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动人假设及Y现代管理理论论的主要观点

论述题 Y理论假设的主要观点_百度知道
论述题 Y理论假设的主要观点
就是假设人人都有主动进取的欲望、能以激励手段提高效率。和X理论假设人人都是懒鬼、需要以惩罚鞭策工作的理论相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y理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麦克雷戈的XY理论,Y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主张人善论,即人是主动的人,积极努力、进取,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Y型人,公司要为其创造适合他们工作的环境,积极引导,而不是用条条框框将他们框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的——X理论、Y理论和Z理论
作者:搏实资本
字体大小: |
来源:搏实资本
X理论和Y理论是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在此基础上,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将东方国度中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是对X理论和Y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基于&实利人&的X理论和基于&自动人&的Y理论
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主要观点是:
●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
●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
●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
●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
●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因此企业管理的唯一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麦格雷戈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X理论的,指出:传统的管理理论脱离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来看人,是极为片面的。这种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其后果是导致职工的敌视与反抗。
他针对X理论的错误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Y理论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与X理论相对立。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
●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
●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
●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因此,人是&自动人&。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
X理论把人的行为视为机器,需要外力作用才能产生,Y理论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其行为不但受外力影响,而且也受内力影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
当然并无证据证实某一种假设更为有效,也无证据表明采用Y理论联系的假设并相应改变个体行为的做法,更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采用X理论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案例。例如,丰田公司美国市场运营部副总裁鲍勃。麦格克雷(Bob Mccurry)就是X理论的追随着,他激励员工拼命工作,并实施&鞭策&式体制,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种做法使丰田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谓X理论,反映的是经理人对员工的不信任,主张对员工严加看管。而Y理论却认为员工都是善良的,完全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觉地为企业工作。属于X理论的经理认为,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不可能是同一的,企业要求员工刻苦工作,而人天生都是好吃懒做的,因此在公司上班都容易讨厌工作,尤其是逃避艰苦困难的工作。因此,要想企业各项工作得以完成,惟有对员工制订严格的纪律,采取强制、监管、惩罚等措施。在这种氛围中,俯首帖耳、老老实实工作的员工便是好员工。信奉X理论的管理者对属下的行动非常警觉,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军队的管理方法,要求属下对上级的指令一位地服从,否则就要对他们实行责罚。
Y理论跟中国古代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很是相似,认为人都是有良心和自觉性的,只要条件合适,员工一般会卖力地工作。要求员工很好地工作,不能仅靠苛刻的管理制度和惩罚措施。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正确的激励措施,员工不仅能够在工作中约束自己,自觉地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而且还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持有这种信念的管理者往往采用松散诱导的管理方式,通过与员工一起制订目标的方式,促使员工参与管理,从而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Y理论在近几十年中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日本推行的美国学者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就是建立在Y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从表面上看,Y理论和X理论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不是互不兼容的必选其一的对立关系,一位地强调一个方面显然是片面的。
我们也可以说,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相关链接】关于超Y理论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主要见于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和1974年出版的《组织及其他成员:权变法》一书中。
莫尔斯和洛施在亚克龙工厂和卡默研究所同时进行X理论实验,他们用严格监督和控制的办法对工人进行管理,施加精神的、心理的和物质上的压力,期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结果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了,而研究所的效率则下降了。他们又在史脱克领研究所和哈特福工厂同时进行了Y理论实验,为职工创造一切条件,为他们排除一切前进障碍,满足他们各种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实验结果正好与X理论的实验结果相反,研究所工作效率提高了,而工厂的效率降低了。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莫尔斯和洛施提出了超Y理论。
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是X理论和Y理论,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Z理论将东方人文关怀揉进管理理论
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将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加以归纳。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企业、对待同事,为企业而忠心耿耿地工作。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劳动率。而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X理论和Y理论基本回答了员工管理的基本原则问题,Z理论将东方国度中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我们可以将Z理论看作是对X理论和Y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员工管理中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灵活掌握制度与人性、管制与自觉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实施最符合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管理方法。
未经清华“创业者”网站许可,对网站内原创作品,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
转发到家园
先有目标,才会有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确定目标是第一步.
挺有意义的文章,中国也应该大力发展众筹的模式来引导创业。
域名投资再现生机,关注这一块.
不错的文章。
团队都是需要教练的,只要教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各项技能!
Powered by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超Y理论 chāoYlǐl&n(super-Y
theory;сверх&Y теория)
管理心理学所涉及的管理理论之一。 指美国管理学家摩尔斯(JohnJ.Morse)和洛斯奇(Jay
W.Lorsch)提出的管理理论。
以摩尔斯等人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实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1970年,摩尔斯和洛斯奇发表了《超Y理论》一文;1974年,他们又出版了《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一书。他们认为,无论是“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X理论”,还是“自动人”假设基础上的“Y理论”,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又不能适用于一切人,因为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是“复杂人”。超Y理论的要点是:①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而加入工作组织的。有的人需要更正规化的组织结构和条例规章,而不需要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有的人需要更多的自治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②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人欢迎“X理论”的管理方式;有的人欢迎“Y理论”的管理方式。③组织目标、工作性质、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凡二者相适应的,效率较高;凡二者不相适应的,效率较低。④当一个目标达成之后,能够而且应该继续激起职工的“胜任感”,这种胜任感是每个职工所需要的,它能激发职工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管理理论既不同于“X理论”又不同于“Y理论”,故名为“超Y理论”,亦被称为“应变理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Y理论”为主题_撰写一篇小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以“Y理论”为主题_撰写一篇小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