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学与保护水生态有机结合起来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浅议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措施
扫一扫,掌中的多肉更精彩电梯直达发表于
03:27:42|||
(原作者:付文江)摘 要: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会极大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生态环境,加剧洪涝和干旱灾害,严重影响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也严重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水土保持治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编号:09)04-0049-02
1 水土流失问题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在165万km2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m2,中度55万km2,强18万km2,极强6万km2,剧烈3万km2。在191万km2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m2,中度25万km2,强度25万km2,极强27万km2,剧烈35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任务艰巨。同时,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
黄土高原地区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长城,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省(区)的50个地(盟、州、市)、317个县(旗、市、区),总面积64万km2,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
在黄土高原64万km2中,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面积有43万km2,其中丘陵沟壑区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约40%,水蚀、风蚀、重力侵蚀都很严重,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实际产生侵蚀的土壤达20亿吨。
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梁、峁。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2.5~7.5km/km2,地面分割度为25%~45%,地势起伏很大,从分水岭顶部到沟谷底部的最大落差有200~300m。地面坡度可达35~55°,多出现直立的陡崖,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水土流失严重。
2 防止水土流失的水保对策
2.1 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生态的自我修复,可以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①是制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生态修复的分区、目标、任务与措施,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种植经济林果等措施,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②是抓好试点,总结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实施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和效果,探索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为大范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积累经验。③是搞好效益监测与评价,建立能反映生态修复效益的指标体系,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④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⑤是制定配套法规,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广大群众投入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为实现生态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2.2 实施人工土石方工程
工程措施也就是通过人工实施土石方工程,对水土流失严重或预计因水力、重力侵蚀容易造成崩塌和泥石流的区域,用砌护坡、挡墙、钉木桩等方法进行加固。其特点是:见效快、效果明显,但投资、投劳大,一般工程措施均配以植物措施进行绿化。
2.3 加强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建设
各级水利水保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推进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调研工作,通过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政监管职能。要围绕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
3 处理好四方面关系、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1 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生态和经济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寻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点。在战略布局上,既要突出生态效益,使水土保持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的大局,又要注重经济效益,以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2 处理好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系
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人工治理的同时,必须把生态修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要以人工治理为主,提高该地区的人口环境容量,促进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改善。在水土流失程度较轻、降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的地区,要把生态修复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通过封育保护、轮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措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要把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在点上开展重点治理的同时,在面上更多地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双管齐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3.3 处理好预防保护与治理开发的关系
必须把预防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以预防保护保治理开发,以治理开发促预防保护,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和经济的手段,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特别是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抓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避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3.4 处理好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必须全面规划,从长计议,处理好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当前要优先选择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治理。在建设内容上,重点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蓄水保土、拦沙淤地的关键环节,如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淤地坝、坡面水系等工程。
参考文献:
[1] 田卫堂,胡维银,李军,等.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4).
[2] 李智广,曹炜,刘秉正,等.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2008(12).
[3] 李晓岩,秦绪丽.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如需在文中注明原作者或者删除这篇由网友热心分享的文章,请附具体文章标题、作者邮件联系bianji爱特niubb.net。
相关文章 @ 浅议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措施• • • • • • • • • •
||||苏ICP备号-1——|的阅读与分享
www.niubb.net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加强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促进城市湿地保护发展的战略选择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谈如何将发展旅游与地理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两点初浅的看法。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随着科学技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计划、有目的的旅游成为了许多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和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保护生态为宗旨而开发的生态旅游,特别是以“村寨”为基点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必将受到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本研究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采访收集有关地理风貌和民俗文化风情等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对西双版纳勐腊曼龙代、么粉、曼崩三个傣族村寨进行了具体地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目前村寨旅游开发与传统大众旅游进行了分析对比,进而探讨了建立“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及其可操作性,提出了一种以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和兼顾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模式。&
(本文共117页)
权威出处:
世博园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昆明旅游业拳头产品的吸引力,而世博园周边地区的开发是世博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世博园周边地区的发展,就应研究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生态区域,实现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研究用多学科融贯的思想,突破了传统思想的局限,从多学科角度对世博生态城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社区构建的框架,并围绕这一框架,以世博生态城开发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分析为基础,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世博社区景观生态规划。并详细阐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分析了景观适宜性,同时还对世博生态城的多个开发方案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和综合评价,力求通过本研究能使世博生态城的开发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本文共148页)
权威出处:
地理信息系统(GIS)过去往往被认为是一项专门技术,仅仅用于测绘、制图、资源及环境管理等领域。今天,这种看法已经远远地落后了。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使GIS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据专家估计,在经济建设、日常生活活动所涉及的信息中,80%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因此,GIS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支柱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特点、现状以及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为基点,从GI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相比较的角度,探讨了GIS的实施方法、项目管理、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并结合水利这一专业领域的特点,给出了水利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最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网络GIS作了展望。全文通过GIS与MIS对比性的论述,使GIS的特性更加突出,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本文共93页)
权威出处:
生态环境补偿原理是基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有机融合,是当前资源、环境、经济领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补偿原理在矿业经济中的运用,就是关心如何用经济的手段,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或者由于他们开展的经济活动的直接受益者破坏了生态环境,政府或社会强制地采取一定的征税形式或收取相关费用,对环境保护者或影响者进行经济补偿,用来合理调控或适度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矿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的发展。而生态环境补偿实质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要求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享用者,按照公平负担原则承担相应义务。因此,其中相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既保护环境,又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特别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合理评价矿产资源的价值问题,如何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对矿产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评估与管理,是...&
(本文共166页)
权威出处: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抓住三类词语,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探入钻研,寻幽探胜,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抓住似同实异而课本无注释的词语,引导学生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 文言课文有些极为常见的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课本往往没有注释。因为构成这些词语的“都是很容易的字,每人都认识它,由于太熟悉了,所以古今的不同就容易忽略,容易放过。”(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这些字往往误解。这既向我们提出了辨析这些词语的必要性,也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提供了用武之地。例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出师表》一文一有这样一句话:“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其中“痛恨”二字,课本未注,很容易将它混同于现代汉语合成词“痛恨”。其实,这样理解不合情理,刘备一向标榜自己是刘汉宗室,对于汉朝君主怎能痛恨呢?如采敢于痛恨桓、灵二帝岂不是不义不孝?原来“恨”在这里是“憾”的意思;“痛恨”是联合短语,作痛心和遗憾讲。正如王力先生所说:“严格地...&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本刊在这一期开辟了“谐趣园”栏目,以展示老知识分子的生活更丰富多采,更富有情趣。 本栏的宗旨,在于养气颐年,陶冶性情。因此,它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譬如:栽树,种花;题字,画画;垂钓,养鸟;下棋;寻幽探胜等等。期待着读者来函、来稿、交流...&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还可以输入字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