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孩子小升初哭着要回家

宝宝第一次学舞蹈哭着要回家怎么办_百度宝宝知道儿子6岁了,送他去外地上学几天了,他老是哭着要打电话给我们,让我去接他回来,应该怎么安慰他呢?_百度知道
儿子6岁了,送他去外地上学几天了,他老是哭着要打电话给我们,让我去接他回来,应该怎么安慰他呢?
亲,你的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了,具体的做法是:1.能接回来尽量接回来,孩子只有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否则会影响他今后的情感发育;2.实在没办法,不能接回来的,一定和孩子讲清楚你们很爱他,让他感受到你们爱他的最好办法是视频和他聊天,QQ视频也行,在聊天过程中,一定不要问孩子你想不想我之类的废话,要问孩子细节的东西,比如,你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玩了什么好玩的,让他描述他看到的想和你分享的东西。
喔,那你一定要打电话,不打会让孩子更受伤的
孩子的心灵很脆弱,一旦伤害了,以后很难修复
好的,谢谢!那他老是让我们去接他,我们该怎么说?
告诉他为什么他要去外地读书的原因,跟他约定一个时间去看他,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话了,如果实在是要回来,你就接他回来吧,我想没有任何事业的成功能够代替对孩子教育的失败,你说呢?
小学毕业以前,父母最好的爱陪伴
小学毕业以前,父母最好的爱是陪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给他讲讲小鸟与大鸟的故事试试,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既然你们已经选择送六岁的孩子去外地上学,双方都要经得起考验,孩子哭着要回家,做父母的哪个能不心疼,?大人坚持孩子也坚持吧
只要孩子在外地身体不会因为想回家而生些小病,就挺挺。
是的很心疼,就是想让他去外地独立一下,才想送他过去的。谁知他这么想回家
小鸟和大鸟的故事是??
为什么要送到外地上学呢?可以的话还是放在自己的身边,大人的话忽然换个环境都要一段时间适应.不要说那么小的孩子了.
是的,我也行心疼。可是他性格有点内向又总爱跟在我身边,他爸爸就想让他去独立一下。
屈指算算,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几年,为什么要把他送去外地上学呢?
男人当自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好, []|
家长备战2012年小升初 孩子哭诉暑假比上学还苦
2011小升初的结果刚刚尘埃落定,2012年的 “小升初”竞争已悄然拉开帷幕。部分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小学生们未踏入毕业班,已提前感受这份紧张与压力,各种辅导、考级、竞赛“扑面而来”。4个辅导班扩容至13个暑假刚开始,家长们就把 “小五班”的报名教室围得水泄不通,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向报名老师询问所学的相关课程、师资来源以及往年升学情况。“往年,辅导机构只开三个小班,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如愿升入部分口碑较好的民办初中。”本市某辅导机构的负责人王老师介绍:“今年,我们本打算开设4个班级,谁知报名启动一周,四个班级的名额已报满。后来学校将班级的数量翻倍升至8个,却依然没有办法足家长们的要求。现在,报名还没有结束,前来报名的学生可以排满13个班级。 ”除了小五班外,今年暑假,部分和“小升初”有关的竞赛培训班、考级辅导班也提前升温。家长提前制定升学计划表除了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竞赛班,家长们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施压。家长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他和另外几名家长制定的《2012“小升初”计划表》,时间之具体、内容之详细让记者叹为观止。计划表的时间从暑假开始包括了家长在暑假期间要搜集小升初的各类信息,孩子需要参加各类补课、培训班、小五班等。除此之外星级考试、竞赛准备也被家长列在暑假的一栏中。而到了孩子开学,家长则需要为孩子参阅各种材料、信息为孩子筛选适合的竞赛,进行报名和赛前集训。除了计划表之外,记者还看到了家长们制作的《2012小升初全攻略手册》,其中有竞赛、面试、解读各大重点中学等版块。大学生家教住家全天辅导面对家长们的狂轰滥炸,小朋友们更是叫苦不迭。部分学生互通电话诉说自己的苦恼。家住徐汇区一名女孩珊珊说,她妈妈把她的暑假安排地满满当当:小五班、竞赛班,还要求在暑假考出英语口语“三星”证书。小朋友浩浩的父母都是双职工,特地花高价请了名校大学生住在家里全天辅导浩浩的学习。浩浩哭诉:“这个暑假别说玩了,我连自由也失去了。电脑被设了密码,游戏机被没收,除了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动画片时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了。暑假的日子过得比上学还苦。 ”专家建议:劳逸结合很重要上海市少儿研究中心的主任杨江丁表示,家长不要给孩子那么多的压力,毕竟孩子的学习生涯还很长,不要让繁重的学习夺去了孩子的快乐暑假。杨主任分析,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固然很重要,但也完全没有必要剥夺孩子享受暑假的权利。暑假期间,家长可帮助孩子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梳理和巩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适当为孩子报一两个辅导班。杨主任还建议,暑假期间,家长们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既能缓解学习的疲劳和压力,同时也能强身健体;如果家长有空的话,可带着孩子走出上海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对孩子学习反而有更大帮助。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himmelshi]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4 小时
金币:1281
等级:高中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5-4-3 09:32
查看: 836&
& && &文章作者:尹建莉系家庭教育研究者,着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该不该送孩子寄宿呢?这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今天这篇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文章,却旗帜鲜明的反对寄宿,她认为孩子越早寄宿,不仅非但锻炼不了独立、合作的能力,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参加讨论。
  ■我是明确反对寄宿制的,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
  ■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到了高中阶段,寄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但仍然建议最好住在家里。
  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关于孩子寄宿,赞成派认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反对派认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培养及智力发展。
  我是明确反对寄宿制的,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往往停留在较低层面——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其结构异常,造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在这方面,罗马尼亚曾犯过一个致命错误。
  二战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并可以送到政府出资的国家教养院集体抚养。此后先后有6万多名婴儿一出生就被送进教养院批量抚养。这些孩子后来几乎都出现行为异常,大多数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良,不会和人交流,无法形成对视和对话,独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摇晃或不断重复某种刻板行为,对陌生人没有恐惧感,也没有沟通能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孤儿院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着名的实验,充分证明早年情感滋润对一个有思维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瓶。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但小猴子只有饿了才靠近钢丝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身边。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小生命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它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猕猴成年后,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走路也蹒跚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最下端。即使通过人工办法让一些母猴怀孕,它们也对小猴冷漠无情,残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这种“孤儿院现象”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粒种子必须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
  送孩子寄宿,本质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无视儿童作为一个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头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全托幼儿园,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减少他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这样的拔苗助长,让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今后他的社会属性也难正常成长、无法正常表达。
  为事业打拼,不是对孩子大撒手的理由
  有些家长说,我知道寄宿对孩子不好,但工作实在忙,没办法。
  其实,观察我们身边的孩子,很容易明白一个事实: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有一次朋友聚餐,一对事业有成、中年得子的朋友带着5岁的儿子,据说那孩子3周岁就被送进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儿园全托,自己会洗袜子内裤、睡觉起床都很自觉。孩子看起来很聪慧、非常乖,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地吃着饭。那天一起吃饭的另外两个五六岁的小朋友一会儿就混熟了,吃完饭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儿去了,而这个小男孩一会儿爬到妈妈怀里,搂着妈妈的脖子和妈妈缠绵,过一会儿爬到爸爸怀里和爸爸缠绵,看起来十分忧郁又烦躁,不说话,也始终不肯下地和小朋友玩儿,看得出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事实上,寄宿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父母心里。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许多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难以很好地与孩子沟通,这与他们和孩子相处机会少,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
  孩子幼小的时候,往往正是父母开始打拼的时候,但这不应该成为天天不见孩子的理由。年轻时谁不忙呢?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总有借口,再忙也要回家吧,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和孩子相处,或者几分钟都是有意义的。只要父子间常听到对方的声音,母子间常闻到彼此的气味,家中就会形成甜蜜的气场,这种气场包围着孩子,让他内心安全而滋润。时间是最有弹性的东西,挤一挤就出来了。可加可不加的班,不加;新上映的大片,不看;朋友邀约吃饭,少去;屋子很乱,由它;睡眠不足,真的很累,累就累点吧,反正年轻……天下父母没有因为带孩子累死的,何况也就几年的时间。
  事实上,送孩子寄宿唯一的好处是解脱父母,想想我们的爷爷、爸爸甚至我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如何学会和人相处的,就知道寄宿并不是培养孩子自理和合作能力的必经之路,充其量只是个借口而已。寄宿非但不能让孩子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自立,反而削弱了孩子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当一个孩子在亲情体验方面极其欠缺时,他只能出于紧张更多地索取爱,而不是学会施爱与他人;当他在幼儿园或学校统一管理下只知道服从时,他只能学会自我压抑,失去个性,而不能学会合作与体谅。
  还有一种情况,是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忙,孩子交给老人带,担心老人过度娇纵孩子,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选择了寄宿。但我认为,当家庭生活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时,不能以牺牲儿童利益为代价,家长要慢慢想办法努力协调和老人的关系,慢慢用科学教育思想去影响老人,基本原则是不把难题交给弱小的孩子去扛。
  我女儿圆圆上初中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寄宿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把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抛到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圆圆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可那3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从心、圆圆状态最不佳的3年。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天天能见到父母,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能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不要指望孩子能把问题放一个星期,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3年的寄宿生活,至今仍给圆圆留下一些负面的东西,“排毒”需要很多年。每次聊起来那3年的生活,我都内疚万分。所幸女儿高中没再寄宿,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寄宿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淡化。
  全社会都没有认识到寄宿制的弊端
  曾有人拿出着名的英国伊顿公学来证明寄宿制的优点。
  实际情况是:第一,伊顿公学是一所男校,不招太小的孩子,一般学生年龄在13-18岁,已相对成熟;第二,学校的办学思想比较先进,教师素质比较高;第三,学校在录取方面有较高的条件,学生本身素质就比较好,并且学校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伊顿公学如同一顶王冠,搜罗了全国的顶级珍珠宝石而成,即使在英国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它只能当一个特例来看,没有代表性。
  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到了高中阶段,寄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但仍然建议最好住在家里。
  遇到有家长问我是否应该为了择校而让孩子去寄宿,我总是回答,哪怕上一个条件差些的学校,也一定要让孩子天天回家。为了重点校而去寄宿,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表面上暂时能获得一些东西,但从长远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
  可惜,这个观点在当下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家长甚至有时也不能被孩子接受。我见过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因故和妈妈分开几年,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上初中时为了上省级重点校再次选择寄宿。看着小小的他和妈妈在一起时的缠绵,以及眼神中时时流露的忧郁和紧张,我对孩子说还是选择一所在妈妈身边的普通学校吧,能天天见到妈妈比上重点校重要。孩子很不满意我这样说,坚定地摇摇头,不,上重点校重要!
  在广大农村,大规模“撤点并校”使数百万农村儿童早早过上寄宿生活,许多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厌学、辍学情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教育政策的失误,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社会都没有认识到孩子和母亲相处的重要性,没认识到寄宿制的弊端。
  孩子不是无知无觉、没有感情的土豆,可以随意集中、装筐装袋地归类存放。保障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应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切涉及儿童利益的社会问题,都应在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去解决。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反对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他认为孩子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会使家庭伦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坏。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弥补寄宿生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他说,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设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
  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就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妙的时刻。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10:37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10:42
怎么能与孤儿院对比呢??????是一个类型的团体吗?????
孩子是象雏鹰一样,到时候就可以自由的飞翔,飞累了回到家里有爱他的家人给予温暖,当快乐的时候有家人一起分享,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有家人相伴,孤儿院的孩子有这些吗????所以说一个是有爱的存在,一个是没有爱,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那个孩子不想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呢?那个孩子不想和小伙伴一起单独玩耍,有几个孩子喜欢家人的唠叨,其实孩子们基本都有飞出去的想法,只是家长们不放心而已,就拿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影响为借口,而打出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温暖旗号,家长们放手让孩子去飞吧,只要能给孩子们温暖的家,就做够了。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12:04
孤儿院的孩子跟住宿的孩子能相提并论吗?他们没有父母,自始至终明白没有任何的盼头,从心理上一直处于弱势;住宿的孩子,节省了路上的时间,家庭琐碎耽误的时间,甚至还有父母不在家自己玩电脑或手机的时间,专心用来学习。另外,住宿学校都是同龄人,他们还能更多的交流,这比孩子一个人困在家里要好的多。而且,每周孩子与家长也会团聚,心理上是健康的。父母跟孩子天天在一起,有些负面的情绪有时也会影响到孩子,毕竟每个人都不是教育专家,不会时时刻刻关注到孩子的变化,一周见一次,父母与孩子反而会增进亲切感,那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所以,这个观点太片面,去了住宿学校,不等于把孩子抛弃不管,只是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20:51
个人认为初中送孩子去寄宿学校不好,我会为了孩子心仪的学校租房,但不会把他自己全部交给老师!这三年,正是孩子青春期,很关键!我必须随时和他沟通,知道他在想什么!高中倒可以考虑住校!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84 小时
金币:2355
<em id="authorposton15-4-3 09:33
有利有弊吧
但觉得负面效果也没那么夸张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2 小时
金币:1580
<em id="authorposton15-4-3 09:38
孤儿院还是不能跟学校的环境去比吧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25 小时
金币:35295
<em id="authorposton15-4-3 13:04
本帖最后由 luckyroger 于
13:11 编辑
尹建莉自己有住过宿吗?如果没有,就不要想当然地信口开河!当那些送孩子去寄宿的家长是什么?!怎能将寄宿学生和孤儿相提并论?!为了卖几本书就夸大其辞、危言耸听,可笑、可怜!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13:17
不同意作者观点,是否寄宿因人而异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都不同,寄宿学校的条件也不同,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不能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受益就认为起诉学习不好。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17:10
还是得看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其实寄宿也是有好处的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17:22
嗯嗯,个人认为初中尽量不要寄宿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3 21:06
现在的孩子诱惑太多,好多家长根本就管不了也没法管。比如说沉迷游戏,网络,真的有时还不如送去住校。正是青春期父母说教还嫌烦,不说又怕学坏,我家正为这愁呢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4 06:27
孟大姐 发表于
文章作者:尹建莉系家庭教育研究者,着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该不该送大部分赞同。但要看孩子,高中寄宿问题不大,小学及幼儿园不能寄宿。初中看个人了。孩子越小越不能离开父母的关爱。任何人,任何学校,托儿所等都不能带替父母。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4 07:23
孟大姐 发表于
文章作者:尹建莉系家庭教育研究者,着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该不该送对于寄宿问题,男孩女孩不同,每个孩子性格也不同。女孩青春期较男孩早,个人认为高中倒不适宜送男孩寄宿。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4-4 07:40
说得很好,不知道大家反对啥
Powered by今天看着一个小孩哭着要人接他回家,他妈妈则打电话叫他爸爸接他,可他家就只隔两条街,现在的孩子这近都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小升初成绩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