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怎么会得白血病是那样得

如何理解《后会无期》的结局?
感觉不是特别懂,最后冯绍峰没有出现是不是应了前面一句“混的不好就留个念想”?还有没有听到朴树的歌阿!
按投票排序
凡是说自己没听到《平凡之路》的人,那都是对你看电影不看完字幕的惩罚!————首先对那些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看完片尾字幕的朋友们道歉————我知道那不是你们的错,但我们还是要尽力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影院在厅内还有观众时就强行结束放映,条件许可时还是要向影院经理表达不满和抗议,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当然在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就算了,犯不着为看个片尾字幕被打一顿。————100赞了我不好意思就拿上面这个糊弄大家了给点干货吧————根据我一个看过剧本的朋友的说法(你们懂的),在故事的结尾,其实是有交代马浩汉的结局的。在船上,江河和苏米背后的电视里,正在放新闻——电影里在这个地方出现的是周沫正在走红毯,暗示她已经实现了梦想成了明星——新闻里说边境警方破获了一个贩毒集团,绰号「青蛙」的大毒枭在逃。警察正在大毒枭的家里搜查,根据画面呈现的细节,尤其是那张片头合影的出现,让我们确信,那个在逃的大毒枭就是马浩汉。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电影中没有出现这个结局,可能是没有过审,也可能是因为冯绍峰在杀青前一天的拍摄时受伤没来得及拍摄。不管是电影的结局,还是剧本的结局,我觉得马浩汉都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就是那种一直愤怒一直怀疑绝不妥协的文艺男青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停下脚步。这种结局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就看你愿意相信什么了。
今晚上看的,想说点和题目没关的事
我真的是高估了现在观众的逼格,电影结束后排一个女孩子大声说还不如去看小时代,这什么烂片啊!同排的一个大叔说这烂片,传播些负能量。那个大叔电影一结束就离场了,但是他妻子坐我旁边,留下来听了平凡之路,后来大叔发现老婆没出来,进来找人,大声说这烂片你还看还不走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成为夫妻的,不知道那位阿姨是怎么接受他的突然才发现我对这个世界某些人的品味想的太高了,不敢说自己喜欢的都是高逼格,但是什么东西烂还是能看出来。看了电影之后太心塞所以来说说
1江河说他要写一本关于这次经历的书《旅行者》,而全片都是胡生读书的复述。结尾的浪漫片段可能是小说结尾,也可能是真实故事,看你是否愿意相信。2结尾回忆的片段里有陈乔恩变成明星的镜头,有江河有苏米,有马达加斯加,却没有浩汉哥和莺莺。记得江河对浩汉说过「书的结尾不是留给你的,是要留给特殊的人。」3浩汉在结尾说,「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一些,因为说不定哪一次就是最后一次。」浩汉真的和江河后会无期了。4作家江河改变了东极岛的命运,有没有想到韩寒和亭林镇?5韩寒在电影最后问观众:)
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结尾唐突的莫名其妙,江河出书成名,东极岛成为旅游胜地,苏米回到江河身边。。这一切都太完美太美好了不是吗。韩寒的结局不会这么简单的吧。于是我想到了结局莫名出现的“阿力”和“浩然”,明明剧中的主人公名字是阿吕和浩汉不是吗。于是突然意识到这个暗示着这个结局只是江河书中的结局,“阿力”和“浩然”是江河书中的名字。那真正的现实是什么呢?所有的完美都是为了掩饰现实的不完美。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里所有的结局都是相反的。比如苏米说,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把所有故事都讲给你听,可惜没有这个机会了。但是却是讲了的;阿吕刚开始就说,我被人偷了摩托车,可是最后他偷了别人的汽车;小演员说,如果你们以后混的不好就来找我,混的好就不会来找我了。后来结局却说找她的。。所以我推断故事真实结局是悲伤的,不完美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成了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所以我猜故事里的人可能真的和标题写的一样,后会无期了。。韩寒的电影会误认为是喜剧,但越是回味越是悲伤,想到现实中的人和事也是如此,有时候在一起玩的很好的人,散了的时候你都不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的一句”。但是韩寒并没有只止步于如此,结尾的那曲《平凡之路》再一次回答了你的不安、你的疑虑。你的明天,她会好吗?还是更烂。。。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算是绝望中又带点希望吧。
其实关于后会无期,真的没有什么好去评价的。它和韩寒每一部的小说一样,似乎都只是由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画面、段子的拼凑、组合而成的。只不过这一次,把平面的东西,拿到立体上,涂上色彩,带上声音,加上动作。没有特定的中心,没有具体的主线,没有人物的鲜明形象,没有情节的跌宕起伏,甚至没有类似于“谁上了谁”这样大众普遍接受的“高潮”。它也像韩寒个人一样,喜欢的人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它也像韩寒的“世界观”一样,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如果,真要对它评价的话,那它就好比人的一生,我们只会在乎在路上是不是笑过、哭过、经历过。等到化泥入土那刻再去计较好坏,再去关心别人对你评价是好人还是坏人,就真的已经不重要了。一切像是每一个平凡的人一路走在自己人生的平凡之路上。很多的创作者,不管是导演还是作家,一生的作品都只表达一个主题。王家卫尝试奔向人们的内心。三毛流淌的是不羁的流浪气质。在我看来,韩寒一直想说出的也许是“我不相信”这四个字。周末阳光裸露,天气异常闷热,约了附近的三三两两好友去看后会无期。电影结束,朴树的歌声还没停止,我们随着人流慢慢出了影院,没有人说话,气氛分外安静。外面,天空低沉,大雨不期而至,倾盆如注。带着些许影片中的文艺气息,此刻我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转凉,还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像是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曾经引以为荣的所坚持的东西在和自己说后会无期。记得在中学时期,那时的我叛逆、跋扈、自以为是,不听老师的话,不听父母的话,要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看不惯平凡的一切,意气风发得无可救药。想不通为什么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证明一切,想不通知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那时第一次听说韩寒,虽然没有完整地看过什么韩寒的作品,但是对于韩寒的喜欢却在听说到他的那一刻就产生了。不仅仅是韩寒那长发飘飘的不羁帅气模样,也不单单是那种“七门功课的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的超然自信,更不是因为他的小说文字里特有的甩小聪明式的讽刺幽默。只是有种说不出的喜欢。只是在老师家长在用“你说说谁读书不好将来能有大出息”这种观点责骂我时,心里默默地讲出“韩寒”两字的那份骄傲和崇拜。每次看完韩寒的小说都有种不明所以却又历历在目的感觉,明明回忆不起完整的故事,却对一些片段格外清晰。客观的说,韩寒的小说不能用小说的标准来评价,它们甚至连小说都不是,我说不出一个有始有终故事,一个错落起伏的情节,一个性格分明的人物。而但在韩寒的文字游戏中我却能读懂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那时,年少的我在原地徘徊着,望着向往的远方,想要急匆匆地上路。希望逃离眼前的一切,却没有勇气。想要反抗厌恶的一切,却没有资本。渴望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却又一知半解。如同白纸般单纯得只能用幼稚来形容的我们只能用不做作业,不听老师讲课,考试故意考低分来反抗。可韩寒替我说出了年少轻狂时想说却没有勇气说的话:凭什么学习好的人就能有好的前途、凭什么听老师家长话的人就能有出息,凭什么世界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子。因为,我不相信。这种感觉,让我喜欢不已。轻狂的我们同世界的抗衡究竟是击败了我们所讨厌的,还是只是我们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享有韩寒那种激昂文字的天分,也没有感受到韩寒那种高中退学的绝望。我只是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然后找了一份糊口的工作,经历着大多平凡人所经历的一切。就这样,慢慢的,我终于成为了儿时梦想成为的大人。曾经的固执叛逆,曾经的放任所以,都被通往明日的风给吹散。我很少再想表达些什么,很少提及青春、梦想、远方这些字眼。看着满屏,满世界的关于别人的青春回忆。我只是缅怀一下,感伤一下,然后明天该干嘛就干嘛。“我们只是在此一时里痛苦的翻腾着,然后在彼一时里忘得干干净净”韩寒的文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不要枉费青春年华,可当年我们许过为梦想而奋斗的诺言有谁会还记得。成长不是自己独有的事情,韩寒也在变化,从一个不羁少年到一个成熟青年;从到处和别人打嘴仗到正视自己的过去;从独唱团的失利到一个app的成功;从焦躁地想要证明一切到沉下心里做事情。一路走来,一路成长,,我们是这样的,韩寒亦是这样的。也许韩寒正真陪伴我们的不是什么小说、文字,而是一种信念,一种向往平凡而不甘于平庸的信念。所以,请,不要忘了自己最初说过的誓言。有人说,如果这个年代没有韩寒,那么这个时代是可悲的。在这个节操碎满地,起风了猪都能飞的时代。在这个日久见人心不古,路远知世风日下的时代。在这个长得好看又有钱才有青春,阶层固化拼爹拼背景的时代。在这个不分好坏只讲利弊的时代,回不去家乡又融不进城市的时代。在这个所有的事情都有标准,所有的好坏都有分界,所有的人生都已经被限定的时代。韩寒说的一直是“我不相信”。彼时,韩寒在文字里激昂和固执般表达的内容一直是我不相信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不相信遵循那些大道理就能过好一生,只是因为他不相信世界是那样的。此时,韩寒在影片当中悄然与循序地传达的声音还是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好人,善良地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只是因为他不相信世界是这样的。只是这种信念,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欢,是因为,感同身受。我们像小明一样,会越到小刚、小美、小强。或许我们觉得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长大后就能改变世界。或许我们觉得以后一定要娶小美会和她白头到老。或许我们觉得觉得小刚、小强我一辈子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就能改变历史。但是终于我们长大,我们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再渺小不过一员。我们的身边自然而然的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又进来了,当年的谁跟谁早已模糊了他们的模样。青春里哪有那么多的校花、校草,哪有那么多的刻骨铭心,哪有那么多的热血沸腾。绝大数人只是哭过、笑过,然后一扫而过。哪里有这么多不平凡的梦想。如今我们发现,我们如此地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我们如此平凡,以至于没有谁会和我们一样。梦想,如果真的有的话,只是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幸福的过完这一生。这也许就是梦想吧。人一辈子可能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故事的主角,只是镜头的角落里一个再小不过的路人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有些事终究还是改变不了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明知道有些事无法改变,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争取的时候。也许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当我们每天别无选择地穿梭在铁壁般城市的移动牢笼上的时候,当我们疲倦走在像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街道不知哪里是家的时候,当我们仰望无边的天空故乡的天空在何方的时候,韩寒会像是一缕穿透层层雾霾的阳光,让我们这一代平凡的人,看见了不凡的希望。也许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理解。即使有人说韩寒变得世俗了、功利了,没有节操了,慢慢向现实妥协了。但是他没有跪舔着讨好,没有阿谀献媚、没有卑躬屈膝,而是站着把钱挣了。我觉得,这就可以了。我们只是平凡的一个人,都将走向平凡之路。即使我们还是成为了我们当初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浑浑噩噩的人。即使我们在社会的混流中为了生存上必须学会不喜形于色,不怒显于形。即使我们可以面无表情地看着整个世界不是轰然,而是唏嘘一声地坍塌。但一辈子,可以和自己投缘的人遇见就那么几次,面对,他们,喜欢就要勇敢的说出口。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可以喜欢地放肆就那么几次,每一次擦肩就可能的永别,多说的这一句话就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的这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所以,喜欢的就是喜欢的,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是井底之蛙,那么人和人的差距只是井口的大小不同罢了。所以,我不相信,世界就像别人说的那样。我只想出去看看,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然后,走向平凡的生活之路。喜欢她的浅浅的笑和,她爱笑的眼睛还有,她爱笑的眼睛里的我再就是,她爱笑的眼睛里,我的喜欢只是喜欢,喜欢的她,看见我,永远笑靥如花鱼头 2014年9月
搬砖,诸位耐心看完
一、故事背景
本影片以胡生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要了解故事背景,必须得把开头胡生的旁白看一遍:
“我住在中国几乎最东边的岛屿上。你别看这里现在这么繁华,几年前,它不这样。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搬走了,我和我的两个兄弟,是最后离开的。大家都说,我的脑子有问题,只有他们两个,说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很崇拜他们。浩汉哥,是个在外面闯荡过的男人,他的父亲,出海时发生了意外,死于一九九四年的十七号台风。那年,浩汉哥十岁。他很坚强,我很欣赏。江河老师,是岛上唯一的老师,他人很怪,吃面包要涂辣椒酱,他被分配到几千公里外的西边去教学。浩汉哥送他去。我们三个一起开车上路,计划穿过整个国家。这一路,我会看见小时候的邻居,周沫姐姐。还有浩汉哥通信了很多年传说中的,连他自己都没见过的刘莺莺姐姐。我好高兴啊。可是第一天,他们两个就不见了,我好难过啊。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他们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书我才知道,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个样子的。”
根据这段旁白我们可以得出故事背景的以下信息:
1、东极岛现在很繁华(画面上在放烟花)。
2、东极岛几年前所有人都搬走了,胡生和江河、浩汉是最后离开东极岛的人。
3、胡生脑子有问题。
4、浩汉是十岁的时候爹死了,并且浩汉出去闯荡过。
5、江河老师是个怪人。
6、三个人计划横穿整个国家,江河分配到最西边去教学。
7、途中会去见周沫、刘莺莺。
8、出发的第一天,胡生就丢了。
9、故事发生在三年前。
10、接下来讲的,全部是胡生看到游客手里的《旅行者》书的内容。
二、故事的日程计划
这里还得引用一下胡生唱的歌:第一天我们去见周沫姐,第二天浩汉哥约会刘莺莺,第三天第四天,他们俩要睡两晚,第五天我们俩要送江老师去西天。
根据上述计划可以得知:
1、 本次计划共经历5个工作日。
2、 第一天和第二天全部是顺路见邻居和笔友。
3、 第四天和第五天浩汉拟打算和刘莺莺睡两天。有人或者问,为什么不是江河和浩汉打算休息两天呢?如果是休息,就应该是“我们仨要睡两晚”,而不是“他们俩要睡两晚”,并且唱到此句时,由于胡生“脑子有问题”,暴露了浩汉此行并非纯送江河老师,有睡女人的计划,浩汉喊了“闭嘴”,故这里的“他们俩”是指浩汉与刘莺莺,无误。
4、 去除计划的睡女人的两天,实际行程只需要三天便可送江河老师入职。
三、人物分析
1、【江河】
江河的性格:
“我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我觉得安静的地方挺好。我也不太喜欢往上爬。”
“你一个男人,这么不思进取啊,不进则退,你不往上爬,就会往下掉。”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被同学排挤,那时候我觉得,只要把门关紧,风雨都是进不来的。”
“总是被支配来支配去,从来不知道替自己争取一下。”
“他呀,投身于小学生教育事业十年,读万卷书,行三里路。”
从以上台词可以得知,江河性格如下:
⑴比较安于现状,自己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不思进取。
⑵喜静,不喜热闹。
⑶从小就是个怪人,同学们比较排斥他。
⑷小时候遇到挫折,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自认为这样会免收伤害。换句话说小时候有自闭症的倾向。
⑸读书多,知识面广,但不出门。
总结:向命运低头的孤单的书呆子。
江河和浩汉一样,在这次旅途中,两人的三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河的变化如下:
⑴江河遇到了苏米,并且爱上了苏米,并且明白了三个道理:
你眼见的或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苏米是鸡吗?不是);
就算是你以为的人,也有他(她)本身的苦衷(苏米是骗子,但她被男人伤害过,骗钱是为了去国外产子)。
即使是你觉得很差的人,也有他(她)的可取之处(苏米本质不坏,是个可爱、诚恳、美丽的女人)。
⑵江河遇到了阿吕,明白了两个道理:
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应该出去走走。
天无绝人之路,即使遇到困境,也会自然过去。
可见,江河性格的三观是从消极转往积极。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内心点燃了不凡的渴望,有了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瞧瞧的冲动。他有了不安于现状、不畏惧困难的想法。
2、【浩汉】
浩汉的性格:
“那年,浩汉哥十岁。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我两年前回来,想振兴家乡的旅游业。”
“不管走到哪里拉屎,总有人给我送纸。”
“到了最后,我彻底把她征服了,每封信都对我嘘寒问暖。”
“就像我,你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犹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牵制。我爹也是这种性格。”
“记不记得十九年前九四一号台风,你父亲贸然出海,再也没回来。这都是你告诉我的,你还说这是冒险精神,你视他为偶像,他死得其所,其实没有。”
总结:自认为人缘好、对女人有一手、崇拜父亲想干一番事业的坚强的男人。
浩汉的这次旅程,三观的变化如下:
⑴浩汉遇到苏米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并且教导江河“小孩才分对错,成年只看爱恨。”
⑵浩汉遇到刘莺莺知道了两个真相:
自己崇拜的父亲并没有死,而是回到了他的前妻身边“偿还”“欠了这么多年的债”。并且他父亲只是死于酗酒后床上抽烟引起的火灾。
打算睡两晚的女友居然是同父异母的姐姐。
浩汉遇到阿吕得到了一个结果明白了两个道理:
结果是刚刚信任的朋友欺骗了自己。
道理是所谓的乐观只是你一事无成还在那傻乐;“天无绝人之路”纯属扯蛋,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走投无路的人。
可以说,浩汉从旅程开始(东极岛人全部搬离)到旅程结束,他的三观是从积极渐渐转往消极的,自己亲手盖上锅盖的那一刹那,三观尽毁。所谓的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一事无成”,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他最后的心态,一定是“了无生趣”。
3、【周沫】
周沫的性格:
“日子过得就这样啊,温水煮青蛙。其实大城市和这个片场差不多,没什么大意思”
“在小地方想要往上爬,得靠人际关系、家庭势力,在大城市起码公平点嘛。”
“反正呢,背井离乡就要出人头地。”
“不过无所谓啊,人各有志,各取所需,你看我就很想得开。”
总结:如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过着煎熬的日子,却想去大城市争取公平发展的机会,能够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很想得开。
周沫是喜欢浩汉的,只是浩汉并不自知。从以下细节可以看得出周沫喜欢浩汉:
⑴“你这么挂念刘莺莺,为什么不早点见面?”
打听浩汉的感情事。
⑵“幸亏我十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
听浩汉说自己混得一般,不想见刘莺莺,摸了浩汉的头,说着言不由衷的反话。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我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你了。”
⑶“我记得你很喜欢一个明星,几年前我拍戏遇到他,所以帮你要了一张签名照。送给你。”
这么多年,依然记得浩汉喜欢的明星,并且帮他要了签名照,藏到现在只到遇见浩汉想亲手给他,让他惊喜一下,结果浩汉表示早已不喜欢那个明星,听到这话时,周沫的表情从开心慢慢变成失望。这里要给陈乔恩的演技点赞。
⑷“要是你们以后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
这里的“你们”只是客气的说法,其实是针对浩汉说的。联系上面浩汉说的“混得一般,留个念想”,所以没有早点见刘莺莺,可以看出周沫的言外之意:如果以后你还是不想见刘莺莺,就来找我吧。
混得一般→不见刘莺莺。
混得不好→找我周沫。
至于没有要鲜花和水果篮,并不代表拒绝浩汉,只是因为,那是胡生拿在手上准备献给周沫的。换成天下任何一个女子,会在自己心仪的男人面前接旁边男人的花?有人会说,那是浩汉叫送的,我想说对女人来说思维是这样的:要送就自己亲手送。否则,我不认为代表你的心。
4、【苏米】
对于苏米,我不想做过多的剖析。简单说一下,她只是天下不少女孩的一个缩影:憧憬美好的爱情,却遇到一个王八蛋。对江河有了爱情,却自卑的选择了逃避。
我们可以从对话中获得“王八蛋”的一点消息:
浩汉:我姓马。苏米:我很不喜欢你这个姓。
可得知,那个“王八蛋”正是姓“马”。
我们也可以从对话中获得她将去哪里产子的大概信息:
江河:可是每年都会有冬天。苏米: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没有。
可得知:苏米去的国家定是在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出去生小孩无非是想获得很好的福利,福利好的国家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在这南北回归线区域的城市,只有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和新加坡。像苏米这样的单身妈妈,又是中国国籍,想生小孩享受新加坡的福利很难,美国相对容易些。所以,苏米去美国檀香山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檀香山华人颇多。
5、【阿吕】
阿吕这个人,在他们旅行中真的存在吗?
阿吕的故事如下:
阿吕是东莞人,同学聚会,觉得修摩托车这个职业相比衣锦还乡的同学过于寒酸,自己组装了台摩托车自驾游,由于北京堵车,回去的那天耽误了时间。没有人关心他的存在,没有人在乎他的自驾中国游,但是他小学苦追七年的女同学嫁给了她,和他一起自驾游。由于某天下雨赶路,发生车祸,老婆死了。于是阿吕把老婆的照片印在头盔上,陪她一起旅行。他们都喜欢卫星,他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去边境观看nt3m5p卫星的发射。他自己觉得自己就是nt3m5p,火箭把他发射出去追寻旅行者一号,自认为自己是旅行者二号。在途中上了浩汉和江河的车,最终因和江河发生争执,一个要求入职,一个要求看卫星,第二天偷了汽车(去观看卫星)。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大概以下的信息:
1、阿吕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者,不同于江河和浩汉。
2、阿吕的老婆死了,死于雨天赶路。通过浩汉说他掉下悬崖没死命硬,他后来又说自己老婆命没那么硬可以推测,两人是雨天赶路摔下了悬崖。
3、阿吕的生活来源为拍拍照、写写游记获得稿费。
4、阿吕和江河有过一次争执。一个是服从命运安排入职,一个是追寻自由,观看卫星发射。
然而,阿吕身上却与浩汉存在太多的共同点:
1、他们的车都被偷了。阿吕被偷摩托车;浩汉被偷汽车。
2、他们都让拉斯加斯吠过(拉斯加斯整部电影里出声就这两次)。阿吕不小心坐到拉斯加斯身上;浩汉一巴掌扇过拉斯加斯。
3、他们都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东西。浩汉“积累了很多资源”,阿吕“积累了十四万公里路”。
4、他们都向往自由。阿吕说“我为的是自由,而你确是为了生活”,但浩汉骨子里存在着自由,浩汉说过“你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犹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牵制。”
5、他们都在电影里失去了亲人。浩汉死了爹,他死了老婆。
6、他们都曾撒尿淋湿了手,擦到了别人身上。阿吕擦到浩汉身上,浩汉擦在江河身上。
7、浩汉打算“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们就骑摩托车回去。”和他一起做骑士。
8、江河曾经叫去见刘莺莺的浩汉“洗把脸,把胡子剃了就好了”,而准备见发射卫星的阿吕特地洗了脸,刮了胡子。
仅仅如此吗?
阿吕和江河有没有存在共同点呢?
1、阿吕出去旅行前,和江河一样蜷缩在一个角落默默开着摩托车修理铺。
2、阿吕回同学聚会耽误了行程,江河入职耽误了行程。
3、江河说写一部小说叫《旅行者》,阿吕称自己为《旅行者2号》。
4、江河能说出nt3m5p这个代码意义。
阿吕带给浩汉的影响是彻底的绝望,仿佛就是锅上的那个盖子。
阿吕带给江河的影响是自由的希望,让江河有了不再蜷缩的冲动。
阿吕这个人,我认为自始至终更本没有存在过。只是江河小说的虚拟人物,代表的是江河的梦想。只是随着送卫星的火箭爆炸,江河的梦醒来,回归平凡,所谓的《旅行者》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或者说是江河内心对自由的渴望。那种摆脱现实、无拘无束的旅行,江河知道并不能实现。套用网络上的话:那些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你们考虑过钱吗?
江河在塑造阿吕这个人物的时候,情不自禁将自己和浩汉的影子加了进去。还记得阿吕的生活来源是拍拍照、写写游记获得稿费吗?其实拍照的是浩汉和江河,写游记《旅行者》的是江河。
于是,没有听江河的话刮胡子的浩汉,最终在小说里刮了胡子。
记不记得阿吕说浩汉是个教师?好多人看到这里笑了,其实并不好笑。浩汉确实是江河的老师,豁达的乐观、 “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牵制”骨子里的自由精神,都深深影响着江河,所以才有阿吕丰满的形象。只不过,在见过刘莺莺后的浩汉,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浩汉。
四、主角人物命运
1、【浩汉之死】
为什么我说浩汉死了呢?许多网友都提到过狗。对的,就是狗。
我们先来看电影里出现了几次狗。
⑴第一次是在雨中,停车有狗走过,这时候浩汉打电话问酒店查问胡生的消息,然后报给电台寻人启事,接着雨中捡钱。
⑵第二次,汽车驶离汽修厂时,旁边有黑狗被栓着,朝汽车吠。
⑶第三次,汽车开到刘莺莺的台球室门口,车右前方一条黄狗。
⑷第四次,遇到拉斯加斯。
我为什么说是遇到拉斯加斯,而不是撞上拉斯加斯,是因为江河亲口说没撞到它。
第一次出现狗,是离开周沫后;最后一次出现狗是遇到阿吕前。这中间段浩汉去见谁?刘莺莺。也就是去见刘莺莺的路程始与终。
这一次见面是注定的杯具。因为这次见面他得知了两个真相,前文有述。
他失去了什么,他失去了心中的偶像,他崇拜的父亲,他的父亲不是勇敢的死在海上,死在台风里,而是死在喝酒后抽烟的火灾。这是一个巨大的嘲讽,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模仿着他的父亲,以至于胡生那个“脑子有问题”的人都觉得他很坚强,结果他崇拜的只是个懦夫,只是个有婚外情的混蛋,雪上加霜的是,他喜欢了十八年的刘莺莺,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在乎他的想知道他消息的原来不是刘莺莺,只是他那个混球父亲。
当《女儿情》响起时,那个乐观的笑眯眯的浩汉,精神已经死亡。
为什么是男生版的《女儿情》?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只不过是浩汉的自问罢了。就好像浩汉自己问自己:关上心门的浩汉啊,刘莺莺美吗?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是浩汉问刘莺莺:你敢抛弃世俗抛弃婚姻法和我长相厮守吗?
答案自知,不用刘莺莺回答。韩寒选择这首《女儿情》在《快乐大本营》里说得很清楚,就是因为“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这两句话叛逆。
最直接暗示浩汉死亡的,是那则广播,一直养着四只猫的人,选择了养狗,然后站上了天台,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
何谓选择狗?
⑴是上文叙述的出现的四次狗。也就是从第一次狗的出现,到出现拉斯加斯。慢慢寓意着浩汉接近死亡。
⑵狗的寿命只有十四年,那也比情义两个字长啊。相比情义,浩汉选择了狗。
四只猫代表什么?
如上条,相比情义,浩汉选择狗,那么猫就是代表的情义。
浩汉的情义是什么?
我们前面分析过浩汉的性格,总结浩汉是个自认为人缘好、对女人有一手、崇拜父亲想干一番事业的坚强的男人。
第一猫,人缘好,友情。
第二猫,对女人有一手,爱情。
第三猫,崇拜父亲,亲情。
第四猫,干一番事业,乡情。
前三只猫都好理解,乡情怎么解释?还记得东极岛之歌么?“东极岛我们不会离开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东极岛啊东极岛,除了这里我们哪儿都不想去。”可是一旦出现“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后,所有人都离开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东极岛之歌成了笑话。但是有人从没想离去,甚至还“上了这个台不怕下不了台”的想号召别人留下,那就是浩汉。浩汉热爱自己的家乡,两年前回来一直在为能将东极岛开发成“海上的丽江”而努力,虽然这里“路还没车宽”。所以说,他想成就的事业,正是他对东极岛浓浓的乡情。
这四只猫在《旅行者》。
东极岛居民搬迁→事业破灭;
父亲未死丢下了他→亲情破灭;
刘莺莺是自己姐姐→爱情破灭;
阿吕骗了他的车→友情破灭。
有人说,前面你不是说阿吕是虚拟的人吗?而且按照你说的,他是死在拉斯加斯出现前,何谈友情破灭?
这并不矛盾,因为所谓的“四猫换狗”本身也是小说虚构的部分。
还有其它暗示浩汉死的地方吗?有。
整部戏里下雨的镜头,只有两场。
一是第一条狗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去见刘莺莺路程的始。
二是见完刘莺莺后天突降大雨,在车上江河问浩汉,你跟刘莺莺怎么样了?浩汉答:没事,还是送你去入职要紧。
提到雨的就一次,就是阿吕说的“我真不应该下雨赶路的”,阿吕的老婆死于这次雨中赶路。
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浩汉死于这次雨中赶路,之所以赶路是因为急着送江河入职。
而江河“命根子硬”,活了下来,浩汉“命没那么硬”,死了。
还有其它暗示浩汉死的地方吗?还有。
电影结束时,将第二场雨中只是把“还是送你入职要紧”后面的话说出来了,那就是“真没想到我们在这样一个地方告别,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
这场雨中赶路,是浩汉见刘莺莺的最后一眼,说的话也是最后一句。
这段雨中车里的对话为什么放在电影最后?下文有述,暂按不表。
为什么雨中会失事?
拉斯加斯的出现,便是答案。
江河说过,没有撞上拉斯加斯。潜台词是这场车祸是避开了拉斯加斯。根据前面分析的,这场车祸应该是拉斯加斯的乱入导致浩汉开车时急打方向盘坠入了悬崖。
自然,车便在此时毁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说最后车被虚拟的阿吕开走了。因为最后,车和阿吕,都是不存在的。
那么江河是怎么去的西部教学?
2、【江河老师】
前面有说过,江河有想不再被支配的梦想,有自由的向往。但是最后他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可是《旅行者》这本小说火了,东极岛三年后重归热闹,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因为胡生在片头交代得很清楚:“你别看这里现在这么繁华,几年前,它不这样。”,“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书我才知道,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个样子的。”
东极岛终于成了旅游胜地,旅客甚至携带着江河的《旅行者》前来旅游。
江河完成了浩汉的事业。这是整个故事唯一让人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真如故事快结束时那样,江河回到了东极岛,坐上了旅游船,抱得苏米归吗?
这只是《旅行者》臆想的部分。
江河:“我决定把我们所有的经历都写下来,就叫做旅行者。千里之行,后会无期。”
浩汉:“好啊,记得结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
江河:“不,浩汉,那个位置不是留给你的。有很多话,我们在生活里说不出口,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
江河最后美化了结局,那就是他回到了岛上,带着苏米去旅游。
江河奔跑着,走着以前三人走过的路。江河去看望了他们夷为平地的家。江河走过弄堂,那些学生们从身边欢快的跳跃着,奔跑着。
这一段,只是江河对故乡东极岛的缅怀。他并没有回东极岛,只是自己书中的幻想。
他书中幻想着东极岛变成了浩汉期待的那样。因为那时候,岛上只有他一人,更本没有所谓的导游,也没有可以买纪念品的地方。
还记得江河幻想的登岛那一刻,在空中绽放的烟花吗?它成真了,因为片首的时候,胡生旁白时,繁华的岛上正在放着烟花。
至于苏米,她出国生孩子了,她是个动了心却没有勇气而选择逃避的女人。江河在做什么?江河有自由的冲动,却告诉自己这只是个不可实现的梦,他依旧在西部教着他的书。江河丢了苏米的联系方式,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汽车坠毁后,江河是怎么入职的?摩托车。这就是阿吕为什么环中国游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的原因。由于自己受伤治疗(堵在北京),最终骑摩托没赶上同学会(入职)。
江河说:“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一张报纸盖住了他的脸。他最后想要对苏米说什么?
还记得电影的结尾吗,那就是书的结尾:“真没想到我们在这样一个地方告别,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江河要对苏米说的,就是这些。
我为什么反复说江河最终回归平凡之路,继续在西部教学。难道他没有把去西部的摩托车骑下去,像阿吕那样吗?
还记得阿吕说看不清那个人,那个人藏得很深吗?江河是在说自己。他始终都无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江河爱分对错,这在电影里有几次表现,他对骗子团伙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和浩汉打架前说“你这样说是不对的”。可是他自己一直没有分清自己的对错,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或者是抛下一切不受支配的去享受自由,哪个对,哪个错?这就有了阿吕和江河那夜之争,是去西部教学,还是自由自在的去看卫星?这次吵架只不过是他自己思想的挣扎。最终的卫星爆炸,告诉了我们答案——他最后还是江河老师。
五、关于电影
1、电影的表达方式和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韩寒说得很清楚,幽默与忧伤,告别与告白。表达方式是“幽默与忧伤”,主题是“告别与告白”。
你从“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这句话里看出什么?有人会想到《来自星星的你》,是的,我看电影时第一反映就是星星里的那句台词“告别要趁早,否则真到那个时候,就没法好好告别了。”
2、不看这篇文章你注意到以下细节了么?
⑴首尾呼应的烟花。
⑵四次出现的狗狗。
⑶老公命根子不硬,打电话咨询的女人问的是“韩大夫”,韩寒过了把大夫瘾。
⑷浩汉去见刘莺莺,下车前对着汽车化妆镜摸了下络腮胡子,进门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也是一脸的络腮胡子。你有想过为什么刘莺莺怎么会找个残疾人看店?
⑸电影中的数字:
1994.17——浩汉父亲死于1994年的17号台风。
36.11.4——周沫作为替身下场后,主角上场是36场11镜4次。
568.868——568包钟,868包夜。
140000——阿吕行了14万公里路。
4321——浩汉出海捕鱼4年,出租车司机开了3年,跑运输跑了2年。幼儿园保安干了1年。
3980——他们的旅程总长度。
36——旅行者一号36年冲破太阳系。
18——浩汉喜欢刘莺莺18年。
14——狗的寿命只有14年。
10——江河执教10年,浩汉的爹出事时他是10岁。
7——阿吕小学喜欢他的老婆7年。
6——电话里的男人孤单的生活了6年、阿吕曾途径在浩汉和江河迷路的地方6次。
4——电话里的男人养了4只猫。
3——浩汉在大陆上攒了3年的钱才买了汽车。胡生在东极岛等了浩汉和江河3年。
2——浩汉回到东极岛2年。命根子不行的“丈夫”还需要2个疗程。阿吕的名字叫旅行者2号。
1——商人打电话给浩汉:这里有1套底楼商铺,租到赚到,满地数钱。电话里的男人后来养了1只狗,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后1步。
⑹江河的两次口误:
“放心吧,交在我身上。”说成“交心吧,放在我身上。”
“记住,我是交配到最西边的岛去发书的。”,可能你看到了前面的“交配”两个字,没注意后面是“发书”。
⑺江河拉窗帘两次全部拉坏,浩汉拉了一次没坏。
3、这是不喜剧片么?公路片么?文艺片么?
你可以认为都是。但在我眼里,他只是部灰色调电影。
4、这部电影是心灵鸡汤。
纯属扯蛋。电影里对“心灵鸡汤”这四个字有明显的讽刺,江河说“好渴”,浩汉说“那你去喝点偷车贼的心灵鸡汤吧。”
5、狗狗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江河而不是浩汉?
因为浩汉那时候其实已经死了。陪在拉斯加斯身边的,一直是江河。因为在《旅行者》小说中江河还活着,所以只是对拉斯加斯最终跟着自己的隐晦处理。
6、平凡之路究竟是什么?
温水煮青蛙,周沫说过。我们活着,并且煎熬着,或许,真有跳出锅的那一天。至于有没有锅盖,谁人又能知?
六、我想对电影说的话
1、谢天谢地,没让我看到A喜欢B,C喜欢D,最后A喜欢C,B又喜欢上D的人物关系。你知道的,现在看电视电影,不群P一下都不好意思放出来。
2、这是部我认为值5星的电影。我写的影评和分析并不多。
3、这部电影的奇妙之处在于,你看第一遍或许觉得韩寒水平不过这样,四五年都筹备的啥东西,但是你看了各个网友的分析,会陷入思考,会有重新观看的冲动。
4、这部电影并不是讲道理的电影,但它确实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无常,与你的友人、亲人、爱人分别时,多一份在意,多一份珍重吧。
露个脸: 不管社会世界如何,你都要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Life
愿若干年后的我们依旧保持住那份执着与热血∮常联系
其实我一直觉得片名叫后会无期,理论上这些影片中的角色最后都没再见过。包括浩汉和江河不欢而散,应该是再没有交集。但令我费解的是,导演一个"后来",江河就走上了人生巅峰,也完成了振兴家乡的梦想,还有苏米依偎在身旁。成功就罢了,连苏米也找回来了是不是太小概率了?毕竟名片都丢了呀!个人感觉有些突兀,难以接受。但我推测浩汉恐怕是混得不好。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浩汉在江湖上闯荡多年,相对更油滑、精明,爱吹牛,极其渴望成功,但又修炼不够,骨子里他还存着一份天真和善良。但在旅途中他心中仅存的对世界的美好愿想崩塌了,爱情也好,对陌生人的信任也好,最终的结果让他寒心,也让他下决心做个"坏人"。江河是个好人,文弱书生一枚,其实内心坚韧,这趟旅行使他成长,从苏米和阿吕那里他学会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从某些方面来讲,阿吕影响了他的观念,这从他原谅阿吕偷车的行为,接纳了他卫星的梦想可以看出。我想之所以导演让他成功,也许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只有相信美好、相信梦想的人才能实现梦想吧;或许是像que sera sera里唱的一样,世事难料,原本想着当一辈子老师的人成功了,而整天豪迈地说着成功的人却被淹没在人海。PS 为一部电影揣摩这么多果然是真爱。。。
日韩寒通过微博公布后会无期开机…我跟当时暗恋的男生约好上映后一起去看…他答应了…就在昨天…我和闺密去看的…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话说,整个故事的发生是因为一个喜欢吃辣椒酱蘸面包的地理老师江河(话说我都想试试葱伴侣蘸是什么味道了),要从中国最东边的小岛去西部支教。他的好朋友浩汉决定送他,还带着个智商不是很过硬的小兄弟胡生一起出去见识见识。第一个与他们相遇的女子叫周沫,她是一个典型的三无人员(无钱、无背景、无学历), 但她有一个梦想,做个成功的演员。她决定用自己实现这个梦想,就靠自己。第二个与他们相遇的女子叫苏米,故事发生到这里,智商不够用的朋友已经不能继续一起玩耍了。至于苏米,她也有一个心愿,她想去美国生个孩子。 看到飞机,却发现自己没有机票。只能靠三叔、大哥、小弟骗个男人帮忙卖机票,同时她也失去了选择的自由。第三个叫刘莺莺,她有啥想要的吗?应该有吧!不过她说要克制,真的吗?这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她的心会随着欲望的减弱,而越来越充实,同时慢慢抽走生活中的乐趣。之后呢?这两个臭屌丝开着车继续赶路,出了一场车祸,编出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车撞到了一个一只小狗,名叫马达加斯加。这只狗呆萌呆萌的让人不忍心伤害。它是梦想照进现实后的脆弱和无力,好希望有个人疼爱。拜托了。走着,走着。又遇见了探险家阿吕 ,他有着飞跃太阳系的梦想,但连一个头盔都怕被刮花。因为那是他的梦想,神圣无比。说出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浮夸至极,倒不如坑蒙拐骗,守住自己的梦想就好。因为他是梦想与现实之间不想被玷污的与尊严。再之后,观过世界的两个屌丝都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一个还相信梦想,另一个开始讨厌这个世界。在妄图超越前辈“旅行者”的残骸前,他们分道扬镳,一个带着痛苦和孤独继续忍受着世界的无奈,另一个潇洒的扬长而去,不计后果,也不带走一片云彩。若干年后,相信梦想的那个出书赚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而另一个却不知所踪。可为什么结尾处,这两二逼青年还在路上开车。有一种一事无成,还每天坐着傻乐的人以为:这俩傻逼开个车也要YY,没劲。傻笑着走出电影院。另一种爱琢磨的,突然在自己功成名就时想起:若干年前,一个朋友送我去入职,中途出了车祸,我命大没死,才有今天。他要是活着一定不比我差, 而我,少了几分原则,少了几分执着,实现了梦想,赢得了尊重。只是时不时的会回想起车上,你跟我说的那些话。
打扫卫生的阿姨看着我们这些执着听完的人说,早就告诉你们没有彩弹啦还等……
先说说自己的观点
看电影的时候没多大感觉
看完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点要多想几遍才能解释的通
不喜勿喷影片中出现过江河浩汉在车上讨论旅行者这本书
两段画面中间插入的剧情全部是书里的内容(个人猜测)
胡生在提出要抽烟的时候事实上已经萌生了退意
他是不想出岛的
他最后也回到了岛上
浩汉是不是把江河送到了入职
或许浩汉早就死在了路上
在见过刘莺莺之前他的世界是美好的阳光的 他乐观
相信总有下一站等着他
他是死在勇气上
后来得知真相后
精神支柱崩塌
可以说江河内心的崩溃就是从那时开始
他不再说大话
就像温水里被盖上锅盖的青蛙一样
跳不出来了
先跳过江河
江河浩汉有两口
阿吕的性格就像半个江河
扭曲在一起
有像浩汉一样的豪气
也有江河一般喋喋不休的说教
他死了老婆
旅途双人组死了伴侣
他年复一年地走这条路纪念对方
讲述他们的故事
就像江河写书一样江河
一个乡村小学老师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一辈子没有主动过
永远是被动接受
连嫖娼也是
他没观过世界
但当他想出去观世界的时候
卫星爆炸了
他说阿吕的偶像是卫星
那江河的偶像是什么
我只知道他后来什么都没有
写了一本叫做旅行者的书
然后做了一个梦
梦见他的书畅销甚至被翻拍
朋友走红佳人在侧
然后回到了最开始胡生看到了江河写的书
跟我们讲故事
其实没那么多意义,也不一定纠结为什么要安排最后江河成功了。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就像平凡之路这首歌的名字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这么平凡。遇上一些人离开一些人,没有交代,离别的时候很可能连悲伤的情绪都酝酿不出来就说再见了。做成一些事失败一些事,没有理由,那些成功的经验大多其实只是别人脑补,韩寒整部片子其实一直都在反对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别人,他自己自然也不会去灌输诸如“像江河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成功”之类的人生忠告或者心灵鸡汤。整部片子都是这样,每个故事其实发端都很渺小,也最终戛然而止,没有太多交代,其实生活也是这样,没太多时间给你准备前戏,高潮以及结局。整部片子就是在消解意义,既不一味表现生活的残酷消极的一面,比如骗子阿吕,混的差的浩汉,也不一味表现生活的温情,比如苏米和江河。生活没有那么多意义,没有人的成功可以简单复制,没有人的人生需要被学习,那些个倒霉事儿只不过是意外,那些个成功也只是幸运,如果硬要说表达了点什么,我觉得应该是生命的无常,你不知道会和谁从此后会无期,不知道会和谁异地重逢,不知道会和谁结婚生子,这也算是生命的精彩,总有意外,可是上帝不保证所有意外都是好的,可是好在也绝对不全是坏的。 “这就是生活”,韩寒会说。
兄弟,你走的早了点……
导演也没想到要讲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关键是每个人心里的结局都是不同的,韩寒的第一部作品还没有那么的完美,能讲一个好故事并且是大家都懂得的,本不是一部作品就可以讲的透透彻彻,离讲好一个故事还差九十九个郭敬明。
那么多影评都说最后浩汉死了 和友人讨论的时候突然想到 也许 其实死的是江河而不是浩汉 在第四个故事开始前就死了 第四个故事是臆想的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 浩汉在雨中边开车边给江河的小说想结尾:讲完这段话不久就出了车祸 江河死了而浩汉在见到刘莹莹后 过往的认知一下子全被推翻 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开始崩塌
而现实中他又一事无成 在山路中兜兜转转正是他内心迷茫的写照 就像三叔说的 一看你就不是好人 结果你却连坏人也不是再加上江河的死对他造成的刺激
也许是因为愧疚 也许是因为想要弥补 最后选择隐姓埋名 用江河的名义重新开始 并按照约定写完了《旅行者》最后看似完美的结局 江河如愿和苏米在一起 东极岛也如浩汉的愿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 都只是书里的结局 实际并没有发生。无理无据 只是一时异想天开
反正归结到一点 都是 后会无期 不管是客观现实上无法有期 还是主观念想上本就无期相聚有时
一别也许就是最后一面
其实全片的开头是结尾,就是所谓故事的结局,而结尾是对故事的诠释。下面通过回答几个问题来解决你的问题!-------------------------------------------------------------------------------------------------------------------------------片中一共4男3女,按理来说应该3男3女成双成对才符合处女座的性格,为什么多出来一个啊吕?答:其实阿吕不是真实存在的。片尾的镜头是浩汉在叙述《旅行者》小说的结局,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镜头之后的故事其实都是浩汉编出来的,换句话说演的都是小说《旅行者》中的情节!所以阿吕是虚构的!其实片中也有暗示:1阿吕没有自己的名字,其实是懒得去想。2他称自己为旅行者2号,意为第二种旅行。3他头盔上的女友明显不是照片,是电脑画出来的人头像,所以他的故事和他都是编的。为什么浩汉要在小说中加入阿吕的角色,其实阿吕只不过是浩汉的向往,向往他对世界的渴望,对爱情的忠坚,对冒险的热爱(阿吕的悬崖经历和浩汉对父亲台风出海的解读)。但浩汉并没有这个实力和信心所以希望江河把他化作阿吕寄托在《旅行者》上。--------------------------------------------------------------------------------------------------------------------------------胡生去哪了?答:开篇的叙事者,为什么离奇的走丢?其实韩寒不是让他走丢,而是让他回来。开篇有个镜头有给过答案,胡生问如果走丢了怎么办,回答是不管走到哪只要回到起点就可以了,所以胡生回到了东极岛!片中的胡生出去抽支烟的镜头,在别的影片中这种叙述越清淡越好,越能给人出乎意料。而韩寒不仅让胡生莫名其妙生硬的说要去抽支烟,还要让浩汉再补了一刀。这明摆了就是要在荧幕上写出几个大字,我要走丢嘛!----------------------------------------------------------------------------------------------------------------------------------重点:后会无期想表达什么?答:顺便也回答了第一个配对的问题!(不是爱情上的配对)网上有人说“其实三个人是一个人”的观点,还引入和《搏击俱乐部》的概念。其实《后会无期》没有那么神经,但他们的确代表了一个人,只不过是4个人代表了一个人。胡生和周沫是一对。胡生不是傻而是善良、老实、纯洁,喜欢故乡、没见过世面,而周沫表面在外闯荡其实只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片场,但她一直有梦想,一直等待浩汉来找她,她对浩汉的感情也不会只有“幸好在10岁就不喜欢你了”这么简单。胡生和周沫代表着对梦想美好的向往,梦想的起点。浩汉和柳莺莺是一对。浩汉一心发展家乡,在外漂泊,嘴上说在外面朋友多其实是在讽刺自己对梦想有心无力。所以浩汉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是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柳莺莺同样是个悲剧,在她口中叙述的故事中充满了这个世界人情世故的不美好。浩汉和柳莺莺代表着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实现梦想的过程。江河和苏米是一对。江河在剧中是个固执的人物,但他说过一句话,有些话是说不出口的,要写在书里(大概是这个意思),而说这句话之前是浩汉要求在小说里美化他,但影片最后我们发现,江河美化的却是自己的家乡(岛中出现以前没有雕塑),导致家乡蓬勃发展,实现了浩汉的愿望。其实这就是他要说的话,他要帮助浩汉实现梦想。而苏米同样是个固执的人,在片中也表达了对江河的喜欢,最后也幸福的在一起,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江河和苏米代表着梦想的实现,梦想的终点。所以整片可以看作
你喜欢的其中一个男角色,怀揣梦想,面对现实的残酷,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和心爱的你喜欢的其中一个女角色相爱,最后实现梦想的老套故事。如果你觉得前面的配对很牵强,或者可以说是答非所问的话,,,,好吧,,,这是我编的!
一切的意义一切的结局都因为过程而愈加显得华丽无比。一个经历了在路上种种思考的人,在未来的康庄大道上只会更加从容,而那些从未经历过任何故事的人,看似过着和那些旅行者同样的生活,但终究只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而那些真正有经历的人,重新回归到平凡之路上,则更有一种凤凰涅磐的神圣,而这些神圣感只属于他们,平凡人无从得知。回归到平凡和始终平凡从来就是不同的。朴树的《平凡之路》最终响起,给了我们更多沉甸甸的思考。
人生不到死,哪有什么结局。
看完电影字幕是对电影制作者最大的尊重。
电影刚结束我就迫不及待的出去了,因为被最后那句结尾刺激了,想起那个永远都后会无期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会得糖尿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