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常信的李宁品牌简介女婿简介

动物遗传学 中国农业大学 吴常信 - 概况展示 - 课程中心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Curriculum Center
动物遗传学吴常信中国农业大学2006 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8aac928d-0118-ac928df1-0056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南昆士兰大学
名古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塔夫茨大学
名古屋大学
名古屋大学
1.课程负责人信息
chxwu@public.
动物科技学院
博士生导师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100094)
动物遗传育种
1.主要课程:
动物遗传学
专业基础课,本科生,每周4学时,3届,300人
(和傅金恋、邓学梅、吴克亮等教师合讲)
动物比较育种学
专业课,研究生,每周2学时,5届,100人
(其中有1届与吴克亮副教授合讲)
两门课程的PPT课件由凌遥畜牧师完成。
2.实践性教学:
多年来承担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5届共18人。
(生产实习部分和张晓岚副教授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中果蝇试验部分和白丽华实验师合作完成)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生产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04-14;第一主持人)
来源:教育部“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
2001年6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鉴定
(2)“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与教育部04-14项目配套,研究内容限于本校。
年限:年 (第一主持人)
(3)“坚持改革,不断提高《群体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的教学质量”
来源:自选课题
年限: (第一主持人)
4.教学表彰/奖励:
(1)“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1991,国务院颁发)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991,中组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中国教育工会五单位联合授予)
(3)“坚持改革,不断提高《群体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的教学质量”(1989,获北京市高教局优秀教育成果奖,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4)“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01,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5)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教奖”(1997,个人获奖)
5.已编写的相关教材:
主编:《家畜遗传育种学》,1987年,宁国杰副教授参编,农业出版社;
合编:《数量遗传学》,1995年,与盛志廉教授合编,农业出版社;
参编:《动物遗传学》,1961年,吴仲贤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
《家畜育种学》,1980年,刘震乙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
《动物育种各论》,1996年,张沅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学术研究课题:
(1)“农业动物‘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科技部“973”,课题负责人,;
(2)“畜禽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课题负责人,;
(3)“畜禽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教育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项目主持人,;
(4)西藏高原家鸡对特殊环境适应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第二主持人,;
(5)鸡肉质、腹脂及色素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2.发表的学术论文:
(1)Genetic Changes Affecting Poultry Production in China. 第21届世界家禽大会论文集(光盘),第一作者,2000.8,蒙特利尔,加拿大;
(2)China Poultry Genetic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Breeds in Poultry Production.. 第一届亚洲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作者,2000.10,福冈,日本;
(3)分子生物技术在中国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家禽,第一作者,2002.7;
(4)藏鸡胚胎的低氧适应特征及其血红蛋白突变效应, 中国科学C辑,通讯作者,2005.6;
(5)SSH法结合定量PCR技术研究双肌臀猪肌肉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通讯作者,2005.4。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节粮小型褐壳蛋鸡的选育”(199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200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猪高繁殖力的DNA标记” (2001,发明专利,第二完成人);
(4)“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的发现及其应用” (2003,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5)“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2002,个人获奖)。
2.主讲教师信息(1)
博士生导师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100094)
动物分子遗传学
1.主要承担课程:
2000年-2001年《分子遗传学》,主讲,研究生专业课程,6学时/周(共60学时),2届,每届58人(共116人)。
2000年-2002年《基因工程原理》,主讲,本科生专业课程,4学时/周(共36学时),3届,每届38人(共114人)。
2000年-2001年《分子生物学》,参讲,研究生专业课程,4学时/周(共16学时),2届,每届62人(共124人)。
2000年《普通遗传学》,参讲,本科生专业课程,4学时/周(共12学时),1届,共46人。
2002年《动物遗传学》,参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4学时/周(共4学时),1届,共42人。
2.实践性教学:
2000年-2005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4人/年,共20人。
1.主持的研究课题:
“人乳化”奶制品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与相关干细胞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部“863”计划重大专项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学术带头人
畜禽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西藏高原家鸡对特殊环境适应的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
首席科学家
发表的学术论文:
J. Yuan, W. Liu, Z.L. Liu, N. Li.
analysis of ADIPOQ (adiponectin) in chicken. Cytogenetic and Genome Research 112(1-2):148-151, 2006
Yanxin Li, Yunping Dai, Weihua Du, Chunjiang Zhao, Haiping Wang, Lili Wang, Rong Li, Ying Liu, Rong Wan and Ning Li. Cloned endangered species Takin (Budorcas taxicolor) by inter-species nuclear transfer and comparison of the blastocyst development with yak (Bos grunniens) and bovine. 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73(2): 189-195, 2006
Shuyang Yu, Mifang Liang, Baoliang Fan, Hongtao Xu, Chuan Li, Quanfu Zhang, Dexin Li, Bo Tang, Shijie Li, Yunping Dai, Meili Wang, Min Zheng, Bingxue Yan, Qinghong Zhu and Ning Li. Maternally derived recombinant human anti-Hantavirus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e transferred to mouse offspring during lactation and neutralize virus in vitro. Journal of Virology 80(8): , 2006
Jing Yuan, Xiaobo Wang, Ying Zhang, Xiaoxiang Hu, Jing Fei and Ning Li. Mammalian Pol III Promoter H1 can Transcribe shRNA Inducing RNAi in Chicken Cells.
33(1 ): 33 ?§C 41,2006
M Fang, X. Hu, T Jiang, M. Braunschweig, L. Hu, Z. Du, J Feng, Q. Zhang, C. Wu and N. Li. The phylogeny of Chinese indigenous pig breeds inferred from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imal Genetics 36(1):7-13,2005
以上论文均为通讯作者
3. 获得的学术奖励:
项目名称: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发现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F-203-2-01;(证书号:2003-F-203-2-01-01),第一完成人,奖励名称: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奖时间:日
项目名称“高产蛋鸡新配套系育成及配套系技术研究与应用”,2000年,奖励名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级别“二等奖”,第四完成人。编号:J-203-2-05-R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日
项目名称“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日,奖励名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级别“二等奖”,第三完成人。编号:J-203-2-03-R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项目名称:“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和拯救优质种牛”。奖励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编号:I30-)。第一完成人。 奖励日期:日
奖励名称:2005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奖励时间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香港李嘉诚基金会
2.主讲教师信息(2)
动物科技学院
硕士生导师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100094)
动物遗传育种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3.01 动物遗传学(必修),讲课20学时,实验18学时,本院大三,122人
3.11 动物遗传学(必修),讲课34学时,实验9学时,本院大三,120人
4.03 动物遗传学(必修),讲课58学时,实验4学时,烟台大专,44人
4.11 动物遗传学(必修),讲课26学时,实验9学时,本院大三,90人
5.06 动物遗传学(必修),讲课38学时,实验课8学时,本院大二,97人
6.06 动物遗传学(必修),讲课20学时,实验课12学时,本院大二,116人2.06 畜牧概论(必修),54学时,土资大三, 30人
3.07 畜牧概论(必修),54学时,信息学院,31人
4.05 畜牧概论(必修),10学时,动医本科,92人
5.05 畜牧概论(必修),10学时,动医本科,92人
6.04 畜牧概论(必修),10学时,动医本科,92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6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践,14周本院大四, 1人
3.6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践,14周本院大四,2人
4.6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践,14周本院大四,2人
5.6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践,14周本院大四,2人
6.6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践,14周本院大四,2人
3、教改项目:
(1)“畜牧概论”音像素材的建设,3.5本校立项,主持。
(2)“畜牧概论”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 本校立项, 03.3,主持。
(3)家畜生产学,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教育部项目,03.3,参加。
1、科研项目:
(1)优质瘦肉型配套系猪组装技术的熟化与示范,,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参加。
(2)引进猪种高产仔抗应激分子育种研究 ,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参加。
(3)分子育种技术选育优质瘦肉型猪新配套系的研究,,863计划,参加。
(4)猪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产仔数影响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参加。
2、发表论文:
(1)小尾寒羊4个微卫星座位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遗传学报,/5
(2)Different allele frequencies of MC4R gene variants in Chinese pig breeds, Archives of Animal Breeding,/4
(3)用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7个绵羊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遗传,/7
(4)不同猪种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中国畜牧杂志,/6
(5)英系大白猪母猪体况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中国畜牧杂志/4
成果名称:引进猪种高产仔抗应激分子育种研究,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名次:二等奖/第八名,授奖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获奖时间2003.8
2.主讲教师信息(3)
动物科技学院
硕士生导师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100094)
动物遗传育种
1、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动物遗传学》(本科必修课)教学工作:
(1)学年第1学期,动物科学专业2000级86人。(8学时)
(2)学年第1学期,动物科学专业2001级91人。(12学时)
(3)学年第2学期,动物科学专业2003级93人。(4学时)
(4) 学年第2学期,动物科学专业班60人。(14学时)
(5) 学年第2学期,动物科学专业班60人。(14学时)
承担《生物统计学》(本科必修课)教学工作:
(1) 学年第1学期,动物医学专业2000级83人。(54学时)
(2) 学年第1学期,动物医学专业2001级92人。(48学时)
(3) 学年第1学期,动物医学专业2003级93人。(48学时)
(4) 学年第1学期,动物医学专业2000级93人。(32学时)
承担《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生选修课)教学工作:
(1) 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级28人。(32学时)
承担《实验设计与分析》(研究生选修课)教学工作:
(1) 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级22人。(32学时)
(2) 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级7人。(32学时)
·承担《高级基因工程进展》(研究生选修课)教学工作:
1. 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级28人。(6学时)
2. 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级24人。(4学时)
2、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
付乔颜、王鑫(2001级)毕业设计/论文
武杰(2002)本科导师,毕业设计/论文
杜丽、张云峰(2003)本科导师,毕业设计/论文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年 中国农业大学 URP计划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中国农业大学年度优秀青年教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员年度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1、学术研究课题:
(1)肉鸡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年,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持
(2)乌骨鸡黑色素基因定位与克隆分析,2003年1-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3)乌骨鸡黑色素基因及其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研究,2005-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4)鸡肉质、腹脂及色素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年,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加
(5)猪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年,科技部中英合作项目,主要参加
2、主要学术论文:
(1)邓学梅,李俊英,2001,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与黑羽地方鸡种杂交效果分析,中国畜牧杂志,37(3):18-19
(2)邓学梅,李俊英,李宁,吴常信,2001,基于F-2群体的鸡重要生长性状遗传分析,遗传学报,28(9):801-807
(3)Deng Xuemei,Wang Qigui,Qiu Xuemei,Li Ning, Gong Guifen,Wu Changxin,2002,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detection in chicken extracellula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gene for fattiness trait, Animal Biotechnology Bulletin, 8(1): 269-273
(4)邓学梅,李文海,李宁,王少华,赵毅强,杜政霖,张然,吴常信,2005,SSH法结合定量PCR技术研究双肌臀猪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32(4):353-358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3,项目名称:“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发现及其应用研究”,第7完成人
(2)北京市科技成果鉴定,2004,项目名称:“鸡重要生长与肉质性状基因定位”,第4完成人
(3)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2004, 项目名称:“鸡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微卫星及酪氨酸酶基因与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关系分析”,第1完成人
(4)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2005,项目名称:“鸡肉质、腹脂及色素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第3完成人
2.主讲教师信息(4)
动物科技学院
博士生导师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100094)
动物遗传育种
1、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动物遗传学》教学工作:
第1学期,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生化专业95级15人。(63学时)
第1学期,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生化专业96级14人。(63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专业96级民族班14人。(10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60人。(10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120人。(4学时)
·承担《分子遗传学》教学工作: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96级13人,20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97级17人,72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98级17人,72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99级17人,54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2000级37人,54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2001级27人,54学时。
第1学期,动物科技学院04-05专升本27人,40学时。
第2学期,动物科技学院2003级37人,40学时。
·承担《畜牧概论》教学工作:
第2学期,植物科技学院植物遗传、种子科学专业97级51人,65学时;
第2学期,食品科学学院97级59人,65学时;
第1学期,资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0级33人,54学时。
第1学期,资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1级65人,54学时。
第1学期,资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2级62人,54学时。
·全校选修课《动物保护概论》课程: 32学时,
第1学期,来自9个学院的51位同学选修,实际听课人数最多时达120多人。
第1学期,来自8个学院的37位同学选修。
2、指导本科生生产实践和毕业实习:
第2学期,指导动物遗传育种专业96级共13人在中国农业大学猪场、鸡场和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猪场进行为期1个月的生产实践;
指导毕业实习:
李亚磊(96级动物遗传育种专业)
杨国辉、王凯(97级动物遗传育种专业)
毛春晓、武永华(99级动物科学专业)
马海燕(99级动物科学专业)
刘静、王晓亮(2000级)
张鼐、郑术(2001级)
陈书强、琳琳(2002)
3、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遗传学”(第二版),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参编4.8/52.8万字)
(2)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专后继续教育教材,“动物生产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编,2003年2月(参编8.2/30.7万字)
(3)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动物遗传育种学”,张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编,2003年8月(参编27/64.8万字)
(4)全国高校农林教材出版规划统编教材,畜牧概论,蒋思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副主编,3.5/45万字)
(5)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统编教材,遗传学,副主编,2006年12月出版(副主编,13.5/55万字)
(6)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材,动物遗传基础,张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参编17.2/30.7万字)
(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2004年10月,张劳主讲,(参编7讲/10讲)
(8)农业出版社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动物保护与福利,柴同杰主编,2007年2月出版(副主编,9.5/50万字)
(9)赵兴波,2006,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保护学》课程的开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第3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中国农业大学年度优秀教师
1、学术研究课题:
(1)猪解藕联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多态性研究,502200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2)猪解耦联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多态性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
(3)猪解耦联蛋白基因家族对能量代谢相关性状的影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91028),,主持
(4)猪解耦联蛋白家族基因突变与表达类型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主持
(5)教育部2004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4-0135,7.12,主持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X Zhao, N Li, W Guo, X Hu, Z Liu, G Gong, A Wang, J Feng and C Wu. 2004. Further Evidence for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the Sheep (Ovis aries); Heredity, 93(4): 399-403
(2)FANG Meiying, ZHAO Xingbo*, LI Ning & WU Changxin,2002, Genetic analysis on 3\\' terminal flanking region of uncoupling protein 3 in different pig breed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7(18):
(3)ZHAO Xingbo(赵兴波), CHU Mingxing(储明星), LI Ning(李宁)& WU Changxin(吴常信), 2001,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the Sheep (Ovine arie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44(3):321~326
(4)Cunling Jia, Ning Li, Xingbo Zhao, Xiaopin Zhu, Zhihai Jia, 2005, 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exon 6 region of BMPRIB gene with litter size traits in sheep,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18 (10):
(5)Li Hanjie,Li Yanhua,Zhao Xingbo*,Li Ning,Wu Changxin,2005,Structure and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Pig Uncoupling Protein 2 and 3 Genes. Animal Biotechnology, 16(2):209-220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发现及其应用研究”,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署名次序:第9完成人(李宁赵要风吴常信张建生连正兴胡晓湘邓学梅方美英赵兴波孙士铨刘兆良樊宝良赵志辉冯继东戴蕴平),2003年
(2)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小尾寒羊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研究与应用,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署名次序:第3完成人(储明星 李 宁 赵兴波 牟玉莲 程金华 王吉振 过 玮 李碧侠 邓 峥),2004年
(3)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署名次序:第9完成人(吴常信、张劳、李宁、师守堃、储明星、朱士光、张晓岚、戴茹娟、赵兴波、徐伟),2001年
(4)第四届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三等奖,“绵羊(Ovis aries)线粒体DNA的遗传变异类型研究”,署名次序:第1完成人,2001年6月
(5)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4年
3.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在科学中承担的工作
动物遗传育种
项目负责人
主讲,教材建设
动物遗传育种
主讲,实验建设
动物遗传育种
主讲,教学网络
动物遗传育种
主讲,教材建设
动物遗传育种
参讲,建习题库
相当于讲师
动物遗传育种
相当于讲师
动物遗传育种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本课程的教师成员共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实验师1人,另外
每学期配置2~3名研究生助教,课程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动物遗传学》第二版的主审,课程主要教学成员中包括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人才1人,校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其中课程负责人拥有30年教学经验和丰富遗传育种研究经验,其他主讲教师分别有10年、5年、1年不等的《动物遗传学》教学经验。除课程负责人外主讲教师的年龄在35-45岁之间。教学组成员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人,本科学位1人,专科学位1人。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多元化,教学组成员分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学院、四川荣昌畜牧兽医学院。其中4人分别在英国、德国和日本有学习和进修的经历。主讲教师均承担着重要的相关研究课题,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每轮讲授均配置主讲教师3人以上,教学辅助及实验指导教师1-2人,研究生助教2-3人,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1:10。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动物遗传学》在我国农业院校开设的历史悠久,特别是我国动物遗传学泰斗吴仲贤老先生亲自主编的教材和主讲的课程更是在全国动物生产学科起到了主导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发展,《动物遗传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改革成果日斟完善,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
1、教材更新,与时代接轨。由我校李宁教授主编,全国多所农业院校参加的《动物遗传学》第二版于2002年完成,该教材更新了第一版的结构和内容,增加了动物基因组学、非孟德尔遗传和动物基因工程等内容,反应了遗传学的最新发展。被全国农业院校广泛选用,2005年被推荐为精品教材。
2、改革教学内容,重视引导科学思维。近年来,生命科学受到普遍关注,高中教学里已设置了部分遗传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更深、更广泛的知识,我们调整了教学内容,将诸如遗传学基本规律这样的经典内容直接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得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接轨的同时,尽量避免重复,并在实践中自觉地,从更高的层次理解和掌握经典理论。利用更多的课堂学时讲解经典遗传理论形成的科学过程,现代遗传学主要内容和最新研究进展等。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的科学思维意识。
3、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动物遗传学》归根结底是实验的科学,每一个经典理论的发现都以实验为前提。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首先打破了传统的验证式实验的模式,加入了探索性实验的内容,学生的实验不再一概要求得到标准的结果,部分实验本身就存在着“未知数”,同时,注重实验的系统性,每一位同学单独的实验完成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学生如实记录结果,统一展开讨论,使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科学研究的实践者。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参加实验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验课完成后,仍有约50%的同学参加了课外实验小组,开展更多的实验内容。经过实践摸索,已编写完成了详细的实验指导教材。
4、开设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平等对话。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课件全部上网,学生自由下载,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机械地记录教师课件中解放出来,更加投入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同时,指导学生检索专业网络资源,并在网上提供补充的教学参考资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我们还在网上开辟了答疑讨论区,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保持与教师的对话,任何意见和建议也都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最令我们欣慰的是,学生们不仅在答疑讨论区积极提问,而且互相解答问题也非常踊跃,从中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也使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
5、改进考试方式,注重平时成绩。改变了一卷式评价标准,采用了平时积累加期终考试的方式,同时把实验课正式列入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30%)。卷面考试中,着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6、青年教师获得教学研究表彰或奖励
赵兴波,中国农业大学年度优秀教师
邓学梅,中国农业大学年度优秀青年教师
邓学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员年度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的,在教学中始终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积极推进改革。老教师身体力行,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经验,从讨论教学改革方案,到教学中每个重要的具体环节都由课程负责人亲自把关,召开教学会议认真研讨,逐项具体落实。
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近五年来,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受到学生和师导组的好评,有3人次获得优秀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奖励,参加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同时,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促进,获得新世纪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全国畜牧兽医学会奖等多项奖励。
您尚未登陆,请您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请先注册。确认要删除吗?确认要删除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演说家李宁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