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之初,在没有统一大纲前,南方算术教材的编者

60年来语文课本惊人巨变
_八面来风_教育视野_:::语文味:::欢迎来到语文味网站!:::
 信息搜索
 本站专题
&&&栏目导航&&&&&
文章标题: 《60年来语文课本惊人巨变》
&&阅读次数:528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0年来语文课本惊人巨变
与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的宏大问题相比,发生在语文课本里的变革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最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识字,写出第一篇文章,到价值观念形成,语文课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的成败,会影响每个人一生的命运。 &&&&正因如此,人们才如此关注近年来语文课本内容所发生的变化:鲁迅作品减少了、梁实秋的文章入选了、《回延安》消失了、“泰坦尼克号”来了。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广东教材收录了茅于轼、王则柯等经济学家的文章,自信地告诉学生:私欲也推动了历史进步。 &&&&我们只需回顾这六十年的语文课本,便能体味这种变革的震撼意义 ...
60年中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鲜明政治色彩体现强烈国家意志。在民族积弱、个体国家意识薄弱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落后农业国家唯有依靠高强度政治组织,才可能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工业,提升国力,不受人欺;与此同步的另一个鲜明色彩,是“苏式标准”。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急切地希望在知识体系、教育体系上与苏联“老大哥”全面对接,以快速汲取现代工业知识体系、经验。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狂热也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堪回首。
  1978年之后,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30年中,语文教材不仅回归本来面目,而且增添了平和自信、视野开阔的广大气象。
  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这不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是民族生存条件的投影。
  与此同时,这30年中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
“国语”改“语文” 教学体系在苏联影响中初建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
  1949初,人民共和国即将从西柏坡走向北京,在一个崭新的国家,新的教材即将取代旧政权在课本上的痕迹。
  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在苏联的强烈影响下,中国语文教学、语文教材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体系。
  “国语”改为“语文”
  1949年4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由叶圣陶主持的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审改中小学课本。  在新中国建国早期的语文教材编写中,叶圣陶是关键的人物之一。也正是他正式提出将此前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定名为“语文”。  1950年7月,新成立的教育部制定了《小学国语课程暂行标准初稿》,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社交的交谈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地说,那时的小学语文有三个目标:一是使儿童能独立、顺利地欣赏民族的大众的文学,阅读通俗的报纸、杂志和科学书籍;二是使儿童通过说话、写作的研究练习,能正确地用普通话和白话文表达思想感情;三是使儿童通过写字的研究练习,能正确、迅速地书写正书和常用的行书。  这一时期,教育部正式把“国语”改为“语文”,制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语文”这两个汉字正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以苏为师”的组成部分
  新政权刚刚建立,有关决策者就要求中小学教材必须统一供应。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就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的政策。”
  日,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共同组建了以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为主要任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社名。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兼任社长、总编辑,教育部视导司司长柳缇兼任副社长、副总编辑。
  新中国百废待兴,尽管有了临时的语文教材,但尚来不及制订教学大纲,只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发布了编辑大意,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
  1951年7月,人教社第一套初中语文教材出炉,其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这套新中国首套正式的语文教材尽管首次提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问题,注意文字和口语的一致,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限于当时条件,仍存在总体分量太轻,对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编排上各类文章混编,不分单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1951年7月由人教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及1953年经改编出版的语文课本,都强调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清除旧社会所用的国文课本里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内容,用革命思想教育下一代。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背景下,早期的语文教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根据有关“教材编辑大意”文献,当时的课文内容“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规定课文要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
  最早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党史、革命史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如小学课本里的《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等,以及中学课本里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学习白求恩》《(朱德)母亲的回忆》《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解放军和老百姓》《老山界》《截肢和输血》《冀中的地道斗争》《三渡天险》等。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唯有向苏联全面学习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经验,才能提升当时极为薄弱的国力,实现民族自强的理想。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建国之初即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
  做到这一点,要求之一就是在教育体系上与苏联对接。从1949年开始,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就组织力量,对苏联10年制学校的教材进行研究和编译,此后新中国最初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材,都以苏联教材为模本。
  这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上。上世纪50年代初期,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首选苏联作品。那些作品大多数是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其中不乏佳作,也有很多政治性浓厚、文学色彩相对比较弱的作品。
  课本之外,课堂教学方法也几乎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在北京一所中学观摩了课文《红领巾》的教学,随后结合苏联做法进行了评议,把苏联语文课朗读、复述、分析课文的分步骤教课方法推荐给中国。随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成为中国语文课堂的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后来被称为“红领巾教学法”,风行数十年。
“以苏为师”的新中国语文教学
经典课文回顾..................................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
  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
1981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课《八角楼上》
《八角楼上》正文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八角楼上&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按顺序、有重点观察图画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本课有关词语。会背诵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3.照样子写句子。会运用“艰苦”、“光辉”造句。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5.培养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日以继夜地工作,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这段的学习,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二)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第二、三句话是课文的难点,理解这两句话的象征意义,以及深刻含义。(三)解决办法1.重点的解决办法。通过图文对照,从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重点。2.难点的解决办法。通过图文对照,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难点。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让学生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五、教具准备本课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1.导言。早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的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由图及文。(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2)图上画的是谁?穿着什么衣服?他在干什么?神态怎样?(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内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思想,然后师生同议。(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1.指名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3.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4.让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三)交流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1.出示带字音的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g1ng ji1n m2o m) l4 y! zh1ng b# n0ng hu9冈 艰 茅 幕 腊 椅 章 拨 凝 辉2.指读不带字音的生字卡片。井冈山、艰苦、茅坪村、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椅子、文章、拨灯芯、凝视、光辉(四)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两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讲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第二句话讲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2)学习第一句话。①出示生宇卡:认读“冈”、“艰”、“茅”。②理解“艰苦”的意思。(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3)学习第二句话。①出示生字卡:认读“夜幕降临”。②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夜:夜晚。幕:大幕。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夜幕降临就是黑夜到来。)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二句话。“每当……的时候,……就……”换个词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教师板书:每当……的时候,……就……对,这是字面上的含义,实际上是在说什么?谁在八角楼上?谁把八角楼上的灯点亮了?想一想毛主席会在灯下做什么呢?那么,这句话实际上是说什么呢?(毛主席每天夜晚都在油灯下工作。)(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由读。③指名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说什么?(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看图,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画的内容?(前三句)(3)学习第一句话。①指名读。②板书引导“寒冬腊月”并理解词语。(腊月是指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在温暖的家中,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甜甜地睡大觉)引导学生看图。可毛主席在干什么呢?让学生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有关词语。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一句话。理解“单”和“薄”的含意。(教师板书:单、薄)在这寒冷的冬夜,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教师板书:写)依然这样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教师板书:条件艰苦)(4)学习二、三句话。①指名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②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主席正在做什么?神态怎样?(突出“右手……”“左手……”)③在书上找出有关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握、拨、凝视、沉思、没觉察)④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为什么拨灯芯?(灯光昏暗)看图观察清油灯发出的光亮。(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⑤尽管当时生活这样艰苦,但我们看到毛主席仍然日以继夜地为革命,为人民工作,你们看他的眼睛怎样地看着灯火?用投影片出示第三句话。理解“凝视”(集中注意力看)(教师板书:凝视)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如此聚精会神凝视着什么?(星星之火)看图理解“星星之火”(清油灯发出的光亮小)。对,这小小的灯火,就像星星发出的光亮,所以称它为“星星之火”。(教师板书:星星之火)毛主席在专心地干什么?(沉思)(教师板书:沉思)理解“沉思”(专心地想,想得很深,想得时间很长)看图再读句子,毛主席想到了什么程度?(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理解“觉察”(发觉,感觉)。联系第一句话,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清油灯考虑到革命前途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觉察到,这说明毛主席沉思到什么程度?(人神、专注、忘我)发挥学生思维,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会想到什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正像这“星星之火”吗?毛主席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步步紧逼之下,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儿的革命力量与强大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的弱小。但是,同学们可别小看这“星星之火”,“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它的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低估的。或许不久,在整个中国就会燃起熊熊的革命之火,把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统统烧光,让受尽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5)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①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②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光辉著作)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4.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六十多年前黑暗的旧中国,犹如这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就是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忘我的工作)扩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2.思考课后练习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井冈山& 艰苦& 茅坪村&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椅子、文章& 拨灯芯& 凝视& 光辉2.指名背诵课文(二)教学本课生字词。1.指导分析记忆字形。g1ng井冈山:里面笔顺是“撇、点”。ji1n艰苦:左右结构,右边是“很”的右半部。m2o茅坪村: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矛”,笔顺是“&&& 予矛”。l4寒冬腊月:左右结构,月字旁,右边是“借”的右半部,与“借、猎、惜”相区别。zh1ng文章:上下结构、立字头。b$拨灯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发”不是“友”,与“泼”和“拔”相区别。y!竹椅:左右结构,木字旁。m)夜幕降临:上中下结构。n0ng凝视:左右结构,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右半部是怀疑的“疑”。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三)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第3题:照样子写句子1.让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2.指名读例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3.将句子补充完整(只要符合句意,答案不要求一致)。每当我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妈妈就________。(例如:表扬我;非常高兴;鼓励我等)4.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句子,口述答案,师生共同评议。每当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就________。5.让学生写在书上。第4题: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2.出示下列词语卡片,指读词语。艰苦& 椅子& 文章& 井冈山& 夜幕降临& 凝视& 觉察& 光辉& 茅坪村& 寒冬腊月3.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先说说“艰苦”、“光辉”的词意。(2)然后用“艰苦”、“光辉”口头造句。例句:艰苦――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艰苦的生活。光辉――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指引我们向前。(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几个生字词,并练习用“艰苦”、“光辉”进行造句。扩展:在练习本上抄写第4题。七、布置作业预习第2课《艰苦的岁月》。(一)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寂静& 倾听& 炯炯有神& 偎依& 充满& 彻底& 出神& 未来八、板书设计1八角楼上
新政权刚刚建立,有关决策者就要求中小学教材必须统一供应。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就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的政策。”
日,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共同组建了以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为主要任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社名。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兼任社长、总编辑,教育部视导司司长柳缇兼任副社长、副总编辑。
新中国百废待兴,尽管有了临时的语文教材,但尚来不及制订教学大纲,只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发布了编辑大意,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
1951年7月,人教社第一套初中语文教材出炉,其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这套新中国首套正式的语文教材尽管首次提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问题,注意文字和口语的一致,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限于当时条件,仍存在总体分量太轻,对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编排上各类文章混编,不分单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1951年7月由人教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及1953年经改编出版的语文课本,都强调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清除旧社会所用的国文课本里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内容,用革命思想教育下一代。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背景下,早期的语文教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根据有关“教材编辑大意”文献,当时的课文内容“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规定课文要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
最早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党史、革命史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如小学课本里的《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等,以及中学课本里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学习白求恩》《(朱德)母亲的回忆》《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解放军和老百姓》《老山界》《截肢和输血》《冀中的地道斗争》《三渡天险》等。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唯有向苏联全面学习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经验,才能提升当时极为薄弱的国力,实现民族自强的理想。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建国之初即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
做到这一点,要求之一就是在教育体系上与苏联对接。从1949年开始,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就组织力量,对苏联10年制学校的教材进行研究和编译,此后新中国最初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材,都以苏联教材为模本。
这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上。上世纪50年代初期,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首选苏联作品。那些作品大多数是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其中不乏佳作,也有很多政治性浓厚、文学色彩相对比较弱的作品。
课本之外,课堂教学方法也几乎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在北京一所中学观摩了课文《红领巾》的教学,随后结合苏联做法进行了评议,把苏联语文课朗读、复述、分析课文的分步骤教课方法推荐给中国。随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成为中国语文课堂的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后来被称为“红领巾教学法”,风行数十年。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语文教科书乱象【上一篇】
【下一篇】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历史演变
站内搜索:
天气预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历史演变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4723次&【】
&&&&1932年,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算术部分)》,大体上跟《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相仿,只把程度加深一点,它参照美国的做法,把不切实际的应用题删去一些,缩短了一、二年级的随机教学时间,另在四年级下学期增添了票据账折的认识,为学生提早就业之用。1936年,这份标准经过修订,叫做《小学算术课程标准》,1941年,又经修订,叫做《小学算术科课程标准》,1948年再次修订,叫做《算术课程标准》。几次修订的标准中都列出了细目,使各书局所编的书大体相似,不致发生难易悬殊的情况。这份标准虽然多次修订,但是算术教学的目的大体相同。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历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对基础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进行过一系列改革,迄今为止,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先后颁发了3份课程标准和8份教学大纲(其中1份是珠算教学大纲)。这些大纲(标准)产生于建国后的不同时期,反映出每份大纲(标准)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记载了小学数学教学和改革曲折前进的发展道路。
(三)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年)
&&& 1、1950年:《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百废待兴。为了应急,教育部制定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由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7月正式颁布,这是建国后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 这份暂行标准吸取了老解放区小学教学经验,也研究吸取了原国民党统治时期南方小学课程标准中某些可用经验。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算术知识,并密切结合实际,如百分数中有储蓄、赚赔、纳税、交公粮等,在常用统计知识中有合作社经营、盈利处理等。在教学要点中,还提到要“养成儿童有科学的学习态度”。
&&& 这份暂行标准并没有完全付诸实施,因为当时没有编出与之相应的算术课本。它是1952年算术教学大纲的前身。
&&& 2、1952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是1952年12月颁布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教育回到人民手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要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人民教育的指导方针。这是制定《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的大背景。与此同时,有两件大事和小学算术教学有直接关系。一是政治方面开展的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运动。由此,各学校在1951年广泛开展了新爱国主义教育。这对小学算术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二是在教育方面实行学制改革。小学学制由原来的六年改为五年,“实行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的分段制。”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子女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在上述形势下,教育部于1952年7月组织力量,开始编写小学算术教学大纲,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另有小学珠算教学大纲草案)。
&&& 这份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整数四则计算、复名数四则计算、直观几何知识、分数、小数、百分率(只限于最简单的)、应用题(含一般应用题和典型的应用题)等,这份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是比较明确全面的。例如: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就提出要“保证儿童自觉地和巩固地掌握算术知识和直观几何问题,并使他们获得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应做到使数字和度量成为掌握在儿童手中籍以认识周围事物的工具”。同时,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的智能目标。另外,还提出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习态度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当时小学并未教完算术的全部内容,学生进入初中后还要再学一年算术。
&&& 这份大纲是以原苏联初等学校算术大纲为蓝本,根据当时的《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是建国初期指导小学算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当时教材编写、教学法的指导、稳定和推动小学算术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后来编制教学计划、制定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资料。
&&& 3、1952年:《小学珠算教学大纲(草案)》
珠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50年制定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就把珠算的整、小数四则计算列为三、四学年的教学内容,1952年将珠算单独编写教学大纲。这份珠算大纲明文规定:“小学算术课程必须包括珠算。”对珠算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份单独的珠算教学大纲,但没有编出珠算教材,直到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包括珠算内容)颁布后,人民教育出版社才编辑出版了珠算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从1956年起,珠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包括在历次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应学年之中,而且学习内容逐步减少,要求也相应降低。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在电子计算器广为使用的今天,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正式取消了珠算教学内容。而将算盘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计算工具来介绍,小学数学课程中学习珠算知识的百年历史到此结束。
(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1953――1965年)
1&&&[2]&&&&&&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榆林市教研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及传真:
邮编:719000
地址:榆林市开发区兴达路榆林市教研室
技术支持:北京中广汇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