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信息网情况的分析文章

急求一篇(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与对策)的毕业论文!!!我要参考!!高分求!!!_百度知道
急求一篇(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与对策)的毕业论文!!!我要参考!!高分求!!!
提问者采纳
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与对策随意点的,到网上多找资料,自己做。你要是真写不到,可以去(天下文库)看下,我去年的论文在那写的,还不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提问者评价
谢谢 我自己写了半天 写好了
其他类似问题
就业制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李建成.pdf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文章编号 :1671 -
- 0100 - 04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李建成 ,  张志业 ,  郝惠君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摘  要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 ,在分析近几年
尤其是 2007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 ,指出应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畅通就业渠道 ,破除制
约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障碍 ;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 ,根据学生成才需要 ,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
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就业观 ,积极拓宽就业空间等三个方面探求破解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形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G647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L I Jian2cheng , ZHAN G Zhi2ye , HAO Hui2ju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p resent p roblem t hat t here are more and more graduates but the em2
ployment p roportion is low ,we have to seek t he countermeasure f rom t he following three part s on t he
basis of employment sit 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 in 2007First ,we must st rengt hen t he government
f unction ,unimped t he empioyment irrigation channel , remove t he policy obstacles rest ricting the em2
Second , schools should face t he society requirement s , st rent hen t h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according to t he st ud Third ,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establish t he
completely new employment view ,namely seeking the first job regardless of it s salary , t hen selecting
t he favorite job ,and finally starting an undertaking. Furthermore , we must broaden t he employment
space positively.
Key words : em countermeasure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 ,大学毕业生总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们提供专业的论文写作与发表服务
电 话:(杨老师)
杨老师 QQ:
电 话:(陈老师)
陈老师 QQ:
您现在的位置:>>
>> 正文内容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60-02      据统计,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当年就业率约为68%。2009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劳动力需求大量缩减,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新增劳动力在急剧上升,岗位数量与大学毕业生人数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加上本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及新增劳动力增长速度,导致整个就业形势凸显劳动力供给大量增加和需求量严重减少的矛盾。上千万的大学生特别是农村来的大学生耗费一家几十年的收入,毕业之后却面临失业的威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而现实的社会问题[1]。   一、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体现了其他国家在就业问题中的普遍性,又体现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从主客观因素入手,能使我们更深刻、更科学地分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环境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状况向来决定和反映就业的状况,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2]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增大,造成薪资下降,这和大学生的心理期待有所差距,使得一些大学生宁愿选择不就业,也不愿意接受低薪工作。   2.我国国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目前的劳动力相对过剩。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 000万(2010年大学毕业生63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 000万)[3]。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经济每增长1%带来80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 0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高校体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沿袭着精英阶段的培养路线,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转轨的步伐,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下降。   第一,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前些年,很多高校都有“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当时很多所谓的“热门专业” 大家都开设,导致现在毕业生的专业相对集中和拥挤,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第二,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对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4]。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课程的选择,但是,学生按兴趣自主选择的范围很小,因为必修课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评体制和测评方法过于机械化,缺乏灵活性,有的高校甚至局限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第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部分高校至今还沿用着以前那种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忽视就业指导的全程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就业指导被当做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很多高校甚至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忽视与毕业生的沟通。   4.家庭陈旧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中来自农村、边远地区的占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离开本省、本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遵从其父母的意愿,父母依靠的是子女,总想将子女留在身边或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导致毕业生不愿去外地就业。还有部分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能到大城市、好单位,从事好职业,导致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相对减少。而城市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大学理所当然应该留在大城市,并认为到偏远地区去工作没有前途或难以升迁,这就导致了城市或发达地区人才过剩、就业压力大,而那些偏远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却紧缺人才。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 学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就业的定位欠准确且不合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求职时茫然而不知所措。   其次,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与自身素质同就业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而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最后,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毕业生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部分大学生观念落后,相互攀比,等待观望,结果错过了就业机会。   二、 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然而,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及政府的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最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第一,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大学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观念,择业时不可一味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5]。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使我们能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根源剖析与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 林益彬.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3] 戴前虎,刘南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J].人民论坛,2010,(8).   [4] 朱锦庆,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5] 王江飞.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学生就业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7).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轻松生活,一起创造!
主营业务:,,,,,等!
本坚持:优质、诚信、高效、安全四大原则!需要","请与本站联系!
论文服务热线:6 邮箱:yqlw@ 微信公众号:lunwen51
法律顾问:上海张志海律师事务所 黄雪松 律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号  摘 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形势。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形势。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和成因,指出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论文网 /3/view-4929335.htm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   一、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每年临近年底,新一轮的“应聘季”就开始了。源源不断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蜂拥而入全国各个城市的人才市场或人才招聘场所,京津沪广等一线大城市更是拥挤不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但是,深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虽然每个招聘场所都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不是大学生们花费了几千元做简历、经过日夜奔波劳苦投了上百份招聘单位,也没有找到一家令自己满意的单位,就是一些招聘单位对前来报名应聘的学生们条件苛刻,首先第一条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让前来跃跃欲试的大学生们望而止步。   2013年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约27万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平息并且在一些层面进一步扩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小,只能更大。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更多的是大学生自己的原因。这是一件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每一位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全社会都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大学生们走出跨入社会的第一步,从而使其今后的人生之路充满正能量。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   1.高校的快速发展、专业老化、教学内容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步,社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的总供给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同时适合大学生“口味”的工作岗位较少。由于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基数巨大,每年有2000万的新增劳动力,全国城镇每年只能提供120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大多数工作却是大学生们所不屑一顾的。因此,自然会出现一方面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许多工作岗位还得到偏远的山区招工,以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二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从2002年到2014年,我国每年所毕业的大学生由原来的145万猛增到727万,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就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变化,对于全社会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如果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脱节的情况下,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2.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原因所造成的就业难问题。一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职业取向导致他们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低不成,高不就”,“宁愿京沪广一张床,不要二线城市一套房”的传说已被大学生们变为现实。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群众团体、大专院校、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选择排在后几位单位的人仅有7%;同时,选择回老家,尤其是回到小城镇、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只有3%。这说明,作为家长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的“精英情结”也非常严重,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上了4年,再回到老家农村工作,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因此,宁愿让孩子漂在“京沪广”,说起来是在一线城市工作,脸上很有光彩。其实孩子究竟在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得如何,的确是“剪不断,理还乱”。轰动一时的北京的“井下人”事例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二是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社会各行各业对完成工作的基本要求。有的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不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应聘的考试场合,面红耳赤,言不达意,失去了对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三是一些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忽东忽西,目的性不强,定位不明确,脚踩两只或多只船,最后连上一只船的机会也没有了。   3.用人单位设置的苛刻条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目前招工单位往往首先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或者是“低职高聘”,办公室的文员也都要有硕士学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这种重经验轻学历或重学历轻实践严重脱离现实的招工方法给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4.高校在自身发展中,如专业设置、教材老化、教师队伍不强等原因造成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追求大而全,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导致开设的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构性的供需矛盾突出。还有一些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学校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都没有设立,大学生无法在校内得到应有的就业指导。   5.社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种种困难。大学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档案就得返回户口所在地,由于近年来有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这就成了必须越过的一道坎。但是,在具体办起户籍、档案等手续来,实在不易。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一位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自己在中关村找到工作,先后耗时一年多时间,连续跑了8次河北省某县老家,都难以办到自己企业所需要的相关手续一事,让无数大学生扼腕感叹。正是这一道道有形的、无形的“网”,使许多大学生与自己所向往的工作失之交臂,留下遗憾。   以上分析足以说明,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着多种因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和培训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要想逐步解决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种种难题,就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与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在招聘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很少具备必要的求职知识与技巧,一些很小的、本来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反而会成为功亏一篑的导火线问题。习近平同志不久前在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交谈时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要成为每一所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抓出成效,选拔一批有意愿为大学生就业奉献自己光和热的教师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要深入研究本校毕业生的流向,研究他们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就业辅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及时、主动地与各类用人单位加强联系,积极引导他们到自己校园里来选拔可用之才。另外,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将来可能选择的工作岗位、地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帮助大学生们从多个方面分析自己、分析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地气“,从而有效地解决”供需矛盾“。   2.高校的责任。不解决好高校专业的配置、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想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专业,设置最能代表时代特征、深深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学科,及时购置与更新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将那些已被社会淘汰的专业与课程及时“关闭”,不能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有及时补充正能量,接好地气,才能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3.政府部门的责任。一是要完善与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消除歧视,改革与简化户籍、人事、档案办理手续,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二是要切实采取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奖励措施,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山区、到农村去,一定要将奖励措施落到实处。以上海某区为例,虽然也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在社区创业的相关法规。但是实施起来却极为不易,其中有一条就使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望而止步,这条规定是:“凡是在社区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要在本社区辖区内租赁房屋。”能够符合此条规定者寥寥无几,奖励也就成了泡影。三是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机制与失业保障体制,及时帮助一部分尚未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生调整思路,修正坐标,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同时,一定要珍惜经过多年培养的大学生人才,不能让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白白流失,要将一定时间内还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纳入社会救济体系,对他们实施必要的社会救济。   4.社会的责任。全社会都要来关心这些天之骄子,大家都来伸出友谊之手,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决不能让前文所讲的那位大学生一年多内为了办好自己的相关手续,前后跑了8趟老家的事例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不让大学生们刚走出校门就遭受社会的冷遇,各方面都要尽可能公平地对待他们。以招聘企业为例,要根据岗位选拔员工,设立既实用又环保的招聘方案。只要本科生能做的,完全没有必要招来一位研究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同理,只要是高职生、大专生就可以胜任的活,也没有必要招来一位本科生来完成此项工作。要知道,人才的浪费,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工使用成本。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很强、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好角色的转换。在他们步入企业大门后,人力资源部门要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从厂纪、厂规、安全、技术、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强化学习,很快就可以使其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对每一位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一次次地参加笔试、面试,都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只有将自己的准备做得更好、更充分,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更大的挑战。要根据自己每一次的失败及时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短板”,尽可能地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长板”,从而使他们认可自己的这只“木桶”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尽可能少走弯路。   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笔者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也曾经有过许多次对学业的荒芜、考试没有下苦功的后悔与遗憾,但是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心怀若谷,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认真做好就业筹划,以优良的“情商与智商”面对每一份工作,面对每一位招聘者,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能够让自己展开理想翅膀、奋勇拼搏的广阔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青网.习近平赴天津考察,称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   [2] 易明.期盼孩子们能工作得更好.北京纪事,2013(9)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2010级财务管理6班 四川达州 635000 指导教师:王娟)   (责编:若佳)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在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