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广州日报电子版版

读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看了《万历十五年》之后,随后买了黄仁宇的两本他作,其中便有这本《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买书是一时兴起,等回来一看,颇为艰涩,半年来,断续的翻了几次,却未能看完一章。
周末有暇,看完第一章,忽然觉得枯燥的数字与大而空的名词似乎皆有所指,似乎有一个强大的、我现在的语言无法言说的东西,就像有一个苍茫的天穹。我不甚明了,只是觉得应该读下去。
大运河每年运送四百万石漕粮,此为南方五省及南直隶的部分田赋。有明一代,田赋大体被定在两千七百万石,上下浮动不大。江南玉米之乡,帝国田赋多赖于此。四百万石漕米,就通过这悠悠这大运河,运抵京师。隋炀帝以举国之力兴修的大运河,确实是国之动脉。
江左立国者,皆不得久。然此地国之粮囤,江北定国者亦赖此以养国,大运河便是帝国的供血管道。
交通者,国之经脉,通则健,塞则衰。
帝国要务,田与军耳。
自洪武以降,明帝多信奉多信奉勤俭持国,轻徭薄赋,两千七百万石的田赋定额后,有名一代,未尝改变。
白银并未成为明朝的法定货币,政府财政收入石计价,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约为三千六百万石,除去田赋两千七百万石之外,第二大税种盐课约为两百七十万石。
三千六百万担的财政收入是不足以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的。以书中所列数字为例,1443年,皇宫的宦官就要消耗十二万石白米,柴炭费消耗五十万石,这也仅仅是柴米之费,便是全年财政收入的六十分之一。年,明廷为应对蒙古各部军事压力,户部加拨4150200两白银给边境军镇,大体和四百一十五万石的税收。这四百一十万石一旦拨付,便将成为常态。崇祯朝军费不足,点捡宫廷之物以充军饷,也是不足为奇。
应当注意,政府的支出并非只有宫廷与军费支出,还有河工、陵寝、赈灾、官奉,显而易见,帝国名义财政是入不敷出的。
财政收入不足,必将压缩某部分支出。官员是不幸的。明朝正一品年俸1044石,可是到从九品,岁禄只有六十石,也就是月薪五石,约合白银五两,我不清楚五两白银可以买到些什么东西,但是在宫庭开支中提到,“1443年户部的报告,宦官要消耗掉120000石白熟米,如果这一数字的确是一年的消耗量,可以据此推测宫内人员数量有30000人”。据此推算,每人年耗米4石。据此推算,若是一个从九品的公务员供养一个四口之家,其家粮食耗用与收入比约为四分之一,这尚不能算肉菜。若青菜肉类与粮食等额,其家的食品耗费占据了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若官员的收入不足,腐败无可避免。
若国家财政收入不足,施政者一是巧立名目,二是无偿征用。这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则是财政收入不足,政府功能无法实现。
明朝文职官员任用标准严格,而军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姓王天下,任人唯亲就无可避免。京军一卫,军官几近三千,而其定额,包括军官与士兵在内,才五千六百人。而这些军官,多是王宫亲眷,其才智可想而知。一方面军队冗员严重,军官指挥能力严重下降,一方面军队给养不足,造成士兵逃役,许多官军已是是去其八。明军战斗力急剧下降,战西南,战东北,战农民军,战瓦剌军,屡战屡败,理有其源。
综前述,财政收入的不足,让帝国步履维艰。轻田赋固是好事,但需要开他源以保持财政收入。
税源单一,或者说商业未能发展,应该对明朝的财政困境有很大的影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6.00(8.0折)
《黄仁宇作品系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及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并以今天的立场加以分析。作者治...
¥13.80(7.7折)
《万历十五年》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一...
¥14.10(7.5折)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
¥12.50(7.0折)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
¥657.60(6.8折)
《黄仁宇全集(套装全15册)》(第二版)于2012年3月由九州出版社修订增补出版。全集由十五册组成,涵盖学术专著、历史随笔和小说。将初版时黄仁宇先生的一些散失于全集之外的零星著述,进行了收集...
¥21.90(6.9折)
《现代中国的历程》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4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
¥26.00(7.5折)
黄仁宇还是青少年时,梦想成为拿破仑。数年后他发现自己在蒋介石的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他的士兵每月薪饷十二元,但如果携带一挺轻机关枪投奔附近山头的土匪,每人却能领到七千元。情势如此,黄仁...
¥24.00(7.5折)
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
序致谢度量衡说明明代诸帝明代的两京十三省图第一章&&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第一节&&政府机构第二节&&农村组织和税收基础第二章&&&16世纪的现实与主要的财政问题第一节&&国家的收入水平与变动因素第二节&&土地和人口数据第三节&&军队的维护第四节&&货币问题第三章&&&田赋(一)――税收结构第一节&&税收结构的复杂性第二节&&区域性差异第三节&&役及其部分地摊入田赋之中第四节&&税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第四章&&&田赋(二)――税收管理第一节&&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第二节&&影响一般管理的因素第三节&&征收水平第四节&&税收收入的支出第五节&&田赋制度的最后分析第五章&&&盐的专卖第一节&&盐的专场机构第二节&&政府的管理与控制第三节&&16世纪的管理周期第四节&&国家收入、食盐价格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第五节&&专场制度失败的责任第六章&&&杂色收入第一节&&工商业收入第二节&&管理收入……第七章&&&财政管理第八章&&&结语书名略语附录A&&免纳正税的田土附录B&&1561年浙江淳安县的常例和额外服务附录C&&1535年每引盐的开中则例和余盐银附录D&&《明实录》所载1581年土地清丈的部分结果参考文献译者后记
&&&&为了保证柴炭供应,宣德皇帝在北京西100英里左右的易州设立山厂,专门生产柴炭。按规定,采烧人夫从山东、山西及北直隶的三个府中征派,其数量超过30000人,他们每年要服役3个月。工厂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相继以工部尚书或侍郎督厂事。在初期,该山厂每年大约生产1000吨木炭和好的引火木柴。到1442年,它的产量已经上升了6倍。向首都运输柴炭变成了沿途居民一项额外的负担。这段距离虽然很短,但估计拖运一吨柴炭也要花费5两白银。这种办法很不经济,因此到15世纪末,一部分柴炭从京师购买,佥派到易州山厂的劳动力也逐渐由士兵取代。即使在那时,每季还要从民户中佥派采烧人夫19900人。据此我们可以估计15世纪京城每年消耗的柴炭燃料需要花费500000两白银,这些花费朝廷要用现金来支付。&&&&宫廷的实际生活费用难以估算。其供给仓库很多,应役者甚众。宫廷人员消耗的白米是田赋正额的一部分。毛皮是由地方上供,缎匹是作为田赋附加税来征集,或者坐派地方。一些特供,诸如皇帝想要的瓷器,因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实际上无法计算其价值。1433年,宣德皇帝谕准江西烧造各样瓷器443000件,一直到弘治皇帝1505年去世时,瓷器烧造未完者还有300000件。一些物品甚至有意被列入征收项目之中。所有已知的供应宫廷的各种花费每年可能要超过500万两白银。&&&&这些项目多由“役”来补偿,这抵消了低水平税收造成的后果。由于此类款项主要为劳役和运输费用,这样做很可能造成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到穷人和本分人身上,他们常常被征召无偿服役。&&&&与宫廷开支密切相关的是公共建筑和陵寝的建设费用以及在首都的超编军事人员的生活费用。京军各营变成了一支庞大的建筑队伍,建筑材料则从各省征用。从15世纪初到17世纪营建计划从未间断,它们可能已经不是政府财政资金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后者已经组织得更好。很明显,考虑到王朝有限的财力,优先安排这些建筑工程是很不合适的。由于财政资源的划拨缺乏深思熟虑,军队陷入了巨大的苦难之中。这除了造成京军各营缺乏战斗操练外,在15世纪和16世纪早期的好几个皇帝还以不合格的编外人员填充官军数额。&&&&……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了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信息反馈: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或者图片不准确,; 权利声明: 1.京东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商城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2.本商品信息来自于出版社,其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由信息拥有者(出版社)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 法律责任。且因供应商发货等不可控因素、页面关于赠品信息以及商品封面图片信息变更的及时性等均由供应商负责,消费者需以收 到的实物为准。 3.若有建议或意见请您联系本网站,本网站会依相关法律对相关信息进行删除、修改或作相应处理。
查看此书的读者还看过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品牌分类
相关热门排行
购物网址大全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报价为21.80,以上所显示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价格等详情是从京东商城网站同步过来的或智购网购物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形成的索引快照信息(商品信息未经审核,快照亦可能未经更新),如欲购买请以京东商城网站上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报价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日报电子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