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的一半是耐心的议论文中心论点点

人民日报:发展中大国的雄心与耐心(国际论坛)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PM2.5等环保标准方面,还只能同较低水平的国际标准接轨;不切实际地追求发达国家的标准,只能助长焦躁情绪,甚至动摇发展信心。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中国同外部世界密切互动、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这一进程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厘清发展思路,也让我们真切意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最近30年,中国6亿多人口脱贫,对实现世界脱贫目标贡献高达70%。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亿多人口在贫困线以下。这样一组数字,浓缩了今日中国的国家属性和发展特征。  作为一个迅速成长壮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有雄厚的实力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中国人有能力创造经济增长奇迹,也一定能够在环保等领域走得又好又快。在蓝天白云下生活,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中国人提高幸福指数的诉求,也是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一个迅速成长壮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平稳,形势依然严峻,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明显的。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始终是中国迈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是,中国不可能超越现实,在PM2.5等环保标准方面,还只能同较低水平的国际标准接轨。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走好紧要处的关键几步,需要科学规划,也需要理性成熟的国民心态。这种心态离不开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在理想和现实间寻找平衡的清醒意识。  发达国家的标准美则美矣,但其背后有历史文化传统支撑,有上百年工业化进程积淀。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优哉游哉地重走发达国家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雄心不容懈怠。否则,发展中国家没有前途可言,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的窘境也是明摆着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发展速度只能保持,就业压力需要缓解,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与之相对应,国家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这就决定了国家发展规划必须是理性、科学、周密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冲动和浪漫。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不但欲速则不达,甚至会打乱整体布局,延误发展机遇。不切实际地追求发达国家的标准,只能助长焦躁情绪,甚至动摇发展信心。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中国同外部世界密切互动、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这一进程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厘清发展思路,也让我们真切意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  没有理想追求的发展注定是不完整的,缺少现实感的发展不可能结出硕果。作为一个迅速成长壮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有足够的雄心与耐心。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NN015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7002条
评论10640条
评论9745条
评论6722条
评论5406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闲暇读清朝康熙帝“削三藩”这段历史,细细品味,受益匪浅。“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福建。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皇室的一块心病。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想一展雄心抱负,下决心对割据云南的吴三桂下手。但稳重的孝庄太皇太后却告诫年轻气盛的康熙,撤藩的时机还不成熟,还要等,正所谓“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康熙听从了孝庄太皇太后的劝诫,以坚定的决心和坚韧的耐心,选择好时机下手,最终经过8年平叛战争,取得“削三藩”的胜利。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一旦陷入急躁的情绪,往往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借覆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最后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特邀主编老师
2013学年高一优秀阅读材料之励志篇(三):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本学科其它资料
资源难易程度:★★★★★★★★★★★★★★★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谈耐心李少春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谈耐心李少春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如果产生急躁的情绪,往往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  ②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携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③做到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些年轻人,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不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不冷静就会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给以后工作造成被动……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④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我想,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冷静的 心态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弱小时韬光养晦,强大时乘胜追击。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坚定自己的步伐,不到最后,决不言败。就像《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虽然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著,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⑤耐心,是一种坚韧,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信心和勇气。只要我们能对工作投以热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抱以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选自《解放军日报》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运用___和___两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观点。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把第④段画线部分改成与“目标恒定”结构类型一致的四字短语,并说明这样改的好处。(1)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2.举例论证(例证)、对比论证3.第④段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说说“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再从“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两个方面分别论述。4.(1)改写:步伐坚定。(2)好处:句式整齐,表现力强。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谈耐心李少春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的种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议论文阅读常见考点:
  一、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二、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议论文阅读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考点名称:
论证方法:
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论证方法分类: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论证方法的特征:
(一)事实论证:
事实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
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
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
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
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二)理论论证:
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
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
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
(三)比较论证:
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1.类比论证:
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
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真实。
类比论证有一定的哲学依据,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来看,类比论证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异,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考查,试图在异中求同,是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式,由于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
另外,即使一个基本正确的类比结论中,也包含着某些谬误。一般来说,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如果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密切,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联系程度低,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无关的,就不能进行类比。
(四)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
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式。
(五)因果论证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
所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
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
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议论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
(六)道理论证
概念: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详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此外,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中考议论文四种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也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如果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方法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分作四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现在结合2006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个大家讲解一下:
(一)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
例1:(2006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 有删改)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二)引用论证法
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例1、(2006 随州市 有删改)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题目:语段使用了引用论证法,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明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作用是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
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2006年百色市)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四)、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例:(2006江苏省盐城市 有删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问题:这一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法,作用是: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
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考点名称:
  论点的定义
  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论点的基本概念
  1、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2、现在也有讨论的焦点,共同关注的话题之意。
  论点的特征: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
  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确立论点。
  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论点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中心论点的判定与提炼: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阅读议论文,最终要求读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解题思想和有效的解题方法:
  1.首先,用排除论据法。 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 因此要加以排除。
  2.其次,用论据检验法。在排除论据以后,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如果是,那么,这一看法或这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 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
  二、准确地找出论点,要明确以下几点:
  1.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段提出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只是论题,而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
  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②是明确的判断;
  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3.议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
  ①、政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在题目中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方式有: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
  ②、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谈耐心李少春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