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已被发掘过得皇帝陵墓三个俑坑写的好处

当前位置: &
求翻译: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是什么意思?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
问题补充:
Three figurines excavated pit
You have discovered the three pits
Has excavated three burial puppet pits
Have discovered three figurines
正在翻译,请等待...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苏教版十册四单元《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1、我们知道,在祖国的西安,有一支所向披靡、雄姿英发的大军,虽然他们的身体只是泥土,虽然他们口不能言、耳不能听、身不能动,但是他们恢弘的气势,鲜明的形象早已折服了世人,他们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板书课题)2、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短片。(播放秦兵马俑短片)3、看了这个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短片,听着这气势雄浑的音乐,同学们有何感受?4、学生交流。5、看着真实厚重的历史画面,听着深沉激越的雄壮乐声,我们早已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语言所涌动的对祖国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二、精读课文(一)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1、通过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2、哪几小节写它规模宏大(第2小节),又是哪几小节写它类型众多呢?(第4-9小节)3、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品读第二小节,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并在印象深刻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体会。4、师巡视指导5、师生交流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见过现实中的足球场吗?告诉你们,真实的足球场有我们学校200米跑道的操场近三倍那么大呢。两个半足球场,就等于是我们操场的几倍大?差不多有7.5倍那么大!我们平时绕操场跑步时就已经觉得操场很大了,而秦兵马俑的俑坑居然是它的7.5倍,那该是多大啊!齐读这句话,让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这种场面的大。你们读的时候注意到没有?作者为了表现俑坑的大,是把它和足球场进行比较的,这种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对比着写的方法,叫做――(作比较)过渡句:刚才有同学从作比较这一句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那有没有同学能从其他方面也感受到这种宏大的规模呢?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多个。”从这句话中,是什么让你尤其感到兵马俑确实规模宏大?你是注意到了这些数字是吧?作者用了详尽的数字来说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非常使人信服,那么,这种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就叫列数字!c、“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读了这句话,你感觉秦兵马俑带给你什么感觉?(如若生回答不出可引导他用书中的词语叙说:气势恢弘)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反映出这种恢弘的气势?能再读一读吗?读出这种恢弘的气势!(二)精读课文4-9自然段过渡:我们刚才仔细研讨的这一段主要是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但是我们知道,课文还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另一方面的特点,那就是――类型众多。我们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知道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吗?(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因为这句话单独成段,所以我们把它叫做过渡段。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走近它们,看看都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呢?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4-9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兵马俑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并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兵马俑,把它给你带来的印象写在描写它的文字旁边,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2、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请看电视屏幕(出示将军俑),这是什么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你能用读来把将军的威风表现出来吗?师生评议3、课文就仅仅介绍了将军俑这一种俑吗?当然不是,它还介绍了五种俑,分别是什么?请看图片(课件分别出示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请说说他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你喜欢哪种俑,为什么?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如果人数多的话可用齐读的方式)5、所以作者说,每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有的(生接读)……有的……有的……有的……(师在生读的时候逐一出示相关图片)6、认真观察图片,看作者抓住了神态展开联想,把它们不同的心理活动展示在我们眼前。谁能把它们这不同的内心情感用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练习读一读。师生交流7、读到这儿,你们发现了吗,怎么还有个省略号呢?是表现将士们一直思念还是……?8、现在老师挑出八种神态的图像(师点击鼠标,大屏幕出现八种神态各异的兵俑图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仿照课文写法,先写神态,然后展开想象,用“有的……好像……”来说。9、作者和你一样,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威武的将士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远征的武士思念亲人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汗和辛酸。因此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一起读――(生齐接下面内容)10、看到这儿,读到这儿,你一定有什么话想说吧?三、总结课文1、听了你们的心里话,老师心里也十分地激动。老师也被秦兵马俑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被古代劳动人民这伟大的智慧所震撼,也真想亲眼看看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亲身感受这引以为荣的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难怪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没有看到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的确――(师有感情地范读最后一段。)2、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们想不想读?(生齐读最后一段)3、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文只介绍了概况,还有许多知识如雕塑的过程和工艺材料,出土了哪些文物,有什么价值等,希望同学们积极通过网络查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把你查询到的和课本上介绍的内容结合起来向你的家人或小伙伴介绍介绍。14.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教学时间2教时14、埃及的金字塔第一教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学习第一段,图文结合,整体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宏伟。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词语,以及金字塔为什么成为七大奇迹之一?预习提纲:1、自学课文:自学课文(1)读文、质疑、批注;(2)抄词组词、解词;(3)读文、分段、概括段意。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材料。教学流程:读题解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掌握――读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步骤;一、读题解题,了解学情。1、读题,请学生介绍“埃及”、“金字塔”?(教师介绍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2、第一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3、学生齐读课题。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傲对碧空摩天大厦巍然屹立4、读习题3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三、读文理清脉络。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同桌讨论给课文分段。2、集体讨论。第一段:(1自然段)金字塔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3自然段)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及构造。第三段:(4―5自然段)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第一段:(6自然段)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四、学习第一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这一段语言在你脑海中勾画了怎样一幅画面。生描述。看图感受。再自读,指读,齐读。2、.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角锥形”的意思。五、作业。1、朗读课文,预习下文。2、选择三个自己新理解的词语,将意思写下来.3、选择习题3中几个词写一段话。15.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教学准备:录音机、挂图、投影仪。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里吗?2.揭示课题:9音乐之都维也纳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读。(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讲的是什么。5.理清脉络。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怎么概括?交流:第一段(1):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第二段(2-4):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三段(5-6):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6、小结。三、指导写字1、分析字形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读词语。2.这篇课文分为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二.精读训练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1)交流,出示: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交流。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3.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文。(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3)指导朗读:突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4.学习第2―4自然段。(1)读读画画想想:①每自然段写了什么?②是怎样写的?③为什么这样写?(2)同桌讨论后交流:①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②能谈谈你理解的“摇篮”吗?③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出维也纳是一个“摇篮”的呢?④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开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⑤指导朗读第3、第4自然段。5.指导背诵第3、第4自然段。(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这两自然段?交流。(抓住中心句来背诵)(2)自由练背。(3)配乐背诵。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第3、4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背诵第3、4自然段。二、继续精读训练学习第5、6段。1.自由读第5自然段,理清叙述顺序。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画出有关词语。2.细读品味。(1)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2)出示挂图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3)指导朗读,读出宏伟壮观的气势。(4)思考: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歌剧院的?(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3.引读第6自然段。小结: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三.总结课文,朗读课文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理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深深地向往。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2.指名读,评价。四.指导写作方法1.思考: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能说说吗?2.交流。出示: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3.指导练习。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1)各自准备。(2)指名说说。(3)学生练习。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3、4、5。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15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习作4[教学要求]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学过程]一,习作准备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推荐文章: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阅读要求: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文章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二,赏析部分作品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1)在小组里交流。(2)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2)读了文章,你感觉到了“绝”吗?为什么?(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文章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三,指导练笔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2,指导学生写提纲。提纲要求:(1)列出写作的顺序。(2)在提纲中反映出重点部分。(3)一些精彩语言。3,交流写作提纲。(1)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互提修改意见。(2)小组推荐在大组交流、汇报。4,学生练写习作。1, 展示习作精彩段落。16. 《爱如茉莉》主题预设:1、从故事中读出父母间的爱;2、从行为、语言、表情中读出“爱如茉莉”;3、在思考中读出我们父母的爱。一、读出韵味1、指名选读片断,评论有无感情,从同一个人的同一次朗读,却得到了不同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从而得出“有感情”重在读出自己读出个性读出个人理解。2、尝试有韵味地读题,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去。二、读出父母间的爱作者父母的哪些表现最让你感动?为什么?重点语句感悟示例:1、“‘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接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从妈妈的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在这里,“爱”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妈妈对爸爸的体贴关心还可以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2、“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的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是就是呗,为什么用“似乎”?从哪儿看出爸爸睡得不熟?又从哪儿看出爸爸“睡眼蒙”?为什么睡了一夜,还睡眼蒙?“放下”的仅仅是妈妈的手吗?还有什么?“蹑手蹑脚”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还有什么词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在这里,“爱”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三、读出“爱如茉莉”1、既然母亲爱父亲,为什么母亲还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爱在心头口难开;爱在心头落实在行动)她的父母对爱是如何理解的?或者是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的?2、“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妈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句子中感情朗读。)四、读出思考1、设问: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父母爱如茉莉?或者,我们学本文仅仅是为了了解她的父母爱如茉莉?不是啊!那是什么呢?我们的父母是如何表达他们对对方的爱的?或者他们是如何表达对我们的爱的?五、小练笔写一篇小文章,写出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着对方的,或者写父母是如何爱你的
请收藏到: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中考 高考名著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1.运用比喻修辞,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2.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俑坑的面积之大。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一元三次练程  语文三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次“考试”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这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妈妈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方法提示:填关联词,首先要弄清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或者是转折关系,……然后再确定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方法提示:注意你所填的反义词必须是文章中出现过的哟!]
错误(  )    缓慢(  )
经验(  )    轻微(  )
复杂(  )    百思不解(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显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有好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最适当的解释上打“√”。
①“为什么?”爸爸追着问。
A.追赶B.追究
C.追求D.事后补办
②遇到问题应该好好想想,否则会闹出笑话。
A.扰乱B.热闹
C.产生;出现D.开玩笑,逗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得了什么?[方法提示:这篇短文通过“爸爸”对“我”考试这件事情,说明了一个道理。联系“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你就能体会出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一元三次练程  语文三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了,小泥鳅
  我在湖边稀泥里抓到一条小泥鳅,把它带回家。顺手放进罐头瓶里,往瓶里倒点水,没想到它真的活了。这条小泥鳅,细细身子,尖尖的嘴,嘴边还长着6根胡子,两个小眼睛像针尖似的。虽然它长得很丑,可是,那灵活的身躯、敏捷的动作,却有点“男子汉”的气魄。
  说句心里话,我并没有认真照顾它,只有隔三差五地给它几粒饭和饼渣。谁会相信,这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它竟活得挺有滋味。一晃,半年过去了,它一点也没长大,却总是保持着那种敏捷的动作,窜上窜下,好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窜回湖水里似的。
  一天夜里,我家暖气坏了,屋子里冷极了。第二天早晨,我发现罐头里的水已经结了冰,小泥鳅被裹在冰里,冻僵了。我急了,把瓶子打碎,把它取出来放到手上。望着它,鼻子有点酸,觉得有点对不起它。
  突然,它的身子动了一下,我心里一喜,立刻把它放到水里。五分钟后,它奇迹般地活了,又窜上窜下地游起来。有时还把头露出水面,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神了,小泥鳅,你真了不起,我从心眼里佩服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罐头瓶(hu4n gu4n)    气魄(p^ m8i)
冻僵(ji1ng ji1n)    窜上窜下(chu4n cu4n)
2.按要求填空。[方法提示:注意第二个括号中要填的笔画数应该是去掉了部首的笔画。]
①“顾”如按部首检字法,应查(  )部,(  )画。
②“裹”如按部首检字法,应查(  )部,(  )画。
3.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小泥鳅外貌的句子。
4.判断对错。
①“好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窜回湖水里似的。”是比喻句。
②“谁会相信,这上顿不结下顿的日子,它竞活得挺有滋味”,这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
③“两个小眼睛像针尖似的。”这句才是比喻句。[方法提示: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要看看句子中有没有“本体”和“喻体”,不能只看到有比喻词就认为是比喻句。]
5.小泥鳅为什么被冻僵了?[方法提示:结合文章第3段,用原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都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鼻子有点酸,觉得有点对不起它(小泥鳅)。
A.因为“我”从来没有照顾它。
B.“我”认为小泥鳅死了,非常伤心。
C.“我”没给小泥鳅食物,把它饿死了。
D.因为“我”没有认真照顾它,平时只是隔三差五地给它几粒饭和饼渣,而这次,由于我的疏忽,使它冻僵了。
7.你喜欢这只小泥鳅吗?为什么?[方法提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吧,喜欢它的原因,你可以从小泥鳅的外貌、品质等多个方面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堂  小学五年级语文10(用新课标理念做新概念教) 新课标版
美好的声誉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时期,是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经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他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了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撅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弗·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
  “格罗弗·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让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样?”他问。以每英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我喉咙重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部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在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起爷爷一生的宝贵品质和声誉。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宝贝。”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土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本文记叙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或表达的作用。
(1)“我们走过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其中“森严可畏”暗示门内外人物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这两句话中都写到尤尔先生的眼镜,这一细节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什么”具体指什么?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
文中多次提到这片“美丽的土地”“温柔的土地”,表明了什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银行家尤尔的谈话里,可以看出“爷爷”有哪此可贵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什么希望本吉将来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末段引用一首诗,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本文,你领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小学随堂优化作业·三年级语文下册(配苏教版)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反义词。
1.老师反复叮嘱我们: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   (  )
2.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明。           (  )
3.过去的城隍庙街道十分狭窄,如今可大变样了! (  )
4.开发大西北会使每一个黄土高坡上的人告别贫穷。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被发掘过得皇帝陵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