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县人民政府三江镇云峰村庙坝的天气预报

道真陈斌:把爱扎根大山深处 只为山里娃的未来 - 遵义好人 - 遵义文明网
主办单位: 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
遵义市文明办 中共遵义市委讲师团
您现在的位置:&>&&>&
道真陈斌:把爱扎根大山深处 只为山里娃的未来
  陈斌,男,1984年出生,现任道真自治县三江镇庙坝小学校长。道真县三江镇云峰村庙坝小学坐落在大山的褶皱里,四周山峦叠嶂,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从学校出去的路都是曲折的羊肠小道,雨天泥泞、雪天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到山沟里去。然而在这样一间小学里,有这样一位英俊的“80后”小伙子陈斌,他多次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个手机没信号、车辆很少来往、教学条件非常艰苦的“麻雀小学”里,为这里的孩子坚守着。
  为了孩子的期盼
  陈斌从学校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先是在隆兴镇连池村小学工作,后因三江镇云村庙坝小学紧缺老师,上级部门决定派教学基础扎实、勇于担当的他到庙坝小学任教。陈斌到学校后,才知道这所学校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离集镇30余公里,交通不便,山路崎岖,电脑没有网络、教学设施陈旧、手机很少接通。许多刚分来的老师最多教上一学期,就找各种理由向组织申请外调。
  才来的那段时间陈斌也曾抱怨过、迷茫过,但渐渐地他被孩子和孩子的生活环境感动了。云峰村的村寨很分散,家长希望学校能有一位稳定的好老师,孩子希望能学到更多知识,他们每天起早摸黑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上学依然风雨无阻,谁都不愿意留在这里,这些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想到这些,陈斌毅然放弃了外调的机会。
  把爱扎根大山
  由于庙坝小学离县城和乡镇都较远,交通极不方便,陈斌决意留下后,干脆将家安在了学校。由于另外两名老师年纪较大,无法胜任更多的教学管理工作,他还主动请缨担任起学校学杂事务的管理,并在每天起床便将学校周围的卫生清扫一遍。
  由于山路崎岖,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又小,陈斌十分担心他们在路上的安全问题,所以每天上学时间他都会到学生来的路口走走看看,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学生是否到齐,对未来的学生立即联系家长了解情况。有一次两个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在路上贪玩没赶上上课点名,陈斌马上沿着他们上学的道路寻找并接到了学校。正是他的尽心尽责,尽管庙坝小学生源的环境较差,但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
  陈斌对教学非常细心,每天都要对学生作业逐行批改,发现不规范、不正确之处,会为学生一一指出。下课时间,他总是在教室里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耐心辅导,对学生遇到的难题作耐心讲解。放学后,总会护送个别残疾学生回到家后才返校,再改完作业,生火煮饭。晚饭后,如果时间早,还会进行个别学生家访,和家长交流孩子们学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传递人间大爱
  2010年,陈斌和其它年青人一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及新婚的妻子,不得已将家暂时安在了离庙坝小学30公路的三江镇街上。为了不影响教学,他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每天起早贪黑两头忙着跑。最初,由于技术不精,加上三江到庙坝的公路崎岖险陡、路窄路烂,常常被摔倒挂伤手脚。特别是每一次经过素有“一线天”之称的瓮溪沟时,上方时有坠石掉落,险象环生,所以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握好方向盘,慢慢驶过,遇到雨雪天,他只能将摩托车推过瓮溪岩。他的敬业精神的早已让当地群众感动。
  几年来,在他的身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动人故事,叫人难以忘怀。记得有一位名叫王晶的孩子生了重病,原本就困难的家庭实在是拿不出钱去住院治疗,一天比一天严重。陈斌得知这一情况后,回家和父母、妻子商量后,将结婚收的彩礼钱取出来交给家长,这才让孩子得到了早日康复。事后,他又每天抽出时间主动到其家中为孩子补课,孩子的学习没有受到影响。
  在这个大山沟里,陈斌感人的情节还有很多,他的精神就像一棵劲松挺立在大山的半腰,已经成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才的希望。用他的话说,希望他的付出与执着成为孩子们天天向上的力量,希望在这个大山沟里飞出几只金凤凰。&
责任编辑:罗 湘江
| 版权声明 |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南京路28号市委大楼 咨询电话:0,8620612
邮编:563000Copyright(C)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天气预报:
枝枝叶叶皆有“勤”——三江镇花椒产业发展初探
来源:外宣中心&&&&作者:耿泽爱 韩克超&&&&时间:&&&&查看:
三江,道真南之所极,被谓为“南大门”。全镇总面积74.95平方公里,辖3个村107个村民组,总人口12000余人。
面积小,人口少,资源不足,民贫财弱,此为镇情。
自2007年起,该镇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花椒产业,另辟群众增收渠道,踏上了兴业富民的苦苦探索之路。
截止2012年,全镇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0000余亩,其中挂果投产6000亩。该镇负责人介绍,三江花椒产业发展在全县起步最早,目前部分花椒投产,初步见到成效。但从几年的发展历程看,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既有喜悦也有辛酸,准确的说,每棵花椒树上的每一根枝条、每一片叶子、每一粒椒籽,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辛勤的汗水。
踌躇满志种花椒
缘于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区位优势的欠缺或不尽人意,三江镇显得发展底气不足,广大干部群众都为三江的发展揪紧了心,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努力探索,巧打优势牌。
2008年,该镇着手三年发展规划:打造十里绿色屏障,在省道沿线大规模种植花椒,提出实现亩均净收1500元目标;规范发展庭园、果园经济和反季节蔬菜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
明确发展目标,描绘美好蓝图。党委政府率广大干部群众说干就干,当年就在群乐村引进客商创办1个面积600亩的花椒基地。同时,因地制宜作出规划,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规划栽植花椒,重点是以群乐村为中心,辐射到群心村、三江村以及云峰的庙坝村。
干群一个声音:发展花椒!村民积极流转土地,以土地入股,按五五投劳、五五分成的方式干了起来。
途经坎坷寻良策
种花椒,对于三江,是个新兴产业;对于干部和群众,也是个新鲜事物。
经党委政府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激情高涨。然而,怎么种,种什么品种?种多少,种出来怎么办?这些现实问题摆在三江人面前。
该镇组织干部群众前往重庆江津考察学习后,在群乐村规划发展大红袍花椒5000亩,实际种植2000亩。
“当初,椒苗种下后,不管干部还是群众都觉得实现脱贫致富的日子不远了,然而,未曾想到,一年后,问题来了,大量椒叶出现黄斑,开始落叶,长势不好。”群乐村党总支书记刘昌旭介绍,发现这种情况后,镇党委政府再次组织人员前往江津问症取经,得知大红袍这个品牌适宜种植的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而群乐村区域内海拔仅为400—600米,不宜种植大红袍。
品种选择失误,给正当激情高涨的椒农泼了一盆冷水。
2009年下半年,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思路,经认真分析和考察了解后,确定发展九叶青。
“九叶青的特点是抗逆性强、优质丰产、商品性好、产量高。同时见效也快,一般三年挂果,挂果期长达25年以上,它易采摘,不落果,田间管理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刘昌旭说。
“这几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品种选择失误外,发展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正在逐步探索更好的运行模式。”镇党委副书记杜宝华说。
2009年,该镇引进了遵义金素贸易有限公司道真鸿梁分公司,双方达成协议:公司与农户合股共建椒园,以解决肥料、农药、技术、销售及部分劳动力等的投入问题。公司与椒农签订合同,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椒农以种植好的花椒地入股,公司每年负责花椒的管理、收购和销售。椒农每年只投劳50%就可以得到50%的分成,实现政府、椒农、公司三满意。
当年,遵义金素贸易有限公司道真鸿梁分公司与群乐村651户农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种植花椒达3500亩,其中有6户农户种植花椒20亩以上。
“这种方式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格局,但由于群众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技术,主要是一些群众看重眼前利益,正在管理季节的时候,总是以种种借口不去精心管理,导致花椒发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杜宝华说。
摸着石头过河,三江花椒发展三年,并未形成气候。
2011年,镇党委政府根据县里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确立“富民在椒”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连片、重点打造、率先突破”的原则,开展农业招商,鼓励愿发展、能发展、发展好的干部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大户创办示范基地,引导农民通过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公司也将种植的花椒地全部免费返还群众,公司负责所有前期投入,农民以土地入股,投产分红。通过大户带动,基地示范,到2011年底,全镇已创建基地6个,面积达10000余亩。
刘昌旭说:“花椒虽然周期较长,但农民既当股东又当工人,短期收益也不错,仅2011年,群乐村的群众就近务工累计获得劳务收入50多万元。”
重栽重管迎曙光
壮大花椒产业,管理至关重要。三江镇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
该镇成立了花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成立花椒产业发展专业办,由农技站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以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讲解种植技术,指导各个环节工作。同时,将花椒发展和管理作为全镇村、部门和干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从而形成了干部人人抓花椒、群众户户种花椒的良好格局。
该镇负责人介绍,除及时兑现上级补助政策外,还于2011年拿出财政资金10万元,补贴椒农进行田间管理,凡锄草、施肥、剪枝等环节管理到位,经检查验收后每亩给予20元补助。要求行政干部技术化,实行重奖重惩,凡完成全年花椒发展或管理目标考核任务的干部,镇里年终每人每亩奖励5元。
众人拾柴方能火焰更高。为真正做大做强花椒产业,该镇更加注重椒农技术培训,坚持“请进来讲”、“走出去学”相结合,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邀请农业局、职教中心等县部门和县外的专业人员到镇授课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和种植花椒农户代表到素有“中国花椒之乡”之称的重庆市江津区实地考察学习,努力提升花椒种植技术水平。几年来,全镇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近300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10余次400多人次。
通过大规模的培训,三江椒农基本都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老龙孔村民组59岁的冉成木一边剪枝一边说:“2008年开始,我就种了7亩花椒,几年来参加过几次培训,学到了技术,现在不管是哪个环节管理都能自己干。”
据了解,三江镇目前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其中先期发展的6000多亩今年已经投产。今年,遵义金素贸易有限公司道真鸿梁分公司还将修建冻库,以后销售鲜椒,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以上,椒农每亩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
在县委提出的“产业富民”战略指引下,花椒正逐渐成为三江的优势产业。
&&&&&&&&&-国家部委 -
&&&&&&&&&-新闻网站 -
&&&&&&&&&-贵州地市 -
&&&&&&&&&-遵义地区 -
&&&&&&&&&-其他链接 -扎根大山深处 只为孩子未来 - 文明播报 - 遵义文明网
主办单位: 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
遵义市文明办 中共遵义市委讲师团
您现在的位置:&>&
扎根大山深处 只为孩子未来
  道真县三江镇云峰村庙坝小学坐落在大山的褶皱里,四周山峦叠嶂,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从学校出去的路都是曲折的羊肠小道,雨天泥泞、雪天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到山沟里去。然而在这样一间小学里,有这样一位英俊的“80后”小伙子陈斌,他多次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个手机没信号、车辆很少来往、教学条件非常艰苦的“麻雀小学”里,为这里的孩子坚守着。
  为了孩子的期盼
  陈斌从学校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先是在隆兴镇连池村小学工作,后因三江镇云村庙坝小学紧缺老师,上级部门决定派教学基础扎实、勇于担当的他到庙坝小学任教。陈斌到学校后,才知道这所学校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离集镇30余公里,交通不便,山路崎岖,电脑没有网络、教学设施陈旧、手机很少接通。许多刚分来的老师最多教上一学期,就找各种理由向组织申请外调。
  才来的那段时间陈斌也曾抱怨过、迷茫过,但渐渐地他被孩子和孩子的生活环境感动了。云峰村的村寨很分散,家长希望学校能有一位稳定的好老师,孩子希望能学到更多知识,他们每天起早摸黑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上学依然风雨无阻,谁都不愿意留在这里,这些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想到这些,陈斌毅然放弃了外调的机会。
  把爱扎根大山
  由于庙坝小学离县城和乡镇都较远,交通极不方便,陈斌决意留下后,干脆将家安在了学校。由于另外两名老师年纪较大,无法胜任更多的教学管理工作,他还主动请缨担任起学校学杂事务的管理,并在每天起床便将学校周围的卫生清扫一遍。
  由于山路崎岖,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又小,陈斌十分担心他们在路上的安全问题,所以每天上学时间他都会到学生来的路口走走看看,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学生是否到齐,对未来的学生立即联系家长了解情况。有一次两个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在路上贪玩没赶上上课点名,陈斌马上沿着他们上学的道路寻找并接到了学校。正是他的尽心尽责,尽管庙坝小学生源的环境较差,但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
  陈斌对教学非常细心,每天都要对学生作业逐行批改,发现不规范、不正确之处,会为学生一一指出。下课时间,他总是在教室里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耐心辅导,对学生遇到的难题作耐心讲解。放学后,总会护送个别残疾学生回到家后才返校,再改完作业,生火煮饭。晚饭后,如果时间早,还会进行个别学生家访,和家长交流孩子们学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传递人间大爱
  2010年,陈斌和其它年青人一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及新婚的妻子,不得已将家暂时安在了离庙坝小学30公路的三江镇街上。为了不影响教学,他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每天起早贪黑两头忙着跑。最初,由于技术不精,加上三江到庙坝的公路崎岖险陡、路窄路烂,常常被摔倒挂伤手脚。特别是每一次经过素有“一线天”之称的瓮溪沟时,上方时有坠石掉落,险象环生,所以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握好方向盘,慢慢驶过,遇到雨雪天,他只能将摩托车推过瓮溪岩。他的敬业精神的早已让当地群众感动。
  几年来,在他的身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动人故事,叫人难以忘怀。记得有一位名叫王晶的孩子生了重病,原本就困难的家庭实在是拿不出钱去住院治疗,一天比一天严重。陈斌得知这一情况后,回家和父母、妻子商量后,将结婚收的彩礼钱取出来交给家长,这才让孩子得到了早日康复。事后,他又每天抽出时间主动到其家中为孩子补课,孩子的学习没有受到影响。
  在这个大山沟里,陈斌感人的情节还有很多,他的精神就像一棵劲松挺立在大山的半腰,已经成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才的希望。用他的话说,希望他的付出与执着成为孩子们天天向上的力量,希望在这个大山沟里飞出几只金凤凰。(道真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罗 湘江
| 版权声明 |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南京路28号市委大楼 咨询电话:0,8620612
邮编:563000Copyright(C)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道真县学籍划片代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道真县学籍划片代码
道​真​县​学​籍​划​片​代​码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游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游览器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
还剩 5 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道真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