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想动态分析报告报告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初中教研 && 思想政治 && 学科教研信息
葫芦岛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自:《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4月19~30日,调研小组对全市28所中小学进行了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调研。通过调研,基本上掌握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完成了调研任务。
一、调研目的
1、发现和总结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和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评价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很难用已有的观念和信条去规范它、引领它。我们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思想道德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规范、引领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早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群体。
2、为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和中国的前途命运。为此,全面了解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将为学校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调研内容
1、当前我市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如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环节。
3、如何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4、如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5、对现有的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如何贯彻落实。
6、流动人口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7、如何认真贯彻《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专兼结合、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
三、调研方法
1、听取领导情况介绍
对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兴城市四个县(区)调研中,听取了三个区教育局及基层28所中小学领导的情况介绍。主要了解了各地及各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做法;了解了当前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了解了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复杂性;了解了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
2、召开各层次座谈会
共召开了40余次座谈会,参加座谈的师生达400人。座谈会分为两个层面:即教师座谈会(以班主任为主)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基本上了解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及问题;了解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及发展规律。
四、基本情况分析
㈠健康向上是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
通过调研,感到我市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是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并呈现出城镇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究、价值取向多元化;农村学生纯真、乐观、健康、缺乏创新精神和辨析能力等特点。
1、各级领导重视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通过调研,感到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足迹,为学生健康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规范教师言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提升教师的群体素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加强了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教育行为。各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五法一纲”,连山区教育局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常规》《连山区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龙港区教育局制定了《教师一日行为规范》《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由于制度健全,规范了某些教师的不健康言行,净化了育人队伍,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②建立保障机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各校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建立和完善了保障体制,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得到了提升。连山区炼化一中通过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强化了管理育人机制;南票区实验小学通过细化学生守则、规范等形式,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龙港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校通过制定《家庭礼仪常规》,确保了学生生活空间的最优化和其规范行为的持久性。连山区、兴城市各校通过家长学校、关工委等机构确保学生在社会、在家庭能健康成长。同时,南票区缸窑岭等学校还同当地派出所建立了联系,净化了校园及周边环境。连山区、龙港区教育局还充分发挥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③及时评价反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德育工作的评价及反馈,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促使学生的多元才能得到协调发展。连山区各校通过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龙港区各校通过各种活动检验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兴城曹庄中小学通过教师汇商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龙港区海华中学通过家校联谊册、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学生的言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各类活动鲜活,为学生健康成长铺筑了基石
中小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求知欲强,喜欢参与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为使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①更新常规活动,体现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是各校的常规活动。这些常规活动如果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可能就难以达到教育目的。一些学校为传统的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具有了浓厚的时代特征。如把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同远足、踏青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而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兴城曹庄中学还把“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有偿劳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劳动者的伟大、劳动成果的珍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②开展特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活动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体现其实效性。各校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拓宽了活动领域,深化了活动内容,完善了活动形式。如各校所开展的“手拉手”活动,已由单一的物质帮助发展为“互助”“互动”活动,这一活动既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交友范围,也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契机,深受学生欢迎。兴城南一小学的远足观海、连山区寺儿卜小学的模拟长征都是深受学生喜爱、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一些学校还通过艺术节、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深化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醺陶和启迪,使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③激活实践环节,实现知行统一
为避免学生只做“道德知识人”,而不做“道德行为人”,各校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环节。如建立和完善德育基地,引导学生步入社会,实现道德行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通过和家长沟通,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和社会各部门沟通,了解学生遵章守纪、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情况;通过同学间调查,了解学生团结友爱、关爱他人等情况。连山区渤海小学、兴城白塔中小学等还通过学农基地开展了春种秋收活动。由于各校注重了各项活动的知行统一,有效地预防了学生群体中“一人多面”现象的发生。
3、主动出击,优化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生活环境。各校为了美化、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①美化校园环境,体现人文理念
为使学生能在一个优美、整洁、充满人性化的空间学习、生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校群策群力,挖掘各方潜能,美化校园环境。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南一小学均建成了花园式学校。一些学校还在细微之处做文章。如在草坪上竖一标牌,写上“我正在休息,请不要打扰”等语句。这些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了缓解、放松,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②优化家庭环境,增强责任意识
为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各校依据本校家长的不同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优化家庭环境,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责任意识。如针对一些单亲家庭对孩子不负责等现象,许多领导及班主任深入家庭调查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并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龙港区实验小学的郭校长及兴城曹庄小学的班主任在此方面做的较为突出。在农村各中小学,许多家长只管孩子吃穿,不管孩子做人,并用自己的不良言行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南票区的暖池塘中学、兴城三中、龙港区中学等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增加家访次数等形式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希望转达给家长,并通过学生的规范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家长的言行,达到提升家长素质的目的。
③净化周边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新的渠道,一些学生迷恋网吧的现象也随之产生。交不健康网友、玩不健康游戏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各校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使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会同各有关部门联合出击,到各娱乐场所进行“封”“堵”,迫使学生离开不良的娱乐场所,并会同学生家长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空间,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㈡知行脱节是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感到我市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尚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言行不一,行为失范,责任意识淡薄,自我意识膨胀,价值观念多元。
1、厌学是学生的群体特征
学校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如果学生脱离了学校的系统教育,其思想状况可想而知。目前,一些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了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导致身心疲惫,三是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使具有其它方面才能的学生无展示平台,导致厌学。在学生座谈中,许多学生均表示每天太累了,需要休息、需要玩耍、需要自由、需要民主。并大声疾呼:减少考试科目,取缔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多增加各类活动,即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厌学的情绪体现的也十分突出。
2、无奈是学校的遗憾所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校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思想活跃,求异思维发达的新一代,学校工作遭遇了许多无奈。
①活动受限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处于无奈状态
首先,开展德育活动的经费受限。所有的育人活动都需要经费作保障。如建立活动基地、举办夏令营、举办各类竞赛都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开展德育活动一无专项经费,二无收费渠道,而开展各类活动是知转化为行的助推器,缺少必要的道德体验活动及道德实践活动,学生的道德认知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难以转化为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
其次,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受限。由于各级部门强化了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事故隐患,使一些学校开展校外活动心有余悸。革命圣地旅游活动、生存体验活动等均因安全的因素而放弃。而这些活动正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三个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
再次,开展德育活动的场所受限。多数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缺少必要的场所。他们没有德育基地,周边没有教育资源,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运动场地,不让学生在校内打篮球、踢足球,导致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缺少实效性和体验性。
②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缺少权威性,导致德育工作处于无奈状态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需要学校对此及时作出评价,以便科学地规范学生的言行。这种评价不是定期的流动红旗评比、行为规范评比所能解决的,应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即要和学生的升学考试相联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目前,由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同其升学考试无关,所以,导致一些学校重智轻德,重知轻行,分数成了学生发展的唯一通行证,良好的品德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而然地把学习好看成了自己的首要任务,而各种德育活动则成了学生放松精神、减缓压力的中间站,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被淡化、削弱、转移。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各校存在的诸多无奈并非学校自身造成的或能自身解决的,这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才能得以解决。否则,无奈将永远制约着学校的德育工作。
3、升学是家长的唯一希望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长,只要有能力供孩子读书,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好,考个好学校,这无可厚非。但一些家长把学习好看成了孩子在校的唯一任务,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均要服从于智育。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参加公益劳动,反对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认为这些活动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孩子把精力用在此方面是不务正业。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升学考什么就学什么,否则就是做无用功。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的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道德水准低下。同时,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导致了德育工作随意性强,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4、网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桎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不仅被电子化,而且被网络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制约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猎奇心强,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受到不良影响也最为严重。我市城镇一些中小学生迷恋网吧,个别学生已发展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网吧的不良影响,给一些不了解网络的学生留下了“网络是毒品,好人是不能进入的”不正确认知。而教育学生不进入网吧并非只是教育部门的任务,这需要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担负起这一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共同营造一片蓝天。
五、对策及建议
1、更新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在对价值取向的认识上,应强调其发展主体的内在价值,扬弃其规范约束的外在价值。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学生时尽可能地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不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处罚,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学生被动地服从已有的规定,维持社会秩序。这种社会本位的教育方式,使得德育工作不是去调动和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不是给人的个性发展、精神解放以指导,而是致力于把本质上多样化的个性严格限制在用规范和戒律为它铺好的轨道中,学生的主体性在班主任工作中成了必须加以防范的对象。
②在对育人过程的认识上,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把德育教育的过程等同于知识的认知过程。由于缺乏实践中介,德育规范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德育信念,导致“知而不信”,德育信念又不足以外化、支持、指导德育行为,导致“言而不行”。育人过程不同于知识的认知过程,知识的认知过程靠认识,是把握物性的过程,而育人的过程靠的是理解,是把握人性的过程,它必须通过人与人交往中的理解、关怀而实现。
③在对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强调学生的自律,在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中促进自律性增强。传统的德育教育把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教育者当作能动的主体,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占主导地位的是教育者提出的外在要求,似乎这些既定的道德规范才是在受教育者品德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这些规范而言,受教育者只能简单地接受,做出与之相符合的反映,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和被塑造的客体。德育本质上倡导的是人的自律,它产生于人肯定、发展、完善自己的需要。德育一旦变成了一种强制约束力量,那不是它的本质。因此,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失落了德育的人文性,而变成了不道德的教育。
④在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强调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反对其“专门化”。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着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这就是德育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工作化。我们并不完全否定这一专门化的意义和有效性,但是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根基…一生活。德育教育在根本上就是使人过道德的生活,在道德生活中的所有行为、影响都是德育教育的因素。德育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德育生活的主体,而不是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只有德育认知、缺乏德育情感;只有德育知识,缺乏德育信仰;只有德育说教,缺乏德育行为的“德育知识人”。
2、出台政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①对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纳入中考范围。只有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评价纳入中考成绩,才能引起各校领导对此工作的高度重视,才能引起学生及家长对此方面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②出台德育工作经费专项使用制度。为确保德育活动及时、有效地开展起来,上级有关部门应为各校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专项经费,做到保证供给,专款专用,以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疏”“导”,拓宽育人领域
对于网吧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封”“堵”是消极的做法,应通过社区等机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用健康的娱乐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空间。并通过倡导绿色网吧,呼吁各行业优秀人物进入网络,用健康、丰富、生动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自学地离开不健康的网站、游戏、书刊、光盘。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社区、关工委等部门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家长素质,使家长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支持、协助学校开展好各项活动。
4、加大课改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其情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课改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农村中小学的课改力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娱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吉林大学教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吉林大学教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吉​林​大​学​教​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会员登录
&&超级搜索引擎
搜索站内文章
搜索站内软件
搜索站内新闻
搜索漂亮片片
搜索佳宾留言
按标题(名称)
按作者(来源)
按内容(简介)
&站内搜索&&&网络搜索
&&热点新闻TOP10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双击滚屏]&查看权限:&普通新闻
《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作者: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课题组&来源:无锡陶研网&阅读次数:&92607&发表日期:& 14:33:09
&&&&&&&&&&&&&&&&&&&&&&&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课题组&&&& 执笔& 马虹霞
一、课题前期至中期研究过程和研究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200592006111712abab c
90200510114学校教科室为青年教师开列出有关陶行知先生生平及教育思想的书目及摭取陶先生教育思想精髓供青年教师学习参阅,如《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陶行知论教师专业发展》、《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文集》、《无锡教育?三立特刊》等。并以年级组为单位组成“学陶研陶小组”,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互帮互学,经常展开讨论,并能在教学工作中把行知教育思想与自己的实际结合,有效促进教学。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一文中说“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确实,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直接用在自己身上的话,正是陶先生的这样一种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已退休的老教科室主任和现任教科室主任都是学陶师陶先进个人,他们可谓是老一代“陶子”,正是在他们学习精神的感召下,梅中将“陶种”传承了下来。陶行知思想的传播人汤翠英老师先后两次应邀到校做讲座,她的讲稿还被编订入学校《梅中报告厅》一书(该书主要记录了30多位院士、名家到梅中讲学的讲稿),正是她殷切的话语,真挚的陶情,感染了更多的梅中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学陶师陶的行列。2006年下半年汤老师再次来到梅中,与部分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也与校领导进行了促膝谈心,看到了过去的老照片,看到了梅中人学陶的真情,激动地与在座的每一个人握紧了手。
教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对陶行知思想尤其创造教育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200711620071126
2006200620062007
1、本课题注重实践,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努力探求新方式、方法,但在理论上还感觉自身水平不够,不能够很好的将活动总结,也就不能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2、缺乏研究氛围,事物性事情较多,也就仅限于忙忙碌碌做事情,意识到了研究,但深感十分肤浅。
3、材料归理缺乏系统性,规律性。
4、深感应试教育氛围还十分的浓烈,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青年教师创新和实践的时间、空间还十分有限。即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往往大多流于完成任务,开拓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
5、一部分青年教师对创造教育思想学习与实践已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就整体青年教师队伍来讲还很缺乏自主性的探究。也难免有些抵触情绪。
& (一)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条件的认识:
(二)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特征的认识:
陶行知把不平等和畸形发展的教育看作是“一群无知识的民众,迟滞的表示不出多大贡献”⑾的原因,所以,他办创造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要把包括小孩、农人、工人在内的广大民众培养起来,启发他们成为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陶行知批评中国传统教育“以书本为唯一工具”,鄙视社会实践,这种做法“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⑿因此,他把“做”看作是实践――探索――创造的过程,强调创造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教学做合一。
3、可操作性
陶行知主张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四个基本方法(启发、自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以及为育才学校制定的十字诀,对于解决理论转化为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把文化知识普及到广大民众中去的有效途径。
陶行知认为:“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⒀他所说的“民主”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治上的民主。只有实现政治上的民主,才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才能使人人都有从事发明创造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教育上的民主。教师要宽容和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关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新课程改革对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认识:
1、学习陶行知,教师不能“坐而不动”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教师要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要积极主动走进新课改,用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新理念、新方法来打造教师教育实践和教学行为方式,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从而在新课改实践中,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有着相通的地方,这有利于我们构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人”这个高度来审视、构建培养目标,他主张从现代社会生活出发,通过普遍的“生活即教育”去培养“现代人”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现代创造性大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把学科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⒂新课程的这种目标导向以及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毕生所推崇和实践的。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再“坐而不动”了。
2、学习陶行知,教师必须“起而参与”
我们认为新课程下,学陶要努力实现以下几个变革:
&& (1)、课程的变革――树立创造教育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该既包含科学精神,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多元的、复合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教育需要具备创造思想的教师,要求教师:
其一,树立新的课程观。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程交给老师,让每个教师都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主导整个教学的人。一是树立一种大课程观,具备课程创造思想,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要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更要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二是树立整合的课程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二、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具备课程意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时刻牢记更新自己的课程观念、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
&&& (2)、师生关系的变革――平等与民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要实现一下几点变革。首先是要确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其次是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运用民主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教学相长的传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双方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是完全平等的,交往是互动的,也是互惠的,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意识。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陶行知先生在杜威的“五步思维法”上再加上一步“行动”,即“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首先自身要树立问题意识,然后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探究式学习,以“做”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一)后期研究内容:1234
(二)研究方法:12
(三)达成目标:1234
(四)保障措施:组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并继续努力赢得学校党政支持,教科室等各部门的大力协助。
(五)必须要有的认识:1、学习前人成果,作为借鉴。2、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3、正确引导青年,克服障碍。4、自我成长剖析,必不可少。5、创新意识培养,不能放松。6、青年兴趣出发,激发创新。7、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11条评论] [发表评论]
&&user./&&三门峡哪里有艾滋病测试纸买&[oUf1TKvY& 20:44:52]&&&[T0xfB6ly& 11:49:58]&&印尼燕窝&[cCt76OZc& 4:08:58]&&印尼燕窝&[cCt76OZc& 3:39:06]
第1页,共3页,共11条评论&1&&&&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思想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