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敏感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
|||||||||
·邮政编码:150080
应对变化与挑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王艳华, 于卫军
& (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列教研部,黑龙江
&&&&新世纪的新环境和新变化,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应对社会环境新变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信息网络新技术发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积极应对挑战,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应对社会环境新变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鼓吹“淡化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企图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占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益呈现。这些新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回答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  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势必造成意识形态领域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矛盾错综复杂。这些新变化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反映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必然引起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导致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对世界与社会的认识和看法不再整齐划一。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根据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判断,来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诸如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起着一定的消蚀作用;一些官员的违法乱纪以及腐败现象,也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困扰,使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一些媚俗、低级的节目,消磨着人们对高层次精神的追求,充满着物欲的内容闪动着人们对金钱和地位的渴望;尤其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不断渗透也加剧了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混乱。在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思想观念还处于变动状态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错位,一部分大学生容易倾向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教学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作为教学的主题,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教学的精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体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流价值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提高教育内容和大学生对周围环境感知的统一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吸引力、有影响的课堂,引导大学生认同和接受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有着广泛感召力和理论魅力、主导着整个价值体系基本方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为价值尺度去甄别、抵制和克服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   二、顺应信息网络新技术发展,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网络传媒,使信息文件在一个电脑终端生成后,便以30 万公里/秒的速度迅速传递,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电脑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随着信息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观察社会、了解信息、塑造自我的重要平台,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也拓展了大学生的认识视野。然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政治敏感性较差,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包容性较强,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能力较弱,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影响。网络时代强大的信息辐射使得抵抗污染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极易迷失方向。网络信息的庞杂性和迷惑性涣散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环境的超现实性和虚幻性,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反现实的叛逆行为;网络环境的隐匿性和虚拟性所造成的大学生多重角色的频繁转换容易诱发其人格的分裂;网络环境的高度开放性和自由性容易诱发网络犯罪行为。[1]当网络语言、网络思维、网络生活代替了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时,一些大学生人生目标和方向开始迷失,社会责任的卸任便成为必然。尤其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西方霸权主义文化和政治理念,更是常常模糊大学生的视线,对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传统道德、民族精神形成冲击或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造成一部分大学生文化家园的迷失和文化根基的断裂,甚至诱发严重的信仰危机,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借助于信息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丰富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方法现代化,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密切追踪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新工具,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积极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对于盛行于网络并引发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下,创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网上,开展网上网下教学互动,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依托网络的交流互动式教学,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变封闭的“填鸭式”教学为开放的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封闭变为主动、开放。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问题提到网上,通过网上的交互性交流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提问、咨询,教师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时间和条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指导。网络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提高了大学生自教自律的能力。  三、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越来越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公正的对待,越来越希望拥有平等、通畅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途径,参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当代大学生崇尚自主、自立,更加关注自身个性发展和个性展示,日益习惯于从全球和人类的视角认识问题;当代大学生日益形成了把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能力发展作为自身成长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来看,长期以来,进行理想化、道德政治化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模式,但这种单一的具有政治维度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忽略了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也影响了其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正如涂尔干指出的:“社会条件同样会影响到方法的概念,因为目标有什么样的性质,手段就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例如,当社会以个人主义为取向时,所有会对个人造成伤害、忽视个人内在自发性的教育程序,似乎是无法忍受的,会遭到人们的驳斥。”[2]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及民主性,在于促进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需要,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实际的功效或实践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并通过优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的目的。[3]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文化水平为一定阶级、政党、国家和社会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功能是教会大学生更好地“做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实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面向大学生的生活本身,关心大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需要,解决其实际问题,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必须帮助大学生认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局势,把握未来发展的大势,分析思想矛盾,解决思想困惑,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取向、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合理性需要,强化其接受的动力系统,逐步提高大学生需要的层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断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最终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必须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4]这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而且还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实精神,锤炼大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会就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展开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系统化辨析,分析社会矛盾,解决思想困惑,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大学生实现内心世界的自主建构,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转化为主观精神并逐步内化为其德性。参考文献[1] 彭 伟,李 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41-42.[2] [法]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 张桂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三维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2.[4] 张开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60.&[责任编辑:张俊华]
主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邮政编码:150080
版权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 系统构架与技术支持:马 敬 发   
电话:9& 传真:9& 电邮:信息化时代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黑龙江史志》2013年21期
信息化时代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环境的变迁,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交融相互影响中,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本文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等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为在信息化时代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641【正文快照】:
窗体底端在信息化时代,国与国之间新的竞争方式突显了文化的力量,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多元化文化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彦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李炜;;[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刘云兵;;[J];教育与职业;2006年27期
李兰兰;;[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3期
李姝姝;;[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闫亮亮;;[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8期
田赞明;;[J];图书馆;2008年05期
程耿;;[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管金标;;[J];才智;2009年06期
吴秋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新;;[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邱子辉;;[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钱旭鸯;;[A];2005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唐卫清;;[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杨成岩;;[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肖昊;;[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李一鸣;宋晓冬;王红梅;张玉龙;杨玉森;宋向伟;刘玉霞;;[A];决策与管理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耿俊茂;;[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A];铁流21——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忠桥;[N];光明日报;2001年
;[N];人民日报;2011年
董文锋 通讯员
宋潇潇;[N];广西日报;2010年
肖竹;[N];重庆日报;2011年
解克兢 实习生
姜楠;[N];吉林日报;2010年
张立;[N];陕西日报;2008年
吴小英;[N];浙江日报;2007年
韩震;[N];光明日报;2005年
李伦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李永亮;[N];兵团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西华;[D];山东大学;2013年
张亚丹;[D];西南大学;2011年
王欢;[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李堂;[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蒙丹;[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万峰;[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李继兵;[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岳鹏;[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张梅;[D];西南大学;2013年
罗昊宇;[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心记;[D];郑州大学;2010年
徐妹;[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姚晓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守彬;[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露;[D];中北大学;2013年
付乐平;[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苗存龙;[D];西南大学;2011年
张煜;[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李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余应坤;[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敏感性分析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8期
敏感性分析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对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概念、作用、分析步骤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实际应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24;F284【正文快照】:
可行研究是一门管理技术,通常是指在投资决策之前,决定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所必须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一种方法。它在企业投资、工程项目、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调查研究,计算分析工程项目的相关因素,论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元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刘晴;[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宋靓;[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邱家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雪;刘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赵小丽;赵伟奇;;[J];科技和产业;2007年06期
李刚,游传新;[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年05期
熊亚洲;[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07期
蒋尧如;[J];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11期
刘启党;;[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张永岳;;[J];中国房地产;2010年05期
王成萍;;[J];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09期
袁正之;;[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03期
张晓晨;;[J];经营管理者;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恩钧;[D];天津大学;2006年
赵俊平;[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涛;[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张晓锋;[D];天津大学;2004年
武雪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徐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周荣宏;[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李海军;[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张小芳;[D];长安大学;2005年
金立新;[D];武汉大学;2004年
王玲;[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赵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燕;[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刚;;[J];金融经济;2008年18期
万丽斌;;[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11期
刘行;赵吉坤;;[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7期
刘玉瑛;;[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3期
季妮;;[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年12期
邵民智;[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马博如;宋文华;王文华;;[J];安全;2008年06期
邓鹏;刘小俊;;[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盛德斌;;[J];审计月刊;2007年08期
宋惠民;李玉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楠;陈英俊;;[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吴玲;曾宇峰;;[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黄冬平;梁贞潜;张春路;丁国良;;[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王琳;;[A];九省二区第三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李临庭;;[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2010年
韦积海;符永好;;[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范瑾秀;李姗姗;田世仙;逄连;;[A];葡萄产业化与标准化生产——2007年第十三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贺翠华;王小梅;杨建东;;[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妮;;[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刘智杰;季建兵;赵亚军;;[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元媛;[N];佳木斯日报;2008年
王秋成;[N];中国冶金报;2003年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N];人民日报;2003年
通讯员  黄文飞;[N];中国水运报;2006年
霍然;[N];喀什日报(汉);2007年
王芳;[N];医药经济报;2007年
苗喜梅;[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罗平华;[N];证券时报;2006年
王清非;[N];中国电力报;2007年
王德强;[N];天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娜;[D];中南大学;2011年
徐广姝;[D];天津大学;2006年
张淑杰;[D];同济大学;2006年
赵慧;[D];武汉大学;2005年
刘颖;[D];重庆大学;2001年
聂锐利;[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赛云秀;[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马立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陆绍凯;[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梁丽;[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龙;[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江勇;[D];同济大学;2006年
牟忠霞;[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苏芳;[D];广西大学;2006年
李卫兵;[D];吉林大学;2005年
李奇志;[D];郑州大学;2005年
孙志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翁剑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陈宏霞;[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温润;[D];苏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对策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出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以及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并立足社会现实,进行主流意识教育理论的创新,规范网络文化、合理利用网络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中国论文网 /3/view-731851.htm  关键词: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思想观念、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决定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共存既是世界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认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全球化并非纯粹的经济过程,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历史进程。它在深刻地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利益格局和经济秩序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使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些都对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   1.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所谓意识形态,广义而言,是指社会统治集团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表达;狭义的意识形态则是指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即该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服务的。所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不能回避的严峻课题。全球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过程。另一方面,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过程,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国际化过程。其直接目的就是影响进而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取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地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具体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强势地位,大肆传播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并且通过隐蔽的渗透的方式,使年轻学生接受甚至崇拜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民主观乃至生活方式,消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信仰,并使其内化到意识形态深层,成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达到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大学生无疑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大学生中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极大的挑战。一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冷漠甚至排斥的心理,爱国主义情感淡化,缺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信仰危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产生了动摇。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培养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市场经济建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当今的大学生处于一个以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环境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能力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但是,多种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边形和差异性增加,思想观念剧烈变化,各种矛盾和冲突凸现,例如:社会不公的加剧、贫富差距在逐步不断扩大、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本性,对于人的发展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拜金主义的泛起。市场经济中,人的关系通过商品关系表现出来。货币不但是一般等价物,而且是一种社会权利,凭借这种权利,就可以占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其次,个人利己主义的盛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品生产者的基本动机。这种关系反映到人身上,往往导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最后,个人的片面发展。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法则的运作,使一些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些人的发展为代价。市场经济这些负面效应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中出现了重现实功利,轻理想信念的倾向。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淡漠,缺乏国家安全意识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学生作为比较敏感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无所适从。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新时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目前,在一些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游离、淡化甚至漠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现实,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面临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和敌对势力的威胁认识不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淡漠。这反映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轻视的思想,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于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中。首先,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各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小,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动辄十几个班级一起上课。教师无法实现师生的有效的教学互动,很难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讨论,演讲等活动,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流于形式;最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对比,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手段僵化、教育方法简单、教育内容老套等方面的缺陷都影响到了其实效性。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释缺乏说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2.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现实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对其认同感不足。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型和多变性。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批判功能。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尤其是当前网络的发达,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他们非常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并对很多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是涉世不深、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受别人左右,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倾向。而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强调正面教育,并且无法有效的解释很多现实问题,大学生的困惑、疑虑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解答,就会觉得理论和现实完全是脱节的,从而对于教育所传输的内容失掉信任感,产生无意义感,最终降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降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都是发展的,没有僵死的教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也不例外,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与时俱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的同时结合社会现实,实现理论创新。但是长期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墨守陈规,很大程度上脱离社会实际,仍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基本理论,致使学生兴趣不高、甚至反感、拒绝接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下降。这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3.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日渐发达,网络文化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教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渠道,网络以其快捷性、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被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并能实现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通过网络还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也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文化内容道德维度的缺失,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隐形交往导致社会责任感的丧失等。混乱无序、缺少规范性,甚至出现大量的虚假信息,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网络信息战等一些威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形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生活模式等腐朽思想也会随着网络渗透进来,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形成,但是尚不成熟,在辨别信息真伪、判断是非方面存在难度。所以,如何占领网络文化这块阵地,趋利避害,让网络文化成为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手段,已经成为当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面临的课题。   三、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现实,以及它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关系到民族安危、国家安全的大事,必须不断地研究现实,力求发展,以适应新的需要。   1.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并把它提高到和专业学习同样的高度,从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高度上贯彻实施。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上课的现状,增加教师配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形式,改变单一灌输的授课方式;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变革,以马克思主义解读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创造性,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日益完善的教育机制,以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性,使其入耳、入脑、入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加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只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实现科学化、人性化,才能切实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使之发挥实际的作用。总之,提高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大问题。   2.立足社会现实,大力创新主流意识教育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较量与斗争,核心就是争夺青少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针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脱离社会现实的实际,首先必须根据现实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创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使理论教育符合实际。在探讨、研究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课题时,要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影响不在于社会问题本身,而在于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于各种媒体对社会问题的解读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在于教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释和分析。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密切结合,以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在坚持传统的灌输和强化方法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理论体系,更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并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深入人心。   3.规范网络文化,利用网络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参与者的行为。在高校可以实行上网实名制,确保信息来源的可查性,以利于及时追溯到不良信息的源头;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开发网络监控软件,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网络内容的纯洁性。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加大对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网络本身发展快速,但是相应的网络文明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本质上讲,网络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必须把网络文明的内容引入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并提高到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和遵守;鼓励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培养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性,使他们自觉成为维护网络秩序、建构网络道德的积极践行者。其次,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实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动态和存在问题,规避风险,化解矛盾,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特点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主动传播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信息,从正面扩大影响,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上传播的主阵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网络为基础的形式、内容、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尝试。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全面做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将来担负起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做好充分准备。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编号:.201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之扶持共建项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10E089]      参考文献:   1.韩庆祥.建构能力社会[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晓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作者简介:李建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纪毅)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政治关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