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学法律系一九二六年毕业的同学录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考论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考论
日期: 作者:邓绍根 来源:《新闻记者》2012年第7期
  【本文提要】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各种新闻研究论著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大量第一手档案史料论证表明:燕京大学研究院新闻部和新闻学系共同在1929年招收了第一位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葛鲁甫;1931年5月,他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获得文硕士学位,从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也是“外国学生在华得硕士学位之第一人”。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教育&&新闻学硕士&&葛鲁甫&&燕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210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数量不断增加。1978年,全国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97人,1997年已达241人。进入21世纪后,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达到数千人的培养规模,人才面临过剩危机。正如德国哲学家杜勒鲁奇所言:“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上理解事物。”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源头探寻真相,发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正本清源,考察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硕士教育的最初面貌如何,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是谁,给予争辩的历史事实恰如其分的历史定位,不仅反映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曲折发展历程,而且能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夯实历史的根基。    一、众说纷纭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起源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历史,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论著记载“乱花渐迷行人眼”。主要论断有以下五种:&   第一,1978年中国开始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如1983年6月,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卢惠民在论文《学习新闻学》中说:1978年,经胡乔木同志创议,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同年,在全国通过考试招收了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批新闻学研究生。①1992年6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认为:“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三家大学首次招收了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1982年,他们获得硕士学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层次的新闻教育人材。”②   第二,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了两名研究生。1983年12月,新闻前辈温济泽先生在《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一文中提出:“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了两名研究生,学制三年,因为参加‘四清’一年,到1965年毕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17年间,复旦大学是我国唯一培养过新闻研究生的大学。”③该观点得到诸多论著的征引,如《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八十年》等。但有些论著给予不同的历史定位,如《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说:“复旦大学新闻系1961年招收过两名新闻史专业的研究生,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复旦大学是我国唯一培养过新闻研究生的大学。”④去掉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限。1999年刊登的《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及发展》一文认为:“这是我国首次招收的由国家纳入招生计划的正规的新闻学研究生。”⑤《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则介绍说:“1961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招收两名新闻史专业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所培养新闻史研究生的大学。”⑥工具书《中国新闻学之最》记载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招收新闻学研究生。复旦大学第一次招收新闻学研究生,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先河。”⑦著作《中国新闻史新修》评价为:“这是我国高校新闻系首次培养研究生。”⑧这些论断没有时限或不清晰,显得不够严谨。   第三,解放前中国没有培养过新闻研究生。比如,新闻学工具书《中国新闻纪录大全》就说:“过去中国没有自己培养的新闻学研究生。”⑨论文《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历史与现状》也认为: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国内自己培养的正规的或具有硕士学位的新闻学研究生还未出现。⑩   第四,解放前中国极少数学校培养过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如温济泽曾撰文指出:“全国解放以前,只有个别大学培养过研究生。1943年中美合作在重庆办过一个新闻学院,招收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生学习一年半后毕业,不授学位。解放前,我国仅有的几个新闻学硕士,大都是在国外培养的。”(11)论文《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及发展》认为:1918年至1949年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萌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重要史实中:一、194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中央研究院内设九个研究室(包括中国新闻研究室),曾设特别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生。二、1943年10月,中美合办的重庆新闻学院招收过以本科为起点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培养。(12)   第五,燕京大学培养过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据《燕京大学史稿》记载:“各研究所、系,历届毕业研究生,由1922年至1937年总计人数为218人,其中女生27人,计:①国文30人,其中女7人;②历史4人,其中女4人;③哲学6人,④心理4人,其中女1人;⑤教育14人,其中女4人;⑥新闻1人;⑦物理25人,其中女2人;⑧化学33人,其中女4人;⑨生物24人,其中女1人;⑩政治23人;?经济9人;?社会20,其中女4人。”(13)   上述五种论断,第一种和第二种主要是在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的历史定位问题,给予它们恰如其分的历史地位,就能消除历史争辩的疑云。如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步入持续性的正常轨道。如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了两名研究生是新中国第一次招收新闻学研究生;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17年间,复旦大学是我国唯一培养过新闻学研究生的大学。争论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萌芽时期,除了上述延安中央研究院和重庆新闻学院进行过新闻研究生教育尝试(未授予学位)外,是否还有哪个大学进行过正规的新闻传播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授予硕士学位?特别是,《燕京大学史稿》提及的培养的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是谁?笔者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大量的第一手档案史料表明:燕京大学研究院新闻部和新闻学系共同进行过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过中国第一位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    二、燕大研究院葛鲁甫获得硕士学位&
     燕京大学研究院成立于1918年,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据《燕京大学研究院之沿革》记载:“本大学自民国七年成立之时,即注意于研究课程之设立,自民国七年至民国十五年,每年均由校务会议推选教授若干人,组织研究委员会,专事处理关于研究院学科之事务。在此期间,选读研究课程之学生,为数甚少。”(14)1922年6月,哲学部瞿世英硕士学位论文《西洋哲学史》获得通过,成为燕京大学研究院第一位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5)。&   1926年,燕大迁址海淀燕园(今北京大学)后,培养研究生的学系增至8个,研究生培养步入正轨。1927学年就有研究生41人,7人获得硕士学位。此后每年不断增加。1929年,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在新闻学系增设了新闻部,开始了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同年6月,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学学士葛鲁甫(Samuel&D.Groff),根据密苏里新闻学院和燕京大学达成的互换教授和研究生协议,被选为第一位密苏里-燕京交换研究员(Missouri-Yenching&Fellowship)(16),前往燕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新闻部开始为期二年的研究生生涯,同时担任新闻学系广告学讲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据燕京大学档案记载,学年,葛鲁甫独立承担了广告原理、广告缮写法、广告推销法三门课程,并协助聂士芬、黄宪昭上选修课“新闻学导言”。在学年,除了作为聂士芬的助教,负责报纸参考资料、报纸图画两门课程外,自己还独立开设了广告原理、广告制作法、广告推销法、营业及印刷法、新闻学史等五门课程(17)。   1931年6月,葛鲁甫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通过了答辩,获得了“文硕士”学位。这一史实得到了当时档案报刊资料的多方记载。&据1931年《燕京大学毕业同学录》对新闻学系毕业生记载为:1931年文学士有4人,分别是周科徵、汤德臣、王成瑚、&吴椿;文硕士1人,Samuel&D.&Groff&(葛鲁甫)。(18)在同年燕京大学文学院报告中,记载当年新闻学系毕业生,&硕士1人,学士&4人。(19)1932年3月,葛鲁甫返美工作。《燕京新闻》刊登消息《新闻学系教员葛鲁甫返美》,报道说:“燕大新闻学系教员葛鲁甫君,窃于去年秋季返美,因该学系师生之挽留,又任职一年。已定于本年暑假,绕道檀香山返美。闻该系员生筹备欢送,将为其饯行云。按葛君于一九二九年夏季,毕业于美国米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当年秋季,受该院奖学金来燕大继续攻读。来燕大后,即担任教授广告学科。去年夏季,领得硕士学位,其论文题目为《中国之广告》。”&(20)同年5月,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出版学术刊物《新闻学研究》,刊登文章《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概况》,介绍了葛鲁甫情况,“学系助教葛鲁甫,美国人,1929年来校,为密苏利大学选送来华之第一新闻学研究生。葛氏于1929年毕业于密苏利大学新闻学院,得新闻学学士学位。1931年,在燕京大学领取文学硕士学位,为外国学生在华领取硕士学位之第一人。葛氏在研究期间,曾在学系担任教授广告学。本年度秋季,留校任教广告学助教及学系员生主办之《平西报》及《新中国月刊》之营业部指导。葛氏并为燕京大学教职员之体育干事,日回国。”(21)&   回国后,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师生并没有忘记葛鲁甫。1934年12月底,新闻学系报纸《燕大报务之声》第六号发表文章《中美新闻学教育之沟通》说:“一九二九年美国米苏里大学选送来华之第一届新闻学研究员,为葛鲁甫先生,葛君于一九二九年毕业于米苏里新闻学院,得新闻学士学位,一九三一年在燕大领得文学硕士,为外国学生在华得硕士学位之第一人。”(22)&1935年,燕京大学研究生院编辑出版的《燕大研究院毕业生名录》记载:1922年至1934年,燕京大学研究院各部系共毕业硕士研究生142人,男生124&,女生18人;其中文科研究所新闻部硕士毕业生1人,编号“2931”,姓名“葛鲁甫”,硕士论文“Advertising&in&China”,并注明“葛鲁甫”1934年美国联系地址:“Groff,&S.D.903W.Erumons&Street&Mexico&Missouri&,USA.”(23)    三、葛鲁甫的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 &   当时燕京大学研究院各部和学校各学系师资基本重合,研究院导师必须在大学本科承担一定的课程。研究生的研究项目,多是导师正在探索的问题。因此,许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成果,反映出相当的高水平和实用性。(24)葛鲁甫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葛鲁甫,美国伊利诺伊州格雷维尔(Grayville&Ill.)人,他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历,曾经在家乡报刊Linotype&Operator和The&Mercury&CIndependen等工作3年时间。1928年暑假,他曾出任The&Mercury&CIndependen广告部经理,后进入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1929年6月,葛鲁甫到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从事广告教学。他既有广告工作的实践经验,又有广告教学经历,选择“广告”方向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选题顺理成章,并最终撰写出英文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中国的广告》)。笔者经友人帮忙从密苏里新闻学院获览该论文,为本文论证提供了扎实有力的实物证据。   葛鲁甫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中国的广告》),封面就写有如下字样:“Advertising&in&China&,By&Samuel&D.&Groff。This&thesi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a&master’s&degree&from&Yenching&University&Peking,China”,清楚地表明这是他为获得燕京大学硕士学位撰写的学位论文。封二是目录,论文分四大部分:前言、正文9章、参考书目和附录。   第一部分“Foreword”(前言),篇幅3页,交代了选题原因、困难和感谢帮助过他的燕大新闻学系师生,最后注明论文完成时间:日。   第二部分正文共9章,长达205页,分别为:ChapterⅠThe&Chart,Paper&and&Printing(第一章:图表、纸张和印刷)、ChapterⅡThe&Invention&of&Printing&in&China(第二章:中国印刷术的发明)、ChapterⅢThe&Advertising&Mediums&in&China(第三章:中国的广告媒介)、ChapterⅣAdvertising&Agencies(第四章:广告机构)、ChapterⅤ&Customs&which&affect&Advertising(第五章:影响广告的风俗习惯)、ChapterⅥFinding&of&a&Questionnaire&Survey(第六章:问卷调查)、ChapterⅦ&The&Trend&of&Oriental&Advertising(第七章:东方广告的发展趋势)、ChapterⅧ&Trade&Marks(第八章:商标)、ChapterⅨAdvertising&Tomorrow(第九章:未来的广告)。   第三部分是“Bibliography”(参考书目),用1页篇幅列出了24种中外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是“Appendix”(附录),总共23页,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长达17页的“The&Possible&Uses&of&Royal&Baking&Powder&In&China”,这是上海克劳广告公司为“Royal&Baking&Powder”公司进行市场调查的成果;第二部分是长达6页的“Advertising&Research&Questionnaire”(广告调查问卷)。   葛鲁甫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总篇幅长达224页,全英文写作,远远超出了燕京大学研究院硕士毕业论文5000字以上的要求。论文规范,结构完整,并采用了西方流行的实证研究的问卷调查新方法;内容新颖,全面系统梳理了中国广告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在当时广告研究还处在学术起步阶段的中国,不失为一篇创新性强、质量高的硕士学位论文。    余 论
     经过上述大量的第一档案史料论证表明:燕京大学研究院新闻部和新闻学系共同在1929年招收了第一位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葛鲁甫;1931年5月,他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in&China”,获得文硕士学位。因此,葛鲁甫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也是“外国学生在华得硕士学位之第一人”。   葛鲁甫成功获得燕京大学授予的新闻传播学科文硕士,这不仅是中美新闻教育交流的硕果,而且是密苏里新闻学院与燕大新闻学系密切合作的结晶,更是葛鲁甫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教学相长的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传播学科硕士学位的高校就是同燕大新闻学系建立密切交流合作关系的密苏里新闻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新闻学院,是世界新闻教育的摇篮。1921年,密苏里新闻学院授予武道先生(Maurice&Votaw)该学院第一个文硕士学位(Master&of&Arts)(25)。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先后于、、1928年五次访问中国,传播新闻教育理念,鼓励中国开展新闻教育,并于1928年同燕大新闻学系达成互派教授和交换研究生的交流合作协定。葛鲁甫就是第一位密苏里-燕京交换研究员。1929年6月葛鲁甫的到来,使燕京大学借鉴和引入密苏里新闻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设立新闻部在新闻学系培养正规的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葛鲁甫在燕大新闻学系进行广告学教学并从事广告学研究,顺利毕业并获得燕大颁发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个文硕士学位。这表明中国进行新闻传播学科硕士教育仅比世界新闻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晚10年,与世界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基本同步。   上世纪30年代,燕大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新闻部招收的研究生不止葛鲁甫一人。据燕大研究院(&)报告显示,该学年新闻学系招收了3名新闻学研究生(Journalism&3&)(26)。据是年文学院报告,新闻学系学生总数16人,大二学生9名,大四学生4名,研究生3名。(27)据历年研究院报告,1932年新闻部没有招收新闻研究生,1933年新闻部再次招收了4名研究生。但均没有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原来最有可能获得硕士学位的第二位密苏里-燕京交换研究员――1932年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学学士白雅各(James&D.White),因政策的变化未能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34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燕大研究院实施改组,限制设立研究生课程的学系,并呈准教育部立案。1935年,经教育部正式认可的燕京大学研究院仅有历史、化学、生物与政治学等四部,原来已经开设的国文、教育、哲学、物理、心理、社会、新闻等各部未得到批准。(28)于此,燕京大学研究院新闻部的研究生教育戛然而止,总计招收培养8名研究生,但仅有葛鲁甫一人顺利毕业获得文硕士学位。因此,葛鲁甫不仅是燕京大学授予新闻传播学科的第一位文硕士,而且是唯一的一位文硕士;燕京大学成为民国期间进行正规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首个高校。   燕京大学停止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后,延安中央研究院和重庆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尝试,但未授予学位。这段历史反映出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萌芽探索的艰辛历程。直到1961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两名研究生,开启了新中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之门,但旋又停止。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97名新闻学研究生,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正式进入持续发展的正常轨道。■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研究》基金资助成果,项目批准号:09YJC860002;亦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批号)
     注释:
  ①何光先、卢惠民、&张宗厚著:《新闻学再探》第282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   ②张涛:《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第375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③(11)温济泽:《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48、48页   ④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第152页,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⑤(12)张玲、金洪海:《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及发展》,《现代传播》1999年第5期   ⑥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卷第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⑦方汉奇、李矗主编:《中国新闻学之最》第&531页,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⑧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第51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⑨刘圣清:《中国新闻纪录大全》第371页,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⑩刘卫东:《新世纪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究》第52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3)(23)张玮瑛&王百强等主编:《燕京大学史稿》第18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14)(28)《燕京大学研究院概况》,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36016   (15)(24)《燕大研究院毕业生名录》,燕京大学档案,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35008&&   (16)First&Yenching&Fellowship&is&Won&by&Groff.&Columbia&Missourian.May,25th,1929   (17)《燕京大学一览&》,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1930025   (18)《燕京大学毕业同学录》,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1931021   (19)College&of&Arts&and&letters&summary&of&the&report&1931.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1931002   (20)《新闻学系教员葛鲁甫返美》,《燕京新闻》第81号,日   (21)黄宪昭:《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概况》,《新闻学研究》1932年   (22)《中美新闻学教育之沟通》,《燕大报务之声》第六号&&日   (25)Earl&English.&Journalism&Education&at&the&University&of&Missouri&C&Columbia,&Walsworth&Publishing&Company&Marceline&,Missouri&,1988.&p22   (26)Committee&for&Graduate&Division&CAnnual&Report&1930-31&.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1931002   (27)College&of&Arts&and&letters&summary&of&the&report&1931.北京大学档案馆卷案编号:YJ1931002    本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 沪江法语a2 - 沪江法语a2下载 - 沪江法语a2百度影音
沪江法语a2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第一次用英语配音,平时口语很差,只能厚着脸皮讨骂了~~
沪江法语a2 - 沪江法语a2下载 - 沪江法语a2百度影音
更多“沪江法语a2”搜索结果
针对四级的十五选十
针对六级的改错
Thre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 One fell off and bumped his head ,Mommy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No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沪江公开课是利用沪江网自主开发的即时语音软件CCtalk,邀请国内外名师达人开展的在线、即时公开课讲座。内容从外语学习到学习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沪江公开课因讲师的高水平以及内容的高质量著称,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8月11日,由沪江网携手青橙手机联合主办的“非唱不可”网络外文歌曲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由沪江网历时三年倾力打造的OCS3.0在线教学系统正式发布。坐拥300万学员的新3.0系统,运用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手段及互联网教学理念,将会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体验。
沪江公开课是利用沪江网自主开发的即时语音软件CCtalk,邀请国内外名师达人开展的在线、即时公开课讲座。内容从外语学习到学习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沪江公开课因讲师的高水平以及内容的高质量著称,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小螺号滴哩哩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哩哩吹,浪花听了笑微微,小螺号滴哩哩吹,声声唤船归咯,小螺号滴哩哩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咯,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吹起那螺号心里美哎。
上海法语培训中心隶属拥有百年历史的法语联盟,是法国总领事馆、法国教育服务中心的合作伙伴。中心外教资源丰富,坚持互动教学。沪江法语有幸专访到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副主任Alain Hardy,让他来谈谈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教学方法。
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Row, row,row your boat.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从八万到八千万”——受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盛情邀请, 沪江网CEO伏彩瑞与你共享创业真经!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过去,我们只能在学校里上课。
但是现在,沪江网校把课堂连上了网,让你可以自由地学习。
只要登录沪江网校,
你的课程进度、背词曲线、课后问答等学习记录,不光能同步到电脑上。
就算在手机、平板等其他设备上也都一样。
联网下载,离线听课,你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在家里,在地铁上,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置身于学习的海洋。
你要做的,就是加入到,沪江网校。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建国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协和大学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00年,庚子之乱期间,美南浸信会(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的华中差会(在江苏传教)和美北浸礼会(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的华东差会(在浙江传教)成员都来到上海避难。期间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在上海联合创办一所高等学校(此前这2个差会对从事教育这样的副业不甚热心)。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开办了浸会神学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校长是美南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博士(Dr.R.T.Bryan)。1909年开设浸会大学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校长是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柏高德博士(Dr.J.T.Procter) 。1911年二部分合并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会大学),校长为美北浸礼会传教士魏馥兰(Francis John White) 。校址选定在沪东军工路,建成一所黄浦江畔的绿茵遍地、风景幽雅的美丽校园。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17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
1921年开始招收4名女生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开在华基督教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20年代末,全国掀起“收回教育权”运动,沪江大学改组了校董会,增补8名华人为校董成员。1927年神学院分立。1928年1月,经过改组的沪江大学校董会聘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年仅31岁的刘湛恩博士为校长,这是沪江大学历史上首任华人校长。
刘湛恩就任校长后,主张沪江大学“更为中国化”,致力革新校务,强调师生团结、学术自由。他曾说,沪江精神是积极的、前进的、建设的、牺牲的。他对学生从不疾言厉色,而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在他的努力下,沪江大学于1929年获准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学校的设置作了一系列调整,相继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等院系,从院长到系主任皆由华人充任。课程设置注重打好基础,强调文理相通,学生英文水平普遍较高。学生课余生活十分丰富,有书法研究会、健美学会、口琴会、英美文学会、英文剧社、网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男女篮球队、田径队、女子体育促进会等。其中足球队的张绑伦后来成为上海的著名足球运动员。
刘湛恩早年有半工半读的亲身体会,因而对家境贫困、勤奋好学的学生十分爱护,设置了奖学金、助学金,还让他们有一边读书一边做工的机会。
在华各基督教大学中,沪江大学是最早开展社会工作的学校。1913年在杨树浦眉州路创设沪东公社,这是一个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同时兼办社会福利的教育机构。刘湛恩就任校长后,沪东公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为工人区儿童创办幼儿园和中小学,还开办了医院和诊所,免费为周围工人及附近农民施医送药,受到社会的欢迎。
1929年,沪江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为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32年,刘湛恩校长在圆明园路真光大楼创办了沪江商学院,又称城中区商学院,这是沪江大学最富盛名的学院,院长为朱博泉。除本科外,另设专科与普通科,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上课,为在职职工、家境贫寒好学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办学认真,课程切合实际,又聘请章乃器、潘序伦等社会名流执教,因而颇得社会好评。成为当时办得较好的并卓有成效的一所夜大学。
刘湛恩就任校长后,主持建造了大学图书馆、教员住宅楼、女生健身房、男生新膳堂及大礼堂等,使校舍从最初的思晏堂等3栋增致怀德堂、思雷堂等44栋,学校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并添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学生人数也有较大增加。
刘湛恩校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坚定不移的爱国者。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被推举担任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协会理事、上海各大学抗日联合会负责人、中国基督教难民救济委员会主席,又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和国际俱乐部创始人之一。他为宣
【沪江网校四周年嘉年华】夏威夷小吉他大合唱 排练视频 张松涛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字母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啦!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哦!
沪江法语第一班·毕业同学录
沪江网校宣传片 简介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 三毛钱呀买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唉嗨哟........
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现场演唱多少对各位习惯面对屏幕的选手有所影响,但是Jalam的演唱同她的音频一样无可挑剔~
【沪江网】十年沪江宣传片
沪江新部落宣传片
喜欢非唱不可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round and round, round and round.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 all through the town!
巴士的轮子转啊转,转啊转,转啊转。
巴士的轮子转啊转,在穿过整个城镇的路上。
沪江宝宝网收录更多经典儿歌、儿童故事、儿童舞蹈等丰富内容,更有可爱的CC、虎虎、渣渣陪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
沪江法语a2最新添加
沪江法语a2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系毕业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