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蜘蛛侠的喷射器器怎么用

最新播报:
美用3D打印制造火箭发动机喷射器 成本大幅削减
原标题:美国用3D打印制造了火箭发动机喷射器
利用“选择性激光熔融”工艺,用高能激光束把镍铬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据计算机设计的3D模型“打印”出喷射器(左图),经过抛光后得到使用级别的喷射器(右图)。
据新华社电
美国航天局27日宣布,该机构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火箭发动机的喷射器,它在高温高压测试中“完美工作”。这意味着该机构在通过3D打印技术削减太空探索中的硬件成本方面“前进一大步”。
喷射器产生9吨推力
美国航天局当天发表声明说,该机构利用“选择性激光熔融”工艺,用高能激光束把镍铬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据计算机设计的3D模型“打印”出喷射器。该喷射器是美航天局曾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火箭发动机组件中最大的,其大小相当于小型火箭发动机的喷射器,但其结构设计参照的是将航天员送上小行星的大型火箭发动机喷射器。
在8月22日进行的测试中,该喷射器产生了创纪录的9吨推力,是此前曾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同类喷射器的约10倍。初步数据显示,在每平方米近1000吨的高压和约3316摄氏度的高温下,这个喷射器可“完美工作”。
3D打印大幅削减成本
美国航天局表示,该喷射器在削减成本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因为它仅由两个零件组成,而此前测试的同类喷射器由115个零件组成。美国航天局说:“零件越少,所需组装工作越少,意味着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复杂零件可以节约一大笔成本。”
美国航天局正积极探索在太空任务中使用3D打印技术,比如正与私有企业合作研发能在国际空间站中使用的3D打印机,为宇航员打印所需工具。此外,美国航天局还在研究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长期探索任务中所需的食品。
何谓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钟合)
华尔街为3D打印技术“欢欣鼓舞”。当花旗银行分析师肯尼斯将两家与3D打印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评级为“购买”后,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上涨了5%。据肯尼斯预计,在未来五年,3D打印及其相关服务的市场将扩大三倍。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当前位置: > >
赛尔号火焰喷射器在哪怎么得?
作者:265G小祥&&&&来源:&&&&点击:119917 &&&&时间:11-04-01
31日31日31日31日31日31日31日31日31日
17日17日17日17日17日17日17日17日
10日10日10日10日10日10日10日10日
赛尔号火焰喷射器在哪怎么得?答:火焰喷射器在机械式室左边得哦!来到机械式,然后点左边的领取选择火焰喷射器然后点圆圈圈住的摇杆放入氧气和氢气,氧和氢按1:2的比例放入,然后点击点火火焰喷射器就到手了!我的火焰喷射器为什么不能用了?请看攻略:&
找网页游戏,就上265G!
【责任编辑:尹蓝】
看看赛尔号高手都在玩什么
13236318192雷囧强赞软文悲剧愤怒搞笑无聊期待
热门文章赛尔号视频
也许您喜欢玩
身高:不详
体重:不详
性别:雌性
分布:活动精灵
赛尔攻略赛尔秘籍赛尔问答
&Copyright&&&&&&鄂B2-驻藏武警反恐演练动用火焰喷射器 火光冲天
来源:观察者网
原文配图:早前“卫士?15”新疆武警演习画面,真枪实弹贴近实战。
  据解放军报28日报道,日前,青海、四川、西藏数万武警官兵同步进行“卫士-15?雪域”实兵对抗反恐演习。演习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实战化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是一次实打实的高原砺兵。“卫士”系列演习是近年来武警部队针对反恐新形势举行的实兵演习。在内蒙、新疆、青海、四川、西藏等反恐形势严峻的地区,武警部队一直处在反恐前线。在实兵演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武警部队显得尤为重要。贴近实战的演习,能检验武警官兵在复杂条件下的多兵种立体反恐作战能力。
  “机动分队远程机动不够迅速,个别单位指挥程序冗长,红蓝双方战术运用不够灵活&&”为期一周的武警部队“卫士-15?雪域”演习刚结束,官兵就直接进入反思式研讨现场。全程参与演习的武警四川总队领导感慨地说:“演习场上多找问题,战场处突才能不出问题。”
  据了解,武警部队这次大规模实兵演习,紧贴反恐处突实际,全程贯彻实战化要求,从课题设置到组织实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数万名官兵在青海、四川、西藏等20多个地区同步展开,对公共场所反劫持、巡逻分队反袭击、爆炸现场排爆救援、反暴恐袭击等14类55个课题进行实战化演练。
  雪域高原摆战场,大漠戈壁砺精兵。针对跨区机动能力弱的问题,他们将部队紧急拉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区,练编队行军、路障排除、通信保障、装备抢修等课目;针对参战力量多元,协调作战难的问题,他们从单兵战斗手语、信记号规定等细小环节练起,在高山密林昼夜排兵布阵练战法练协同;针对大漠戈壁地域广袤敌情复杂的特点,开展实兵勘察与无人机侦察、直升机远程投送立体打击等课目演练,提高部队处置各类复杂情况的能力。
  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某分队执行山地捕歼任务时,由于敌情观念不强、指挥手段单一等问题,被导调组多次叫停。分队长龙武深有感触地说:“这样搞演习虽然让我们丢面子、吃苦头,却真正提高了实际作战能力,今后应对复杂情况我们更有底气。”
  武警部队训练部领导介绍,这次跨区域、多部队、长时间实兵演习,深入研讨和训练了跨区增援、火力协同等课目,有效破解18项实战化训练难题,提升了部队反恐处突的能力。
(责任编辑:沙洋波)
原标题:藏区数万武警进行“卫士-15?雪域”大规模实兵演习
&&&&&&</div
军事热点推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携妻子出访乌克兰…[]
社区热帖推荐
生意老火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 海岛奇兵火焰喷射器如何摆放
海岛奇兵火焰喷射器如何摆放
  火焰喷射器在司令部9级时解锁,火焰喷射器能持续不断的给敌方造成伤害,对于步兵人海流和野人群杀伤力很高,但是火焰喷射器的射程是所有攻击性武器中最小的,这无疑是它最大的劣势,那么海岛奇兵火焰喷射器要如何布置呢?下面第一游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解。
  火焰喷射器
  海岛奇兵火焰喷射器的位置其实很讲究,你放前面容易被人利用射程短的缺点绕道避开,放后面又不能帮助前排建筑,经常等其他塔都倒了就剩一个喷火,那也无力回天了。
  射程:6.5格(比MM和坦克短)
  射速:0.15秒/发
  每秒伤害:中
  单次伤害:极低
  烧伤伤害:当前dps(被攻击单位会刷新烧伤持续时间,但不叠加)
  成长性:中
  优势:喷火对于步兵海和野人群的杀伤力绝对是在任何武器之上的,喷火能持续不断的进行输出,而且还能附带烧伤效果。
  劣势:极短的射程让MM和坦克可以无伤干掉他,所以他的定位也成为了对抗前排兵种的利器。
  备注:火焰喷射器极短的射程让MM和坦克可以无伤干掉他,所以他的定位也成为了对抗前排兵种的利器。火焰喷射器对于资源的消耗实在是非常厉害,不建议太早提升他的等级。
收费:免费
模式:网游
类型:策略经营
风格:卡通
点评:向沙滩开火,赢取胜利!
相关阅读:
下载第一手游APP萨沙&#39;s Blog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火焰喷射器在二战中是一种特种武器,也是一种常规武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的定位为特种作战武器,但实际上却从事了大量的常规作战。人类天生害怕火,我们的祖先遇到山林大火一般都是慌忙逃走,所以人类使用火的历史远远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世界各国神话中,掌握火的神都是最为可怕的神,具有强大的力量。就是因为火的可怕,也导致他很快就成军事作战的武器。火焰喷射器的雏形在人类历史上至少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早在五代时期的919年,开始出现了以铁筒喷射火焰的喷火筒。到了北宋时期,当时的宋军已经将一种叫做猛火油柜的火焰喷射武器作为制式装备。这种猛火油柜内装石油,使用时将油柜前方喷头处的火药点燃,然后推动拉杆,利用压缩空气将柜内的石油喷射出去。石油在经过前方喷头时被火药点燃,形成一条火龙,射向敌方。猛火油柜由于重量较大,主要用于城市的防守。当时的攻城战中,大部分是以人海战术的用云梯往上爬。对付这种战术,使用猛火油柜就显得非常实用,它不但能大量烧伤敌方的士兵,还能烧断对方的云梯。猛火油柜的基本原理和现在的火焰喷射器如同一辙,可以看做是火焰喷射器的祖先。-------------------------------猛火油柜还是很实用的,只是太笨重,只能用于防御。近代第一种制式喷火器是德国人发明的。近代的火焰喷射器却是一战前的一个德国人发明的。当时德国工程师R?菲德勒在1898年发明了近代第一种火焰喷射器,它包括油瓶、压缩装置、输油管、点火装置和喷火枪。R?菲德勒发明这个喷火器的初衷并不是作战,而是用于军事演习。用这种喷火器主要用作制造演戏中的烟火效果,它的设计可以快速点燃很多目标,不用再靠人力一个个放火那么费事。当时的德军高层却在军事演习中发现了这个新式的东西,并且意识到它的实战意义,随即开始对火焰碰射器的立项研究工作。R?菲德勒的喷火器属于轻型的背囊式,它体积大,射程近,基本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但经过10多年的研究后,德国成功的发明了第一款实战型的携带式喷火器,并在1912年成立了由48名专职消防员组成的喷火分队。火焰喷射器第一次使用,则是在一战中的西线战场。1915年6月德英两方在比利时的贝朗古尔特区互相对峙,由于长期的拉锯战,双方的阵地近在咫尺。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再推进一步。在19日当天,德军突然又发动了一次突袭。英军此时对德国的进攻早已见怪不怪,他们支起了重机枪,准备防御。按照以往的经验,德军必然要用人海战术冲锋,英军只要用重机枪大量压制就没有问题。可是这次情况似乎不太相同,冲锋的德国人并不多,还有一些人似乎带着什么沉重的东西。就在英军莫名其妙的时候,突然从冲锋的德军队列中射出几条火柱,准确的落在英军的重机枪阵地上。英军的机枪手顿时变成几个火人在地上翻滚,刺耳的惨叫震动了整个战壕。打哑了机枪以后,德军又朝着英军战壕内猛烈喷火,英军士兵此时早已吓得屁滚尿流,他们慌张的放弃阵地向后方狂奔去。这个阵地被德军轻易的攻占了。这也是火焰喷射器的第一次实战,虽然没有烧死大量的英军士兵,但他的实战价值让各国都深感震惊。----------------------德国人的喷火器,下图是日本人的,敌人都有了喷火器,美国佬自然要赶快追赶。各国很快进行相关的研发,却始终落后于德国人一拍。这边德军又多次成功的使用了喷火器,在整个战争中进行了不下650次的喷火作战,对英法俄军都造成了相当的伤亡,尤其对攻打坚固阵地特别有效。由于火焰喷射器威力很大,被射中的士兵基本都是严重烧伤,几乎无法治疗,英法两国都对德国人使用这种非人道武器进行谴责,但德国人并不买账(当时双方都使用了化学武器,还有什么人道可言)。恼怒的英法军官随即对他们的士兵下令,一旦捉到德国火焰喷射兵可以就地枪决,不需要任何的审判。火焰喷射器的作战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当时这款武器受燃料和设计的局限,它的射程不远,威力有限,体积笨重,导致它的战果并没有之后二战时期那么辉煌。一战很快结束,各国分析战时的经验,都认为火焰喷射器是一款优秀的攻坚武器,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930 年代,德国、英国、苏联、法国等国都先后制造了使用油料、油瓶、喷枪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喷火器。其中一些国家不但发展了轻型喷火器,还同时成功地研制了重型喷火器,如地雷式喷火器、机械化喷火器等。连当时的二流军事强国日本也发明了93式喷火器。当时的美国军对火焰喷射器并不很重视,军方高层认为当时的火焰喷射器射程仅有10几米,使用的石油混合物作为燃料,导致一般燃烧几秒钟后火就熄灭,造不成什么严重的伤害,完全是一款好看不好用的武器。一些军官还说,既然都到了敌方工事的10米外,完全可以使用集束手榴弹和爆炸物,为什么要用这么笨重的东西。所以,美军发明的喷火器性能很差,也始终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改进,处于一种不死不活的研发状态。可惜,随即二战中德国对于喷火器的使用,给了保守的美国人当头一棒。当时德军大量装备了34式喷火器,在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中大放光彩,烧毁了无数盟军的工事。在攻占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的战役中,德国人用喷火器摧毁了一些最为坚固的盟军工事,轻松瓦解盟军的抵抗,大获全胜。如此辉煌的战绩,让美国军方认为他们之前对喷火器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随即在1940年8月正式启动新一代喷火器研发计划,并且最终在1941年8月推出了自己的制式喷火器M1型。这种M1型喷火器在当时看来也是性能平平,它采用双罐设计,一个燃料罐中装有18升的石油混合物燃料,另一个小罐则装有压缩氮气作为压力源,用于发射燃料。M1可以进行5次2秒钟的短喷射,射程仅有20米,威力不足,射程有限。整个系统非常笨重,高达30公斤,让美军喷火手们叫苦不已。M1型喷火器相比当时德国,苏联的喷火器没有任何优势,是一款平庸的武器。话虽如此,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M1型还是有一定的实战价值。M1型喷火器刚刚装备部队,声名狼藉的日军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最初的喷火器还是两个罐子,不是上图的三个罐子。它的性能平平,不过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是日本人的恶梦。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惨败,但当时的日本海军仍然具有大量的航母和战舰,仍然具有强大的攻击力,甚至日军的海军兵力在很多局部战场大大超越美军。日军在8月进攻美军在南太平洋的门户瓜达尔卡纳尔岛,试图以此为跳板进一步占领澳大利亚,瓦解美军在太平洋上已经获得的优势。美军自然不可能让日军得逞,双方调动各自的主力部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大血战。瓜岛大战和之前多次的日美大海战不同,它有着非常残酷的陆战。当时日军投入了3.6万人的精锐部队登陆瓜岛,美军则投入了6万人。在瓜岛的激战中,美军开始遭遇了日军坚固工事的阻拦。相对于美军强大的海陆空火力,在瓜岛的日军自知不敌。在战役中后期,日军主要依靠工事死守阵地。日军在瓜岛修建的工事可谓极为坚固,碉堡往往有数层木材,中间加以沙土,甚至加上钢板增加防御效果。这样一个碉堡,往往可以抵抗美军迫击炮和火箭筒的直接打击。由于修筑之前经过精心计算,这些碉堡大多具有极佳的射界,一挺轻机枪既可以压制美军一个班到一个排,一挺重机枪甚至可以压制美军一两个连。除了工事自身的防御力以外,瓜岛本身就是个热带岛屿,上面地形复杂,树木极多,美军重武器无法跟上步兵的行军,想依靠空军海军做战术性的支援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也极大阻碍了美军的进攻步伐。由于没有重武器的帮助,对于日军的防御工事,美军非常头疼。他们一般是利用机枪火力压制住日军碉堡,然后利用步兵携带手榴弹和爆炸物爬到附近将其炸毁,再就是使用巴祖卡火箭筒。这种打法费时费力,而且经常造成很大伤亡。有时候即使美军爬到了碉堡下,扔出数枚手榴弹也无法炸毁日军坚固碉堡,反而自己被日军击毙。而巴祖卡火箭筒口径仅有60mm,威力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把碉堡炸出一个缺口而已。这种战斗中,M1型火焰喷射器却开始发挥想象不到的巨大作用。以日的一个战例来说,当时美军海军陆战2师8团被一个日本碉堡拦住,美军几次攻击全部失败,伤亡了几十人。此时2师师长亲自下令使用喷火器。结果一个2人的喷火器小组,在后方机枪的掩护下爬到碉堡附近20米处,接着进行了三次短喷火,顿时将日军机枪打哑。美军士兵随即冲入碉堡,发现了5具被烧死的日军尸体。这个小组在当天又作战了两次,用了20分钟就摧毁了另外两个久攻不下了日军碉堡,烧死了十多个日本兵。虽然取得相当不错的战果,但M1喷火器的使用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之后诸如新乔治亚岛战役中,M1喷火器虽然消灭了多个美军久攻不下的坚固日军据点,但也表现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在实战中,如果喷火时候点火失败,出现光喷油不喷火的情况,喷火射手一般就会送命。M1喷火器点火的问题非常严重,这主要是设计师想当然造成的,没有考虑实战的恶劣情况。其实在凝聚汽油发明之前,喷火器的作用还是有限的。烧烧树,还是没问题的。首先M1的点火装置不可靠,它采用电池点火,也就是类似于现在家用燃气具那种点火方式。这种方式在美国国内测验的时候非常可靠,但在南太平洋潮湿的环境中作战,电池容易被盐碱和潮湿的空气腐蚀导致不能正常点火。对于喷火器来说,如果不能点火成功,就是空喷,也就是光喷出汽油而已。在这种强度的作战中,只要一次空喷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导致自己成为敌方火力的靶子。实战中M1由于电池问题导致点火成功率极为低下,甚至有时候美军喷火兵多次打出了空喷,在无可奈何下被迫用自己的zip打火机来点火,这也让后方的喷火器设计师们丢尽了面子。其次M1的由于采用混合石油作为燃料,这种燃料和石油没有本质的区别。它的使用导致射程太近,仅有20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就要求喷火兵必须爬到日军碉堡附近,这自然是极为危险的。要知道日军机枪的射程在0到600米,从这么远的距离爬到20米内需要很长的时间,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军击毙。最后M1由于使用混合石油导致喷火后燃烧性不佳。往往一次喷火只能烧几秒后就立即熄灭。一些时候日军只要在美军喷火时冲入碉堡暂时躲避一下,等火熄灭以后又能继续作战。而且这些火焰无法飞溅和转弯,也就是喷到哪里就在哪里烧。如果日军的碉堡足够大,或者里面有转折,就只能烧其中一块,其他渔区不受影响。实战中经常出现美军喷火兵烧哑了一挺日军机枪,另一挺机枪仍然在射击的情况。这些缺点全部送到美国后方研究机构,要求对M1型喷火器进行改进。但美军喷火器设计师认为目前技术条件下,想解决M1型喷火器的这些固有问题几乎没有可能。就在美军高层和设计师无法可想的时候,一种极为可怕的东西被发明了出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凝固汽油。1942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路易斯.菲塞尔的领导下,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化学武器凝固汽油诞生了。凝固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稠化剂调制而成,它是一种有粘性的流动胶体,并不再是之前的油状物。采用凝固汽油作为喷火器燃料,其喷射的火柱不但可产生1000℃左右的高温,而且火柱能沿堑壕和坑道内壁拐弯、漫流、飞溅、粘附燃烧,达到直瞄火器难以达到的纵火和精神震撼效果,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有了凝固汽油,喷火器成为战场上最可怕的武器。美日作战中,如果活捉对方的喷火兵,一旦都是就地枪决。军方对这个研究成功大喜过望,他们立即研发出了M1的改进型M1A1型和稍后全新研发的M2-2型喷火器。M1A1,M2-2的结构和M1基本一致,区别在于M2-2不再使用落后的电子点火装置,而是采用的高效的火药点火装置,而M1A1仍然使用电子点火装置。新式喷火器由于使用凝固汽油,让其具有M1型喷火器无法比拟的巨大威力。M2-2可以持续喷火12秒钟,喷出的火焰温度极高,在极短时间内就可造成人体的重大烧伤。而这种火焰无法扑灭,如果人用手去拍打越拍火越大,如果在地上滚动灭火会弄得全身是火。甚至身边如果有人被凝固汽油烧中以后,傍边的人不能帮助其灭火,因为着火人的奋力挣扎很容易把燃烧油块甩到帮助者身上,把这个人也一同烧伤。这是M1型喷火器怎么也达不到的!而且凝固汽油可以沿着工事喷溅和粘连,即使敌人躲在像羊肠一样曲折的岩洞中,一样会被烧死。加上凝固汽油燃烧时间很长,一处着火以后很难熄灭,导致日军一旦遭受喷火兵袭击就只能被迫放弃阵地。不存在在工事外等待火熄灭后,日军再回去继续作战的情况。就射程来说,M2-2也比M1增大了一倍,达到了45米,这让美军士兵可以相对远离危险的日军工事。M1-1和M2-2随即装备部队,淘汰了早期的M1型。其中较为落后的M1-1型喷火器一共生产了1万4000具,这是相当惊人的数据。1943年开始,美军逐步在太平洋上进行反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作战中,新式喷火器的巨大威力让敌人日军非常胆寒。美军一个6具喷火器的喷火作战排曾经在1分40秒内摧毁了8个日军碉堡,之后进入碉堡的美军没有找到一具完整的日军尸体,全部被烧成了木炭。喷火器除了实际的威力以外,还造成了敌人极大的心理恐惧。当时日军已经开始进行所谓的玉碎战,也就是不求生而是求死的作战。在明知道不可能防御成功的情况下,仍然死守不退,最终往往全部战死在工事和碉堡中。实战中表明美军即使用重炮和飞机对日军工事进行轰击,日军往往也坚守不退,哪怕全部阵亡。但在遭遇美军喷火器的打击下,面对着可怕的火龙,勇敢的日军士兵一般再也坚持不住,他们大多扔掉武器跃出碉堡逃走,因为喷火器造成的恐惧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M2-2型喷火器的优秀表现,让美军高层在1943年下令美军在太平洋作战的每个陆战师必须装备60具喷火器。---------------------------太平洋的作战中,大部分是美军进攻,日军防御。一般认为日军防御能力比进攻要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喷火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后美军连接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攻坚战,诸如硫磺岛战役,琉球战役,这些战役中的日军修建了比瓜岛更为坚固的工事和坑道系统。在这些战斗中,往往最难攻打的目标,最终都是依靠喷火器才得以解决。以硫磺岛战役为例,这个5平方公里的小岛被日军修建成为一个巨大的工事群,仅仅石室工事就高达1500个,还有18公里的地下隧道。装备上日军布置了大量的火炮,机枪,坦克,四处都是日军机枪和火炮的射击孔。日军全部躲在地下坚固的工事里,美军的炮击和轰炸伤不了他们一根寒毛。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中将也认为此战必败无疑,但他期望尽量拖延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步伐,所以用死守战术全力和日军血拼。对于复杂的日军防御工事,美军现有步兵武器几乎都无法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只能一寸一寸的移动,有时候甚至一天只能前进4米,基层部队伤亡超过百分之五十,很多排长都由普通士兵担任。见到情况不妙,美军指挥官赶忙命令喷火兵参战。美军大量喷火兵上岛以后开始改变了美军被动的情况,日军工事在喷火兵的打击下,一个个被摧毁。一条火龙飞向碉堡以后,总伴随这日军惨烈的尖叫声,一些火人一样的日军甚至冲出碉堡,结果自然被美军的子弹撂倒。美军喷火兵除了造成日军很大伤亡以外,还给日军造成极大的恐惧感。一些时候日军发现美国喷火兵接近,就手持手榴弹冲出来和他们功归于尽。这些日军宁愿战死,也不愿承受被活活烧死的恐惧。虽然美军喷火器造成日军很大伤亡,但由于日军工事修筑巧妙,暗堡众多,美军喷火兵也遭遇很大的伤亡。这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喷火器射程不足的老问题造成的。喷火器怎么说也是近战武器,而近距离作战的伤亡自然会是很大的。---------------喷火器的威力是非常惊人的,下图是解放军的喷火兵。在解放战争中,在东北作战的美式国军有一部分喷火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喷火器很厉害,解放军又从没见过,往往一烧一条街,雪都烧黑了,解放军伤亡很大。当时解放军战士不知道喷火器这个词,都把喷火器叫做火箭炮。经常是美军喷火兵击毁一个碉堡以后,却被侧面的日军暗堡击毙。实战中美军喷火兵伤亡很大,有的部队中伤亡率甚至超过百分之九十,可见战斗之惨烈。最终硫磺岛上2万多名日军只有1000人幸存,其余全部阵亡。指挥官栗林在最后时刻冲出地堡,指挥残余的200名部下进行了一次自杀式冲锋,最终被美军全部击毙。几小时后,栗林的地堡指挥所被美军喷火器烧毁,包括几十名伤兵在内的所有人被烧死,无人幸存。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生产装备了多大4万具各型喷火器,可谓空前绝后!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尔号火焰喷射器在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