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理论包括基数效用论英语基数词和序数词效用论.试述两种理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的区别.(第一单元)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 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 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 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消费者理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消费者理论
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两个重要的理论:他们是理论和理论;这两者都是常见的分析方法,其中基数效用理论一般的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理论则一般采用的是分析法。属&&&&于、消费者选择理论等性&&&&论
消费者理论研究的是消费行为规律,其重点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包括:、有用性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石,任何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背后都有消费者理论的影子。从而,构建符合消费者行为实际情况的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家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一)
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
效用论用于分析消费者如何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做出选择,例如,消费者如何在棉衣和面包之间做出选择。效用论不用于分析消费者如何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例如消费者如何在面包A和面包B之间的作出选择,因为此时的分析的价值十分有限。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采用有用性理论来分析效果要好得多。
效用论分和。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可以用一个数量来表示,例如,吃一个鸡蛋获得的满足为10,看一场电影获得的满足是12,从而,看一场电影比吃一个鸡蛋划算。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满足无法用一个数量来表示,而只能排序。例如,消费者知道看一场电影获得的效用比吃一个鸡蛋获得效用高,但是效用具体数量则不得而知。
效用论用以分析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例如,消费者如何在鸡蛋和电影之间选择。消费者如何在棉衣和面包之间做出选择。
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做出选择时,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在商品的之比与商品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1]
效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法国经济学家和英国经济学家,以及奥地利学派的一些其他研究作者。[2-3]
(二)有实用理论
有用性是指商品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能力。商品有用性是商品本身具有的客观的能力,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等科学方法准确测量。
有用性用于分析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行为。例如,有用性可用于分析消费者在两个面包中选择哪一个更好,分析消费者在两件棉衣中选择那一件更好。有用性不能用于分析消费者在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的选择行为,因为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有用性不具有可比性。例如,有用性不能用于分析消费者在一个面包和一件棉衣选择那个会更好。
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之间,可以比较有用性的高低,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之间,有用性不具有可比性。
有用性分基数有用性和序数有用性。
基数有用性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可用一个数量来表示。例如对于甘蔗而言,如果甘蔗仅用于榨取,那么,对甘蔗而言,基数有用性就成立。我们可以用蔗糖含量表示甘蔗的有用性。甘蔗A的蔗糖含量为600克/株,甘蔗B的蔗糖含量为300克/株,甘蔗A的有用性是甘蔗B的2倍。
序数有用性是指商品有用性的高低可以比较出来,但是无法用一个数量来表示商品的有用性。例如,离市中心越近的住房越好,住房A离市中心1000米,住房B离市中心1500米,我们知道住房A比住房B好,住房A的有用性比住房B高,但是我们无法用一个数量代表住房A和住房B的有用性具体是多少。
有用性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追求有用性与价格之比最高,也即人们常说的性能价格比最高。例如,甘蔗A含量为600克/株,价格3元/株,甘蔗B蔗糖含量为500克/株,价格2元/株,此时消费者应该购买甘蔗B,因为甘蔗B的有用性与价格之比为250克/元,高于甘蔗A的200克/元。
有用性论的代表有华人经济学家汪林海等。[4]消费者的需求分为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和消费者实际需要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消费者的有效需求
消费者的有效需求(简称消费者需求),是指在一定的价格之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例如,对于某个消费者而言,如果大米3元/时,消费者每天愿意购买1斤,那么,消费者对大米的有效需求就是1斤。而当,大米5元/斤时,消费者愿意购买0.7斤,此时消费者的是0.7斤。
消费者的有效需求用于分析商品价格不同时商品的销量。
(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简称消费者需要)是指假设价格为0,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的数量。例如,当婴儿床价格为0时,某家庭需要的婴儿床为1个,超过1个的婴儿床,这个家庭也不需要。
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用于分析消费者生活中对商品的实际需求。例如,某消费者一天所需的商品数量为:水1.5升,食物3公斤,汽车1辆,房屋一栋,床1个等等。(一)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 
例如,棉衣10元一件,面包2元一个。消费第1,第2,第3件棉衣的效用分别是20,10,3。消费第1,第2,第3,第4个面包的效用是7,5,2,1。消费总共26元钱,消费者将如何花?
此时,消费者将购买2件棉衣和3个面包,此时消费花光了所有的钱,失效了最大效用44。此时,购买最后一件棉衣花了10元钱,得到10个效用,1元钱买到1个效用,购买最后一个面包花了2元钱,得到2个效用,最后1元钱也到了1个效用。
无差异曲线是分析消费者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商品间进行选择的分析工具之一。
在一个有两种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的商品平面上,让消费者觉得无差异的一系列点组成的曲线,成为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与的切点,就是消费者满足最大化的点。如右图中的C点,就是消费者满足的最高点。
如右图U1,U,U2就是三条。U1上所有点代表的对消费者而言效用是一样的,同理,U,U1上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各自是一样的。不过,U2曲线上的商品组合的效用〉U曲线上商品组合的效用〉U1曲线上的商品组合的效用。
(二)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 
消费者在满足相同需要的商品间选择时,消费者追求有用性与价格之比最高,也即人们常说的性能价格比最高。
例如,甘蔗A含量为600克/株,价格3元/株,甘蔗B蔗糖含量为500克/株,价格2元/株,此时消费者应该购买甘蔗B,应为甘蔗A的有用性与价格之比为250克/元,高于甘蔗A的200克/元。消费者利益是指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全部。经济利益是利益学说研究的重要内容,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环境利益和安全利益等等利益。家认为,经济学甚至社会科学中的“利益”,是“处于最中心的和争论最多的概念之一”,“当关系到个人时,这个概念不时具有范围非常广的意义,包括名誉的利益、光荣的利益、自重的利益、甚至身后的利益,而在另一些时候又完全限于为了经济上的好处而进行的竞赛。”消费者利益,就是由以上涉及到的多种利益因素构成的。仅就消费者经济利益来说,其构成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因素(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因素(价格制订方法及产品)、产品质量功能因素(质量高低和功能多少以及是否完善)、产品服务因素(服务周到与便捷程度)、产品与服务的选择性因素以及产品安全性因素等等,都是影响消费者的构成因素。换一种说法,就是说以上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即影响消费者的。在条件下,多元之间的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市场主体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常常损害消费者利益。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但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又必须要有依据,其依据就是,因此,就成了消费者利益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条件。
消费者权利,指的是消费者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所应该拥有的权利,也即是消费者利益权利。同时,消费者权利也是消费者利益在市场规则上或者是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对象是消费者利益,同时,消费者权利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在里,一般都会在市场经济的有关规则中(例如在中)确立消费者权利条款,许多国家都用法律的形式设定消费者权利。也就是说,消费者权利是与法律制度确定的权利,是在中的具体体现,是受国家经济制度和法律保护的。因此,任何损害消费者权利(实质上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都是和法律所不允许的违规违法行为,我们可以运用来制裁侵害的行为主体。消费者权利是根据保障消费者利益的需要而确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是不同的。例如,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的《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国情咨文》,首次提出消费者应享有4项权利:获得安全商品的权利,正确了解商品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就与消费者有关的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又提出,消费者在其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时有要求获得适当补偿的权利,即消费者的索赔权利。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消费者权利的具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而日益完善,另一方面逐渐由政府确定而发展到由政府制度和法律都来确定,因而,消费者权利的保障条件越来越完整而严密。
,指的是消费者为了维持其生存发展在一系列过程中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时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得到的利益。消费者权益,是消费者利益和消费者权利的统一或综合,它反映的是生产者及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规则或准则。消费者权益是正确处理生产者及经营者与消费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准则,认真落实消费者权益是正常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如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就会偏离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产生经济秩序混乱的后果。由于消费者在生活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因而,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和不断演变的。例如,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首次提出了消费者的4项权利后,1969年美国总统又提出消费者的索赔权利。日联合国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提出了消费者的8项权利:(1)有权得到必要的物品和服务得以生存,(2)有权得到公平的价格和选择,(3)有得到安全的权利,(4)有获得充足的资料的权利,(5)有权寻求咨询,(6)有得到公平的赔偿和的权利,(7)有权得到,(8)有权享受一个健康的环境。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应享有9项基本权益:(1)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2)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4)享有的权利;(5)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7)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8)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得到尊重的权利;(9)享有对商品和服务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可以说,这是对目前最完整的表述。
,指的是在生产经营者的中,消费者处于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也可以说,在社会生产和进程中,对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等基本经济问题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生产经营者自身,而是消费者。消费者主权,是家首先提出的理论,也称为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主权或消费者统治具体指的就是消费者在中对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等基本经济问题,最终起决定作用。其实,马克思在论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早已指出了这种作用。因此,和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消费者主权或消费者统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生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事实确实如此,每个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就是用自己拥有的“”进行投票,以此表示他们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与选择。消费者选择的商品,进人,退出,其生产者就可以继续生产这些商品;消费者不接受的商品,滞留在市场上毫无用处,其生产者只能亏损,直至破产。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一来,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货币选票”,既为者生产经营的产品及其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生产经营者进行提供了动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消费者的“”,能够为适合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商品创造继续生产的机遇,并且为这类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带来利润。
消费者主权学说是市场理论和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的基本规律。经济学家就已经看到,是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货币价值而生产使用价值。为了实现商品的货币价值,就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来进行生产。经典作家也都强调消费对生产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的市场交换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展开,其主体是消费者,即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起的而由消费者的活动推动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启动了社会生产的过程。因此,不仅要以消费者主权为前提,而且还直接体现为消费者主权经济。
消费者主权经济的确立,赋予消费者必要的权益,这样才产生了问题。所以,学说为重视消费者、消费需求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它说明之所以要重视消费者、和要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因为消费者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对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若没有消费者的以及消费者在交换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作用,社会过程就无法启动,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看来,消费者主权学说对于全面掌握理论并用以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消费者主权学说还要求我们:第一,要以消费者的及其变化为依据进行决策;第二,政府应以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去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六、部分学者的观点
消费者选择理论中,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人们认真思考和认真回答:
A,是一个单吗?B,满足最大时为0吗?C,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吗?
对这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地回答,或者给出了肯定的假设。而现实中的消费者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从而,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就成了一个理论的空中楼阁——它很完美,但很荒谬、没有任何用途。
一、函数是一个单目标函数?  从“”的思想来分析消费选择行为,构建消费者选择理论时,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对于消费者,是否存在一个单目标的?也即消费者最求的是效用最大化,但是,这个效用函数是一个单吗?
比如,张三是一个消费者,张三有两个需求,吃饱和穿暖。从而,张三的效用函数可能是maxU,其中u={u1(x1),u2(x2)}是一个2维的向量。而不是maxU,其中u=f(x1,x2),u为一个实数。
从现实的观察来看,消费是追求的多个目标同时最大化。而是不是单一目标的最大化(也即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效用最大化)。
二、满足最大时,为0吗?  现有的主要经济学教科书往往都倾向于消费者满足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可是,现实生活中,满足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的情况不多,几乎没有。个人觉得,满足最大时,边际效用为负值的情况比较多。
比如,人喝水时需要喝4杯水,那么,第5杯水带来的边际效用为负值—水喝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而第4杯水带来的边际效用为正值,第4杯水对身体有好处。
三、吗  边际效用递减往往也是的重要假设,问题是,是否递减,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有谁严格证明过边际效用一定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难倒不能递增,或者不变?
大家喝水时,确实感觉每一杯水的感觉有差异,但是这种感觉是否可靠?比如,一个杯子需要装100ml的水,一次往里倒10ml,每一个10ml的作用都一样。
我个人认为,构建消费者选择理论,要优先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对上述三个问题大都给出了肯定地回答,或者给出了肯定的假设。可实际上,现实中的消费者却给上述三个问题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他追求多目标的最大化,他的效用最大化时的为负值,他消费商品时的边际效用不一定递减。
而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他追求的是单目标的效用最大化,他的效用最大化时边际效用为0,他消费商品时的。
四、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一个理论的空中楼阁  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作出了现实相去甚远的判断或者假设,结果,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它很荒谬,没有任何用处,从来不能够指导实践。
学过消费者选择理论的人都会深有感受,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从来都不能用于实践,从来都不能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也许它从来就没有打算用于指导实践。
五、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主观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结合  经济学研究久了,越来越觉得、、、、、、、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色彩太浓了。
他们首先认为人的总体感觉是决定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然后认为、效用最大化时为0(这是典型的主观主义的做法)。最后,家把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主观主义的观点结合起来,构建了西方经济学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大厦,并持之以恒地用该理论来误导世人。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A.无差异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边际效用论 D.成本曲线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A.无差异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边际效用论 D.成本曲线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三章&效用论
1.&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行为,目的并不在于指导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购买哪种商品,而是为了从理论上对消费者行为加以概括,从而为研究市场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2.&基数效用理论假定,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主观满足程度,可以用统一的效用单位来精确地衡量,消费者在各种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差异,这研究消费者行为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而序数效用理论则假定,消费满足程度的高低,仅仅表现为消费者偏好的强弱,不需要也不能够用效用单位精确地衡量。由于序数效用理论放松了假定,但仍然能够获得与基数效用一致的结论,故而是理论上的进步。
3.&基数效用理论依据的公理性假设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规律来源于对日常经验的归纳,不能通过逻辑推理加以证明。而序数效用理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假定各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在持续地以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过程中,被替代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少,这一点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仅仅消费一种商品,而是同时消费几种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也是对经验的归纳,是公理性假设,不能被逻辑推理所证明。
4.&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购买的商品数量能使主观满足程度达到最大的状态。无论是基数效用理论,还是序数效用理论,都能推导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MUX/MUY=PX/PY。撇开基数和序数意义上的区别,两种理论对消费者行为的描述殊途同归。
一、选择题
1.在MRS递增的情况下,均衡点是消费者只购买其中一种商品,这一判断是(&)
A错误&&&&&&&&&B正确&& &&&&&&&C需依据商品性质而定&&&&&& &&D假设与结论没有关系
2.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 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B增加X,减少Y&&&&&&C增加Y, 减少X&&&&&&&&&&&&&D同时增购X,Y
3.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已达饱和。(设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Y&&&&&&&& B商品x&&&&&& &&&&&&&C商品x和商品y&&&&&&&&&&&&D货币
4. 若消费者甲的MRSXY大于消费者乙的MRSXY,那么甲应该(&& )。
A用X换乙的Y&&&&&B用Y换乙的X&& &&&&C或放弃X或放弃Y&&&&&&&&&D无法判断
5.对于一条向上倾斜的无差异曲线,我们知道()
A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B消费者偏好有了改变;
C X或Y的价格有了改变;
D对理性的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发生。
6.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
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C.消费者偏好&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7.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  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
8.假设消费者预算方程是P1X1+P2X2=M。如果政府决定征U单位的总额税、对商品1征T单位的数量税和对商品2补贴S,新的预算线公式是(&& )。
A.(P1+T)X1+(P2-S)X2=M-U&& B.(P1-T)X1+(P2+S)X2=M-U&&& C.(P1-T)X1+(P2+S)X2=M+U&&&& D.(P1+T)X1+(P2-S)X2=M+U
9.若MRS=0,则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 )。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平行于纵轴的直线&&&& C.直角线&&& D.单元弹性为零的曲线
10.若需求函数为Q=400-2P,当价格为150美元时的消费者剩余是&& (&& )&&&&&
A.2500单位&B.5000单位&&& C.7500单位&& D.17500单位
11.当两种商品X、Y的效用函数为XY时,下列哪一个效用函数代表了相同的偏好序(&& )。
A.U(X,Y)=(X-5)(Y-5);&&&&&&&&&&&& B.U(X,Y)=(X+5)(Y+5)&&
C.U(X,Y)=(X/5)(Y/5)&&&&&&&&&&&&& D.U(X,Y)=(X-5)(Y+5)
12.已知效用函数为U=logaX+logaY,预算约束为PXX+PYY=M。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
A.PXY=PYX&& B.PXX=PY/Y&&& C.PX/X=PYY&& D.PXX=PYY
13.消费者行为的&均衡状态&可表述为:(&&& )
A.&&&在该状态下,价格既定,消费者为了达到更高的满足水平需要更多的收入;
B.&&&消费者实际上总是处于该状态下;
C.&&&如果消费者有足够的收入,会希望调整到这种状态;
D.&&&在该状态下,消费者不愿意拥有更多的任何商品。
1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反映这样的事实:(&&& )
A.&&&在某些购买量下,消费者从购买中所获利益超过生产者从销售中所得到的利益;
B.&&&对消费者来讲,许多商品的购买非常便宜,如果必要的话,为得到这些商品,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远远大于他们实际支付的价格;
C.&&&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或者他们必须支付的该商品价格下降时,总效用增加;
D.&&&当需求价格弹性缺乏时,较少的货币支出可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商品。
15.对于效用函数U(x,y)=(x+y)/5来说,无差异曲线(&& )
A.是一条直线&& &&B.其边际替代率递减&& &&C.切线斜率为正&&& &D.上面的说法均不正确
16.如果消费者消费的X、Y商品的价格之比是1.25,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是2,为达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 )
A.增加购买X和减少购买Y;
B.增加购买Y和减少购买X;
C.同时增加购买X和Y;
D.同时减少购买X和Y;
17.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
18.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这表示两种商品是(&&& )
A.以固定比例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二、判断题
1.&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多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2.&总效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消费的数量。()
3.&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4.&达到消费者均衡时,各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等。()
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6.&无差异曲线越接近于直线,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大。()
7.&如果在新的消费者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的生活状况恶化了。()
8.&如果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相应下降。()
9.&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10.&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那么他总是把他的一半收入花费在X商品上。(&& )
三、计算题
1、某人每周花 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2、求最佳需求,maxU=X1+(X2-1)3/3
&&&&&&&&&&&&&& S.T&4X1+4X2=8
(1) 如果效用函数变为U=3X1+(X2-1)3,而预算约束不变则最佳需求会改变吗?
(2)如果效用函数不变,而预算约束变为2X1+2X2=4, 则最佳需求会改变吗?
3、某人的收入为10000元,全部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各自的价格分别为50、20元),其效用函数为u=xy2。假设个人收入税率为10%,商品X的消费税率为20%。为实现效用极大化,该人对商品x、y的需求量应分别为多少?
4、所有收入用于购买x,y的一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收入为100,y的价格为10,当x的价格由2上升至8时,其补偿收入(为维持效用水平不变所需的最小收入)是多少?
5、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上?
6、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2lnx+(1-&)lny;消费者的收入为M; x,y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PY;求对于X、Y两商品的需求。
7、某人的效用函数依赖于全年不劳动的闲暇天数X,和对商品Y的消费量,购买Y的支出全部来源于其劳动天数L所得的工资。假设日工资为100元,商品Y的价格为50元,问该人若想实现效用最大化(U=X2Y3),则他每年应安排多少个劳动日?
8、消费X ,Y两种商品的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 = X3Y2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X = 2 ,PY = 1 ,消费者收入为 M = 20 ,求其对 X ,Y 的需求量。
9、令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P=a-bQ,a,b&0,并假定每单位商品征收t 单位的销售税,使得他支付的价格提高到P(1+t)。证明,他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将总是超过政府因征税提高的收益。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总效用,什么是边际效用?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原因。
3、&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达到这个条件就能实现消费者均衡?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5、&何谓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递减?
6、&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区别和联系。
7、&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述:&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似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请给出解释。
8、&如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9、&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的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最大的效用?为什么?
10、&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中,政府实行票证配给制度,请问这种制度实行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11、&你先拥有了一只鞋,当你获得与之相配的另一只鞋时,这第二只鞋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了第一只鞋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55元,全部用于购买食品(F)和衣服(C),食品和衣服的价格分别为5元和10元。已知两类商品对张某的边际效用值如表所示,试求张某购买食品和衣服各多少?
消费食品的边际效用MUF
消费衣服的边际效用MUC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数词变序数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