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师表》的习题,做起来有啥小学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关于出师表的练习题_百度作业帮
关于出师表的练习题
文学常识填空1.《出师表》作者是    ,字    ,是    蜀汉    、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                    .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    (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    (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        ,        ?3.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        之前.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    ,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        ”的计划得以实现.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        ,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
  )  疲弊( 
) 不懈(  
)  陛下(
  ) 恢弘(
)  忠谏(
  )   陟(
  )  臧否(  
)  攸(   )   费祎(  ) 以遗(
)陛下裨补(
)   猥(
)    自枉(
)屈  夙(
  )  庶(
)  竭驽(
  )  咨诹(
  )   遗诏(  
)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   .崩,      .殂,   )2、益州疲弊(      )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 (这里是“   ”的意思)5、忠志之士(      )
6、追先帝之殊遇(   )(   ,   )7、开张圣听(         .这里是            )8、以光先帝(      )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      .引喻,   、   .义,   、   .)12、以塞忠谏之路(   )
13、陟罚臧否(陟,   .臧,   .否,   .)14、作奸犯科(      ,      )15、付有司论其刑赏(   ,   )(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   .)(平,公平.明,明察.)(理   )17、不宜偏私(   )
18、此皆良实 (      )19、志虑忠纯(      )
20、是以先帝(   ,   )21、简拔以遗陛下(   )(   )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23、悉以咨之(   )
24、裨补阙漏(   )(通“缺”,    )25、性行淑均 (淑,   )(均,   )26、晓畅军事(   、   )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1、贞良死节(贞,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   )
32、苟全性命于乱世(      )33、不求闻达(      )
34、先帝不以臣卑鄙(      ,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      的意思)(      )36、由是感激
(      )
37、遂许先帝以驱驰 (      )38、后值倾覆 (   )(   )
39、尔来(   )40、寄臣以大事(   )
41、夙夜忧叹(      )42、以伤先帝之明(   )
43、深入不毛(   ,这里是动词长庄稼)44、庶竭驽钝 (   )(比喻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45、攘除奸凶(      )(      )46、斟酌损益(损,      .益,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48、愿陛下亲之信之(   )(   ) 49、以彰其咎 (   )(   )50、咨诹善道(   )
51、察纳雅言 (   )(   )(雅言   )52、临表涕零
(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序号\x09例句\x09古义\x09今义1\x09诚宜开张圣听\x09 \x09 2\x0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x09 \x09 3\x09先帝不以臣卑鄙\x09 \x09 4\x09由是感激\x09 \x09 5\x09晓畅军事\x09 \x09 6\x09临表涕零\x09 \x09 7\x09遂许先帝以驱驰\x09 \x09
一词多义:益:有所广益
(   )
斟酌损益(   )遗:以光先帝遗德 (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效:恐托付不效 (   )
讨贼兴复之效
(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行: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为:俱为一体(判断动词,   )举宠为督(动词,   )能:先帝称之曰能(      )必能使行阵和睦(   )道: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   )遗: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必得裨补阙漏   通   ,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词类活用(可不掌握用法)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时候,时刻).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      .3、猥自枉屈      猥 这里指      4、此皆良实   良实:这里指      .5、庶竭驽钝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      ,是诸葛亮自谦的话.6.此皆良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      .7.亲贤臣,远小人: 形容词作动词,   ,   .8.深入不毛:    名词用作动词,      .9.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作动词,      .10.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      (好的差的)重点语句翻译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译: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译: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译: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译: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理解性默写填空.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       ,       ,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以    
   ;       ,       .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     ,      ,    ,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②     ,      ,    ,      ;③       ,       .(或:      ,        ,        .)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或:        ).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       ,       ,       ,       ;②       ,       .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略)三.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2、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 (这里是“时”的意思) 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23、悉以咨之(咨询)
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25、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36、由是感激
(感动 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38、后值倾覆 (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44、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 (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 (明察)(接受)(正言)52、临表涕零
(落泪)六.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诚宜开张圣听
店铺开业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深刻的感谢5.晓畅军事
明白通达6.临表涕零
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车赶马 七.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增加)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行:性行淑均(行为)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为:俱为一体(判断动词,是)举宠为督(动词,做当)能: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能力)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够)道:中道崩殂(道路)咨诹善道(办法)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判定)每与臣论此事(议论,谈论)八.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九.词类活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 (时候,时刻).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猥自枉屈 猥 这里指:降低身份
4、此皆良实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5、庶竭驽钝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6.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7.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8.深入不毛:名词用作动词,长苗,长庄稼.9.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0.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指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人(好的差的)十.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利:物资&&&&&&&&&&&&&&&&&&&&&&&
存恤:爱抚、爱惜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光:发扬光大&&&&&&&&&&&&&&&&&&&&&&&
遗:给予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以彰其咎__________
彰:表明,显扬&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天下三分。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
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参考答案: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2.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显扬3.(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天下三分。5.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忠陛下亲贤臣,远小人。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9.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一)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23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遂许先帝以驱驰(&&&&&&&&&&&&) &&&&&&&&&&&恐托付不效(&&&&&&&&&&&&&)庶竭驽钝&&&&&(&&&&&&&&&&&&&&&&)&&&&&&&夙夜忧叹&(&&&&&&&&&&&&&&)【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小题3】、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2分)&&&&&&&&&&&&&&&&&&&&&&&&&&&&&&&&&&&&&&&&&&&&&&&&&&&&&&&&&&&&&&&&&&&&&&&&&&&&&&&&&【小题4】、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一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1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排八阵[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小题5】、《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小题6】、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1分)【小题7】、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小题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小题9】、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两表:______&&& __&一对:_______&&&_&&鼎足:____&____&六出:__&&&_____ 【小题10】、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8 D; j
S0 j$ ]5 Y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1 E) h+ W0 h* J3 T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9 E7 R; a3 g: Q8 ^: \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Q( h: E9 R4 D8 T3 M+ f5 c 【小题11】、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2分)(1)&&&&&&&&&&&&&&&&&&&&&&&&&&&&&&&&&&&&&&&&&&&&&&&&&&&&&&&&&&&&&&&&&&&&&&&&&&&&&(2)&&&&&&&&&&&&&&&&&&&&&&&&&&&&&&&&&&&&&&&&&&&&&&&&&&&&&&&&&&&&&&&&&&&&&&&&&&&&&&&&&&&&&&&&&&&&&&&&&&&&&&&&&&&&&&&&&&&&&&&&&&&&&&&&&&&&&&&&&&&【小题12】、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
答案【小题1】奔走效劳&&成效&&&比喻才能平庸&&&早晨【小题1】略【小题1】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即可得分,多答扣分。)【小题1】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东吴(孙权);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小题1】不求闻达于诸侯。(如加上前句亦可。)【小题1】略【小题1】①表达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②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③表达对刘禅的劝勉。(答出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小题1】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小题1】两表: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鼎足:三国鼎立&&&&&&&&&&&六出:六出祁山【小题1】B【小题1】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小题1】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师表习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