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中国文化深层次结构的深层结构 pdf

中文名: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 孙隆基资源格式: PDF版本: 扫描版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号: 9发行时间: 日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内容截图: 目录: 新千年版序修订版序第一版序一 导论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二 中国人的“良知系统”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身体化”的倾向三 “二人”关系中国人的“和合性”他制他律的人格中国人的代际关系四 中国人的“个体”“社会”对“个人”的极权主义笼罩“人”被当作生育的工具私人状态的不发达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五 国家与社会“让”外必先“按”内逆来顺受“存天理,灭人欲”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心理形势”的问题“弱者道之用”中国人有无“自我扩张”的人格?六 对待世界的态度中国式的专制主义“大一统”的倾向“小国寡民‘的倾向铲平义主的倾向对待世界的态度七 “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SimpleCD |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未删减版[PDF]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未删减版[PDF]
Topic2789896.vc
勤劳的发布者
<td align="center" class="post2" title=".6 MB
试试看在本站搜索相关资源
试试看在本站助人为乐小组请求帮助
本资源转载自simplecd,试试看求发布者的帮助
简介: 中文名: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别名: 奴化的人作者: 孙隆基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资源格式: PDF版本: 未删减版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号: 9发行时间: 2000年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作者简介孙隆基,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朋学专攻东亚史,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 他的研究兴趣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论文多篇,重要的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lity。 现为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 --------------------------------------------------------------------------------媒体推荐书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于1983年面世以来,一直获得各方面的反应,但是有深度的批评还没有看到过。因此,这个批评还得由我自己去进行。同时,在书出版了之后,我的一些看法也有改变,借此修订的机会将它们包括进书内。 对这本书较常见的反应是:“它如何去救中国?”关于这一点,我确实没有答案,书也没有一个结束语。在有机会与读者面谈的场合中,我的答复总是:“这本书是我个人的陈词。”换而言之,“救国”原非写此书之目的,它只是表达了一个人与其原生文化之间的疏离而已。以一个“个人”身份,毋需惜着“替中国找出路”的名义,而斗胆反映一己与文化之间的异化,这已经是一种立场——也就是我主张的确立“个人”的一个表现。 此外,就是对本书有否严格地采取了结构主义方法的质疑。在这里我必须澄清:我的“结构”概念是一个比喻。它并不像列维一施特劳斯那般想确立人类心灵的基本文法规则。事实上,这类尝试已归失败。如今,对“叙事”有了解的人,都只把它看作一种意义的编织。任何叙事都能说明一些现象,甚或“发明”现象之间的一些关联。在此意义下,思想与艺术创造的距离应可拉近。 --------------------------------------------------------------------------------编辑推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于1983年面世以来,一直获得各方面的反应,但是有深度的批评还没有看到过。因此,这个批评还得由我自己去进行。同时,在书出版了之后,我的一些看法也有改变,借此修订的机会将它们包括进书内。 对这本书较常见的反应是:“它如何去救中国?”关于这一点,我确实没有答案,书也没有一个结束语。在有机会与读者面谈的场合中,我的答复总是:“这本书是我个人的陈词。”换而言之,“救国”原非写此书之目的,它只是表达了一个人与其原生文化之间的疏离而已。以一个“个人”身份,毋需惜着“替中国找出路”的名义,而斗胆反映一己与文化之间的异化,这已经是一种立场——也就是我主张的确立“个人”的一个表现。 此外,就是对本书有否严格地采取了结构主义方法的质疑。在这里我必须澄清:我的“结构”概念是一个比喻。它并不像列维一施特劳斯那般想确立人类心灵的基本文法规则。事实上,这类尝试已归失败。如今,对“叙事”有了解的人,都只把它看作一种意义的编织。任何叙事都能说明一些现象,甚或“发明”现象之间的一些关联。在此意义下,思想与艺术创造的距离应可拉近。
Topic2789896.vc推荐的资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后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后记
中&#8203;国&#8203;文&#8203;化&#8203;的&#8203;深&#8203;层&#8203;结&#8203;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对中国深层次问题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对中国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对&#8203;中&#8203;国&#8203;深&#8203;层&#8203;次&#8203;问&#8203;题&#8203;的&#8203;思&#8203;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文化深层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