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请以..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关于价值的文章- 美文故事-散文随笔
关于/有关价值的文章
  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生命如歌,每一天都欢乐溢胸、笑语盈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生活有活力,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激情飞扬,轰轰烈烈,一路高歌,春风得意?可是,人生万物,其精神、其美妙、其价值()
点击:16861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个人开朗、豁达,就会感受到自尊的快乐。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
点击:30570
  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有的路,是用脚去走,有的路,却是用心去走。走好已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才能拥有真()
点击:29246
  人生该懂得的事很多,但有一种懂得就是彻悟;即悟得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当你真的懂得以后,不再有迷茫,不再会伤感,不再会畏惧,不再会退缩。 一份懂得,静静的行走,默默的感受,不喧哗,不落寞,它的眉间眼梢,都写满岁月朴素的歌;不用言语,你懂,我亦懂。 懂()
点击:14632
  14。09。28(日)晴(064)要有好的心态 人若想一生活的快乐,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积我六十年的人生经验,我认为,好心态的主要标志就是宽容他人,不与任何人斤斤计较,就会获得幸福。 培养一个好的心态就是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价值观,能够在人生的天平上做到心理平()
点击:16038
  前几日,我有一位学生写下这样的说说:“这辈子累到什么时候是头,人活着,真没什么意思,可悲!”作为师长,我不忍心熟视无睹她承受着厌倦的煎熬,给她留了鼓励的话语:“人活着享受的就是过程,往往那些美好的岁月在经历的时候,都是辛苦和厌倦的,只有在我们经历过之()
点击:28742
  曾看过一则报道称,人们最困扰的不是生活的艰辛,而是看不到前途。最困扰一个人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追求,看不到前途。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追求 ,就成了河流里的树叶,随波逐流,豪无自主。而有追求的人,则是河里的游鱼,可以自由的追寻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有追求,()
  做人和做事,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做人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 做个有志向的人,不怕失败,不言放弃。 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
点击:13152
  如果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做? 农民:我会用这张纸贴窗遮阳光,以躲避太阳的照射。 艺人:我会用这张纸,剪切成美丽的图片,用它美化人生。 画家:我会用这张纸创作一幅完美的风景,让人在这风景中留恋忘返。 学者:我要用这张纸写下我研究的结晶,作为一项研究的说明()
点击:79019
  这个故事我读过好几次了,但每次读起来的含意都是不同的,其中的蕴涵的哲学道理也是非常之深。 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忧心忡忡,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从座位上叫了起来,请他回答问题。教授拿起一张纸做人()
共7页/64篇短文
本站会员关于价值的日志随笔: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优秀作文在线阅读欣赏微信软文怎么写,好的微信文章什么最重要
来源:深圳网站建设沙漠风   
昨天我做了一个微信的投票调查,题目是《你觉得一篇好的微信文章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从一篇文章的五个维度来做选择,分别是: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图片、文章阅读量、文章点赞量,只能是单选。如果从上面这五个维 度来做选择,那么你觉得一篇好的微信文章哪一项最重要呢?
  什么是“好的”微信文章,所谓好的微信文章,就是读者喜欢,读者愿意分享和转发,并且可以形成二次甚至多次分享和转发的文章,称之为一篇好的微信文章。
  为什么要做个调查呢,其实这个调查结果会对我们运营微信公众号有一个莫大的帮助,让我们在编辑微信和运营微信的时候有个很清晰的认知,知道一篇文章 我们到底应该把重心放在哪儿?因为我们都希望我们编辑和推送的文章是读者喜欢的,都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分享和转发,这样不仅可以传播和推广我们的微信号, 有时候因为文章写的生动感人还可以宣传到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服务。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看下图,看看跟你预想的有多大差距。
  从上面图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内容占46%,文章标题39%,文章阅读量占8%,文章图片占6%,点赞量占2%。很显然,大家都认为文章内容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文章标题,再其次是阅读量,再其次才是文章的配图。
  文章标题就好像一扇门,只有进了这扇门,你才能观赏到里面的景色;屋子里的景色就好比我们的文章内容,如果景色不好看,景色不够吸引人,我们可能就是看一眼就走了,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也不可能介绍朋友过来观赏。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标题,没有好的内容不行;光有好的内容,没有一个好的标题也不行。一篇好的微信文章,必须要配有一个好的标题和好的文章内容。
  我 们做微信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读者阅读和传播,当你的文章有一个好的标题,然后有了一个好的内容,再配上一些恰到好处的好的图片,我相信文章的阅读量和 点赞量一定会大增。有的公众号运营商家,为了向读者证明我这篇文章真的不错、真的很火,于是乎开始干起了刷阅读量的事情,借助某些第三方力量帮助刷高阅读 量和点赞量,这个跟淘宝的成交量和评价是一个道理,但是真心让人心甘情愿接受的还必须是读者自己认可的和觉得是对自己和朋友有价值和帮助的文章。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玩标题党的必死,夸大其词和牛头不对马嘴的标题只会让人厌烦,赚取了打开率,但是失去的是读者的信任。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如何给这篇文章取一个生动的名字,如何去做更多的原创性和可读性更强的文章内容才是王道
合作意向表
您需要的服务
现有网站改版
我需要做微信营销
建设全新的企业网站
要找长期合作公司,需要年度服务
您最关注的地方
对功能要求比较高
对设计创意要求比较高
需要可以购物支付
搜索引擎排名
10万以上需招投标“什么是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论文怎么写?
“什么是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论文怎么写?
09-03-09 & 发布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日科学工作者的祖国面对这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青年精英,我不知道讲的话会不会对大家有益,感到非常惶恐。可我并不因此怯场,因为我不过想讲出内心的一个感受,题目是:“科学工作者的祖国”。没有什么“美国特色”或者“中国特色”的科学知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知识是人类共享的。在今天,科学家经常跨国工作,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里最国际化的一个群体,是全球化的先锋队。如此,科学工作者的祖国认同似乎应当逐渐淡化。然而,大家熟悉一句老话:“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那么,今天的科学工作者还需要祖国吗?一.科学工作者的国家认同科学工作者需要祖国认同吗?这要看你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在我们这个西方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只要是生为中国人的科学工作者,即使自己主动想忘掉祖国,也很不容易。我在美国读书时有个中国大陆去的同屋,读材料学博士,是教育部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之一,是尖子里的尖子。然而,在共和国前三十年他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是那时少见的城市贫民。他父亲靠拉板车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孩子里只有他一个念了大学。他赴美不久,就信了基督教,而且很快开始激烈批评自己的祖国,批评那管理不善,而且不信上帝的祖国。他的博士论文研究陶瓷材料,那是最尖端的材料,可他毕业后却长期找不到工作。尖端陶瓷材料的研究,用我们的话说,是 “保密行业”,不容外国人插足。尽管他不喜欢祖国,却无法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检查”(security clearance)。后来,他给一家小公司做实验员,挣的是在大学里当助教的工资,每小时不到十块钱。再后来,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专业,转行去做芯片工厂的质量检查员,工资才随着IT业水涨船高。那是种普通而平静的美国生活,他却永远不会成为陶瓷材料专家了。作为美国名牌大学的材料学博士,他若回祖国研究陶瓷材料,没有security clearance的问题,他可以成为我国最出色的陶瓷材料专家。不是大陆人的华人又如何呢?四十年前的1964年,年轻的李文和先生离开了当时令人失望的台湾,去美国读博士学位。他很出色,毕业后在美国找到了工作,成为核专家,在美国能源部所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而且成了那里受拥戴的精英科学家之一。那是美国最高级的实验室了。李先生认同美国,热爱这个给了他机会和富足的新祖国。在这个新的祖国,他踢足球,喜欢野外活动,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还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甚至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来中国做基础科学的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他是美国人,但毕竟也是中国人。希望在自己母国的文化圈里获得认同和尊敬,是人之常情。他的每次北京之行,还都和美国情报机构配合,肩负了解中国核专家和核研究进展的任务,每次返回到美国都向情报机构汇报。还有报道说,他的夫人早就是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者。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右派掀起了反华浪潮,其中主要的指责之一是,中国窃取了美国核武器的技术。美国情报机构断定,中国显然已经把核弹头微型化,而中国人不可能发明这种技术,除非是从美国偷。可他们找不到中国偷窃技术的根据。于是,华裔核科学家李文和先生就成了美国情报机构邀功请赏的替罪羊。李先生并不研究武器设计。就武器设计而言,他是个外行。在1999年底,他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捕了,而且立即被开除出了他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实验室,还丧失了退休金。美国联邦调查局威胁说,如果他不“承认”为中国做间谍,就要像处死罗森伯格一样用电椅处死他(罗森伯格夫妇1951年因向苏联提供美国核技术机密而被捕,1953年被双双处死)。李文和被关押在一个单独的牢房,牢房没有窗户,灯是永远开着的,夜里也不会熄灭。他在牢里还要戴上手铐和脚镣,还经常挨饿。李文和自己感到,政府知道他不是间谍,也无法接触敏感信息,所以想逼他自杀,把案子坐实。他因此早就提前声明,自己绝不会自杀。新世纪更替的那 2000年元旦,他是独自一人在囚室度过的。在被关押了九个多月之后,他终于被迫承认一些轻微的过错,说明美国政府抓他有理,这样才换取了出狱。他的“过错”是什么?就是把一些数据下载到个人计算机里。那些数据是公共信息,丝毫没有敏感性,不过代表一个程序员的正常工作,实验室里人人都这么做。现在,李先生依然认同美国,在个人网站上发起了签名运动,期待美国总统向他道歉,期望美国政府向他道歉,从而能赔偿他失去工作的损失。然而,在他新出版的自传里,他却这样写到:“在被囚禁的无比孤寂的日子里,我经常想,我也许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不该在1964年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使自己沦落到了今天的局面。狱中面壁,我不得不得出一个惨痛的结论:无论多么睿智,无论如何勤奋工作,像我一样的亚裔,像我一样的华裔,永远不会被美国社会所接受,永远是‘外国人’。”是的,对美国而言,你李文和虽然是美国公民,却是中国人。对中国呢,李文和是美国人。科学无国界,如果华裔科学家没有祖国,他就痛苦如李文和先生。除非他不想成功,不想成为科学家。二.在悲剧的祖国大家可能会认同“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种说法。我想进一步说,在悲剧的祖国,成功的科学工作者也是悲剧。大前天(2月23日),《参考消息》用一整版转载了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文章抨击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卡迪尔汗。卡迪尔汗生于1936 年。他13岁时,印度独立了,祖国却被英国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的卡迪尔汗迁至巴基斯坦,但他的家乡却是印度的博帕尔。博帕尔是印度中央邦的首府。顺便提到,二十年前的1984年,博帕尔市发生过一起著名惨案。那里的一家美国工厂泄漏了40吨剧毒气体,导致3150人立即死亡,5 万人失明,8万人终身残疾,150万人受影响接受治疗,占博帕尔市总人口的一半。1953年卡迪尔汗17岁,去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的D.J. 理工学院学习,不久又去欧洲学电气工程和冶金。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荷兰工作,从事原子学研究。1976年,当印度开始了原子弹项目,40岁的卡迪尔汗回国了,带着他的核能知识。在他的领导下,巴基斯坦努力了二十多年,也拥有了原子弹。1998年,巴基斯坦在印度之后进行了5次公开的地下核试验,卡迪尔汗从此成为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成为祖国教科书课文里的英雄,两次被授予国家最高勋章。而且,巴基斯坦全国各地的卡车、公共汽车背面都印上了他的肖像,他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人,比总统的知名度还高。巴基斯坦人口与俄国相当,是美国的一半,是英、法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一倍。但美国、俄国、中国、印度、可以有核武器,英国、法国、甚至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巴基斯坦却遭到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裁。卡迪尔汗大概相信,原子弹能减轻穆斯林世界受到的压迫和屈辱,所以试图向其他穆斯林国家出售一些核技术设备。他显然没有成功,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就盯上他了,在他的寓所,工厂和房间里都安插了间谍,甚至收买了他最亲密的助手。这就是“巴基斯坦国”。很幸运,中国不是这样的。现在卡迪尔汗已被自己国家的政府逮捕了,而且受美国情报人员的讯问。在压力下,他不得不招供一切真相,或者编造一切美国所需要的谎言,使美国得以要挟其他国家,比如伊朗。是的,在悲剧的祖国,成功的科学家也是悲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 (一)价值 价值即意义,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 (二)人生价值 人们对人生意义的估价. 人生作为人的生活的全称,既包括人的生命存在也包括了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存在是基础,但并不等同于人生的价值. 生命存在具有潜在的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有当这种潜在能力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实际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时候,生命存在才具有现实的价值性. 二,人生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一)人生价值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历史范畴 (二)主体的需要是具体的历史的 (三)客体的价值属性也具有社会历史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导向 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但价值导向应是一元的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密切相关 对于不同文化的影响要科学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大学生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选择和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二,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 三,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或群体,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2,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3,社会价值: 价值客体是个体的人生活动 价值主体是社会和他人 衡量的尺度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自我价值: 价值客体是个体人生活动 价值主体是个体自身 衡量的尺度是自身需要的满足情况 4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 首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存在的条件 其次,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最后,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1,物质价值是个体的生活在物质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精神价值是个体的生活在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2 物质价值为人们创造精神价值提供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和实践的经验,构成精神价值的基础 精神价值为物质价值的创造提供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 1 潜在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潜在创造力的意义 现实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实际具有的意义 2 潜在价值只有发挥出来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人实现价值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二,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 (一)个体的价值目标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基本的价值标准 个体的价值选择可以是多样的 要符合代表社会价值本质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 (二)考虑个体自身的条件 1,必须在社会价值与个体追求定向一致的前提下进行 2,价值目标定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 3,注重自身定位的客观依据 4,定位有不同层次的区分 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人生正确价值目标的确立,最优价值日标的选择.人生价值目标可分为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按照社会价值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人价值目标的最优选择.这种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具有历史性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具有客观性 (三)人生价值评价具有社会性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有利,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惟一客观标准.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责任与贡献的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在承担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 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三,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一,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人在承担责任中获得权利 (二)人应当在行使权力中履行义务 (三)履行人生责任是人生价值关系的统一基础 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一)人生价值目标实现的制约条件 1 ,自然物质条件的制约 2,社会条件的制约 3,个体主观因素的制约 (二)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 要有为实现选择目标艰苦奋斗的准备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 三,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社会实践是确立人生价值目标的根据和源泉 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在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艰苦不懈的奋 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看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少,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做个善良的乐于奉献的人吧,这样才会实现你的人生和社会价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生价值是价值的属概念,也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人生,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而价值主体则是人。人生价值不同于其他客体的价值,一方面,人生价值必须体现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必须表现为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是个具有多维性的价值系统。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个人行为同他人、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关系,标志着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的他人或人类社会的有用性,贡献和意义。而人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为人还具有对自己的有用性,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一般物在主体同客体的关系中,只是作为客体而存在,而人则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在人生价值关系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和“自我”都处于价值主体的地位。从个人对社会的关系来说,他表现为客体,因为他的人生价值要靠社会来评价。从个人的行为或一生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来说,他又表现为主体,就是说他是站在个人需要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有无价值的。正是人本身在价值关系中所具有的这种主客体两重性,构成了人生价值的二重性。一方面,人生价值必然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都具有自我性。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人,其人生在对社会、对他人具有价值意义的同时,都毫无例外地对自我也具有价值。我们所讲的人生社会价值,指的是个人的人生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而对社会具有的有用性。我们所说的人生自我价值,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人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际存在和实现的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肯定关系。在这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的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不是完全对立的。但我们平时讲的人生价值,一般强调的是人的社会价值。 其次,人生价值是人生物质价值和人生精神价值的统一。作为人生价值的主体,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指个人以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服务性劳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需要,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人生的物质价值不仅仅指个人和社会的物质消费价值,而且包括物质生产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精神价值,是个人以他创造的精神产品及其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满足社会和自我的精神需要,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人生精神价值是在人生物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人生价值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总之,人生价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是由几层价值关系结构而成的。从人生价值的主体需求对象讲,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人生价值需要主体看,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它们都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晶,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生价值是人生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个人行为同他人、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关系,标志着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的他人或人类社会的有用性,贡献和意义。而人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为人还具有对自己的有用性,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一般物在主体同客体的关系中,只是作为客体而存在,而人则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在人生价值关系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和“自我”都处于价值主体的地位。从个人对社会的关系来说,他表现为客体,因为他的人生价值要靠社会来评价。从个人的行为或一生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来说,他又表现为主体,就是说他是站在个人需要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有无价值的。正是人本身在价值关系中所具有的这种主客体两重性,构成了人生价值的二重性。一方面,人生价值必然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都具有自我性。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人,其人生在对社会、对他人具有价值意义的同时,都毫无例外地对自我也具有价值。我们所讲的人生社会价值,指的是个人的人生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而对社会具有的有用性。我们所说的人生自我价值,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人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际存在和实现的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肯定关系。在这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的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不是完全对立的。但我们平时讲的人生价值,一般强调的是人的社会价值。 其次,人生价值是人生物质价值和人生精神价值的统一。作为人生价值的主体,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指个人以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服务性劳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需要,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人生的物质价值不仅仅指个人和社会的物质消费价值,而且包括物质生产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精神价值,是个人以他创造的精神产品及其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满足社会和自我的精神需要,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人生精神价值是在人生物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人生价值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总之,人生价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是由几层价值关系结构而成的。从人生价值的主体需求对象讲,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人生价值需要主体看,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它们都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晶,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生价值”问题,既是人生观的中心问题,也是价值观的中心问题。它实际上包含着“什么是人生”和“什么是价值”这两个前提问题,然后才是怎样理解“人生的价值”。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来是既有联系、互不可分的,又是在层次和侧重方面有所分工、有一定区别的。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思考人生,而如今人们的思考与已往有所不同的一点,是增加了一个更富于理论色彩的角度--价值,使思考具有了“价值观”的深度。 就人生观来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理所当然地要包括人生的价值问题。但过去却并非如此,因为那时往往可以只限于谈人生的现象、事实、过程,就象那些仅限于观察记录某些人类社会现象、暂不加任何评论的科研报告一样;或者象过去一些讲人生观的读物,虽然实际上涉及了很多人生价值问题,但却从头至尾见不到“人生价值”字样,因为那时还没有价值方面的理论和观念。就价值观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仅仅谈价值,可以大谈世界万物的价值,而并不涉及人生的价值。西方传统的价值哲学就是如此。因为在许多高贵的哲学家看来,哲学是研究“世界、宇宙”的,人生的问题只适合由伦理学、心理学等具体的科学去研究,哲学只须给以原则的指导就够了。其实他们或者是忽视了、或者是始终没有明白,所谓“价值”,正是以人为标准、与人的地位和命运相关才存在的,研究价值归根到底正是在研究人,正是要关心人、帮助人。如今我们思考人生价值问题,就是深入到价值观与人生观相互重合、相互结合之处,在它们的统一中来思考。这是一个极其庞大、极其复杂的思想理论问题。要想回答它,决不是靠三言五语就能解决的。一切企图以最简单的公式给人们提供最终“标准答案”的说法,都难免有片面、肤浅和主观武断的嫌疑。但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不可捉摸、不可言说的一片混沌领域。关键是怎样思考、怎样言说。比如:是从现实的、有血的肉的、具体的人出发,还是从想象的、没名没姓、无家无国、不食人间烟火的抽象“人”出发?是把人生的价值当作一个一厢情愿地设立、终日顶礼膜拜的神灵,或者是一个完全由个人兴趣所至、只要我说好说行、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的借口,还是把它如实看作是人在自己生活中进行追求、创造和奉献的表现?是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历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前进的过程,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只要按照某个模式去生活,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完成的“对号入座”?等等。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关于人生价值的想法和说法,就可能成为误人误己的空谈甚至谬论。我们献给读者的这套丛书,是力求从现实的、有血的肉的、具体的人出发,把人生的价值当作是人在自己生活中进行追求、创造和奉献的表现,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历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前进的过程来理解的,因此致力于从比较基础的、与每个人切身相关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入手,来探讨确立健康向上人生价值观的途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关键字:犬儒主义 精神分裂      听过侯宝林的相声《买佛龛》的人都会记得,那里面有个老太太,老太太从纸店里买回个“灶王爷”,回家路上碰见个小伙子,小伙子挺懂礼貌:“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龛啦?”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这得说请!”“大娘,我不懂,您这……多少钱请的?”“咳!就^_^这么个破玩意儿,八毛!”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老太太成了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一大表征:在当代社会中,处于人格分裂状态的人可谓众矣,虽然未必都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病”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成了某些人的惯用语。在这里,这位老太太一会儿在“意识”的层面上,“知道”佛龛不能说买,只能说请,一会儿又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不仅道破了买佛龛的事实,还表现出爱惜钱财的心理状态。这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当然,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据说艺术家聚在一起从来不谈艺术,他们谈钱;企业家聚在一起从来不谈钱,他们谈艺术。这也是精神分裂之一种——身份与行为的分裂。     犬儒主义也是一种精神分裂,不过按我的理解,它是“知”(knowing)与“行”(doing)的分裂。当然,千万不要把这里所谓的犬儒主义等同于古希腊的犬儒派,两者有云泥之别,不可混为一谈。西方传统的犬儒派是指这样一些特立独行之士,他们嘲弄人类的生活习惯,否定人类的精神价值,渴望把自己从道德、宗教和国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像嵇康那样过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幸福生活。因为主张不拘形迹、倜傥不羁,所以他们又像中国的老庄那样否定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古希腊犬儒派的鼻祖第奥根尼就相信,他虽然没有皮毛或羽毛保护,但仍然能够像青蛙一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据说他的死与生吃章鱼有关,一个人独自大快朵颐,虽然有违中国人“有饭大家吃”的处世原则,倒也无可厚非,可他偏偏屈尊与狗争食,结果被狗咬死。不知道美国知名报人约翰?布加特的名言“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是否是从他那里获得的灵感?但可以肯定的是,“犬儒”之“犬”肯定与此有关。     这里所谓的犬儒主义也不同于其他论者所谓的犬儒主义。在其他论者那里,犬儒主义成了万恶之源:玩世不恭、寡廉鲜耻、极端利己、不择手段、醉生梦死、蛇鼠两端。犬儒主义成了市井无赖、贪官污吏、下流文人、社会渣滓为自己的卑劣行径予以开脱的理论。它使得人类的羞耻心荡然无存,使得社会的道德感归于泯灭。如此强烈的价值判断,窃以为,倒是可以当作“骂街指南”。看谁不顺眼,立即给它贴上“犬儒主义”的标签,既轻松简便,又一举两得:既批判了别人,又抬高了自己。     有人认为当代犬儒主义要“抹平一切质的差异性,代之以中性的、灰色的,但在整体上被贬低的价值”,总之是要“颠覆价值、削平差异性”2。有人把犬儒主义视为一种“新哲学”,所谓“新哲学”就是这样一种说辞:“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或在整体上是社会利益、谈判协商的事情,或者是制造神话、生产记叙性铭文的事情;诉诸‘事实’、‘证据’或‘合理性’只不过是意识形态的谎言,以掩盖对这个或那个被压迫群体的放逐。”这实际上指是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可以一言以蔽之地概括为:“不存在任何客观的认识论标准,科学在认识论上也没有何特殊性。”3以上两种看法,实际上都是把犬儒主义等同于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只是犬儒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绝不是犬儒主义的全部内容;拈出相对主义一词,无法概括、把握犬儒主义的基本特质。     有人认为“犬儒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知识社会论域有许多表现形式”,“比如为当前许多知识分子所赞美的‘技术理性’和‘价值中立’就是一例”,“民粹的人民民主主义也是现代犬儒主义论述的一种”4。在这里,犬儒主义成了被极端泛化的名词,甚至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不过,根据一般的逻辑学常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直观的“反比关系”: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小;概念的内涵越小,其外延就越大。一个外延无限大的概念,其内涵只能是空空如也,什么也表达不出来。     如前所述,犬儒主义的本质是“知”与“行”的分裂。当代西方的犬儒主义理论来源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现代意识是“烦恼的、内在分裂的意识”。这时候,“烦恼意识”处于自身之内,它缘于“知”与“行”之间的裂变:它知道,“原则”属于亘古不变的彼岸世界,但“原则”又来自流动不居的此岸世界,而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阴阳两隔,势如水火。“烦恼意识”将自身置于“此岸世界”,但从来没有忘记它对“彼岸世界”的承诺。“烦恼意识本身是一个自我意识对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凝视,而它本身就是双重的。”5换言之“烦恼意识”是被撕裂了的主体的意识。在那里,“知”与“行”的分裂是必然的:“知”是一回事,“行”是一回事,“知”与“行”无法统一。     在这方面,齐泽克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的,他对犬儒主义的考察源于他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精辟见解。在马克思的时代,意识形态只是一种虚假意识。马克思是在“知”的层面上界定意识形态的,他没有注意到“行”的层面;不过他也没有必要注意到这个层面,因为在那时,意识形态主要是在“知”的层面上,或者说是在“意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主要使命就是去除意识上遭受的蒙蔽,然后万事大吉。     不过时至今日,如果依然停留在“知”的层面上,是无法认清意识形态的本性的,更无法理解意识形态运作的机制。我们早已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流行的意识形态不是“虚假意识”,不是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消费主义”,更不是令某些人兴奋不已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是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犬儒主义,而犬儒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知”与“行”的分裂,即言行不一:说归说,做归做;说一套,做一套,甚至玩世不恭,冷嘲热讽。它传统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同,因为传统上的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是有意为之,还停留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以此方式行事之人完全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为此遭受良知的谴责。犬儒主义则不同,至少它不再相信任何理论上的真理,不再严肃地看待任何理论命题。令齐泽克感到不安的是,犬儒主义使人对“意识形态幻象”在构造现实方面发挥的作用视而不见,这时候,“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6     在这方面,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超越了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后现代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福柯对权力的创造性方面所做的分析(话语既是权力的载体又是权力的源泉),还有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功能的理解(意识形态的功能在于,它把个人“询唤”成了主体)。在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文化研究中,这些理论家的著作被广泛地引用着,比如詹姆斯?柏林(James Berlin)与迈克尔?维维翁(Michael Vivion)就认为,眼下热火朝天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只是意识形态批判的一部分,而这种意识形态批判又与话语理论密切相关,因为“无论是创作文本还是阐释文本,都成了话语分析行为和话语协商行为”7。但无论是福柯还是阿尔都塞,都把意识形态设想成不同实践(包括话语、制度和权力关系)之间的对抗。齐泽克的高明之处在于,在理解意识形态时,他既没有停留马克思的“知”的层面上,把意识形态视为虚假意识,也没有停留在“行”的层面上,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各种实践之间的对抗。在他看来,意识形态之所以为意识形态,就在于它拒绝被符号化,拒绝从实在界走向符号界,拒绝被转换成知识和实践。在今天,意识形态不是要被戳穿的幻觉,也不只是虚妄不实的信仰,更不是规训我们并把我们置入特定的主体-地位的霸权文化代码。意识形态是一套结构现实的幻象。幻象不同于假象,幻象源于人类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我们无法通过“知晓”,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操纵它。相反,尽管我们极力压抑它,但我们的一切都受它的支配,尽管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我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还是这样做了”,我们明明知道某些行为会伤天害理,还是禁不住去伤天害理。在以前的文化荒漠年代里,许多人爱看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在看到江姐被拷打时,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这些人是在接受革命教育;在“行”或“无意识”的层面上,他们正在满足自己的虐待欲,拷打江姐的,与其说是国民党特务头子徐鹏飞,不如说是那些如醉如痴的观众。徐鹏飞在审问江姐时说过的一句话更是令某些人“我心狂野”:“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可以让人脱光你的衣服?”之所以文本中的英雄总是乏味至极,坏蛋却情趣盎然,原因也在这里。我年轻时看电影读小说,好人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倒是那些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坏蛋令人难以忘怀,整天拿个木头大刀,向东一举 “苏个给给”,向西一抬“八格雅鲁”,原因也在这里。     这才是意识形态之所以为意识形态的本质之所在。之所以如此,时代使然也。齐泽克蒙恩于彼德?斯洛特迪基克(Peter Sloterdijk)。在《犬儒理性批判》(Critique of Cynical Reason)一书中,彼德?斯洛特迪基克认为,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概念,把意识形态视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观已经无法满足后现代世界进行文化批判的需要。因为在后现代世界里,我们全都成了“愤青”,都有些愤世嫉俗;我们现在接受的,是“被启蒙了的虚假意识”(enlightened false consciousness)8。我们明知这种意识虚假不实,甚至隐藏着陷阱,却照单全收,毫不犹豫。以前的意识形态批判都没有触及这一点,都忽略了“被启蒙了的虚假意识”的悖论性存在,以及它所彰显的现代人所处的尴尬的精神分裂状态。齐泽克理解了斯洛特迪基克的观点,他改写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公式。他认为,最能概括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的一句话,而不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长篇大论:“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依然坦然为之。”它一语道破了“虚假意识”的秘密:因为蒙然不知,所以才采取行动,因而采取的行动是不自觉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只是给事物或行动披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掩盖阶级利益。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情形是:“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9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荒谬的,但他们依然会采取这种行动。比如人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追寻一个幻想,但依然乐此不疲。以网恋为例,几乎人人都知道网恋不过一场没有结果的梦,但照样在那里醉生梦死,歇斯底里地高唱什么“一场游戏一场梦”,“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这时候,人们的行为已经“犬儒化”了。对此采取的任何形式的意识形态批判都会无功而返。用彼德?斯洛特迪基克的话说,犬儒主义已经使“意识形态批判”陷入绝境。传统上设想的意识形态批判已经束手无策,只能作壁上观了。齐泽克甚至认为,传统上设想的意识形态批判从来都没有真正发挥过效力,即使在前现代、现代世界里,也是如此。证诸中国进行了近100年的启蒙运动,可谓此言不虚。中国近百年的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一场意识形态批判运动。但它永远停留在“知”或“意识”的层面上,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为隐喻,以“揭穿假象,昭示真理”为使命。在这下面掩藏的理论假设是: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只要把话说透,只要把理辩明,然后登高一呼,自然应者云集,从此人们便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奔向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在这方面,中国启蒙主义者无异于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天真率直的孩童,他在高喊:皇帝陛下一丝不挂!于是真理在握,问题解决。其实,近100年了,我们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过去如此,于今尤甚,中国启蒙主义者的尴尬也将会日甚一日,因为这个后现代世界里,意识形态不再在“知”的层面上,而是在“行”的层面上发挥作用。“知”与“行”的分裂,既是犬儒主义的源泉,也是犬儒主义的表征,而犬儒主义则是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主要表征。     今天支配我们行为的,与其说是“知”,不如说是“欲”。不过这里所谓“欲”既不是指渴了要喝、饿了要吃的“需求”(need),也不是摆官架、耍威风的“要求”(demand),而是被深深压抑,又永远不可能满足的“欲求”(desire)。有时候,我们明“知”某个事物或某个行动不是正当的,但我们依然不自知地渴望获得这样的事物或采取这样的行动。对于嗜烟者来说,尽管他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我们通常用习惯、积习、恶习之类的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显然过于肤浅,因为它没有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他会养成甚至需要这样的习惯?我们没有意识到,对于嗜烟者来说,吸烟是生命的支撑,或用拉康的话说,吸烟已经成为吸烟者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生命之本,在于欲望。有些人对于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其实内心深入对于贪污受贿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他之所以痛恨贪官污吏,只是因为那贪官污吏恰恰是别人,而不是他自己。他要做是“取而代之”,而不是改变规则。难怪见秦始皇南巡,刘邦要“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要“彼可取而代之”。虽然是换了人间,所遵循的逻辑没有改变。     再以西方为例。1986年,奥地利进行总统大选。当年的候选人之一是曾任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的库尔特?瓦尔德海姆(K. Waldheim, 1918~)。竞选期间,一个国际委员会向奥地利政府报告说,瓦尔德海姆1939年曾经应征入伍,不过入的却是德国的“伍”,自愿加入希特勒组织的“褐衫军”,并参与了非法处决受难者的行动(当过刽子手)。换句话说,此公犯有前科,不可重用。此言一出,许多启蒙主义者纷纷预言瓦氏的政治生涯即将终结,因为“皇帝新衣”的秘密被揭穿了,瓦氏的罪恶历史已经昭然若揭。令启蒙主义者大惑不解的是,瓦氏还是于当年顺利当选。何以如此?为什么揭穿“皇帝的新衣”无济于事?道理很简单,在当代社会,至关重要的不是“真假”,而是“欲望”。奥地利民众的排犹情结并没有随着希特勒的灭亡而根除,虽然受到了“意识”压抑,甚至压抑到了自己都不敢承认的地步,但一有机会它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里,是以投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奥地利民众明明“知道”也“承认”瓦尔德海姆不是什么“好鸟”,却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积蓄已久的排犹主义情绪,在内心深处的“欲望”的驱使下,以实际行动肯定了瓦尔德海姆的行径。     欲望有时已经内化为“偶像”,立足于“知”的层面破除“偶像”的企图,早已宣告失败。记得几年前,有好事者名叫马中欣,写了一本书名叫《三毛真相:一位女作家沉隐三十年的虚幻》,揭穿了三毛的“画皮”。三毛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倾倒过无数的读者,但在三毛死后,有人怀疑三毛那近乎写实的浪漫故事,甚至怀疑三毛那位叫荷西的大胡子丈夫是否真的存在。马中欣以一个旅行家、探险家的求真与执著精神,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三毛的人生真相。有人不能接受甚至为此恼羞成怒,责备“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为此举破坏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这不是犬儒主义。有人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依然对三毛情有独钟,这才是犬儒主义。面对此情此景,启蒙主义只会灰心丧气,充其量也是开始新一轮的大战风车。     李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中说过(日播出),1912年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因为陶成章“破坏革命”,蒋介石一气之下将陶成章杀害(史书先是说“公怒杀之”,为了掩盖罪行,改为“公怒之”),孙中山为此一再表示要缉拿凶犯。事后证明,指使蒋介石杀人的,正是孙中山。孙中山之所以指使蒋介石谋杀陶成章,是因为陶成章指责孙中山贪污。对于李敖这席话,许多人也不能接受,因为它破坏了我们心目中伟大的领袖形象。这与其说我们“不敢”坦率面对真相,不如是说我们“不愿”坦率面对真相。我们发现,只有掩饰真相,才能抚平我们内心深处的创伤,使自己免于伤害。这不是犬儒主义。即使接受了真相,我们也会说,孙中山也是为了革命大业,迫不得已而为之,此举丝毫无损英雄的光辉,“苍蝇终究是苍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还是战士”。这也不是犬儒主义。在这种情形下,犬儒主义是指样一种情形:我们在“知”的层面上认可了这个事实,也知道领袖的这种做法颇为不当,但我们照样对领袖情有独钟,因为这样的领袖形象才符合我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幻象。     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意识形态亮出自己的底牌,尽情展示自己发挥作用的机制,它也会照样大行其道,势不可挡。也就是说,在今天这样一个犬儒主义时代,你可以揭穿意识形态的“鬼花样”,甚至可以揭穿意识形态批判的“鬼花样”,这丝毫无法阻挡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作用。而在传统的、前犬儒时代,意识形态要想正常运作,就必须使它要蒙蔽的对象处于“不知”的状态。恩格斯甚至认为,即使要蒙蔽别人的人,照样也会处于被蒙蔽的状态。他在给梅林的一封信中说过:“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10     的确令人绝望。但还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即使在“知”的层面上,在这个后现代主义的世界里,情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是一个谎言和实话难解难分的时代,谎言发挥了实话的作用,实话具有了谎言的功能。这令我想起了那个令人深思的笑话:一个已婚男子与他的秘书正进行着火热的婚外情。一天下午,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缠绵了一个下午,一直睡到晚上八点才醒。他们赶快整装,奇怪的是这位男子要秘书把他的鞋子拿到外面的草丛中蹭一蹭。男子回家后,太太生气地问他哪去了?男子倒是“君子坦荡荡”:“我还是痛痛快快地招了吧,我跟秘书有一手,今天去她那里一直缠绵到现在。”太太瞧瞧他,又看了看他的鞋子:“撒谎!你又去打高尔夫球了!”这既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以假充真)的时代,也是“真作假时假亦真”(以真充假)的年代,真假难辨,势之使之然。     奈何?奈何?真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怎堪再闻奈何歌?     注释:     2 涂险峰,《商品化与人的价值的无根性——九十年代都市小说价值现象初探》,《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第61、62页。     3 苏珊?哈克,《捍卫科学——在理性的范围内》,陈波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13、14页。     4 汪铮,《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234页。     5 Hegel,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126.     6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7 James A. Berlin and Michael J. Vivion, ed.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Theory and Practice, Portsmouth, NH: Boynton, Cook, Heinman Portsmouth, 1992, p.x.     8 Peter Sloterdijk, Critique of Cynical Reason, Minneapolis, MN: Un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p.5.     9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1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职业意味着什么?主讲人  钱光泽      
    职业是成年人最重要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个人常常是通过职业活动使自身的社会化得以完成,并承担起了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但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职业,即他有着怎样的职业观,将深刻影响到他以何种方式从事职业活动。一个将职业视为天职的人,必然地会对职业活动特别投入,相反,一个人若仅仅把职业看作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他对职业活动就会若即若离,不态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     有资料显示: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对1661人进行了调查,有564人认为职业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占35%,有912人认为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占56.6%,而认为职业是获得社会名声的手段仅有64人,占4%,说不清的有71人,占4.4%。对“职业”的理解体现了一个人对职业工作或职业劳动所赋予的意义,因此,对职业做出不同的理解,自然地也会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不同的投入。那些把职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之手段的人,会对工作非常尽心尽责,最终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而那些只把职业当作养家糊口之手段的人,他与职业工作总是保持隔离。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若能不劳而获,他们就趋之若骛。这样完全不同的职业态度,不仅对职业劳动的质和量产生实际的影响,也会对他们关于职业规则、精力投入等问题的认识产生作用。     职业意味着什么?一般而言,职业具有三种主要功能:一是通过持续的职业活动,可以拥有经济收入,获取生活来源。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说,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二是职业劳动者借此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职业活动和扩展开来的职业交换,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联系,实现与社会成员的正常交往,通过职业间的交换与合作,介入到更广大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职业是获得社会名声的手段;三是当事人可以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技能,通过岗位成才,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满足个人的成就感和成功欲,从这一意义上说,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这三种功能同时存在于任何一个职业中,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一名职业劳动者都能感爱到这三种功能的意义。由于每个人参与职业活动的动机不同,更由于人们在认知水平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职业劳动本身的特点不同,每个人对职业不同功能的看法会产生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可以反映出职业在他的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     对于职业是什么的理解,不只是一个认识水平的问题,它还体现了人们对职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对职业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投入水平。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认为“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这些人相信通过职业劳动可以追求个人的理想,取得个人的成就。这表明多数人不仅公开承认职业活动的个人价值,而且将实现个人价值落实到职业劳动上,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倾向,具有积极的道德意义。职业道德首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主要体现的是社会目标,但若没有个人的认同,并与自身的价值目标相结合,职业劳动者是难以做出创造性的贡献的,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每一个职业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他诚实劳动,辛勤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就应受到尊重,他就可以因他的平凡且不朽的职业劳动而自豪。     二、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是以对人的培养为其专门职业的劳动者。自从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以自身的劳动服务于现实社会,联系着历史和未来,呈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正因为如此,社会也总是对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无限的希望。社会为获得教师劳动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相应的要求,而教师劳动自身在争取社会价值最大实现的过程中,也必然对其应有的职业道德提出一定的要求。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价值总是反映或体现客体与需要它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是针对教师劳动与需要它的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言,指教师劳动对需要它的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属性。     人类社会的演进及其文明的发展,都是社会物质、社会精神、社会制度和人的素质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常常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社会精神文明、社会制度文明和人的素质发展与进步。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社会育人的需要和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教师被看成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劳动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社会为其不断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物质生活方式发展的水平及进步状态,包括进行物质创造的生产能力(如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衣食住所需要的经济基础、物质生活方式及与物质生活、物质创造相关的文化等 (如生产知识、科学技术、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物质生产和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物质创造活动,由此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教师劳动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传递着人类社会物质和创造物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帮助社会培养训练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和技能,把物质生产的技术和文化凝结到“人力资本”中去,对“人力资本”进行加工、改造,实现着“人力资本”的增值。使“人力资本”有着创造发展物质文明的无限潜力,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以此教导过他的儿子。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更应该懂得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讲究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政府权力行使者和国家公务执行者的国家公务员既是遵守道德规范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履行道德义务的示范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而我们的政府是不是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公务员能否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所谓公务员道德修养,是指公务员按照社会主义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提高公务员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积善成德,努力做到“慎独”;身体力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反身内省,存心养性。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我们党和政府对公民的道德建设十分重视。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生价值 价值体系是由众多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最大。任何价值体系都有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一个是劳动观念,另一个是地位观念。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否则对整个价值体系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最大的弊端是劳动观念的缺失,当前价值观念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 【关 键 词】价值观念/劳动观念/地位观念 【 正 文 】 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由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多种价值观念所构成,体系内部的价值观念在价值方向和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但是,各个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一样,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价值体系的边缘,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价值体系的核心;有些价值观念的变化只给价值体系带来一些微小的震动,而有些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价值体系的崩溃。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特别重要,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为价值体系的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依据。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只有两个价值观念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这两个价值观念就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 一 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物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既有观念层次上的,也有心理层次上的;既可以表现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通常认为价值观念都是观念层次上的,都是人能明确意识到的,其实不然,除了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有许多潜藏于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它们也像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一样可以作为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而且在许多时候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发挥的作用更为强大和持久。例如,民族精神通常就是由观念层次价值观念积淀而成的心理层次价值观念,它比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流传得更为久远,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我们在考察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上,还应更深入一些,去考察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影响。 在一个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主导的地位,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从属的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帅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一个价值体系而言,最重要的是主导价值观念,只要主导价值观念没有变化,整个价值体系仍然是稳固的,而当主导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时,整个价值体系也就随之倾斜了。把握一个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把握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念,从主导价值观念的沉浮中可以掌握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动向。 在结构上价值体系与科学体系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根据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说法,科学体系是由“硬核”和“保护带”两部分构成的,硬核是一个科学体系得以确立的核心理论,如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保护带是建立在核心理论基础上的其他理论。价值体系也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和处于保护地带的价值观念所构成。每一时代或每一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一个整体,内在的价值精神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这样的整体构成一个相对封闭、价值自足的价值体系。其中总有一个或几个价值观念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代表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总特征。核心价值观念约束着外围价值观念,为外围的价值观念提供方向和根据,从而维护价值体系保持稳定和统一。 价值体系的核心之外是“保护带”,保护带由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所构成。保护带中的价值观念越靠近内核,受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越大,越靠近外围则灵活性越大。社会生活中总是不断有新情况出现,这些新情况都会冲击外围的价值观念,外围价值观念遭受冲击之后,尽量在价值体系的基本倾向上调整自己,使生活的变化不至于影响核心价值观念,起到保护核心价值观念的作用。当现实生活不断冲击价值体系时,外围保护带会一层一层地剥落,直至核心价值观念裸露在外,此时核心价值观念没有外围价值观念的保护,经不起时代变化的撞击,整个价值体系的坍塌只是时间问题了。 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才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呢?在价值体系中获取核心地位至少要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价值观念必须稳定,否则无法保持价值体系的稳定;第二,价值观念必须隐蔽,否则很容易在外来冲击中丧失自己的地位;第三,价值观念必须深刻,否则无法给外围价值观念提供标准和尺度。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价值观念才能成为核心价值观念。在一个价值体系中这样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很多,否则价值体系定然会因价值多元化而瓦解。 人们通常以为人生观是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但是人生观不能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条件和要求。人生观并不稳定,有时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全部人生观;人生观也不隐蔽,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什么样的;人生观也不能给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的根据,其本身的合理性还要依赖于其他价值观念的支持。除了人生观之外,政治观念、经济观念、道德观念、宗教观念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核心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要比这些价值观念更稳定、更隐蔽、更深刻,是深藏于人们内心深处并表现于外在行动的价值观念。 二 每一个价值体系的基础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都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念应该与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刻的方面相结合,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社会生活的根本状况和根本要求。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刻的方面当属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劳动,社会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由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断定,关于生产劳动的价值观念和关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对地位的看法中包含着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它们有些时候表现在观念层次上,但更多的时候存在于心理层次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整个价值体系。 沉淀在心理层次上的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少发生变化;这两个价值观念非常隐蔽,以致于人们经常忽略它们的存在;这两个价值观念也非常深刻,其他价值观念如人生观念、政治观念等都以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为根据。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统帅着其他各种价值观念,这些被统帅的价值观念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的保护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