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竹骨天才麻将少女漫画144请问值多少,144颗

成都艺人打造的手工竹骨麻将_新浪湖北艺术_新浪湖北
成都艺人打造的手工竹骨麻将
新浪收藏评论
  (四川在线记者 曾晴 颜雪 摄影报道)本网报道麻将博物馆或回蓉的新闻后,昨日上午,热心读者方翠英打来电话称,自家有一副精致的手工竹骨麻将,想与日本麻将博物馆中的竹骨麻将一较高下。方翠英的父亲方国成就是麻将制作者,也是成都手工麻将老艺人,其精湛的手艺让女儿敬佩:“别人一副麻将只买一斗米,我父亲的要卖五斗米!”
  方国成送给3个女儿一人一副麻将以作纪念,其中一副来不及雕刻就过世,成为一家子永远的遗憾....。
三国人物花牌
花牌和听用牌
  牌雕精美
  工竹骨麻将上,三国故事连环画栩栩如生
  记者一走进方翠英女士的家里,她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两套制作精美的手工竹骨麻将,一套是二妹方玉英的,是尚未雕刻完工的半成品,另一套是自己的,已经雕刻完好。方翠英说:“这套雕刻完成的麻将,是我父亲1980年专门制作给我留作纪念,如果有可能,我想拿出来和日本博物馆收藏的那套竹骨麻将比一比,看看哪套更精美。”
  方女士的这套竹骨麻将一共144张,除了常见牌里的筒子、条子、万字外,还有中、发、白板、听用、花牌等。整套牌雕刻非常精美,虽然过去30多年,但牌面上的颜色看上去还和新的一样。“我父亲是成都老的麻将制作艺人,这套麻将是专门为我做的,比他卖的那些麻要精美很多。”随即,方女士拿出了一张麻将。“这个是白板,但8张白板中有4张雕刻的是凤凰,而普通的麻将一般雕刻的是孔雀。”这套麻将的条子也不是常见的“竹筒花”,而是被老艺人雕刻成“万”字型。一般麻将牌的筒子都是简单的环,方女士的筒子里却雕刻着精美的6角花。麻将的听用牌面,也被精心雕刻成梅、荷、兰、菊四种花色。
  这套麻将中最特别的,要属4张花牌——老艺人将其雕刻成“诸葛亮空城计”的连环画,牌面上雕刻的诸葛亮,司马懿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我看你们报上说,博物馆里保存的竹骨麻将上雕刻了三国人物的花牌,我这套花牌不仅有三国人物,而且是一套三国故事的连环画。我三妹那那一套上,父亲将花牌雕刻成了‘包公铡美案’。”
  “这套麻将我父亲从上世纪80年左右开始做,那时候父亲已经60多岁了,雕刻时,每张牌父亲都是直接下刀,从没看见他用笔在牌面上画过线条。”从开始处理原材料到最后制作完成,方女士的父亲零零星星地做了2年。当时整套麻将牌的成本,超过60元。“那时候工资就18元左右,我这套牌的成本就相当于一般人3个月的工资。”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民间手工艺人展示手工竹骨麻将
下载积分:820
内容提示:【精品】民间手工艺人展示手工竹骨麻将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5:28: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民间手工艺人展示手工竹骨麻将.PPT
官方公共微信三国人物花牌
花牌和听用牌
方翠英两姐妹(左一方翠英 左二 方玉英)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曾晴 颜雪摄影报道)本网报道麻将博物馆或回蓉的新闻后,昨日上午,热心读者方翠英打来电话称,自家有一副精致的手工竹骨麻将,想与日本麻将博物馆中的竹骨麻将一较高下。方翠英的父亲方国成就是麻将制作者,也是成都手工麻将老艺人,其精湛的手艺让女儿敬佩:“别人一副麻将只买一斗米,我父亲的要卖五斗米!”
方国成送给3个女儿一人一副麻将以作纪念,其中一副来不及雕刻就过世,成为一家子永远的遗憾......
工竹骨麻将上,三国故事连环画栩栩如生
记者一走进方翠英女士的家里,她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两套制作精美的手工竹骨麻将,一套是二妹方玉英的,是尚未雕刻完工的半成品,另一套是自己的,已经雕刻完好。方翠英说:“这套雕刻完成的麻将,是我父亲1980年专门制作给我留作纪念,如果有可能,我想拿出来和日本博物馆收藏的那套竹骨麻将比一比,看看哪套更精美。”
方女士的这套竹骨麻将一共144张,除了常见牌里的筒子、条子、万字外,还有中、发、白板、听用、花牌等。整套牌雕刻非常精美,虽然过去30多年,但牌面上的颜色看上去还和新的一样。“我父亲是成都老的麻将制作艺人,这套麻将是专门为我做的,比他卖的那些麻要精美很多。”随即,方女士拿出了一张麻将。“这个是白板,但8张白板中有4张雕刻的是凤凰,而普通的麻将一般雕刻的是孔雀。”这套麻将的条子也不是常见的“竹筒花”,而是被老艺人雕刻成“万”字型。一般麻将牌的筒子都是简单的环,方女士的筒子里却雕刻着精美的6角花。麻将的听用牌面,也被精心雕刻成梅、荷、兰、菊四种花色。
这套麻将中最特别的,要属4张花牌——老艺人将其雕刻成“诸葛亮空城计”的连环画,牌面上雕刻的诸葛亮,司马懿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我看你们报上说,博物馆里保存的竹骨麻将上雕刻了三国人物的花牌,我这套花牌不仅有三国人物,而且是一套三国故事的连环画。我三妹那那一套上,父亲将花牌雕刻成了‘包公铡美案’。”
“这套麻将我父亲从上世纪80年左右开始做,那时候父亲已经60多岁了,雕刻时,每张牌父亲都是直接下刀,从没看见他用笔在牌面上画过线条。”从开始处理原材料到最后制作完成,方女士的父亲零零星星地做了2年。当时整套麻将牌的成本,超过60元。“那时候工资就18元左右,我这套牌的成本就相当于一般人3个月的工资。”
慕名买主多,凭制作麻将养活一家八口
“我父亲方国成是成都一名老手艺人,解放前就已经在制作麻将,我们一家八口人都靠父亲这门手艺养活。”说起自己的父亲,作为大女儿的方翠英非常骄傲,“我父亲的手艺是跟着当时成都皇城坝的八旗师傅学的,他的手艺比别的师傅好,做出来的麻将牌售价也比一般的贵。那时候一套麻将人家就换一斗米,而父亲制作的麻将牌能换5斗米。”
那时候,成都染坊街住着很多手工艺人,方翠英一家就住在那里。从小,方翠英就看着父亲做麻将,做麻将牌的材料有人专门送过来。“以前父亲做的麻将牌,竹料主要来自江安的楠竹,而骨头主要是牛的腿胫骨。”每次材料送到后,全家人都帮着父亲做麻将胚子。“那时候物料拿到家里,我们偶尔会帮着父亲打磨胚子,但雕刻以及给牌面上色,都是父亲一手完成的。给麻将上色的颜料,父亲只买德国产的,这种颜料用很多年都不会褪色。”
根据用料和雕刻的工艺,麻将牌被分为很多等级,价格也不相同。那时,方家做出来的麻将从来不摆摊,做出来就会被人买走,有时候甚至需要提前预定。“那时候父亲根本不用说打广告什么的。我家的麻将都供不应求,很多人慕名来找父亲买麻将,有的甚至提前很久就预定。”
方国成做麻将的手艺精湛,也吸引了很多工坊邀请他去做麻将牌。方翠英姐妹回忆,曾经有个工厂邀请方国成去那里做师傅,还下了大红色的聘书。“可父亲直接告诉他们说‘我忙,不可能天天来上班。’后来父亲也没在那里去工作过。”
有些美中不足,二女儿的麻将没能做完
方国成手艺精湛,可他的一身手艺却无人继承。老人家既没有徒弟,也没有让后代继承衣钵。“平时我们一般给他打下手,做点打磨工作,其他父亲不要我们碰。”方翠英解释道。
退休后,老人想着给3个女儿一人做一副麻将牌,给女儿们留作纪念。3个女儿一人一副手工竹骨麻将,本是美事一桩,却也有让方国成遗憾的地方。
“父亲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二女子(指二女儿方玉英)的麻将没雕刻,自己很难过。”方翠英回忆道,那时是1990年,方国成因肺气肿住院,制作起二女儿的麻将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等到麻将竹骨嵌成、打磨光滑后,方国成再也没有精力雕刻144张麻将牌。而送给三女儿的那套麻将牌,也仅仅是雕刻完成,没有上颜色。病床上的方国成每次提到这个憾事,方翠英也只能安慰说:“你二女子白手起家组成家庭,你送一副白板麻将象征性正好。”
1990年春节大年三十,方国成去世,而那副白板麻将牌也成了永远的遗憾,“我也到处向父亲以前的老客户打听,想把以前父亲卖出的麻将买回来,再多钱也没关系,可惜没人愿意卖。”方玉英口气有些遗憾。尽管如此,方玉英依然细心保留着这副白板麻将牌,麻将牌正面空空如也,摸上去光滑如绸,敲起来清脆声响。
成都正宗手工麻将 需12道工序
成都正宗手工老麻将制作非常繁琐,经历12道工序。
“得取江安楠竹和牛腿颈骨,这些材料厚而结实,方便雕刻。”方翠英口气肯定。浸泡洗净后,用工具将牛骨粗糙面磨平,切割为麻将大小的牛骨和竹片。“为使竹片与骨片嵌合紧密,在切割时会对骨片和竹片打一个木楔子,骨片凸出、竹片凹进,再用粘合剂黏合。”
接下来又是打磨过程。“先用碾细的金刚砂打磨,再用沾水的节节草来回擦拭。”方翠英说道。节节草是草本植物,明代李时珍解释其用途:“此草有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
方翠英和方玉英惟一能帮忙制作麻将的,就是用节节草打磨。“十来张麻将一字排开,放在一米宽的板凳上,人半身躬下手膀子来回擦拭。”一副麻将144张,一张麻将6面,往往1个小时还擦不了一面,“每次非得等手上擦起一个个窝窝才得行。”
麻将打磨完才是雕刻过程。方翠英数不清父亲方国成有多少只雕刀、多少种工具。只记得父亲雕梁画栋、画花描鸟,都是信手拈来,从不打草稿。“也没有画册,直接雕刀上阵,一切图案成竹在胸。”
雕刻完毕是上色,“父亲每次说,只用德国进口西鲁(音)颜料。”上色过程中,连方翠英的母亲周银贞也不能插手,不同颜色在方寸之间一一描绘,“一旦颜料花了,就前功尽弃。”等到上色完毕,擦拭多余颜料一副麻将才算制作完成。
江安楠竹 牛腿颈骨 德国西鲁颜料
取材-浸泡牛骨-晾干-打磨牛骨-浸泡-晾干-切割-金刚砂、节节草打磨-雕刻-上色-晾晒
编辑:何勇&责任编辑:张超&
【 四川新闻 】最新热点女儿晒老爸雕的竹骨麻将 能和日本麻将博物馆那套较高下 ― 天府早报 - 四川在线
国内统一刊号CN51-0104&&&&&
第01版 : 要闻第02版 : 要闻?必读第03版 : 要闻?热读第04版 : 要闻?锐读第05版 : 要闻?锐读第06版 : 要闻?锐读第08版 : 专题第10版 : 国内国际第11版 : 国际新闻第12版 : 财经新闻第13版 : 财经新闻第14版 : 娱体新闻第15版 : 娱乐新闻第16版 : 娱乐新闻第17版 : 成都新闻第18版 : 成都?事件第19版 : 红星路70号第20版 : 数字周刊第21版 : 数字周刊第22版 : 数字周刊第23版 : 数字周刊第24版 : 数字周刊第25版 : 数字周刊第26版 : 数字周刊第27版 : 数字周刊第28版 : 数字周刊第29版 : 数字周刊第30版 : 车界周刊第31版 : 车界周刊第32版 : 车界周刊第33版 : 天府楼市第34版 : 广告第35版 : 广告第36版 : 天府楼市第37版 : 天府楼市第38版 : 天府楼市第39版 : 天府楼市第40版 : 广告第41版 : 广告第42版 : 天府楼市第43版 : 天府楼市第44版 : 天府楼市第46版 : 天府楼市第47版 : 广告第48版 : 广告第49版 : 天府楼市第50版 : 天府楼市第51版 : 天府楼市第52版 : 天府楼市第53版 : 广告第54版 : 广告第55版 : 天府楼市第56版 : 天府楼市
?女儿晒老爸雕的竹骨麻将 能和日?唐元镇加固受损堤坝 全力打赢下
既然是“麻城”怎能少了麻将的传奇
女儿晒老爸雕的竹骨麻将 能和日本麻将博物馆那套较高下
天府早报报道麻将博物馆或回蓉的新闻后,昨日上午,62岁的热心读者方翠英打来电话称,自家有一副精致的手工竹骨麻将,想与日本麻将博物馆中的竹骨麻将一较高下。方翠英的父亲方国成就是麻将制作者,也是成都手工麻将老艺人,其精湛的手艺让女儿敬佩:“别人一副麻将只卖一斗米,我父亲的要卖五斗米!”&&&&方国成送给3个女儿一人一副麻将以作纪念,其中一副来不及雕刻就过世,成为一家子永远的遗憾……雕刻精美竹骨麻将&三国故事连环画栩栩如生&&&&天府早报记者一走进方翠英的家里,她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两套制作精美的手工竹骨麻将,一套是二妹方玉英的,是尚未雕刻完工的半成品,另一套是自己的,已经雕刻完好。方翠英说:“这套雕刻完成的麻将,是我父亲1980年专门制作给我留作纪念,如果有可能,我想拿出来和日本博物馆收藏的那套竹骨麻将比一比,看看哪套更精美。”&&&&方女士的这套竹骨麻将一共144张,除了常见牌里的筒子、条子、万字外,还有中、发、白板、听用、花牌等。整套牌雕刻非常精美,虽然已过去30多年,但牌面上的颜色看上去还和新的一样。“我父亲是成都手工麻将制作艺人,这套麻将是他专门为我做的,比他卖的那些麻将要精美很多。”随即,方女士拿出了一张麻将。“这个是白板,但8张白板中有4张雕刻的是凤凰,而普通的麻将一般雕刻的是孔雀。”一般麻将牌的筒子都是简单的环,方女士手中的麻将筒子里却雕刻着精美的六角花。麻将的听用牌面,也被精心雕刻成梅、荷、兰、菊四种花色。&&&&这套麻将中最特别的,要属4张花牌――老艺人将其雕刻成“诸葛亮空城计”的连环画,牌面上雕刻的诸葛亮、司马懿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我看你们报上说,博物馆里保存的竹骨麻将上雕刻了三国人物,我这套花牌不仅有三国人物,而且是一套三国故事的连环画。”“这套麻将我父亲从1980年左右开始做,那时候父亲已经60多岁了,雕刻时,每张牌父亲都是直接下刀,从没看见他用笔在牌面上画过线条。”从开始处理原材料到最后制作完成,方女士的父亲零零星星地做了2年。当时整套麻将牌的成本,超过60元。“那时候工资就18元左右,我这套牌的成本就相当于一般人3个月的工资。”手艺精湛价格不低&凭制作麻将养活一家八口&&&&“我父亲方国成解放前就在制作麻将,我们一家八口人都靠父亲这门手艺养活。”说起自己的父亲,作为大女儿的方翠英非常骄傲,“我父亲的手艺是跟着当时成都皇城坝的八旗师傅学的,他的手艺比别的师傅好,做出来的麻将牌售价也比一般的贵。那时候一副麻将人家就换一斗米,而父亲制作的麻将牌能换5斗米。”&&&&那时候,成都染坊街住着很多手工艺人,方翠英一家就住在那里。“以前父亲做的麻将牌,竹料主要来自江安的楠竹,而骨头主要是牛的腿胫骨。”每次材料送到后,全家人都帮着父亲做麻将胚子。“那时候物料拿到家里,我们偶尔会帮着父亲打磨胚子,但雕刻以及给牌面上色,都是父亲一手完成的。给麻将上色的颜料,父亲只买德国产的,这种颜料用很多年都不会褪色。”&&&&根据用料和雕刻的工艺,麻将牌被分为很多等级,价格也不相同。那时,方家做出来的麻将从来不摆摊,做出来就会被人买走,有时候甚至需要提前预订。“那时候父亲根本不用说打广告什么的。我家的麻将都供不应求,很多人慕名来找父亲买麻将,有的甚至提前很久就预订。”&&&&方翠英姐妹回忆,曾经有个工厂邀请方国成做师傅,还下了大红色的聘书。“可父亲直接告诉他们说,‘我忙,不可能天天来上班。’后来父亲也没在那里去工作过。”留下遗憾美中不足&二女儿的麻将没能雕刻&&&&方国成手艺精湛,可他的一身手艺却无人继承。老人家既没有徒弟,也没有让后代继承衣钵。“平时我们一般给他打下手,做点打磨工作,其他父亲不要我们碰。”方翠英解释道。&&&&退休后,老人想着给3个女儿一人做一副麻将牌留作纪念。3个女儿一人一副手工竹骨麻将,本是美事一桩,却也有让方国成遗憾的地方。&&&&“父亲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二女子(指二女儿方玉英)的麻将没雕刻,自己很难过。”方翠英回忆道,那时是1990年,方国成因肺气肿住院,制作起二女儿的麻将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等到麻将竹骨嵌成、打磨光滑后,方国成再也没有精力雕刻144张麻将牌。而送给三女儿的那套麻将牌,也仅仅是雕刻完成,没有上颜色。&&&&1990年春节大年三十,方国成去世,那副白板麻将牌也成了永远的遗憾,“我也到处向父亲以前的老客户打听,想把以前父亲卖出的麻将买回来,再多钱也没关系,可惜没人愿意卖。”方玉英口气有些遗憾。成都正宗手工麻将&需12道工序&&&&方翠英介绍,成都正宗手工麻将制作非常繁琐,经历12道工序。“得取江安楠竹和牛腿胫骨,这些材料厚而结实,方便雕刻。”。浸泡洗净后,用工具将牛骨粗糙面磨平,切割为麻将大小的牛骨和竹片。“为使竹片与骨片嵌合紧密,在切割时会对骨片和竹片打一个木楔子,骨片凸出、竹片凹进,再用黏合剂黏合。”&&&&接下来又是打磨过程。“先用碾细的金刚砂打磨,再用沾水的节节草来回擦拭。”方翠英说道。节节草是草本植物,明代李时珍解释其用途:“此草有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之搓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方翠英和方玉英惟一能帮忙制作麻将的,就是用节节草打磨。“十来张麻将一字排开,放在一米宽的板凳上来回擦拭。”一副麻将144张,一张麻将6个面,往往1个小时还擦不了一面,“每次非得等手上擦起一个个窝窝才得行。”&&&&麻将打磨完才是雕刻过程。方翠英数不清父亲方国成有多少把雕刀、多少种工具。只记得父亲雕梁画栋、画花描鸟,都是信手拈来,从不打草稿。“也没有画册,直接雕刀上阵,一切图案成竹在胸。”&&&&雕刻完毕是上色,“父亲每次说,只用德国进口西鲁(音)颜料。”上色过程中,连方翠英的母亲周银贞也不能插手,不同颜色在方寸之间一一描绘,“一旦颜料花了,就前功尽弃。”等到上色完毕,擦拭掉多余颜料一副麻将才算制作完成。成都麻将制作过程浸泡牛骨晾干打磨牛骨浸泡晾干切割金刚砂节节草打磨雕刻上色邀你互动&&&&&&&你认为麻将博物馆迁到成都怎么样?你知道哪些成都的手工麻将老艺人?你家有没有独特或悠久的麻将牌?欢迎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天府早报留言,或者拨打天府早报热线电话留下你的想法,早报等待你的故事。&&&&天府早报记者曾晴颜雪摄影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麻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