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有汤玫英《2014网络语言言新探》的电子版?

近十年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时间: 13:16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有网民5.38亿。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攀升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网络社会迅速崛起。2004年,猫扑网和天涯网联合举办“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活动后,很多门户网站和论坛都会举行网络流行语的评选活动。近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并发生流变,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相当部分涉及特定社会事件,加之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特定互动关系的存在,其对公民社会构建、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网络流行语研究近年来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对近十年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回顾与评价,并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对未来研究提出几点展望。 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总体情况及主要理论取向 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论文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期刊不计年限,共检索到文章252篇(剔除重复发表的1篇)。如下表。 年度20012004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7月底前篇数322310295210546 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文本数量特征上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但在2008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很少,仅10篇,约占发表总量的4%,发表的刊物主要是《中国青年研究》(2篇)和《语文建设》(2篇)以及几所大学学报。从2008年开始,相关研究论文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成倍增长。这种数量的增长与2008年中国“正式成为Web2.0强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与网民对话,并提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及网络媒体在近几年系列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能量密切相关。2008年以来,“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欺实马”、“我爸是李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Hold 住”等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迅速在互联网及现实社会传播并产生较大影响,也直接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从论文的学科归属来看,此先期的研究以语言学为主,主要从语言模因论、语言经济学、语音语义变异、语言规范等视角进行研究。随着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及传播及增值的特殊性,与此相应,有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科学研究,迅速从语言学领域扩展到了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议题也从网络流行语的语境适应性、构词特征、语用翻译等扩展到了社会心理、使用行为、生成传播机制、流行机制、话语效应、网络舆论、价值取向、社会影响及效果等较为广泛的领域。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取向和研究策略,主要为理论取向的研究和实证取向的研究。理论取向研究有两种基本视角,一种是将已有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中,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或补充。比如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运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对抗等。另一种是强调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社会流行语、其他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力图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问题,来分析和概括网络流行语这种新的社会现象。在实证取向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是案例实证研究,如以“躲猫猫”、“俯卧撑”、“杯具”、“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豆你玩”、“给力”等典型案例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编码规律、形成机制等,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上显得比较薄弱。以上分析的是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网络流行语研究的专著几乎没有,只是在少量专著中散见一些网络流行语研究的内容。如黄涛在《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一书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构词形式;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一书中用专章论述了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产生及类型等问题。杜俊飞在《沸腾的冰点:中国网络舆情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喻国明在《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李彪在《舆情:山雨欲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等著作中也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王骁炜的《实用网络流行语》(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北京康世经济发展研究所编的《网络流行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从2005年开始定期发布的《中国流行语》,这些著作多为工具书性质,未从学理上进行研究。 三、网络流行语研究的主要议题 目前,社会科学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议题:(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目前在相关研究中有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郑丹娘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流行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人在聊天时使用的 “键盘语言”。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陈一民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杨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南京大学孙洁、樊启迪、巢乃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比较了网络流行语、网络通用语和网络语言的的差异。总体来看,目前对网络流行语定义的基础研究还不多,研究者从自身专业角度和关注视角得出了对网络流行语某些特征强化的相关定义,较粗略地描述了网络流行语特征,但总体看还没有分清网络流行语与网络语言、网络热词的区别,存在定义模糊、界定不清等缺点,还存在一些分歧亟待厘清。(二)网络流行语的类型由于概念界定不清,甚至把网络语言归入网络流行语范畴,导致对网络流行语类型划分和特征把握上众说纷纭。目前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谢亚军认为,网络流行语有首字母缩略、数字谐音、符号语言、汉语谐音词、语码混合及语义迁移等几种类型。伍凌从网络流行语的构成方式把其划分为语义偏离、语法偏离、借形赋义三种类型。也有学者根据其产生途径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变化中产生的新词”、“旧词语的重新流行”、“外来语词的使用”和“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大众传媒中的经典语言”等。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中将网络流行语分为单纯流行语和格式流行语。她认为,以完整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即为单纯流行语,如“打酱油”“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郭跳跳”“做人不能太CNN”等就是此类;以一定的语言格式出现的流行语即为格式流行语,其来源主要有走红的网络作品、畅销书籍、风靡的广告语、流行歌曲、热播电视剧、著名的电影对白等。这些都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类型划分。也有研究者基于传播学视角根据来源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源于方言词语、外来词语、影视文学作品、网民个性创造和新闻事件等几种类型。杨萍认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般网络用语,网民自创流行甚广的网络俏皮话及与社会公共事件相关的网络流行语。还有研究者根据流行语意义指向的不同,把其分为利益诉求类流行语、情绪宣泄类流行语、价值追求类流行语。(三)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给予不同的学科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特征的概括也有较大差异。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研究者大多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新奇性、流行性、简洁性、娱乐性、可复制性、不规范性等特征。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研究者认为其具有语料来源的广泛性、使用群体的层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传播范围的无界性等特征。也有研究者认为流行性和与实践紧密相关是网络流行语的两大显著特征。黄碧云认为,从符号学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特点:现实性和象征性、隐喻性和反讽色彩、衍生性和推广性、蹿红快和周期短。(四)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制这类议题在目前研究中占有较大比重。从新认知语用学角度,杨青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个认知语用现象,它是交际者对典型语用场合的知识的运用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伍文忠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认为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方毅华等认为,网络流行语源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其成因有社会经济背景、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包括网民的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求变心理和求异心理等。网络流行语与网民从众从优的群体意识,性别地域等社会因素,从众心理、压力宣泄心理、语言游戏心理、尚简求快心理、猎奇求新心理和委婉含蓄心理等心理因素紧密相关。刘国强等认为,公共言论空间的匮乏和当代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五)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心理这类议题主要围绕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网络流行语见证了社会变迁,反映了变迁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心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网民的自我实现心理、从众心理、求新求异心理、质疑批判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宣泄释放心理等。姜胜洪的《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以2009年度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祖明远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表达——以“俯卧撑”、“躲猫猫”等为例》中提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具体的社会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特点都是官方的解释中另有隐情,信息公开的程度不高,网络流行语是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王清杰认为,网络流行语表达了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普遍关注和基本评判,体现了网民对社会现状的另类表达和情绪宣泄,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心理。(六)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人群、使用环境、使用行为等是研究网络流行语传播范围、社会影响等的不可忽略的一个研究内容,但目前这类成果极少。杨明刚、陈韵超、顾明毅等研究者采用配额样本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上海13所高校1300位大学生,对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网络流行语熟悉程度和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等内容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而持温和地包容态度,选择略有使用和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访者达到51.9%,84.3%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性,认可网络流行语创造性的达到63%,有近半数大学生认同社会事件派生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责任感。(七)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与影响针对网络流行语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功能与影响研究者有以下代表性观点。方毅华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适应网络传播特性、彰显草根文化、引发社会思考等正效应,同时具有形成网络语言暴力、影响语言规范化等负效应。甘露在《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一文中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和语言文化的影响,认为其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新闻事件的发展和信息公开,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在语言文化方面,活跃了民间语文生活,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方向,容易给部分人群造成理解障碍。盛若菁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八)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这类研究主要从传统舆论学研究的视角,将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中网民的意见情绪表达等同于社会舆论的表达,往往以个案为主,在对个案剖析的过程中分析网络舆论生成规律,但其中分析到的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天津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以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笔者在《理解网络文化》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深层社会原因,它是深层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情绪在网络上的反映,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矛盾激化、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不足、政府公信力不足、核心价值缺失、释压渠道不足等问题。(九)网络流行语的控制网络社会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网络社会运行条件和环境的安全(技术控制、信息源控制);二是对人与人在网络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和需要(包含虚拟的需求)的控制。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控制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从语言学角度,肯定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创新和形式创新,肯定对于丰富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因其不规范对汉语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提出引导和规范。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语言有自净化能力,不必强制规范。二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基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姜胜洪认为,首先要关注网络流行语中反映的民生,切实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其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提高政府公信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德良认为,“网络流行语对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培养公民素养的一种较好方式。”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使得社会生活景观、政治图景的规约性特征式微,在悄无声息中颠覆了人们对美丑、善恶、荣辱、是非的区分,因此对它监测、引导、控制是必要的、合理的。 四、社会学视角下的未来研究展望 根据对相关研究文章的梳理,笔者发现学术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积累,研究议题比较多元,涉及到网络流行语的很多方面,但总体来说由于网络流行语更新快,动态性强,研究不够聚焦,重点不突出,还不够深入,不成体系,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童星关于网络社会交往研究、谢俊贵关于信息化转型中的社会分化研究、戚功关于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重塑和再造”研究等成果等网络流行语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杜尔克姆、马林诺斯基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和G.H.米德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等对网络流行语研究也可提供重要借鉴。(一)网络流行语定义及分类问题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语言,这点基本形成共识,但这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就涉及到两种逻辑方法:明确内涵的逻辑方法是定义,明确外延的逻辑方法是分类。笔者以为,按照“属加种差”的方法来下定义,如何在空间属性、时间属性和表现形式等维度上找出“种差”非常关键。在分类上,语言学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作为分类基准,但社会学不能忽略“人”的存在不能忽略使用网络流行语族群的存在,言语共同体理论是分析界定网络流行语外延的重要工具。(二)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制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传播,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去等级性等特征,并与现实社会存在着特定的互动关系。这种特征和关系的存在,将直接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产生影响。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符号文化,类型各不相同,其生成原因也有差异。网络符号的空间系统特性、社会转型环境、网络社会群体作用、网络社会文化影响,以及网民的年龄结构、社会身份、社会心理、社会态度、文化结构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有着重要关联。如何以一种有社会学意义的方式对这些生成传播原因进行归类和概括,将这些原因放入一个可接受的框架中,是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方面。(三)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每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两个方面:根据该社会现象影响的积极性来看,可以分为正面积极的影响和反面消极的影响,分别简称正功能和负功能;根据影响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即显在的已经表现出来的和潜在的未预知的功能。网络流行语对网络社会、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对网民公民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等客观社会后果,网络流行语在舆论监督、民意表达、推进民主、安全阀作用等方面的正功能以及对社会稳定影响方面的负功能,网络话语阶层结构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是否协调,网络流行语能否体现出网络社会新权力和新权威等,如何比较全面地考察网络流行语的客观后果,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四)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问题及控制语言与人、社会不可分割,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不容否认,目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差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网络流行语的不断涌现与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否相关,与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心态是一种什么关系,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现实社会表达机制和话语权的分配有多大相关度,这些还需要运用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怎样促进表达渠道畅通和社会走向公平公正,减少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功能,从而发挥积极功能,有效治理虚拟社会,这些都亟待研究。 彭嘉强:《尊重创新讲究规范──谈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语文建设 2001.8);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等。
钟志奇、刘利:《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曹宣明、罗鑫:《青年网络流行语与价值观教育研究》(2010.6)等。
刘影:《流行语变迁与大众文化传播》(编辑学刊2009.6);张晋升等:《网络政务监督流行语解读——“躲猫猫”事件的符号特征与传播意义》(国际新闻界2010.3);方毅华、罗鹏:《“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编码规律解析》(现代传播2011.12);傅国春:《从网络流行语看舆情之嬗变》(新闻知识2012.2)等。
郑丹娘:《“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中国青年研究2001.4);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7);盛若菁:《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江淮论坛2008.4);王臻:《隐喻的魅力》(新闻知识2009.3);王臻:《隐喻的魅力——网络流行语“井喷”的社会背景分析》(新闻知识 2009.3);祖明远:《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表达——以“俯卧撑”、“躲猫猫”等为例》(新闻世界2010.6);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未来与发展2010.6);韩玉花:《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新闻爱好者 2010.6)等。
廖友国:《网络流行语兴盛的心理动因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郝静:《2008 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等。
白承宰.Web2.0新强者——中国走在了美国前面[N].朝鲜日报(中文网),
郑丹娘.“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 [J].中国青年研究,2001(4)
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76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新闻前哨,2010(4)
孙洁,樊启迪,巢乃鹏.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谢亚军.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与结构特征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
伍凌.网络流行语的构成方式及形成原因[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姜红.试论当代中国的社会流行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 6)
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陈绍富.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1
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新闻前哨,2010(4)
王仕勇.理解网络文化——媒介与社会的视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陈绍富.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1
孙洁,樊启迪,巢乃鹏.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黄碧云.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
杨青.新认知语用学对网络流行语生成机制的阐释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伍文忠.论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机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方毅华,罗鹏. “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编码规律解析[J].现代传播,2011(12)
刘国强,袁光锋.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J].现代传播,2009(5)
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6)
祖明远.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表达——以“俯卧撑”、“躲猫猫”等为例[J].新闻世界,2010(6)
王清杰.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杨明刚等.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广告,2011(12)
方毅华,罗鹏. “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编码规律解析[J].现代传播,2011(12)
甘露.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
盛若菁.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8(4)
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6)
网络流行语折射的公众权利焦虑应引起政府重视[EB/OL]..cn
武月锋,王川.网络流行语的理论基础:涵义、类型与研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发表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阅读(0)| 评论
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博主最新日志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全部图书&特价图书
>>>>>>&网络语言新探
网络语言新探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0 ; 978-7-215-07347-0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15.0 元(68折)&&
二星价:15.0 元(68折)&&
三星价:15.0 元(68折)
免运费政策:
总定价:¥41
总售价:¥29.3
网络语言新探
网络语言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但它却是一种兼容并包性很强的社会方言,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亚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意义。
本书共分十二章,首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进程作了述评,接着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性质、类型、特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然后从修辞学、符号学、传播学、模因论、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审视,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进行了讨论,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最后附有本人近年发表的几篇关于网络语言的拙文。
网络语言新探
序言第一章
网络语言研究进展述评
一、研究成果日益丰硕
二、研究内容日渐丰富
三、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性质分析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二、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
三、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语言变异
四、网络语言变异的不当取向
五、网络语言与报刊语言的区别第三章
网络语言的类型划分
一、符号图形型
二、谐音替代型
三、词语缩略型
网络语言新探
《网络语言新探》内容简介:比如讲比喻辞格时,不是采用教材上老掉牙的例句,而是选用贴近学生、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例句。“爱情像一只鸽子,握得太紧,会把它闷死;握得太松,它就会飞走。”网络语言出现后,我又把很多网络语言的材料如“囿”、“株”、“雷”等介绍给学生,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网络语言新探&&&&&&&&
购买该商品的顾客还购买了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王云五
¥25 ¥9.8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谭立忠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0 ¥10.2
作者:陶行知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网络语言新探 汤玫英 河南人民出版社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网络语言新探 汤玫英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名称:网络语言新探 汤玫英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10:50:51
商品毛重:136.00g
商品产地: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书名:网络语言新探
原价:22.00元
作者:汤玫英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装帧:平装
商品重量:0.136kg
《网络语言新探》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网络语言新探》内容简介:比如讲比喻辞格时,不是采用教材上老掉牙的例句,而是选用贴近学生、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例句。“爱情像一只鸽子,握得太紧,会把它闷死;握得太松,它就会飞走。”网络语言出现后,我又把很多网络语言的材料如“囿”、“株”、“雷”等介绍给学生,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序言第一章 网络语言研究进展述评一、研究成果日益丰硕二、研究内容日渐丰富三、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性质分析一、网络语言的含义二、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三、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语言变异四、网络语言变异的不当取向五、网络语言与报刊语言的区别第三章 网络语言的类型划分一、符号图形型二、谐音替代型三、词语缩略型四、词义变化型五、外来词型六、拆字型七、叠音型八、乱码型九、造型语型十、感叹词型第四章 网络语言的特征归纳一、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二、网络语言的简明性三、网络语言的形象性四、网络语言的幽默性五、网络语言的口语化六、网络语言的粗俗化七、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八、网络语言的省音性九、网络语言的群体性十、网络语言的扩展性第五章 网络语言的流行性探讨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三、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心理因素四、网络流行语的类型第六章 网络语言的修辞学考察一、网络语言的修辞功能二、网络语言的修辞方式第七章 网络语言的符号学审视一、符号学理论二、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三、网络语言符号的生成原因四、网络语言符号与传统语言符号的区别第八章 网络语言的传播学观照一、网络语言的传播引发了语言文化的变化二、传播的需要造就了网络语言文化的多元性三、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式四、网络语言的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第九章 网络语言的模因论解读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二、网络语言的模因三、网络语言模因的种类第十章 网络语言的文化学思考一、网络语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二、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三、网络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第十一章 网络语言的科学规范一、网络语言促进了汉语表达手段的多元化二、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面临巨大冲击三、对待网络语言的不同态度四、网络语言的科学规范第十二章 网络语言的前景展望一、网络语言代表未来语言发展的方向二、网络语言的新词新语将层出不穷三、网络语言的词汇将从民间走向官方四、网络语言的文明程度将不断提升五、网络语言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六、网络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附录 作者发表的网络语言相关论文巧借流行文化仿拟新颖标题“被&&”格式流行原因探析网络语言变异的取向选择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论格式流行语参考文献
这类模仿童稚语的变异,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感,读起来有一种孩童般的认真和可爱,具有日常交际语中亲呢、俏皮和强调的语气,可以收到风趣幽默的表达效果,但与传统语言的词法规律相违背,不宜滥用。
(六)网络语言的娱乐化取向
语言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可以使人们在交际中实现实用性的目的。在网络时代,语言除了实用性功能外,娱乐化的功能显得特别突出。网络语言的娱乐化取向成为它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又一原因。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网络聊天成为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网民们迫切希望这种交流能带来愉悦与快乐,而且网民们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这就使得网络语言具有追求趣味、轻松和调侃等一切突出的娱乐化倾向。
故意出错。由于网络聊天时激情飞扬,键盘输入速度有限,往往没有时间回过头去纠正刚刚打错的字。如把“电信局”打成“点心局”、“邮箱”打成“幽香”等。有时甚至故意挖空心思去选择错别字以造成搞笑的阅读效果。把“PII、奔腾2”叫做“屁兔”,把“赛扬”主板叫做“菜羊”或“赛羊”,非常滑稽。
有意别解。即有意将传统语言中的词语做出特别的解释,出人意料,如同谜语。如“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特困生”(指上课爱犯困、打瞌睡的人)、“可爱”(指可怜没人爱)、“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等。由于褒贬转换突然,双歧效果明显,看后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游戏语言文字的娱乐化取向虽然可以达到新奇幽默、生动活泼的效果,但任其泛滥,将影响到传统语言的纯洁性。
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在想方设法解决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通过语言理论与语言实际的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我的授课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比如讲比喻辞格时,不是采用教材上老掉牙的例句,而是选用贴近学生、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例句。“爱情像一只鸽子,握得太紧,会把它闷死;握得太松,它就会飞走。”网络语言出现后,我又把很多网络语言的材料如“囿”、“株”、“雷”等介绍给学生,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以来,先是绿豆的价格大幅飙升,高得离谱,网民想出了由于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儿》而广为传播的“豆(逗)你玩儿”。接着,大蒜的价格也当仁不让,迅速上涨,网民又想出了“蒜(算)你狠”。后来,生姜的价格又后来居上,超出人们的想象,网民又想出了“姜(将)你军”的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既反映了无法接受的涨价事实,又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和无奈,不但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而且成为报纸、广播等媒体的热点词汇。网络语言的表现力、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暑假,上中学的儿子与我的好友的儿子通过网络聊天。过了一会儿,儿子去接一个电话,我趁势冒充他与对方聊了起来。可没聊几句,对方就打出一行字:“你不是我哥哥?”我问:“为什么?”对方说:“语气不一样。”我翻看一下前面的聊天记录,很快发现为什么我露馅了。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服务承诺: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温馨提示:因厂家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更换随机附件等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且每位咨询者购买情况、提问时间等不同,为此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谢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网络与通信排行榜
购买了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根据浏览猜你喜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语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