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马术表演为什么要几月份可以穿长袖袖

林芝地区的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
&&&&&&&&&&& 工布地区藏族的节日,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地方和宗教色彩,主要节日有: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一)藏历新年
每年藏历新年元月一日,是传统的藏历新年,藏语称之为&罗沙&。此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天,不管是农村、机关都要隆重地欢度这个节日。新年这天,凌晨五点多钟就起床,在小溪边等候鸡叫,鸡一叫水桶里装满水就回家,一般的家庭都有佛龛,先给佛供水,然后烧茶。天刚亮,穿着节日的服装,手捧&切玛&和青稞酒互相拜年,初一绝对禁止扫地,不能说不吉祥的话,不能到亲友家去做客,互相见面称&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互相请客,唱歌跳舞,从初一直至过到藏历元月初七。
元月十五那天,人们带着各种食品、青稞酒和烧茶用具朝佛、转山,意为着藏历新年结束。
(二)工布新年
工布节是工布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和工布江达县的部分村庄群众提前的新年。当每年的藏历十月初一来到之时,工布地区的男女老少便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度新年。工布新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挥戈南下, 在快要踏平中原之时,西藏藏王一边向成吉思汗俯首称臣,一边秘密做好应战的准备,工布阿杰王积极响应藏王的号令,全面动员工布地区人民参军参战。因工布地区离拉萨路途遥远,且都是羊肠小道,军队远征,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乡,因此,阿杰王决定把藏历新年提前到十月初一(即军队出发前) 欢度。据说,提前过了年的男子们心里很痛快,作战很英勇, 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随着历史的发展,每年的藏历十月初一,便成了工布地区人民群众的喜庆的盛大节日。
请狗赴宴&大年三十傍晚,家家产户把过年用的食物&措& (用糌把做成的祭品)、油炸果子、牛羊肉、酥油、奶渣、人参果、红糖、干桃、苹果、核桃、苹果、核桃仁、青稞酒和酥油茶,端端正正地摆在木盘里或木板上放在院子中央。主人喊来狗,和蔼地说:&幸福的狗、快乐的狗,请进餐吧!&工布人认为,狗吃什么,不吃什么都受到神的指使,因此,全家人都诚恐地注视着狗的每一个举动,唯恐得罪它。如果这时狗狂吠乱叫、打翻盘子、掀倒茶酒等,主人就认为不吉利;如果狗吃了&措&或饼子,则预示粮食丰产;吃了酥油或奶渣,兆示牧业兴旺;吃了干桃,表示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无论如何,这时狗不能吃肉,三十晚上如果狗吃肉,不死人也得闹瘟疫。说来也奇怪,这天晚上狗一般不吃肉。
吃饱&结达&不怕鬼,狗吃饱后,人们再吃团圆年饭。一家人围着火塘坐一圈,烤着暖烘烘的炭火,喝着清醇的青稞酒、喷香的酥油茶,还要吃一种&结达&的食物。&结达&,藏语之意为可用舌头舔着吃的食品,是用酥油、细奶渣和糖或盐调和的面疙瘩。将一个面疙瘩串在木棍上,有点像羊肉串,然后用火烤熟,吃起来味道喷香。
这天晚上每个人都是拼命地吃,一定要吃得饱饱的。据老辈人说,每逢这个夜的夜半,鬼要进屋背人走。鬼也偷懒,专捡轻的背,没有吃饱的说不定就被鬼背走了,吃得很饱鬼背不去,就算了。
祭祀丰收女神,初一清晨,人们带上供品和青稞酒,来到自家最好的一块庄稼地里祭祀丰收女神。人们在地里竖起一根长长的木杆,上端挂着经幡,下部绑一把麦草。麦草是丰收女神的宝座。在木杆前搭一祭台,.上面摆好各种供品、煨桑,是通知田地的保护神前来接受供奉膜拜。农人们用特殊的腔调高喊三次&洛雅阿妈(丰收女神)!洛雅阿妈!请用餐吧!&然后大家围着祭台唱歌跳舞,与女神一起娱乐,并请求她保佑来年庄稼丰收。
工布节期间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娱乐和祭祀活动。初二开始,白天男子要进行跑马射响箭、摔跤、抱石头、砍树等比赛,女子除为骑士和箭手唱歌助兴外,大家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晚上,广场上点燃篝火,火堆旁一边搁一个木桶。凡来跳舞的人,都带一壶青稞酒倒进大木桶,然后围着篝火边饮酒边跳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热闹非凡。初三,每家每户到村庄附近的山上悬挂经幡,从山顶挂到山下,以祭奠祖先的亡灵。
(三)欢乐的金东牧人节&
牧人节,是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一带,以村为单位举行的民间传统节日。金东乡位于306省道旁,离林芝地区行署驻地八一镇190公里,离朗县县城50公里。从古至今,藏历9月22日那天,当地群众像过年一样隆重举行牧人节,持续两至三天。在这个季节和日期过这样的节日既有宗教的原因,也有自然和生产、生活的原因。自古以来,藏族节日文化就渗透到藏民族思想、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藏族的社会、经济、宗教、文化、道德等密不可分。藏历9月份,从自然界来说,是高原万里晴空,天高气爽,果实成熟,景色最美的季节;从生产、生活来讲,是农民们一年劳累的庄稼已收完,牧人们从农区离开长达三个多月的游牧后,牛马肥壮,带着酥油、奶渣等畜产品,又回到农区,刚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虽然朗县金东一带属农区,但牧业比重较大。夏季,男人们赶着牲畜到海拔较高、水草丰盛的牧场上去游牧。到了秋季,返回农区,同家人一起干农活;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藏历九月二十二日是佛教的降神节。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和特定的宗教氛围中,寻求到了比较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节日。在金东一带的各个村都要过该节日,但节日特色鲜明,程序最全的就算来义村的了。下面简要介绍来义村牧人节的程序和内容。
牧人节的第一天,是一种集敬神、体育、文艺为一体的活动。早晨,所有的放牧人员身着独具特色的节日盛装。即头戴牛毛皮制成的帽子,上身穿牛犊毛皮缝制的头套坎肩长衣,下身穿黑色氆氇裤子,脚穿牛皮制作的扁头长筒靴子。左手戴的宽皮带上用许多小贝壳点缀的&觉旦&手镯,右肩挎&切库&袋子(装喂牛的盐巴),在袋子的右边挂&吴日多&(投石带),左边挂红色羊毛制成的围巾。牵着打扮漂漂亮亮的牦牛,汇集在村头,做前往牧场附近去敬财神的准备。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和姑娘们也身着华丽的服装,带着青稞酒来到村头,为牧人们敬酒送行,祝愿他们敬神活动开展顺利。牧人们喝了家庭主妇和姑娘们所敬的青稞酒后,一一骑上各自的肥壮牦牛,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地首先前往牧场附近的敬神点上去&煨桑&(烧香)供奉&藏跋拉&(藏语意为财神)。牧人们高呼或念道&求财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牧业丰收&等求神祈祷词。然后,在半路上,举行野宴。提前到位的各家主妇和姑娘们,为牧人们敬酒唱歌,对烧香敬神归来表示迎接。提前请来的喇嘛们诵经并作许多供品供奉&域拉&(土地神)。牧人们赛牦牛。于是全村人共同树起高10多米的大经旗杆,在大经旗杆上挂许许多多染成五颜六色的牦牛尾,既美丽又庄严。敬&域拉&(土地神)的仪式基本结束后,全村人在野外坝子上围成大圈,盘腿而坐,摆出各家带来的美味佳肴,开始举行野宴。野宴也足以说明藏族人民崇尚自然,回归大自然的观念和习俗,在尽情的野外饮宴中,人们都能得到充分的欢乐和满足,这是在居室内难以体会到的自然之乐。
下午,全村人回到村活动中心,首先,牧人们说《白》,《白》是以朗诵诗歌的形式赞美自己家乡的景观、人物和习俗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说完《白》后,男女分别排成半圆形的队形、手拉着手,跳起&果谐&舞。
节日的第二天,全村人继续聚在村活动中心,并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村领导坐在座位中央,其余的人按年龄和职位左右两边排位,牧人们坐在两边座次的尾部,大家一边饮酒、喝牛奶、酸奶、吃新鲜奶渣等具有牧区特色的美味佳肴,一边闲谈家事、国事、天下事。
节日是人们互相表达祝愿,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加强群体意识的最佳契机,德高望重的老人、村领导和外村人们为牧人们献哈达,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牧业兴旺。牧人们又以干奶渣串代替哈达,一串串献给老人、领导和客人们以表达对他们前来祝愿和关心的感谢。
晚上,人们围着篝火,唱起牧歌、跳着&果谐&舞,以男女对唱对跳的形式通宵达旦。在一片歌声回荡,浪漫情调中,展现着人们相亲相爱,共存共荣,令人羡慕的欢乐家园,牧人节就算圆满结束。
有时第三天也继续集会,唱歌跳舞。
(四)松宗赛马节
松宗是位于波密县东部川藏线上的一个镇,离县城40公里。在该镇境内川藏线旁有一座叫作&松宗扎西曲林&的寺庙。寺庙位于一眼望不到边的原野上,南边流着滔滔的帕隆藏布,北边流着滚滚的曲宗藏布河,四周被群山环绕,景色十分迷人。该寺每年藏历三月十五至十六日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祈祷大法赛马会。规模盛大,历史悠久,是融宗教活动与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在赛马节那天,镇里的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带着帐篷、美酒、佳肴,高高兴兴乘车赶赴赛马场,在松宗寺庙周围搭起帐篷烧茶摆酒。当寺庙前的烧&桑&台上腾起缕缕香烟,钹豉号声阵阵响起时,喇嘛们用金光闪闪的轿子把&强巴佛像&(弥勒佛像)缓缓地迎入转寺路上,气氛庄重威严,这就意味着赛马节的第一项内容,迎请强巴佛像的仪式正式开始了。人们为永世平安,为年年无病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为赛马节的圆满成功念叨着祈祷和祝福词语。成群结队用真城的心灵,加入迎请强巴佛像的仪式,并随着迎请强巴佛像的喇嘛队列从左往右绕寺庙转一圈,此时此刻欢笑声与祈祷声此起彼伏,把人们的思维带入到了一片虔诚而奇异的境界。
迎请强巴佛仪式结束后,随着人们的高呼声赛马开始了,各行政村的赛马选手们个个都轻装洒脱,英俊威武,目光有神,信心百倍地骑着匹匹骏马,雄赳赳,气昂昂,往赛马起跑点方向走去,并各归其位,等候起跑的发令枪声。&啪&一清脆的发令枪声响起,骑手们挥舞鞭子,骏马如箭离弦,狂奔在2公里长的跑道(公路)上,骏马狂奔着,骑手的英姿在闪耀,众人热烈地静候着,远眺着,不到几分钟,率先跑来的马匹踏入终点线,激动的人群纷纷给夺冠的骑手和马匹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敬佩。
紧接着进行马术表演。骑手们穿上特殊的马术表演服装,跨上骠悍的骏马,个个身轻如燕,忽而像雄鹰展翅飞翔,忽而似飘带伸展自如,忽而弯腰侧挂拾起跑道上一条条排列着的洁白哈达,并举过头顶,回眸一笑,胜利的喜悦尽在笑靥中荡漾开来。精彩的表演为赛马节增添了无比光彩。热烈、吉祥、团结、进步的浓浓气氛充满了整个赛场。
赛马节的第二天上午,要举行一些宗教的活动,紧接着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赛。该镇10个行政村的歌手、舞者们兴高彩烈,各自围圈,先谈论些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夺取观众的赞扬,随后安照预先已确定的出场顺序,唱起动听的民歌,跳起粗犷的舞蹈。参加表演赛的小伙子们象松宗宁布查日山一样强壮潇洒;而少女们如朗曲三姐妹雪峰一样飘逸秀气,节日的温馨使得男女老少显得格外亲切大方,慈祥随和,热情好客。
&歌舞的海洋&是人们对青藏高原这块能歌善舞的藏民族的生存乐土的固定喻称。松宗这块美丽的藏东山区,是一个歌舞盛行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以歌舞的方式誉美自己,誉美同胞,誉美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鲜若桃花的姑娘们的歌声如布谷鸟的鸣唱在林中悠扬回荡;跳起舞来,如柳摆枝,强壮小伙子们嘹亮的歌声,粗犷奔放的舞蹈坚毅中不失柔情,此时此刻你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歌的海洋,舞的圣殿,欢乐的世界。
日落西山,那悠扬的歌声飘得很远很远,直到人们在欢笑声里告别,直到人们还回味着此时此景的一切,直到人们还望来年相聚的时光。歌声悠悠地飘远了,只为迎接更灿烂的明天,更吉祥,的明天。
&(五)达大马术节
位于藏东南的林芝地区波密县,风景迷人,物产丰富,是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县。波密同其他藏区一样,除了全藏区统一的藏历新年以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其中之一便是一个历史悠久,形成较为独特的村级节日&&达大马术节。&
&达大&是个村名,这个村庄位于波密境内的最大河流之一帕隆藏布上游曲宗藏布东岸。距林芝地区八一镇约330公里。全村只有35户、230多人。村庄环境优美,原始森林四周密布。成群结队的野鸭无忧无虑地在村边碧绿的湖面上嬉戏,显得格外宁静美丽。
这个村庄虽不大,但它具有许多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节日,达大马术节便是其中的一个。&达&的藏意为&箭&,&大&的藏意为&马&,达大马术节的主题也是射箭赛马的群众活动,所以&达大&这个村名也由这项活动和节日而得名。在马术节上,按传统每家每户都要参加一匹马、一名骑手,在节前一两个月,各家的马匹都用粮食之类的上等饲料特别喂养,节前一、两天还要把马匹用清水洗刷,梳理马鬃、马尾,用彩缎把马匹打扮得漂漂亮亮,光彩夺目。
节日那天早晨,装扮骑手和马匹的是全家人的头等大事。骑手的服饰较为特殊:头戴红缨帽,身穿豹子皮、水獭皮镶边的服饰,脚穿具有波密特色的彩靴,还用彩绫子在左右胳膊上结起彩带,在双肩背后结起彩花和彩带。在左右腰间挂起豹皮和老虎皮制成的箭筒和弓袋,腰前配带宝刀,背上背着金银制成的护身佛合和藏式猎枪。穿戴整齐以后,骑手们先由家庭里的主妇或其他一名家庭成员陪同,在特制的烧香的灶里烧香、诵经,祈祷佛爷为自家的人马保佑。当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各家骑手牵着自己的马匹,陆陆续续地来到村民活动中参加宗教活动。
在村民活动中心,会念经的骑手念经,其他的喝茶闲谈,这是节日活动的第一项。
这一项完毕之后,骑手们骑上自己的马匹带上祭品、经幡,到村庄的最高处去烧香供佛。骑手们在烧香灶里洒上供物,在旗座上插上一根根新旗杆,挂起小经幡。最后,骑手们异口同声地高呼&拉苏罗&、&拉苏罗&意为供奉神明。随后他们围着旗座和烧香灶按顺时针转三圈。这是节日的第二项。
第三项为文艺活动,开展活动之前,由村长和节目主持人对观众讲一些节日意义和节日的注意事项。然后进行说&白&的活动。这也是该活动的主题。&白&的藏语意为&夸张的说法&,主要内容为以夸张形式赞美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歌颂自己的祖先和父母,赞扬本村的好人好事。同时对坏人坏事进行挖苦、讽刺。&白&是骑手们自编自唱的一种说唱艺术。说&白&的人当中有识字的,也有不识字的,但他们都能滔滔不绝地道出几百字、几千字的诗歌。哪个是识字的,哪个是不识字的,此时基本难以分辨。
当天下午,活动进入高潮阶段&&马术比赛,在骑手们进入表演场地之前,由一个喇嘛或修者为比赛跑道开光。进行开光之后任何人都不能步入跑道内(这里为预防发生意外,也有它的宗教意义)。骑手们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没有受过专门的马术训练。但他们表演的动作的难度系数也相当大,都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按传统,每个骑手都表演七次,第一个动作是一种表示礼节的动作,可以称为脱帽致敬,表示对前来观看的人们表示欢迎。第二个动作叫倒挂。要求骑手们从马背上向后倒挂,双手摸地再起来,再重复做几次;第三个动作要求骑手们放开缰绳,双手抓住马鞍,身体在马背上倒立,两腿腾空,可称之为&倒立&;第四个动作叫&快马点地&,在快速驾马的同时双脚在跑道上连点三次以上再上马背,或者在马背上横着身体转动几次再骑上马;第五个动作是&骑射&,就是骑手在快速骑马的同时用弓箭中靶子;第六个动作仍可叫&骑射&,只是不是拿弓箭,而是用火药枪射击;第七个表演的动作是骑手们最拿手的动作,表示比赛圆满结束。
比赛的获胜者,只能得到一条洁白的哈达和几句口头的赞扬。但骑手们更在乎的是获得的殊荣。
马术比赛结束后,骑手们进行火药枪射击比赛,这也是活动的第五项。火药枪是较原始的武器,当今虽然没有多大用处,但作为装饰品和玩具,骑手们把它们保存得完好无损。
马术节的最后一项是骑手给观众表演&战神舞&。一般的藏族民间舞基本上都有女性参与。但在跳&战神舞&时自始至终都没有女性参与的习惯,这也许是对骑手们的尊重吧。
达大马术节虽然仅是一村庄的节日,但观看的人不仅有本村的老百姓,而且还有邻村的老百姓,有的甚至从几十公里外专程前来观看马术节。
(六)西巴村的斗熊节
在波密县多吉乡,矗立着一座高耸人云的神山&&度母山。度母山巍峨耸立,银白色的山峰就好像是拜观音坐式的白度母,她那7只美丽善良的眼睛一直凝视着山下的山民百姓,山的右侧据说是1020尊佛的化身,被称为圣地千尊佛山。在度母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名为西巴村的村庄,每逢藏历五月十五日都要过别具一格的&煨桑节&,也叫&斗熊节&。
在那一天,西巴村的村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到圣地神山煨桑朝拜,并开展一系列的娱乐活动。煨桑,是燃烧香草香枝,祭祀天地间的神灵地祗。煨桑活动的场所在山顶上,当太阳刚刚从山头露出笑脸时,第一个活动项目开始了。人们带着印有经文的经幡和满腔的祝愿,煨起桑烟,用世间最美的语言,最美的词汇祈祷上苍、山神,祝愿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当太阳的光芒完完全全照到大地时,人们开始沉浸在一天中最迷人的歌舞活动中。姑娘们穿着绸缎长袖衬衫、华丽的丝质藏装、工布式无袖上衣,佩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首饰。男子们也不甘示弱,穿着富有勇士气派的加边藏装,更显得骠悍刚强。男子们的舞姿步子大,腾跃高,转身猛,而女子们以柔为主,舞步小而优美,轻而节奏分明,整个歌舞以男女对唱对跳的形式从慢到快进行着,自始自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正当人们沉醉在欢乐之中时,手持五色经幡、点心、供物及进香器具的十几名男子,缓缓走向桑坛,点燃香枝,开始祈祷,用他们一片坦城的心齐声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牧兴旺,全家欢乐,世间平安。突然,后面的树林中一片喧哗,7只狗熊手特带刺的树枝,喊叫着慢慢走近人群,人们惊呼着散开,三位猎人冲了过来。原来,最有趣的&斗熊&游戏开始了。这时,那些正在跳舞的男子们也停止歌舞,边学狗叫边向熊围了过来,加入到斗熊的游戏中。猎人与熊的游戏在整个林芝地区独具魅力,具有浓郁的林区特色。戏中的狗熊要使人恐惧,3个猎人表现要幽默,逗人发笑,其余的人既是帮腔学狗叫的演员,又是观众。
这个游戏热闹与否,关键在那3个猎人。他们要一边赶着7只熊,一边不停地说笑话,偶尔还要做一些开枪射箭的姿势,逗不笑大家就不算完。更有趣的是,人们在学狗叫的时候,狗也是跟着狂叫,一时间真假狗吠声冲上云天。在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狗吠得闭不上嘴时,那3名猎人与7只熊开始进入营地中的每一顶帐篷进行表演并与主人家一起喝酒逗乐,如果没有一定的酒量,这角色很难演到底。这天,如果哪位猎人不胜酒力和而步履蹒跚,那憨态就会将整个的游戏推到高潮。
当猎人赶熊走过所有的帐篷后,村长和老人们围坐在草评中央,3名猎人演起了杀熊剥皮的游戏之后,老人们中站起两三位,从佛教教规讲起,在神山林里打猎,违背了哪条,有什么罪过;从国家法规角度讲,滥捕监杀珍稀野生动物应给予什么惩罚;从村规民约方面讲,偷猎野生动物罚多少等等。同时,向观众宣传如何保护神山里的野生动物,如何爱护神山上的一草一木,如何为子孙后代造福等等。3位猎人也不示弱,与前辈争论起来,一会儿说硬话,一会儿说软话,一会儿说些拉关系、走后门的话,争论不休,扮着反面角色,其中笑话层出不穷。这游戏说明了这里的群众早就有保护野生动物、保持生态
平衡的优良传统。而每年此时,他们借过节用游戏的表现形式向村民和来宾宣传这一切,既生动有趣又有良好效果。
村里长者与3位猎人争论约半小时后,猎人们从怀里拿出洁白的哈达献给几位长者,表示承认错误,今后要当一名保护野生动物、遵纪守法的好村民,并说一些吉祥话。至此煨桑节扮演熊的硬汉们烧香、祈祷,表示这一节日的圆满结束。
(七)帕雄热巴节
帕雄是村名,它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帕隆藏布河之源头曲宗藏布河之东岸,距波密县城约60公里。该村是只有30多户、280多人的小村,但它却有一个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传统节日即帕雄热巴节。
&热巴&藏语字面意为&穿布衣的人&,在这里特指藏民族民间传统舞蹈&&铃鼓舞。这是一种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族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帕雄热巴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村老人们说,这一节日起源于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师米拉日巴及其徒弟日琼巴时期,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帕雄热巴节是以跳热巴舞为主,也夹杂着宗教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是比马匹、显示马具、显示个人服饰和进行物资交流的盛会。时间一般在藏历十一月十日。
帕雄热巴节虽然只是偏僻小山村的节日,但它也有极严格的程序。当冬日的阳光染红了村庄的时候,每家每户选一名成年男性,身着节日的盛装,牵着精心打扮、备好鞍具的心爱的坐骑,来到村头烧香,举行祭祀米拉日巴的活动。人们把从家里带来的香料一把一把撒到那大大的香炉里。再放上柏树叶薰烟,嘴里一个劲地念着祈祷词,时不时地高喊着心愿&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愿人间平安,消除灾难疾病!&之后,便一一翻身上马,按顺时针方向绕村一圈。马蹄声&的的&,扬起一溜一溜尘烟。&开幕式&神秘而古老又不失庄严。
男人们跑马转过村庄一圈之后,全村人聚在一起享用各家主妇准备的丰盛的午餐,互敬美酒、美食,笑谈家事、村事、天下事。在这里,人们增进感情,加深了了解,妇女们交流着做饭菜的技艺,也暗中比较着谁的手艺更棒。
下午,热巴节进入实质性阶段,表演即将开始了。
热巴,即铃鼓舞,是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藏区的一种由铃鼓舞、杂技、民间歌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它之所以成舞、成歌、成史,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得益于几十代热衷于热巴艺术的民间艺人,是他们的努力使这一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日臻完善。
帕雄热巴表演内容、形式包括朗诵、歌舞、相声、舞戏、杂技等。跳热巴,离不开男人也少不了女人,男人执响铃,女人持长柄鼓,伴随着欢快的鼓点与清脆的铃声,艺人们以奔放的舞蹈语言、营造着欢腾热烈的场面,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跳热巴开始时,先由几名男性朗诵《史诗》或《白》。
《白》藏语意为夸张讲述,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歌颂家乡的山山水水,歌颂祖先和善人善事,同时又以讽刺挖苦的形式和语调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批评。表演者的语言朴实、形象、幽默,令听众开怀大笑之余回味无穷。一段轻松却又含意深远的开场白之后,热烈欢快的舞蹈开始了。
跳热巴难度大,舞姿变化多样,给观众以优美、舒畅、振奋的感觉。女性一手持长柄鼓,一手持类似&镰钩&形状的鼓,跳起舞来动作幅度大,舞姿变化多样,击鼓也分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和双击九点鼓的等多种形式。男性舞步更是多种多样,有牦牛跳蹦步舞、仙女采花小步舞、和尚摇珠旋转舞、公鹿躺身蹦子舞、大鹏岩山旋转舞&&,就其表演动作而言,有单腿舞、蹲身舞、双瓶抱滚舞、双剑掖夹翻滚舞等。舞至高潮时,女性击鼓飞舞,男性纵身摇铃,演员们表演着各种技艺高超、难度大的动作,场面十分热烈。
&卡夏&即相声,是跳热巴时不可缺少的穿插节目。这是为了让舞蹈演员能得到休息,也让观众能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卡夏的对辩方式有多种:一男一女对,男对男、一男两女对,一女多男对;其内容相当广泛,以对方相貌和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为为主线,以讽刺挖苦的方式,主要针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某一家、某个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揭露。这是临时发挥的节目,全凭演员平时观察力和口才,而且没有更多的逻辑性的连贯性。但它能使全场气氛热烈,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眼泪直流。这又是帕雄热巴的特点之一。
热巴舞潮起潮落几次后,热巴戏又登台了。
热巴戏相当于如今的喜剧小品。其题材较为广泛,有宗教、历史为内容的,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帕雄热巴常演《嘎亚纳切》即白胖脸与凹鼻子,就是家庭与婚姻的题材,表现劳动人民播种、收割、打酥油、背水、赶牛等生活场面。
热巴舞戏结束后,男的拉起自制的二胡,女的挥舞彩袖,共同跳起&热谐&来。这又意味着帕雄热巴节接近尾声。
热谐即热巴弦子舞,是由二胡伴奏,男女演员围成一圈边唱边跳的集体舞,其歌词有继承下来的老词,也有即兴创作的新词。众人在旋律动听悦耳的舞曲声中,跳着优雅轻盈的舞蹈。
入夜,那些余兴未尽的人们又跳起&果卓&舞,据说他们能跳到第二天。
(八)朗县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意为转庄稼田。在拉萨河流域,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一带,每年藏历七月,当庄稼黄熟的时候,每个村落都要举行盛大的&望果&节活动。据说这个节日源于公元2世纪前后藏王布德贡杰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在林芝地区,除朗县以外的农区也有内容形式基本相同于 &望果&节的节日,但名称和时间不太一样。如波密的帕隆一带,每年庄稼刚长出时,就要举行&崩果&节,意思是背着经 书转庄稼地。虽然名称各异,时间早晚不一,但都是观望庄稼长势,祈神娱神活动。在这里主要介绍朗县一带的&望果&节。
&&望果&节那天,每家出一个人,身穿节日盛装,由村里有声望的人率领,沿着全村的土地按顺时针方向绕行。前面有人焚香开路。紧接着是背经书的人,随后是身着古代服装,头戴红穗帽的骑马男子,最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人们一边缓缓行进,一边观望庄稼长势,一边发出祈祷的呼喊,同时,唱起热烈的悠扬的歌。场面非常热烈,气氛极为庄严。
转完庄稼地,人们在柳树阴影下,在田边草坪上,烧茶做饭,开始别开生面的野餐。然后跳&果谐&的人分成男女两方,每方由一名领歌者率领。你一曲,我一曲,载歌载舞,互不相让。其间由几位盛装女子为跳&果谐&的人们敬酒。伴随着四周升起的缕缕青烟和热烈歌舞,把&望果&节的气氛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直至夜色降临河谷为止,甚至次日东方即白,红日高照为止。
第二节 宗教节日
(一)娘古拉苏节的来历及习俗
&娘古拉苏&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娘域(泥洋河流域)人的迎神节&,它是苯教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藏历马年8月10日,林芝县卡色母、尼赤、达则、孜普等村的群众和前来朝拜的信教群众在卡色母村要举行宗教活动即&娘古拉苏&节。
&娘古拉苏&节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关于&娘古拉苏&节的来历,有一则美丽的传说:
很早以前,林芝县东面有一座名叫卡色母的小镇,镇上有个富有的财主,他叫边巴朵朵。他家养有一大群羊,领头的是一只神奇的母山羊。一天,这只母山羊领着边巴朵朵在山上寻到一颗璀璨的宝石,边巴朵朵觉得这块宝石是一块吉祥之物,于是将它供奉于家中。
自从边巴朵朵将宝石供奉献祭后,工布一带风调雨顺,不闹灾荒。此事被工布邻近的霍尔、丁青等部落知道后,都想占为已有。一天,一名叫琼波的丁青人装扮成一个可怜的小商贩,要求边巴朵朵将宝石卖给他。谁知边巴朵朵真的将宝石卖给了这个眼前的小商贩,宝石被人骗去以后,恶运随之而来。工布地区气候变坏,瘟疫流行。这时工布人才知道宝石的好处。
于是工布人多次去琼波丁青处取宝石,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他们后来询问苯教的修行者,修行者告诉他们:若要拥有宝石,每年藏历八月十日举行一次隆重的迎神节。
果然,有一年正当人们迎神时,宝石从丁青地方飞落到跳舞的人群当中。从此,每逢藏历每年8月10日为&娘古拉苏&节。
迎神节即&拉苏&节的整个活动内容包括祭神、跳神、跳民间&博&舞、跳牦牛舞等。在人们看来这都是为了驱魔镇邪,庆祝丰收、祈祷风调雨顺。迎神节一般持续两三天。
(二)苯日山的拜鹰节
苯日山,据传是苯教祖师顿巴&辛绕米沃切的修行地,是苯教的圣地。该山位于林芝八一镇东南方向20公里处的雅江北侧,苯教较古老的寺庙&&色迦更钦寺就坐落于苯日山半山腰之上,相传该寺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由于苯日山是苯教的圣地,至今还遗有大石崇拜、神崇拜、天梯崇拜等受苯教影响的民俗民风,而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的拜鹰节更是成为苯教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苯日山上的拜鹰节,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据说苯日山上的色迦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当时前来朝拜的僧俗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色迦更钦已失去了往日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的群众来得少了,就连寺庙中原有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显得荒凉萧杀,毫无生气。
一名叫多增热巴珠色的苯教喇嘛为寻求各种门派的真经,遍访整个西藏苯教寺院及各门派,打算撰写苯教的经书。多增热巴珠色从8岁开始被认定为活佛,13岁就开始钻研苯教学问,并收集和撰写过大量的苯教经书。这年他路经色迦更钦寺,看到这荒凉的景象,想着苯教将会隐逝,痛心不已,他决心拯救该寺,利用自己的学识,将苯教发扬光大,让色迦更钦寺恢复往日的辉煌。他把想法告诉了寺内的僧人们,得到了广大僧人的一致赞同,很快在多增热巴珠色活佛的努力下,色迦更钦寺的香火又兴旺起来。然而,没有过多久,一场大病却夺走了多增热巴活佛的生命,活佛在临终前,他把寺内的所有僧人叫
到病榻说:&我去世后,寺庙内的一切事都应按先前的进行,以后每年我都会变成100只鹰回来看你们,看看寺庙&。这天是藏历四月三十日。
翌年藏历四月三十日那天,100只大鹰果然从苯日山的东面飞来,围绕寺庙飞了三圈,之后就向西南方向飞去,年复一年,岁岁如此。人们为怀念和感激多增热巴珠色,把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这天定为纪念日。
以后每逢这一天,居住在苯日山周围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色迦更钦寺,跳起欢快的&切巴&(工布舞),进行歌舞擂台赛,迎接百鹰的到来,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最后向百鹰诉说寺庙的情况。之后,全体绕寺转三圈。
从那时起,人们拜鹰为神,并定藏历四月三十日为&拜鹰节&。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
找不到相关文章
受访领导:专员
访问主题:
访问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月份可以穿长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