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南京高层次人才网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您好,欢迎来到海角网&&
热门标签: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文章导读】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跟踪计划。专项办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组织国情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海外人才的相关信息,促进各方面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成立引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外专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分管领导及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组成。
在中央组织部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三条 “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
第四条 实施“千人计划”的基本原则是:
(一)突出重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需紧缺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二)重在使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三)特事特办。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成熟一个、引进一个。
(四)统筹实施。工作小组、牵头组织单位和用人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协调有力、办事高效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享受为其提供的相应工作条件和特殊生活待遇。
第二章 工作体制
第六条 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负责
“千人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七条 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科技部牵头;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教育部、科技部牵头;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国资委、人民银行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创业人才的工作由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
第八条 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特殊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实施跟踪计划、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
第九条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十条 引进的人才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二)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四)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十一条 专项办综合有关地方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工作计划, 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
(一)人才引进目录主要内容为各领域今后5-10年的人才需求,用于引进人才的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
(二)年度工作计划根据人才引进目录制定,主要内容是各领域每年的人才引进规模、提供的主要岗位和项目、事业平台建设意见等。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后,向牵头组织单位申报。
第十三条 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人选进行评审,提出建议并报专项办。
第十四条 专项办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工作小组审批。经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由专项办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特殊政策。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办理引进手续。
第十六条 符合基本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自荐的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报。通过自荐、其他渠道推荐,或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专项办商有关部门按既定程序个案处理。
第四章 条件保障与日常服务
第十七条 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在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申请科技资金、参与国家标准制订、创新工作机制、参加院士评选、参加政府奖励等方面作出规定,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第十八条 有关职能部门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资助、薪酬、医疗、保险、住房、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凝聚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第二十条 建立统一的,为人才引进提供支持。专项办协调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人民银行、中科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外专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第二十一条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跟踪计划。专项办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组织国情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海外人才的相关信息,促进各方面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
第二十二条 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列入中央联系的专家范围。专项办为引进人才建立档案,制定日常联系和服务办法,建立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年终,专项办评价引才工作效果,总结年度引才工作,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报告。
第二十三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落实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特殊政策。
第二十四条 引进人才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协议,由牵头组织单位提出意见,经工作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根据本办法,制定《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进人才工作细则》、《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工作细则》、《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和《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细则》,对各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及各工作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专项办负责解释。
相关服务: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博士,美国病理科执业医师。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2010年初入选第三批国家“千人计划”。
温州医学院担任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先后入选省“千人计划”和国家“千人计划”。
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国家创业千人计划人才。
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7:30您的位置:>>
(渝委人才办〔2013〕4号)关于开展第五批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人选申报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众信息网 www.
关于开展第五批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
人才集聚计划&人选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组织(干部、人事)处(部),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在渝普通高校党委组织部,中央在渝单位组织(干部、人事)处(部):
根据《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实施办法》(渝委人才办〔2009〕17号)要求,为做好第五批&百人计划&人选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者一般应近3年来渝或近期拟来渝工作,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符合创业人才引进条件的可放宽到硕士学位,但须具有2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每年在市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一)引进来渝的创业人才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为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有权实施产业化且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2﹒有海外创业的成功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2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3﹒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
4﹒已创办企业1年以上,5年以下,且其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产品已规模上市或尚未形成产品的除外)。
(二)引进来渝的创新人才须符合下列条件:
1﹒引进到全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工程技术项目的,应能够解决该领域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难题,或者曾是海外相关重大科技(工程技术)项目的核心科研(技术)团队成员。
2﹒引进到在渝高校、科研院所的,须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且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近5年以通信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过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或掌握重要实验技能、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3﹒引进到中央在渝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和市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应是在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过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且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或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
4﹒引进到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是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担任相当于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奖励。
二、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附件、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百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创业人才申报书附件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创办企业证明材料(营业执照复印件、股权构成材料等);公司章程;商业计划书;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创新人才申报书附件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复印件;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奖励证书复印件;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http://emis./emis)下载。
申报书和附件应合并装订,其他个人信息表和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另附。报送材料时,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和电子文档各1份,电子文档内容应与纸质材料一致。
三、申报程序
(一)报名推荐。采取个人申请或单位推荐的方式,申报者于6月9日前,登录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按网上申报操作流程,填写申报书。
(二)报送材料。申报者或申报单位根据在我市工作的不同领域,向渝委人才办〔2009〕17号文件明确的相应牵头单位申报。所在单位于6月18日前,登录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人选初审。
(三)组织初选。各牵头单位于6月26日前,结合本行业、本系统、用人单位发展需要,组织专家对申报人选进行初选,同时登录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百人计划&初步人选,审核盖章后,报&百人计划&项目办公室(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
(四)专家评审。&百人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第五批&百人计划&建议人选名单。
(五)组织审定。建议人选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确定正式人选。
四、有关待遇
对入选&百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渝委人才办〔2009〕17号文件的规定,将作为市政府特聘专家,授予&重庆市特聘专家&称号,享受相关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纳入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专家管理服务。
五、组织实施
&百人计划&申报工作由&百人计划&项目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市教委负责高等院校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市科委负责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市国资委负责国有企业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市金融办负责金融机构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市经济信息委负责重点园区(含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工业园)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市委统战部、市委&两新&工委、市工商联负责&两新&组织引进人才的申报工作。
六、有关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部署,做好人选推荐工作。各申报人应完整、如实填写和提供有关申报材料,不得空项、漏项。各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真实、完整,申报材料纸质件和电子档,请于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下午6:00前报&百人计划&项目办公室(市人力社保局专技处)。
联系人:苏赋
联系电话:68884(传真)
通讯地址:渝北区新牌坊一路1号405室
电子邮箱:cqrsjzjc@
网络技术支持:
中共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5月27日
Copyright & │HRSS.│││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号│版权所有: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信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一路一号│邮政编码: 401147海外高层次人才管敏鑫“被解聘”调查-中国青年报
03版:教育科学·体育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海外高层次人才管敏鑫“被解聘”调查
本报记者 邱晨辉
中国青年报
&&&&“千人计划”入选者管敏鑫在聘期未满的时候,就被“解聘”了。
&&&&11月上旬,在浙江大学一次内部会议上,管敏鑫被告知,他已担任近三年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职“将由该校副校长罗建红兼任”。
&&&&此时,距离管敏鑫院长聘期结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2011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医学中心担任终身教职的管敏鑫,接过浙大聘任证书。这份落款时间为日的聘书上写着:聘期4年。次年,他入选中组部第七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
&&&&在各级政府求贤若渴、想方设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大背景下,这样一位已经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为何被提前“解聘”?是人才自身的问题还是客观环境的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浙江大学调查。
&&&&未给理由的“解聘”
&&&&管敏鑫被“解聘”的消息最先由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兼任)朱冠于11月22日披露。朱冠在博文中写道:“浙江大学无端解聘……”这一消息开始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以下称生科院)、浙江大学校友圈,乃至华人生命科学学术圈流传,有关其被“解聘”的理由更是引来了不少负面说法。
&&&&时至今日,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生科院均未在其官方网站上对外公布有关“解除”、“解聘”管敏鑫院长的消息或文件。
&&&&不过,11月11日,浙江大学生科院举行了一场名为“有关生科院干部任免”的会议,就是在这个会上,浙江大学组织部长宣读了一份文件:“浙江大学文件,浙大发任,2013,36号文,学校决定,罗建红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郑胜任副院长,兼。”
&&&&生科院教授田建(化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记得,当时组织部长宣读的文件里并未提及管敏鑫,但他说,谁都明白的是,从当天起,管敏鑫就不再是生科院的院长了。
&&&&他还记得,在宣读文件后,学校领导做了讲话,“把管敏鑫夸了一番,说他来了两三年做了大量工作,很有成效,等等。”
&&&&至于“不再担任”的理由,田建称“印象里没有讲”。
&&&&这和管敏鑫的记忆吻合。“关于理由部分是空缺的,没说我有什么经济问题、学风问题,什么明确问题都没说。”他说。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一个信源还原了大会现场那位学校领导的讲话。在这个近9分钟的讲话中,对于管敏鑫,领导说了这样一番话:“学校对管敏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管敏鑫同志高度关心、重视和爱护,根据换届考察的情况,考虑到学院工作目前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学校研究考虑请管敏鑫同志转任到学校其他的重要岗位上,发挥好作用,做好工作。”
&&&&会上,领导提及“转任”,并称:“这方面正在征求管敏鑫同志的意见,比如学校的医学部副主任岗位,学校的医学中心副主任岗位,等等。”
&&&&管敏鑫告诉记者:“11月7号之前,没有跟我谈过这个事情,假如和我谈的话,我有个思想准备,比方说现在这里有这么个情况,工作比较难做,换个岗位,我觉得也可以接受。但是(找我谈的时候直接)宣布了这个决定,然后问你(想不想去别的地方),那我怎么办?”
&&&&这一说法得到了生科院教授周易(化名)的佐证。周易告诉记者,11月7日当天,管敏鑫来到办公室找他,说:“组织部找我谈话了,说下周一宣布结果,问我想不想去纳米研究院去当个院长……”
&&&&“4年的聘期,还算不算数?”“把我这个院长免职了,也可以,为什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管敏鑫反复称自己未收到校方“一个明确的理由”。
&&&&外聘人才算不算干部换届对象?
&&&&校方所说的“换届考察”,指的是今年5月以来,浙江大学启动的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然而,在管敏鑫看来,他本人是通过“国际渠道”回来的“科研院长”,应走学校组织的专家评议程序来决定是否继续担任院长,而不是同学校其他中层干部一样,“毕竟这是国际招聘。”
&&&&记者查阅了浙江大学有关今年换届的文件看到,该文“换届范围”一部分中称,“全校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一进行换届”,但特别提及一点:“其他中层领导干部的换届工作另行安排”。
&&&&管敏鑫认为,自己应属于“其他中层领导干部”。
&&&&同一份文件还提到,此次换届依据是《浙江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党委发〔2007〕36号)、《关于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委发〔2007〕7号)等文件规定。在7号文件中,记者看到,其考核对象是:“本实施意见适用的考核对象为学校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但36号文的该办法适用范围一部分,却提到:“外聘、挂职和院士兼任上述领导职务的办法另行制定。”但中国青年报记者并未找到“另行制定”的文件。
&&&&多位受访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称,9月底10月初,一场有关生科院中层干部的组织考察开始了。
&&&&就这次组织考察的主题,受访人的印象和“理解”略有差异。一位教授回忆称是“就是谈对管敏鑫的看法”,另一个教授称是“找了(生科院)好几十号人谈话,主要谈对领导班子的看法,当然也包括管敏鑫”,还有一位副教授回忆称,“要换届了,谈谈对未来新班子的看法。”
&&&&不过,这些人最终“收到”的组织考察结果却是一致的,即“三分之一的人支持管敏鑫继续担任院长,三分之一的人保持中立,三分之一反对。”
&&&&在管敏鑫被“解聘”后,生科院20名教职员工曾写信给学校领导,“讨要解除管敏鑫教授生科院院长的理由”,该院教授刘桐(化名)是其中一位。他向记者回忆,“学校领导找我们这些写信的人谈话,期间和我们通报了这次组织考察的结果。”
&&&&管敏鑫在任免大会之前就知道了这一组织考察结果。但他并不清楚这三个三分之一的结果是否是“解聘”其院长一职的理由,是否有相应依据。
&&&&蹊跷的民主推荐
&&&&10月21日,生科院举行了有关该院行政领导班子的民主推荐会。
&&&&这是一场需要“填写推荐人”的推荐会。多位受访人向记者回忆,当时“受学校组织部邀请前来推荐”的是44位生科院教职员工,除几位行政人员外,其他均是该院教授。
&&&&刘桐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在这个“持续10多分钟”的会议上,摆在教职员工面前的就是一张推荐表,上面有一个“院长”、三个“副院长”,“现场来主持会议的是学校组织部干部,就让我们在职务后面写上(你要推荐人的)名字”。
&&&&但是,刘桐回忆,当时那张表格上,没有任何的候选对象供选择。这一点得到了管敏鑫和田建的证实。
&&&&管敏鑫在任免大会前被告知了推荐结果,刘桐和田建则是在刘桐等人写信后,被校方约谈时知悉了结果:44位推荐人,有效推荐42人,其中16人推荐管敏鑫为院长,26人则推荐冯新华,两人弃权。
&&&&冯新华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称生研院)院长,也是千人计划入选者。尽管两个学院的名字相似,但在管敏鑫看来“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次听到这个结果,管敏鑫就表示了怀疑:但在没有任何候选人的情况下,“有26个人一致推选另外一个人,那么集中,肯定有猫腻!”
&&&&刘桐想不明白:如果是没有候选人的民主推荐,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票比较分散,对组织部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如果票非常集中的话,就会有人怀疑你这里面是不是有问题。
&&&&在被组织部门约谈的时候,他将这一疑问抛给了学校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告诉他,“你们如果发现这里面有违反纪律的(行为),可以举报。”
&&&&就在这段时间,一封给浙江大学组织部的信提到一个相关细节:“浙大一副校长在10月21日之前给生研院的两位院长打电话,目的正是物色新院长人选。他希望管坤良教授一定要说服冯新华教授出任生科院院长。但冯新华教授坚决回绝,并表示绝无出任生科院院长的意愿。”
&&&&12月4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冯新华。关于“推荐”这件事,冯新华称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的,“那么多票(人)推荐自己,我也感到很意外。”
&&&&针对那封信所称“校领导打电话”一事,冯新华说:“我到现在还是拒绝,是想说服我,但我没有太大的兴趣。”
&&&&他表示“不太愿意说太多”,“他们任何一方跟我都没有关系,我就想踏踏实实地做我生研院的事情。”
&&&&不过,冯新华向记者证实了一点,在10月21日民主推荐这一天之前,有人和他提过有没有兴趣担任生科院院长一职的事情,但他不愿透露“这人是谁”。
&&&&刘桐自2000年起就在生科院任教,他清晰地记得,该院此前从未有关类似的“没有候选人”的“民主推荐会”。这和田建的记忆一致。
&&&&谁的利益被触动了?
&&&&6月,一封举报管敏鑫学历造假的信传到了田建耳朵里。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有人托同事来找我,说要告管教授,让我来签字,我没签,作为一个老党员,有什么问题,我会直接去党委组织部去谈话。”
&&&&第二天,这位同事又来找田建,同样的理由和说法,田建仍是拒绝。
&&&&管敏鑫也知道了这封信。“有关学历造假,科研经费乱花,为人脾气不好,等等……”
&&&&他了解到,学校组织部还配合中组部负责千人计划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后来调查的结果没有告诉我,但如果真有事,我恐怕早就成造假典型了。”
&&&&管敏鑫在回国之前,想过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却从未想过会有今天的“遭遇”。
&&&&10月底,管敏鑫主动向学校领导写了一份有关他担任院长近3年来的工作汇报。
&&&&这份汇报中提及了以下两个内容——
&&&&近3年生科院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千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3人已到位),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浙江省海鸥计划特聘教授5人,分布于植物、生态、微生物、细胞、生化和遗传等各个研究所,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增强了学科竞争力。
&&&&学院到款总经费从2010年的7208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9252万,其中国家自然基金从2010年的17项517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36项3306万,这些重大研究项目的立项提升了浙江大学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核心领域的竞争力,改善了研究课题的层次结构与经费强度。
&&&&从浙大生科院相关资料可以看到,从年,生科院在科研总经费方面分别是4041万元、4828万元和6296万元。国家基金项目则分别是17项、20项和23项。
&&&&在刘桐看来,现任院长在引进人才和拿经费方面比前任院长更厉害只是表面现象,管敏鑫真正触及到的是生科院的主流学科地位之争。
&&&&20世纪末,浙江大学生科院组建成立,其前身是浙江大学新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成立的生物科学系,原浙江农业大学生物科学系系主任担任了浙大生科院的第一任常务副院长。
&&&&用刘桐的话说,浙大生科院尽管有着微生物、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所,但几乎是植物所一家独大。
&&&&刘桐告诉记者,管敏鑫来了学院以后,随着引进海外人才数量增多,整个学院的科研蛋糕越来越大,尽管并未在学院原本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的蛋糕上切走植物学科的利益,但是因为引进的大多是微生物、细胞、生化和遗传方面人才,而这和植物领域就“发生冲突”了。
&&&&刘桐因此将冲突概括为学科之间的冲突,但这并非管敏鑫来了以后才有的,而是“历史遗留问题”。
&&&&管敏鑫告诉记者,“当年(2010年)学校领导找我来谈,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把生命科学学院的主流学科发展起来,一家生科院,如果是植物方面强,其他干细胞、遗传等领域弱,这在国际上是说不过去的。”
&&&&2008年,包括管敏鑫、朱冠在内的海外校友向浙江大学提交了“关于组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加强生物学系建设的建议书”。此后,由冯新华担任院长的生研院才得以成立。其中包括让“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属于学校领导,独立于其他学院,作为一个“科研特区”和“孵化器”,以培养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以及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为目标。”等4项具体建议。
&&&&“那就是为了加强在主流生命科学的学科建设。”管敏鑫说。
&&&&如今,管敏鑫认为,当他将这样的想法在包括诸多“原来的人”的生科院“实践”时,“行不通了”。
&&&&“敏鑫做的是有一定的成绩,但敏鑫在处理和同事关系上可能……我也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在有老同志的环境我也不行。像我们生研院,每一个老师都是我从美国招回来的,我们的环境不太一样,我可以完全招我们自己想要的人,我们是学术特区,和他不一样,他各个方面都要照顾到,我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冯新华说了这番意味深长的话。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浙江大学组织部,该部工作人员称其部长、副部长均在开会。该部干部工作室主任陈海荣则向记者表示,有关管敏鑫教授一事要向该校宣传部联系,至于整个事件中涉及组织部方面的情况也需通过宣传部来和他们接洽。
&&&&浙大宣传部部长应飙接受了记者采访。他首先否认浙大“解聘”管敏鑫的说法,称其只是转任,并表示这是学校正常的中层干部换届。至于为何安排管敏鑫“转任”,应飙解释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千人计划’是个宝,学校肯定会重用的”。
&&&&对于这一事件,本报将继续关注。
&&&&本报杭州12月5日电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