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长河 沈从文》中社戏的阅读理解

沈从文精读
本书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并且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
沈从文精读——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
图书作者: 张新颖 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
印刷时间: 次印刷
开 本: 16K
市场价: 27元
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世纪中国。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从文论》)的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第一讲 《从文自传》
得其“自”而为将来准备好一个自我
一、为什么要写自传
二、地方性
三、小孩读大书
四、看杀人
五、无量快乐
六、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
七、自传面向将来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第二讲 《湘行书简》
一条河与一个人
一、奇特的写作情景
二、没有定见、定位、定向、定范围的“看”
三、水手们:沈从文作品里的人,与启蒙的新文学里的人不同
四、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五、在这条河上的过往生命经验和他的文学
六、私人信件和公开文本
夜泊鸭窠围
鸭窠围清晨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
第三讲 《边城》
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却在困难中微笑
一、哪些因素酝酿了《边城》
二、翠翠和翠翠生活的世界
三、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
四、用文字包裹伤痕,在困难中微笑
《边城》题记
《边城》新题记
习作选集代序
第四讲 《长河》
常”与“变”
一、写作的缘起和出版的周折
二、“常”与“变”,生活的完整性与“迷信”及习俗
三、“来了”
四、“无边的恐怖”
五、“在素朴自然景物下衬托简单信仰蕴蓄了多少抒情诗气分”
六、与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的书
《长河》题记
第五讲 《黑魇》
精神迷失的踪迹和文学理解的庄严
一、一个勾连紧密的小整体
二、“人类生命取予形式的多方”
三、精神迷失的踪迹
四、沈从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五、“美不常住,物有成毁”与“信仰”
第六讲 “呓语狂言”
一九四九年
一、各种文字材料及其复杂性
二、神经已经发展到“最高点”上
三、“悲剧转入谧静”,“大悲”
四、“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
五、“疯狂”与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缘由
七、恢复,新生
张兆和致沈从文暨 沈从文批语·复张兆和
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七讲 土改家书
从个人困境体认历史传统中的“有情”
一、简单的引言
二、声声入耳
三、对新兴文学的意见
四、“有情”与“事功”
五、作者生命的“分量”、“成熟”、“痛苦忧患”
六、简单的结论
致张兆和、沈龙朱、沈虎雏
第八讲 文物研究
:后半生与历史文化的长河
一、另一条长河
二、“他不写,他胡写”,都“完了”
三、“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四、“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五、一部著作,十七年“离奇”经历
六、他爱这条长河,爱得深沉
抽象的抒情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曲折十七年
简要参考书(篇)目
为生命的庄严作一个脚注:《沈从文精读》
张新颖在其新著《沈从文精读》中,将沈从文的创作和人生视为三个阶段,即文学家、思想者和实践者三种形象。沈从文的这三种形象的转化过程既是明显的,又是不能割裂的。
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这是张新颖提出来的一个重点。他首先从沈从文三十岁那年写的自传说起,三十岁作自传未免太早,张新颖则认为,沈从文写自传,是借以从过去的经验中重新发现使自我区别于他人的因素,确立这样的一个自我,去应对未来道路上的挫折、苦难和挑战。
张新颖重点剖析了《湘行书简》和《边城》。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且清朗明澈,但是缺少深度。张新颖则说好就好在没有深度,因为没有深度的“看”风景,其实就不为一般的社会价值所局限,这样也就抛弃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置身事外的位置,而是在宇宙万汇的动静之中“看”。以此眼光看风景万物,多了一份包涵和宽容,看到的历史也就不是战争、王朝更替之类的东西,而是千百年来凡夫俗子们的哀乐、努力和命运。他们代表了更为现实逼真的生存和价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开始写作了一批抽象思索的散文,而小说写不下去了。张新颖分析道,面对复杂的现实困境,沈从文觉得使用固有的文字表达显得异常无力,对个人处境和重建民族的精神根底进行了极致的思索。沈从文的后半生转向从事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决不是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所理解的人生取舍,这种庸俗哲学,看不到极端痛苦的精神崩毁,看不到从崩毁中极端艰难的新生,更看不到这个新生自我平凡朴素下的安定、丰富和辉煌。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日期: 版次:6沈从文小说精编/沈从文著一苇编
三个月内无售出
请选择您想要的商品信息
扫码下单,更多惊喜
*由于资质原因部分商商家无法支持,请以下单页为准。
开始时间: 23:10
结束时间: 23:03
保修:无保修
发票:有发票
基本信息:书名:沈从文小说精编作者:沈从文 著 一苇 编丛书名:沈从文研究专家选编基本信息: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印刷时间: 版次:1印次: 页数:324ISBN:6开本: 装帧:平装纸张:胶版纸正文语种: 内容简介:  沈从文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本书收入最能代表沈从文艺术水平的短篇小说《柏子》、《丈夫》、《贵生》,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抒情诗和牧歌的笔触,表现湘西边地的优美自然、民风和人性,描绘明媚秀丽的乡村风俗,充满诗情画意。  沈从文(),现代文学大师,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49年前,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1949年后转入从事艺术史研究,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传世。
?查看全部&&目录:短篇小说丈夫柏子贵生中篇小说边城《边城》题记边城长篇小说长河题记人与地秋(动中有静)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吕家坪的人事摘橘子――黑中俏和枣子脸大帮船拢码头时买橘子一有事总不免麻烦枫木坳巧而不巧社戏夜渔初八那日在私塾船上生往事
?查看全部&&编辑推荐:  他只有高小文化,却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从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本书为“沈从文研究专家选编”丛书之一,收录了二十余篇沈从文先生的小说精品。
?查看全部&&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最新到货! &&?《单反摄影实拍圣经》全国独家首发! &&作者简介: 书摘:
本对照表依据中国常用衣服尺码对照表为基础
如果您对尺码对照表有更好的建议,。
买家使用财付通购买“”标志的商品,在确认收货后14天内出现质量问题,与卖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先行赔付。
如实填写商品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并按照承诺为买家提供合理的售后服务。
如买卖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沟通无果并发起维权的情况下,平台将在7天内介入处理。
(1) 全部卖家都加入了诚信保证计划
(2) 全站商品都是诚保商品
(3) 质量有问题,平台可先行赔付给买家
维权过程中请注意:
(1) 买家赔付申请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赔付请求金额仅以买家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款、邮费(含退货回邮费用)为限;
(3) 提出“先行赔付”申请应在线上确认收货后的14天内。
诚信保证计划
关注拍拍 惊喜多多
Copyright &
广东省通管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边城》专题教学:沈从文生平简表
沈从文生平简表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曾用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
1908年, 6岁
1911年,9岁
辛亥凤凰起事失败,亲见官府大肆捕杀乡民,印象极深。
1915年,13岁
转入新式凤凰第二小学,半年后再转入凤凰文昌阁小学。
1917年,15岁
秋天,高小毕业后辍学当兵,参加了隶属于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的一支本地部队。头一年驻扎辰州(沉陵),当护兵;后移防芷江(沅州),升任司书,在芷江“清乡”“剿匪”一年多,眼见滥杀无辜以千计,“留下痛苦印象极深。”再后,部队开赴川东“就食”,他留守辰州,直到1920年末,部队在湖北来凤遭神兵突袭全军覆没,他从留守处被遣散回家。
1921年,19岁
年初,从凤凰去芷江投亲,在县警察所和国防局任办事员和税收员。亲戚中有娘舅和姨父二人常在一起吟诗唱和,他代为抄写,遂也学会了作旧体诗和临小楷帖。姨父是熊希龄的胞弟,他在熊府有机会读到许多林译小说,其中狄更斯的作品对他后来从事创作产生久远影响。这时他母亲已来芷江同住,并把卖掉凤凰老屋所得钱款交他保管。但他后因恋爱被骗,短少了一千多块,因感骇怕,无颜见母,便悄悄出走。
秋后,到常德,遇表兄黄玉书同在旅店休闲。
1922年,20岁
2月,去保靖谋职,在湘西巡防军统领部任司书。夏,随援川部队驻龙潭约半年。回保靖后,留在统领官陈渠珍身边作书记。因代陈保管大量古书和文物,就便涉猎,遂也获得许多知识。
1923年,21岁
上半年,因陈渠珍推行湘西乡自治,被派到印刷厂去校对各种文件。从一进步工人处读到许多宣传“五四”新思想的报刊。时值陈致力办学育人,他提出外出求学,陈应允。8月,遂在“五四”余波影响下,从湘西去了北京。
1924年,22岁
一边去北大旁听,一边学习写作。12月22日,《晨报副刊》首次刊出他的散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从此,他成为这个刊物的经常撰稿人,到1928年6月终刊,共在该刊发表各种体裁作品10O余篇。
1925年,23岁
3月9日,散文《遥夜——五》在《晨报副刊》发表,引起北大教授林宰平注意,约他相见,多方给以鼓励和帮助。
3—5月,又在《民众文艺》周刊连续发表多篇《狂人书简》及散文《市集》,由此结识了编辑胡崇轩(即胡也频)及其女友丁玲。
8月,由于林宰平帮助,就任香山慈幼院图书管理员。但并未放弃写作,又有作品发表于《现代评论》,从此成为这个刊物经常撰稿人,并与主编陈源和文艺编辑杨振声相识。
秋,经林宰平介绍,参加新月社诵诗会,从而认识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后徐接编《晨报副刊》,将他列入公布的约稿对象名单中,在转载《市集》时,还特意加写了一篇《志摩的欣赏》。
中秋,新婚夫妇胡也频、丁玲来访。由于同住在西山,从此三人常相过从,成为密友。
这一年,是他开始显露创作才华的一年,有60多篇作品发表,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从此以卖文为生,自称“最先的职业作家”
1926年,24岁
4、5月间,第一部中篇小说《在别一个国度里》在《现代评论》连载。以后改名《押寨夫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再后改为《男子须知》,由红黑出版社出版。
8月,在上海《小说月报》首次发表作品《炉边》。以后由于主编叶圣陶的关爱,又成为这个刊物的经常撰稿人,代表作《柏子》、《雨后》、《菜园》、《萧萧》、《丈夫》、《虎雏》等均相继发表于此。
秋。辞去香山慈幼院职务,重新住进北大附近的公寓,与胡也频夫妇一起从事文学活动。
11月,第一个作品集《鸭子》由北新书店出版。
12月下旬,在《晨报副刊》连载采风之作《军人语曲),并在次年8月连续刊出《巨人谣曲选》。
1927年,25岁
7、8两月,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接连推出中篇小说《 君日记》、《山鬼》、《长夏》,次年均出版单行本。
9月,第一个小说专集《密柑》由新月书店出版,收当年发表的作品8篇。12月,鉴于上海出版业的发展以及在北京的《现代评论》和北新书站相继南迁,他也从北京移住上海。
1928年,26岁
2月,以《南行杂记》为总题,在《晨报副刊》连载自上海给胡也频等人的通信5篇。
2月,开始在《现代评论》连载长篇小说《旧梦》,一边写一边交稿,连载28期。
3月,在《新月》月刊创刊号开始连载长篇童话体讽刺小说啊则思中国游记》,并从此为这个刊物经常撰稿人。代表作《我的教育》、《牛》、《阿金》、《绅士的太太》等陆续发表于此。
夏,胡也频夫妇移居上海,三人商量,由胡出面为《中央日报》编副刊《红与黑》,他先后有《不死日记入《上城里来的人》级等多篇作品在该刊发表。但不久他们即辞去该刊编务,决定自办红黑出版社和创办《红黑》月刊;
这一年,是他在创作上丰收的一年,除不断有作品在报刊发表外,还出版有《阿丽思中国游记》(两卷集)、《入伍后》、《雨后及其他)等十多个集子和单行本。
1929年,27岁
元且,《红黑》和《人间》同时创刊(后者是为人间书店主编的另一月刊)。但因亏本,《人间》只出版3期,《红黑》也只出版7期。在这两刊物上,他先后发表作品10余篇,其中大部分是以湘西苗族传说和士兵生活为题材的,前者如《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和《神巫故事》,后者如《参军》和《一只船》等。
8月《红与黑》停刊,由胡适延聘到中国公学任讲师。在这里,他认识了张兆和女士,后来结为伉俪。
这年,是他自称“最勤快的工作的年份”,除为徐志摩协编“新文艺丛书”(中华书局版)和自办两个刊物外,还发表作品30余篇,出版集子5个。从1925年至今5年间,已累计发表作品200余篇,出版集子20多个,因而赢得了“多产作家”的称号。
1930年,28岁
3月,在《新月》发表作家论《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在以后五年里,又连续在几家报刊发表《论闻一多的《死水》》、《论郭沫若》、《论焦菊隐的诗》、《论施蛰存与罗黑血》、《论汪静之的(惠的风)》、《论落花生》、《论朱湘的诗》和《论刘半农的(扬鞭
等多篇,形成一个写作家论的高潮。
9月,在南京《文艺月刊》发表《平凡故事》。以后1年多,几乎每期都有作品发表于此,包括连载中篇小说《风子》9章。
秋,经胡适介绍,转到陈源任文学院长的武汉大学任教。这年出版作品集《呆官日记》、《十四夜间》、《神巫之爱》、《龙朱》和《男子须知》等5种。
1931年, 29岁
元月初、因武汉大学放寒假,回上海访友。17日,胡也频被捕,他全力投入营救。后胡遇害,又帮助丁玲隐蔽,并陪同护送遗孤去湖南寄养。前后历时3月,因而失去武大教职,只好暂留上海写作。
5月,南京《创造月刊》创刊,从1至4期刊出文章9篇。有一次主编来沪组稿,请他与巴金吃饭,二人相识并相知从此开始。
5月中,离沪去北平谋职,借住燕京大学。7月在此接受《中国简报》编辑萧乾采访,除有访问记发表外,还答应写一篇胡也频传记。
8月,经徐志摩推荐,去青岛大学任教。
9月,写成《记胡也频》,交上海《时报》连载,10月初至11月末载完。
11月,应丁玲之邀,在左联刊物《北斗》发表小说《黔小景》,并代向一些非左翼作家约稿。
11月21日,惊闻徐志摩在济南遭遇灾难,连夜赶去向遗体告别。并于3年后撰文《3年前的11月22日》在《大公报·文艺》表示追念。
这年出版小说集《石子船》、《从文新著》、《沈从文子集》和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1932年,30岁
l—2月,在上海《时报》连载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中篇小说《泥涂》,并于当年7月由北平星云堂书局出版单行本。
5月,写作批判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小说《战争到某市以后》,后在《微言》杂志刊出。
暑假、写成《从文自传》。同时,张兆和已从中国公学毕业,乃去其家求婚,得应允。
10月,与人合编《小说月刊》创刊.只出4期,有小说《挽之先生传》及其他文章发表。
11月,在《申报月刊》发表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试作《黑暗充满了空间的某夜》。以后又有类似题材的小说《过岭者》发表。
9—12月,在《新时代》月刊相继发表乡土小说《阿黑小史》中的《秋》、《雨》、《病》、《婚前》四章。(另《油坊》一章于翌年元月刊出)
这年还出版集子《虎雏》、《都市一妇人》、《一个妇人的日记》、和单行本《记胡也频》。
1933年,31岁
2月,在《东方杂志》发表作品《月下小景·新十日谈序曲》和《早上——一堆土一个兵》。
5月14日,丁玲被国民党绑架,闻讯后连写《丁玲女士被捕》和《丁玲女士失踪》两文在平津报刊公开表示抗议,后又以丁玲死难的传闻为背景,创作小说《三个女性》,在《新社会·半月刊》发表。
6月,开始撰写长篇传记《记丁玲女士》,陆续送《国闻周报》连载(7月24日至12月18日)。后改名《记丁玲》出版单行本,但后半部分均被图书审查机关删去。
暑假中,随校长杨振声辞去青岛大学职务,转到北平从事编纂中小学教科书工作。
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
9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后以此团结了一大批各地作家,并扶值出一批新人。
1O月18日,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引起“海派”与“京派”之争。翌年继续发表《论“海派”》和《关于“海派”》、《凤子》、《一个母亲》等5种外,还主编有一套语文课外读物《东方现代文选》出版。
1934年,32岁
元旦,中篇小说《边城》在《国闻周报》开始连载(分16次刊完),成为以后最受国内外广泛注意的代表作。
1月上旬,回乡探视母病。历时月余,就沿途见闻给夫人写信数十封,后返京整理成《湘行散记》多篇,陆续在报刊发表。
3月,发表《禁书问题》一文,抗议上海当局查禁书籍文件。
7月,在《我与文学》(纪念《文学》创刊一周年特辑)上发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IO月,与巴金、靳以等合编月刊《水星》创刊。
这年出版有小说《游目集》、《如 集》和《边城》,传记《从文自传》和《记丁玲》以及文论《沫沫集》。
1935年,33岁
3月10日,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消息》一文,驳斥关于丁玲自首的谣言。
5月19日,在《独立评论》发表反映共产党人遭屠杀的小说《新与旧》。
7、8月,在《文学》月刊相继发表讽刺上层人物的小说《顾问官》和《八骏图》。
9月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扩版,改称《文艺》,推荐萧乾接编,自己专编星期天版。
12月,短篇小说集《八骏图》由巴金编作“文学丛刊”第一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年,34岁
年初,因事路过南京,到丁玲被软禁处看望。
5月,参加北大学人发起的风谣研究会。
10月25日,在《大公报·文艺》发表论文《作家间需要一种运动》,对作品“差不多”即公式化概念现象提出批评,引起文坛争论。翌年2月,再发表《一封信》和《再谈差不多》重申这一观点。
11月,针对“国防文学”之争,相继发表《文坛的“团结”与“联合”》和《文学界联合战线所有的意义》两文。
这年出版作品集《湘行散记》、《新与旧》、《从文小说集》和《从文小说习作选》等。
1937年,35岁
元旦,在《大公报·文艺》发表评曹禹《日出》的文章:《伟大的收获》。
元月,谈写作的文章和书信集《废邮存底》(与萧乾合集)由文化生活社出版。
5月,与朱光潜等合编的《文学杂志》创刊,共出4期,发表小说《贵生》、《大小阮》和评论《再谈差不多》等4篇,旋因“七·七事变”停刊。
8月,与朱光潜、杨振声等离北平,辗转到达武汉。听传闻,延安方面对他与巴金、曹禹等十作家表示欢迎,遂于12月与曹禹等同赴长沙八路军办事处访问徐特立。徐告知:如能去,当然欢迎;如不能去,亦可留在大后方做团结工作。于是他转往玩陵,住在“芸庐”家中,向聚集在沉陵的一批陈渠珍部队和在乡军人做团结抗日工作。
1938年,36岁
春,为消除外地难民对湘西的误解,着手撰写方志式长卷散文《湘西》。后连载于香港《大公报·文艺》上。
3月,缺席当选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4月,由沅陵转赴昆明,与杨振声等继续编国文教科书。但仍时有文章在香港等地发表,并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长河》。
10月,夫人携家逃出北平,经香港、越南到达昆明团聚。
这年,日文版小说集《边城》在日本出版。
1939年,37岁
三月,在昆明《今日评论》发表论文《一般或特殊》,认为作家的特殊性工作和比一般化的战争宣传更重要,被视为“与抗战无关”论受到左翼作家批判。
6月,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8月间在该院国文学会发表《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讲演。
这年出版散文集《湘西》、评论集《昆明冬景》、小说集《主妇集》和传记《记丁玲续集》。
1940年, 38岁
4月,由西南联大几个教授主编的《战国策》创刊,他常有文章发表,遂被视为“战国策派”。
5月5日,在昆明《中央日报》发表论文《文运的重建》,反对文学“与商业资本溶合为一”和“与政治溶合为一”。以后在其它文章和讲演中又多次重申这一主张,被左翼作家视为“反对作家从政论”,受到激烈批评。
6月,西南联大国文系主办的《国文月刊》创刊,连续在《学习举例》栏刊出《向徐志摩作品学习抒情》、《从周作人·鲁迅作品学习抒情》和《由冰心到废名》等文。
1941年,39岁
5月,在西南联大国文学会发表关于短篇小说20年来的发展及今后出路的讲演。讲稿后以《短篇小说》为题发表于《国文月刊》。
8月,出版散文、评论集《烛虚》,收进到昆明后所写文论、散文各4篇。这些散文及以后“七色魔”等散文,多哲理性思考,反映了这个时期文风的转变。
这一年,主要精力用于修订历年旧作,准备桂林开明书店出版系列“沈从文著作集”。
1942年,40岁
5月一10月,长篇小说《长河》的《秋收和社戏》等部分篇章相继在《自由中国》等杂志刊出。
10月15日,在《人世间》创刊号开始连载以战时沅陵为背景的小说《芸庐纪事》,分4期刊完。
11月一12月,在《当代评论》周刊连载小说《新摘星录》。后略加修改,又以《摘星录》篇名在《新文学》杂志重新刊出。
1943年,41岁
1—2月,在桂林《文学创作用刊连载哲理性散文《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
6月,在重庆出版文论《云南看云集》。
7月,在桂林《新文学》创刊号发表小说《看虹录》,与第2期发表的《摘星录》均因两性关系的描写引起争论。
4一12月,在桂林开明书店陆续推出改订后的小说集《春灯集》、《黑风集》、啊金》、《黑夜》、《月下小景》、《春》、《边城》、懈巫之爱》,评论集《废邮存底》,散文集《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等,连同以后陆续推出的《湘西》和帐河》两改订本,共13种,统称“沈从文著作集”。
1944 年,42岁
三月,在桂林《当代文艺》发表《雪晴人这篇与以后在其它刊物发表的《赤雳》、《巧秀和冬生》、《传奇不奇》共同组成一个早年凤凰乡下见闻的中篇故事,统称《雪晴》。
5月上旬,出席西南联大学生举办的“五四”25周年晚会,与朱自清、闻一多、杨振声等作总题为“‘五四’运动与新文艺运动”的讲演,听众达三千人。
1945年,43岁
年初,应邀主编昆明《观察报》副刊《新希望》,日常编务交云南大学程应谬负责。
12月,在《大公报·文艺》发表《(看虹摘星录)后记》,对创作中的两性关系描写提出自己见解。
这年日本出版冈本隆三选译的《沈从文短篇集》。
1946年,44岁
5月,西南联大开始战后复员,他被北大续聘为教授。7月,携家飞上海,送家小去苏州暂住。
7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文艺》发表评论《湘人对于新文学运动的贡献》,除肯定了田汉等一大批湘籍作家的成就外,还对湖南教育界造就出毛泽东等众多人才给予很高的评价。
8月,赴北平就任北大教职。
9月,在上海《文学月刊》发表《一种新的文学观》,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产物和点辍品”提出异议。
10月,在《上海文化》月刊发表《北平的印象和感想》、对停在天安门前的美制坦克和在东北进行的内战感到困惑和不满。
同月,接编天津《益性报·文学周刊》;又与杨振声、冯至合编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
11月,在《大公报·星期文艺》发表回顾自己文学道路的长文《向现实学习》。文中把国共内战双方都比作“玩火”“用武力推销主义”,受到左翼作家激烈批评。
12月,为北平《平明日报》主编的《星期艺文》创刊。
1947年,45岁
春,夫人携家自苏州来北平定居。
3月,在津、沪《大公报》同时刊出记述湘西人事的散文一个传奇的本事》。
5月,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发表论文《五四》,反对“用集团屠杀方式”打内战,主张“用爱与合作来代替仇恨”。
6月,因“七七事变”停办的《文学杂志》复刊。
I0月,为北平《益世报》主编的《诗与文》创刊,并连续发表《诗与文简稿》及《编后》等多篇。
同月,在上海《益世报》发表时评《一种新希望》,附和中间路线,因而受到左翼作家激烈批判。
11月,在北平《知识与生活》杂志发表《学鲁迅》一文,纪念鲁迅逝世11周年。
1948年,46岁
1月,为纪念熊希龄逝世I0周年,在天津《大公报》发表回忆文章《芷江县的熊公馆》。
3月,在香港出版的《大众文艺丛刊》(第一辑)上受到左翼作家猛烈批判,除被《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说成是“地主阶级的弄臣”等之外,还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斥为“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作家。
9月,在《论语》发表时评《中国向何处去》,认为内战是“民族共同的挫折”,重申应将“仇恨传染改造成爱与合作”的观点。
11月,在《论语》和《大公报》相继发表《收拾残破》和《关于北平特种手工艺展览一种意见》两篇关于文物工作的论文。
12月,平津战役开始,他拒绝了随国民党南逃的引诱,决定留在北平。
1949年,47岁
元月,北大校园出现转抄《斥反动文艺》的大字报和“打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的大标语,使他感到极大惶恐。
l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他一方面盛赞“解放军进城威严而和气”,另一方面却又处在对新政权不理解的幻觉之中。以后发展到神经极度紊乱而自杀,幸及时发觉得救。
秋,病情好转,转到历史博物馆工作。
1950年,48岁
2—12月,参加中央革命大学研究班学习,对解放前的政治思想和文学道路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后据此写成《我的学习》一文发表在沪、港两地《大公报》上。
1951年,49岁
11月,赴四川合江参加土改3个月。
1952年,50岁
春,“三反”“五反”运动中,抽调到北京市参加对古董店文物的清查工作。
这年,香港影业公司将他的《边城》改编成电影《翠翠》,他看后说演翠翠的太时髦了,演老船夫的也没演出湘西农民的纯朴味道来。
1953车,51岁
9月,以工艺美术界代表身份参加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与部分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9、10月间,在《新建设》与《新观察》杂志上分别发表文物专论《中国织金锦绣的历史发展》和《中国古代陶瓷》。从此,在报刊上发表的主要是文物研究的文章,10月间累计40余篇。
下半年,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中国染织美术史研究生课程的兼职教师。
这年接开明书店通知;旧版“沈从文著作集”内容已过时,书稿及纸型均代销毁。台湾也传出消息,他被视为“反动文人”,也禁止出版他的作品。
1954年,52岁
10月,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略谈考证工作及须文献与实物相结合》,提出了只凭文献“倒来倒去”地考证,“得不出新的东西”的科学见解。
这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由他为历史博物馆主编的《长沙出土古代漆器图案选集》;日本出版《现代中国文学全集·沈从文卷》。
1955年,53岁
这年,与人合编文物图案集《明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6年,54岁
1—2月间.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当选为委员。
7月9日,应《人民日报》约稿,在副刊发表《天安门前》一文。
11月,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视察团赴湖南,并到湘西。返京后,撰写《新湘行记》送《旅行家》杂志发表。
这年,受聘为故宫博物馆织绣研究组的兼职顾问。
1957年,55岁
3月,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并就博物馆工作和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发言。
8月.应《人民文学》约稿,撰写散文《一点回忆,一点感想》发表,谈论湘西今昔变化。
10月,《沈从文小说选集》出版,收代表旧作22篇。
这年,与人合编的《中国丝绸图案》由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另香港出版《沈从文小说散文选》和《沈从文选集》各一种。
1958年,56岁
9月,参与编辑的《装饰》杂志创刊,陆续发表《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等关于古代织物器皿图案的文章多篇。
11月,文物专著《唐宋铜镜》由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
1959年,57岁
这年,香港影印出版原开明书店《边城》改订本,又选编出版短篇小说集《萧萧》。
1960年,58岁
春,参加高等艺术院校教材编写工作,担任工艺美术史、陶瓷史等书顾问。
3月,文物论集《龙凤艺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7月,出席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改以作家身份参加。
这年,香港翻印出版《长河》与《废邮存底》。
1961年,59岁
冬,随作家协会参观团到井冈山访问。并经庐山,赋得旧体诗《井冈山清晨》及《庐山“花径”白居易作诗处》两组,发表于翌年《人民文学》上。
1962年,60岁
12月,文物专著《战国漆器》由荣宝斋出版。
1964年,62岁
夏初,经齐燕铭向周恩来总理推荐,接受编纂《中国历代服饰研究》任务。年底,即赶出样稿,但旋因极左思潮抬头被搁置。
1966年,64岁
“文革”爆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视为“黑书”遭批判,他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
1967年,65岁
8月,台北《纯文学》月刊冲破台湾当局禁令,在出版的“近代中国作家与作品”专辑中,首次刊出《边城初以后台湾又有《边城》、《从文自传》两书影印出版。
1968年,66岁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A·J·普林斯率先写出博士论文 《沈从文的生活与创作》&
1969年,67岁
与夫人相继下放到文化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
1970 岁,68岁
在干校一边参加劳动(看菜园),一边就记忆所及继续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补内容。
1971岁,69岁
与夫人转迁鄂西丹江采石场.在那写成“70岁生日感怀”一组《拟咏怀诗》。
1972年,70岁
因高血压被批准回京就医。随后,夫人也退休回到北京。他一边看病,一边修订《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稿。
这年,美国出版华裔作家聂华苓著《沈从文评传》一书。
1978年,76岁
受胡乔木关怀,调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并给配备助手,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稿的校订、增补工作。
1979年,77岁
1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校订、增补完成,包括从殷商到明清的珍贵图片7D0幅和说明文字174篇,由社科院交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10—11月,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1980年,78岁
3月,丁玲在《诗刊》载文批评《记丁玲》一书的内容及作者。随后,在文坛引起一场关于两人恩怨桑沧的争论。
5月,《花城》杂志出版“沈从文专辑”。
6月,美国汉学家金介甫为撰写传记《沈从文史诗》来访。后于1987年成书,1990年被译成中文本在中国出版,一名《沈从文传》。
10月,应邀赴美讲学,横穿美国东西部并至擅香山,共在15所大学讲学23次。
12月,香港时代图书公司选编的《从文散文选》出版。
1981年,79岁
9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香港精印出版,胡乔木致函祝贺:“幸获此鸿篇巨制,实为对我国学术界一大贡献。”后来我国家领导人出访,还以此书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物。
11—1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以湘西为题材的《沈从文散文选》和《沈从文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再版《边城》和《从文自传》修订本,从而掀起重新出版沈从文作品的热潮。
这年起,《中国文学》杂志社也接连推有英文译本《(边城)及其它》、《湘行散记》,以及法文译本《沈从文小说选》。
1982牢,80岁
1月,花城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分店开始推出国内版和海外版两种版本的《沈从文文集》(12卷本),两年后出齐。
5月,偕夫人回湘西访问,在吉首大学发表讲演,在凤凰追寻幼时足迹。回京后,将《沈从文文集》版税悉数捐赠给幼时就读的文昌阁小学。
6月,在全国文联四届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委员。
9—10月间,参加王震率领的访日代表团赴东京,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活动,并出席第一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
IO月、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推出《沈从文小说选》和《沈从文散文选》。
这年,金介甫联合在美华人学者和德国汉学家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83年.81岁
2月,为商务印书馆版《徐志摩全集》作序。
3月,小说、散文合集《神巫之爱》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4月,始患脑血栓,左身瘫痪。
5—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沈从文选集》5卷本。
6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常务委员。
8月12日,岳阳地区文学刊物《洞庭湖》开辟专栏,就《雨后》、《柏子》等作品“是色情还是爱情”展开争鸣,至翌年2月结束。
这年,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服装研究学术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国际服装学会理事;在瑞典皇家学院,被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84车,82岁
春,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开拍,被聘为顾问。在50—6O年代,他曾在故宫博物院就小说《红楼梦》涉及的一些器物进行考察,并写有两文发表。
10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据《边城》改编的同名影片完成。公映后,获金鸡奖和蒙特利尔电影节奖。
这年,联邦德国出版德文译本《边城》。
1985年,83岁
1月,在全国作协第四次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规定按部长级待遇解决其工资、住房等问题。
12月19日,《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访问记,以祝贺他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28日,社科院领导亦登门祝贺。
1986年,84岁
5月,根据《萧萧》和《巧秀与冬生》改编的电影《湘女萧萧》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后在法国和西班牙的电影节上分获“金熊猫”奖和“唐吉河德奖”。
10月,小说、散文合集《凤凰》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987年,85岁
五月,台湾《联合文学》杂志出版“沈从文专号”。
5月,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沈从文代表作》。
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边城》与《一个女剧员的生活》合集。
11月,吉首大学举办有国内部分高校学者参加的沈从文研究学术讨论会。
这年,上海影印出版《沫沫集》,台北出版《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沈从文》,瑞典出版马悦然译《边城》
1988年,86岁
5月10日,心脏病发,于下午5时30分逝世。李先念、李铁映、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巴金、马悦然等国内外友人也纷纷来电或撰文表示悼念。《人民日报》以《眷念乡土多名作·饮誉中外仍寂寞——杰出作家沈从文告别亲友读者》为题发表报道。
5月18日,遗体在八宝山火化。根据他的遗愿,4年后夫人及其亲属将骨灰送回凤凰,一部分撤入沦江,一部分落葬于临水的听涛山麓。
这年,由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选译的《边城》和小说集《静与动》,由瑞中友协主席倪尔思等选译的小说与散文合集《孤独与水》,在瑞典相继出版。倪尔思说:“如果他还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强有力的候选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戏节选阅读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