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才能免费下载《特别狠心丢下我特别爱》

《特别狠心特别爱》
:添加时光轴记录:《特别狠心特别爱》&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时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中所有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它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0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人生的每个抉择都像是一个赌局,输赢都是自己的。不管你压的赌注大与小,选择了就没有反悔的机会。&输不起的人,往往也赢不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果才能免费下载《特别狠心特别爱》_百度知道
如果才能免费下载《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选择城市: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本站账号?
一月妈妈的博客
一月妈妈的全部博客
&来自:网页
沙拉o伊修玛是在上海长大的犹太裔女人,现任罗斯蒂克兄弟钻石公司驻华首席代表。她带着3个混血儿女回到以色列时,尝试着从中国和以色列两国的教育方式中取长补短来教育孩子,结果两个儿子在不到30岁就都成了亿万富豪。近日,她来到南京签售她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沙拉o伊修玛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多姿多彩的:既有上海女人世俗的一面,也有犹太人天生的精明,还有西方人的火热和张扬,更有她个性中独具的果决和飒爽。
沙拉的一生是具有传奇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她的父亲从以色列逃难来到上海,娶了个中国女人生下她,12岁时,父母就离她而去。成人后,她曾相继跟3个中国男人结婚,但他们给她留下两儿一女3个混血儿之后,都离她而去。
由于3个儿女主要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中国式的教育让他们成了小皇帝和小公主。沙拉对这种做法很不满,但她又无法让儿女们回到自己的身边,于是她决定移民去以色列,让3个孩子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在特拉维夫,她一边卖上海的小吃春卷维生,一边倾心培养儿女。她发现以色列培养孩子的方法很特别,于是她毅然放弃做“中国式妈妈”,转而当起了“犹太母亲”。当3个孩子学会了犹太人的勇敢、吃苦和精明后,她又让他们回归到中华文明的传统,诚实、守信、负责??
沙拉说,她要让孩子学会生存,更要让他们学会爱别人、爱社会、爱祖国,以独立的人格面对这个世界。如今,她的大儿子以华o伊麦斯、小儿子杰瑞o伊麦斯,在不到30岁时都成了亿万富豪,女儿庄o伊麦斯则成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你是男人为什么怕吃苦
1994年,沙拉带着3个儿女回到以色列的时候,长子以华13岁、次子杰瑞12岁、女儿庄10岁。
由于巴以冲突升级,战争的阴影笼罩着特拉维夫。第一个月,一家人几乎是在防空洞里度过的。有一次,沙拉刚下公交车没多久,身后的公交车就爆炸了??后来城市平静了,但在上海长大的沙拉却语言不通(父亲教的古希伯来语已在以色列停用),而且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享有一笔安家费)。在冷清清的大街上,怀揣仅够一家四口维持3个月的生活费,沙拉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但为了3个孩子,她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
学会了最基本的语言后,沙拉在路边摆了个小摊,经营那种在上海的菜市场里常见的特色小吃春卷。
在中国时,沙拉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她依旧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每天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然后回到摊位卖春卷;下午放学,再把儿女接回家,无论自己多忙,也不让孩子们帮忙。
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边等沙拉做饭的时候,邻居大婶过来训斥以华:“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等着母亲伺候,自己却像废物一样。”然后,大婶又转过头训斥沙拉:“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犹太人有句俗语:‘谁溺爱孩子,有朝一日就不得不为他包扎伤口;当孩子为伤口的疼痛叫喊时,你将为你愚蠢的溺爱而痛悔!’”
邻居大婶的话有些伤人,但沙拉想了想,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在以色列的经历让她意识到,让孩子们学会生存比什么都重要。以华已经13岁了,如果教会他做事,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又能培养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她问儿子是怎么想的,以华说:“也许大婶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帮帮你吧??”第二天孩子们放学回到家,沙拉开始手把手地教以华包春卷。
以华的进步快得惊人,他的动作开始时有些笨拙,但很快就越来越熟练,沙拉忍不住表扬儿子:“以华,真没想到你这么能干!但不能影响到学习哦!”以华说:“放心吧,您才是天下最能干的妈妈!”那天,以华还提出带些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因为在以色列的学校同学间做点小生意很正常。沙拉答应了。从那以后,每天早晨,以华和弟弟妹妹每人都带20个春卷去学校。由于以色列人没见过春卷,非常好卖,儿女们每天放学回来,每人都会把10谢克尔(1谢克尔约等于两元人民币)的收入交给妈妈,沙拉则将10%左右的利润返还给他们作零花钱。
做春卷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炸春卷时,溅出的滚油常常会烫到人。一天,跟妈妈一起起床的以华一边炸春卷一边打瞌睡,结果溅出的油将他的手烫起了一个小水疱。水疱虽然不大,却疼得钻心。以华不干了,把手里的东西一扔,说:“我再也不干了!”
在中国妈妈的眼里,儿女再大也是孩子。如果是在中国时,沙拉不仅不会再逼儿子,说不定还会内疚和自责。但那一刻她想到,在犹太家庭里,从来没有免费的食物,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工作和赚钱,用自己的劳动才能换取自己需要的一切,如果不让儿子学会做事和赚钱,将来他就根本没法在以色列生存。沙拉心想:只要有利于儿子成长,我宁愿做一个狠心的妈妈,也不做一个仆人似的母亲。她狠下心来说:“我知道油烫手非常疼,你看,妈妈的手上已经被烫过几十次了,但妈妈都不怕疼,你是男人,凭什么怕疼?”通过沙拉以身作则的培养,孩子们慢慢勇敢起来。
邻居大婶经常过来跟沙拉聊天,告诉她犹太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认为工作和赚钱也要“从娃娃抓起”。
赚钱光明正大为什么要躲着
开始时,沙拉觉得犹太人的教育手段有些残酷,心理上不是太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接受的也是这方面的教育,他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犹太法则,以华说:“如果我们什么都不会做,同学们会看不起我们的。”于是,沙拉决定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
考虑到孩子们到学校卖春卷都有了收入,沙拉也在家里建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她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饮和服务。比如在家吃一顿饭,每个孩子要支付给妈妈100雅戈洛(100雅戈洛约等于两元人民币)的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沙拉也灵活地给他们赚钱的机会,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20个春卷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自由支配。
沙拉很快就发现,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截然不同。已经读中学的以华在学校办起了“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在中国的见闻,听讲座的同学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每人需要买10雅戈洛入场券。他把每个春卷都分割成了10个小份,每次接待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杰瑞则使用了批发手段,以一个春卷40雅戈洛的价格卖给餐厅,餐厅同意他每天送100个春卷,这样他每天就有1000雅戈洛的利润;女儿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每天可以赚400雅戈洛。
除了女儿的方法在沙拉的意料之中,以华和杰瑞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她的想象,特别是以华的做法,让沙拉认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了。当然,沙拉也意识到,犹太人的有些做法并不可取。比如杰瑞想买一辆自行车,一位邻居家正好有辆旧自行车要卖。因为杰瑞华跟那家邻居不熟悉,他的一位小伙伴提出帮他联系。成交的时候,小伙伴让杰瑞站在马路对面,他帮着把车推了过来,又把说好的150谢克尔拿了过去。
沙拉听说这事时,觉得有些蹊跷:小伙伴为什么要让杰瑞站在马路对面呢?过了段时间,沙拉碰到了那个卖车人,卖车人告诉她,那辆车他只卖了100谢克尔。如果在国内,母亲可能会去骂儿子的小伙伴,但沙拉感慨之余,对杰瑞说:“我不赞成你小伙伴的做法,赚钱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为什么要掖着藏着?做人要坦荡,赚钱完全可以赚在明处,以后你赚钱不准用这种方法!”
沙拉对儿子的要求让他受用不已,后来杰瑞做钻石生意,有一次正在起草协议时,他得到了钻石涨价的通知。日本客商惴惴不安地说:“你不会马上涨价吧?”杰瑞说:“我们的协议虽然还没签,但价格已经谈好了,你放心,我赚钱赚在明处,赔也赔在明处。”那笔生意他少赚了300多万元,但赢得了很多朋友,生意发展迅速。
让沙拉感到高兴的是,以华还学会了利用知识赚钱,尽管第一笔挣的是妈妈的钱。以华自学了以色列《移民法》后,告诉妈妈,他们家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一笔安家费。沙拉半信半疑地去了,果然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产。然而,拿回安家费的当晚,以华就说:“妈妈,是我给你提供了信息,你才拿到了这笔钱,你应该付给我10%的酬金。”
沙拉原本准备用这笔钱维修家里的房子,但考虑到儿子的话是有道理的,为了鼓励儿子,她还是把600谢克尔给了他。以华拿到钱后,给妈妈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从中国邮购了一些文具,然后去学校卖,1年以后他的积蓄就超过了2000谢克尔。
杰瑞也想赚钱,却没有本钱,这让他很是着急。沙拉向他建议说:“犹太人认为,其他人做不了的工作,往往无须花钱和投资。很多以色列人希望了解中国,说不定你把在中国的见闻告诉他们也能赚钱。”杰瑞马上领会了妈妈的意思,虽然他当时只有14岁,竟然很快就在报纸上开设了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两篇稿子,每篇1000字,每月可以赚到8000雅戈洛。
女儿对赚钱的兴趣不大,沙拉就教她学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女儿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温馨极了。
当大家的资金越来越雄厚的时候,沙拉提议一家四口人“合资”在特拉维夫开办一个中国餐厅,沙拉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他们的餐厅在特拉维夫办得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沙拉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还接见了她。
由于沙拉精通中国和以色列文化,为人既诚恳又精明,1999年她被著名的罗斯蒂克兄弟钻石公司派往中国,任首席驻华代表。
失败是成功之母,大不了从头再来
准备回中国的时候,沙拉首先想到的是3个孩子怎么办。她觉得他们已经在以色列把经商学得很好了,但人不能一心钻进钱眼里,该让他们回到中国补补传统文化的课了。想到这里,在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后,一家四口全都回到了上海。
然而,老师很快就找上门了,因为以华、杰瑞和庄都在校园推销起了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还有从以色列带来的子弹壳。老师要求沙拉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沙拉想了想,却说:“我无权干涉孩子们的行为,这是他们在合法赚取他们的学费—因为他们长大了,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了。”老师惊得半天没合上嘴巴,她无法理解像沙拉这样一位月薪5000美元(还不包括奖金和提成)的母亲,竟然会不承担孩子的学费。沙拉请老师品尝了女儿做的小点心,笑着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我女儿在家,说不定会收你两元钱的点心费,但今天我请客。”老师一脸的茫然,一边摇头一边走了。就这样,3个孩子完全靠着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业。
经济条件好起来后,为了让孩子们既有中国人的勤劳、善良和质朴,又有犹太人的精明和刻苦,沙拉带着孩子们一起报名,做起了上海洋泾地区公立医院的义工。只要有时间,一家四口就每周两次到医院当义工,不仅分文不取,连吃饭都是自己买盒饭。2001年,当中国南方发大水需要捐款时,沙拉问孩子们该怎么办。以华说:“我帮人人,人人帮我,有付出才能得到,人不能为赚钱而赚钱,有了钱就得回报父母和社会。”3个孩子都捐了钱,其中以华把自己的三分之一积蓄都捐了出来。
大学毕业后,沙拉想到送以华回以色列服兵役。她的中国朋友听说后,纷纷表示反对:“你疯了吗?以色列经常打仗,万一??”沙拉说:“我送他去服兵役,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懂得一个男人保家卫国的责任。退一万步说,即使遇到‘万一’,他也是为了祖国,是光荣的!”朋友们都说沙拉是个“超乎寻常狠心的母亲”。
以华退伍后,进入以色列外事部门当上了公务员。这个时候,杰瑞已经把钻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积累起了千万身家。以华看着眼热,也辞职做起了钻石生意。但由于他不懂这一行,结果很快就把多年的积蓄全都赔了。他沮丧极了,甚至想到了自杀。
沙拉训斥以华:“没出息!你忘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你还年轻,失败了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随后,她把自己的200万元人民币拿出来说:“记住,一个大男人,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这钱是我借给你的,你将来必须还我,我只要和银行同样的利息。”
有了失败的经验,加上有杰瑞的帮助,还有中国人的诚恳和犹太人的聪明,以华很快就成功了。两个人只用了几年时间,就积累了两亿多元人民币的资产。女儿庄也大学毕业,进入以色列外交部,成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接受采访时,沙拉告诉记者:“我不是说干别的不好,非得去经商,而是社会上很多工作都是被动的,你需要等待机会。但经商不是,你可以主动出击,而且只有不停地努力才能赚到钱,特别锻炼人。我认为会赚钱也是起码的生存能力,人必须学会生存后,才能考虑发展。我相信我的儿子能在商场上成功,也一定能在其他领域成功!”
她还表示,她将把《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的所有版税收入捐给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用于盲童及白内障儿童的复明手术治疗。文/南方
&来自:网页
TA们来“踩”过这篇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何如此狠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