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国内电影,剧情有一个老大的女人开跑车摩托车跑车专卖店,遇上一个从监狱出来的男人,他们然后就喜欢上对方,

有一部美国电影。大概讲的是一个罪犯从外太空监狱逃出来 然后一个警察为救自己的搭档穿越回去将这个罪犯_百度知道
有一部美国电影。大概讲的是一个罪犯从外太空监狱逃出来 然后一个警察为救自己的搭档穿越回去将这个罪犯
然后男主人公最后好像穿越回去还看到了
自己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吧 那个罪犯骑个可怪的摩托车。最后好像是在发射火箭上打开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黑衣人3》,这个系列每一部都挺好看的。
擦,这个还要问。前面都回答了,楼主要好好恶补电影了
黑衣人系列第3部
你说的是不是《黑衣人3》啊
那就一定是《黑衣人3》了
man in black 3
黑衣人系列的第几部我就忘记了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外太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 &&&& 跳到1234页
回复:286&查看:41949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 &我的摩托日记第一部——从双桥到四千美
<div id="post_10年7月10日前后出发,开始摩托旅行。
& & 双桥是我在北京住的地方,四千美是老挝南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我觉得这两个地名都很有诗意,所以拿来做摩托日记的副标题。所以,这个副标题的意思也就是,从北京到老挝。
& & 之所以叫摩托日记,当然是对切格瓦拉的模仿,希望借革命明星的名字为我赚赚人气,呵呵。在我的了解范围内,人类发明摩托车以来,骑摩托车旅行而影响广泛的,要数格瓦拉第一了吧?
& & 这是我的摩托日记的第一部。第二部呢,如果第一部顺利的话,就接着写第二部,也可以说是继续旅程:从老挝返回云南以后,北上去瑞丽,然后大理、丽江、中甸、德钦,然后就是西藏了。然后继续去新疆,到喀什以后,要跑跑喀喇昆仑公路:从喀什到哪儿呢?看路况和时间,两方面都允许的话,也许去拉瓦尔品第看看吧。
& & 所以第二部叫:从四千美到KKH(喀喇昆仑公路的英文缩写)。
& & 应该还有第三部吧?从巴基斯坦回到新疆,想跑跑丝绸之路,也就是塔里木盆地,然后经过古阳关、玉门关所在地、然后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经河西走廊到汉唐的都城长安所在的地方,然后回家。
& & 这有多长的路程呢?不太清楚。三四个月总跑下来了吧?
& & 离出发还有十来天。先吆喝一嗓子:看热闹的注意了。
& & 关于各项准备活动、签证的情况,随后报告。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2 &为什么是摩托
其实,在我看来,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是牲口,马呀,驴呀,骆驼什么的,因为最自由,基本不受道路的限制。
& & 当代的科技不论如何发达,有些地方就是干不过牲口。如果马可&#8226;波罗要借助现代交通工具把他的路线再走一遍,他需要一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一艘气垫船,一辆普通摩托车,一辆雪地摩托,但是这一大堆机械装置能做的事情,一匹马就全包了。它们办不了的事,它也能做:没有路的时候,马照走不误。
& & 而且,牲口在速度上弹性极大,既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也可以晃晃悠悠、“细雨骑驴入剑门”,不管怎样,都很写意。
& & 汽车就不行,要么去不了,去得了的地方,除了风驰电掣,基本没别的选择。
& &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本书叫《携驴旅行记》颇为出名,让不少中国文人对主人公的旅行方式艳羡不已。书的作者是写《金银岛》的苏格兰作家斯蒂文生,写的是他1878年在法国南部山区带着一头驴旅行十二天的经历。
& & 当代没有流芳百世的旅行家的一个原因也许是,人们走得太快了。我们看看过去,了不起的旅行家谁不骑牲口?张骞,玄奘,伊本&#8226;巴图塔,马可&#8226;波罗,徐霞客,斯文&#8226;赫定……
& & 我是真羡慕过去的人。
& & 可是,现在城里不容易买到牲口了,即使买到了,旅行途中也不容易照料。在书里、电影里看到过去的赶路人,到了旅店,把牲口交给店小二就行了,很潇洒。现在估计不好办了,我走了几十个国家,还没碰到哪个旅馆有马房的呢,饲料就更别提了。否则的话,我很想骑牲口旅行:实际上,我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沙漠里骑过两天骆驼,真带劲啊。
& & 但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人已经明白,老子青牛西去,佛法白马西来,骑着牲口浪迹天涯的好事是一去不复返了。
& & 我能不明白?
& & 看看身边的各种交通工具,最像牲口的就数摩托车了。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3 &摩托有什么好
我在驾校学摩托驾照的时候,同班有个华哥。和同班的另几个老同学一样,华哥有十几年的摩托驾龄,开了些年的汽车,摩托驾照作废了,又回过头来给驾照增驾。情况是这样的:一般的小汽车驾驶证,并不能开摩托。必须到驾校考交规,然后在摩托考场路考,通过以后,换一个既可以开汽车、又可以开摩托的驾照,如果你事先有汽车驾照的话。
& & 华哥说起当年骑摩托的好日子(估计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十分感慨:一加油门,什么车都超了。那时候,没有私人汽车,开车的人开的都是公家车,他们可不敢惹我们骑摩托的,他们知道我们的车是自个儿的,贵!现在不行罗,骑摩托的变成弱势群体了。
& & 华哥说的对:看看现在(不禁摩的)大城市的街头,开摩托的都是些什么人?送快递的,送外卖的,跑腿干粗活的。如今和华哥开摩托的黄金年代完全不同了,一般所谓成功人士,没有骑摩托上班的。
& & 可是华哥还是要重新考回他的摩托驾照。不光华哥这样,另外好几个老同学都这样,开汽车好多年了,还是想开摩托。
& & 华哥说了:还是摩托车好玩儿。
& & 我完全赞同华哥:天气、路况合适的时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骑摩托,那种全身的每一寸皮肤都被清爽的风抚摸的感觉,那种自由奔放,任何其他车辆也比不了。
& & 除此之外,骑摩托还有一些好处。
& & 它很节省。估计不骑摩托的人没什么概念。以我的车为例,它跑100公里的油耗是两升多。在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收费公路的中国来说,它还有一个会让汽车很羡慕的优势:跑国道、省道之类的收费路,摩托是不要钱的。今年春节前后,我跑了6000公里的路回家过年,然后再返回北京,作为我这次长距离旅行开始前的驾驶练习。6000公里,绝大部分路程走的都是收费公路,但是我没花一分钱买路钱。嘿嘿。看着汽车在收费站排队交钱,我一溜烟就从旁边的摩托车口冲过去,那感觉,嘿嘿,和军车、警车、各级首长的车一个待遇啊。
& & 开车去过西藏的朋友跟我说,很多路段,汽车过不去,摩托却能过去。有的地方,摩托可以抬过去,汽车就甭想了。
& & 再说了,因为是弱势群体,警察(至少北京警察)还是蛮照顾的:北京现在市中心时不时能看到既无牌照、司机也不戴头盔的摩托,我估计骑车的人也没有驾照,但从来没见过有谁被警察拦下来。我学驾照那会儿,天天开着摩托去驾校上课、考试,前后一个多月,也从来没有警察来找麻烦。只有一次,一个骑摩托的警察在我旁边说:“靠边儿。”我强压惊恐,扭过头问他:“说我吗?”他很不鸟我的样子,用嘴朝我旁边的一辆卡车努了努:“说他呢。”
& & 其实,我碰到过的外地警察,也不错,春节前后,我骑车从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杭州等大中城市的市区穿过,各地警察叔叔从来不来骚扰。
& & 我还挺喜欢在保证自己和行人安全的前提下,逆行一下,闯闯红灯,到五环的紧急行车道上跑跑,也从来没有违章记录。
& & 放心吧,安全第一,便捷第二,我滴明白。所以,当有些朋友跟我说:如果警察拦你,你不用停下来,警察不敢追!我就坚决不信。我的态度很明确:警察叔叔如果拦我,不管他的车多破,我都立即停车配合人民公仆的工作!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4 &4 要命的摩托车
今年春节前夕,作为骑摩托车长途旅行的演练,我骑摩托从北京回湖南过年。那个时候正好广东那边有号称十万民工骑摩托回家过年。
& & 出发前的三四天,我都不确定是不是该这么做:作为一个刚骑过2000公里的菜鸟,我这么做是不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我在气温零度左右的北京试骑了一圈,感觉还不错。于是,终于下定决心出发了。
& & 出发没多久,我就有一些重大的发现:
& & 第一,在零度的气温中骑车一两个小时,和骑车一整天是很不同的。骑车一整天要冷得多,冷到在路边嘘嘘的时候都找不到嘘嘘的器官:快冻没了!
& & 第二,并不是全国的公路都像北京那么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好多国道,惨不忍睹,像刚打过仗。
& & 第三,最重要的,骑摩托,很危险,特别是当你碰到冰雪的时候。
& & 我在河南碰到了暴雪。暴雪头一天,我照样走。我的想法是,千万别着急,慢慢走。我的确走得很慢,十来个小时走了100多公里。摔了十来跤。
& & 我不觉得一天摔十跤主要是因为我是个菜鸟。格瓦拉也有过一天摔好多跤的时候,甚至都不是雨雪天气。他和朋友骑车穿行南美洲的时候,并不是菜鸟。曾经骑摩托周游世界的吉姆·罗杰斯,也有一天摔十来跤的时候,也不是在冰雪天气,只是因为路况差。他可是个老摩托手。
& & 但是,最危险的还不是雪地,而是结冰的路面。像我这样的菜鸟,刚开始的时候,会在结冰的路面上捏刹车,其结果是立刻摔车,然后连人带车滑向前面刹住了车的汽车轮子下面。那个摔倒过程的迅猛,像我这反应算快的人来说,也是毫无反应能力。而一旦摔倒,在溜冰场一样光滑的路面,我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不像在普通路面,你也许可以翻滚、抓挠。在结冰的路面,当惯性带着我奔向前面的汽车轮子的时候,好像我接到了一道不可抗拒的圣旨一样:去汽车轮子下面看看。我的唯一反应就是:OK,我们去看看。
& & 而比这个还要危险的是,地面结了很薄很薄一层冰,但你不知道,结果路面看起来干净平整极了,你会跑很快。这个时候,一旦你需要刹车……
& & 穿过冰雪覆盖的河南、湖北的一部分以后,我只要想想路上经历过的摔车,心里还是怕极了,怕到晚上睡觉都做恶梦。跑出了冰灾的区域,地面上哪怕有一滩水,我都担心会摔车!什么叫杯弓蛇影?当你被蛇咬过,水杯里哪怕映出一张弓的影子,你也会吓死。真太形象了。
& & 现在,这样的经历成了我的宝贵财富。
& & 知道摩托车是个危险的东西,对我这个打算跑长途的菜鸟来说,是个很重要的知识。原先我真的不觉得。我的一个铁哥们儿,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骑摩托的那帮人中的一个,我的兄弟,骑过十来年的摩托。他们骑得早,那时候摩托相当于现在的汽车,一年四季都骑,但是,他们俩都没有认真受过伤。所以,以前,说骑摩托危险,我不相信。
( 20:37,&294.45 K,下载次数: 36)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5 &5 我的电驴
当我开始动一点脑筋选择我的电驴的时候,我的思考方式基本上比较接近李白,而不是一个摩托手。
& & 最先考虑的是三轮摩托。就是电影里德国鬼子和日本鬼子还有解放后的公安人员老骑的那种。我觉得它很配合我的怀旧口味。而且,它装东西多,装卸方便,在冰雪泥泞的路面它相对不容易翻车。
& & 当我开始认真打听的时候才发现,这种车现在已经没人生产了,至少是没有民用的新车生产了,要买就只能买二手的。但是,骑个旧车上路,对于机械盲的我来说,相当于骑个定时炸弹。
& & 我的第二选择是格里高利&#8226;派克和奥黛丽&#8226;赫本在《罗马假日》里骑的像一只狗那么大的维斯帕。我想,如果我把它骑到珠峰大本营,我没准儿就是世界第一人。不过,据我所知,维斯帕在中国既不生产,也不销售。中国出的山寨版维斯帕,叫龟王。这名字也不知道谁起的,真绝:乌龟王八蛋!可是,我问过修车师傅,师傅说,那玩意儿骑1万公里没问题,再骑就不定出什么毛病了。这又把我吓住了。
& & 第三选择是弯梁车。几年前我在泰国的一个海岛上租过一辆铃木弯梁车,它有两点让我记忆犹新:第一,它很容易骑,我从来没骑过摩托,但五分钟就学会了。第二,它虽然看起来好像比自行车粗壮不了多少,而且只有110CC的排量,但是对我来说,绝对是动力澎湃。有一次我在岛上瞎跑的时候,它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这让我立刻慌了手脚,完全失去对它的控制,最后只好选择跳车了事,车子栽进路边的深沟里,把旁边玩儿车的几个洋人笑作一团。后来我去越南,在河内、西贡的大街上看到这种车像蝗虫一样满大街群集飞奔,更坚定了我对这种车子的信心。我从西贡的机场进市区,搭的就是那么个车,车子在人潮、车潮里夺路狂奔,充分让我体会到肉包铁的恐怖。同时,车子的性能再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车那么小,带着司机和我,还有我的75升大背包,跑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它的小个头我也很满意:万一它抛了锚,我觉得我一个人就能把它弄进过路的卡车的车厢。
& & 但是,后来我在摩托店找到弯梁车一个死穴:它的油箱很小,装满了也就能跑个200多公里,这要到了西藏、新疆的无人区,是个不小的麻烦。
& & 最后,我买了现在这部车,150CC的铃木骑式车,不是原装,济南轻骑生产的。这车有个豪迈的外号,叫风暴太子,听起来很拽,其实不过是很普通的车型,挺像60年前格瓦拉横穿南美时骑的大力士牌车子,车的重心低,两个轮子距离较大:走的是稳重的路线。
& & 所谓太子车,大概也是中国人的说法,按我的理解,就是那种车把较高、不需要车手身体大幅前倾就能轻松够着的车子。它的典型代表是美国人改装过后的车子:车把高高耸起,车手开车的时候两只手像是吊在双杠上。我的太子没那么夸张,将将够我坐直了驾驶。这种车跑长途相对轻松,这已经被我的6000公里返乡之旅所证明。
& & 我就认日本品牌的摩托。
& & 最近我去给我的车做保养,结果修车的小伙子发现我车把那儿刹车尾灯的线没有接上。也就是说,我都快骑了一年车了,刹车尾灯从来没有亮过。
& & 我刚骑摩托的时候,车子翻了,链子不会掉。但是,当我从北京跑到河南的时候,每次翻车都掉链子,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位好心的加油站工人帮我调紧了链条我才知道,摩托车的链子虽然是钢做的,但其实它是根橡皮筋,会抻得老长,它可以、而且必须根据情况调节长度!
& & 所以,像我这样的糊涂虫,为了支持民族产业,吃点地沟油,可以接受,喝点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我也不太抱怨,但让我骑个国产摩托车跑到老挝、甚至西藏、新疆,我还真没那个胆量。就像美国人吉姆&#8226;罗杰斯,不管他多爱国,他不会骑哈雷周游世界,除非他的目的是成为一个修车师傅。
& & 老车手都觉得我的车跑长途排量还是小了,我想他们也许有道理。想想吧,格瓦拉那会儿骑的就是500CC排量的车子了。
& & 但是,我就是对个头大、排量大的车有恐惧感。我在泰国闹笑话以后不久,到了印度,贼心不死,又租了个125CC的本田踏板车,没想到那个看起来像玩具的小东西,更是力大无穷,有一次我骑着它爬山,油门轰得过猛,它噌地一下就挣开了我的手、从我屁股下面窜了出去,我都趴在地下了,它自己还往山上开呢。
& & 弄个400CC的车子开开?我想都没想过。再说了,我一点也不想一个小时跑200公里。
& & 09年我在危地马拉碰到一个在那里旅行的意大利农民,他听说我住在北京,要我帮他一个忙,买一张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票。我说没问题,不过你也得帮我一个忙,帮我买一辆二手的摩托车供我穿越欧洲,他一口答应,说:你到米兰的时候(他住在米兰附近),你的摩托车会在那里等你。
& & “你要买多大的?”他问。
& & “125CC或者150CC的吧。”
& & 他迟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微笑着问我:
& & “你管那叫摩托车吗?”
& & 我也迟疑了一下,试图弄明白他的问题,因为我的确管那叫摩托车,难道他们管它叫汽车吗?
& & “我们管那叫滑板车。”他耐心地解释道,“我14岁的时候骑的是750,一到法定的年龄,我立刻换了辆1000的。”
& & 依我看,意大利真的没什么王法。
& & 而且,日本、欧洲的大车,如果是新车的话,我也买不起。
& & 但不管怎么说,你不能管我的车叫滑板车,它没装油的时候,已经有137公斤重了,我骑着它最快跑到过110公里的时速,我知道它还能跑得更快。有这样的滑板车?
& & 最后,我觉得我该说明一下,我说“我买”摩托车的时候,我的意思是我到摩托店付的钱,但那个钱不是我出的,钱是我的铁哥们儿出的。我的电驴是铁哥们儿赞助的。他生意做得顺手,抢了不少钱,给自己换了辆更好的汽车,为了表示跟他同喜,我提议给我配个摩托,他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通情达理的建议了。
( 20:11,&168.44 K,下载次数: 49)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骑摩托长途旅行,我的致命伤是不会修车。所以行前准备的头等大事就是恶补修车知识。我的修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一个叫摩迷网()的网站。
& & 摩迷网首先给我震撼的是它的效率和服务精神。有一次,我在新疆摩友交流区发了帖子,请教10月的新疆是否适合摩托车旅行。半个小时后,我再去查看,我的问题有回音了:叫大漠铁骑的版主和一个网名狼行昆仑的摩友分别回答了我的问题,版主的答复相当细致。他们还都以地主的身份,欢迎我去新疆。
& & 这可不简单。好像他坐在电脑前等我,像值班一样。更不简单的是,我提问的地方,并不是一个问答专区,所以,要发现新的动向、新的帖子,你得时时关注。而且,他们不像那些大公司的800热线电话,满口谢谢、对不起,到了要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除了不停地说毫无诚意的对不起之外,什么不干。
& & 摩迷网的版主和摩迷立刻解决问题。我相当满意。
& & 我看过这位版主的一个帖子,其实,就篇幅来说,应该是一本书,内容是关于新疆各地的一般性介绍和摩托旅行必需的路书,详尽的程度到了让我头痛的地步。我想,如果拿这些东西出一本书,至少在实用资讯方面,它会比LP的指南还强。想想投入其中的热情和知识含量,真是惊人。
& & 除了版主的精勤敬业,摩迷们的踊跃和创造力也让我开了眼界。
& & 有个新手发了个求教贴:
& & “这两天全在吧里到处看贴,请摩迷给我解释一下拉风是什么意思。”
& & 要依我的脾气,我就懒得搭理这种幼稚的问题。但是,让我想不到的是,从天南海北跳出几个罗宾汉,奋勇争先、以五光十色的回答来搭救这个好学的新生:
& & “酷,漂亮,回头率高等。”
& & “摩托车冷天无法启动,混合气加浓。”
& & “意思是很快或者高速穿越气流的样子, 比如,这个车拉风,就是看起来这个车样子流线型、设计优秀,肯定是个猛车,就是印象好,看外观就能幻想它的飞奔驰骋的威武;另一个解释是速度暴力!”
& & 那种气氛让我想起先秦思想自由的时代的诸子百家,还有魏晋时玄学家们的清谈。
& &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热心去摩迷网看各种摩托维修改装的帖子。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很适合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我。但看了大概一个星期以后,我就开始逃学了:他们太专业了!
& & 看看他们的帖子:
& & “请问一个问题,我想装个暗开关,计划是把触发线接地,这样对触发线圈有影响不?因为考虑到原车都是控制的点火器的电源什么的,没有控制触发线,我这样改 装,保护时将触发线接地,万一启动电机,触发线圈输出就是搭铁短路,这样对线圈有无损害?如果有损害,就只有用常开点串联在触发线中了,就是一些暗开关成 品只能控制触发线接地,那就麻烦了。”
& & “因为怕主量孔的油和气影响调整怠速混合比的正确性,先把怠速螺丝拧松,此时柱塞降至最低位置。之后发动机器开始调整混合比螺丝。”
& & 我认为,对于一个文学中年来说,你不可能找到比这更让人晕的帖子了。我晕极了。
& & 吉姆·罗吉斯骑摩托周游世界以前,特意让同行的女朋友学了摩托维修课程,甚至请了家教来家里个别辅导。她的女朋友也挺争气,开始旅行前都学会了把宝马摩托的发动机拆开再装回去。可是,我看他们在路上真遇到麻烦的时候,除了会用胶布粘粘这个、粘粘那个以外,啥也不会。
& & 算了吧,我还是边走边学吧,我也带上大量胶布。再说了,我相信实践出真知。骑车回湖南过年以前,我是一个白痴,几千公里路下来,我已经进化到弱智的水平了,我学会了换火花塞、里程表线、机油和机油滤芯,我还会调传动链条的长度。我想,如果我以这种神速进步,等我从老挝回来,我就能登上摩托修理的圣殿:补轮胎。
& & 我搜集的摩托修理工具已经够开一个修车铺了。
& & 除了象征性地补充修车知识之外,我也积极从事身体锻炼。
& & 罗杰斯在开始周游世界以前,每天跑步6英里(差不多一万米)。我呢,每周有那么三五天,下午六七点钟的时候打篮球或者跑步。那个时候,正是开车上班的人下班回家的高峰时段,我们小区的路上、我骑自行车去篮球场的马路上正好万车攒动,空气中富含一氧化碳和尘土,对我的肺部和五官都是极好的锻炼。
& & 除跑步、打球之外,我还特别注重锻炼腰腹肌肉和上肢力量,因为车倒了要靠这个扶起来。虽然我已经在慢慢靠近斯瓦辛格的体型,但是,我觉得我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 实际上,上次去湖南的路上,如果上午车子翻了,我使出吃奶的力气能把它扶起来,但是,如果下午翻车,我就扶不起来。不过,我还是能原谅自己,我的车自重加行李、燃料,怎么也得一百六七十公斤。
& & 很多年前,听一个日本女生说过,日本的摩托车驾驶者要通过考试,有一项硬指标:你得能把倒下的摩托车扶起来。这是很实际的。当然,我估计,也许是某些种类的摩托车、或者某些种类的驾驶者才有这样考试。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7 &为什么去老挝
为什么去老挝
& & 东南亚靠近中国的国家里,我唯独没去过老挝。
& & 但是我对老挝一直有兴趣。记得90年代初,有一次看《中国体育报》的一篇文章,提到老挝人很多没见过推土机,所以,当援建的中国工程队的推土机工作时,有老挝人带了干粮远道来看热闹。此前我从未关心过老挝,一看文章,我马上断定老挝是个有意思的国家。这当然表现出我对老挝的无知,正像近代西方人提起中国只知道中国男人的大辫子和女人的小脚一样。
& & 这几年,去老挝旅游的中国人眼看多起来了,不过要达到国内黄金周时热门景点那样令人恐惧的拥挤程度,估计还有一段时间。我得赶在老挝变成一个扰攘喧嚣的动物园以前去看看。
& & 之所以这次去,理由很充分:跟我们接壤的这几个东南亚国家里,只有老挝准许中国的摩托车进入。我原想从越南进,从老挝出,或者从老挝进,从缅甸出,不走回头路,可是做了半天功课才发现,越南和缅甸都不欢迎外国的摩托车,我只好作罢,也只好从云南原路进出老挝了。
& &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一年有几个月待在老挝,听说我要过去,给我发了个短信:“在万荣租个轮胎顺流而下,拿支啤酒任你逍遥,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安详宁静。”
& & 我打算照她说的做。我想,如果我在40度上下的高温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万荣,我就有权利享受一下。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huajunfu at
祝一路顺风,换个好的全盔。
[ Last edited by huajunfu on
at 18:53 ] 华哥,我班门弄斧了!谢谢提醒。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9 &多谢华哥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huajunfu at
祝一路顺风,换个好的全盔。
[ Last edited by huajunfu on
at 18:53 ] 华哥,我这里班门弄斧了。谢谢提醒!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签证的故事——老挝
很久没有经历这么清爽的签证申请过程了。
& & 我按响三里屯东四街的老挝大使馆大门上的门铃,有一位工作人员客气地问我是不是来办签证,我说是,门就开了。签证室里就两个人,听口音一个人像中国人,一个人像老挝人,他们一边翻看免费的小册子,一边问答:“老挝的姑娘漂亮吗?”“挺好的。”
& & 我向大概是刚应门铃的那位先生(柜台里只有他一个人)要了张巴掌大的申请表,花几分钟就填好、贴上了照片,递进了柜台。
& & 那位先生说中文。听口音、看长相我能判断他是老挝人。
& & 他只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人?”问的时候,他看着我的眼睛,一边笑。很多使馆的签证官问问题的时候是对着手里的纸头说话的。
& & 然后他看看申请表上我的照片,抬起头笑着问:“这是你吗?”那是我几年前拍的照片,现在我胖了。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他就开始写收据,写完递给我,让我过三天来取签证。整个过程用了大约三分钟。
& & 一次入境的旅游签证收费200元,取签证的时候交钱。
& & 就这么简单。有时候我都不敢相信北京还有不侮辱中国人的大使馆。
& & 但是的确有。
& & 不用打电话预约,不过安检,不用搜身,不用排长队,照片不用非得白底或者蓝底、也不用非得精确到多少毫米乘多少毫米的尺寸,不用复印这复印那,不用证明这证明那,不用谁来邀请、担保,不问我有没有杀过人,也不问我是不是够阔,不问我是不是去找工作,没有趾高气扬的中国二狗子颐指气使,也没有看到中国人就皱眉头的假洋鬼子看材料。
& & 但是申请表里有一项别的国家一般不问的问题:用什么交通工具?我很自豪地填上了“摩托车”。
& & 比较让人讨厌的是门口站岗的武警:全世界只有中国免费给外国使领馆把门。
& & 我进使馆前,先被一个站岗的武警拦住,要看我的证件。看我的证件的时候,还煞有介事地请我站在一根黄线外边。
& & 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问题。我觉得,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会替中国大使馆把门。我这么说,好像我到过世界各地的中国大使馆一样。当然不是这样,但是,我的确到过伦敦和华盛顿特区的使馆区。也到过中国驻华盛顿总领馆办过事情。伦敦、华盛顿的使馆区那些外国使领馆,没有任何一家门外有警卫。这是对的:使领馆是接待国内外访客的客厅,戒备森严,让人望而却步,没人会干那样的蠢事。
& & 中国驻华盛顿总领馆就是设在一栋普通办公楼里的一个大房间,大楼入口没有任何警卫,任何人都随便出入。
& & 而且,哪怕是出于好意替人看门,也不可忘记友好邦交的的基本原则:互惠互利,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但是,人家不替我们把门,我们为什么替人家把门呢?把门还不算,你再看看那个架势:北京使馆区里很多的外国使领馆都有两道铁丝网,墙上再装上锋利的金属尖刺。我的印象里,只有监狱才这个搞法。我们北京的治安比起伦敦、华盛顿格外差吗?或者北京格外的危机四伏?
& & 武警在使馆门口拦着我要证件,就好比我去朋友家,结果到了门口被街上卖烤白薯的人查证件一样荒谬。
& & 再说了,100多个使领馆,得多么庞大的一笔安保费?这笔费用怎么算呢?那花的可是纳税人的钱。中国还有很多人住不起带卫生设施的房子,很多人看不起病,也有人上不起学,我们哪里禁得起这样挥霍民脂民膏。
( 21:17,&266.43 K,下载次数: 23)
( 21:17,&300.84 K,下载次数: 23)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签证的故事——巴基斯坦
因为打算跑新藏线,要去喀什、塔什库尔干,所以要去喀喇昆仑公路。了塔什库尔干,没道理不走一遍喀喇昆仑公路:那条公路途经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而且,那是条了不起到了公路。
& & 所以,得申请巴基斯坦签证。
& & 在网上查了查,很奇怪,没查到巴基斯坦驻北京的大使馆网址,倒是查到了他们驻上海的领事馆的网址。我上去看了看签证要求,看样子我比较麻烦:没有邀请函,没有单位证明,没有对方旅行社的接待安排。
& & 所以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去了:运气好得了签证呢,就去;拿不到签证呢,拉倒。
在使馆门口照例被武警查护照,我跟他们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白替外国人把门,他们问我:你怎么知道?
& & 进了房间,先看到一个前台,没有人,但摆着一本像是登记簿一样的东西,我正犹豫是不是该签个名还是怎么着,猛地听到身后有人在吼我。我转身一看,原来我进门的时候没注意,那边还有一个类似门房的小房间,吼我的人大概就是个门房,隔着一扇窗户冲我嚎呢,四五十岁的中国人,我没听清他在嚎什么,但是态度很粗鲁。我也吼了他两嗓子,让他老实点,他就不吭声了。解放前,我们管那种替外国人打杂、听差、专门欺负中国人的中国人叫狗腿子。这种人各个大使馆现在还不少。
& & 进到宽敞、安静的里间,只看到两个人在等。最里边的是用玻璃隔开的领事室。我看另外两个人在等,我也就跟着等。
& & 等着等着,又来几个人。看看大家的打扮,都算是商务休闲,就我,野和尚一个,短衣短裤球鞋,戴着棒球帽。
& & 等了有二十分钟,毫无消息,我就推开半掩着的领事室,问里面唯一的一位领事模样的巴基斯坦人,我可不可以进去,因为我不知道应该在外面等还是在里面排队。领事正在和一位大概是签证申请人的中国女士隔着桌子谈话,他直截了当地说:“不可以。”
& & 等那位女士出来,领事一边打手势一边说“请进。”我进去了,他说:“请坐”。很客气。为了表示自己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我把棒球帽摘了。
& & 和领事面对面坐着聊,之间没有墙、没有窗户,这种格局以前我只碰到过一次,是在秘鲁驻华盛顿大使馆。
& & 我把我的户口本、房产证明、申请表递了过去,一边跟他简要说明了我的旅行计划,并且解释,我在巴基斯坦一个人也不认识,所以我没有邀请函,我是个个体户,所以没有单位证明。
我申请表都没填全,因为我不知道与红其拉甫口岸对应的巴基斯坦边检站叫什么,所以我没法填确切的入境地点。申请表上要求的在巴基斯坦的地址,我就胡乱填了一个词:旅馆。目的地呢?我添的是KKH(喀喇昆仑公路的英文缩写)。
& & 领事表现出一个专家的精明,他根本没看我的户口本之类的证明,只是飞快地扫了一遍我的申请表,顺手帮我填上没填的项目。
& & 听完我的摩旅计划,他既没说你疯了,也没说你真了不起,而是径直把我带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巴基斯坦地图前,告诉我,喀喇昆仑公路进入巴基斯坦不远,有一个巨大的堰塞湖,随时可能溃决,路已经断了。
& & 我说没关系,我九月份才去,那时候也许情况已经好转。他说,那我建议你9月再来申请签证。我说不行,我7月就出发,去巴基斯坦前不会回北京。
& & 他没再废话,迅速填了张小纸条递给我,让我第二天来取签证。
& & 我道谢完往外走的时候,领事说:刚才那位女士在哭鼻子,如果让你进来,她会难为情,所以我没让你进来。
& & 这就叫外交家的风度。
& & 他做的事情是领事该做的事:帮助外国客人去自己的祖国。
& & 而且,签证是免费的。
& & 什么叫友谊?这就叫友谊。像老嚷嚷“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牢不可破,万古长青”的朝鲜,一分钱不少收,还强迫消费。看看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他们该感到害羞。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2 &10 上路罗!
早上六点半上路。大概为了奖励我的按时启程,老天把头两天六点来钟就照得人睁不开眼的太阳藏了起来。头天夜里下了大雨,把空气都浇凉了。空中岚气氤氲,似乎还要接着下雨。昨天看了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只有二十多度。而前几天,都四十度了!老天有眼哪。
& & 未雨绸缪,我穿上雨鞋、雨衣、雨裤。
& &&&我装车的时候,早起的邻居老头、老太太已经出门遛弯儿了。看到我,笑眯眯地问我去哪儿,我说去怀柔。我不怕说实话,但是我怕实话引来的一大堆解释。对很多人来说,一大把年纪骑摩托已经够不靠谱了。骑摩托去老挝?为什么?要解释清楚,一言难尽。
走五环路,然后京良路,就上107国道了,就是我冬天回家过年走的路线。
& & 下午5点半,我跑了450多公里,到了河北邢台。中午因为不饿,也没吃饭。住在邢台军分区招待所,标间90块。找了好几家旅馆,要么太烂,要么太贵。路过这家招待所,看看那个老式的格局就喜欢:客房不当街,在相当大而深的院子里。
& & 一路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一天跑450公里国道,谁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说说道好不好走。
道太好走了。107国道的河北段,完全超过我的预计。上次我走的时候,这条道几乎完全被冰雪、雪水覆盖,所以我想当然地以为路况很糟(这个在前面的博文里提过,在此更正)。而且,因为是冬天,一片肃杀,我又被冰雪折磨得六神无主,对这条路更没有好印象。没想到真是一条好路,绝不不输给沿海阔气的省份的国道:路面平整,宽敞,路两旁种了很多垂柳,田野里青苗也正茁壮。
& & 在邢台找旅馆的时候,一辆出租车跟了我一段路,然后和我并排开了一小段,司机问我:你从北京开过来的?
& & 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呵呵笑着开走了。
( 20:56,&300.31 K,下载次数: 23)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3 &11 车祸河南人社会主义新农村(1)
早上八点多离开招待所,取道107国道向南,经过河北磁县,邯郸,到河南安阳下国道,走省道去河南林州,然后奔辉县所属的万仙山风景区,就是出名的郭亮村所在的景区,在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地方。
& & 早晨八九点钟,在凉凉的空气中,我跑得飞快,衣裤都啪啪作响。昨天晚上睡得死死的,今早起来,10个小时奔波的疲劳无影无踪。我感觉好极了,像回到了二十几岁一样。
& & 上路不到一小时,看到两起车祸。都是电动车和汽车相撞。头一起事故,我只看到倒地的电动车和一群围观的人。第二起,大概刚发生,我还来得及看到骑电动车被撞的小姑娘的母亲匆匆跑来抱着孩子哭。孩子大概十三四岁,鼻孔出了点血,其他没有异状,而且还能动。看看旁边撞她的那台大卡车的位置,大概是小孩子从路边的岔路上冲上主路,直接撞上了车头已经开过去的卡车的侧面。
& & 事故双方责任在谁,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道路有很大的问题:岔路口那儿的树很高,两米多高,很密,隔着树完全看不到路,而且,树几乎就是挨着马路沿儿长的,从岔路上主路的人,除非把头伸到主路上,你看不到过来的车子。
& & 看看那小姑娘,还有卡车司机,挺替他们难过:一辈子也许就完了。
& & 几分钟后,救护车就来了。祝小姑娘好运。
( 23:43,&276.57 K,下载次数: 18)
( 23:43,&264.01 K,下载次数: 44)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4 &11 车祸河南人社会主义新农村(2)
跑到125公里,到了河南的临淇县某处,车子没油了:我跑得忘乎所以,忘了已经快600公里没加油了。
& & 看看路边的棉花地里,有几个人在干活,旁边停着一台挖土机、一台微面,过去想跟他们要点油。结果为首的说了,他们的车子也没油了。最近的加油站还有10公里。听到这样的情况,我感到很热,汗忽一下出了一身。那个时候,已经快12点了,天气预报本来说不出来的太阳也出来了,还挺毒。
& & 为首的大概也看出我无法可想,就告诉我附近的村子里有用矿泉水瓶子装汽油卖的。我大喜过望,立刻把车子托付给他们,打算去买油。离开前,我问了句:有多远。说是走路要半个小时。我有点晕,但是既然别无良策,只好赶紧上路。
& & 刚走上通往村子里的小路,看到路上有爷孙俩骑着辆电动车停在路边,和为首的在说话,我灵机一动,上前跟老大爷说明了情况,问老大爷可不可以帮个忙,帮我买一瓶油回来,我愿意出点辛苦钱。老大爷二话没说,拿上我给的二十块钱就往村子里开。
& & 跟为首的聊了几句,他们在平路边这块地,是村里的公地,打算建一个羊圈。没多一会儿,老大爷又带着孙子回来了,还带着我的油。说是给我买了10块钱的油,剩下的10块钱,不由分说地给我塞了回来。然后,亲自给我把油倒进油箱,一边倒,一边跟我说,为首的是他儿子。
& & 这是这次旅行河南给我的第一印象。
( 23:47,&222.07 K,下载次数: 19)
( 23:47,&299.51 K,下载次数: 16)
( 23:47,&315.05 K,下载次数: 17)
( 23:47,&295.33 K,下载次数: 14)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5 &11 车祸河南人社会主义新农村(3)
重新上路后,头一件事是直奔最近那个加油站。途中我注意到路边一块高地上的一个卖西瓜的棚子,棚子后面是开阔的、绿油油的庄稼地,棚子下面,既可以吃瓜,还可以停车。那是我觉得最理想的休息打尖的地方,比城镇中类似的地方好太多了。但是,油箱里只有一升多油,西瓜吃起来也不踏实。所以,我犹豫了一下就开过去了。所幸加油站就在一两公里外,我加满油就往回骑,把车子停在棚子里吃瓜。
& & 摊主卖的瓜都挺大,我问他有没有小一点的,结果他从冰柜里拿出半个问我行不行。没有比这更行的了。
& & 我请他先切一半儿。苍蝇多极了,而且很爱吃瓜。摊主只好坐到我旁边,我吃,他轰苍蝇。
一边美美地吃着,我一边像总理视察农家一样问:家里有几亩地?种什么?一年收入有多少?孩子多大了?在哪里念书?念书要不要钱?
& & 他一一作答:家里有十来亩地,种棉花,一年能挣一万多块,孩子小学毕业,刚考试完,下学期念初一,学校离这儿三四里地,除了课本费,不要钱。
& & 我吃完切好的瓜,饱了。问他多少钱,他说,不要钱,这是过路的司机吃剩下的,他们付了钱。
& & 我给他和他的瓜棚拍了张照片,让后回放给他看,他看完连声说谢谢。
& & 我骑上车前,他要我把吃剩下的瓜带走。
& & 谁说河南人不好来着?
( 23:51,&294.98 K,下载次数: 17)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6 &11 车祸河南人社会主义新农村(4)
在茶店乡那一段路,看到很多威胁上房(谐音)的人的宣传标语。我停下来拍照,一边问旁边的居民:这里是不是上房的人挺多?一位大嫂指了指隔着几个家儿的一所拆得差不多的房子,说:要拆人家房子,还不许上房。
& & 就要快上山的时候,看到山脚下一片房子,整齐划一、密密实实像墓地,我很好奇,开到比较近的地方拍照。正好有个当地的农民推着一车粪在我跟前歇脚,就跟他打听着奇怪的房子的来历。
他说,这房子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就是商品房,这附近山区的人,谁有钱都可以买,110多平米,四万多。
& & 后来又不知道怎么说到了地。他说,现在大家都没什么地了,地都被征了,征来盖房子,修路。我问多少钱一亩,他说,一亩地给相当于500斤小米加500斤玉米的钱。但是,他接着说,现在的支书是这么说的,但是,要是支书换了呢?那就不好说了。
& & 我们聊着的时候,他的老婆来帮忙来了。听到我们在聊地的事儿,插嘴说:现在村里说征地就征地,社员同意不同意没关系。我想,她说的社员一定是人民公社的社员。
& & 我想起头天晚上在招待所看河北的新闻,粮食部门的当官的在夸耀他们的新政,为了提供证据,还播了对一个农民的采访:家里有十多亩地,今年卖粮卖了11200块,比去年多卖了200块。
& & 生活这么幸福,都上电视了,上房当然没道理。
( 23:55,&273.44 K,下载次数: 17)
( 23:55,&259.39 K,下载次数: 11)
( 23:55,&281.98 K,下载次数: 16)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17 &12 南坪和郭亮洞
终于到了很向往的郭亮村。
( 20:56,&237.79 K,下载次数: 14)
( 20:56,&134.77 K,下载次数: 14)
( 20:56,&291.63 K,下载次数: 20)
( 20:56,&266.68 K,下载次数: 24)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郭亮的故事
今天事不多,跑80多公里的路,去我姑姑家,看姑姑姑父,表弟表妹。他们都在河南新乡市,那是先父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我的原籍。
& & 郭亮就在新乡所辖的辉县。
& & 中午吃了姑姑包的饺子,就等晚上表弟、表妹和他们的家人下班后一起吃团圆饭了。
& & 既然有时间,再说说郭亮。
& & 郭亮在河南辉县和山西陵川县交界处的太行山里。据我粗浅的了解,郭亮村至迟在明代的时候就有居民了。我的房东申大叔,一家人在这儿住了七代了。最早的居民大约是躲避战乱来的。这不难理解,要不是兵祸,大概不会有人到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来定居:郭亮村在120多米高的绝壁顶部。在修通公路以前,郭亮村和外界的交通主要靠现在称为天梯的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傍着悬崖,有700多级台阶。房东申大叔说,公路开通以前,他们家冬天烧的煤就是他从天梯背上来的,背得多的时候,一次要背140斤。他母亲是裹了脚的,健在的时候,要下山,也得迈着小脚,一拐一拐地走天梯。
& & 1972年,村里的支书,叫申明信,带领全村12个小伙子,开始修路。那时候,郭亮村全村男女老少加起来,280多口人,分为6个生产队。每个队出两人,着手这项了不起的工程。他们的工具就是铁锤、钢钎,炸药。这里的山石硬度特别高,所以,在工程进行的6年时间里,他们用坏了4000多把铁锤,用掉了相当于12吨钢材的钢钎。有一人坠下悬崖牺牲。
& & 绝壁里这段路,只有1800米长,现在的宽度勉强够两辆轿车会车。那是路通以后,辉县教育局主持的扩路工程的结果。原先,这条路仅容一辆车通过。
& & 路修好以后没几年,村支书申明信就得了肝病去世了。最初参加修路的那12个小伙子,已经亡故了七八人。而唯一的一位全程参加修筑的农民,现在在景区里当清洁工。
& & 到郭亮的第二天,我先把天梯爬了一遍。
& & 来以前在网上看了一些攻略,知道这条道是一条逃票的路:你花较少的钱,村民会把你从这条路带进景区。但是,现在这个村子已经卖给私人来经营了(门票60元,村民每人每年能分200元),这样的漏洞当然给堵得严严实实。我在那条路上爬上爬下一个多小时里,没碰到一个人。
& & 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这是一条好道,够奇,够美。小路的上半部分是傍着悬崖修的,一米来宽的石阶边,有的地方凌空悬虚,足以让人目眩。从小路往山下眺望,大片的绿树、田野中点缀着几处民居,出山的路和一条小河,像银蛇一样蜿蜒直到看不见的远方。石头台阶两侧,常常有蓊蓊郁郁的灌木,和五彩的石板、石块铺砌的台阶相映成趣。
& & 不算特别艰难,爬过黄山、华山、峨眉山的鲫鱼背、千尺幢、九十九道拐那样的山路的人,可以等闲视之,甚至甘之如饴。但是,如果,你爬上来,加上在山下、山上的路,要花半天时间,只是放学回家,或者去最近的集市买点油盐酱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哥伦布的航海日志里,我们永远看不到现代旅游者那样对大海的赞美。在他的眼里,大海是凶猛的怪兽。
& & 走完天梯,我又回头把来时骑摩托经过的那段绝壁里的公路慢慢走了一遍。
全中国、全世界各地公路上隧道不知凡几,比郭亮洞长的也不可胜数。我也曾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山肚子里坐电力机车爬上山巅,虽然也觉得新鲜,但是,我知道,有现代技术的支持,那样的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郭亮就不同了。
& & 这伙农民真敢胡来:筑路工程师不可能规划这么陡的公路,我骑摩托上来的时候,只能用一档。我本以为是我的驾驶技术太糟,但是,问了本地骑摩托的小伙子,他们嘲笑我:难道还用二档不成?
隧道顶部的岩石裂着大口子,好像随时会松动塌陷。没有任何防护设施。但是,对手持铁锤、钢钎的农民来说,这就是奇迹。
& & 在郭亮洞里慢慢走,里看看,外看看,我觉得,那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存能力的一次考试,出题还相当偏:一千多米高的山,活活地给撕开一个大口子,弄出个地缝,深得让人看了头晕,陡得像是拿直尺量过,也没有路。摆明了不让人住。郭亮人就不信这个邪:我们就是要住,还一住七代;没有路我们就修天梯,背一百多斤煤也走,裹了脚的老太太也走。天梯走腻了就开路,要跑车、跑摩托。
& & 我知道,大自然会不断给我们人类出题,虽然我们永远也知道下一道题会是什么样,出给谁,出在哪儿,它的标准有多高,但是,我知道,人类总能答上来。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大自然和人类到底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他们永远都能让我困惑,让我敬畏,也永远给我灵感,给我信心,给我惊喜和欣慰,这是毫无疑问的。
( 22:17,&310.98 K,下载次数: 21)
( 22:17,&233.07 K,下载次数: 24)
( 22:17,&314.83 K,下载次数: 58)
( 22:17,&220.38 K,下载次数: 23)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郭亮人物素描
吴大哥是郑州来的摄影高手,他和他太太比我早一点入住申大叔的家,我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出门了,我估计是去拍照去了。
& & 等我也出去瞎拍几张回来,吴大哥已经坐在院子里喝茶了,嫂子在洗刚换下的衣服。我一看吴大哥很专业的摄影包,还有粗大的三脚架,就知道碰到师傅了。
& & 我们寒暄过后,吴大哥并没有因为我是一个拿着个傻瓜相机谋杀风景的人而有半分看轻的意思,反而向我传授了不少拍照的经验:光线,角度,时机,黄金分割线。
& & 吴大哥是个勤奋的拍摄者,吃过晚饭,坐了一会儿,又出发去拍照,拍到9点多才回。第二天早上,我6点多就起床出门,在悬崖顶上到了路上,正碰上正往回走的吴大哥夫妇。
& & 我自认为是创作比较勤奋的人了,但是,和吴大哥比起来,实在还差一大截。吴大哥更让一般人羡慕的是,他们两口子夫唱妇随,都乐此不疲。起早贪黑,郑大哥拿专业相机拍,嫂子拿准专业相机拍,都拍得不亦乐乎。拍回来,吴大哥歇着了,嫂子还不歇,还洗衣服,还帮申大叔择菜。
& & 这样的太太,并不多见。而通常我在旅途中碰到的大部分情况是,丈夫在前面端着照相机,眉头紧缩,一脸猴急,四处踅摸有朝一日可以得荷赛金奖的光线、角度、构图,而老婆迈着沉重、迟缓的脚步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三角架,一脸的不情愿,看表情就知道对何时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已经绝无幻想,只是当一天尼姑撞一天钟地对付。
& & 第二天早上,6点多,在悬崖顶上溜达的时候,老远就听到鼓号齐鸣,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乐团在排练。我过去跟她们聊了几句,原来是开封来的一个乐队。刚互相报完来历,她们就开始向我义愤填膺地控诉北京人的势利:公共汽车售票员,听到我们的外地口音就不理我们!
& & 我虽然没在公共汽车上卖过票,但我还是代替全体北京人向她们致歉,因为我知道,她们说的是实情。在从北京站回家的公共汽车上,我见识过多次售票员的势利表现。他们不一定不理外地人,但是,他们说话的口气告诉你:他比你聪明、比你见多识广、比你洋气、比你口才好。
& & 话题由此顺势转移到了礼貌问题,一个有亲戚在美国的乐手聊起了美国人好打招呼的习惯,我一看她们的排练眼看要被我的打岔毁掉,赶紧借口走开了。其实我对她们的礼貌也是有点看法的:这么早,把静美的太行山变成热闹的马戏团表演场!
& & 吃过早饭,一个老太太来我们院儿串门儿。她不住我们这儿,我看也不像村里的居民。正摸不清她的来历呢,她自说自话解除了我的疑惑:她已经连续6年从开封到这里避暑了。在这个院子住过几年,这次来,和比较腐败的女儿来的,住标间去了。
& & 老太太谈兴很浓。我们都没问,她已经把一切我们可能想知道的情报都报告了一遍:在这儿住民居避暑,一天20元包吃包住。她是开封老年大学绘画班的学员,每次来避暑,她都带着笔墨纸来,而且比在平地产量更高。她主攻梅花。她今年82了。
& & 原来大家都是搞艺术的:吴大哥摄影,老太太画画,我写作。申大叔的家一下子变成了印象派流行时期的巴黎蒙马特高地。
& & 老太太说,郭亮是他们开封老年大学的写生基地。其实,在我看来,郭亮应该管自己叫天下第一写生基地。我到的第二天,听说单从美术专业学校郑州六中一下子来了400个学生。那简直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灾难,想想,郭亮一共才几十户人家。
( 20:52,&297.14 K,下载次数: 27)
( 20:52,&287.51 K,下载次数: 21)
( 20:52,&304.51 K,下载次数: 18)
( 20:52,&313.74 K,下载次数: 30)
UID: 231358
注册 来自 北京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路过冇错过 at
我又来顶了!感谢分享。 欢迎常来串门儿!
&[1]&&&& &&&& 跳到1234页
网购有风险,下单须谨慎!!
网购很快乐,细心多辨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跑车专卖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