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反手位则身摆短被人家拉正手大角鹿如何使用步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乒乓球长胶的用法
下载积分:820
内容提示:【精品】乒乓球长胶的用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05:12: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乒乓球长胶的用法
官方公共微信怎样使乒乓球拍更重
怎样使乒乓球拍更重
09-09-19 &匿名提问 发布
这个是不好恢复的,建议重新换胶皮。乒乓拍如果比较好,一般要注意保养,换了胶皮后应买一瓶胶皮清洗液,每次用完后清洗,最好再买两张套胶,清洗完后贴在胶皮上…除了胶皮所买的物品不超过三十块钱,希望你采纳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正胶 短颗粒胶皮,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易吃转,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打法,是直板快攻选手最常用的胶皮。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足够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不妨试试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反胶 反胶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故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使用者较多。同时由于击球稳定,易控制,因此也是初学者的首选。 生胶 生胶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对横拍两面攻选手而言,若采用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及摆短)配置,可获得击球的不同效果,造成对手的不适。 长胶 这是一种颗粒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薄海绵上面,这种胶皮能使球产生反常的旋转,如:用长胶搓对方的下旋球,球以上旋飞回;推挡对方攻来的上旋球,球以下旋飞回;削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回球会更转,而削一般拉球时回球则不转。用这种胶皮打球,对方失误多,自己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建议年轻人或初学者还是别用了,等老了跑不动时再用吧。 防弧胶皮 “防弧胶皮”是专门对付弧圈球的胶皮,这种胶皮胶面无粘性,表面较光滑且轻微发涩,击出的球运行速度较慢、弧线较短,着台后下沉飘忽,令对手难以判断,对付弧圈球尤为奏效。 怎样选择乒乓球拍 确定握法后,就要选择使用何种胶皮的海绵拍,这和自身要形成的打法密切相关: (一)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这是中国 选手最传统的球拍。过去庄则栋、李富荣、江嘉良、谢赛克等一批批世界冠军都采 用正胶海拙扫,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刘国梁也是用正胶海绵拍击退了各路好 手。它的特点是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正胶海绵 拍不容易吃各种旋转,正是由于粘性小也不容易制造强烈的旋转,所以正胶球拍虽 然拉不出强有力的弧圈球,但是在处理台内旋转球和正手抽杀方面却可以大占便宜。 刘国梁对罗茨科普夫一战最能说明问题。相持球上刘国梁明显处于劣势,但刘国梁 在台内摆短时总能先对手一步抢攻,赢得主动,而且由于正胶球速非常快,一般一 板就可打死而避免形成相持。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 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二)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我们熟悉的王涛,他的反手用的就是生胶, 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尤其是反手拨打台内短球时更是得心 应手,所以像陈静、耿丽娟等都采用反手生胶的打法,以便摆短时求得主动,同时又 能节省体力。王涛的反手弹打如今已成世界一绝,而南朝鲜以玄静和、朴境爱代表的 一批女选手采用直拍生胶的打法更是独树一帜,快速和抢先上手威胁较大。 (三)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向下、粘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这 是现在最常见的球拍,几乎100的欧洲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亚洲选手也有近80%使用。 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 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塞弗、马文革等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盖亭、王涛、孔令辉等快 攻结合弧圈打法的选手们是清一色的反胶。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四)防守型海绵拍。防守型技术一般以削球为主,也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正于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祥繁多。像丁松,他反手用正胶,削出的球介乎转与不转之间,而且随来球旋转强弱产生变化,令对手判断经常失误。而陈新华反手则采用长胶,这是一种颗粒向上、直径小于高度的胶皮,旋转变化相当大,对方拉过来的球越转,削回去的越转,而且击球下沉,对方不容易借力发力。进攻型球员也经常采用防守型海绵拍以弥补其反手的不足,像蔡振华,他反手使用防守型海绵拍,类似反胶而且无粘性,击球力量减弱,下沉飘忽,令对手难以按常规判断,对弧圈阅球尤为奏效,故而被称为&防弧圈型胶皮&。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以你最崇拜的运动员的球拍做为自己初学的样板,并且随 著球技的长进,结合自身特点相应变化。这是选择球拍的常用方法。 在九月底上海举行的体博会上,几乎所有的乒乓球板制造商都展示了自己生产的碳素球板。其实用碳素纤维制作乒乓球板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国际乒联规则规定: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mm。记得90年代初期日本人荻村一智朗先生任国际乒联主席时,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曾经有个提案要求取消“碳素球板”,后来荻村先生病故,该提案也就不了了之。2000年国际乒联最终选择了改打40mm大球,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提高了一步。碳素纤维的学名叫“聚丙烯晴基碳纤维”由碳纤维与相关的基体树脂(如环氧树脂)备制的复合材料其多项物理力性能如:比强度、比弹性率等可以与金属媲美(读者可参看BUTY普碳的文字介绍),但是比重却比金属轻得多。用碳素纤维制成的球板重量轻、反弹力大、击球弧线低平、速度快。自从国际乒联改打大球以来,碳素纤维球板作为提高攻击力的球板被迅速推广起来。 在2002年的上海展会上,各类“碳素”球板争奇斗艳,可以说将“碳素”板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至。传统认识的“碳素”球板应该是由纵横编织的碳素纤维布作碳素层制成的球板。通常每束含3000根碳素纤维的称为3K编织的碳纤维布,按照每平方厘米的编织密度计算可分为:5束、6束、7束、8束等,其单层厚度约在0.25——0.29mm之间,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每束含1000千根的称为1K,其编织密度会大大超过3K碳纤维布,但是它的厚度却只有0.15—0.2mm左右。由于工艺复杂1K碳纤维布的价格几乎是3K碳纤维布的3倍,也许是性价比的缘故,多数制造商均采用3K碳纤维布制作碳素球板。这种碳素纤维球板因其纤维有纵横两个方向的弹力,这种弹力方向和球板的木层纤维方向相辅相成,因此其弹力性能有明显的快速特点,这就是通常认识中的碳素纤维球板的标准。在进口球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球板比较出名,在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兹都使用过蝴蝶牌的碳素球板,他们使用的就是两层这种编织型碳布作夹层的碳素球板。国产碳素球板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剑中王》,它不仅选择了两层3K、6根/平方厘米日本进口的编织碳纤维作为球板两侧的加速层,而且在中间稳定层中设计加入了具有突出减震功能的芳基纤维层——用以克服碳素纤维震动衰减所需时间过长造成球板击球不稳定的弱点,这种碳素板保留了碳素板通常的快速,却比普通碳素板更稳定。当然市场上使用两层编织碳素纤维的球板其性能、做工也是良莠不齐,但是由于编织型碳纤维成本的限制,有品位的碳素纤维球板的市场价格通常多在200元以上。 随着碳素纤维制品的开发,过去用于制作渔杆等管装器材的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布”也被用于制作乒乓球板,由于碳纤维是不成束的单向排列,其厚度规格不等,含碳很少的这类碳素布可以薄至0.1mm以下,其成本价格只有编织碳素纤维的1/4。这类碳素纤维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弹力,因此设计球板时要考虑如何与木层纤维弹力方向互补的匹配。如果只采用两层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制成碳素球板,这类球板除能表现出碳素纤维的部分快速弹性之外,也还能较好的保留木制球板的手感。许多用惯了纯木制球板的人,在打大球时希望提高自己的攻击速度,但是又适应不了编织型碳纤维球板的高弹力,选择这类单向排列碳纤维球板比较适合。由于碳素层的成本可以控制得较低,这类碳素球板的价格也比较适中,市场上讲究综合性能设计水平的单向排列碳素球板如《大众碳精》、《拍里奥碳精》、《银河碳素板》等的价格一般在150元左右。 本届体博会又有一种新的碳素材料——“碳毡”,所谓碳毡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无纺布的碳素纤维“纸”。由于碳纤维排列无序,因此弹力方向也“无序”,弹力均匀是它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弹力的相互作用其向统一方向的集中弹力的爆发性无法和上述制品相比。或许是由于碳毡可以做得更薄,单层碳毡比目前市场上最薄(0.1mm)的单项排列的碳纤维还要便宜些,这也是该材料最大的优点。STIGA已经推出的7木6碳《红黑碳王》是否就是这种“碳层”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本届体博会上《三维》推出的9木8碳系列却采用的是这种材料。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必然会有新性能和新效果,又为众多球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还有一种用碳素颗粒胶压制的球板,也可以勉强称之为碳素球板,但是这只是一种新概念的碳素板。因为碳素颗粒胶在球板夹层中的作用是提高木层的硬度和整体弹性,它不具备碳纤维那样鲜明的高弹、高速特点。当然其价格只比一般木制球板略高一些也不足为奇了。 本届体博会上还出现一些“创新”的碳素球板,使人大开眼界。但是也有些创意值得推敲,因为中国乒协是国际乒联的重要会员,遵守规则是我们的义务。例如有的碳素板宣称“把碳立起来”就值得商榷,碳纤维在球板中立起来应该如何计算其厚度?按高度计算显然超出规则的允许,当然如果这种球板只是用于娱乐那就自当别论了。 碳素球板作为一种新材料球板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球友和运动员接受,当然新材料球板还有芳基纤维,芳/碳混织纤维,玻璃纤维等,这些新材料提供了包括速度在内的更加丰富的性能特点,必然会从多方面促进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着40mm大球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国外的许多优秀选手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而且国内的一些世界冠军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纯木制球板,选择更具攻击力的加碳纤维或芳/碳纤维的球板。其实由纯木制造到使用复合纤维材料早已被网球拍、羽毛球拍的发展历史所证明,复合纤维材料无论在性能的稳定性方面,还是性能的优越性方面都远远超出天然木材,更何况是在全人类注重环保、呼吁保护森林与树木的今天,无论从球板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原材料的生产(生长)周期带来的成本因素来看,还是从大球时代对攻击力的新要求来看,发展、推广、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都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由于复合纤维球板的威力是木制球板不能比拟的,所以选择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运动员个人的身体素质潜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就个人而言其击球威力是不可能无限提高的,但是技术、技巧是可以随着年龄和经验而增长的,而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需要掌握许多不同的新技术和新技巧,因此掌握这些复合纤维球板的性能,学习、掌握、积累驾驭这些攻击威力较大的复合纤维球板的技术、技巧应该从少年时代开始。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世界冠军使用加入了诸如碳素纤维、芳基纤维、芳/碳混织纤维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球板,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选乒乓球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现在自己到器材店选购乒乓球板、海绵、胶皮的球迷朋友越来越多了,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性能各异的品种、参差不齐的价位,许多人搞不清楚如何挑选底板、选配海绵胶皮。其实只要把握住自己的主要需求,再掌握一点性能知识和挑选技巧,就一定能找到一直适合自己的可心球拍。 有人认为,由世界冠军作广告的球板就是最好用的球板;甚至还有人认为,用世界冠军使用的那款球板,就能打出世界冠军那样的球。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实事求是地说,由世界冠军作广告的品牌,其公司一定是有实力的企业,在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有条件做得更好。但世界冠军选用的那款球拍应该最适合他个人的特点,却不一定适合你的需要。世界冠军之所以是“冠军”,他一定具备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身体条件,如: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等等,也一定经历过长期系统的艰苦训练,从而形成了他独到的技战术特长和敏锐的控球手感。再者,世界冠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也不同于一般人。笔者在全运会上见到一位世界冠军,他赛前准备了许多反贴套胶,根据小组赛和决赛阶段的不同场次和对手,分别选择使用,并一一做好标记。比赛前他用快速胶水将反胶海绵与底板重新粘合,仅海绵一侧他就反复涂抹胶水多达四遍以上,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因为乒乓球专用的快速胶水可以利用胶水中的挥发溶剂为海绵的微孔充气,形成气室效应,使球拍在粘合后的一段时间里弹性明显增加,击球速度明显加快。有这样习惯的运动员如果不用胶水,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找不到击球的用力感觉。据了解,由于快速胶水的作用,海绵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专业运动员几乎每十天半个月就要更换海绵。这些条件显然是一般人不具备的,更何况是完全模仿世界冠军的打法和技术也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记得六十年代初,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等世界冠军威震乒坛,为了使中国的乒乓球大业后继有人,领导决定让这些世界冠军带“徒弟”。许多“徒弟”将师傅的样子学的惟妙惟肖,但是其水平却相去甚远,落得了个“形似终归不是”的结果。而后来的世界冠军郗恩庭、许绍发、梁戈亮、李景光,无论是动作姿势还是打法特点都与老世界冠军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人们可以在他们那令人头疼的发球中看到徐寅生的聪明智慧,在他们凌厉的台上快速击球中看到庄则栋的弹击技巧,在他们的连珠炮般的进攻中看到李富荣那压倒对手的气势;在他们变化莫测的旋转中看到张燮林“魔术大师”的风范。因此,如果你不是只想做个“模仿秀”的话,大可不必一定要选择世界冠军的那款球拍。还是从自己实际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 打球的人有很多需要,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多赢、少输”。想“多赢”就要*特长突出,想“少输”就要*技术全面。特长之所以是特长,一是因为有威力,二是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选择球拍时首先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发挥。 例如:你的快攻、扣杀有威力,就应该选择较硬的底板,因为底板较硬会使你感到球的脱板速度较快,适合你追求凌厉、突然的风格。虽然这样会影响击球旋转和弧线的制造,也影响远台进攻,但是快攻扣杀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近台,主要击球的上升期和最高点,球点高对弧线的要求就比较低,选择较硬的球板更适合。同时应该搭配较软且厚度适中的海绵和速度较快的胶皮,海绵较软且不太厚,不仅有利于在难度大的快速击球情况下,提高对球的“驾驭”感觉。而且还能在进攻中发挥底板击球的作用,使攻球弧线变得更加快速低平,威力更大。 如果你的弧圈球拉的转、拉得冲,就应该选择较软的底板,因为底板软会使你感到控球时间较长,适合你放心大胆地摩擦球,制造强烈旋转。虽然这样会牺牲一点击球的节奏速度,但是强烈上旋球落台后会突然变速前冲,同样威力很大。更何况拉弧圈球经常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和下降期击球,变化的节奏同样可以使你驾驭全局,有时球点比球网要低,通过摩擦球制造弧线就十分重要了,再说较软的底板在中远台大力击球时,底板击球变形大、变形储能形成的回弹力也比硬球板好,使击球用力转变为球的自转速度和飞进速度的效率较高,所以弧圈球技术适合选择较软的底板。弧圈球打法需要搭配较硬且较厚的海绵和较粘的反胶,这样在拉球时不仅能充分摩擦球,而且由于海绵硬度高、弹性大还能提高攻击的速度。 如果你的技术更加丰富,追求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你就应该选择软硬适中的底板和适宜硬度、厚度的海绵,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根据你拉球和攻球的使用率有所侧重。当然防守擅长防守的人,常常是以慢制快、*变化取胜,这就必须选择好控制且弹性适中的底板,海绵的厚度、硬度与弹力有关,因为太硬、太厚的海绵不易控球,所以也要因人而异有所取舍。总之,乒乓球的取胜之道是扬长避短,选择球拍也是一样的道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还应考虑自身全面技术的总体平衡,例如:你的技术特点是控制有余而攻击力不足,为了提高杀伤力,不妨选择更硬、更弹的纤维底板。当年被划为稳健派的克罗地亚选手普里莫拉茨,使用了碳素纤维底板后,击球弧线变得快速低平,使他的反手击球像砸下来一样,后来被誉为“欧洲三虎”,并夺得世界杯单打冠军。也有的人自身击球力量有余,但是控球手感不足,击球失误较多,不妨牺牲一点力量、速度,选择稍软、稍慢的球拍,以减少击球的无谓失误,维持自己的全面技术平衡。因为一场球的胜负无非是自己打得好或是对方打得差,如果自己某些方面失误太多,总是发挥较差,对全局而言几板再有威力的击球也无助于事。 初学者和少年运动员在选择球拍时应该考虑到自己阶段性的任务。例如初学少年儿童,处在学技术阶段,应该选择弹性较小、好控制的球拍,有利于迅速掌握技术。少年运动员在提高技术阶段,不妨大胆选用加纤维的球板,特别是加入芳基、碳素纤维的底板。因为这类底板弹性比木质板大,使用它不仅从小就可以打出青年运动员一样速度的击球,而且从小学习驾驭这类球板的手感,长大或能打出一番新天地。(特别是改打大球以来,击球回合明显增多,提高杀伤力应该是从小训练的目标。) 多数酷爱乒乓球运动的朋友也许没有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或者没有条件使用快速胶水等专业用品,不妨选择加纤维的乒乓球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击球杀伤力,而且有益于学习现代乒乓球技术,如对拉、反撕等。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主要需求,在可驾驭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攻击力,才能充分挥洒属于自己的风采。一句话:适合自己的球拍才
各具特点5种胶皮 正胶 短颗粒胶皮,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易吃转,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打法,是直板快攻选手最常用的胶皮。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足够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不妨试试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反胶 反胶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故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使用者较多。同时由于击球稳定,易控制,因此也是初学者的首选。 生胶 生胶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对横拍两面攻选手而言,若采用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及摆短)配置,可获得击球的不同效果,造成对手的不适。 长胶 这是一种颗粒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薄海绵上面,这种胶皮能使球产生反常的旋转,如:用长胶搓对方的下旋球,球以上旋飞回;推挡对方攻来的上旋球,球以下旋飞回;削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回球会更转,而削一般拉球时回球则不转。用这种胶皮打球,对方失误多,自己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建议年轻人或初学者还是别用了,等老了跑不动时再用吧。 防弧胶皮 “防弧胶皮”是专门对付弧圈球的胶皮,这种胶皮胶面无粘性,表面较光滑且轻微发涩,击出的球运行速度较慢、弧线较短,着台后下沉飘忽,令对手难以判断,对付弧圈球尤为奏效。 怎样选择乒乓球拍 确定握法后,就要选择使用何种胶皮的海绵拍,这和自身要形成的打法密切相关: (一)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这是中国 选手最传统的球拍。过去庄则栋、李富荣、江嘉良、谢赛克等一批批世界冠军都采 用正胶海拙扫,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刘国梁也是用正胶海绵拍击退了各路好 手。它的特点是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正胶海绵 拍不容易吃各种旋转,正是由于粘性小也不容易制造强烈的旋转,所以正胶球拍虽 然拉不出强有力的弧圈球,但是在处理台内旋转球和正手抽杀方面却可以大占便宜。 刘国梁对罗茨科普夫一战最能说明问题。相持球上刘国梁明显处于劣势,但刘国梁 在台内摆短时总能先对手一步抢攻,赢得主动,而且由于正胶球速非常快,一般一 板就可打死而避免形成相持。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 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二)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我们熟悉的王涛,他的反手用的就是生胶, 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尤其是反手拨打台内短球时更是得心 应手,所以像陈静、耿丽娟等都采用反手生胶的打法,以便摆短时求得主动,同时又 能节省体力。王涛的反手弹打如今已成世界一绝,而南朝鲜以玄静和、朴境爱代表的 一批女选手采用直拍生胶的打法更是独树一帜,快速和抢先上手威胁较大。 (三)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向下、粘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这 是现在最常见的球拍,几乎100的欧洲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亚洲选手也有近80%使用。 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 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塞弗、马文革等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盖亭、王涛、孔令辉等快 攻结合弧圈打法的选手们是清一色的反胶。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四)防守型海绵拍。防守型技术一般以削球为主,也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正于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祥繁多。像丁松,他反手用正胶,削出的球介乎转与不转之间,而且随来球旋转强弱产生变化,令对手判断经常失误。而陈新华反手则采用长胶,这是一种颗粒向上、直径小于高度的胶皮,旋转变化相当大,对方拉过来的球越转,削回去的越转,而且击球下沉,对方不容易借力发力。进攻型球员也经常采用防守型海绵拍以弥补其反手的不足,像蔡振华,他反手使用防守型海绵拍,类似反胶而且无粘性,击球力量减弱,下沉飘忽,令对手难以按常规判断,对弧圈阅球尤为奏效,故而被称为&防弧圈型胶皮&。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以你最崇拜的运动员的球拍做为自己初学的样板,并且随 著球技的长进,结合自身特点相应变化。这是选择球拍的常用方法。 在九月底上海举行的体博会上,几乎所有的乒乓球板制造商都展示了自己生产的碳素球板。其实用碳素纤维制作乒乓球板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国际乒联规则规定: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mm。记得90年代初期日本人荻村一智朗先生任国际乒联主席时,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曾经有个提案要求取消“碳素球板”,后来荻村先生病故,该提案也就不了了之。2000年国际乒联最终选择了改打40mm大球,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提高了一步。碳素纤维的学名叫“聚丙烯晴基碳纤维”由碳纤维与相关的基体树脂(如环氧树脂)备制的复合材料其多项物理力性能如:比强度、比弹性率等可以与金属媲美(读者可参看BUTY普碳的文字介绍),但是比重却比金属轻得多。用碳素纤维制成的球板重量轻、反弹力大、击球弧线低平、速度快。自从国际乒联改打大球以来,碳素纤维球板作为提高攻击力的球板被迅速推广起来。 在2002年的上海展会上,各类“碳素”球板争奇斗艳,可以说将“碳素”板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至。传统认识的“碳素”球板应该是由纵横编织的碳素纤维布作碳素层制成的球板。通常每束含3000根碳素纤维的称为3K编织的碳纤维布,按照每平方厘米的编织密度计算可分为:5束、6束、7束、8束等,其单层厚度约在0.25——0.29mm之间,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每束含1000千根的称为1K,其编织密度会大大超过3K碳纤维布,但是它的厚度却只有0.15—0.2mm左右。由于工艺复杂1K碳纤维布的价格几乎是3K碳纤维布的3倍,也许是性价比的缘故,多数制造商均采用3K碳纤维布制作碳素球板。这种碳素纤维球板因其纤维有纵横两个方向的弹力,这种弹力方向和球板的木层纤维方向相辅相成,因此其弹力性能有明显的快速特点,这就是通常认识中的碳素纤维球板的标准。在进口球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球板比较出名,在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兹都使用过蝴蝶牌的碳素球板,他们使用的就是两层这种编织型碳布作夹层的碳素球板。国产碳素球板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剑中王》,它不仅选择了两层3K、6根/平方厘米日本进口的编织碳纤维作为球板两侧的加速层,而且在中间稳定层中设计加入了具有突出减震功能的芳基纤维层——用以克服碳素纤维震动衰减所需时间过长造成球板击球不稳定的弱点,这种碳素板保留了碳素板通常的快速,却比普通碳素板更稳定。当然市场上使用两层编织碳素纤维的球板其性能、做工也是良莠不齐,但是由于编织型碳纤维成本的限制,有品位的碳素纤维球板的市场价格通常多在200元以上。 随着碳素纤维制品的开发,过去用于制作渔杆等管装器材的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布”也被用于制作乒乓球板,由于碳纤维是不成束的单向排列,其厚度规格不等,含碳很少的这类碳素布可以薄至0.1mm以下,其成本价格只有编织碳素纤维的1/4。这类碳素纤维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弹力,因此设计球板时要考虑如何与木层纤维弹力方向互补的匹配。如果只采用两层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制成碳素球板,这类球板除能表现出碳素纤维的部分快速弹性之外,也还能较好的保留木制球板的手感。许多用惯了纯木制球板的人,在打大球时希望提高自己的攻击速度,但是又适应不了编织型碳纤维球板的高弹力,选择这类单向排列碳纤维球板比较适合。由于碳素层的成本可以控制得较低,这类碳素球板的价格也比较适中,市场上讲究综合性能设计水平的单向排列碳素球板如《大众碳精》、《拍里奥碳精》、《银河碳素板》等的价格一般在150元左右。 本届体博会又有一种新的碳素材料——“碳毡”,所谓碳毡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无纺布的碳素纤维“纸”。由于碳纤维排列无序,因此弹力方向也“无序”,弹力均匀是它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弹力的相互作用其向统一方向的集中弹力的爆发性无法和上述制品相比。或许是由于碳毡可以做得更薄,单层碳毡比目前市场上最薄(0.1mm)的单项排列的碳纤维还要便宜些,这也是该材料最大的优点。STIGA已经推出的7木6碳《红黑碳王》是否就是这种“碳层”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本届体博会上《三维》推出的9木8碳系列却采用的是这种材料。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必然会有新性能和新效果,又为众多球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还有一种用碳素颗粒胶压制的球板,也可以勉强称之为碳素球板,但是这只是一种新概念的碳素板。因为碳素颗粒胶在球板夹层中的作用是提高木层的硬度和整体弹性,它不具备碳纤维那样鲜明的高弹、高速特点。当然其价格只比一般木制球板略高一些也不足为奇了。 本届体博会上还出现一些“创新”的碳素球板,使人大开眼界。但是也有些创意值得推敲,因为中国乒协是国际乒联的重要会员,遵守规则是我们的义务。例如有的碳素板宣称“把碳立起来”就值得商榷,碳纤维在球板中立起来应该如何计算其厚度?按高度计算显然超出规则的允许,当然如果这种球板只是用于娱乐那就自当别论了。 碳素球板作为一种新材料球板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球友和运动员接受,当然新材料球板还有芳基纤维,芳/碳混织纤维,玻璃纤维等,这些新材料提供了包括速度在内的更加丰富的性能特点,必然会从多方面促进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着40mm大球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国外的许多优秀选手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而且国内的一些世界冠军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纯木制球板,选择更具攻击力的加碳纤维或芳/碳纤维的球板。其实由纯木制造到使用复合纤维材料早已被网球拍、羽毛球拍的发展历史所证明,复合纤维材料无论在性能的稳定性方面,还是性能的优越性方面都远远超出天然木材,更何况是在全人类注重环保、呼吁保护森林与树木的今天,无论从球板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原材料的生产(生长)周期带来的成本因素来看,还是从大球时代对攻击力的新要求来看,发展、推广、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都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由于复合纤维球板的威力是木制球板不能比拟的,所以选择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运动员个人的身体素质潜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就个人而言其击球威力是不可能无限提高的,但是技术、技巧是可以随着年龄和经验而增长的,而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需要掌握许多不同的新技术和新技巧,因此掌握这些复合纤维球板的性能,学习、掌握、积累驾驭这些攻击威力较大的复合纤维球板的技术、技巧应该从少年时代开始。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世界冠军使用加入了诸如碳素纤维、芳基纤维、芳/碳混织纤维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球板,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挑选乒乓球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现在自己到器材店选购乒乓球板、海绵、胶皮的球迷朋友越来越多了,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性能各异的品种、参差不齐的价位,许多人搞不清楚如何挑选底板、选配海绵胶皮。其实只要把握住自己的主要需求,再掌握一点性能知识和挑选技巧,就一定能找到一直适合自己的可心球拍。 有人认为,由世界冠军作广告的球板就是最好用的球板;甚至还有人认为,用世界冠军使用的那款球板,就能打出世界冠军那样的球。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实事求是地说,由世界冠军作广告的品牌,其公司一定是有实力的企业,在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有条件做得更好。但世界冠军选用的那款球拍应该最适合他个人的特点,却不一定适合你的需要。世界冠军之所以是“冠军”,他一定具备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身体条件,如: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等等,也一定经历过长期系统的艰苦训练,从而形成了他独到的技战术特长和敏锐的控球手感。再者,世界冠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也不同于一般人。笔者在全运会上见到一位世界冠军,他赛前准备了许多反贴套胶,根据小组赛和决赛阶段的不同场次和对手,分别选择使用,并一一做好标记。比赛前他用快速胶水将反胶海绵与底板重新粘合,仅海绵一侧他就反复涂抹胶水多达四遍以上,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因为乒乓球专用的快速胶水可以利用胶水中的挥发溶剂为海绵的微孔充气,形成气室效应,使球拍在粘合后的一段时间里弹性明显增加,击球速度明显加快。有这样习惯的运动员如果不用胶水,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找不到击球的用力感觉。据了解,由于快速胶水的作用,海绵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专业运动员几乎每十天半个月就要更换海绵。这些条件显然是一般人不具备的,更何况是完全模仿世界冠军的打法和技术也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记得六十年代初,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等世界冠军威震乒坛,为了使中国的乒乓球大业后继有人,领导决定让这些世界冠军带“徒弟”。许多“徒弟”将师傅的样子学的惟妙惟肖,但是其水平却相去甚远,落得了个“形似终归不是”的结果。而后来的世界冠军郗恩庭、许绍发、梁戈亮、李景光,无论是动作姿势还是打法特点都与老世界冠军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人们可以在他们那令人头疼的发球中看到徐寅生的聪明智慧,在他们凌厉的台上快速击球中看到庄则栋的弹击技巧,在他们的连珠炮般的进攻中看到李富荣那压倒对手的气势;在他们变化莫测的旋转中看到张燮林“魔术大师”的风范。因此,如果你不是只想做个“模仿秀”的话,大可不必一定要选择世界冠军的那款球拍。还是从自己实际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 打球的人有很多需要,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多赢、少输”。想“多赢”就要*特长突出,想“少输”就要*技术全面。特长之所以是特长,一是因为有威力,二是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选择球拍时首先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发挥。 例如:你的快攻、扣杀有威力,就应该选择较硬的底板,因为底板较硬会使你感到球的脱板速度较快,适合你追求凌厉、突然的风格。虽然这样会影响击球旋转和弧线的制造,也影响远台进攻,但是快攻扣杀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近台,主要击球的上升期和最高点,球点高对弧线的要求就比较低,选择较硬的球板更适合。同时应该搭配较软且厚度适中的海绵和速度较快的胶皮,海绵较软且不太厚,不仅有利于在难度大的快速击球情况下,提高对球的“驾驭”感觉。而且还能在进攻中发挥底板击球的作用,使攻球弧线变得更加快速低平,威力更大。 如果你的弧圈球拉的转、拉得冲,就应该选择较软的底板,因为底板软会使你感到控球时间较长,适合你放心大胆地摩擦球,制造强烈旋转。虽然这样会牺牲一点击球的节奏速度,但是强烈上旋球落台后会突然变速前冲,同样威力很大。更何况拉弧圈球经常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和下降期击球,变化的节奏同样可以使你驾驭全局,有时球点比球网要低,通过摩擦球制造弧线就十分重要了,再说较软的底板在中远台大力击球时,底板击球变形大、变形储能形成的回弹力也比硬球板好,使击球用力转变为球的自转速度和飞进速度的效率较高,所以弧圈球技术适合选择较软的底板。弧圈球打法需要搭配较硬且较厚的海绵和较粘的反胶,这样在拉球时不仅能充分摩擦球,而且由于海绵硬度高、弹性大还能提高攻击的速度。 如果你的技术更加丰富,追求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你就应该选择软硬适中的底板和适宜硬度、厚度的海绵,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根据你拉球和攻球的使用率有所侧重。当然防守擅长防守的人,常常是以慢制快、*变化取胜,这就必须选择好控制且弹性适中的底板,海绵的厚度、硬度与弹力有关,因为太硬、太厚的海绵不易控球,所以也要因人而异有所取舍。总之,乒乓球的取胜之道是扬长避短,选择球拍也是一样的道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还应考虑自身全面技术的总体平衡,例如:你的技术特点是控制有余而攻击力不足,为了提高杀伤力,不妨选择更硬、更弹的纤维底板。当年被划为稳健派的克罗地亚选手普里莫拉茨,使用了碳素纤维底板后,击球弧线变得快速低平,使他的反手击球像砸下来一样,后来被誉为“欧洲三虎”,并夺得世界杯单打冠军。也有的人自身击球力量有余,但是控球手感不足,击球失误较多,不妨牺牲一点力量、速度,选择稍软、稍慢的球拍,以减少击球的无谓失误,维持自己的全面技术平衡。因为一场球的胜负无非是自己打得好或是对方打得差,如果自己某些方面失误太多,总是发挥较差,对全局而言几板再有威力的击球也无助于事。 初学者和少年运动员在选择球拍时应该考虑到自己阶段性的任务。例如初学少年儿童,处在学技术阶段,应该选择弹性较小、好控制的球拍,有利于迅速掌握技术。少年运动员在提高技术阶段,不妨大胆选用加纤维的球板,特别是加入芳基、碳素纤维的底板。因为这类底板弹性比木质板大,使用它不仅从小就可以打出青年运动员一样速度的击球,而且从小学习驾驭这类球板的手感,长大或能打出一番新天地。(特别是改打大球以来,击球回合明显增多,提高杀伤力应该是从小训练的目标。) 多数酷爱乒乓球运动的朋友也许没有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或者没有条件使用快速胶水等专业用品,不妨选择加纤维的乒乓球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击球杀伤力,而且有益于学习现代乒乓球技术,如对拉、反撕等。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主要需求,在可驾驭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攻击力,才能充分挥洒属于自己的风采。一句话:适合自己的球拍才是最好的球拍。
对初学者,我建议用国产的银河、郗恩庭。对技术还可以的,我推荐butterfly,质量很不错。
对初学者,我建议用国产的银河、郗恩庭。对技术还可以的,我推荐butterfly,质量很不错。
建议你去买正牌子的,也就是说买名牌的,像亚萍的就不错!
挑选乒乓球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现在自己到器材店选购乒乓球板、海绵、胶皮的球迷朋友越来越多了,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性能各异的品种、参差不齐的价位,许多人搞不清楚如何挑选底板、选配海绵胶皮。其实只要把握住自己的主要需求,再掌握一点性能知识和挑选技巧,就一定能找到一直适合自己的可心球拍。 有人认为,由世界冠军作广告的球板就是最好用的球板;甚至还有人认为,用世界冠军使用的那款球板,就能打出世界冠军那样的球。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实事求是地说,由世界冠军作广告的品牌,其公司一定是有实力的企业,在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有条件做得更好。但世界冠军选用的那款球拍应该最适合他个人的特点,却不一定适合你的需要。世界冠军之所以是“冠军”,他一定具备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身体条件,如: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等等,也一定经历过长期系统的艰苦训练,从而形成了他独到的技战术特长和敏锐的控球手感。再者,世界冠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也不同于一般人。笔者在全运会上见到一位世界冠军,他赛前准备了许多反贴套胶,根据小组赛和决赛阶段的不同场次和对手,分别选择使用,并一一做好标记。比赛前他用快速胶水将反胶海绵与底板重新粘合,仅海绵一侧他就反复涂抹胶水多达四遍以上,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因为乒乓球专用的快速胶水可以利用胶水中的挥发溶剂为海绵的微孔充气,形成气室效应,使球拍在粘合后的一段时间里弹性明显增加,击球速度明显加快。有这样习惯的运动员如果不用胶水,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找不到击球的用力感觉。据了解,由于快速胶水的作用,海绵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专业运动员几乎每十天半个月就要更换海绵。这些条件显然是一般人不具备的,更何况是完全模仿世界冠军的打法和技术也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记得六十年代初,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等世界冠军威震乒坛,为了使中国的乒乓球大业后继有人,领导决定让这些世界冠军带“徒弟”。许多“徒弟”将师傅的样子学的惟妙惟肖,但是其水平却相去甚远,落得了个“形似终归不是”的结果。而后来的世界冠军郗恩庭、许绍发、梁戈亮、李景光,无论是动作姿势还是打法特点都与老世界冠军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人们可以在他们那令人头疼的发球中看到徐寅生的聪明智慧,在他们凌厉的台上快速击球中看到庄则栋的弹击技巧,在他们的连珠炮般的进攻中看到李富荣那压倒对手的气势;在他们变化莫测的旋转中看到张燮林“魔术大师”的风范。因此,如果你不是只想做个“模仿秀”的话,大可不必一定要选择世界冠军的那款球拍。还是从自己实际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 打球的人有很多需要,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多赢、少输”。想“多赢”就要*特长突出,想“少输”就要*技术全面。特长之所以是特长,一是因为有威力,二是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选择球拍时首先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发挥。 例如:你的快攻、扣杀有威力,就应该选择较硬的底板,因为底板较硬会使你感到球的脱板速度较快,适合你追求凌厉、突然的风格。虽然这样会影响击球旋转和弧线的制造,也影响远台进攻,但是快攻扣杀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近台,主要击球的上升期和最高点,球点高对弧线的要求就比较低,选择较硬的球板更适合。同时应该搭配较软且厚度适中的海绵和速度较快的胶皮,海绵较软且不太厚,不仅有利于在难度大的快速击球情况下,提高对球的“驾驭”感觉。而且还能在进攻中发挥底板击球的作用,使攻球弧线变得更加快速低平,威力更大。 如果你的弧圈球拉的转、拉得冲,就应该选择较软的底板,因为底板软会使你感到控球时间较长,适合你放心大胆地摩擦球,制造强烈旋转。虽然这样会牺牲一点击球的节奏速度,但是强烈上旋球落台后会突然变速前冲,同样威力很大。更何况拉弧圈球经常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和下降期击球,变化的节奏同样可以使你驾驭全局,有时球点比球网要低,通过摩擦球制造弧线就十分重要了,再说较软的底板在中远台大力击球时,底板击球变形大、变形储能形成的回弹力也比硬球板好,使击球用力转变为球的自转速度和飞进速度的效率较高,所以弧圈球技术适合选择较软的底板。弧圈球打法需要搭配较硬且较厚的海绵和较粘的反胶,这样在拉球时不仅能充分摩擦球,而且由于海绵硬度高、弹性大还能提高攻击的速度。 如果你的技术更加丰富,追求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你就应该选择软硬适中的底板和适宜硬度、厚度的海绵,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根据你拉球和攻球的使用率有所侧重。当然防守擅长防守的人,常常是以慢制快、*变化取胜,这就必须选择好控制且弹性适中的底板,海绵的厚度、硬度与弹力有关,因为太硬、太厚的海绵不易控球,所以也要因人而异有所取舍。总之,乒乓球的取胜之道是扬长避短,选择球拍也是一样的道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还应考虑自身全面技术的总体平衡,例如:你的技术特点是控制有余而攻击力不足,为了提高杀伤力,不妨选择更硬、更弹的纤维底板。当年被划为稳健派的克罗地亚选手普里莫拉茨,使用了碳素纤维底板后,击球弧线变得快速低平,使他的反手击球像砸下来一样,后来被誉为“欧洲三虎”,并夺得世界杯单打冠军。也有的人自身击球力量有余,但是控球手感不足,击球失误较多,不妨牺牲一点力量、速度,选择稍软、稍慢的球拍,以减少击球的无谓失误,维持自己的全面技术平衡。因为一场球的胜负无非是自己打得好或是对方打得差,如果自己某些方面失误太多,总是发挥较差,对全局而言几板再有威力的击球也无助于事。 初学者和少年运动员在选择球拍时应该考虑到自己阶段性的任务。例如初学少年儿童,处在学技术阶段,应该选择弹性较小、好控制的球拍,有利于迅速掌握技术。少年运动员在提高技术阶段,不妨大胆选用加纤维的球板,特别是加入芳基、碳素纤维的底板。因为这类底板弹性比木质板大,使用它不仅从小就可以打出青年运动员一样速度的击球,而且从小学习驾驭这类球板的手感,长大或能打出一番新天地。(特别是改打大球以来,击球回合明显增多,提高杀伤力应该是从小训练的目标。) 多数酷爱乒乓球运动的朋友也许没有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或者没有条件使用快速胶水等专业用品,不妨选择加纤维的乒乓球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击球杀伤力,而且有益于学习现代乒乓球技术,如对拉、反撕等。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主要需求,在可驾驭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攻击力,才能充分挥洒属于自己的风采。一句话:适合自己的球拍才是最好的球拍。 参考资料:
横拍最好用,左防又防,攻击都非常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得多练乒乓球的战术第一节 战略、战术概述战略、战术二词,原为军事用语。其含义如下:战略: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带有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的任务。从上述定义中看,战略与战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指全局,另一个是指局部。根据乒乓球比赛的实际,一个队参加一届大型的比赛,其参赛人员的确定、突破口的选择(如中国男队近年参加世界比赛,选择了双打为突破口),皆属战略研究的范畴。乒乓球战术的定义有好几种,这里选析两个。所谓乒乓球运动的战术,即乒乓球运动员为争取比赛胜利,综合运用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方法。战术是一种方法。什么方法呢?它是综合运用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方法。运用此法的目的是,争取比赛的胜利。 在乒乓球比赛中,心理与身体素质的运用往往是结合到技术之中的,一般较少有单纯运用心理与身体素质的情况。比如,关键时刻对方手软了,根据这种心理状态,大胆地运用压对方正手的战术。所以,有人又把乒乓球战术的定义说成为:“根据彼、我诸方面的情况,为争取比赛的胜利而合理地运用技术的方法。”这种说法突出了问题的主要矛盾。下面,再将战术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作一分析。技术是指运动员根据竞赛的要求,能充分发挥机体能力的最合理、最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如:发球的动作方法,怎样用力就更旋转等,是技术问题;而发球至什么落点、怎样配套,属战术问题。又如: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站位、拍形、击球时间、触球部位等),是技术问题;而在比赛中,先攻哪儿,再攻哪儿,什么时候攻等,属战术问题。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掌握了全面、实用的技术,才有可能运用多变的战术。同样,在比赛中,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得以充分发挥。在训练中,只有带着战术意识去练技术,才能练就真正实用的技术。我们见过一些训练刻苦但成绩并不理想的运动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练习技术时缺乏战术目的,只是一味地练,至于所练技术在比赛中起什么作用、怎样使用,心中不大清楚,这样练就的技术在比赛中并不实用。技术与战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技术、战术是不断地发展的。一般地说,技术的发展往往走在战术的前面。改进了原有技术,出现了新技术,可能会产生新战术。但是,先进的战术,又可以反过来积极地促进技术的提高与发展。 第二节 发球抢攻战术发球抢攻,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战术之一。近年来,世界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越来越重视这一战术,并使之有了很大的发展。运用发球抢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发球与抢攻的配合。发球时,应明确对方都可能怎样接、接到什么位置、自己怎样抢攻等。如:欧洲弧圈球选手发下旋至中国快攻者反手,然后抢拉弧圈则十分有利。但中国快攻运动员把下旋发至弧圈球选手反手,对方或接发球抢拉,或搓一扳强烈下旋至中国选手反手,中国快攻运动员则往往被动。二、注意发球抢攻与其它战术的配合。现接发球水平越来越高,有时接过来的球很难抢攻。此时,可先控制一板,争取下一板抢攻。不能一心只想发球后就抢攻,一旦无机会,或盲目抢攻、或显得无计可施,都会形成相持球的被动。三、注意提高发球的质量,将速度、旋转和落点的变化结合起来。同时,应特别强调发球花样的创新,为抢攻制造更多的机会。当前,应特别注意克服发球种类“清一色”高抛、发球落点只短无长的现象。四、抢攻应大胆果断,不论对方用搓、拉(包括弧圈球)等技术接发球,自己应都能抢攻。抢攻的技术好,可以增加发球的威力。因为对方接发球顾虑多,就容易出机会。五、每个运动员应有两套特别突出的发球抢攻,多而不精或只有一招,都不好。 具体的发球抢攻战术,主要有下面几套:(一)正手发转与不转球后抢攻一般以发至对方中路或右方短球为主,配合左方长球。开始先发短的下旋球为好,以控制对方不能抢攻或抢拉,然后再发不转球抢攻。不转球,一般也先发短的,或发至对方攻势较弱的一面;如果对方吃,还可适当发些长的到其正手。若能发到似出台又未出台的落点,则效果更好。欧洲拉弧圈球的选手,往往是发不转球到直拍选手的左方或中路近网,配合左长的下旋球。因为直拍选手反手遇强烈下旋多不敢起板,只能以搓回接,欧洲选手正好抢拉弧圈球。也可有计划地发短球后,先快搓两大角长球,再伺机抢攻或抢拉(冲)。这样,既可避免盲目抢攻,还可打乱对方接发球后就准备防守的战术。(二)侧身用正手发高、低抛左侧上、下旋球后抢攻侧身用正手发高、低抛左侧上、下旋球的落点为:发至对方中左短、左大角、中左长、中右(向侧拐弯飞行正好至对方怀中)和右短,配合一个直线奔球。左手执拍的选手采用此套发球抢攻的战术,威胁更大。一般多用侧身发高抛至对方右近网,对方轻拉至反手,可用推挡狠压(也可用侧身攻)一板直线,或直接得分,或为下板球的连续进攻制造机会;若对方撇一板正手位球,可用正手攻一斜线至对方反手。由于近年来高抛发球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却又没有什么新的发展,所以,它的作用已大不如前。为了增强高抛发球的效果,除应使其本身有所发展外,还应强调与低抛发球及其它发球配合运用。(三)反手发右侧旋后抢攻 此战术尤其适合擅长反手进攻的选手运用。一般多发至对方中右近网或半出台落点,然后用正、反手抢攻对方反手。亦可发长球至两大角。一般发至对方正手时,对方常会轻拉直线,可用反手抢攻斜线。若发至对方反手拉,还可伺机侧身抢攻。对横拍削球手,以发至中右半出台为好。因为横握拍用正手接右侧旋球不便发力,控制能力低。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应强调出手动作要快。对方接发球的一般规律是:你发短球,对方接球也短。发球抢攻者应有这方面的意识。(四)反手发急球后抢推、抢攻此战术在运用时,可分下面两种情况:1、反手发急上旋球至对方反手后,侧身抢攻。要求急球必须发得快、力量大、线路长。最好能有一个直线急球配合。2、擅长反手推挡的选手,或遇到对方反手推攻较差的选手,可发急下旋后用推挡紧压对方反手再伺机侧身攻的战术。为增加上述战术的效果,可与发右方小球配合运用,以长短互相牵制,相得益彰。(五)反手发高抛右侧上、下旋球后抢攻一般以发至对方正手位或中右近网为主,配合发两大角长球,伺机抢攻。38届世界女单冠军曹燕华擅用此战术。(六)下蹲发球后抢攻可以将左侧上、下旋与右侧上、下旋球结合运用,落点上应有长、短变化。对付只会用搓接发球的选手,应以发上旋为主。抢攻落点以中路为最佳,往往可直接得分。当然,还要注意灵活变化,攻击对方的弱点或声东击西。第三节 对攻战术两名进攻型选手相遇,形成攻对攻的局面时,常采用下列战术。一、压对方反手,伺机正手攻或侧身攻(一)一般用于对付反手较弱或进攻能力不强的对手,如35届世乒赛时,匈牙利选手就用正、反手弧圈球压住中国选手的反手,趁中国选手挤出较高的球后即发力猛冲。(二)压对方反手时,可用推挡、反手攻或弧圈球。(三)压对方反手准备侧身前,应主动制造机会,或突然加力一板、或攻压一板中路、或攻压一板大角度,尽量避免盲目侧身。二、压左调右(亦称压反手变正手)(一)适用范围1、自己反手不如对方反手时,主动变线避实就虚。2、对方侧身攻的意识极强,用变其正手的方法,既可偷袭空当,又可牵制对方的侧身攻。3、对付正手位攻击力不够强的选手。4、自己正手好,主动变对方正手后伺机正手攻。5、自己反手攻击力很强,可在变对方正手位时直接得分或取得主动。6、左手执拍的选手用此战术较多,因变线的角度大,右手执拍的选手往往被动。(二)运用此战术时,应注意的问题。1、变线的这板球应有质量。如,推挡变线应凶一点,这样对方跑过去难于发力,自己侧身抢攻就容易。2、避免习惯性变线,被对方适应,反遭被动。3、应是主动变线,切忌被动变线,否则易给对方提供抢攻的机会。三、压左等右(紧压对方反手,等着对方变线,自己用正手抢攻)多在对方采用压左调右的战术时使用。运用此战术时,压对方反手要凶些,否则对方变线较狠,自己往往被动。以上三个战术经常结合运用。如,对方反手较弱或准备不足时,先用压对方反手的战术;但对方注意了反手,或增多了侧身攻后,就应改用变对方正手的战术。而当自己在反手位得利后(包括侧身攻),对方往往会频频变线到自己正手,此时自己又应采用压左等右的战术。四、调右压左(一)运用方法:先打对方正手,将其调到正手位并被迫离台后,再打其反手位。注意,调正手位的这板球要凶,否则易遭对方攻击。(二)适用范围:1、对方左半台进攻能力较强,压对方反手位不占便宜时。如我国快攻手在对付擅长侧身抢攻(冲)的单面攻选手时常采用此战术。2、对付正手位进攻能力不很强,或反手位只能近台、不擅离台的直拍快攻选手。这是目前欧洲选手对付不会反手攻球的直拍快攻手的主要战术。五、用加减力量压对方反手、中路后,迅速抢攻用于对付站位中台的两面拉(攻)的选手。运用此战术时,一般应先用加力推(攻)将对方压下去,再用减力挡将其诱上来,然后伺机加力扣杀。如果仅有减力挡,无有加力推,就容易招来被动。六、连压对方中路或正手,伺机抢攻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运用此战术:1、对方的反手攻击力较强。2、对方属两面拉(攻)打法,但反手强、正手弱。3、对方虽为两面攻选手,但遇中路球习惯于侧身攻者。如在第三届亚乒赛时,郭跃华对河野满。郭跃华先推压河野满的中路,然后抢冲反手或中路。但当河野满用侧身攻来对付中路球时,郭跃华又改为先调其正手,河野满被迫移位偏中,郭跃华再打其中路,直至获胜。第四节 拉攻战术拉攻是进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主要战术,即用拉球(包括一般拉球、小上旋和弧圈球)找机会,然后伺机突击(包括扣杀和抢冲)。具体运用时,有如下几种:一、拉一角为主,伺机突击自己的特长线路或中路追身具体拉哪一角,可从两方面考虑: (一)选择对方削球较弱(不稳或旋转变化不强)的一面;(二)拉对方攻势较弱的一面。选择这样的拉球线路,既容易寻找突击的机会,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方的反攻。突击的难度比拉球大,以自己最擅长的线路突击可以提高命中率。中路追身,是削球手的共同弱点,易出高球或直接失误。所以,突击中路又是更毒的线路。但是,突击中路的技术难度较大,应注意在平时训练中狠抓这一技术的训练。二、拉中路杀两角或拉两角杀中路拉中路杀两角,是从中路找机会,然后杀两角得分。对付站位较近或控制落点较凶的削球手效果尤好。中路球,不好削,更难于削出落点很凶的球,所以,突击的机会就比较多。拉两角杀中路,是从两角找机会,然后突击中路得分(或是突击中路后,使对方削出更高的机会球,再大力扣杀两大角)。三、拉左杀右或拉右杀左这两个战术实际是拉一角杀另一角。一般拉对方削球或反攻较弱的一角,杀另一角。由于拉与杀线路的变化,常使对方不适应而招来被动或失误。四、拉直杀斜或拉斜杀直这两个战术各具特点。拉斜线,比较保险、稳健;杀直线,突然性强、速度快,但技术难度较大。拉直线,仅从线路讲技术难度较大,但拉球本身技术难度小、较稳健;杀斜线,比杀直线容易多了,命中率也高。比赛中,具体采用哪个战术,还需依对方和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说来,拉斜杀直比拉直杀斜战术运用得多。五、拉长球配合拉将出台的球,伺机突击在具体运用中,可有两种方法:(一)先拉长球至近对方端线处(包括小上旋和弧圈球)。迫对方后退削球,再突然拉一板中路偏右的短球(将出台),使对方难以控制而削出高球,突击得分。(二)先拉将出台的轻球,再发力拉接近端线的长球,使对方因来不及后退而削出高球或失误。若能拉出将出台的强烈上旋的弧圈球,再配合前冲的长球,则效果更好。六、变化拉球的旋转,伺机突击拉弧圈球的选手,可拉真(强烈上旋)、假(不转)及侧旋弧圈;一般拉球的选手,可拉上旋和侧旋球,用旋转的变化来增加削球的困难。如能将侧旋球拉至对方中路,则效果更好。七、拉搓、拉吊结合,伺机突击运用此战术时,一定不要搓、吊过多,否则自己越搓(吊)越软,对方还会利用此机会反攻。为防对方的反攻,搓和吊球的弧线一定要低并讲究落点;一旦对方反攻后,应坚决回击好第一板,使其难于连续进攻。八、拉、搓、拱结合,伺机突击此战术多为一面使用长胶、一面使用反胶球拍的运动员在对付削球打法时运用。一般先用弧圈球(包括小上旋及一般拉球)将对方拉下台去削,然后用搓球又将其引上台来,对搓中再突然用拱球找机会,伺机发力突击。九、稳拉为主、伺机突击这是使用胶皮拍的直拍削球手或攻削结合打法运动员在对付削球时的一种战术。他们一拉就是十来板,然后再伺机发力攻。遇反攻能力较强的削球选手时,应慎用。第五节 削中反攻战术一、削转与不转球,伺机反攻旋转变化是削球选手争取主动的关键,从目前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看,没有旋转变化的削球是难以取胜的。一般是先削加转球,使弧圈球选手难于抢冲并拉得手臂发硬后,突然送出不转球,伺机上前反攻。在具体运用中,有时还采用削加转球至对方反手,削不转球至对方正手,伺机进行反攻的战术。还有人以连续削接近端线的不转长球为主,使对方拉球失误或自己伺机反攻。使用不同性能球拍的削球选手应充分发挥武器的特点,不仅反手擅长倒拍削球,正手亦应掌握此项技能。著名削球手陆元盛当年使众多攻球手败北,其重要原因就是他正手的倒拍削球使对手很难适应。二、逼两角,伺机反攻 分先逼左角、再逼右角和先逼右角、再逼左角两种方法。对手右方攻势强的,先逼其左角;对手左方攻势强的(如擅长侧身拉攻),先逼其右角。使对方不能站定等着打。此战术若能和旋转变化相结合则更好。如先逼对方右角,再突变其左角,配合转与不转的变化,对方在来不及侧身攻时多以搓过渡,判断不清就容易出高球或下网,削球选手可伺机反攻。三、按对方突击时,逢斜变直、逢直变斜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往往是接过去就算,结果常遭对方连续攻击,最终难免失分。为在被动中争得主动,应采用“逢直变斜、逢斜变直”的战术,使对方不能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击球,增加了连续进攻的难度。四、破对方长短球的战术(一)如对方吊的小球较高,位置也合适,削球手应果断地上前反攻。(二)如对方吊的小球又短又低,很难反攻,可采用摆短、劈两大角或控制一板到对方攻势较弱的地方,不让其起板突击,争取自己抢攻。(三)如果发现对方在有意实施吊小球的战术,可主动削近对方端线的不转长球。这样,对方很难再吊小球,若硬要放小球也很容易出机会球,削球手可上前攻之。 五、攻、削、挡结合(一)削、挡结合 1、主动运用削、挡结合战术。一般是异线变化。如,先用削球连逼对方反手大角度,对方侧身拉,再突然上前挡一板至其正手空当,伺机反攻。2、被动运用:在对方搓中突击、发球抢攻或吊小球后打突击时,皆可在台前挡一板。既可缓解来不及后退削球的燃眉之急,又可变化击球节奏,变被动为主动。(二)拱、挡、削结合,伺机反攻此战术多为使用长胶球拍的直拍选手采用。在近台,用反手拱斜、直线后,伺机用正、反手抢攻;当对方轻拉时,可轻挡对方两大角(一般多挡至对方反手),对方被迫改搓或轻轻将球托起后,迅速反攻;若对方发力拉时,一般以削球回接,伺机变挡或攻。这种打法在回球的旋转、落点、力量、节奏上皆有变化,所以,往往使对方心里很不踏实。第六节 搓攻战术搓攻战术,是进攻型打法的辅助战术之一,又是削球打法相互交锋时的主要战术之一。一、先搓反手大角,再变直线,伺机进攻主要用来对付反手不擅进攻的选手。先逼住对方反手大角,视其准备侧身攻或将注意力都放到了反手后,就变线至其正手,伺机抢攻。 二、搓转与不转球后,伺机反攻一般以先搓加转球为主,然后用相似的动作搓不转球,对方不适应或一时不慎就会将球搓高,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在运用旋转变化时,最好能与落点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三、以快搓(或摆短)短球为主,配合劈两大角长球,伺机进攻短球,特别是加转短球,对方抢攻的难度比较大,但光是短的对方又容易适应;近年来欧洲选手攻台内短球的技术有很大提高,所以,应注意用两大角长球配合。对付进攻型选手(尤其是弧圈球选手)时,应特别讲究搓球的速度和落点,并应尽量少搓,树立搓一板即攻的指导思想。四、搓中转快攻(一)对搓中先拉一板弧圈或小上旋,迫使对方打快攻。(二)搓中突击:直拍正胶快攻选手,在遇到旋转不特别强烈或位置比较合适的搓球时,应大胆运用搓中突击或快点的技术,由此而转入连续进攻。(三)搓中变推:遇对方搓过来的不转球(包括长胶、防弧圈球拍搓过来的球),直拍进攻型选手可用推挡对之,由搓变推,转为快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角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