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田径运动员员劳逸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您所在的位置:
字体大小:
广外200健儿备战第九届省大运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外、中大、华工等7所高校共同承办的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将于5月7日到6月28日在广州市和肇庆市举行。本届运动会,广外代表团团长由副校长刘建达担任,共派出12支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200人参加田径、游泳、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篮球、排球和定向越野共10个项目的比赛。
作为承办方之一,羽毛球项目的比赛将在广外举行。届时会有来自省内各高校的65支队伍、共计912名羽毛球运动员在广外南北两个校区进行角逐,为广外师生上演精彩的羽毛球盛宴。
校羽毛球队备战大运会
学校有关部门对本次赛事高度重视,对比赛场地的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引进了专业的体育训练教练为运动员提供指导,并早在去年就组织各支参赛队伍进行集训。队员们克服困难,利用晚上、周末、寒假的时间抓紧训练,学校各部门也积极配合解决运动员困难。“距离比赛不到半个月,希望运动员能注意身体,劳逸结合,训练很辛苦,所有运动员的付出都值得赞扬。”代表团副团长林少娜说。
体育部书记李旭武表示,多次承办大型赛事积累的经验对承办本次大运会羽毛球比赛非常有帮助。目前来广外参赛的运动员食宿、医疗、训练等方面工作已逐步落实,赛事组织团队将会尽全力保证赛事的有序开展,为运动员们提供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
作为本次大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承办方,广外的羽毛球队建设一直保持良好状态。在上一届省锦标赛羽毛球赛中,广外荣获女双冠军,在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乙B组也获得女子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本届广东省大运会恰逢广外建校50周年,预祝广外健儿在大运会中追逐青春梦想、书写精彩篇章,勇创佳绩为校庆献礼!瑞昌二中徐志明工作室
当前位置:&&
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的探讨
上传: 何厚宾 &&&&更新时间: 8:42:35
& 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的探讨 何厚宾 & 摘要:短跑是典型的体能类项目,速度素质是体能类项目的基本竞技能力要素。为提高速度而进行的下坡跑,其实质是一种超速训练方法,其速度超过比赛时速度,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手段。本文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三个月短跑训练的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比较,阐述了利用下坡跑训练短跑项目的不可替代的优点:简单实用,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器械,不容易摔倒,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很小。在坡道上进行下坡跑训练队员的速度可以达到大幅提高。下坡跑训练增强短跑加速能力、提高短跑最大速度以及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改善短跑技术结构,使步频加快,步幅加大,跑动更加连贯、自然、放松、协调。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短跑成绩。本文旨在为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超速训练,探讨 1、前言 短跑是体育高考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学生短跑速度训练作为中学体育训练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的体育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短跑速度训练难度大,要求高又见效慢,在中学体育训练中又是一门最难的课程。中学生短跑速度训练不仅要受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特点的制约,还受到短跑速度训练的自身特点的制约。在中学生的短跑训练中,一方面要从短跑速度训练的特点出发,遵循短跑速度训练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遵守多样化的训练原则,去逐步提高中学生的短跑速度。速度是竞技体育中的核心环节。这一要素不但体现在竞赛之中,田赛中速度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速度按照传统训练理论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对于竞赛而言,移动速度与动作速度是发展的第一要务;而在田赛中动作速度则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作为当今赛场,速度是任何一个运动员、教练员都不能回避的主要课题之一,如何高效的、持续性的提高速度是当前体育人士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发展速度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训练中切身体会相结合发现超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短跑运动速度,以期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 本文以某校高二(3)班、(5)班的20名短跑运动员(均为男生。平均年龄为16岁)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学校图书馆和某体育学院图书馆,检索和收集有关短跑运动速度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我国短跑运动训练方法的研究和发展的状况。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2.2.2实验法 实验准备:以某县少年体校20名中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并把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10名运动员。试验前对研究对象的30米、60米、100米,进行了摸底测试,发现两组运动员之间没有差异。(见表1),另外,实验期间两组同学的训练场地、训练时间、每次训练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内容,教练都相同,实验时间为号&号。 实验设计:为实验组制定每周包含两次下坡跑速度训练或胶带牵引跑的训练计划,而对照组的训练全部在平地上。三个月训练后,再比较训练的结果,同时对实验组训练前后成绩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施加因素为下坡跑或胶带牵引跑训练,其他条件均与对照组相同。两组运动员试验手段和方法的具体情况(见表2)。 & 表1试验前两组运动员情况对比表(n=20) 实验组(m &d)&&&&&& 对照组(m& d)&&&& p 年龄&&&&&&&&&&&&&&&& 15.4&1.632&&&&&&& 15.9&1.576&&&&&&&&& &0.05&&& 30米(秒)&&&&&&&&&&&& 4.27&0.465&&&&&&& 4.31&0.466&&&&&&&&& &0.05 60米(秒)&&&&&&&&&&&& 8.06&0.765&&&&&&& 8.05&0.767&&&&&&&&& &0.05 100米(秒)&&&&&&&&&&& 12.66&1.532&&&&&& 12.56&1.536&&&&&&&& &0.05 实验计划:(每天下午两个小时的训练计划)。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在于:对照组的训练全部在平地跑道上进行,实验组的训练有部分在坡道上进行下坡跑,每周两次。训练时间的安排是根据所选择队员的实际情况,每天训练两次,即早晚各一次,早晨是从六点半到七点半共一个小时,下午是从五点半到七点半两个小时,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六训练,星期天休息一天以便于队员的恢复。每天早上出操安排的内容是铅球、跳远两个项目的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 实验组训练的手段:(以周训练计划来说明): 星期一专项速度训练:下坡跑60m3次/组&3组,40m平地跑接60m下坡跑2次,下坡跑60m接30m平地跑2次;100m记时跑&两次;星期二专项力量训练、快速跑:跨步跳5步10次/组&3组;背杠铃跑60m&5次/组&两组;台阶跳15次&2组;60m&3组;星期三变速跑(速度耐力):300m快跑&200m慢跑&300m快跑&200m慢跑&300m快跑共3组;400m记时全速跑;星期四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超主项距离的节奏跑台阶跳15次&2组;拉橡皮条摆腿练习20次&5组;两头起30次&3组;卧推8&10次&3组;100m&2次;星期五力量练习、快速跑:深蹲8&10次一组,共5组;挺举7&10次每组,共5组;半蹲跳10&15次每组,共5组;快速跑60m5组;星期六快速跑训练:下坡跑60m3次/组&3组,下坡跑30m接30m平地跑2次,140m平地跑接60m下坡跑1次;100m记时跑&2次;星期日休息完全的休息。 对照组训练的基本内容为: 星期一专项速度训练:最大速度重复跑60m3次/组&3组;100m记时跑&两次;星期二专项力量训练、快速跑:跨步跳5步10次/组&3组;背杠铃跑60m&5次/组&两组;台阶跳15次&2组;60m&3组;星期三变速跑(速度耐力):300m快跑&200m慢跑&300m快跑&200m慢跑&300m快跑共3组;400m记时全速跑;星期四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快速跑:台阶跳15次&3组;拉橡皮条摆腿练习20次&5组;两头起30次&3组;卧推8&10次&3组;100m&2次;星期五力量练习、快速跑:深蹲8&10次一组,共5组;挺举7&10次每组,共5组;半蹲跳10&15次每组,共5组;快速跑60m& 5组;星期六快速跑训练:150m&3组;100m&3组;拖重物跑60m&5组;星期日休息完全的休息。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2.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表3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的对比表(n=10) 实验前(m & d)&&&&&&& 实验后(m & d)&&&&&&&&& p 30米(秒)&&&&&&& &&&4.27&0.685&&&&&&&& 4.11&0.468&&&&&&&&&&&&& <0.05 60米(秒)&&&&&&&&&& 8.06&1.465&&&&&&&& 7.81&1.354&&&&&&&&&&&&& <0.05 100米(秒)&&&&&&&&& 12.66&1.586&&&&&&&& 12.33&1.467&&&&&&&&&&& <0.05 从表3可以得出:实验组通过实验后,30米、60米和100米成绩与实验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具有限制性差异,说明实验手段对提高中学生短跑运动员速度有显著性效果。 表4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的对比表(n=10) 实验组(m & d)&&&&&&& 对照组(m & d)&&&&&& p 30米(秒)&&&&&&&&& 4.31&0.695&&&&&&&&& 4.30&0.583&&&&&&&&&&&& >0.05 60米(秒)&&&&&&&&& 8.05&1.532&&&&&&&&& 8.00&1.528&&&&&&&&&&&& >0.05 100米(秒)&&&&&&&& 12.52&1.768&&&&&&&& 12.40&1.766&&&&& &&&&&&>0.05 & &从表4可以看出:对照组通过5各月的训练后,30米、60米和100米成绩与是实验前相比成绩提高幅度较小,没有限制性差异。 表5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成绩的对比表(n=20) 实验组(m & d)&&&&&&& 对照组m & d)&&&&&& p 30米(秒)&&&&&&&&& 4.11&0.468&&&&&&&&&&& 4.30&0.583&&&&&&&&&&&& <0.05 60米(秒)&&&&&&&&& 7.81&1.354&&&&&&&&&&& 8.00&1.528&&&&&&&&&&&& <0.05 100米(秒)&&&&&&&& 12.33&1.467&&&&&&&&&& 12.40&1.766&&&&&&&&&&& <0.05 && 从表5可以看出:试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实验组的运动员成绩提高较对照组的幅度要大,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超速训练方法对提高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有很好的效果。 3.2分析 3.2.1超速训练概论 体育界认为遗传是决定个人最大速度潜力的主要因素。运动员只有采用有效的增速训练方案,才会达到最大潜力水平。也只有通过恰当的训练,才能使运动员的速度得到充分的提高。提速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提速的目的,并拉动整个比赛的成绩,是教练员及运动员期待通过有效速度训练所达到的。超速训练即当运动员移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时,其速度超过比赛时速度即为超速。超速训练是让通过运动员完成超出他能力水平的练习来达到增加步长和步频的目的。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有多方面,因此针对运动员本身的共性及特例,找准提速突破口,即找到突破速度障碍的区限。从运动员的实际训练中来看,运动员的速度障碍区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速跑的距离;第二,高速跑的强度;运动员在高速奔跑的过程中,在某一段落速度会出现明显下降或是达到其运动量的最大强度和次数,我们把这一强度及距离看作是运动员个人的速度障碍区限。在训练中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速度障碍&区,采用针对性的训练进行突破。同时按着运动生理学的规律再建立新的&速度障碍&区,进行突破,达到提高速度能力的目的。通过反复的训练使速度不断提高。超速训练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运动员提高高速跑的距离、强度并突破自身的速度障碍区。 3.2.2下坡跑超速训练对提高运动员成绩分析 在下坡跑时训练30m距离和60m距离的起跑技术,能迅速地使运动员摆脱静止状态进人加速跑,同时能使运动员缩短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加长了加速距离,绝对速度也有提高,并且能保持高速度跑更长的时间。当身体沿坡道加速向下冲刺跑时,会在坡底获得理想的超速度。跑速增加时,脚对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垂直分量的大小和速度都会相应增加。有研究报导当跑速在3-6m/s之间时这个力的值几乎呈直线上升,短距离快速跑时这个力的最高数值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5.2倍。下坡跑比平地跑运动员承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而且与制动力相联系的支撑反作用力前后的分力也自然发生了变化,有资料显示,当跑速以8.3%的比率增加时,支撑反作用力增加14%,而这时阻力的分量差不多是动力分量的两倍。跑的速度越快,支撑反作用力垂直分力的压力中心越靠前,跗骨和跖骨也就越容易受伤。而且由于跗骨和跖骨还承担着支撑反作用力垂直分力对地面的动力,因此这两个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护。下坡跑所带来的积极效果的根据是,当运动员在倾斜的坡道上跑进时,沿跑动方向产生的分力可以补充运动员维持运动器官的肌肉用力。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下坡跑时,由于着地时脚的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平跑时脚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可增大步幅.但在下坡跑,身体重心有个向前的分力作用,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脚就不由自主往前迈,这能使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从而缩短支撑的时间,频率加快,能使大小腿以较小的角度快速折叠.大小腿折叠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前摆时阻力臂的大小.折叠角度越小,前摆阻力臂越小,而前摆时的角速度就大,那么大腿带动小腿前摆的速度也就加快,步频随之加快。下坡跑训练过程中由于有惯性的作用,伸髋的速度与幅度都增加,髋部是短跑运动员的动力所在,伸髋幅度加大提高了步幅,而伸髋速度提高则提高了步频,从而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下坡跑是一种重要的放松练习手段,我们的实验中有几种形式的放松训练。一是在坡道上就要求队员利用自身惯性主动体会高速状态下的放松,二是跑完坡道进入平地再向前跑一段距离的时候(30m坡道接30m平地跑,60m坡道接30m平地跑)利用已经获得的初速度的惯性放松跑进。下坡跑训练因为有身体重力的分力的牵引,产生的惯性力减少了机体负荷强度,很容易作到放松跑进,从而可以有效的训练运动员的肌肉放松能力。肌肉放松有利于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在生理条件范围内,肌肉越是放松,肌肉就越容易被拉长,肌肉的初长度越大,则肌肉收缩的力量越大。反之,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就难以拉长,肌肉的初长度越短,则肌肉的收缩力员就越小。放松技术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和灵活性,使全程速度得以充分发挥。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活动肌肉的基本能力有关,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之间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紧张与放松调节能力的提高。肌肉放松状态下动用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使肌力增加,提高肌肉的收缩功率。 3.3中学生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注意事项 3.3.1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之中,短跑训练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安排训练科目和运动量。采用量大强度小的方法,注意训练节奏、劳逸结合,克服急躁心理,避免盲目加大运动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差异、个性特征,体现在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心理等方面,要根据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加强中学生兴趣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以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来培养他们的训练乐趣。短跑训练枯燥无味,中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意志差,训练的多样性使其既掌握了运动技能,又可通过训练手段的转换,提高训练的兴趣,防止疲劳的过早出现。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游戏来调节训练气氛,在游戏中训练,在游戏中提高。 3.3.2掌握速度训练规律 速度训练主要练习提高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提高肌肉收缩速率和力量,提高短跑的协调与放松能力。 3.2.1处理好频率与步长的关系 中学生是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训练过程中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步长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采取负重跑、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跑台阶、负重跳台阶,以及大幅度的跨步跳、蛙跳、单足跳等训练,都可以提高跑步的后蹬能力。 3.3.2把握好绝对速度的训练时机 提高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人体有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及有氧供能等三大供能系统。运动速度主要依靠atp&cp(磷酸原系统)供能,它是非乳酸的无氧代谢供能。显然,速度训练就要尽量少消耗atp&cp,尽量减少糖酵解参与供能。速度训练时,距离不可太短或太长,以30~60米为宜。距离太短,会使最大限度地消耗atp&cp的愿望落空,对有效地提高速度极为不利;距离太长,糖酵解就会参与供能,失去提高的意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超速训练可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速度,实现速度训练的目的。 4.1.2下坡跑是一种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超速短跑训练手段 4.1.3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要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掌握速度训练规律。 4.2建议 4.2.1在发展中学生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中,应根据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力量水平、跑的动作水平,结合速度素质的特征,确定发展的具体指导原则,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速度的教学与训练。 4.2.2在具体运用速度训练方法和手段时,应根据训练对象,具体情况,确定速度的训练的强度,注意运用改进跑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放松能力,来进行速度训练,通过克服速度障碍,采取变换和多样化手段来培养速度能力。 4.2.3在发展速度的训练中,注意结合动作水平和学生具体情况,创新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4.2.4超速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速度,运动员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就会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影响未来在正常跑道上的技术动作,甚至造成膝关节损伤等伤害事故,训练就会走向反面。因此,选择恰当坡度的斜坡跑道是十分重要的。 5参考文献 [1]卢竞荣,郑永华,俞世军.对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7) [2]何国举.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3]冯亮.在短跑训练中如何进行力量练习[j].职业,2008,(09) [4]俞樟炎,王保成.田径运动的特征与项目特征[j].田径,1996(6):12-17 [5]池泰棱.国外短跑训练的方法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1990(3):5-15 [7]维&麦赫利加泽.训练的目的-比赛的模式[j].田径情报资料,1982(6):3-4 [8]刘济民.男子100m跑速度曲线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0(1):51-56. [9]盖&施莫林斯基.田径运动[m].蔡俊五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0]冯敦寿.不同年龄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的规律与特点[j].体育科研,-31. [11]杰克&瑞森.通过供能系统对运动员进行训练[j].体育科技信息,1999 (19):37-38 [12]王自勉.短跑能量代谢的某些特点[j].体育科研,1988 (4):26-29 [13]马勇占.对100m跑血乳酸变化特征及速度训练方法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61-63 [14]黄春雷.试论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与安排原则[j].湖北体育科技,1997(2)&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当前位置:>>>
校领导对我校参加全国大运会学子开展赛前动员
9月1日上午,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国祥在仙林校区厚生楼243室亲切接见我校即将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六名高水平运动员和领队、教练员,并对他们做赛前动员。体科院党政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
  9月1日上午,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国祥在仙林校区厚生楼243室亲切接见我校即将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六名高水平运动员和领队、教练员,并对他们做赛前动员。体科院党政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会上,陈国祥副校长一一询问了参赛学子的参赛项目、备战目标以及赛事定位,高度赞扬了运动员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勇于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并对教练员的辛勤付出和运动员的刻苦训练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陈校长对参赛团队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希望参赛学子注意劳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战术特点,勇于拼搏,争取比赛的胜利。第二,希望参赛学子服从教练安排,努力调整训练状态,在赛场上充分展示南师形象,为校庆增添喜讯。第三,希望领队和教练员及时与学校学院沟通,全面做好保障工作。最后,陈校长预祝此次出征赛场的南师学子取得优异的成绩。
  随后,体科院院长邹玉玲感谢学校长久以来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介绍了我校历届运动队参赛风格,并激励参赛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继续发扬与继承我校的优良传统,打出风格,赛出水平。
  据悉,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本届大运会将于2012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届时,我校体科院的唐俊、刘宇、时茜、孙冉、吴青青、王逗六位学子将出征赛场,在田径十项全能、男女跨栏、200米、3000米障碍、跳高等项目上全力以赴,创造最好成绩。(体科院:文/陈妙闽  图/刘一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径运动员等级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