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叮当与失去的宝藏周末》的作者

  日,比利•威尔德(Billy Wilder)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一个波兰小镇。1924年,威尔德成为一名法律记者。后来,他被派往柏林工作,随即便迷上了电影。于是,他一边在柏林的一家旅馆打工,一边致力于自己热爱的电影艺术。纪录片《周日的人们》(1929年)是威尔德的第一部作品,纳粹上台后,威尔德逃亡巴黎,最终来到美国。 1938年,威尔德开始与剧作家查理斯•布莱克特长达22年的合作。1942年,他执导了在美的第一部作品《大人与小孩》。1950年的《》让威尔德声名远播。   威尔德的作品中展现了一种对人类的怀疑,这明显与他青年时的不幸遭遇以及惨死在集中营中的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幽默的独特感受最终演化成了好莱坞少有的一种喜剧风格——“黑色喜剧”。凭借影片《》(1960年),威尔德成为了第一位在一年中连续赢得三项奥斯卡大奖的影人。从此,他便一举成为好莱坞公认的大师级人物。   在定居美国的近70年中,威尔德创造了一系列令好莱坞熠熠生辉的经典影片,除了以上提到的作品外,还包括《》、《失去的周末》、《》、《控方证人》、《公寓春光》、《》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拍摄于1959年、由玛丽莲•梦露主演的喜剧片《》,该片曾在美国影艺学院评选的“20世纪100部幽默影片”中高居榜首。威尔德一生共获得过21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包括“终身成就奖”在内的7项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来到好莱坞,威尔德才开始学习英语。虽然他的口音很重,但口才很好。由于对英语的不热衷,绝大多数时间他的身边都要有翻译相伴。近年来,威尔德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所以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威尔德一生曾结过两次婚,去世时,他的妻子和惟一的女儿守候在身边。   日在位于洛杉矶贝佛利山的家中平静去世,享年95岁。   作品年表:   《 Billy Wilder Speaks 》 (2006)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颁奖典礼 The 7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3) ...Himself (Memorial Tribute)   《 'Sunset Blvd.': A Look Back 》 (2002) ...dedicatee   《 RIP 2002 》 (2002)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AFI's 100 Years, 100 Laughs: America's Funniest Movies 》 (2000) ...Himself   《 The Shoe Store 》 (1999) ...Himself   《 Personal Journey with Martin Scorsese Through American Movies, A 》 (1995) ...Himself   《情归巴黎 Sabrina 》 (1995) ...consultant   《情归巴黎 Sabrina 》 (1995) ...(earlier screenplay) and   《 &Billy Wilder, wie haben Sie's gemacht?& 》 (1992) ...Himself   《 Directed by William Wyler 》 (1986) ...Himself   《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 (1982) ...(1957 screenplay) and   《患难之交 Buddy Buddy 》 (1981) ...and   《患难之交 Buddy Buddy 》 (1981) ...   《丽人劫 Fedora 》 (1978) ...producer   《丽人劫 Fedora 》 (1978) ...   《丽人劫 Fedora 》 (1978) ...and   《满城风雨 Front Page, The 》 (1974) ...&   《满城风雨 Front Page, The 》 (1974) ...   《两代情 ! 》 (1972) ...   《两代情 Avanti! 》 (1972) ...producer   《福尔摩斯私生活 Private Life of Sherlock Holmes, The 》 (1970) ...   《福尔摩斯私生活 Private Life of Sherlock Holmes, The 》 (1970) ...producer   《铁金刚勇破
》 (1967) ...uncredited and   《飞来福 , The 》 (1966) ...   《飞来福 Fortune Cookie, The 》 (1966) ...producer   《红唇相吻 Kiss Me, Stupid 》 (1964) ...   《红唇相吻 Kiss Me, Stupid 》 (1964) ...producer   《花街神女 Irma la Douce 》 (1963) ...   《花街神女 Irma la Douce 》 (1963) ...and   《花街神女 Irma la Douce 》 (1963) ...producer   《一.二.三 One, Two, Three 》 (1961) ...and   《一.二.三 One, Two, Three 》 (1961) ...producer   《一.二.三 One, Two, Three 》 (1961) ...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Apartment, The 》 (1960) ...producer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Apartment, The 》 (1960) ...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Apartment, The 》 (1960) ...and   《十一罗汉 Ocean's Eleven 》 (1960) ...uncredited   《热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 》 (1959) ...   《热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 》 (1959) ...(screenplay) and   《热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 》 (1959) ...producer   《控方证人/情妇/雄才伟略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 (1957) ...   《控方证人/情妇/雄才伟略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 (1957) ...and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 (1957) ...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 (1957) ...producer   《林白征空记 Spirit of St. Louis, The 》 (1957) ...   《七年之痒 Seven Year Itch, The 》 (1955) ...   《七年之痒 Seven Year Itch, The 》 (1955) ...&   《七年之痒 Seven Year Itch, The 》 (1955) ...producer   《龙凤配 Sabrina 》 (1954) ...&   《龙凤配 Sabrina 》 (1954) ...producer   《龙凤配 Sabrina 》 (1954) ...   《战地军魂/17号囚房 Stalag 17 》 (1953) ...and   《战地军魂/17号囚房 Stalag 17 》 (1953) ...producer   《战地军魂/17号囚房 Stalag 17 》 (1953) ...   《盛大的狂欢节 Ace in the Hole 》 (1951) ...producer   《盛大的狂欢节 Ace in the Hole 》 (1951) ...   《日落大道/红楼金粉 Sunset Blvd. 》 (1950) ...   《日落大道/红楼金粉 Sunset Blvd. 》 (1950) ...(written by) &   《璇宫艳舞 Emperor Waltz, The 》 (1948) ...   《艳曲迷魂 Song Is Born, A 》 (1948) ...story From A to Z   《柏林艳史 Foreign Affair, A 》 (1948) ...   《 Bishop's Wife, The 》 (1947) ...uncredited   《 Lost Weekend, The 》 (1945) ...(screenplay)   《失去的周未 Lost Weekend, The 》 (1945) ...   《双重保险 Double Indemnity 》 (1944) ...   《双重保险 Double Indemnity 》 (1944) ...and   《五墓行动 Five Graves to Cairo 》 (1943) ...   《大人与小孩 Major and the Minor, The 》 (1942) ...   《良宵苦短 Hold Back the Dawn 》 (1941) ...   《火球 Ball of Fire 》 (1941) ...(based on an original story by) &   《时代儿女 Arise, My Love 》 (1940) ...   《 Midnight 》 (1939) ...   《异国鸳鸯 Ninotchka 》 (1939) ...and   《蓝胡子的第八任妻子 Bluebeard's Eighth Wife 》 (1938) ...   《 Menschen am Sonntag 》 (1930)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7:47:4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略谈二十世纪美国作家与酒文化略谈二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略谈二十世纪美国作家与酒文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力荐1人推荐1人还行0人较差0人很差0人评分加载中...失去的周末【电影观看小贴士】: [DVD:普通清晰版]&&[BD:高清无水印]&&[HD:高清版]&&[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喜欢看“失去的周末”的人也喜欢: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大量用户举报,请勿相信留言中某某影院有BD版、已完结等广告字样,里面含有木马插件,敬请留意!明星合集专题邮箱密码&记住我的登录
还没有账号?你现在的位置:&&&&&&奥斯卡领奖台上的英国人
奥斯卡领奖台上的英国人
仅记录最佳男主角和女主角,不包括最佳配角。
&第三届(1930):&乔治.阿利斯George&Arliss&获奖作品:《英宫秘史》Disraeli&
&  1868年出生于伦敦,英国舞台剧演员,1946年死于呼吸衰竭。
&  乔治.阿利斯对外宣称,自己是20到30年代最伟大的演员。他是第一个赢得奥斯卡的英国人,戴眼镜,喜欢严肃地发表演讲,经常和他的老婆演对手戏,喜欢扮演名人,为二、三十年代的影坛留下了许多卓越的角色形象。
  Disraeli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首相大臣,这已是阿利斯第三次扮演这位英国著名政治家和小说家,前两次分别是1911年的舞台剧,和1921年的默片中。1911年的舞台剧是为乔治.阿利斯量身定做并演出5年的戏剧,华纳公司于1929年根据这出英国戏剧进行了翻拍,并使乔治.阿利斯获得奥斯卡影帝。20年后另一位英国大腕亚力克.金纳斯也扮演过这位首相。
第六届(1934)查尔斯.劳顿
获奖作品:《亨利八世的私生活》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出生于约克郡,英国舞台剧演员,毕业于皇家艺术戏剧学院,服役于英国陆军。1962年死于癌症。
  父母本想让查尔斯继承家业,可他从小就喜欢演戏。一战服役归来后,就加入业余剧团,后来终于突破家庭限制,进入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1931年他与妻子随剧团来到美国演出,并与派拉蒙签订了合约,成功演出了几部影片。1933年,他主演的英国影片《亨利八世的私生活》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电影中他扮演了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使他成为第二个来自英国的奥斯卡影帝。
  &《亨》在美国大获成功后,查尔斯.劳顿把注意力集中到电影上,他的电影生涯高峰在1935年,这一年里,他不仅以影片《叛舰呓血记》获纽约电影评论奖的最佳男主角,还以英国影片《伦勃朗》获得了极高评论,他在表演方面最为成功的是英国影片《霍布森的选择》和《控方证人》,这两部影片分获得1954年的英国学院奖的最佳英国片奖,以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1955年他导演的《猎人之夜》虽然票房失败却经常被人引用作为50年代最好的电影,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到美国国家电影注册表中。
   尽管劳顿在电影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就,但他依然热爱舞台剧,20年代到50年代,劳顿持续奉献十多出戏剧,有时表演,有时导演。他在戏剧表演上的能力,正如名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所说:“劳顿的那口井,几乎没有底”。
第八届(1936)维克多.麦克拉格伦Victor McLaglen获奖作品:《告密者》The&Informer  维克多20年代初开始银幕表演,他总是出现在所谓的大制作、经典影片里,尤其是约翰.福德的片子,因此人们喜欢称他为英国的华莱士.比里。
  维克多.麦克拉格伦()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有个大家庭:父亲是南非克拉蒙特主教,有5个兄弟(2个是演员,1个是雕塑家),有过3位妻子,而他的儿子,就是我们熟悉的电影《野鹅敢死队》和《海狼》的导演Andrew Victor McLaglen。
  维克多.麦克拉格伦与前两位英国演员截然不同,虽然有着体面家庭,他的经历与性格都带着江湖气,他14岁离家参军想打仗结果进入皇家近卫骑兵团,后来他到加拿大跑江湖,靠打重量级拳击谋生什么的,后来他回到英国终于打上了仗:一战开始了。他当过爱尔兰火枪队队长,还是英国军队的重量级拳击冠军。战争结束,他又开始跑江湖,在英国默片中扮演角色,1920年他去了美国,无疑美国人才是他的伯乐,于是立刻成为好莱坞明星。约翰福德的《告密者》中,麦克拉格伦扮演了叛乱中的一个爱尔兰人。
&  接下来。。。希特勒开始把欧洲搅得风雨飘摇,意大利在把威尼斯影帝颁给温和英伦绅士Leslie Howard后没多久就向英国宣战了。不过欧洲这一切显然没有破坏美国人的雅兴,这一届,强大的《呼啸山庄》的劳伦斯奥利弗、《飘》的克拉克盖博、《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中的James Stewart,都无法说服奥斯卡,因为这届,有个叫罗伯特.多纳特的英国绅士。
第十二届&(1940)罗伯特.多纳特Robert&Donat
获奖作品:《万世师表》Goodbye,Mr.Chips
  罗伯特.多纳特,,出生于曼彻斯特,11岁开始接受演讲课教育,19岁开始戏剧表演,他独特的温和但极具力量的嗓音,帮助他在30年代成为英国主要演员。查尔斯.劳顿那部《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同样使他在好莱坞取得声誉(他扮演英俊的Thomas Culpeper),但他仍回到英国继续他的表演。
  英国电影《万世师表》讲述一个英国公立学校青年教师的一生,罗伯特.多纳特的表演从害羞木讷的青年,到历经世事的和蔼老年校长,感动了奥斯卡。我们知道的其他电影还包括希区柯克的《39级台阶》。1958年罗伯特.多纳特死于哮喘并发症。
&&&&& 接下来。。。
&  温和英伦绅士夺冠后第二年,James Stewart终成影帝,这次,英国人作陪衬:卓别林的《独cai者》对美国来说太激进、而《蝴蝶梦》则让劳伦斯.奥利弗继续打酱油。
&  那两年是英美两国演员既生瑜何生亮的时代,而后两年则看上去菜多了:平.克罗斯贝居然也能成影帝,而英国人加里.格兰特同志被提名两次。
  1946年,二战结束,世界回归安静。每次战争结束,都会让美国百姓有种精神失落感,无疑英国人雷伊.米兰德在《失去的周末》中表达出来的空虚和迷茫,让美国人有了一种共鸣。&&
第十八届&(1946)雷伊.米兰德Ray&Milland获奖作品:《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雷伊.米兰德,出生于威尔士,曾服役3年于皇室骑兵队(还神枪手来着),一妻(如此英俊皇家骑兵25岁结婚,还厮守到老...)一子,一养女,一好人。1986年死于肺癌。
  皇家骑兵退役后被好莱坞星探在伦敦舞台发掘并签约派拉蒙,三、四十年代主要在一些浪漫的爱情电影中担任主角。《失去的周末》中,他扮演一酗酒的作家,这片是他人生的最高点,甚至让他成为第一届戛纳影帝。
《失去的周末》
&第二十届&(1948)罗纳德.考尔曼Ronald&Colman&获奖作品:《双重生活》A Double Life
,出生于萨里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战时服役于英国陆军。1958年死于肺部感染。  他曾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演员,也曾被评为“好莱坞最俊美的男子”,但他跟加里.格兰特那类英籍好莱坞明星不一样,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始终透露着英国人的光芒。
但他跟劳查尔斯.劳顿、罗伯特.多纳特等传统英国演员也不同,他在英国没有取得成就,虽然英国留给他如此浓重的英国底蕴,并使他后期极为受益:良好的教育、优雅的绅士气质。当然英国留给他的还有服役时的一条瘸腿,和事业上的一无所获。于是1920年考尔曼来到美国,直投好莱坞的怀抱,在几年内他迅速成为与鲁道夫.瓦伦蒂诺齐名的默片明星。后来有声电影兴起,罗纳德.考尔曼的演艺事业也跨上一个新阶段,因为他有着英国人的漂亮嗓音,他的嗓音优雅流畅又平稳均衡,与他的表演风格相得益彰,令美国人着迷。
30年代到40年代,考尔曼还因出演《宣告有罪》、《鸳梦重温》而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在这部《双重生活》中,他扮演一沉溺于奥赛罗角色的戏剧演员,他也得以向好莱坞展示了一位英国舞台剧演员所具有的风采。&&&《鸳梦重温》《失去的地平线》《双重生活》
  20届奥斯卡,6位英国绅士,平均约每3届就会有一位英国男演员站到山姆大叔夸张而煽情的奥斯卡影帝座位上。付钱给奥斯卡的好莱坞老板们对英国演员忍无可忍,在雷伊.米兰德和罗纳德.考尔曼之间的那一年,他们不惜给劳伦斯奥利弗颁发荣誉奖,以避免他(因《亨利五世》)与美国演员形成竞争。
  不过考尔曼称帝后,投票者的亲英情绪强烈的压抑不住,他们还是把劳伦斯.奥利弗这个最大牌的英国戏剧演员推上了最佳男主角这个宝座。
第二十一届&(1949)劳伦斯.奥利佛Laurence&Olivier&获奖作品:《哈姆雷特》Hamlet
  ,出生于道尔金,学习于语言与戏剧中央学校,父亲是牧师,劳伦斯有过三位妻子,费雯丽是他的第二任。
奥利弗是不列颠演员的标志人物,这种标志能时刻提醒好莱坞注意美国演员与英国演员的差距。这部我们中国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哈姆雷特》,还是他自制自导自演的作品,在这届奥斯卡,共获得最佳影片在内的四个奖项。
一个奥斯卡、九次提名、一个“特别成就奖”、五个艾美、两个金球、一个大英帝国爵位...。这些名利不过是这个人艺术成就上的点缀而已。
  注:语言与戏剧学校,这个学校出来的还有演“福尔摩斯”的Jeremy Brett、“不良教育”的Gael García Bernal、“浅坟”的Christopher Eccleston、“哈里波特”的Jason Isaace、还有Alice Krige、朱利安桑兹...,该校出来的似乎清一色的气质高贵的戏剧演员,即使大红如Gael Bernal,用戏剧演员来形容他也比明星更合适。《蝴蝶梦》《茶花女》《呼啸山庄》《汉弥尔顿夫人》《哈姆雷特》
  接下来,消停。
  相对于马龙白兰度被连续三年提名,才于第四年才获奖,英国BAFTA则显得慧眼识珠,他们连续三年给马龙白兰度最佳外国男演员(BAFTA出现这个奖项貌似也就是为了马龙白兰度,英国人显然被“欲望号街车”里的白兰度惊到了)。
  而英国人理查德.伯顿也从50年代初开始了他漫长的提名之旅:25年间,平均每3年被提名一次,就是不肯好好放过他。与他同病相怜的,其实是劳伦斯奥利弗,他共被提名过9次。
第三十届&(1958)阿历克.金纳斯Alec&Guinness&
获奖作品:《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金纳斯是恐怖“千面人”,他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是《远大前程》里的青年坡凯特(从此一直是大卫里恩的爱将),第二部即是《雾都孤儿》里的老魔鬼费金,在49年的第三部影片《仁心与冕冠》中,他更是一人分演8个角色....。《桂河大桥》是他和大卫里恩合作的第三部,这年,大卫里恩的这部影片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影片等7个奖项。这年也是金纳斯的丰收年,他还因主演《马口》而获得威尼斯影帝。
  我们熟悉的电影有:《远大前程》《雾都孤儿》《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印度之行》。
  ,出生于伦敦。20岁开始戏剧表演,26岁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战后回到舞台,1955受勋大英帝国勋位,1959受勋大英爵士,1980奥斯卡荣誉奖,1989劳伦斯奥利弗戏剧奖....,他的演艺生涯延续至90年代中期,2000年死于肝癌。
&&&& 千面人的剧照:&&&远大前程(1946),雾都孤儿(1948)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1949)The Mudlark (1950)扮演首相Disraeli&&&&the Malta Story (1953),布朗神甫&(1954),天鹅&&&白衣男子&(1951),The Card (1952),桂河大桥(1957),&&Tunes of Glory(1960),日瓦戈医生(1965),老妇杀手(1955),&&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克伦威尔&(1970) 扮演查尔斯一世,星球大战(1977)&
&第三十一届&(1959)大卫.尼文David&Niven&获奖作品:《分离的桌子》Separate&Tables
,出生于伦敦,父亲是军官,本人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服役于英国陆军;1939年,英国宣战以后,大卫是第一个跑回去参军的男演员,但他对参战经历闭口不提。这位绅士风度的英国演员在战后致力于电影事业,在美国和英国之间不停地拍戏。
这位英国军官的影片我们更熟悉:《环游世界80天》《海狼》《逃往雅典娜》《尼罗河上的谋杀案》...&&&&&&
这几年,消停,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在奥斯卡又获七冠,格里高利派克却压过扮演劳伦斯的彼得.奥图尔获得最佳男主角,后者也开始了他长达44年的苦闷提名之旅。
英国人阿尔伯特·芬尼、Tom Courtenay接连获得威尼斯影帝,雷克斯.哈里森也携快乐的《窈窕淑女》在快乐的美国上位,只有彼得.奥图尔连带理查德.伯顿还在继续陪衬。
第三十七届&(1965)雷克斯.哈里森Rex&Harrison获奖作品:《窈窕淑女》My&Fair&Lady
,出生于兰开夏,毕业于利物浦大学,这位一个玻璃眼的英国舞台剧演员,同时活跃于电影、电视、舞台剧、音乐喜剧演出,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轻喜剧演员,代表作有《埃及艳后》《窈窕淑女》和《杜立德医生》,共结了6次婚,大英帝国爵士,绝对魅力一流。1990年死于胰腺癌,其骨灰撒于意大利波托菲诺湖。
第三十九届&(1967)保罗.斯科菲尔德Paul Scofield获奖作品:《良相佐臣》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6年,继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后,又一部英国戏剧电影通向美国人展示了英国戏剧演员的可怕威力。在这部《良相佐臣》中,保罗.斯科菲尔德扮演勇敢的英国大臣托马斯莫尔,这部原本是他在西区剧院的舞台剧。这次演出让这名桀骜孤傲的英国人,成为惟一—个同时获得奥斯卡、BAFTA、金球、艾美,托尼奖的演员。
这位舞台剧演员的英国脾气重,兴趣不在电影,更在戏剧舞台、电台和电视,不过他还是给全世界的表演行业“投下了巨人的阴影”。
个人资料:,出生于伯明翰。曾经是皇家莎士比亚公司的主要成员,1956年受勋大英帝国勋位;2002年被剑桥大学授予文学博士荣誉,2008因白血病在英国去世。
注:托尼奖是因为《良相佐臣》在百老汇舞台演出过。&
第四十九届(1976)彼德.芬奇Peter Finch 获奖作品:《电视广播网》Network  ,出生于伦敦,在40年代,彼德·芬奇是澳洲影剧界和广播界的顶尖红星。劳伦斯·奥利佛赏识他的表演,把他带回英国发展。1977年,他演完《电视广播网》后不久便去世,成为金像奖影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奖的影帝。
第55届(1983)本.金斯利Ben&Kingsley获奖作品:《甘地传》Gandhi&&& &1943年出生于约克郡,英印混血儿,他属于皇家莎士比亚公司,在英国演了几十年戏剧,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近年,金斯利活跃于英美影坛,如《雾都孤儿》里的费金(上一个演过这角色的英国影帝是金纳斯Alec&Guinness)。本.金斯利有印度血统,又是医生的儿子,所以他演出生中产阶级的甘地显然完美。
注:Scarborough,simon & garfunkel歌中的斯卡波罗集市——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 thyme...,上一个出生自斯卡波罗的影帝是50年前的查尔斯.劳顿。
《甘地》         《辛德勒的名单》          《尘雾家园》&
第六十二届&(1990)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Day-Lewis& 获奖作品:《我的左脚》My&Left&Foot
  1957年出生于伦敦,父亲就是著名爱兰尔桂冠诗人Cecil Day-Lewis,外祖父是同样受册封的Ealing电影公司创始人(这些是否也决定着他那个冲着岳父而去的婚姻呢),母亲是演员,姐姐是记录片制片。
  刘易斯在old vic戏剧学院进修后就开始演绎的道路,并引领新一代英国演员在国际上继续创造美誉。刘易斯是个严谨的人,从影经历就可以看出他可怕的挑片眼光:
* 第一部是14岁时在著名的《血色星期天》中扮演小流氓;
* 第二部是《甘地》中扮演欺负甘地的流氓;然后是《叛舰喋血记》;
* 然后在《我的美丽洗衣店》中扮演同志青年;
* 然后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颇跨界的扮演一个虚伪扭捏的绅士;
* 戛纳奖影片《布拉格之恋》是美国人根据名著改编的仿欧洲风格的野心之作,刘易斯扮演的捷克青年令电影界倒吸口凉气;
* 根据真人故事拍摄的《我的左脚》,又震住了美国,他扮演的脑瘫作家(一直觉得脑瘫是上帝给人类的最无情最残忍的考验,这是该片令人尊敬之处),令他几乎征服英国和美国几乎重要表演奖项;
* 浩气断肠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刘易斯干净利落的扮演了印第安人,不但引起BAFTA的注意,还赢得晚间标准和伦敦评论圈的最佳男演员。
* 柏林金熊影片《以父亲的名义》也是根据真人真事而拍,刘易斯扮演的北爱尔兰青年康龙,也是他最好的角色之一。
* 《纯真年代》是马丁斯科塞斯的野心之作;
* 《激情年代》是刘易斯的野心之作,而且他爱上了阿瑟米勒,抛弃了伊莎贝拉·阿佳妮,娶了米勒的女儿。这部片子中还有保罗.斯科菲尔德,老先生还凭此获得BAFTA最佳配角;
* 《因爱之名》也是柏林奖影片。
&&&&&& 影片不多,却部部精品,十几部影片,13个表演奖项(纽约影评人、美国国家评论协会、英国学院奖、奥斯卡、美国演员工会等),也曾被英国电影学院授予“当代最佳男演员”称号。
《纯真年代》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以父亲的名义》    《最后一个莫西干人》
&第六十三届&(1991)杰瑞米·艾恩斯Jeremy&Irons获奖作品:《命运的逆转》Reversal&of&Fortune
杰瑞米·艾恩斯是个非常英国味道的演员,他温文尔雅、英国绅士的气质,使他在当今电影界独树一帜。
杰瑞米·艾恩斯1948年出生于怀特岛,曾组过摇滚乐队(“智慧四棵柱”里的鼓手),还做过街头艺人,一番胡闹后杰瑞米·艾恩斯进入old vic戏剧学院进修(现在他是该校负责筹款的董事长),随之开始在戏剧舞台进行表演,并出演一些BBC电视剧,其中不乏佳作。
1981年杰瑞米·艾恩斯的事业一下子进入高潮,他出演了电视名剧《故园风雨后》,尽管最后他的搭档Anthony Andrews获得最高认同(BAFTA和金球),杰瑞米·艾恩斯还是势不可挡的引起瞩目。(记得小时候《故园风雨后》在电视里播过,那时候没那么多韩剧和墨西哥剧,常低调播放的,是这些闷闷地英国电视剧,那部电视剧我印象极深,没去过牛津剑桥,但回忆起电视剧就觉得闻到了古老校园和庄园里的青草味。)
同年他同梅里尔斯特里普合拍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同样引起国际轰动,这部电影戏中戏里,他一人饰两角,与梅里尔斯特里普平分秋色。1981年这两部名著的改编佳作,使杰瑞米·艾恩斯趋向一种典雅的定型。
1988年,艾恩斯在惊悚片《孽扣》里饰一对孪生兄弟,获纽约批评家协会最佳演员奖。
杰瑞米·艾恩斯在电视剧中一直事业颇丰,他曾扮演莱斯特伯爵和诗人萨松而两获艾美奖。他在影视方面的奖项多达20多个,且大多数来自美国,可见美国人对杰瑞米·艾恩斯身上那种典雅英伦气质的着迷。
《命运的逆转》中的角色:被控谋杀妻子的傲慢贵族,影片中,艾恩斯那浓重的英国腔、优雅的绅士举止和亦正亦邪的眼神,使德肖维茨笔下的人物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他使克劳斯这真实人物身上存在两个不同的人:无辜的人和有罪的人,这种“模棱两可”也正是杰瑞米·艾恩斯的一表演特点。
注:关于两获艾美奖,莱斯特伯爵这角色出自2005年的《伊丽莎白一世》,后来约瑟夫.费因斯扮演过这角色;而艾恩斯扮演诗人萨松,形象气质如此相近,理应绝对完美。&& 《蝴蝶君》《法国中尉的女人》《命运的逆转》&&&&&&&&&&&&&&
第64届&(1992)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Hopkins获奖作品:《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
1937年出生于威尔士,分别于皇家威尔士大学修音乐与戏剧,及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修戏剧艺术,两次学业中间是服役于英国陆军。劳伦斯·奥利弗给了他很大支持,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
这位太著名,不多说了。不过,在银幕和舞台上打拼了20多年的专业演员,荣耀并非来自《凯旋门》《长日留痕》《幻境》等能深深展示老牌演员韵味的影视,而是专门放着吓小孩的吃人恶魔,不知算不算演员之悲哀~~~。
不过这一年,实在没有更强悍的了。
注:皇家艺术学院(这学校出来的还有彼得.奥图尔、凯纳斯.布拉纳、拉尔夫.菲因斯等诸~~多名演员)。
  奥斯卡影帝连续三年都是英国绅士所得,自家开的作坊连年客人进来做主,好莱坞似乎再也不愿卖英国人的帐了。所以,接下来这些年——
  94年的66届,Tom Hanks在三个英国人(《以父亲的名义》的丹尼尔.戴.刘易斯、《长日留痕》的Anthony Hopkins、《辛德勒的名单》的Liam Neeson)的恐怖夹击下艰难取胜。可以理解,美国人的确被《费城》感动的一塌糊涂,连我都看得眼泪流成河。
  然后,《英国病人》拉尔夫费因斯败给了《闪亮》的Geoffrey Rush。
  而在几次生不逢时后,接下来有那么几年又让你看到“时机”对“影帝”的重要性,你甚至能看到迪卡普里奥和乔治.克鲁尼被提名这类奇景一而再的出现。
  还有,《训练日》的登泽尔.华盛顿居然击退了《美丽心灵》的拉塞尔克劳,就因为后者刚因肌肉男得过“影帝”了,也击败了《我是山姆》的辛潘,为的是让影帝标准看上去更匪夷所思。
  辛潘的《我是山姆》没上位显然让奥斯卡觉得愧疚,于是让他凭打过酱油的《神秘之河》离奇的击败了《冷山》的裘迪洛和Ben Kingsley的《尘雾家园》,好在,没让加勒比海盗上位就好。
  直到2008年,英国老戏骨凭吃人恶魔称帝17年后,大概是《女王》海伦米勒对奥斯卡的征服再次提醒了美国人英国演员的宝贵,美国人才想起再把影帝宝座拱手让给英国人,当然,这得是一个美国味的角色。
第八十届(2008), 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 Lewis获奖作品:《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
  这些年奥斯卡好歹做过件大好事,就是让《钢琴师》Adrien Brody压住了《纽约黑帮》里面目可憎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是的,这时的刘易斯不但人到中年,且形象气质大变,真得感谢奥斯卡那次没让英国人成影帝。不过刘易斯说:I will be back...,把大胡子修修短,携着《血色将至》再次袭来,并且破了英国演员的影帝荒。
《血色将至》跟《贝尔武夫》一样都属于好莱坞奇葩,他们是少有的带有戏剧元素的好莱坞电影。丹尼尔·戴·刘易斯的两个美国化角色:在《纽约黑帮》里让人憎恶,而在《血色将至》里,的确充满魔力,让人信服。
并且,这一年,生逢适世:乔治克鲁尼?牙买加海盗?跟刘易斯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第八十三届 (2011) 科林.菲斯 Colin Firth获奖作品:The King's Speech
表面看来,美国人小气的打压了彼得.奥图尔,John hurt等人(John hurt如果连《午夜快车》和《象人》都不能最佳男主角,恐怕以后也再没可能了),其实,美国人对待英国男演员的态度,跟对待英国音乐brith attach一样,是采取边抵抗边亲英的政策——
为了杰里米·艾恩斯,他们放弃了《与狼共舞》的凯文科.斯特纳;
为了彼得芬奇,他们放弃了《出租车司机》的罗伯特.德尼罗
为了《我的左脚》的刘易斯,他们放弃了《生于七四》的阿汤哥、《为黛西小姐开车》的摩根弗里曼、《死亡诗社》的罗比威廉姆斯,当然也是因为刘易斯的左脚无可抵挡,但,那些可都是美式煽情的精品啊,美国人完全可以偷偷自私一下。
英国男演员身上,的确很容易比较出一种美国演员所不具有的内在的东西,那种内在的东西是如此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至于美国人年年被亲英情绪纠结着,无法脱身。
在最佳男演员这问题上,奥斯卡的确展示着它强大的包容性,并且一副艺术追求的姿态。而英国BAFTA在男演员这个强项上,只展示他们的毒辣眼光:拉塞尔克劳问题上,BAFTA认可的是《美丽心灵》而不是肌肉男,在马龙白兰度问题上,BAFTA特意设了非英演员奖来鼓励这个被奥斯卡连续提名却还未得奖的演员。
威尼斯、戛纳、BAFTA、奥斯卡、柏林....各大影节各有千秋,基本上,看威尼斯和戛纳的最佳电影、看BAFTA的最佳演员、看奥斯卡的最佳视觉和音响效果,不会错的。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我们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我们可以仰望繁星。。。”楼主
不错~~今年看好锅匠:D
--------------------I choose to live, 'cause I wanna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with you, and love you as long as I can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573名成员327个主题
可用积分:1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慰失去亲人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