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味紫坛书拒价钱书柜高2米宽1米不是北宋耀州窑刻花碗现在价钱是多少

拍卖地点:香港会议中心会议

2901 隋/初唐 响铜象首瓶

2902 南宋 官窑鬲式炉

伦敦苏富比1972年3月14日,拍品97号

《戴润斋珍藏专场拍卖》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2日拍品183号

借展予哈佛大学鍢格艺术博物馆

本炉造型少见,炉身呈瓜棱形为仿照青铜鬲器而成。通体施厚润灰青色釉米色大开片,底有六枚小支钉痕排列成圆形,三足底部无釉露出紫褐色胎土,为典型南宋官窑样式如杭州老虎洞窑址曾出土一件青釉鼎式炉,器身圆扁形同样肩部出筋,底蔀有一圈六枚小支钉痕著录于2002年杭州出版《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杭州2002年,图75号

另可参考日本静嘉堂珍藏一件南宋官窑三足爐,器形略异但同样肩部饰弦纹下承三短足,见1977年出版《世界陶磁全集–12–宋》图76号;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哥窑鼎式炉,三足较長直底部同见一圈六枚小支钉痕,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图153号。

此佛手尺寸与真人大小相若顯示本属一尊硕大的铜佛像。手施无畏印五指向前微曲,肌肉饱满关节及指甲等部位均写实呈现,符合人体比例极具艺术性。盛唐佛教重视写实比较敦煌莫高窟第328号洞一尊彩绘佛像,同样施无畏印手的姿态及丰腴造型,与本类见《Arts of China:Buddhist Cave Temples - New Researches》,讲谈社1978年(第三版),图版52号另可参考一件石灰石佛手,应源自龙门石窟1930年由卢芹斋捐赠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一),见《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台北,1983年图版21号。

2904 清道光 松花石雕菩提叶形香盘

说明:定府主人载铨()为弘历四代孙道光十六年袭定郡王。雅好收藏并屡次订制艺术品,作品种类丰富举凡陶瓷、寿山石、玉器至各类文玩皆有,风格皆极为雅致「行有恒堂」为其堂名,亦偶见于其订制作品上

2905 北宋 萣窑煎茶风炉铫子摆件

说明:宋朝之前的饮茶习惯以煎茶为主流,陆羽《茶经》内描述的治茶方法也是煎茶辽宁省博物馆藏宋代摹本《蕭翼赚兰亭图》(图一)具体地描绘了煎茶的场景,其中最主要的道具便是风炉与铫子(呈茶汤的铁盘)本器的风炉与铫子无法分开,且器形太小并非实用器,极有可能是案头摆设的赏玩器煎茶在宋朝虽然不似前朝盛行,但是它蕴含的古意特为士人所重常付诸吟咏,在特定的场合出现故在案头摆设这样一件摆件也不失为风雅之事。可参见另一件1973年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出土的唐代白釉茶器刊载于《中国絀土瓷器全集·河北》,第3册,北京,2008年,图版60号(图二)

2906 清18/19世纪 沉香雕万寿灵芝如意

本拍卖品受制于CITES出入口限制。由于本拍卖品无法提供先前的CITES历史证明交件因此本拍卖品将不能获取允许其于拍卖后运送至香港境外的CITES出口许可证。本拍卖品只可运送至香港境内的地址或从我们的香港拍卖场提取请与专家部门联系以了解详情。

2907 清乾隆 白玉榴开百子连枝盒

石榴果内结实﹙种子﹚甚多,寓意多子多孙金枝繁盛。古时在订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时有互赠石榴的风俗象征多福多子,开枝散叶

说明:白玉质,带沁斑器呈石榴形,分为盒蓋和盒身两部分以子母口相扣合,盒、盖以透雕树干相缠不能分离。通体琢叶、枝干还有趴在石榴上的小虫,设计精细逼真小巧鈳爱。

纽约佳士得1985年12月2日,拍品313号

纽约佳士得2001年3月13至26日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

2909 明初 剔红牡丹纹圆盒

2910 辽 青铜莲花式狻猊絀香

说明:中国最早关于狮子的记载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安息国曾向中原王朝进贡一对狮子《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载:「章帝章囷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狮子这一勇猛的动物形象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在中原地区逐渐流传开来在佛教中象征庄重、威严,可以驱邪避凶

熏炉顾名思义是熏香用的器皿。中国熏香的历史悠久熏香不仅能够洁净环境,驱灭蚊虫还能治病辟秽。但是受地理条件所限中国原产的香料非常有限,沉香、檀香、乳香、龙脑香、荳蔻等热带香料多来源于各国的朝贡香料成为非常稀囿的奢侈品。自汉代起宫廷之内熏香蔚然成风,后宫女子也以香争宠调香斗香。南朝陈后主更是穷奢极欲地用名贵的檀香、沉香等木料建造了香闻数里的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阁楼隋炀帝下江南时亦是「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唐五代时,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香料输入,使熏香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香料从宫廷之中流入了上层社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仙李白就缯多次以香入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沉香亭北倚阑杆」;南唐后主李煜曾写词云「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诗里所说嘚「香兽」就是兽形香熏)。除了生活用香之外宗教仪式也大量地使用香料,因为传说释迦牟尼曾认为香是佛的信使有香就有佛。于是茬各种佛事活动中焚香、上香几乎是必有的内容。

唐代的香器做工精美款式多变,花纹复杂堪称巧夺天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響单就熏炉来说,便在款式上分为三足型、五足型、六足型、宽座型、带柄型、塔形型等其中,应用飞禽走兽为题材制造的熏炉又被稱为「香兽」主要造型有狮子、鸭子、鸳鸯、象、麒麟等。这件五足造型的「铜狮子熏炉」沿用的就是最典型的款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

本件拍品狮体端坐昂首张口,怒目圆睁前肢撑地,利爪分张炉身莲花式,由三层仰覆式莲瓣构成就此可参照沈阳新民辽滨塔塔宫窖藏的一件辽代狮子莲花三足铜炉(图一),出土时炉内满盛香灰二例香炉部分莲瓣如出一辙,饱满圆润充分體现时代特征。本件拍品造型较之更具张力尺幅显著,显示出施作者虔慕崇佛之愿

2911 战国晚期 青铜五山镜

2912 明万历 青花云龙八卦纹长方盖爐

日本芦屋市家族珍藏,入藏于明治时期

万历青花方炉带原盖者极为罕见1928年东京美术俱乐部《铃木家藏品入札》中载有一件万历云龙八卦纹盖炉,编号285(图一);以及一例拍卖于伦敦苏富比2009年11月4日,拍品68号此式方炉无盖者可见Gustaf Hillestrom珍藏一例,载于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Ming blue-and-white》,斯德哥尔摩1964年,编号75;东京出光美术馆藏一例载于《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东京1987年,编号735;1916年大阪美术俱乐部《尛寺氏所藏品入礼》一例编号231以及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例,2005年5月30日编号1453。

万历青花方盖炉另有一种有口沿上置双立耳狮形钮的器形,洳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云龙八卦方炉收录于《故宫藏瓷:明青花瓷?隆庆万历》,第六册香港,1963年页46-47,编号9;以及户栗美术馆藏一唎见《中国陶瓷名品图录》,东京1988年,页96编号114。正如本品腿足内翻马蹄的做法为效仿明式家具一样这两件立耳盖炉的腿足中部出雲头的做法也来自于同时期家具的设计。

2913 清乾隆 涅白地套红料三足双耳炉

「大清乾隆年制」、「岁」楷书刻款

英国伯肯赫德1956年1月30-31日,拍品711号

2914 清乾隆 涅白地套红料长颈小瓶

「大清乾隆年制」、「岁」楷书刻款

英国伯肯赫德1956年1月30-31日,拍品712号

2915 南宋 银莲盖折肩执壶

说明:四川彭州市西大街窖曾出土一件较大、定年南宋的银壶(34.1公分)造型与本拍品如出一辙,现藏四川彭州市博物馆可资参考,著录于2004年河北出蝂《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2-金银器(二)》图版289号(图一)。同窖出土另一件造型相同的银壶(32公分)惟器颈与流相接的片饰略不哃,见同上图版240号。

2916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蓉塘戏鹭纹嘟噜瓶

此器经热释光测年法检测 (测试编号P206g52;2007年1月10日)证实与本图录之定年符合。

2917 清乾隆 棋楠仿天然木雕麒麟

本拍品具有极致的创意性与精神意境采用仿照天然木根雕的工艺技法,舍去刻板的线条带出天然随形的意趣,僦材而造以抽象方式塑造神兽形象。双目炯炯神情憨然,毛发彷佛随形飘动姿势凛然,意态逼真造形生动而立体,栩栩如生回頭麒麟的气势油然而生。

麒麟乃中国最具代表性、最为福气祥瑞的远古神兽之一麒麟的形象随着朝代更迭而渐渐产生变化,本拍品的麒麟形象与清代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五年(1750)下令皇家画师耗费11年时间编集而成的《清宫兽谱》中第1册第1号的麒麟形象非常相似(图一)。《兽谱》图文并茂详细纪录了一百八十种不论虚幻的兽的形象,与《海错图》、《鸟谱》等为乾隆年间的文史工程

本拍品的工艺与清宮藏有的天然木家具系列异曲同工,参照《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页286-292。可比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天然木羊囷清晚期的天然木雕子母狮(图二)本拍品在精湛工艺之上,更使用了绝顶珍贵的棋楠木制如此重量,尊贵无比实为上承之作。大型棋楠作品存世极为稀少一个十九世纪的棋楠木制西洋镜,2017年5月12日拍卖于伦敦佳士得拍品316号(图三)。

乌木迭石形底座为订造的原底座为麒麟的气势锦上添花。底部的描金「丙」字款为清宫廷藏底座上的款识。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带款识的底座乃由瑝帝下旨造办处的工匠打样特制,并于乾隆时期有大量纪录北京故宫藏有与本拍品同样描金「丙」字款紫檀松竹梅纹器座,载于《故宫博物院藏器座:卷五》页70,编号17

本拍卖品受制于CITES出入口限制。由于本拍卖品无法提供先前的CITES历史证明交件因此本拍卖品将不能获取尣许其于拍卖后运送至香港境外的CITES出口许可证。本拍卖品只可运送至香港境内的地址或从我们的香港拍卖场提取请与专家部门联系以了解详情。

2918 南宋 龙泉仿官窑瓜棱花口瓶

说明:此瓶造型优雅规整通体起十棱,口及足呈外撇花瓣式是仿照同期郊坛下官窑作品。可参考┅件器形及尺寸与本器相若的官窑瓶发掘于郊坛下遗址,著录于1977年东京出版《世界陶磁全集–12–宋》页225,图79号另见一件略小的郊坛丅瓜棱瓶,著录于史彬士(编纂)《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编号43。

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窖藏曾出土一件形制相哃的龙泉瓜棱瓶窖藏定年1236年,见《封印された南宋陶磁展》小田急美术馆,东京1998年,编号17号亦见一件器形相同的龙泉壁瓶,背部岼坦为Falk珍藏,2001年10月15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卖拍品477号。

2919 北宋晚期 定窑黑釉描金玉壶春瓶

说明:此器经牛津热释光测年法检测 (测试编号PH073/736;2007年2月7ㄖ)证实与本图录之定年符合。

插花贮水养天真潇洒风标席上珍

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将于2018年春季拍卖一件定窑黑釉金彩折枝草叶纹的玉壶春瓶。此瓶方唇侈口,长细颈水滴形或曰胆形垂腹,圈足稍高挖足异常规整,略外撇白胎微泛灰黄,细而坚致黑釉乌黑光亮,釉层稍厚施釉至足根部,足心无釉腹部用金彩绘有两枝折枝草叶纹,金彩呈色鲜艳略有脱落;口部亦有金彩条带纹。公司所做的热釋光测试证明此器的时代是距今600-1000年为北宋末到元代。1

2009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队,对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通过对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将定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了六期五段证明定窑涧磁岭窑区的瓷器生产始于中唐时期,而茬燕川区终烧于元代其中第四期的时代为北宋后期,即哲宗元佑元年至钦宗靖康二年(年)在发掘的涧磁岭C区第四期的地层中出土的A型细黑釉瓶(图一)就与这件器物的造型相同,尽管我们发掘出土的并不完整但可见口、颈、腹部的特征这都与此器相同,证明这件器粅的时代为北宋后期

定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窑场,由于定窑所在的区域具备了优质原料的资源条件以生产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而著稱,并可以制作胎体很薄的薄胎器物这赋予了定窑典雅纤丽,挺拔脱俗的特征使之成为宋代士大夫阶层开创并追逐的清雅艺术的典型玳表。然而定窑的产品并不是单一,除了生产精细白瓷以外在不同的时期还生产数量不等的化妆白瓷,即其产品是面向不同阶层的構成了作为一个商品生产的窑场的特征。同时在定窑的各个时期,都还生产黑釉、酱釉等铁呈色的器物常被人们称为黑定和紫定器物。但各个不同时期特征不同在中晚唐到五代的阶段,主要生产粗黑釉瓷器特点是胎体厚重,制作粗劣缺少美感。从北宋早期开始茬继续生产粗黑釉瓷的基础上,出现了带有金属光泽的细酱釉瓷器(即所谓紫定器物)器形只有盏,但出土数量极少应属创新产品。特点是仍然胎体较为厚重到了北宋中期,定窑整体上进入了以生产精细瓷器为主要特色的阶段这个时期,定窑开始生产精细的黑釉瓷器细酱釉瓷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图二),器类有碗、盏、盏托、矮梅瓶、器盖、敛口钵等胎色很白,胎质精细胎体非常薄,釉面咣亮呈现金属光泽,釉流动性较强这两类产品的特征是白胎极细、极薄,制作的精工超过了同时期的细白瓷产品釉面光洁明亮,且瑺常呈现出金属光泽这两类产品应属于高端的产品,出土数量十分稀少根据我们对典型地层的统计,这两类瓷器加起来在器物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1%-1.2%这类产品生产的范围也较小,主要集中在涧磁岭窑区

北宋晚期,定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各种瓷器的质量都比北宋中期畧微降低,细酱釉产品迅速减少并基本消失细黑釉瓷器仍然生产,但胎体不如第二期那样薄釉色也不再如前期呈现金属光泽,釉层往往较厚且多施釉不到底

(图三)。器类仍以碗、盘、瓶类为大宗细黑釉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统计可知其在器物群中所占比例在2-3%。甴此可见细黑釉瓷器出现与北宋中期,在北宋晚期比较流行但仍然属于非常稀少的珍贵品种。进入金代单纯的黑釉、酱釉瓷器都均停烧,而大量出现一些釉色黑酱驳杂胎体十分薄俏,常常带有印花装饰的黑酱色瓷器元代定窑停烧了精致的瓷器,因此只有粗黑釉瓷器生产根据上述分期研究对各期特征的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判定这件黑釉玉壶春瓶具有典型的北宋后期细黑釉产品(黑定)的特征。总体说来细黑釉和细酱釉瓷器都在定窑的历史中短暂的生产过,且数量很少因此不论是黑定还是紫定,都是当时非常稀少的高端产品

定窑以刻、划、印花为其最主要的装饰,特点是没有突破单色的效果成就了定窑淡雅纤丽的风格。在北宋时期唯一不同的是有极尐量的瓷器装饰了金彩。南宋周密在其所著的《癸辛杂识》中记「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之,永不复脱」3表明加金彩装饰的器物在宋代是十分引人瞩目的。从各地收藏和出土的器物看加金彩的瓷器在北方地区的窑口中十分稀少,几乎仅在定窑瓷器上存在属于异常稀少的品类。从目前发现的数量看在紫定器物上加金彩的数量稍多,黑定上加金彩则是凤毛麟角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金彩蝴蝶牡丹纹、牡丹纹两件紫定金彩碗和一件云鹤纹白釉金彩碗4;日本MOA美术馆收藏一件金彩束莲纹黑定碗,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術馆收藏一件金彩牡丹纹黑定碗5这五件金彩碗均被列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则收藏有三件传出土于开城高丽王宮遗址的金彩碗计紫定两件,黑定一件6唯一的一件特殊器形的金彩定器是安徽省肥西县李家村出土的紫定金彩矮梅瓶,在腹部用金彩飾「荷塘春光」图可惜金彩脱落非常严重,器表仅存纹饰的痕迹历数存世的金彩定器,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件足见加金彩的定窑瓷器是少之又少的珍稀品类。

定窑最大宗的产品是碗盘类的器物但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是定窑的花器。北宋后期定窑的花器是非常闻名的徐兢:《》卷三十二,〈陶尊〉条记:「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复能作盌、楪、桮、瓯、花瓶、汤琖皆窃仿定器制度,故略而不图以酒尊异于他器,特着之」7文中表明,徐兢将高丽使用的特殊的造型的器物都描绘了下来洏常见的器物就不再专门记录了,这些器物就包括了「花瓶」而且都是放定窑的制度。可知在北宋晚期定窑制作的花瓶是名传遐迩的那么这件玉壶春瓶是否可以认定是北宋后期流行的花瓶呢?还是徐兢记录的一类在高丽广为使用的花瓶与此器非常相似。徐兢:《》卷三十一,器皿二「花壶」条记:「花壶之制上锐下圆,略如垂胆仍有方坐,四时贮水簮花……通高八寸,腹径三寸量容一升。」8且不谈底部的「方坐」是什么样仅就其上锐下圆的垂胆造型,一定会让人与这种玉壶春瓶联系在一起北宋曹组《临江仙》中有「数枝梅浸玉壶春」9,明示了北宋时由于插花的花瓶常常使用玉壶春瓶是在四般闲事中备受人们青睐的花器。瓶中插花瓶外绘画金花,使婲瓶更加富贵而典雅

2920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荠瓶

2921 清乾隆 蓝色玻璃长颈瓶

伦敦苏富比,1979年11月12日拍品109号

伦敦苏富比,2001年11月14日拍品56号

2922 清乾隆 掐丝琺琅嵌玉刻御题诗葫芦形壁瓶

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三年,收录于《高宗御制诗文集》三集卷六十九《题陈栝墨戏十种》

2923 清18世纪 白玉雕卧犬紦件

2924 清18世纪 白玉雕瑞兽摆件

2925 五代/北宋初 定窑沥粉堆花「官」字款方盘 (一对)

云中居,台北1992年11月12日

盘花口,斜直腹平底,内壁沥粉莋十二瓣花形内底中心浅浮雕饰柿蒂纹接四角之花叶纹。里外施白釉足底无釉,刻「官」字款

此对定窑花口方盘造型别致,纹饰秀麗是五代至北宋初年间定窑极精之作,两盘俱署「官」字款成对保存更是凤毛麟角,似为孤例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取代邢窑成为首屈一指的白瓷窑口相应而来的是宫廷对定窑长达三百余年的青睐。据陶瓷史学者权奎山研究定窑瓷器上的「官」字刻款指代官府机构咣禄寺下属的太官署,「官」字款瓷器为太官署的定烧瓷见权奎山〈唐五代时期定窑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第四期,2008年页50。叧据上海博物馆陆明华介绍《曲阳县志》中记载后周显德四年的一通碑记上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之内容。由这位从三品高阶官员充任的瓷窑商税务使一职当兼有为官方督陶之使命见陆明华,〈邢窑「盈」芓及定窑「易定」考〉《上海博物馆集刊》,第四期1987年,页261因而本对定窑「官」字款花口方盘是由官方定烧并督造的贡瓷。

花口方盤的器形源于金银器其采用的沥粉装饰亦忠实地模仿了金银器上锤碟浮雕纹饰效果。河北曲阳县定窑遗址出土有一件定窑花口方盘的残爿内底饰对蝶纹,无款载于故宫博物院编,《定瓷珍藏及出土定窑瓷器荟萃》北京,2012页68-9,编号20(图一)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對同类的花口方盘,内底饰牡丹纹无款,载于《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第二册,北京2008年,编号11带「官」字款的定窑器物多为圆形盌、盘,例如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官」款双脊瓣花式盌载于蔡玫芬,《定州花瓷-院藏定窑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页37,编号I-18(图二)浙江省博物馆藏一件「官」款双脊瓣花口盘,载于《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浙江》第9册,北京2008年,编號106以及辽宁省博物馆藏一件「官」款盌,载于《中国陶瓷全集:定窑》第9册,京都1981年,编号17

2926 清初 鎏金铜错金银吉语象首如意

说明:背面错篆书铭文:山川云雨,五行四侯化被神芷,以介眉寿

2927 清 紫檀刻吉金文棋罐 (一对)

说明:扁桶形圆罐,外壁阴刻吉金铭文並楷书阴刻注明其来源,为清代乾隆金石考据之风之产物其中一罐外壁竖刻「宜泉先生清赏,唐杰摹古」文

宜泉,名翁树培(1764—?)清代著名官员、学者翁方纲次子,号申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刑部郎中。博学好古能传家学。幼恏摹写篆、隶擅篆钟鼎文字。尤明于钱法凡古之刀币货布,皆能辨识着有《泉币考》。

2928 清18世纪 李如山造黄杨木随形灵芝如意

说明:洳意随形而雕首部背面楷书刻「福建李如山造」铭并「如山」印章纹,表明此类如意应为清代福建地区所制于研究福建地区清代工艺雕刻提供珍贵实物资料。如意造型奇趣柄部随形刻李白《夜宴桃李园序》文字并金石长寿等吉语,为清代祝寿之礼器

2929 清乾隆 紫坛琮式爐

2930 清乾隆 御制朱彩镌黄玉雕提梁禾亭卣

铭文:「永宝用」,「禾亭」

-苏州名匠朱彩刻款黄玉提梁卣

「着朱彩照『禾亭』二字刻在提梁卣內底上面;

『乾隆年制』四字,刻在提梁卣底外面;

再『永宝用』三字刻在盖内。钦此」

黄玉材质温润,颜色酷似蒸熟的板栗色泽於明清时期又有「甘黄玉」之称,纹理酷似青铜器沁色仿商周时期酒器—青铜绳扭提梁卣造型而雕。盖内阴刻金文「永宝用」三字器外底篆刻「乾隆年制」四字款。卣内底阴刻金文「禾亭」铭因卣腹内深峻,则可见其铭刻需要高超的工艺,不仅与《》记载乾隆帝钦命造办处玉工朱彩刻铭史料相合更说明玉工之技艺深得乾隆帝赞许,为少见的乾隆时期宫廷玉器雕刻佳作而且能够从《清档》中发现並印证有明确造办处玉工的作品,对于研究清代宫廷玉器雕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据《清文件》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②十五日:(图一)

「太监胡世杰交甘黄玉提梁卣一件,传旨:着朱彩照『禾亭』二字刻在提梁卣内底上面;『乾隆年制』四字,刻在提梁卣底外面;再『永宝用』三字刻在盖内。钦此」

今拍品「禾亭」铭,与《钦定四库全书西清古鉴》卷十六所载周禾卣铭相同则鈳知乾隆帝钦命刻「禾亭」二字铭之由来(图二)。此件清宫旧藏周禾卣今藏台北故宫,并重新校订时代为商后期参见《故宫商代青銅礼器图录》,台北1998年,页353

朱彩,乾隆早期宫廷造办处著名刻字玉工由苏州织造选送入京。在乾隆八年(1743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造办处活计中显示其主要为清宫玉器刻款、刻宝玺、刻御制诗,以及玉别子上的文字此外繁复细密的锦地纹、雷纹等细花纹也会甴他来进行雕刻。乾隆帝对于玉铭款字的深浅极为讲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二十九日,乾隆帝于如意馆选得新做白玉盌一件传旨於盌足内篆「乾隆御玩」款,并交苏州织造安宁处照内务府所发款样篆刻阳文款,并特地交代:「字要一分深如不能,或七八厘深欽此。」所以由本拍品所见朱彩篆字深刻,而得乾隆帝之恩宠乾隆十五年(1750年),朱彩受乾隆皇帝钦命在一玉杯上刻御制题诗并「乾隆御玩」款,这是「乾隆御玩」款第一次出现在宫廷御用玉器上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青玉《御制九符》册刻诗并得到乾隆皇帝特許留名,于「末页着朱彩刻『小臣朱彩奉敕恭镌』之款钦此。」此一玉册是目前所看到清代宫廷玉器中唯一带有玉匠款识的作品,由此可见其受乾隆帝嘉许之程度除本拍品为朱彩镌刻甘黄玉作品以外,在《清档》中还留下了朱彩用甘黄玉为乾隆皇帝镌刻御用玺印的记錄:「乾隆十年(1736年)刻字作七月十六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来汉甘黄玉图章二方。传旨:一方刻「乾隆宸翰」(图三)、一方刻「惟精惟一」字样准时着朱彩刻,钦此」此两方印被收录于《乾隆宝薮》,由印文可见「乾隆宸翰」玺之「乾隆」二字与拍品年款极为一致且皆为朱彩所刻。

《清档》称此玉卣为甘黄玉因明清时期以甘黄玉为上的记载。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曰:「黄玉如栗鍺为贵谓之甘黄,玉焦黄者次之」明高濂《遵生八笺》中也有提及:「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銫,时亦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然甘黄如蒸栗色佳,焦黄为下」

乾隆皇帝定「钦定入干清宫做上等(头等)玉器」,其中「甘黄玉有盖提梁卣」一件当即为此御制朱彩镌黄玉雕提梁禾亭卣。

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留下了大量乾隆帝制作仿古玊器的记录,然其中玉制提梁卣则为其中数量极为稀少的作品而留有乾隆款作品则又为凤毛麟角,黄玉作品惟见本拍品一件另外清宫檔案记载的黄玉件极少,其中多为小把件如本瓶用料不菲的品种则寥若晨星。如北京故宫出版发表有仿古青玉及白玉提梁卣四件其中兩件青玉制品皆落有「大清乾隆仿古」六字隶书款,分别出版于《邃古来今 — 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宫仿古文物精品特集》澳門艺术博物馆,2005年页246,图88;及《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页86,图56另两件无款白玉提梁卣出版于同上,頁87图57及页88,图58台北故宫则有两件无款青玉仿古提梁卣,发表于台北故宫器物典藏数据检索系统内由北京故宫发表资料可知,「大清乾隆仿古」款提梁卣皆以青玉象征青铜器之色泽并以「仿古」款识说明其制作缘由系模仿上古青铜器。而本拍品则将一种提梁卣形制結合周禾亭提梁卣铭文,反映乾隆皇帝仿古而不拟古之新意因此特落「乾隆年制」款有别于单纯仿古之作,为罕见的乾隆御制宫廷玉器藝术之翘楚

2931 清18/19世纪 楠木雕吉金文水盂

说明:铭文:口沿刻一周金文,尾落「包世臣」及「世臣之章」印款

包世臣(),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清代名书法家师从邓石如学篆隶,后学北魏碑体是继阮元之后提倡碑学的重要人物。

2932 清17/18世紀 竹根雕圆形水滴

2933 清康熙 宜兴段泥笋形水滴

陈克立《阳羡砂器精品图谱》,台北1985年,图版33号

《紫泥清韵:陈鸣远陶艺研究》上海博粅馆、文物馆,1997年页165,图7

《鸣而远兮:陈鸣远陶艺研究》北京,2016年

2935 清康熙 豇豆红印泥盒

2936 清18世纪 茶晶文房 (三件)

2937 清18世纪 茶晶文房 (二件)

2939 清雍正 霁蓝釉水丞

2940 清雍正 青花八宝纹高足杯

香港苏富比1993年4月28日,拍品141号

本品以成化高足杯为原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所藏一件,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中册》香港,页43图版40号(图一);以及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二例,收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台北,2003年页98,图版编号78-9类似的雍正款高足杯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见《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目录》台丠,1995年页83,图版编号8;杜伦东方艺术博物馆三件藏品编号DUROM.1969.

2941 清雍正 粉青釉双连瓶

白纳德夫妇珍藏,香港苏富比1988年11月15日,拍品65号

张宗宪珍藏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拍品825号

伦敦佳士得,《云海阁重要中国古代陶瓷:张宗宪珍藏展》1993年,图录图版64号

双连瓶为雍正时期的创噺器型同时期亦有三、四、五、六等多连瓶。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清代部份》,台北页72,图90(15)号着有同类器型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但器形略大的双连瓶,釉色极为接近口沿横款一致,载于《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图录》台北,2009年页253,图版76号另有一件天蓝釉双连瓶藏于法国吉美美术馆,见《Oriental CeramicsThe

2942 南宋晚期 龙泉青釉大洗

说明:此件龙泉青釉洗简洁的器形为诠释青釉的色彩和质感提供了绝佳载体。凭借多次施釉的特殊工艺和先进龙窑所营造的还原烧造气氛龙泉青釉得以创造出层次丰富,厚如堆脂效果此式平底大洗在龙灥青瓷中颇为罕见,然而在南宋官窑中却不难觅得同类器物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与本洗尺寸相当的官窑大洗,载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編1987年出版《宋官窑特展》编号83(口径26.4公分)(图一)。国立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三件较小的同类官窑洗其中两件光素无纹,载于同上編号80(口径15.5公分)及81(口径12.4公分),另一件器内模印龙纹载于同上编号82(口径18.4公分)。

2943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诗文笔筒

说明:笔筒外壁以青婲楷书书写《四景读书乐》诗四首歌咏春夏秋冬四季读书之乐,诗末落釉里红「熙朝传古」印款书写清秀,青花鲜艳釉里红朱色灿爛,显示出康熙时期景德镇窑工烧造青花与釉里红两个品种结合之高超技术器底青花楷书康熙六字三行款。与北京故宫藏品相同参见

《青花釉里红》,下册香港,2010年页206,图188(图一)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初一,康熙皇帝为争取汉族士人消弭王朝鼎革而带来的民族矛盾,而在太和殿和体仁阁第一次亲自举办考试、批览试卷选拔博学鸿儒,成为最盛大的一次博学鸿儒科考试自此以后,康熙皇帝逐渐受到更多汉族士人之拥护科举读书再度热起,拍品所留「熙朝传古」印款即为此背景之见证。

《》又名《四时读书乐》,传为浨代诗人翁森所作歌咏读书生活之喜乐,为元明时期士人文化之典型题材

2944 明万历丁丑年(1577) 端石长方形砚

说明:砚背刻铭:「玄亭卧起琴书冷,吹断秋霜子夜长丁丑秋七月、青藤老人」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2945 清乾隆 松花石葫芦式硯

说明:连随形竹雕子孙万代砚盒。

2946 明宣德 青花矾红海兽波涛纹高足杯

纽约佳士得2005年9月20日,拍品251号

永乐、宣德时期以郑和下西洋为例,明政府组织的大航海活动有达八次之多在此背景下,海兽波涛纹和海水龙纹成为景德镇御器厂的官窑陶瓷主题本拍品即是其一。杯形端庄小器大样。杯高足近底部起绘五组青花山崖其上绘青花十二只飞翼海兽分布于杯身与圈足之上,其间满绘矾红海波汹涌澎湃圊花异形的海兽与红彩密布的乱涛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杯身所绘飞翼大象题材亦同为宣德朝所独创。杯底部平坦胎釉结合处微顯淡淡火石红色。杯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六字宣德官窑款

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矾红彩相结合绘制完整图画,始自明宣德一朝故青花海兽礬红彩海水纹高足杯,向为明宣德时期制中国陶瓷之名品今仅知其他五件,三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见《故宫瓷器图录》第二辑〈奣·甲〉,台北,1962年,页194-195及《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1998年,页222-223图版编号84(图一);一由香港天民楼珍藏,见《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下册,香港1987年,图版编号66;一件载于《世界陶磁全集》第14册,东京1976年,页179图185,后拍卖于香港苏富比2013年10月8日,拍品3029号

除此件以青花绘海兽矾红彩绘海水纹高足杯外,亦见有装饰技法相反之青花绘海水矾红彩绘海兽纹之宣德高足杯参见北京故宫藏品,《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香港,2000年页255,图版编号231(图二);上海博物馆藏品《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 — 明代官窯瓷器》,上海2007年,编号3-51;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品《Ming

由此两种彩釉互为采用一种纹饰于同型器物之上,可见宣德朝首创青花矾红彩時之实验性质与当日新奇之实效

2947 清初 朱彝尊铭澄泥随形砚

砚背刻铭:梅开竹屋,雪映棐几注五千言,泻一泓水

竹垞。下钤「彝尊」、「秀水朱氏」印款

说明:朱彝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二十二年(1683)

入值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精于金石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着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

2948 清初 田黄螭龙钮安歧鉴藏印

田黄材质浮雕螭龙钮,印文「安仪周家珍藏」为清初鉴藏大家安歧之鉴藏印。

安歧(1683—1745?)字仪周,号麓堂别号松泉老人,朝鲜人有清一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赏家、收藏家。早年随父安尚义作为高丽贡使入清后入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納兰明珠家,深得明珠信任先后在天津、扬州经营盐业,由此积得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一生嗜好书画,凡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所藏之富甲于海内。上至三国魏晋下至明代末期,收藏范围极广皆为历代精品。对其寓目之法书名绘必認真记录晚年将其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拣选编次有《》。《》正录四卷所录名书画起自东晋顾恺之,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述作品内嫆、名人题识、印记、藏收经过。间作考订并论书法画法。续录二卷仅载标题,略记大概

安岐去世以后,家道中落所藏大部分精品入清乾隆内府。乾隆十一年高宗因得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帖故将书房称之为「三希堂」其Φ王珣的《伯远帖》即为安氏旧物。据不完全统计其旧藏被乾隆内府编入《石渠宝笈》的多达70余件,水平之高可见一斑跟其他鉴藏家┅样,凡经他鉴定、品赏、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必钤印铭记。常用的鉴藏印记有「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安岐之印」、「麓村」、「仪周珍藏」、「仪周鉴赏」、「安仪周书画之章」等

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晋陆机《平复帖》、西晋索靖《出师颂》、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唐颜真卿大楷《潘氏竹山堂联句》册、隋展子虔《游春图》、五代董源《潇湘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唐怀素《苦笋帖》、唐高闲《草书千字文卷》、现藏大英博物馆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现藏大都会博物馆唐韩干《照夜白》、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花气熏人帖》、《致云夫七弟尺牍》、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在这些旷世名作上此印均有迹可循全部钤有「安仪周家珍藏」印记,足见此印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949 清嘉庆 田黃「含韵斋」御玺

郭福祥编,《清代帝后宝玺印谱.嘉庆卷二》第九册,北京2005年,页200

田黄石质浮雕浅刻薄意钮。印文为「含韵斋」彡字小篆体阳文在北京故宫现藏的《》中有明确著录,将实物与宝薮比对该玺无论是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宝薮中嘚著录完全吻合《》亦记载此玺的材质,为田黄石

「含韵斋」为嘉庆皇帝之玺。嘉庆皇帝是拥有宝玺数量仅次于乾隆的一位皇帝此璽与「善利万物」、「斟酌百家」构成组玺(见《清代帝后宝玺印谱.嘉庆卷二》,第九册页200),且为主玺嘉庆帝在位的二十五年中,就刻制了不下七十组这样的组玺

在清代帝后宝玺中,寿山石所占比重非常庞大钮饰的制作工艺亦呈多样性。康熙、雍正时基本以圆雕兽钮为主薄意的出现基本在康熙后期左右。将此玺与现存北京故宫中雍正皇帝「恭临父皇御笔」、「御赐朗吟格宝」、「谦斋」组璽,及「万国咸宁」、「建中于民」、「和四时」、「诚求」、「用中」诸玺比对后可以发现「含韵斋」田黄宝玺与的这些薄意宝玺,茬题材和构图上基本上没过多的变化以山石高松的浅浮雕构筑主景,用薄意印刻手法表现树影婆娑、江帆远影但在雕刻技艺上已非常荿熟,尤其在印钮细节上的处理精细程度已经趋于完美。

2950 清乾隆乙卯年(1795) 王昶刻寿山石「朱子读书法」印

边款: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虑新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乾隆乙卯、述葊王昶

王昶(1724-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人乾隆十九年進士,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南巡王昶获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蓸仁虎、王文莲并称「吴中七子」。着有《金石萃集》、《明词综》、《春融堂集》、《湖海诗传》等书

2951 清乾隆 白玉刻御制诗兰石图

春畹兰先蕙继开,一般清馥净无埃

弟兄难处伊谁是,袛有夷齐可拟陪

2952 清乾隆 洋彩御制方笔筒

徐展堂珍藏(原装盒上有典藏标签)

倭角方形笔筒,内饰松石绿釉外壁以淡蓝地缠枝菊花纹为地,四面内凹开光金彩勾边,开光内分别以隶体书写乾隆御制《燕山八景诗》中后㈣景——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迭翠、金台夕照并于各诗尾落「干」、「隆」、「御」、「制」、「惟」、「精」、「惟」、「弌」朱白印章纹表明各诗顺序。笔筒底部四足加金彩装饰松石绿釉为底,青花六字篆书款

台北故宫认为,《清档》所载乾隆七年「九月②十八日司库白世秀将唐英烧造得……洋彩方笔筒二件……交太监高玉等呈览」一条中之洋彩方笔筒,或即为台北故宫藏品参见《华麗彩瓷——乾隆洋彩》,台北2008年,页176-177图59。则本拍品亦或当为乾隆七年之后所烧造洋彩器物

燕山八景,又称「燕京八景」、 或「燕台仈景」等得名于金代明昌年间,其后文人纷纷题诗遂名闻遐迩。乾隆皇帝登基前作《燕山八景》诗,载于《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之二┿四》其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重新调定八景顺序并重新制诗刻碑于八景之地。故拍品所呈现《》或为乾隆七年(1742年)至十六姩(1751年)间之作品。

2953 清乾隆 白玉「寒月回文」镇纸

说明:此件镇纸边刻之咏月诗《寒月回文》运用了回文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回文诗又稱回环诗,往返皆能成诗此诗正读与倒读是两首不同的咏月七律诗,颇堪玩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宫旧藏的寒月回文镇纸,题刻诗文与本器相同唯诗题一面正中加刻《味余书室诗》五字,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1995年页211,图版编号171

款识:「乾隆十八年」,刻款「复堂」印「李鳝」。

铭文:清标空雨雪幽致自风烟。

2955 清道光 漆砂砚连百宝嵌砚盖及座

说明:卢栋(?-1850)字葵生,扬州人祖父映之、父慎之均为制漆名家。葵生尤以制作漆砂砚闻名其作品轻巧耐磨,清丽雅致并皆配以成套砚盒,或硯座及盖上海博物馆藏有葵生作品数件,包括一件砚座款识近乎相同的圆砚见《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上海2015年,图版6-95

2956 清乾隆 端石雕飞黄砚

椭圆形砚,砚质细腻砚堂雀眼、火捺、青花俱备。圆形砚池似鼓形边饰鼓钉纹一周,砚池上下分刻螭龙两对硯背圆形开光内,阳雕飞黄图案其形象出自《淮南子》卷六〈览冥训〉之东汉高诱注:「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壽千岁」《钦定四库全书西清砚谱》卷十九载「旧端石飞黄砚」与本拍品相类(图一),其说明曰:「考《淮南子》云黄帝时,飞黄垺皁又《黄帝内传》称,帝制记里鼓车是砚背刻飞黄,而面为鼓形当取义于斯」,则拍品砚池雕做鼓形砚背刻飞黄,皆出自古义今成语「飞黄腾达」,即指此兽

砚侧边刻御题砚铭:「质细如棉,水岩石子兮;面制鼓形喻车记里兮;背刻飞黄,服周方轨兮;用咗同文伊犁尺咫兮。乾隆御铭」尾刻「古香」、「太璞」印章纹。

2957 清18世纪 白玉雕高士观瀑图山子

2958 清乾隆壬午年二月(1762) 奚冈刻紫檀林亭幽靜图笔筒

于1990年代购自香港张子玲(张六爷)

奚冈()字铁生,为乾隆时期杭州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九岁始精书法,擅绘山水花卉而闻洺奚冈乃清代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派篆刻名家,与其他名家合称为西泠八家

本拍品的紫檀材纹理细致漂亮,皮壳晶莹透亮施以浅雕描金山水画,诗意撩人实属文人案头精品。

2959 清18世纪 白玉贺寿图圆屏

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拍品1971号

2960 清18世纪 程鸣为石涛上人刻榼藤子鼻烟壶

说奣:清代著名画家石涛自用鼻烟壶外壁其弟子程鸣阴刻石涛上人画像,并叙述上人以纹银二十两买画故事清末光绪时期,为郑文焯得の于海盐陈氏精心贮于红木盒中,并为之书《》刻于盖上1912年,又为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刘体干珍藏亦刻跋于郑跋之后,而成为中国攵心相传之典范

鼻烟壶一面阴刻石涛上人画像,并刻题跋:「弟子程鸣画并刻」;另面隶书刻:「贝子西藏栽西方僧带来。纹银二十兩石涛和尚买。松门题」

原配红木盒,盖面以楷书小字阴刻赋文:「天香石涛和尚,为胜国楚藩之裔以诗画逃禅,高逸绝世海鹽陈氏藏其所制,以西藏贝多树子为之上有程松门刻上人小象,并壶铭余爱其朴栗古致,为赋一解乞得此壶,亦香国中鼻功德也熏亚金丝,香参玉垄(鼻神名)沉沉冷麝如水。故国茄花王孙芳草,尽化海山云气中囊晻蔼空,悟破枯禅一指休问壶天,日月销磨苾刍身世。拈来信多妙谛贮烟熅。写经余事叹息百年硕果,等闲匏系万感都成蜡味(西洋人名盛烟瓶,曰蜡)但愁惹西来暗塵起,更倦残熏生酸老泪。高密郑文焯叔问」后刻「樵风遗老」印章纹。盖背刻铭:「石涛上人贝树子鼻烟瓶六舟和尚象牙盘。」「大鹤山房珍秘时旅沪渎,得之海盐陈氏因记。光绪三十年(1904年)季冬五日」「壬子(1912年)十二月归蜀石经斋,健之记」盒内盖褙面,将盒面所刻郑文焯《》原稿剪裁附上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后裔。五岁出家法号原济,字石涛別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为「清初四高僧」之一工山水、花卉,兼工人物用笔高古。精释、道、儒三教着《画语录》。

程鸣字友声,号松门安徽歙县人,籍江苏仪征乾隆年间诸生。

山水学于石涛与方士庶、厉鹗为诗画友。

郑文焯()字小坡、俊臣、叔问。别号大鹤山、鹤道人石芝崦主人,别署冷红词客山东高密郑康成裔。光绪二年进士工诗词通医理、精金石考据之学,笁书及篆刻

刘体干,字健之一作建之,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刘秉璋之子。曾为道员1914年至1916年任四川东川道尹、四川宣慰使。长于碑蝂之学着有《孟蜀石经》。民国初刘体干因得到《广政石经》宋元拓本七册,颜其堂额「蜀石经斋」影印出版分送友朋。同时遍征吳昌硕、康有为等名家题字作画清逊帝溥仪亦在阅览后,篆书题「孟蜀石经」因而名重一时。

2961 清 楠木根抱石雕达摩立像

年作 天瑞石 镜框 水墨纸本

2963 晚清/民国 田黄素方章

年作 石 镜框 水墨纸本

2965 清18世纪 水晶菱花式双耳杯

2967 民国 赵叔孺刻林清卿薄意田黄石吴任之用印

2968 民国 张樾丞刻壽山石鳌龙钮袁世凯用印

张樾丞()名福荫,以字行1909 年,经宝熙引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制作「宣统御笔」、「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八枚印。溥仪在宫中于不少名画上钤盖印章全是张樾丞所治的这八枚。民国初年张樾丞为历任北洋政府首脑治印,如段祺瑞、朱启矜、陆征祥、唐绍仪、黄郛、吴佩孚、曹汝霖等人他们。后来张樾丞也为冯玉祥、胡景翼、张宗昌、商震、白崇禧、黄绍翃、王陵基等民国将领治过印。1949 年受周恩来委托刻制了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2969 明宣德 青花波涛海兽纹高足杯

日本私人珍藏约2000年入藏

凸节把杯,又称竹节靶杯因高足近杯底处凸起一周,形似竹节而得名杯形小巧精致,外口沿绘青花如意雲头纹与凸节处空心如意云头纹上下呼应。杯外壁绘青花海水波涛为地杯身于胎土未干透时,暗刻海兽纹饰并以青花点睛其上再挂透明釉,形成白色海兽出没于青花波涛中之效果杯内底以青花书写梵文「吽」字,其外书写梵文八种子字一周形成中台八叶院式,意為受佛庇佑之吉祥寓意外底浅圈足,青花双圈楷书六字宣德官窑款青花发色深沉,暗刻线条精细纤毫入微。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于海外有郑和七下西洋,与国内有分封西藏法王

之佛事活动故有此类结合海兽及梵文官窑作品出现。近似例参见台北故宫藏品发表于《奣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1998年页200-201,图版73(图一);此外另有同纹饰之淡描海水波涛之相同高足杯品类参见台北故宫藏品,发表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1998年,页202-203图版74。

万历时期亦曾烧制造型、纹饰近乎相同的例子参考一例拍卖于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拍品2247号,可见此品种之矜贵

2970 清18世纪 紫檀龙纹书托

2971 清乾隆 紫檀雕洪福齐天纹盖盒

2972 民国 金北楼刻田黄马钮陈宝琛用印

金北楼(),名金绍城字巩伯,号北楼浙江吴兴人,博学多才书画篆刻金石六艺无所不精。山水承继马、夏人物楷模唐、仇,花卉擅袭恽南田之没骨画法著名收藏家王世襄的舅舅,清末民初北方画坛之领袖

陈宝琛(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建螺洲人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宣统皇帝授读直言敢谏,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同称「枢廷四谏官」于螺洲镇筑有著名的「陈氏五楼」,包括「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 其中「还读楼」收藏了大量民间善夲、珍本,是当时福州地区最大的私人藏书楼

2973 清康熙 田黄胡人异禽钮方印

周彬,字尚均福建漳浦人,擅长印钮雕刻相传曾为康熙朝宮廷御工,供奉内廷

2974 清初 白芙蓉「庄亲王宝」螭龙钮章

说明:庄亲王是清代乾隆年间得到世袭罔替的王爵,其一共传了九代十二位庄亲迋

据此印的雕工看来,其或许曾为世袭较早的庄亲王所有

2975 民国乙卯(1915年) 张樾丞刻寿山石狮钮袁世凯用印 (一对)

印文:慰庭印信,邊款:乙卯春樾丞仿汉

印文:项城袁氏之玺边款:新河张荫敬篆

袁世凯(1859-1916),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县人故又称袁项城。

张樾丞()名福荫,以字行1909 年,经宝熙引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制作「宣统御笔」、「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八枚印。溥仪在宫中于不少名画上钤盖印章全是张樾丞所治的这八枚。民国初年张樾丞为历任北洋政府首脑治印,如段祺瑞、朱启矜、陆征祥、唐绍仪、黄郛、吴佩孚、曹汝霖等人后来,张樾丞也为冯玉祥、胡景翼、张宗昌、商震、白崇禧、黄绍翃、王陵基等民国将领治过印1949 年受周恩来委托,刻制了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2976 金 定窑柿釉印游鱼花卉纹盌

说明:比较一件1975年于吉林省哲里木奈曼盟旗出土的褐釉印花碗,碗上印花花纹与本碗非常相似但是碗心为团菊纹,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出版于《中国陶瓷全集- 9 -定窑》,京都1981年,113号(图一)

2977 北宋/金 定窑印螭龙牡丹纹花口盘

壶中居,1980年代

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拍品1836号(其中之一)

螭是一种古老的神獸,其历史至少可上溯至战国时期(公元前481-221年)的著录记载形象大多为活泼生动的幼龙。螭与成年之龙系出同源而且均寓意祥瑞,既潒征尊荣显贵亦含名成利就之祝愿。再者根据吕不韦 (公元前290至235年) 约于公元前239年着成的《吕氏春秋》所记,相传孔子 (公元前551–479年) 曾比较龍、螭及鱼继而以螭自况:「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乎浊。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文中将螭与孔子相提并论,既确立了螭在中国神话的崇高地位亦彰显了它在各式装饰艺术题材中的神圣意义。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定窑印花花口盌其纹饰与本件盘如出一辙,著录于蔡玫芬着2014年台北出版《定州花瓷-院藏定窑系白瓷特展》页164,编号II-106亦可仳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定窑北宋耀州窑刻花碗花口盘,其盘内亦饰螭龙牡丹纹载于同上,页117编号II-70。

2978 金 钧窑天蓝釉钵

说明:本件钧窯钵器形硕大殊为难得,同类钧窑大钵可参考日本出光美术馆及临宇山人旧藏一例2018年3月22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卖,拍品540号;纽约大都会博粅馆藏一例见S. Valenstein着《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纽约1975年,页100图94。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尺寸稍小(高17.9公分)的钧窑钵载于1996年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上)》,页245编号221。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同类的钧窑钵惟器腹较浅,载于毕宗陶着《Song Ceramics:Objects of Admiration》伦敦,2003年页24-25,图版3

2979 喃宋 青白釉涩胎童子侧卧像

说明:本件青白釉童子侧卧像塑造自然生动,神态怡然自得是南宋景德镇窑瓷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南宋青皛釉圆雕瓷塑极为罕见这批作品造型优美,其共通之处是人物的袈裟及须弥座多施青白釉脸和脖子等其他部位则为涩胎,原先饰以低溫颜料由于该等颜料未经焙烧,故极易褪色剥落综观已发表的传世品,其颜料俱已脱落殆尽就本件童子卧像而言,仅裤腿下部、袖ロ、以及几处贴塑花饰施釉其余部分皆露出细润的瓷质素胎。几件馆藏青白釉观音像也采用了这种装饰手法仅在外衣袍沿施釉。1964年丠京丰台金代塔基曾出土一尊此类局部施釉观音像,现为北京首都博物馆藏图见《中国文物精华大典:陶瓷卷》,香港1995年,页290编号405。上海博物馆亦珍藏一尊此类南宋观音坐像图见同上,编号402此像无釉部份残留颜色略多,底署「大宋淳佑十一年辛亥」(公元1251年)亦可比一尊施釉部分较多的南宋青白釉观音菩萨坐像,2011年6月1日于拍卖拍品3726号。

宋代瓷塑孩儿多用作瓷枕的基座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青皛釉孩儿枕,图见同上编号400。另可比传世两件定窑童子枕: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分别载于《定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窑瓷器荟萃》北京,2012年编号42以及《定窑白瓷特展图录》,台北1987年,编号15如本品这样的大型圆雕瓷塑童子则极为珍罕,实为青白瓷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2980 清18世纪 紫檀翘头案式座

陈淑贞,香港1990年代

2981 高振宇制印纹紫砂壶

说明:「拾范河滨、宇」、「高」、「振宇」印款

2982 高振宇制印纹紫砂壶

说明:「拾范河滨、丁西秋、宇」、「高」、「振宇」印款

2983 南宋/元 青白釉仿古纹兽面鬲式炉

可参考一件近似例,造型略异但腹部饰非常相似的仿古纹,腿部印相若的兽面纹2004年9月21日于纽约拍卖,拍品226号;及另一件腿部纹飾相似炉身饰花卉纹的青白釉炉,1991年出土于四川金鱼村定年南宋,著录于《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北京,1998年页103。

2984 北宋 龙泉青釉围棋盖罐 (一对)

2985 清18世纪 紫檀嵌骨双陆棋盘

说明:双陆或双六,同六博都是中国古代执骰行棋的博戏之一。双陆源自西域天竺魏晋期間传入中国,盛于唐代晚清逐渐式微。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幅传唐代周昉所作之《内人双陆图》描绘两位唐代贵族妇女正对坐玩棋,并有二、三人静立观棋的情景

明代亦有棋桌带双陆棋盘。相关例件可参考《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北京,2014年页80-83。两依藏有┅相似例上嵌后配象牙,刊于柯惕思《小件》,香港2007年,页150-151其它类件亦可参阅:伍嘉恩,《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香港,1991年图版编号62,页152-153;王世襄与柯惕思《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的珍品》,芝加哥及旧金山1995年,图版编号91

2986 清 紫檀梅花式洗

2988 清 田黄雕魑龍钮长方印

印文:笔研精良人生一乐

2989 光绪庚子年(1900) 田黄刻鱼跃龙门长方印

边款:悠闲自得庚子盛夏邻古阁上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典藏拍讯 岼台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刻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