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弱叟是哪里人有相关资料?他的画价格怎么样?

5、D6、B7、C8、B9、(1)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2)①(如果)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②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5、D(“须”应为“要求”)6、B(两个“以”都是“将”“把”的意思。A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往……去”;C项“其”,①代词“它的”,②副词,表推测,“大概”;D项“乃”,①作“才”讲,②作“竟然”讲)7、C(③句表现他不避权贵,④句表现他敢于直言)8、B(“预其行”是参与了他的行动。“单骑入蛮境”的是谢德权,而不是陈尧叟)9、(1)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2)①(如果)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②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参考译文:谢德权字士衡,是福州人。归顺宋朝后,授予殿前承旨的职务。咸阳浮桥坏了,朝廷让谢德权去筹划修复,他就用土把河两边的堤岸筑结实,再砌石墙把堤岸包起来。采用黄河铁牛的形式加以固定,再用竹索进行捆绑,从此再没有灾患。咸平二年,宜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朝廷让陈尧叟前去处理,谢德权参预了他的行动,一个人骑马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把朝廷的旨意告知他们,叛乱的民众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陈尧叟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谢德权被升为阁门祇侯,广州、韶州、英州、雄州、连州、贺州六州的都巡检使。任满回到京城,管理京城草料场。在这以前,粮仓储粮最担忧地下潮湿,谢德权用砖砌起台子垫起来,于是粮食再没有腐烂的。京城的街巷狭窄,皇上命谢德权加以扩大。他接受命令后,就先拆权贵的房屋,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下诏停止。谢德权当面向皇上请求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不能中途停止。现在干扰事务的都是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其他什么事情。”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他于是详尽上奏街巷宽窄以及早晚敲打禁鼓的具体时间的规定。正碰上有坏人刘晔、僧人澄雅控告执政大臣与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准备叛乱,皇上命温仲舒、谢泌进行审问,让谢德权监督他们。后来查验,所谓叛乱没有根据。第二天,在便殿回复皇上,谢德权原原本本地报告说事情荒唐无稽,只有谢泌说:“追逼审问执政大臣,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说:“谢泌想要陷害大臣吗?如果让大臣无罪而受侮辱,那么国君怎么驱使大臣,臣下怎么事奉国君?”温仲舒说:“谢德权说的很对。”皇上这才同意了谢德权的结论。不久,又任命谢德权负责京城四排岸的护理,兼管护理汴河,并监督车辆运输。在这之前,每年派遣三十万人疏浚汴河,可是主管的人因循守旧,不巩固堤防,只是将河中的沙子挑来堆到岸脚下,有时河水一泛滥,马上河中间又被淤塞了。谢德权要求河中的沙要挑尽,要见到土为止,沙子要倒到堤外,派遣三班使者分地段来主管各段的工程。又造一个大铁锥来测试大堤建筑得结实不结实。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他又栽下几十万棵树来巩固堤岸。谢德权建议废除京师的铸钱监,把西窑务迁到河阴,节省了大量的人工经费。改任崇仪副使,兼管东西八作司。先前,每次有什么工程建造都发愁人手少,甚至一整年都不能完成。谢德权监督那些工程,都按期竣工。谢德权清廉勤苦做事干练,喜欢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在这方面谋划很多。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孙泰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汝可取女弟()  ②.姨卒()  ③.非泰不可适()  ④.泰亟往还之()  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常平:官仓名。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B.讽富人自实粟 讽:劝说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7.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 ) (3分)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让百姓形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3分)(2)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涧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宋史》)【注】①蛮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家歙州&&家:定居。&&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至君特选以材以金笼进上C.&瓮满辄出而焚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②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③堰成,岁谷大丰&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 ,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阃以内者,寡人制之制:处置;管理。B. 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C. 西抑强秦,南支韩、魏&支:支持。 D.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用:任用。9.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A . ①⑤⑥B.&②③⑤C . ①③⑥D.&②⑤⑥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C. 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格。D. 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译文:&(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与秦王有隙隙:隔阂B、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争:同“诤”,规劝C、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固:本来D、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坐:因为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其以士为轻乎 路曼曼其修远兮B、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朕夙夜庶几于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王问珪何以为忠孝 徐公何能及君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巂州。李世民即位后,仍然起用王珪为谏议大夫。王珪很得李世民的信任。B、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宫女音乐不力,多次被皇帝责备。温彦博、王珪就同时向皇帝进谏,认为这是看轻士人。皇帝大怒,责备两人。温彦博就惶恐谢罪,而王珪拒绝谢罪。C、对王珪等人的谴责,皇帝第二天也很后悔,他告诉房玄龄,自古帝王纳谏就困难,你们不要因为我谴责了王珪等人,就引起警戒不进谏了。D、王珪贬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他希望李泰记住汉代东平王刘苍“为善最乐”这句话,做一个忠孝兼备的人。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译文:&(2)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译文:&&(3)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郑当时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史记》一二○卷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名:称呼……的名字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行:辈,辈份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稍:稍微,略微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B.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C.及晚节,汉征匈奴D.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C.请治行者何也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D.与官属言,若恐伤之与嬴不助五国也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⑥卒后家无余赀财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荧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贼笑不设备&设备:作防备B.巡夜袭击斫:砍,此指用刀斧袭击 C.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袭击:攻击D.荧阳、陈留胁从兵, 胁从:被胁迫而随别人做坏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面中六矢而不动 ②邹济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C.①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②以衾相覆,久而乃和D.①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巡谋略的一组是()①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 ②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③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 ④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⑤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 ⑥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二自然段写张巡夜缒草人于城下,获箭数十万,接着又继续用绳子拴住士兵往下送,去袭击敌营,杀得潮军大乱,只好纷纷逃跑,张巡大获全胜。B.第三、四自然段先写张巡部将雷万春之勇,脸上中了六箭,而他仍然站在那里不动。不久,张巡又出战获胜,擒敌将十四人,杀了一百多兵士,敌人残余逃往陈留。C.本文最后记白沙涡大捷,张巡的部队在归途中又擒敌救兵,按照不同的情况,对俘虏进行了恰当的处理,百姓纷纷离开叛军归顺张巡。D.全文总的写张巡被围困数十日,固守数月,而且救兵不至。但由于张巡勉励士兵固守,士气开始很高,后来食尽城陷,张巡被害,但留下了他守雍丘时以智胜敌的故事。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郑度说璋曰:“左将军①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今策渊、邻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注】①左将军:刘备曾授左将军之职。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善:良好 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内:进入 C.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胜:击败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乘:趁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B.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必为人所教也而留夏候渊、张郃屯守C.阴献策于先主& D.以将军之英才以响应于内此盖天以与我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溯江而西,与璋会(于)涪。B.(郑度)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C.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渊、邰)。D.此盖天以(时)与我,时不可失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操、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 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璋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 C.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 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见解。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旬。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②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魏玲花个人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