获得在反倾销领域的市场经济地位。除美国外,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制定有具体的市场经济标准.所谓"非市场经济"的有关规定,只不过是某些发达国家的国内法,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
 "入世"后的"入市",是中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上所遇到又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契机。首先要加快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我国应在对外贸易战略、企业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主动寻求改革,以期尽量减小摩擦。积极争取更多的WTO成员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战略高度上确立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利外部环境。日新西兰首先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实现"零"的突破。5月14日新加坡成为东盟第一个承认的国家。接着东盟九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截至2004年n月18日,共有22个国家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其次,要开展对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游说工作,争取早日使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最后是欧盟和美国,在策略上应积极利用中国的市场权利,通过发达国家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促使其让步。第三,将"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纳入修订、完善WTO有关规定的全球框架谈判,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义及及其相关条款,目前仍是个别发达国家的国内法,并无国际统一的定义与内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固然对中国十分不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这恰恰可以成为中国要求将其纳入WTO框架进行规范化的理由。因此,通过谈判,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义与条款进行修改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3.1.2 中美贸易摩擦手段
长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两国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贸易摩擦的手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a.传统的贸易摩擦手段
(1) 反倾销。作为主要手段,反倾销有如下发展趋势:
1).率逐渐加快。入世前,我国就已经是美国进行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之一,入世后由于受到WTO对使用非关税壁垒措施的限制,反倾销更是成为世贸规则允许下的限制对华进口的"法宝"。
  2).案金额越来越大。2003年前9个月的42起反倾销案件中,有9起来自美国,所涉金额高达9.8亿美元,占总金额的92%;就单个案件来看,2003年5月立案的彩电案涉及金额5亿美元。
  3).范围越来越广。这不仅表现在遭到反倾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而且主要领域也出现了由附加值较低的轻纺、化工制品向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扩大有关。2002年,在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为54.3%,轻纺类产品为30.1%,可见,机电产品对美出口已超过了轻纺类产品。
  4).业运用贸易救济手段、保护国内产业的意识增强。入世后,随着我国关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新条例的颁布,我国企业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手段,特别是用反倾销来保护国内产业的意识增强。从1997年发起第一例反倾销至2004年8月,我国共对美国发起17起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案6起,其中入世后发起的有13起,终裁结案4起,涉及造纸、电气及化工等领域。这些措施为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内市场、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包括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合格评定和质量认证、标签和包装、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入世以来,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传统非关税壁垒被进一步取消和规范,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更加严重,主要表现在:
1)领域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涉及传统的轻工、纺织服装、农产品、食品、等,而且涉及新近开发的机电产品。
2)法规进一步趋严,手段不断翻新。入世后,美国加快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制定,除了已有的绿色壁垒、技术标准之外,美国出台的新法规要求更加苛刻,并且名目繁杂多样。日,美国《食品企业注册管理条例》和《进出口食品预先通报条例》开始实施,根据这两个条例,出口至美国的外国食品都要到美国食品事务管理局(FDA)注册并预先通报,否则将遭到扣留,大大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难度。目前更为重要的一个趋势是,美国等国己开始强制推广SASOO标准认证。SASOO是SoeialAeeountability800的简称,又称社会责任标准。该标准于1997年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起制定,2001年通过修订版,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的管理标准体系。一旦美国实行这一标准,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钩,将会大大削弱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优势。美国开了先河,将会对其他发达国家造成示范效应,我国出口产品将会蒙受巨大损失。
 b.新出现的贸易摩擦手段
除了以上仍在使用的传统手段外,入世后中美贸易之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摩擦手段,它们有的是随着中国的入世,由入世协议而引发的一些新手段,如"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有的是原来就存在但在入世后才开始大量使用的,如"337调查"。
(1) "特保条款"。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了关于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简称"特保条款"),与WTO《保障措施协议》相比,特保条款对中国具有很大的不公平性:
  1)从实施条件来看,保障措施要求必须是对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认定十分严格,而特保条款只要求对产业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
2)从实施范围来看,保障措施针对所有进口国,而特保条款只针对我国,违背了"非选择性"原则。
3)从执行报复的时间来看,出口国有权在保障措施生效后的任何时间采取报复措施,而特保条款则要求在该措施2年或3年后才可进行报复。特别保障条款的存在,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自从2002年8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轴承传动器展开首例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以来,针对中国的"特保"调查接踵而至。
(2)"非市场经济条款"。美国对我国滥用反倾销的现象严重,主要就是由这一条款引起,不仅如此,"非市场经济条款"使中美贸易摩擦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发展的趋势。2004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是否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举行首次听证会,商务部长埃文斯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可见,"非市场经济条款"己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新的手段,并将成为引发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摩擦的重要根源。
(3)"337调查"。根据现行的"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工TC)可以在美国企业起诉的前提下,对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和裁处。"337条款"将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分为一般性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337调查"案件都涉及的是知识产权问题。入世后,随着中国出口产品比例趋于上升,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显现,中国企业遭到的"337调查"大大增多。以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为特点的"337调查",正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输美产品的又一主要障碍,今后,中国企业遭美国"337调查"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3.2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
3.2.1 战略因素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战略因素是作为一种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从1978年到1989年,中美两国能保持一种比较稳定、比较正常的国家关系,完全是因为中美两国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共同战略的基础上。美国为了同苏联进行对抗,需要同中国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关系,由于这种战略关系的存在和需要,美一直至1989年基木上能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两国关系没有出现较大的挫折,而且还带动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有关方面关系的不断发展。1989年以后,中国发生了风波,1991年前苏联解体,这两个事件使中美关系迅速恶化。这利,变化并不是由这两个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于中美关系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与新思维的提出,更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欢迎。在这种形式下,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虽然没有宣告结束,但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基础。但是在近儿年的与经济较量,便美国己经认识到靠压力与经济制裁无法实现其对华政策的目标。特别是美己经看到,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中,中国对美
国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是俄罗斯政局不稳,其民族主义倾向、核大国的实现,与西方保持的距离,也是令美国非常担忧的。二是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尤其是在亚太战略中,美国需要中国这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即使不能成为一个密切的伙伴,也应成为一个战略对话国。
3.2.2 因素
 中美贸易关系受制于因素。美国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推动中国实行美国式的民主,成为西方体系的一员。达不到这一目的,便对中国进行遏制,在贸易发展中刁难、制裁中国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关国经过多年的接触和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美国逐步意识到,要采取强硬的手段和极端的政策迫使中国改变现行的社会制度,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中国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不会拿原则与美国做交易。在未来中美关系中,美国不会放弃它的基本信念和目标,它将会不失时机地以各种形式推动中国向西方的民主靠拢,会在领域向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对中国的人权、民主和其它一些方面持批评态度。但基于中美之间的重要经贸关系、基于自身的实力状况、基于和中国多年打交道的经验,美国将会把压力和批评控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
中国虽然不会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体制和人权标准,但只要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民族独立,不威胁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国无意与美国进行对抗。中国不会强迫美国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原则,但不允许任何国家以施加压力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制度。中国将对美国的各种批评作出反应,但不会因为美国的批评而与之进行对抗。现在中国己明确表示愿意就人权状况及人权政策等问题与关国进行对话和讨论,随着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中美在领域的矛盾将会缓和,中美贸易关系中的色彩会趋于淡化。
3.2.3经济因素
冷战结束以后,对抗、军事对抗退居次要地位。和平、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流,各国谋求经济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在这个大趋势下,经济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美间的经贸关系己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展望21世纪的中美经贸关系,中美今后将越来越需要更密切的合作,而不是相互制裁和隔绝。因为中国要保持稳定和发展,要坚持改革和开放,要实现下个一世纪的远景规划,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与方法,需要美国的市场。而美国要实现其经济增长,要增从}就业机会,促进商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和资本输出,需要进入和开拓中国这可望不可及的一个拥有巨大潜在力的市场0。亚太地区将是21世纪最有活力、最有潜力和最有希望的增一长极。美国非常希望在21世纪能在亚太地区有所作为,把自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而21世纪的中国将是亚太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所以美国如要与中国发生全面对抗,必将破坏该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从而无法实现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自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在巨大的出口压力下,从地区长远的经济稳定出发,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一举措得到了一世界各国的赞同,世人普遍感到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经济结构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而香港回归后能得以维持其社会结构的稳定,也令中国的一国两制做法得到世界的认同和尊重。这正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所不能忽视和回避的。所以与中国保持一种稳定的经贸合作,符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和根本利益。此外,在走向21一世界的进程中,日本、欧洲与美国在中国市场和亚太市场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日本和欧洲的竞争现在就使美国难以应付,如果美国不采取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政策,日本和欧洲无疑将取代美国在中国的市场,这是美国非常不愿看到的结果。中国目前正在采取市场多元化的战略,不断采取措施加强与日本、欧洲及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美国不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就会在很多领域失去在中国的市场机会。现实和未来的重大经济利益将是推动中美两国密切经贸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4.1 应对贸易摩擦的日本经验
 4.1.1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对美国贸易摩擦成为困扰日本经济进一步扩张的一个重大障碍。战后,美日贸易关系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二战结束到60年代,日对美贸易收支一直存在大幅度逆差,而且对美贸易赤字占日本对外贸易赤字的大半。1965年以后,日对美贸易收支转为顺差,而且顺差逐年扩大。战后日美贸易摩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产业结构的转换中产生和发展的。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不仅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而且与全球
化的进展同步。60年代,产业结构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化,贸易摩擦也由纺织品转向钢铁、彩电;70年代,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化转向技术集约化,日美贸易摩擦开始转向汽车、半导体;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技术集约化开始转向信息化,日美贸易摩擦开始转向金融、通信、流通等领域。在战后60年代贸易自由化时期,日美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个别商品的微观经济摩擦,如以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为代表的货物贸易摩擦;70年代资本自由化时期,日美贸易摩擦开始出现宏观经济摩擦和投资摩擦;90年代,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日美两国服务业在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加大,日美贸易摩擦开始出现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摩擦和以流通、通信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开始由宏观经济摩擦为主转入制度摩擦为主。
 4.1.2 日本的主要应对策略
a.自愿出口限制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愿出口限制一直是日本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1957年,自愿出口限制开始应用于日本向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后来扩大到钢铁和汽车、电子产品等。一般来讲,出口量的减少使价格上升,日本的出口总额并没有减少。另外,日本对高附加值的产品让步很少,而对夕阳产业采用在海外生产的方式,因此让步比较大。通过这一措施,使日美贸易摩擦得到缓解。
b.公关策略
  日本认为,仅仅生产高级产品是不可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传统的SP战略也往往不能在竞争十奏效。所以,应该在这五种经济战略上再加上一种新的战略,即公关战略,也有人称之为战略。在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市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公关手段得到。日本认为,要进行公关活动,特别是当贸易摩擦出现的时候,公关的重心应当是贸易摩擦对象国的政府、议会,而对贸易摩擦对象国的政府、议会的公关活动的突破口是寻找有影响力的代理人或Lbobysti(院外活动集团的成员,专门受雇对议员或政府官员进行疏通的人,以下简称Lbobyi)st。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当日美出现贸易摩擦的时候,日本采取一方面与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周旋,另一方面加强对美危机公关。实践证明,这种战略是十分奏效的。现在在美国从事日本研究的大学和学术团体,研究经费都由日本提供。大学的日本研究占资金总额的80%。可想而知,这批专家、教授对日本的批评是软弱无力的。例如,1989年经济同友会与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共同发表的报告书中,把美日贸易赤字的责任推给华盛顿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强迫日本开放市场,更反对美国采取报复行为,从而抑制了美国对日贸易摩擦的烈度。正是日本通过事前事后对利益集团和公众高超的、全方位的公关活动,在处理美日贸易摩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2 应对贸易摩擦的中国策略
4.2.1 针对相关利益集团采取措施
以美国的对华利益集团为例,美国的对华利益集团一般可划分为:
a.看好中国市场并与中国市场联系密切的利益集团
 (1)具有较大对华出口潜力的企业集团包括波音公司、麦道公司、BIM、AT&T、小麦种植者协会、谷物出口商协会等。
 (2)经营中国商品的进口商集团,包括从事转口贸易的集团。
 (3)在华从事产品加工,产品销往美国的财团,包括零售业贸易活动联盟、美国玩具制造业协会、鞋类批发与零售商协会等,香港美国商会、在港美国公司协会等代表美国在港企业利益的组织也属于这类集团。
 (4)金融机构利益集团。
b. 面临中国竞争压力的利益集团
(l)劳联一产联、全美成衣及纺织品协会中代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团。
 (2)涉及知识产权的利益集团。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中国较为不满的主要有两股势力,一是业集团,以美国品制造商协为代表;二是版权与软件产业集团,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为代表。然而,这些公司也并不愿意出现制裁或贸易摩擦之类的极端情况。因为如果出现报复与反报复的对立的话,可能会使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变本加厉;但也可能阻碍中国对美开放市场的进程,甚至有使美商丢失或减少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可能。
表4-1 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分析
 经贸类劳动类意识形态类其它类
集团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劳动-产联支持西藏国际运动环保团体
香港美国商会全国成衣及纺织品协会自由之家动物保护组织
玩具商协会国际女装及工人联盟民主中国基金会宗教团体北美谷物出口商协会中国学者与学生独立联盟少数学术机构美国农业局联合会劳改研究基金会百人团鞋批发与零售商协会1996年停止对华最惠国待遇联盟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波音等跨国公司 资料来源:根据(冼国明,2004),(张岸元,2001)及其他资料整理。
  在关注美国的利益集团的时候,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这种利益集团。在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有200家的注册地是在美国,正是这些公司成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最主要利益集团。它们组织了庞大的游说力量为各自的海外利益辩护。美国国内500家最大企业在华盛顿都有游说机构,仅福特汽车公司一家就雇用了40名专职游说员。不仅如此,这些大企业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还随时相互合作、结成同盟。全球500强企业有400家在华投资,投资领域包括能源开发、轻工、化工、电子电器、金属机构、金融服务领域等各个行业。有的公司把自己的公司总部,甚至研究开发中心设在中国大陆。这种情况,将会使中外经济、中美经济形成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状态。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公关工作的重点对象。
4.2.2 积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WTO首任总干事鲁杰罗曾说过,如果不提及争端解决机制,任何对WTO策划能够就的评价都是不完整的,从许多方面来讲,争端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作出了最独特的贡献。国际贸易解决机制强调的是法律规则而非权利规则,针对原GATT第22条和23条做了改进,杜绝了选择规则和法院的情况,削弱了因素对专家小组的影响和加强的DSU的执行力,完成了从权利导向型转向规则导向型的转变,提高了争端解决的系统有效性认另外,WTO机制运用法律方面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过程旨在达成争端各方相互可以接受的方案,而不是简单的制造出具有约束力的司法判决。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核心含义与DSU的根本宗旨相联系,就是通过有约束里的法律裁决或者双方协议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的避免贸易战和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争端解决的程度一般有四个阶段:磋商-专家组-上诉-执行,此外,还有可选择的程序斡旋、调解和调停等。当WTO成员认为其它成员实行的贸易政策或者采取的某一行动违反了世界贸易的有关协议,就可以使用DSU来解决争端,而不应该采用单边措施。只要一成员方因争端未决而选择了申诉,另一成员方必须应诉,以双方都能接受DSU有关机构对最终通过的裁决或者建议执行情况的监督。DSU中专家组对案件的强制管辖权,在决策程序中采用"反向协商一致"的规则,这样,WTO争端解决机制中专家小组的设立、专家小组报告的通过、上诉机构报告的通过以及授权终止减让或者其他义务的通过成了自动通过,保证了WTO争端解决机构对成员方在WTO协议下发生的争端有了强制性的管辖权。另外,严格的时间限制也提高了整个争端解决机制的工作效率。DSU规定磋商必须在60天内完成,否则自动进入专家小组程序,从磋商到DSB通过专家小组报告(不上诉的情况下)应该在12个月以内,如果有上诉的情况下应该在巧个月以内。大大提高了争端解决的效率。
  国内有专家认为WTO争端解机制对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作用不大,由于在中美双方政策的博弈过程中,各自的实力和地位是不对等的。中国明显处于弱势,为了使美国的机会主义行为或不合作行为得不偿失,处于劣势一方就必须扩大报复的范围。因为,在单一领域中采取行动,最严厉的报复行动是彻底禁止进口美国某类产品,由于美国出口市场相对分散,显然,这不会对美国构成较大的威胁。为此,就必须扩大行动的范围,而这又引发中美国之间全面的贸易战。然而,全面贸易战的成本是高昂的,这会超出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能力所能够承担的范围。因此,中国选择的严厉的贸易"报复"或"惩罚"事实上是不可信的。由于可信性威胁是抑制博弈"机会主义"行为的必要条件,当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威胁不可信时,它不会去自觉地抑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冲动,而是会去选择采取"得罪"中国的贸易政策。WTO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公共政策选择博弈过程,但特定的贸易规则不可能公平地满足和实现所有成员的利益。至于最后的规则选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每个成员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政策选择博弈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和实力。另外因为其耗时15个月,成本较高,再加上15个月的改正期限。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措施要么时间较短,如对中国钢材征收临时保障措施关税为3年,基本上与争端解决的合理期限相等;要么具有不可逆转性,如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官司打赢,已经设限的配额也无法挽回。但是,建立多边贸易体制的目的就是试图抑制其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有各成员之间有效率的合作均衡。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以WTO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的基本职能之一。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度安排,目的是试图通过集体或制度的力量来增加惩罚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防止或减少其成员,尤其是防止或减少某些大国在政策选择博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我们应该看到,WTO提倡各个成员方善意利用WTO的规则,但如果有成员起诉中国,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否则有可能开了不好的先例,各成员方都可以随意对中国起诉。另外,中美近期贸易争端涉及到中国入世议定书有关条款的法律解释问题,如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彩电倾销案就因为这个而败诉。中国必须积极应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主动的注重从解释和运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角度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抗辩。这种诉讼不仅仅为解决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更是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的更多的贸易争端而获得WTO所认可的法律依据。
4.2.3 调整中国的贸易政策
a.参与双边行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谋求加入多边国际经济组织,以尽快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国为加入WOT所作的努力足以证明这点。但按照集体行动理论认为,大集团由于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而效率较小集团低。现今多边国际经济组织随着成员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也难免不会出现大集团问题。一些国家较早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免受外国利益集团的频繁影响,稳定贸易条件以争取规模报酬递增,他们将贸易政策调整为以建立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区式的小集团战略。墨西哥就是实施这种贸易战面雨夔溉琢爵硬益者目前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尤其是欧盟、美国、日本及新加坡等都在加紧实施这种对本国利益更为确定的集体行动方式。中国己意识到了这种战略变化的有效性,当前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自由贸易合作可以认为是开了好头,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也要有积极的筹划。
b.注重国际贸易中市场行为在和经济领域中的协调
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在坚持国内利益前提下,有策略地处理好对外和经济目标的统一,尤其在贸易政策产生过程中,应尽可能在多方博弈中实现均衡。国外利益集团之所以对贸易政形成影响,主要还是通过政府的表达,而表达都是有"价格"对应的。所以国际间的贸易对话或是贸易战大都可以量化为市场交易行为。目前中国贸易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压力",主要是利益集团从中收益在市场和经济市场中分配不均造成的。作为改进或是补偿,中国政府应采取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贸易政策,如国家可以购买多国外国债券、鼓励国内资本对国外投资,尤其是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投资、放开各类企业对国外和公共福利事业的捐赠等,尽量使利益集团对中国贸易收益的过高预期得到稀释。
c."干中学"中逐步加强中国贸易政策的基础建设
由于长期来中国的制度改革落后于经济制度改革,所以政府政策从产生到实施的成本均只能自担。而利益集团和贸易政策的研究表明,恰当的制度不但能创造经济效率,还能够分解经济成本。中国完全可以从与外国利益集团的交往中学到有用的技能,比如在利益集团活动中,"游说"成为了技术,借鉴和学习这门技术,对在象利益集团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等的贸易活动中十分有效。除了工具外,谁来使用工具也非常重要,这也决定了代表中国特殊经济利益团体的活动将加速产生。中美双方非政府组织间的贸易情况交流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有组织赴美"游说"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开端。随着中国贸易政策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中国贸易政策抵御外国利益集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大,中国在全球和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就愈显重要。
  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特点、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展望,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大幅攀升,中美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大多数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是由于美国的"惯性"、中美经济发展及贸易规模不平衡、敌视中国的思维以及我国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所引起的,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动迎战,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在频发的贸易摩擦较量中处于劣势,"和为贵"原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战略、战术上,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边对话磋商、两国高层互访增进彼此了解,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统一贸易统计方法,力求反映实际的贸易差额,不要人为地制造事端,敦促美国放弃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这一损害中美两国利益的做法。我国一贯主张不要"经济化",但是这只是我中国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国出于利益的考虑,以后还会打"牌",中国要转变思维模式,有针对性地作好相关准备工作。中国企业要积极应诉,在WTO框架下解决贸易摩擦。同时化压力为动力,调整产业及市场结构,打破对美国市场的过多依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培养贸易谈判专家。虽然美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远小于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但是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最终决定了两国的经贸关系将持续发展。本文的分析研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给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业务的实践者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希望能够以本文为索引在更深层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为中国在日后处理与美国等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起到参考和支持的作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秋娟老师,本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到资料的运用、写作的过程都渗透着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老师用他广博的学识和独具魅力的人格,指导我在学业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在此,向李老师表示我深深的尊敬和感谢。
  再次感谢国贸系的所有老师们。学院国贸系的老师用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鼓舞了我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做人的道理中不倦地探索,在生活上积极进取,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感谢我的授课教师们,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建议,对我的启发性很大,对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升达学院对我的培养,就要离开大学了,但是我却在学院的关怀与呵护下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我向自己的理想不断迈进,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 1 】黄穗光.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的应对思考.经济前沿[J],2007年(3):30-34.
【 2 】贾海基,李春顶.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合理性研究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J],2006(7):22-26.
【 3 】樊纲.对待贸易摩擦中国需做好长期准备.国际先驱导报,2006(5):25-27.
【 4 】谢康,陈燕,黄林军.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国际贸易问题[J],2004(2):24-27.
【 5 】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6页。
【 6 】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 7 】周世俭:《对华反倾销进入20年高峰期》,载于《民营经济报》日,转引自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 8 】 "ChinaStillaThornforU.S.Manufaeture,,,刀已tal〔乞News,Nov.2004,vol.44lssue12,p2.转引自EBSCo数据库。
【 9 】 岳晋峰:"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根源探析",《对外经贸实务》(武汉)2005.7
【 10 】 苗迎春.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04,(3):37,35
【 11 】 陈兵.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广西社会科2003,(10):103
【 12 】 白明韶.美国贸易301条款在未来中美关系中的角色定位.经济社会,2001,(10):78
【 13 】 白明韶.美国贸易301条款在未来中美关系中的角色定位.经济社会,2001,(10):79一80
【 14 】 蒲华林.后w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及对策.商业时代,·71
【 15 】丁焱焱.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解析.WTO经济导刊[J],2007(5):13-17.
【 16 】郎丽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与政策建议.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7(7):36-40.
【 17 】 李夏玲,洪毅颖.中美贸易结构比较及启示.经济纵横[J],2004(2):34-37.
【 18 】文媛,赫楠.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经济学解读.商业时代[J],2006(3):45-47.
[19]2005RePorttoCongressoftheU.S.ChinaEeonomieandSeeurityReviewCommission,http://www.usee.gov/researehPaPers/annual-rePorts.htm/http://www.
[20]ElizabethVanWieDavis.ChineseperspeetivesonSino~AmerieanRelations.TheEdwinMellenPress,5
[21]Jimperlow."TradeDefieitwithChinaputsUSatDisadvantage".http:n//p/hoenix/stories/20()2/10/14/editorial4.html
[22] RobertC.Feenstra,AdvaneedInternationalTrade:Theo卿andEvidenee.prineeton:PrineetonUnivesrityPress,1
【 23 】 程瑞华.直面国际贸易摩擦[N],金融时报日
【 24 】倪峰.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日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中文摘要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目录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结论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致谢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士:第2章 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与结构分析
请您记住我们臂力论文网,竭诚为您服务
《国际贸易相关的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材料 》由臂力论文网
|粤ICP备号-1
此篇论文:国际贸易相关的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材料由臂力论文网整理提供 论文,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经题目宏观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