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拳头少林寺151017往前撑,是五行拳中哪一式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送与有缘人
【二十一种早饭做法】童鞋们开始学做早饭吧 ~
哪天试试&&转自&
【年薪15万的80后小本科:只要6分钟,告诉你少走6年弯路】 每一个即将毕业或是正在奋斗的童鞋都会面对的问题,值得思考,强烈推荐!!!!!好文章,值得分享~
【家居清洁小妙招】谁都喜欢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但是清洁起来费时有费力。今天告诉你不知道的家居清洁小妙招,让你轻轻松松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家!快收藏起来吧!
身为一个可能要自己过日子的。。。。我觉得还是要收藏一下&&转自&
【Better_Shooting投篮教学】照着这些方法练下去,你会发现,第1:你的出手会快到无法想象!第2:你可以用最大的力量出手!第3:你的准度不会受任何影响!一起加油吧!
【电影推荐】全球票房过亿的电影(喜剧片)~无聊时一部一部看~
【听10秒就会喜欢上的歌曲】下载来慢慢听~!!!!!这个要收藏啦!!!手机里的歌也该换换了。。。
据闻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书单,87本书,许多不但没读过,甚至没听过,胸无点墨腹中空空呀!非常值得收藏。
孩子培养成普通人:一位父亲的18个忠告!
《九要论》是一篇武学经典,它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上概括了武术的总则,而且系统全面、文字优美,不仅可以指导普遍的武术修炼,更能获得艺术的享受。《九要论》九篇有内部完美的数理结构,内容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九步。
刚柔十要论
刚柔十要论
刚柔十要论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  然而柔即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显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摺、空、掤、撸、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二十四教法
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  拳式站定,此八须具备焉,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摘录于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一书注文
原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修正版)尔时。元始天尊在玉清圣境清微天宫。郁罗萧台之中。森罗净泓之上。现虚无自然有为真圣相。恢元始无极大道。阐扬混沌未分先天真奥妙。论清静无为全真大道。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全真了身经。   夫修炼了身。饮食有则。禁口独坐。口唇相沾。牙齿相对。眼不观邪色。耳不听淫声。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凝耳韵。含眼光。缄舌气。调鼻息。存神定意。一心内守。调息绵绵。微微呼出。似有而无。莫教间断。息依神定。性定命住。性命双全修。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湛湛澄澄。杳杳冥冥。昏昏默默。纯纯全全。混混沌沌。精神魂魄意。三五混融。三元辐辏。合和四象。五气朝元。三华聚顶。返本还元。复命归根。万神归一。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里津液自然而生。烹煎锻炼。久久不散。自然体中血脉如风行。腹中如雷声鸣。无弦之曲。不抚而自声。不鼓而自鸣。冲和气透。醍醐灌顶。甘露沥心。昼夜无眠。三千日足。功成果满。阴尽阳纯。圣胎成就。身内有身。神成真圣。真圣合太虚。太虚合真空。真空合虚无自然。虚无自然是元始真一。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先天而长。长而无体。虽无形体。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坏。万圣同居。得观内境。见虚无之事。神自言语。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年。脱离生死。方成全真道果。 & &&&天得真一。神光清明。地得真一。万物发生。邪得真一。自然归正。神得真一。千灵万圣。人得真一。真神仙胎也。道本虚无。三才六合之中。无所不灵。无所不圣。道乃万圣之祖。万物之宗。清静混沌。凝神炼气。二六时中。常清常静。灵台无念为清。一念不起为静。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动神行水源浊。此是木金真间隔。饮食太饱。息炁难定。眼光不凝。神光不明。耳不绝听。神不安宁。声色不绝。精气不全。万缘不绝。神不安宁。神不安宁。心神不灵。圣胎不成。圣胎不成。为阴灵下鬼。身是气宅。心是神舍。意动则有为。有为则神动。神动则炁散。有为真动不动。静在其中矣。息依神定。纯纯全全。混混沌沌。神凝炁结。全真无为。万神归一。则神气聚。神气聚则五行真炁结成刀圭。神炁津液为真水火。咽津服炁。为饮刀圭。一名醍醐灌顶。甘露沥心。一名洗心涤虑。心神不动。为之真沐浴。真清真静。动在其中矣。修行道人。不识动静真机。不达真常全真道理。如何得道成真?息不动意定。为之抽。意不动神凝。为之添。神凝意动为武炼。息定神凝为文烹。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为固济。二炁交合为一斤。虚无自然为运用。万神归一为守成。性定命住为养火。炼炁成神为真金。心火下降为复命。肾水上升为归根。火迎真水为金液。水迎真火为还丹。五行凝结为九还。阴尽阳纯为七返。降伏内魔为野战。神全无欠为全真。精血气神真种子。神凝气结合真空。中宫胎息为黄婆。金情木性为夫妇。心神真汞为姹女。精炁真铅为婴儿。精凝形固成黑龟。炼神凝结为赤蛇。锻炼呼吸为龙虎。龙虎龟蛇成一块。为和合四象。一性摄情为金木并。阴阳还返。为水火交。水与木同源。两性一家。南二东三同成五。南二心神火也。东三肝木性也。此是火生于木也。水与金同源。两性一家。北一西四同成五。北一肾精水也。西四肺金情也。此是水生于金也。中五属土。土者意也。呼则虎啸风生。虎啸则汞投铅。汞即是性。性即是砂中汞。砂中汞即是离中阴。离中阴即是人心中神气也。息意定则神炁全。神炁全则了性。吸则龙吟云起。龙吟云起则铅投汞。铅即是命。命即是水中金。水中金即是炼精化炁。炼精化炁即是精气凝。精气凝则形坚固。形炁坚固则精炁全。精炁全即了命。性命双全。精气血满。神凝气结。三千功满。炼就纯阳。是为富国安民。精炼成日精。血炼就月华。气炼成黄金。髓炼就白玉。脑炼成丹砂。肾练就砗磲 。心炼成珊瑚。此是七宝。居身不散。功成行满。跨凤乘鸾。飞升金阙。上朝玉帝。永为真神仙矣。
形意拳技击歌诀
形意拳技击歌诀
远要剪,近要躜;躜进合膝,粘身纵力。手起如挡搓,落如钩杆。摩径摩胫,心一劝,浑身俱动;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动成雷声,脾力夹功;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形意拳技击歌诀
五行合一处   远要剪,近要躜;躜进合膝,粘身纵力。手起如挡搓,落如钩杆。摩径摩胫,心一劝,浑身俱动;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动成雷声,脾力夹功;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起落二字自身平,盖世二字是中身。身似弩弓,拳如药箭,宁要不是,莫要停住。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把枝摇;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远,气要催。拳似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去不落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生。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不起何用在起,落不落何用在落。低之中望高,高之中望低,起落二字与心齐。死中反活,活中反死。明了四梢永不惧,明了五行永无凶;明了四梢多一粗,明了三星多一力。三回九转,势一势是怕人见多一精,一日之见万势精。万势之在围,围中身体,围他一字要围奇。好字本是无价宝,有钱将向何处找;要知好字路,还往四梢求。何谓四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手脚指为筋梢,毛发为血梢。四梢俱齐,五行乱发。血梢起不凶,牙梢肉梢不知情,筋骨发起不知斤,身体未动可知情,才如灵心大光明。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手脚去,快如风。急上更加急,打了还嫌迟。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斗蔽五行。三起不见,三进不见,可见亦好,不见亦好,势占中央,最难变化。与人交战,须明三前:眼前,手前,脚前。跳定中门去打人,如蛇吸食。内使精神,处使安候,见之如妇,夺之似虎;布形猴气,与神齐住。急若脱免,追其形,退其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大树成材在其柱,巧言莫要强出头。架梁闪折不在重,有秤打起千百斤。行其溺色之事,丢其虎狼之威。三思无心自己悔,保住身体现进福。演艺者思吾之道,依吾之言,永无大害。见其理而自尊,交勇者莫要思吴,思吴者寸步难行。血梢发,脚心发起,直到大门,再无别疑,真豪雄也。风雷疾,惊起四梢,四梢紧要封闭;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手 脚 法   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裆里躜。眼有监察之功,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程之立。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不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击之。前脚趁,后脚跳,后脚趁前脚;前脚抬,后脚连,前进后脚随。心与眼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络膊脚为五营四梢,左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脚相顾。准备万般一旦无,千着会,不如一着熟。早知此应一贯,过后见识不如无。头为一拳,肩为一拳,脚为一拳,肘为一拳,把拳一拳,胯为一拳,臀为一拳,膝为一拳,足为一拳。头打落,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脚跳中门抢他位,就是神手亦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世力,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在裹胯一膀,走后手低肋下藏,把打起落头手搪,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膀打中节并连应,阴阳交合得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裹胯抡步变势难。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臀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合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走打跳意不落空,消膝全凭后足蹬。与人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俱要全。气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拉。腹打去意要粘阴,好似还乡一力精。丹田久炼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其能。起无形,落无踪,起如蛰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以上以下,左右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   躜 前 法 一寸、二前、三躜、四蹴、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寸是步也,前是腿也,躜是身也,蹴是足也,上下足而为一也。夹是剪,两腿行剪也。合内外,六合也。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如一,成其六合也。疾是毒也。正是直也,看正是斜,却是正也,径是手摩内五行,胫是起四梢也,大机一发物必落,摩径摩胫,意气响连声。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落也打,落也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为起落也,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足学艺何为。阴阳: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得阴阳相合能快,阴阳之气也。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漏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正发,而发之间为之动静也。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皆秀成其虚实。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是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玄妙在其间。设若妄传无义男,招灾惹祸损寿年。武艺都到真是经,任意变化势无穷。岂知吴得婴儿顽,打法天下势其形。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擎。雨洒灰尘净,风顺暴雨云,熊出洞,虎离窝,硬棚摘豆角,犁周三项,将有所去。虎闭其食将,有所取。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知远,知近,知老嫩,知宽,知窄,上下而相连。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一场要把势吊诡,闪展腾挪足底随。明知把式打来,算真是好武艺。问尔何所据,答曰:我的胸中不定势,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行如槐虫,起如挑担,若遇人多,三摇二旋不轻饶。
一、练功八字诀原文:顶、扣、垂、抱、月、圃、挺、尖,是谓桩功八字。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形意拳之基础。凡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歌曰:(一)头往上顶项要直,舌顶上腭调呼吸,手指外顶腕放松,三顶齐顶是真机。三顶身法脚提起,肛门提起如千飞,腰起高行如槐虫,身落鹞子钻树林。(二)脚面弓扣趾抓地,手指弓扣鹰爪力,两膀合扣往外送,明瞭三扣岁一力。(三)气沉丹田气之根,两肘下垂双肩沉,两膀垂坠往里夹,三垂齐垂诀窍真。(四)丹田气抱诀窍真,心意把定聚精神,胳膊要抱有撑劲,三抱齐抱气贯身。内外一气坚如铁,四梢齐发方为真。(五)胳膊漫弓似月牙,腿膝漫弓似月牙,手腕漫弓似月牙,三月拳式是真法。明瞭三月多一巧,三月齐动敏力发。(六)胸脯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似猴身,虎口撑圆掌心空,三圃齐圆是真形。(七)挺腰竖项劲抖擞,腿膝要挺树生根,胳膊仲挺有舒劲,三挺齐挺力百钟。(八)出乎总要看三尖,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齐照如一线,落步六合是真奉。&形意拳有七要十四处打法,歌诀如下: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在里波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拳如炮形龙折身,遭敌好似火烧神;胯打中节并相联,阴阳相和得知难,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目笼,和身辗转不停势,左右名拨任意行;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臀打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要分明;肚腹打法意要隆,好似弯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内外合一见奇功;&形意拳四方歌诀十二首一斜肩正胯,鬼神都怕。松臂垂肘,神仙难走。二远不用肘,近不用手,远腿近膝,贴身旋胯。三要使拳脚灵,必用反把崩。正来要斜走,斜来顺势行。四器械助拳威,两臂得帮手。长短应万变,单双蕴千军。五汇聚百家为一门,提精采神补自身。寻真不论名高下,奇功妙招集一身。六内家先天气炼均,刚柔相济细细品。形意拳法炼纯青,以弱胜强妙无穷。七步随招式千万变,推拉缠抖两脚间。奇招妙式连环步,步生灵活成神仙。八鹰目猿神脚手快,虎威熊势力无穷。龙升蛇行生灵巧,内外合一出神功。&九先接先带后送力,脚手齐到胜神仙。去时缓慢突回还,胜负只在一瞬间。十劈防炮来变躜生,躜防横来变崩生。崩防劈来变炮生,炮防躜来变横生,横防崩来变劈生。十一身法如浪似蛇行,起顶落隧进退灵,拳展阴阳连环妙,刚柔相济到顶峰。十二火侯认的假和真,感觉识的功夫人,天机玄妙藏在身,不遇真人口形隐。&形意拳 二十四法一、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拳式站定,此八须具备焉,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摘录于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一书注文2、九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两弓出势速猛;相股相弓进退灵通。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三圆:脊背形圆精炁摧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摧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四霄。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起躜落翻: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理分清。八论论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好是阴。论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摧。论肱:左肱前伸,右肱搰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论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论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论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进则用力,股如返弓。论足:左足直出,右足斜横,步法莫紊,前踵对胫,两足旋转,足指扣定。论谷:谷道提起,气通四梢,两骽转动,臀部肉交,势随身变,速巧灵妙。论曰:九要八论理要明,生克变化有神通。学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意行。四梢筋梢:爪为筋梢,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并,爪之所至,立生奇功。骨梢:齿为骨梢,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觫。血梢:发为血梢,怒发冲寇,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微毛发,力能撼山。肉梢:舌为肉梢,卷则降气,目张发坚,丹田壮力,肌肉相铁,脏腑充实。论曰:四梢之微理要研,精神勇敢力摧山。若明四字玄中妙,神意光芒气绵绵。锻炼筋骨: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炁,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炁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是指手心属筋)。象其形,龙墩目之精,爪之威,虎之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转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扣齿骨自坚。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摘录于薛颠《象形拳法》一书
形意五行拳与十二形歌诀
形意五行拳与十二形歌诀&
五行拳解 五拳之意 进退五行拳连环拳: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着于外者。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夫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解经,后人每讯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练习,强健其身体,增长其气力,以强身祛病;取相克之义,以为技击之应用。
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如万物之生放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一)混合五行拳法,连络成组,能进能退,光怪陆离,式皆连环,其进退也无定,故名曰进退连环拳式,今多简称谓之连环拳式。
(二)连环拳法,以五行拳法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连环拳法,其进退也。其法共为十式,进退各半,因其范围稍小,是以有引长之法,实非小也,其引长法即前节不转,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则往返至十四式之数。
(三)拳法以应用为主旨,连环拳可以连环,五行拳应时措用,握之为拳,伸之为掌,故又可变为连环掌,此用徒手之应用也。无论刀枪剑棍,皆能刺、劈、砍、打,以为应用,此用手势之变化也,故各种器械,均可包括无遗,则变化之技击,岂浅鲜哉。
十二形拳歌诀:
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骨能,左右跃步用柔功。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鼍形歌诀:鼍性最灵浮水中,左右拨水是真形。又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用。
鸡形飘诀:金鸡报晓独立能,抖翎发威争斗勇。独立先左后右意,食米夺米上架行。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水能,向后展翅快如风。上托提撩三抄水,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身入林能,又有翻身钻天功。先从束身后入林,钻天翻身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生。
鸟形歌诀:鸟形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用拳行。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心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左右行之可进退,钻翻采掳是真情。 &&
形意拳谱摘要&
拳经云:形意拳之道有&七拳&、&八要&、&二总&、&三毒&、&五恶&、&六猛&、&六方&、&十目&、&十三格&、&十四处打法&、&十六处练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论。恐后学者未见过拳经,不知有此,故述之以明其意。
七拳:头、肩、肘、手、胯、膝、足。
八字:斩(劈拳也),截(钻拳也),裹(横拳也),跨(崩拳也),挑(践拳亦即燕形也),顶(蛇拳也),云(鼍形也),领(蛇形也)。
二总:三拳、三棍为二总。(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人、生生不已)。
三毒:三拳、三棍精熟悉为三毒。
五恶: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内外合一家,为六方。  
八要: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气归矣。
十目: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三格:自七拳格起,至土、农、工、商为十三格。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左右共十二拳,头为一拳、臀为一拳、共为十四拳名为七拳,故有十四处打法,此十四处打法变之则有万法,合之则为五行,两仪而仍归一气也。
十六处练法: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一寸――足步也
二践――腿也
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力猛,外阴内阳升降中。裹翻之中有横拳,左右斜行起落从。
鹰熊合演: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走两边。钻时提足须含意,落时劲贯毫发间。&
郭云深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原之真也。  
三步功夫: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筋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转动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三种练法: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转动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应其中。
(二)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
(三)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自然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通贯耳,拳经云谓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也。
形意拳之三层呼吸法: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调息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又名撎ハ ,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自呼吸虽有而若无,忽忘忽助之意,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无声无嗅,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来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此有而化无这道也。心意门拳谱一、 武艺从来下乱传, 无穷奥妙藏其间; 艺蓄蹲涮摇拧插, 踩扑裹束决外拿。 艺得不易难难难, 万勿随意撒世间; 如果尊公有师道, 真传自会对吾言。 &咦&是打杀吼为令, 霹雳震川响雷声; 内叫守洞尖技艺, 外称心意六合拳。 戴李二师传河北, 回族马师落河南; 追源溯本岳武穆, 姬老先师从开元。 二、 心意六合不乱传, 无穷奥妙在其间, 若教狂徒无知汉, 惹祸招灾保身难。 三、 三节明后,五劲相佐; 踩扑裹束,惟决勿错。 四、 八势之中,三节宜明; 手身及足,八梢中根。 五、 学拳容易得艺难, 灵劲上身天地翻; 六合相聚人难躲, 遇人好似弓断弦。 六、 打法定要先上身, 手脚齐到才为真; 拳如炮形龙折腰, 遇敌好似火烧身。 七、 用必七拳,头肩肘手; 胯膝合足,相助为友。 八、 打法歌诀(七拳歌) 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 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 左右全凭盖势取,缩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起意剑出囊,寒光一闪人则亡; 盘沉横挑变无定,莫发人亡其不详。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 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阴阳左右边,两足交换须自然; 左右进取宜敛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 金鸡独立势妙用,强身胜敌乐无穷。
足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 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卷地风。 九、 四梢歌 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盖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爪(甲)为筋之梢。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肉梢: 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似铁; 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血梢: 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 敌胆自寒,发毛虽微,摧敌下难。 骨梢: 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 眦裂目突,惟齿之动,令人恍惚。 筋梢: 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 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十、 六合歌 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六合者:鸡、龙、熊、虎、雷。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形意拳术抉微》
总论       总论者形意各项技术之总根底也。夫战争之道往往以白刃相加,只手抗敌为最后之胜利。则武技一门实行军之命脉也。然武技种类甚多,门分派别,各是其是。要言之大概分为内外两派。外派之长不过练习腰腿灵活,捉拿钩打,封闭闪展,腾挪跳跃诸法,以遇敌制胜而其弊则在于虚招太多,徒炫人耳目,不切于实用。惟内家拳法,纯本于先天,按阴阳、五行、六合、七疾、八要诸法以成其技,此则总根底,不能不先为培植也。夫人非气血不生,气血充足则精神健旺。若先天气亏后天即须补救,补救之道在充其气养其血,但培养气血必先聚气于丹田,使丹田气足,然后内运于五脏,外发于四肢,再加以练习之功,血脉贯通,筋骨坚壮,内外如一,手脚相合,动静有常,进退有法,手不虚发,发则必胜,心不妄动,动则必应。正所谓瘁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肢,,随意所适,得心应手以成百战百胜之技者也。以下将各项总要之事分别言之。      丹田论       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欲精技艺必健丹田,欲健丹田尤必先练技艺,二者固互为因果者也。吾道皆知丹田为要矣,顾先师有口授而少书传,后之学者究难明其所以然,谨将受之吾师与廿年所体验者略述之。所谓欲精技艺必先健丹田者,盖以丹田亏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彼五拳十二形空有架势,以之为顾法,则如守者之城池空虚;以之为打法则如战者之兵马嬴弱,故必于临敌挫阵之际,常若有一团气力坚凝于腹脐之间,倏然自腰而背而项直贯于顶,当时眼作先锋以观之,心作元帅以谋之,钻翻横竖起落随时而应用,龙虎猴马鹰熊变化而咸宜,毫忽之间,胜负立判,此丹田充盈而技艺所以精也。何谓欲健丹田必先练技艺。释之如下:或曰丹田受之先天,人所固有,自足于内,无待于外,但能善自保养,足矣,何待于练?窃谓不然。凡人不溺于色欲,不丧肾精,保养有方,则元气自充,如是者尤可延年益寿,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气力发之为绝技也。欲发之为绝技必自练始,练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聚者即八要中所谓舌顶、齿扣、谷道提、三心并诸法也,又必先去其隔膜,如心肝脾肺肾之五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八要之中所谓&五行要顺&也。行之既久而后气可全会于丹田。然聚之而不善运,亦未能发为绝技,必将会于丹田之气力由背骨往上迥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更兼素日所练之身体异常廉干,手足异常活动,应敌之来而架势即变,应架势之变而气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有非语所形容者,此所谓善运用也。总其所以聚之运之者要在平日之勤练技艺,非如求仙者之静坐练丹也。古之精于艺者以一人而敌无数之人,其丹田之气力不知如何充足。究其所以然之故,无一不自勤习技艺以练丹田始。后之学者即&丹田说&而善领会之,则可以入武道矣。      练气说       武技一道,有形者为架势,无形者为气力。架势者,所以运用气力也,无气力则架势为无用,故气力为架势之本。然欲力之足必先求气之充,故气又为力之本。予论丹田曰聚曰运,前已言及,但练气为吾道之要诀,非前说所能尽用,再详细言之。夫演艺者,以八要为先,八要者,形意拳术之母也,内以之练气,外以之演势,无论五拳十二形虚实变化起落钻翻皆不可须臾离之。八要者何?一、内要提。二、三心要并。三、三意要连。四、五行要顺。五、四梢要齐。六、心要暇。七、三尖要对。八、眼要毒。兹分论之如下:       内要提者,紧撮谷道,提其气上使聚于丹田,复使聚于丹田之气由背骨而直达于脑顶,周流往返循环无端。即谱所谓&紧撮谷道内中提&也。       三心要并者,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者所以使气会于一处,盖顶心不往下则上之气不能于丹田,脚心不往上则下之气不能收于丹田,手心不往回则外之气不能缩于丹田。故必三心一并而气始可归于一也。       三意要连者,心意、气意、力意三者连而为一,即所谓内三合也。此三者以心为谋主,气为元帅,力为将士。盖气不充则力不足,心虽有谋亦无所用,故气意练好而后可以外帅力意,内应心意。窃谓三意之连亦以气为先也。      五行要顺者,外五行为五拳,即劈崩钻炮横是也,内五行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也。外五行之五拳变化应用各顺其序,则周中规折中矩,气力之所到而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故气力充则架势为有用;架势练而气力乃愈增。至内五行之五脏即谱云&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余初学技艺时颇学运气,如肩垂、项竖、齿扣、舌顶内提等,如法习之,数日一作势,渐觉气可至于心间,然即周身倦怠,四肢无力,强习数日,则气渐觉稍往下行,而又有周身倦怠之弊,如是者数次,而后始能一经作势,气即直达丹田,此即五行为五关之说。非精习前进,打破遮拦,不能聚气于丹田,运气于四肢,为一气充力足之武术家。是五行要顺者,即所以顺气也。       四梢要齐者,舌要顶,齿要扣,手指脚趾要扣,毛孔要紧也。夫舌顶上嗓,则津液上注,气血流通。两齿紧扣则气贯于骨髓。手指脚趾内扣则气注于筋。毛孔紧则周身之气聚而坚齐之云者。即每一作势舌之顶、齿之扣、手脚趾之扣、毛孔之紧一齐如法为之,无先后迟速之分,盖以四者有一缺点则气散而力怠,便不足以言技也。       心要暇者,练时心中不慌不忙之谓也。夫慌有恐惧之意,忙有急遂之意。一恐惧则气必馁;一急遂则气必乱。馁乱则手足无所措矣,若素日无练习之功则内中亏虚,遇事怯缩,临敌未有不恐惧不急遂而心暇逸者。故心要暇,实与练气相表里也。       三尖要对者,鼻尖、手尖、脚尖相对也。夫手尖不对鼻尖偏于左则右边顾法空虚,偏于右则左边顾法空虚。手与脚、脚与鼻不对弊亦同。且三者如甚相偏斜则周身用力不均必不能团结如一而气因之散慢。顶心虽往下而气不易下行,脚心虽往上而气不易上收,手心虽往回而气不易内缩。此自然之理也。故三尖不对实与练气有大妨碍也。       眼要毒。夫眼似与练气无甚关合,不知毒有疾敏之意,非元气充盈者不能有此。尝谓吾辈技艺不独武人宜习,即文人亦宜习之,盖每日练力则可以健身体,练气则可以长精神。丹田凝聚,五脏舒展,此人之精神必灵活,脑力必充足,耳口鼻等官必能各尽其妙,而目尤必神光炯然,有芒射人。谁谓眼之毒非气为之哉?       际此弱肉强食之时,东西各国皆注重技艺,良以射击之远近全在器械之良否。而击之中否则在持械者之心力手力与眼力,故气力馁者观测虽准,而射击之时心战手摇即不能中的,是则必赖平日练习之殷勤,筋骨强健,气血充足,内外如一,方可以匡其弊也。或曰:气行于内,力显于外,子言气何如言力?曰:从外人观之则力易见,自我练之则气易领会,且气力本为一体,气足则力可知矣。或曰:子纯言气力,不几略架势乎?曰练势必求气充,而练气尤必先讲架势,是气势二者互相为用者也。然势形于外,有迹可寻,气运于内,深微莫测,故学者恒注意架势而于气之运行每多忽略,吾于架势之外独于气力再三致意者只是故耳。      运动筋骨说       形意武术之运动与普通运动不同,普通运动之用力只于一平面活动或只运动筋肉之一部,故简单明了易于领悟,形意武术则不然,全身之关节皆沿数运动轴以回转,而其筋肉之收缩程度不张不弛,务使各方面筋肉同时收缩无松缓者,方为圆满作到,故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无隙可乘、无暇可摘也,然全身筋肉甚多,非分部言之难期详尽,故逐次分述如左:      甲、头部:       眼宜由前头筋之收缩而扩张,眼孔然后由眼轮匝筋收缩紧张,眼脸凝眸谛视绝无颤动之虑,口宜由口轮匝筋收缩向内闭锁口吻,牙则紧叩,舌用力贴着口盖微卷向后,若此则颊部颜面下鄂诸部之皮肤皆紧张矣,颈则由阔颈筋之收缩扩张颈部,皮面更依项部深处后大小直头筋之作用及前述口部之协力,使头部挺直,帽状腱膜前后紧张,更因两肩下垂之力延展颈部面积。      乙、胴部:       肩胛宜极力下垂,更因前大锯筋之收缩上掣肋骨以拓张胸廓,同时大胸筋僧帽筋前后牵引肩部使固定不移,臀部用力下垂,下腹筋肉掣骨盘于前下方,大臂筋亦用力收缩成外转大腿之势,肛门括约筋亦缩小肛门使向内上方,腰部宜用方形腰筋及横隔膜收缩之力反张脊柱下部,使上身重点落于骨盘正中线上。      丙、四肢部:    一、上肢基部宜用力内转二头膊筋与三头膊筋,平均收缩俾前后相抵抗,肘向体中线扭转,前膊与上膊常成九十至一百七十度之角,并因回前圆筋之收缩使腕部侧立,手则由深浅屈指筋之收缩依次屈各指,俾拇指与食指成半圆形,并使拇指基部与小指基部极相接近,俾小指亦与其他指平均用力。    二、下肢大腿内面之内转股筋缝匠筋向内牵掣膝关节,大中小诸臀筋亦收缩,俾大腿有外转之势,四头二头股筋亦同时收缩,俾下腿与大腿成百五十度之角,前后保持平均态度,下腿在前者后面之二头腓肠筋与深层之比目鱼筋相伴收缩,使脚跟与下腿后面有相接近之势,在后之腿更因二头股筋用力收缩及屈趾筋之作用使膝关节屈向前内方,而两脚皆宜四面向下用力,使体重平均集于两脚之中心,两脚之方向常成四十五度,唯龙形九十度之角,后足之内踝与前足之后跟须在一直线内,此全身用力之大概情形也,然各部筋肉纵横交互复杂纷纭委曲,殆有不可以言喻者,心悟神会以尽精微,则存诸其人矣。      六合论       吾尝言夫丹田矣,丹田盈而后艺精;更详夫练气矣,练气足而丹田益充,此皆得之于内而应之于外者。六合与七疾必不可不讲矣,七疾姑于下论之。所谓六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内外相关,统之曰六合。谱云:手去脚不去则罔然,脚去手不去亦罔然。又曰: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又曰:手与脚合多一力。又曰:脚打踩意莫留情,消息全凭后足蹬。读此可见手足相关之意。盖演艺时手一伸,肩摧肘,肘摧手;足一进,胯摧膝,膝摧足。手足也,肘膝也,肩胯也其各点皆遥遥相对。肩肘手在于上,胯膝足在于下,而人之一身,下尤为上之本,譬诸大树,腿其根也。故胯一动而肩随之,膝一进而肘随之,足一趋而手随之,于是乎合演艺时身法最贵乎整,上下连而为一,无前仰后合先后错乱之病,是为整。苟将整字作到,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势。然四肢之动,果何所主使乎,人莫不知其为心,心之动是为意,意有去意、来意、攻意、守意之别。源之于心,动之于意,故曰心意须相合,否则者不力,手足即不听指挥,而耳目无所施其聪明矣。意之所发谓之气,气之所使任乎意,相关相生,故须曰合。然当进退腾挪之时,固曰以心意主宰之,以气行使之,然气之表现者力也。力借以表现者,四肢也。吾人忌任气,特就行事而言。即吾辈武人猝遇事变,亦不可胡乱使气,若去头苍蝇,瞎懵瞎冲,行见其心慌意乱而力无所用,手足失其所措,敌人乃可乘隙而入,必败无疑也。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而气与力犹须相合。盖合不合全视气如何也。按气有督摧之功,力有取舍之能,故有气方能有力。练武者苟舍其气,则无须其力矣。吾辈武人培养丹田,积精蓄锐,一旦有事,应敌之来,心意一动,手足相应,肩胯相合,肘膝随之而到,而周身之气不运自运,不聚自聚,内外如一,成其六合,一团凝气,精神饱满,耸然巍然,如泰山之可推移。而身法既整而活,是则全恃平日练习有素,非只就交手而言也。      七疾论       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意要疾、出势要疾、进退要疾、身法要疾也。习拳者具此七疾方能完全制胜。所谓纵横往来、目不及瞬,有如生龙活虎,令人不可捉摸者惟此耳。       一、眼要疾。眼为心之苗,察敌情达之于心,然后能应敌变化,取胜成功。然交手之时瞬息万变,眼不疾即不能察其动静,识其变化,焉能出奇制胜哉?谱云:心为元帅,眼为先锋。盖言心之变动,均恃眼之迟疾,然眼之疾实练艺者之必要也。       二、手要疾。手者,人之羽翼也,凡捍蔽进攻无不赖之。但交手之道全恃迟速。迟者负,速者胜,理之自然。故俗云:眼明手快,有胜无败。谱云: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亦谓手法敏疾,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取之,不怕其身大力猛,一动而即败也。       三、脚要疾。脚者,身体之基也。脚立稳则身稳,脚前进则身随之。形意拳中浑身力整,无一处偏重,脚进身进,直抢敌人之位则彼自仆。谱云:手与脚合多一力。又云:脚打踩意莫留情,消息全凭后足蹬,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手也难防。又云:脚打七分手打三。由是观之,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       四、意要疾。意者体之帅也。前言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程之功。然其迟速紧慢均惟意之是从。所谓立意一疾,眼与手脚均得其要领,故眼之明察秋毫,意使之也;手出不空回,拳之精,意使之也;脚之捷,亦意使之捷也。然则意可不疾乎?       五、出势要疾。夫存乎内者为意,现乎外者为势。意既疾矣,出势更不可不疾也。事变当前,必势随意生,随机应变,令敌人迅雷不急掩耳,张惶失措,无对待之策,方能制胜。若意变甚速而势疾不足以随之,则应对乖张,其败必矣。故意势相合,成功可决,意疾势缓必负无疑。习技者可不加之意乎?       六、进退要疾。此节所谓乃纵横往来进退反侧之法也。当进则进,竭其力而直前,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至进退之宜则须察乎敌人之强弱。强则避之宜以智取,弱则攻之可以力敌。要在速进速退不使敌人得乘其隙。所谓高低随时,纵横因势者是也。       七、身法要疾。形意武术中凡五行六合七疾八要十二形象等法皆以身法为本。谱云:身如弩弓拳如箭。又云: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故身法者,形意拳术之本也。摇膀活胯,周身辗转,侧身而进,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进则直出,退则直落。尤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即外三合),务使其周身团结,上下如一,虽进退亦不能破散,故必作到疾而不散,而身法之疾乃见完成,不特速胜迟负之空理而已也。      起落钻翻横竖辨       按五拳十二形之起落钻翻横竖数字,学者最易模糊,即教者亦未易明白指示。盖一手倏忽之间,而六字皆备焉。谱云: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又云:起无形,落无踪。言神乎技者之巧妙无踪,受之者与观之者俱不能知其所以然也。然使学者于初学时即不辨孰为起落,孰为钻翻,孰为横竖,则用力从何处着手,心又从何处领会。此等处教人者亟须辨之。窃谓手之一动为起,由动而直上出为钻,钻之后腕稍扭为横,由扭而使手之虎口朝上时为翻,既至虎口完全朝上则为竖矣。至竖而近于落矣,然又未必能遂落也,或离敌稍远再以手前去而逼之,此前出之时即为顺。谱中钻翻横竖起落之外又有&落顺不见顺&之顺字即此也。及乎学者既精诚有神乎其神不可捉模之处,惟初学时则不可不逐条分别详细言之耳。如谱云:束身而起,藏身而落。此即一身之伸缩变化而言也。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又即一身与手足击人而并言之也。又云: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盖敌已临身,时机迫促,无暇钻翻且不及换步,且将何以攻之乎?曰在手直出然,但手直出周身之力又恐不整,故以寸步为先。寸步者即是后足一蹬前足直去,警起四梢,如此则浑身抖擞之力全注于不钻不翻之手,敌人始能仰卧数武之外,以上皆顺字之效也。      桩法       目向前视,身斜四十五度,前膊约一百七十度,后膊约百十度,两腿约一百五十度,前脚直,后脚斜四十五度,前手与心平,后手与脐平,两肩平。       桩法必要: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提膝、提肛、手心回缩。
整劲修炼。
形意一门,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巨擘,终其一生刻苦磨炼,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辈后学,有幸习得此艺,虽未窥其门径,但愿尽已微薄之力,将师承技艺以及自己的点滴心得奉献于众,所述不当之处,还望同道予以斧正。  形意拳的&整劲&上身,可以说是入门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今后技艺的提高尤为重要。没有这一过程,迅猛刚实的爆发劲就练不出来,形意拳诸多技法的发力和技巧则更加难以领悟。  如果用详尽的语言来给&整劲&定义,读者可能难于理解,但如果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就容易得多了。当我们蹲在地上,用火点燃一只爆竹后,爆竹突然爆炸,在心中一惊的同时,手会下意识地快速缩回,全身激灵一下,不由自主地一紧,甚至会猛跳起来躲开危险。其实,这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就是&整劲&。当然,这种&整劲&&还只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反应,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神经系统支配全身肌肉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我们说,这种反应是被动的,是无主动意识的。    一、&整劲&修炼的基本要求    形意拳中的&整劲&,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动作和意念,使意念对动作的支配达到一种&自动化&程度,达到&意动劲发&,进而在轻松、自然、合谐的意境中去修炼拳艺,最终达到&不意而发&的境界。对这一境界的追求可以说贯穿了习练形意各种技法的全过程。而达到这一高度的方法,自始至终离不开四个字:苦、正、勤、准。  &整劲&上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磨炼中,首先要突出一个&苦&字。因为这一阶段是习练者从入门到提高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我们在追求准确之&形&&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剧烈运动,乳酸蓄积而产生酸胀之感,因肌腱、肌纤维经常拉而产生疼痛,因大运动量锻炼而劳累困顿&&这其中经历的艰辛,没有一种甘于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绝对忍受不了的。另一方面,在求得精纯之&意&的过程里,由于&内意&的修炼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更是容易产生各种困惑,甚至让人望而却步,灰心丧气。因此说,&整劲&上身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苦&字。  其次,要在&形&上追求一个&正&字,动作上要精益求精,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姿势正确,劲力到位。力求逐渐把动作中的&拙力&去掉,把劲用顺,从一开始的&费力&,通过训练,达到&轻松自然&的&省力&。因为只有保持周身轻松、自然,不努气,不用拙力,才能保证身手不滞,舒展灵活。而四肢舒展后,周身顺遂,才能保证动作姿势正确。这实际上是一个动力定型逐步形成的过程。  我们知道,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保证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增加练习次数,这就要求真正做到一个&勤&宇。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练习,让大脑皮层受到充分的刺激,使参与运动的神经系统与对这一动作产生一个相对稳定酌反应。这个过程就如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会促成&质&的飞跃。  有了&势正劲顺&的基础,还不能说对动作的要领已经掌握,因为这只是一个&学拳&的过程。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整劲上身&,还必须要经过一个&懂拳&的过程。  &懂拳&就是要求我们把动作的要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连续的脉络,用这个脉络来指导我们练拳时的具体动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但要在习练时注意把动作做到位,更重要的是把形意拳的修炼带人到日常生活中。体会在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中,由力的发出、大小、着力点、方向和角度不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反作用力和引起的不同效果,进而对形意拳每个动作的要领进行深人、细致的琢磨,逐渐领会形意拳&举手投足,动必有由&的道理。对每个动作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形&与&意&的关系的理解达到一个&准&字,这样才能够大大促进自己对这些要领的掌握与运用。&& 二、&整劲&修炼的根本途径  。 有了&苦&,、&正&、&勤&、&准&这四项原则的保障,还要有一个正确的修炼途径:精练形意五行拳。  初习形意者易犯的通病就是不重视基本功,急功近利,力求速成,着重多学几趟套路,多会几个招法。孰不知此举实为舍本求末,得不偿失,后患无穷。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初习形意都应从五行拳开始,因为形意拳各种技法的基础都是五行拳,多种劲力也是从五行拳中求得的,它以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形意拳前辈们更是形象地把五行拳称为&形意母拳&,一语道破了五行拳的重要作用。  五行拳的动作朴实无华,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从中练出上下相随、内外一气、自然合谐的整劲来,却着实不易,所以古拳谱中有&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的说法。五行拳每一路拳都有独特的劲力,并且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一种劲力中还蕴含着一种甚至几种劲力,接手触敌时,可以相互转化,因敌施变,如同中医&辨证施治&一样,不拘成法,因势变化。初学者很难理解到这一点。比如说形意拳最基本的起式右钻拳,要求右拳从胸前经口鼻向上、向前划弧钻出,拳头和手臂要一边前钻一边向右拧转,由拳心向左变为拳心斜向右上方并微向外倾斜,前臂及拳向右侧拧转(图1-图5)。随着习练次数增多,加之用心体验,初学者慢慢就会悟到这起钻落翻的一拳正锻炼&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和手臂拧、裹、坠的合力,为实战中的沾身纵力打下了基础。所以,对形意拳的每个动作都要用心体会,学以致用,逐渐就会领悟到五行拳之于形意,正如水对于我们的身体一样,看似简单平凡,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练好五行拳,还会使我们明确形意发劲制敌的基础,就是迅猛刚实的&爆发力&,这是在练习五行拳中时刻按照&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要求不断磨炼而形成的。这种&爆发力&的训练难就难在它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轻松自然中求得的。先求&松得开&,再求&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最终才能形成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风格,而这风格正是从五行拳就开始磨炼的。这种基础的培养会极大地促进我们掌握各种形意技法,故能正确理解和练好五行拳,是掌握形意拳真谛之所在。拳经云&五行五精即五虎&、&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五行拳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整劲&修炼的技法要求    无论是在习练五行拳还是在其它形意套路的演练中,要练出&整劲&,达到周身完整一气,都离不开统一的技法要求:催动三节,三催而劲整。  &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形意所讲的&三节&,从全身整体来说,梢节为手臂,中节为躯干,根节为腿足。从局部来讲,手臂、躯干和腿足又都各有&三节&。在手臂上,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在躯干上,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腿足上,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  为什么要讲&三节&呢?因为形意拳劲力的发起和施放都离不开&三节&,所谓&三节不明,周身是空&。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在局部,劲力都是以&根节&为起源,以&中节&为枢纽,而以&梢节&为发放。形意拳对&三节&劲力的要;求是&三节合一,腰为主宰&。  在上肢,要求&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还以前面所说的右钻拳为例,当右拳从胸前向上、向前钻出时,它所体现的劲力,从整体上看是起源于足,中转于腰,发放于手;从局部上看是由腰间发起,腰催肘,肘催手。所以它不只是手臂的力量,而是双足蹬地,拧腰顺肩,全身而发的整体之劲,这样才能保证在手被对方拦截时,肩、肘仍在向前催,在被阻截处发打人,这正是形意拳&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之妙处,也是&整劲&的具体体现。    在下:肢上,则要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以形意拳基本步法&&趟步为例,在技法上的要求腰部向下发沉劲,催动胯向下挤压,双腿向下屈蹲,大腿与地面几乎垂直,这样就会催动前趟之足自然而然如弹簧一样趟出去,从而发挥出&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的威力来。  综上所述,整劲的修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我们在乎日的习练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以形意理论为指导,按照规矩练拳,不断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才能&整劲&上身,从而在习练形意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 八荒:头、手、肩、腰、胯、膝、足、气。此实为未开垦之处女地。开发就是实践,是练,既不可分割,又不可偏废。八荒功力既备,神意自然铿锵,意到力到,卓然有效。学习中的动作和套路,犹如汉字、课本,不继承不行,然过分追求套招多也不行。学的功高难玄奇,不注入神意,不知功法,不明理法,就不能正确操练,不能快速上功。八荒之练,实是前辈人成熟之经验,不可小觑。   一、说头   头顶吊悬目端庄,颈伸项引领神光;山根垂正耳听内,虎领二筋抱不僵。   头端目正,一身正气。头脑思维是人身指挥中心,不能胡乱晃动。头顶肩沉,颈项伸拔,顶心暗缩为吸,头顶又有暗吸的两相争意,才使人有了头的吊悬感觉。舌抵上腭,舌下津液淅出;齿扣骨坚,牙咬紧则颈项肌筋坚缩,脖子两侧虎筋相挣撑,枕后领筋和颈前肌群的松紧自然收放,头部才能前俯后仰,左摆右撞,竖向顶缩,求其六向共挣力的增加,以头部重创对手面部胸部要害,此是人身七拳第一打&&头拳之功。   头正尾间中正,身正气才顺,用平肩正脊去调整。头怎么顶?顶多大劲?颈伸头才顶,肩沉项方引,脖子抻拔才拉开颈椎,脊才撑挺,背才裹拔,面目才有了神采(猴相)。究竟顶多大劲才合适?太极拳家讲:&如顶一羽&。南拳家说:&头如带石帽&。而练形意的则说:&身如牮柱,头如顶碗水,不外洒&云云!总之,头上压多大重量,就向上顶多大劲,向上顶多大劲就向内暗吸多大力,相抵相等挣意而已。所谓虚领顶意,其侧重在&虚领&上,虚是无是没有,无沦打拳、站桩、坐功还是卧练,身位处在任何高度上,头必须领起全身,否则周身软塌无神而失去练意。但若顶领过甚,身体会在运动中不自主的拔高抻长,直如竿立而失去桩法。   二、说手   手缩外绽是为顺,雁鸭支蹼是为横;腕挺筋挣甲为梢,力达指尖是鹰捉。   手内缩筋紧缩握合为拳,手背张筋绽起,手掌自然开握叫做顺,而指间筋的撑夹开合(形似鸭蹼)叫做横力,这是拳掌自身的十字劲;加上腕挺指伸和手臂自然伸争力,整个手掌已不是向任何单方向的力了,而是&整胀力&,出手发力已不是光有掌指扣抓刺插力量,同时还有了指问的撑夹开合力,以及臂腕的前挺内缩而形成手部六向力。纵在握拳时亦是暗含劲力内握,握紧而不僵死(掌心如握弹簧钢球)。   众所周知四梢之一&甲为筋梢&,但若劲力不足,或其内力不能达到指尖,当然体会不到甲为筋梢的感觉。亦不是抓拿撕打哪一式发力形式才叫鹰捉,而是身正气顺,一身整贯,随头顶足踩,鹰熊竞志的发力之势,招之即来,随遇而用,挥之即去回转如意,功久弥深,体内就会产生汹涌的后续力,贯达肩背肘手,击穿敌体如透电。在拳、桩动静的练习中,掌指时时蕴含着六挣之意,否则不仅长期练不成这六面劲力,达不到&出手鹰捉疾狠攫食&的实际效果,练用脱节,自己的指力将会永不到位。   两臂相弓合抱,两手相引相斥,挣撑互为,在周身松柔精神内敛的练意中,两手相互牵连、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俗话说&金手银手,不如两手合一手&。待日久功深分合得宜时,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前手打人后手发力&的整劲,其使用效果亦将成倍增加。   三、说肩   骨抻筋缩劲二争,开肩撑挺通臂长;起势横肘拧裹意,横摇竖撞是熊膀。   骨骼是人体支架,由筋肉连成形体。由骨筋肌肉伸缩变化,身体才有效运动,这二争力较明显,稍稍留意便可有为。老辈人常说:&两臂抱圆,中气自归丹田,松开上盘化去拙力。&练习中必须涌身送膀拉开肩缝,两臂才感松脱沉重,势才抱圆,有了重力才好使用。初始改变日常习惯,拉开肩肘贸然发力,关节极易受到伤害,但若长期自轻至重坚持锻炼,两臂就会坚柔自如,曲蓄有力而灵动似蟒蛇。两臂撑抱曲夹挣拧肩沉脊挺是纵横十字劲,含胸圆背则胸虚气畅,周身坚整,后续有力。裹横是肘意,是拧钻、横拓、螺旋劲,与此同时也不能失去肩部的裹力,演练时必须在周身松沉、肩撑满意的基础上含胸拔背,有练肩不见肩、练肘不在肘的裹意,肘裹肩背裹,胯裹膝也裹,久而久之,周身自然生出松沉裹合力,&前手打人后手发力&的争整劲也就不期然而自至了。   始学形意拳必知三节齐四梢,中节明白出入不紊才有实效。肩为臂之根节,若认真盘肩之时,则必须把侧重放在胸背和运动臂肘上,胸背和臂肘的大幅度运动,其劲力却结结实实体认在肩上。   前辈人讲&起如挑担&,要求把身体的整起整落之意重托于肩,试想,挑百斤重担于肩,用劲太过就上浮不稳,劲小了挑不起就塌沉,偏前了向前扑跌,靠后了就向后摆摔,总得用力均衡,整个身体状态曲中寓直,垂直中心正直稳妥,加上胸腹脊柱的共争和前进时的自然荡力,肩部相对稳固,该说这种现象叫&悬肩&才对,然单说悬肩也不尽然,总之,形意拳正练斜使竖练横用,肩根牢固不露行踪,两臂曲蓄合抱,中气自归丹田,操拳中提、沉、扣、摆、摇、撞、撑、拧之中,腰肘中节明白有力,贯达拳掌指端,出入随意收发自如,才能有穿透力、杀伤力,看似笨拙的熊形(膀),那种含蓄有力、凝重如山岳的劲意,亦隐含于其中了。   四、说腰   头尾相挣似张弓,横撑竖挣裹抱拧;空胸实腹沟壑平,大变小腰是虚灵。   练拳者,无不着重身腰练习, 头颈四肢运动无不赖以腰身连整,所谓&腾起龙筋&亦指此说。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沉腰坐马&,&吸胯逼臀,气抱丹田&,&劲由脊出,力由尾发&比比皆是!可实际做起来,多不尽如人意。两臂两腿和躯干是五张弓,而练形意拳的总喜欢用肩胯连接两臂两腿,成为上肢体、下肢体和躯体的&三体弓意&,由于头足的鹰熊竞意,有机地把这三弓合成了一弓,离整身六挣力亦就不远了,而这&腰身&在三体式中该说是张&主宰弓&;古谱云:&身似弓兮劲似弦&&&。就按当今医学解剖说,人体这206根骨头该有近170个节点或日小弓,如此庞大的弓群组成人体这张大弓,其内夹外顶力,从整体伸缩看,该有多大潜在力量?而头尾挣劲把脊柱这26个骨节,节节拉开,椎间肌筋放长,不光提高了腰劲弓力,就是对整身弓的运动松紧劲力的收缩展放,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臂抱撑、分合、提沉,胯腿的开合缩裹挣撑又形成了肩臂、胯腿、腹背、头足的六面挣衡,其形其势如鱼蛇猛兽的脊肋骨架构造(似又返回动物原始),其抱裹拧钻是螺旋劲,既暗暗合拍于地天逆转规律,又含蓄着形意拳阴阳合抱之意。其胸前背后任督二脉自然弥合,随呼吸松紧溘然贯通。   腰是人身中节,胸前自鼻腔至丹田为一气槽(亦有气沟、白沟之说),初期练功者把日常的胸呼吸变为腹呼吸,自然深长,意沉丹田,&如木掼槽&,一蹴而就,顺达无比。丹田是腹部中心位置,&天覆地载,立地顶天&,出势发力较起丹田自为根源,一试便知。若意气经会阴、命门,升至百会到龈交,舌抵齿叩接通上鹊桥,返回丹田。修真师父说这是转轱辘浅层筑基功夫。练拳的人说一动一任督。只要求明师指点,不出毛病,上功快慢不必着急,不在乎人家怎么说?自己心中有一定之规,抓住主线,痛下工夫,不懂就问,学人长补己短,待自己有了坚实的内劲基础,整劲上了身,就周身无处不是根,无处不是手了。   人脊柱天生是一波三折的反&S&型生长,弯曲而有弹力,有利于立身负重有缓冲作用,不易损伤椎间盘和韧带。但练拳发力必须把脊柱操练成后拱形,才有&弓意、整劲和弹力&。背后脊沟较平浅,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肩挣裹肘时,后背肌筋横向拔拉,竖沟自平,胸前&气沟&也相应加深,无形中加大了肺气容量和身体抗击力。而后腰(椎部)横壑宽深,不易填充,则须时时思念着&头尾相挣&&脊挺臀溜腰自塌&,&胯吸尾卷沟自平&(开始是有意为之,或稍有不适,随后功久弥深,习惯了会慢慢淡忘)。此间既平固,意沉丹田、空胸实腹才有了实际意义;脊愎合一,腰胯合一(有说腰变胯者),自感带脉充盈,腰粗十围,体成一块虎背熊腰而有力,这只是大腰。纵如此亦只是浅层次的那种&壮&,还不够,还必须加深练习,在缓柔厚重拳法操练和桩功静守配合好呼吸及动静相问磨合之中,头身吊悬塌腰开胯,把丹田,守意放大到全身至毛孔&皮胀毛发耸&,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蕴含功态之中,时时注意这猛壮的大腰,在不断地内外松紧刚柔相济的锻炼中操作裕如,随时间的推移,能逐步地随意而为,变成旋转有力、松柔灵动的&小腰&。看看那装卸工并不粗壮,二百多斤重的大麻袋在肩上随意耸动,还哼着小曲扭着秧歌上架垛呢!就是&大腰变小腰&在劳动中的层次脱换证明。手腿灵活不算灵,而神意静明,体成一块,周身贯通,上虚下实,腰身空柔有力随遇而用并行之有效,才算有了&虚灵劲&。这亦是各拳家练习腰功的重要一环,也称之为&填沟&。   五、说胯   塌腰坐马势如钟,承上启下是胯功;卷尾提跷把关意,撑胯吊裆固桥拱。   练拳的人都知道身体上虚下实,塌腰坐胯,重心下移,方稳实有力。然人体两大块髋骨,一块骶骨结合成骨盆,骶骨下还有一块已退化没啥大用的小尾巴。除两腿撑持和腰脊旋转带动外,它不大会动,但却承托着上半身机构,起着减缓振动,保护内脏的作川,又受两腿运载,连接两腿成为下肢弓为人体支座。虚领顶劲、卷尾托腹、意沉丹田、纵腿提膝、撑胯吊裆,肛才自然提缩(指谷道弹力、上提会阴动作),这正是关好阴跷库气不外泄之理。&臀溜脊间正,卷尾胯自吸&,若论通任督,俱一半功矣!   两腿撑胯成拱形,而拱结构在自然界中又是自重最轻,承哉量最大的受力结构了,常被借川在大跨度、重荷载的桥梁建筑上。一般人无意间突受惊吓,多表现在项后惊冷棘悚战栗,然练武人则必须惊起椎尾脊龙突腾,才能应感有用。古谱亦云:&下年小传,秘在阴跷。&在传统武功学习中,各拳种练家对会阴穴的练法练意都十分看重,历来师传多不轻说,难也难在度的把握不埸掌握上。其实我们做基础功夫,老辈人能告诉我们气沉丹旧,上提会阴,把溜臀、敛臀、吸臀、卷胯和泛臀的松紧、力度和练意,作为我们演练时的把握程度,已经够清楚的了。纵膝撑胯固裆,把上肢下肢连成整体,前人说:&肩松开化去拙力,盘骨开摧枯拉朽。&就是说练功能真正做到&松肩开胯&内力雄浑,就会像凶禽猛兽一样的飞奔腾跳,凶猛灵活。   总之,人溜臀塌腰,纵腿撑胯,收腹逼肾,周身展束合抱,在拳术运动中,这胯意配合全身的呼吸、动静、前后吸逼溜卷,左右撑挣摇旋,上下提沉,微微有点意思也就行了,人体各部处处关联,密不可分。若截然分开,单做什么胯功,就不够自然了。    六、说膝    顺为跪意横为撑,虚似弦兮实为弓;提腿纵膝强弩意,机簧在踝鬼扯蓬。   两腿是人体支柱,自然前屈后挺叫做顺,腿胫股横向开夹叫撑,这是十字劲,然人身总重量由两腿承载,配合全身上下屈缩撑挺是竖劲,撑开胯裆形成自然的拱形结构,这种势态司空见惯,其挣意很像自行车的轮子,薄薄的车圈被细细的车条十字挣拉着,加上车轮中心轴向有5&6公分长的轴皮牵拉,有机地形成了立体六面共挣力,细巧的结构组合能荷载几百公斤重量,真是圆(拱)和六方挣意的完美结合。膝是腿之中节,中节明白有序,腿脚有力自不必说,说&练腿着重练膝&也不为错,进退中腿向绞剪夹合劲也体现在磨胫要求上。然中节明,膝有力,否则腿动足如锉,前腿如犁辕,后足如犁头,步出犁行的意思,提扒兜撑拧,发力如返弓的腿劲也使不出来。膝为跪意,脚跟张起如簧(起跑器),其弹力对于已练成强弓硬弩似的腿来说,对腿动足行劲,对身形起动的&撑顶启速&会起决定性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实腿是弓,虚为弦意,膝为节点,其外顶内夹之挣力,竖劲爆发之弹力,要在整身展束,腿膝提纵过程中去体悟去实用。   七、说足   十趾扣地似栽根,脚心含蓄像起拱;踩趟锉磨步六挣,临渊履冰似猫行。   人体发力起于足,发于腿,源于腰身,顺于肩背,达于拳指,这种起势发力程序,但凡练拳人无不知晓。然根节能否一动,整力立达敌身,那就得看能不能练好足力,又能配合好全身促动力而致用了。足趾扣地根节稳,脚心含蓄有弹力,步出如趟泥,似犁行,胫踝横竖、扒撑、锉磨,再加上腿膝提踩之意,这&整劲&已见端倪;步出落地六挣是&趋踩&,其意在膝和踝;腿之中节在膝,若无中力,腿的提扒兜撑拧之劲,而步出如犁行,足之蹬踩锉趟力也就成为空谈。膝有跪意则脚后跟腱自然张起,整身拔地欲飞,催势如风。临渊履冰之&如猫行&,则是大胆谨慎、稳固无声的&躇步&,这是一种既怀神意又成竹在胸的把握步动。古谱曰:&身为主宰,形之于步&,或谓&涌泉无力身无主&,无非说拳运动中足功和步法在人身活动中的重要性,其理论学习不应单趋字里行间,还应从反正两方面去对待去认识,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而脚为人身根节,腰是中节,头是梢节,必须会同于这头足问的&三弓合一弓的竖向松紧&,才是人体总弓的&第一挣力&。   八、说气   哼哈二气竞无穷,任督脉通贯长虹;舌卷气降毛发耸,匀慢深蓄振为声。   凡练拳必养气、炼气。《上古天真论》有&呼吸精气&&&之记载,孟子有&养吾浩然之气&之说,太乙真人更有&养精气、养血气、养真气&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日常练拳,一说是听其自然,只要加大运动量,就能增加肺活量;二是说养全真内气,行于筋脉经络之中,贯通运行自如,则自气充力实云云。这二种提法都不大适用我们初学,单用什么法或意念控制呼吸去增加肺氧量,不全面也不合理;而养真息调又太深太细,我们初学基础太差,借鉴可以,照做实在不容易,还是简单明了、浅显易行些好。   什么人都说自然呼吸好,具体做又说不清,新生婴儿呼吸最自然了,老妈妈晒太阳也随意地很,若刚于拳运动中,显然不大好用。总得通过轻重缓急、内外松紧的实际操练,而又从身体内部生化反馈出来的自然呼吸能力,才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具备功夫平台后),才真实有用。所以练习从初始的猛勇快速,渐渐变得沉稳厚重,呼吸也从胸呼吸、腹呼吸到出入随意、匀细深长的&自然呼吸&。内意内气充盈、鼓荡、氤氲、升腾才适合了拳术各种运动发力形式的&不缺氧需要&。法子虽说笨点,但解决初学时期稍有的憋闷和不适应倒有实效!   而声乃气之尾,却必须由内息运振,发力时发声,助整体发力之威,其神在外;发力不出声,旨求胸腹腔共鸣,其威在内,于一动一静间贯穿始终。尤在雷音和齐四梢之舌抵齿阖,甲扣毛发耸立共振时,一气透三焦,更是威力无比。至于&这声&要不要提出来专门操练,各随人意。   把全身各&小节&具体的要求都点滴开发出来,开荒地一样的集合起来,求得周身同动同止的共挣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把&八荒&之练作为形意拳筑基的辅助练法,但愿有所收获,哪怕对传统思路有所促进和撞击也好。这种周身归整同动同止的&共挣力&,也是各拳家孜孜以求的初级内劲和圆整劲
转 腿法练习
上贴介如了一种小功法,这里再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简单到你看了恨不得马上想阳台上跳下去...& & 好,练法如下,凡是双腿站立的时候都用单腿站立,即一腿支撑,另一腿稍稍离地悬空,好功法介绍完了.& & 也许你正喝着可乐,看到这可能会喷将出来:哇,靠,这也算练功?这是什么鸟功啊?上篇贴子也提过,我所练的向来都是小功法,简单朴实不起眼是我一向的风格,各位怀疑也是很正常的,好再罗索几句.&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是李小龙腿功练法之一,李小龙的情况就不多说了,把他搬出来,不知能否提高各位对练该功的兴趣?& && &再重点讲讲该功的武术效果,假若让一个无腿功的人奋力踢向一面结实的墙,当他收腿时会摇摇晃晃,或踉呛不稳,这是没什么威力可言的,如果他奋力踢完后纹丝不动地站在那,就说明该人有相当功力,因为墙对你有反弹力,而该反弹力大约等于你踢出之力.而你支撑腿要很稳固有力并且要大过该反弹力才能做到.这时候该墙把此人踢击之力全部活生生吸收进去了!各位试想,假如这不是墙而是一个血肉之躯呢?所以有腿功的人踢击是很可怕的,有很大穿破力,而这种力有时大到你即使骨折破裂,仍然没将该力吸收干净,这时你只有向后退,退出几步或更远才行.像李小龙可把一个八十多公斤的壮汉踢出二十米,当然很多人有争议,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一般地把人踹出几米远,已是很了不起了.当然会有人说,李的腿功并不全是靠该支撑功练就的,对,这确实是实话,该功法只是腿功一部份,但即使是一部份,你练好了,作用也是很大的.& && & 最后说说本人练此功心得,只要稍久支撑腿之脚掌疼痛难忍像扎了刀一样,故要长久支撑一定要克服这疼痛关.但当我一次能撑6分钟时,脚力有了很大提高,上楼梯时要比一般人快几倍,三跳两迈就上完了,有点像练了轻功似的,哈哈.
转,关于站桩与正常休息时眼睛所处的位置。精华
李仲轩老人原话是:比如站浑元桩,都知道两眼不是平视,要微微上瞟,但瞟什么?瞟来做什么?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才是李存义的徒弟,否则他老人家开国术馆,一班一班教的学生很多。& & 其实这个说法应该最早来自于拳谱中,《形意拳谱》用气诀法云:眼上翻属阴,阴气落在枕骨,鼻一掐属阳,阳气落在腭角。& & 后人理解有不同之处,比如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中言:先贤云,休息时不可低头下看,要微微仰头上看。只因眼上翻属阴,下翻属阳故也。眼上翻能泻阴火,头目自清。眼下翻属阳,阴火上撞,目红头晕,此之谓也。-------孙先生认为是休息时眼要上看。& & 尚济先生在《形意拳技击术》论述鸡腿桩时讲到:吸气咽下时,眼要向上翻,以泻阴火,使真气归于丹田。-------尚先生认为在站桩时要上看。& & 说的最明白的是姚宗勋先生《意拳》中论基本桩法时提到的:目:两目前视,稍向上方,远望眼前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此即神意内敛之意。------这个似乎可以解释李老的原话。
& & 个人的一点理解:站桩时头部很关键的,下颌微收的情况下头要上顶,这里不是头顶上顶,而是玉枕部位有点向上的意思,也就是如同一根绳子牵着后脑发际部位,这时眼睛自然的就有点上翻的感觉,尤其在站三体式的时候,眼睛就是顺着前手食指微向上看。所以,主要是因为下颌微收的缘故,导致一系列的细微变化,正印证了一句拳谚: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关于入门桩功,练习要有方向。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松&,怎样理解松,松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它是随着体认的加深、功力的增长而随时变化的,在我们初学站桩时,要求形体精神全然放松。松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就是在保持桩架的基础上尽量的让更多的肌肉不用力,具体要求:头直、双肩不耸即可,双肘与双肩平行或稍微略低,躯干垂直地面,双膝微曲重心落在双脚之间,双脚内侧与双肩峰缘同宽,呼吸自然不可着意,不可人为,双手环抱曲腕曲肘,所有弯曲的部位不要过分的弯曲,要保持在钝角的状态下,这一功法是让我们僵硬的肌肉放松下来,慢慢的有序化,最初我们所感到的松并不是真正的松开、松沉,而是去拙力,使自己身心静下来,发僵的肌肉软下来,细心体会,我们会感到筋肉收缩之感,这是拙力在反弹,这个时候不要有意用力去克服,只要保持桩架依从重力作用,让主动肌与对抗肌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这应该是我们对松的一种最直白的感觉,是一种混沌的、直接的、最关键的它是整体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重要,我们要认真体会,牢牢记住,它关系到以后功法的体认和深入。标准:以一个小时为限,注意事项:当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胸口发堵,就要立即停止练习,休息一下,缓解缓解,再练,还有体弱多病者要多站此功法。以上是我对刚开始站桩的一点体会,从这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认识和探索自身的旅程了,形是基础,是神、意、力的家,正所谓&离开已身,无物可求&。
当我们对松有了初步的体认后,理应深入,先从肩部开始,由肩部的自然放松开始深入为拉伸,就是肩胛骨向两侧舒展,肘部也由自然下垂改为肘吊,肘吊的目的是更好的把肩部松开。脊柱也从自然的弯曲状态下有意识的使其开始保持一种轻微的拉伸状态,要领是头部略向上拔,尾骨微下坐,大腿根部要有意识的松开。注意事项:由于肩背部的运动量增加了,呼吸与心脏的负担加重了,三窝的放松开始显得更重要了,时时体会,对于肩背部的拉伸要做到不过不失,不可强迫过分的去拉伸,而是在原来自然松垂的状态下拉伸,功法的练习是个细致的工作,要慢慢体会,如感觉不对时,要及时调整,可以回到全松的状态下再拉伸,我们应该认真体会肌肉的拉伸与收缩发僵的区别,现在开始进入调整脊柱的功法训练当中,更加注意胸腹的发松,感受重力对胸腹的作用力,胸腹不可挺凸,也不可含胸折腹过度,双肩要同时横展,双肘也要随着横开,但要做到左右均整,双肩横开放松后,就会感到胸腹开始慢慢的向下沉的感觉,而腰背部肌肉会有一种向两侧伸展的感觉,为了保持和加强这种感觉,身体重心开始前移到两脚脚尖的连线处,这样,我们胸腹肌肉下沉的感觉和腰背肌肉伸展的感觉会更强烈,双肘要保持空间定位,肘部高于手而低于肩,脊柱开始后绷,这时开始对动态平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候胸腹的肌肉松沉的感觉比头一阶段体会更明显和深入,腰背肌肉由于胸腹的松沉而会被动拉伸。注意事项:不要因为重心前移,而做成折腹弯腰,头也不可低头后仰,呼吸要保持通畅,锁骨不可耸起,把双臂舍出去,这时我们要学习和体会舍得二字,此阶段的体会是双臂筋肉(除了保持桩架的筋肉除外)全然的、没有丝毫抵抗回缩之意的依从重力作用,随着功法的深入和功力的增长,舍得的体会延伸到全身,也是我们以后练习功法的一种思想,我们必须认真体认。在我看来练功夫有功法和心法之说,功法者就是对形体的要求,而心法者是对功法的认知,在练功和读王芗斋老先生的遗著的过程中我感到松紧是武学的根本要素,是整个武学的基础,没有弄清楚松紧恐怕难以深入,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在站桩的过程中我发现祖先在创造语言汉字,处处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就拿&松&来说,祖先们就已经明示于后人如何去理解,第一个词&放松&,这就是说明了怎么样去做了,中国有句俗话&拿得起,放得下。&当我们往那一站时,架子是拿起来了,可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放下去了,这是关键,好多人在站桩时老是拿着个劲不肯放下,所以我觉得站桩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修行的过程。在练功的初期,我认为关键在于&放&,不要认为自己在练功,而是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休息一下。所谓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当我们真能放下的时候,那就会体会到下一个词&松开&,这个阶段的关键就是&开&,开什么?古书上讲:&关节者,缝隙也。&这时桩就深入到开骨缝的阶段了,意识上有种空洞扩大的感觉, 桩的状态也逐渐从静态转为动态,在深入下去就是第三个词了&开张&,这个词反映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当关节越来越开就会产生张力,就赋予桩一种预应力,一种自然的反弹力。在深入下去就是&紧张&,随着功力的深入,桩量的增加,从而达到了紧的状态,弓满弦的状态,这时我们可以认为松的状态是个常态,而紧就是松的一种特殊状态,但我们又不能无限制的拉伸下去,所以在紧的状态下,我们还是要强调松,就是要做到&松紧紧松勿过正。&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体会。让学友们见笑了。关键词:放松、松开、开张、紧张,松紧紧松勿过正。所谓心法就是我们对功法的理解,和我们的练功心态。多读老先生的书,认真去参悟。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握紧拳头少林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