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汉韩重叠式合成词副词对比研究"的资料或论文,本人已经找了些资料,希望大家多多帮忙帮我丰富论文!!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姓名:杨逸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吴颖论文题目: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文类型:理论研究学位申请人:杨逸鸥指导教师:吴颖中文摘要:本文立足于汉语语言事实,先对量度形容词中的次类——空间维度形容词作出句法和语义上的分析,再选取一对典型的空间维度形容词进行详尽性分析,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用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这一类词,进一步探索句法与语义的双向影响,以期建立空间维度形容词句法语义分析的框架模型。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论述选题目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空间域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空间维度形容词是汉语在空间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词。长期以来,有关这类形容词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句法格式的描写上,对其语义上进行详尽描述和认知分析的论文还比较欠缺。空间维度形容词是一类常用词汇,它们的词义发展十分丰富,因此研究此类形容词可以充分反映出汉语句法与语义之间的选择和制约,从语义上为汉语计算机分词系统提供依据(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和有用的语义信息,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寻找一种更为方便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使用了功能句法和词汇语义理论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先对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它们做结果补语时产生歧义的问题:语法意义的不同主要是由于V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以及V与空间维度形容词之间的不同语义造成的。我们通过对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动词进行分类,分析了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找出消除歧义的方法。另外,由于空间维度形容词具有[+量度]、[+物性值]、[+空间性]的语义特征,因此,它们具有其他形容词所没有的特殊句法格式,即常常和数量短语同现,表示事物具体的数量属性。第三章首先归纳出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语义特征:精确量化、离散性和连续性、转义后的模糊性等。本文在前人基础上,用功能句法以及词汇语义分析理论考察空间维度形容词句法功能与语义的双向影响,对比它们的义位组合能力,并列出较为详细的义位组合能力表。从表中得出结论:这些词的本义,也就是表示空间范畴时,其句法功能较强。当本义转化成引申义,句法功能变弱,不能自由进入所有句法位置和格(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式。并用转喻和隐喻模式解释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词义转化过程。第四章选取了一对典型的空间维度形容词“粗&、“细”进行详尽性句法考察,并从历时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其词义发展衍变过程,分析出空间维度形容词“粗”、“细”本义到隐喻义的发展过程。第五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特点、理论意义、研究价值和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要继续完成的工作。关键词:空间维度形容词;句法差异;语义选择;义位;转喻;隐喻;“粗”;“细”ThesiS TOpic:The Functional Syntax卸d SemaIltics Of the Space DimensionsAdjectiVesI'rofessional DiscipHnes:“nguist斌锄d Applied ungllist硫Thesis Type:neoretical studyDegree AppHcant:Yang YiOuThesis SuperVisOr:Wu YingAbsn翟ct:nis thesis based on the f(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acts Of Chinese langIlage,柚alysising the the syntacticand semantiCs of the space dimensions adjectiVes,which is atype of measuredcategory adjectiVes.1nhen select and detailed research俩o typical spatial dimensionsadjectiVes.We try to use new methods of research to analysis the words on the bases0f predecessors,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semantic alld syntactic,with a view tOestablishing the行锄ework model of the space dimensions adjectives’Syntactic andS(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emantic.7rhis paper is diVided int0 five chapters.Chapter I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study,f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Spatial domain is the most basic of humaIl CogIlitive domains,and space dimensionadjectiVe is the most imponant in the space domain.F缸a long tiIIle,such adjectivesresearch papers mainly concentrated iIl the des嘶ption of syntax f0肌at,but lacks ofsemantics and cognitiVe analysis.Space Dimensions adjective is a monlyused te咖s (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and their meaning deVelopment is Very rich.So this study can fully refleCtthe impact of semantic and syntactic,proViding the useful SemaIltic infomation foft11e alinese puter syst锄,alld searching a morc convelljent teachingmethods for Chinese aS aforei印laIlguage teaclling.1his p印er usessyntactic andlexical semantics functional theOrv research methods.,nle second Chapter inVestigated 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the space dimensionadjectiVe, and analyzi(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ng the problem of 锄biguity when they are the plement:the diffefent伊ammatical meaning mainly due t0 that“V’’have differentsemantic features,as well as djffbrent semantics be“Ⅳeen“V’’and“A”.、Ve classif!iedthe Verbs entering the fo彻at,and identify the reasons alld ways to eliminateambiguity. In addition, since the space dimension adjectjve has the haracteristics:【+measure】,【+propeny Values】,【+space】,they have the specialsyntax fo肌ats,which often are c0(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occur with numeral phrases, to indicate thenumeral attribute 0f things.Chapter III firstly concluded the semantic features 0f the space dimensjonsadjectlVe:deljcacy,discrete and continuous,the fuzzy after transfer.In this paper,onthe basis Of thepredecessors,using syntax and vocabulary fIlnCtiOnal theorV tO studvthe俩o。way function bet、7l,een Semantic锄d Syntactic,pared with theirc叩aclty ot sememe synta舯atic.We set out the table of s咖eme syntagIllati(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c,fromwhlch drawmg conclusions:ori百nal meaning(space category)haVe strong syntacticfIlnctions.When they transfer to extended meaning,syntactic function tum to weal【,and can nOt f诧ely enter all the syntactic positjOns and五D肋ats.hl ChapterⅣ,we select a11dadjeCtjVe¥——‘‘cu’’and“xi,,-We aIlalysedthe diachfonic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research 铆0 typjcal space dimensionsthejr process of mealling development fromC王lapter V is conclusion,which summed up t(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thispaper,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research Value柚d inadequate,柚d pOinted out thework we should plished in future.KeywOrd:SpaCe dinlensions adjectiVe; S S SM M ‘‘cll’’; “xi’’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翻扬迄鸡日期:矽。矿.f./口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来源:淘豆网[/p-5422490.html])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日期:矽够.,.夕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空间域、时间域、触觉域、事件域、状态域等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些认知域,空间维度形容词是汉语在空间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词。空间维度形容词是陆俭明(1989)所提出的量度形容词中的一类,也是性质形容词中较为封闭的一类,主要有:“大、小、长、短、粗、细、高、低、矮、宽、窄、深、浅、厚、薄”。它们有特殊的句法格式和语义特征。长期以来,有关这类形容词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句法格式的描写上,对其语义认知上进行深入分析尚不足。空间维度形容词是一类常用词汇,它们的词义发展十分丰富,因此研究此类形容词可以充分反映出汉语语义与句法之间的影响和限制,从语义上为汉语计算机分词系统提供依据和有用的语义信息,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寻找一种更为方便的教学方法。本文拟立足于汉语语言事实,对空间维度形容词作出句法和语义上的分析,再选取一对典型的空间维度形容词进行详尽性分析,从新的角度重新研究这一类词,进一步探索语义与句法的双向影响,以期建立空间维度形容词句法语义分析的框架模型。1.2研究概况l。2.1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研究(1)分类问题形容词分类一直都有不同的标准。朱德熙(1956)把形容词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后又根据短语组合功能划分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并将“区别词&划出形容词范围单列一类(朱德熙1982)。吕叔湘(1994)则根据句法功能标准将形容词分为“一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胡明扬(1991)根据形容词的句法成分功能分析出“非定形容词&。我们对形容词的分类采取传统的分类方法,即“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区别词”。空间维度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空间维度的形容词,具有[+事物][+空间][+量度]等语义属性,是从意义出发的分类,句法上它属于“性质形容词&中的次类——“量度形容词”。因此早期对这类形容词的描写大都散落在各语法著作中描写性质形容词的部分。最早黎锦熙(1924)将形容词分为性状形容词、数量形容词、指示形容词和第一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疑问形容词四大类,其中“性状形容词&又分为表性质的、表形体的、表状态的以及表程度的。表形体的性状形容词中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量度形容词,如:高山、大桌子。不过这个分类是从语义上粗略分出的,不是从句法功能出发,因此一些形容词的分类并不够准确。陆俭明(1989)首次提出“量度形容词&这个概念,即能出现在“A+(了)+表示定量的数量词&格式中表示偏离的形容词,这些词是:大、长、高、宽、厚、深、粗、重、远、快、晚(迟)、贵、多小、短、低(矮)、窄、薄、浅、细、轻、近、慢、早、贱(便宜)、少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空间维度词是在陆俭明先生提出的量度形容词基础上分出的小类。(2)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兼类问题大部分空间维度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关于它们修饰动词时的词类问题一直有分歧。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认为凡句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都可以看作是副词。王了一(1943)和吕叔湘(1942)则认为只修饰形容词、动词,不能修饰名词的词是副词,因此状语位置的空间维度词还是应看作形容词。第三种观点是处在副词地位的词,如果跟他们修饰名词时意义相同就看作形容词,如果意义改变就是副词,以陆志韦和朱德熙为代表。朱德熙(1956)比较早的对形容词作全面研究,他指出“单音形容词作状语的格式里有许多是凝固格式,有些虽然是自由格式,但其中的形容词早已丧失了形容词的身份,变成副词了。全部单音节形容词里,只有‘多’、‘少’、‘早’、‘晚’、‘迟’是真正能够作状语的。’’也就是说“多&、“少”、“早’’、“晚&、“迟”是真正可以作副词的,是形副兼类词。本文采取的是第三种观点。赵元任(1979)提出了形容词的一个特殊用法,即“形容词带自身宾语以外的宾语”,如:姐姐大我三岁,短我一尺,这是空间维度形容词带数量宾语的情况。他说“这少数形容词似乎不必另立一类,可以作为跨类处理&,也就是这类词是形动兼类词。吕叔湘(1966)提到单音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的一种情形:“以用来比较的人或物为宾语”,这一类的单音形容词都是后来我们说的量度形容词,他认为这里的形容词已经变成动词了。并且他将“长、高、重”等在名词位置时称为“向名词转化的现象”。邢福义(1988)将“高三尺&这类句子分成四类:夸张性“主语+形容词+数量短语&、测量性“主2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语+形容词+数量短语”、实描性“主语+形容词+数量短语”、比较性“主语+(比N)+形容词+数量短语”。他通过对“高”等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词性分析得出结论:第一组和第四组是形容词,第二组是名词,第三组介于名词和形容词之间,可以归为形容词。曹德和(1992)认为“长江长6300公里”、“这口井深五公尺”、“马路宽四十公分”等句子中的“长&、“深”、“宽”等词不是量度形容词,而是抽象名词。我们处理这些词时,主要采取吕叔湘(1966)、朱德熙(1956)的区分词类原则:“一个词的意义不变的时候,尽可能让它所属的类也不变。&(3)受数量结构修饰空间维度形容词因为具有[+量度]的语义属性,可以受数量结构修饰。邢福义(1965)分析了形容词受数量结构修饰的情况,得出结论:1、修饰形容词的数量结构是“数词+度量衡单位”;2、受数量结构修饰的形容词是量度形容词的正向一类;3、这种结构结合紧密;4、可以用在“才……呢&、“已经……了&格式中;5、句法特点是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6、对数量部分提问可以用“多”;7、形容词可以省略。邢福义较早提出“受数量结构修饰的形容词是用来形容事物的度量的一些形容词&,虽然没有提出“量度形容词&这一概念,但也涉及到度量。文章重在谈“数量结构+形容词&这个格式,而非对形容词的考察。陆俭明(1989)对量度形容词常用的结构“有+数量成分+(A)&、“(A)+数量成分&进行了分析。由于近几年来的语言的发展变化,量度形容词的使用还是有一定变化的,比如陆俭明先生认为“大’’不能进入表主谓结构的“A+数量成分&,但在语料中有“天天挖山不止,终于挖出了一个深l米、大12平方米的地窖”这样的句子。曹德和(1992)指出量度形容词跟表示定量的数量短语结合方式有两种:一是量度形容词在前、数量短语在后,中补关系;二是数量短语在前、量度形容词在后,状中关系。这些研究中都体现出空间维度形容词的正向和负向的不对称现象。(4)带数量补语空间维度形容词常常带数量补语。吕叔湘(1966)指出“单音形容词带数量补语是很普通的&,如:长三尺、轻半两。这类格式有两种意义:动宾结构表比较以及主谓结构表结果。“大、高、长”等表示正向的形容词后边加数量补语有这两种意义,“小、低、短”等表示负向的形容词后边加数量补语只有前一种意3第一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义。陆俭明(1989)及(1990)对“V+A+了”形成的述补结构所表达的两种语法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是较早使用语义指向来分析句法问题的人之一。本文在个案的句法分析中采取了陆俭明先生分析使用的方法。(5)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吕叔湘(1966)把《海市》这部书里140个单音节形容词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指出这些单音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程度不同,比如可以说“这箱子有点儿重”,不说“这箱子有点儿轻”。这其实是单音反义形容词的不对称现象。在列出的一部分形容词与修饰成分搭配表中,他认为“大、高、厚&受“有点”修饰是有限制的,我们经过考察发现“大、高、厚&可以受“有点&修饰并且表示偏离意义。(6)重叠的情况朱德熙(1956)把形容词的重叠式归为形容词复杂形式中的一种,他分别从作定语、作状语、作谓语、作补语等情况,分析说明了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最后又对形容词重叠式的感情色彩做出总结。段益民(2004)对单音反义形容词的叠合形式作了详细分析,他把单音反义形容词的叠合形式分为三类:个体叠合式(高高),整体上具有“强调&的语义特征;对称叠合式(高高低低),整体上具有“包容”的语义特征;非对称叠合式(高高大大),整体上具有“凸现&的语义特征。并且指出单音反义形容词的三类叠合式都失去了指称性而强化了描绘性,仅具有谓词功能,能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1.2.2空间维度词的语义研究(1)“有字句力中包含的[+量度][+估计儿+比较]义有的语法著作中在讲“有字句”时也会涉及到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一些用法,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在“几个特殊的动词’’中讲到,“有”字句中的一类就是表示量度和比较,如“雪最浅的地方,也有五寸多厚”表示量度,“宽、厚、大、高&都可以表示量度。“甲有乙那么高”表示比较。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也指出“有’’字句可以表示“达到&,用于估计和比较:用于估计时“有+数量词语+性质形容词&中的性质形容词大都为量度形容词,并且是正向的形容词,否定时用“没有”或者“不到”;用于比较时的格式是“有+度量或比拟的词语+形容词&。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也提到“有+数量词+A”这个4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pdf
文档介绍:
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姓名:杨逸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吴颖论文题目: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句法差异及语义选择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文类型:理论研究学位申请人:杨逸鸥指导教师:吴颖中文摘要:本文立足于...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现代汉越语连词对比研究--《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现代汉越语连词对比研究
【摘要】:汉越连词作为虚词中的一类,虽然数量有限,但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句中的用法复杂,所表达的语义关系繁多。目前关于汉越连词的范围、分类、数量、特征和划分标准等一系列难题,在语法学界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种说法,难以达成共识。两种语言的连词从表面上是很接近,基本相同,但学习者实际使用时还是犯了很多错误,这是因为两者实在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点。所以本人认为深入研究汉语和越语的连词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在前人对汉语和越语连词研究的成果上,首先对汉越语连词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探讨,然后才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连词。汉越连词的异同点主要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语义、语用、句法意义,所以本文也根据这三个平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它们在复杂使用情况中的一般规律。本文也涉及到一部分汉越连词的个案对比分析,其中主要对一些汉语和越语中连接功能比较强、使用频率高、举要代表性的连词进行对比,总共涉及到三组连词,如:
第一,表并列关系连词对比分析(“和”跟“va”对比)
第二,表选择关系连词对比分析(“还是”跟"hay-hay la"、“或者”跟"hoac-hoac la"对比)
第三,表连贯关系连词对比分析(“于是”跟"the la"、'‘然后”跟“roi”对比)
本文希望通过汉语和越南语连词的对比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事业会有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H44;H146【目录】:
致谢4-5摘要5-6Abstract6-7目次7-11绪论11-13 1.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1 2. 研究的意义11-12 3. 研究方法与语言材料的来源12-13第一章:汉语连词综述13-35 第一节:连词的范围与分类13-22
1.1 前人对连词的研究成果概况13-14
1.2 连词的性质与特征14-16
1.2.1 最基本的功能14-15
1.2.2 连词的粘附性15
1.2.3 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15
1.2.4 连词的互联性15-16
1.3 连词与其他词类的划分标准16-20
1.3.1 连词与副词的划分标准16-17
1.3.2 连词与介词的划分标准17-20
1.4 连词的分类与数量20-22
1.4.1 连词主要的分类方案20-21
1.4.2 连词的数量21-22 第二节 单句中的连词22-27
2.1 单纯并列连词22-24
2.1.1 单纯并列连词在句中的位置22-23
2.1.2 单纯并列连词的类型23-24
2.1.3. 单纯并列连词在句中的用法24
2.2. 单句中关联连词的功能24-27
2.2.1. 语用功能25-26
2.2.2. 语义功能26-27
2.2.3. 句法功能27 第三节:复句中的连词27-35
3.1. 复句27-29
3.1.1. 复句的定义28
3.1.2. 连词在复句中的作用28-29
3.2 连词在复句中表达的语义关系的分类29-35
3.2.1 复句中表联合关系的连词29-31
3.2.2 复句中表偏正关系的连词31-35第二章 越语连词简论35-65 第一节 越语连词的范畴与定义35-40
1.1 越语的连词概观35-36
1.2 越语连词的语义概括36-40
1.2.1 越语连词的语法意义36-39
1.2.2 越语连词的语用意义39-40 第二节 越语连词的分类与数量40-51
2.1 越语连词的分类方案40-46
2.1.1 根据被连接的成分40-43
2.1.2 根据连词本身的意义分类43-46
2.2. 越语连词的综合列表46-51 第三节 越语连词的划分标准51-65
3.1. 连词与介词的划分标准52-59
3.1.1. 越语介词的特点52-53
3.1.2. 连词和介词的异同点53-54
3.1.3 连词和介词的兼类词54-59
3.2 连词和副词的划分标准59-61
3.2.1. 连词和副词的兼类词59
3.2.2 连词和副词的划分标准59-60
3.2.3 连词和副词的兼类词60-61
3.3. 连词与助词的划分标准61-65
3.3.1 助词的概念61-62
3.3.2. 连词和助词的划分标准62-63
3.3.3 连词和助词的兼类词63-65第三章 汉越连词的若干个案对比分析65-113 第一节 汉越表并列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65-83
1.1 汉越并列连词总体性的对比分析65-71
1.1.1 汉越并列连词概念的对比分65-66
1.1.2 汉越并列连词在句中位置的对比66-67
1.1.3. 单纯并列连词的类型67-68
1.1.4. 单纯并列连词句中用法的对比分析68-71
1.2. 汉语中的"和"跟越语中的"va"的对比分析71-83
1.2.1. 汉越并列连词"和"-"va"的相同点72-73
1.2.2 汉越并列连词"和"-"va"的不同点73-83 第二节 汉越表选择意义关系的连词对比83-95
2.1. 汉越表选择意义连词简介83-84
2.2. "还是"跟"hay(hay la)"的对比分析84-90
2.2.1. 相同点84-87
2.2.2. 不同点87-90
2.3. "或者"跟"hoac(hoac la)"的对比分析90-92
2.3.1. 相同点90-91
2.3.2. 不同点91-92
2.4. "要么"跟"hoac-hoac la"的对比分析92-95
2.4.1. 相同点92-93
2.4.2. 不同点93-95 第三节 表连贯关系意义的连词95-113
3.1. 汉越连贯关系连词的简介95-96
3.2. 汉语"于是"和越南语相应连词对比96-105
3.2.1. 主要表达的语义关系对比96-99
3.2.2 句中位置的对比分析99-100
3.2.3 用法及连接功能的对比分析100-105
3.3. "Roi"与汉语的相应连词对比分析105-113
3.3.1. 句中位置的对比分析106-108
3.3.2. 具体连接功能对比分析108-113结论113-117参考文献117-12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郑军;[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小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张佳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张莉,谢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李京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刘晓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郑军;[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杨安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刘勇;[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杜道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周有斌;[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闯仙;[D];南开大学;2010年
陈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树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石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善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红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曹芳宇;[D];南开大学;2010年
刘春兰;[D];南开大学;2010年
李秉震;[D];南开大学;2010年
王用源;[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郑军;[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任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李小军;唐小薇;;[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向春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王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罗雪梅;[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王祖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李英哲,卢卓群;[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汪菲;曾庆勇;;[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向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胡培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余东涛;[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覃觅;;[J];山花;2009年12期
蒋瑾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徐畅贤;[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刘金玲;吕巧宁;王丽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7期
何鑫;;[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胡光斌;[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图妮莎·阿布都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钱宗武,汤莉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魏绍珠;[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黄淑芬;;[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艳娇;杨尔弘;;[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晋华;张慧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莹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晋华;张慧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寇金凤;;[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磊;夏士雄;周勇;牛强;;[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李文清;张常有;段淑凤;;[A];2010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广瑜;;[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一民;[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周立军 李冲;[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王一民;[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岩泉;[N];中国保险报;2000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李基安;[N];文汇报;2001年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朝阳初级中学
潘俊;[N];学知报;2011年
刘翔霄;[N];西藏日报;2002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N];光明日报;2010年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顾明星;[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青;[D];苏州大学;2012年
李艳;[D];吉林大学;2012年
张莹;[D];山东大学;2010年
冯文贺;[D];武汉大学;2011年
魏兆惠;[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卢智暎;[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徐朝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陶伏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吴戈;[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范丽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水芳兰;[D];浙江大学;2012年
孙东宁;[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古艳睿;[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王梅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赵琴;[D];苏州大学;2010年
崔显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孟小炜;[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纪瑶;[D];中南大学;2011年
王芳;[D];西南大学;2012年
纪明俐;[D];延边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叠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