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的火箭的长和宽

华讯金融数据产品研究中心长三丙/远征一号火箭首飞成功(图) ―
新闻视点 ― 国防科技信息网
中国最权威的国防科技信息的专业门户 国际军事新闻 国内军事新闻 热点军事专题 中国独家的军事图片 军事视频
长三丙/远征一号火箭首飞成功(图)
580)this.width=580;" onclick="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old.dsti.net/upfile/Sbj_001/_10_22_39_7D.jpg" border=0>
火箭升空现场
3月30日21点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31日凌晨3点34分,经过近6个小时的飞行,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其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年宇航发射任务首战告捷。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总装备部政委王洪尧,副部长张育林、王力、李尚福;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副总经理徐强、杨保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孙家栋;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副院长阴和俊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导发射。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它是由基础级和上面级组成的四级火箭。基础级火箭是在长征三号丙火箭基础上为适应采用上面级而改进研制的捆绑式三级液体火箭,其一子级上捆绑了两个助推器。上面级是为发射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而专门研制的采用常规推进剂的轨道运载器。本次发射任务是我国首次实现上面级直接入轨技术发射中高轨卫星,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第12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2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4次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属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崔恩慧/文 谢奇勇/摄)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  []  []
国防科技信息网
& 2006 - 2015 版权所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长治清华机械厂
北京航天万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航天万源实业公司
北京航天总医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学院
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长箭待发:探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_高清图集_新浪网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显示更多文字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长征火箭发射记录
长征一号 F01
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
长征一号 F02
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
长征二号 F01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1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2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3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4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5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三号 F01
实验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 F02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 F06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7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三号 F03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 F08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09
返回式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 F10
返回式卫星二号
长征三号 F04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 F11
返回式卫星二号
长征四号甲 F01
风云一号 气象卫星
长征三号 F05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 F06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 F07
亚洲一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 捆梆F01
澳星模拟星/ 巴基斯坦卫星
长征四号甲 F02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大气一号甲卫星/
大气一号乙卫星
长征二号丙 F12
返回式卫星二号
长征三号 F0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丁 F01
返回式卫星三号
长征二号捆梆 F02
长征二号丙 F13
返回式卫星二号/瑞典星
长征二号捆梆 F03
长征二号丙 F14
返回式卫星二号
长征三号甲 F01
实践4号/ 模拟星
长征二号丁 F02
返回式卫星三号
长征三号 F09
亚太一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捆梆 F04
长征三号甲 F02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捆梆 F05
亚太二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捆梆 F06
亚洲二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捆梆 F07
艾科斯达一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乙 F01
国际708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 F10
亚太一号A 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 F11
中星七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丁 F03
返回式卫星三号
长征三号甲 F03
东方红三号 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 F12
风云二号 气象卫星
长征三号乙 F02
马部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SD F01
铱星模拟星 (双星)
长征三号乙 F03
亚太二号R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SD F02
摩托罗拉铱星 (双星)
长征二号丙/SD F03
摩托罗拉铱星 (双星)
长征二号丙/SD F04
摩托罗拉铱星 (双星)
长征三号乙 F04
中卫一号 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乙 F05
鑫诺一号 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SD F05
摩托罗拉铱星 (双星)
长征二号丙/SD F06
摩托罗拉铱星 (双星)
长征四号乙 F01
风云一号/ 实践五号
长征二号丙/SD F07
摩托罗拉铱星 (双星)
长征四号乙 F02
中巴资源卫星/SACI-1
长征二号F F01
神舟一号飞船第一次试飞
长征三号甲 F04
长征三号 F13
风云二号 气象卫星
长征四号乙 F03
长征三号甲 F05
长征三号甲 F06
长征二号F F02
神舟二号飞船
长征二号F F03
神舟三号飞船
长征四号乙 F04
风云一号D 海洋一号
长征四号乙 F05
长征二号F F04
神舟四号飞船
长征三号甲F07
神舟五号飞船
长征四号乙F0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二号/创新一号
长征二号丁 F04
返回式卫星四号
长征三号甲F08
长征二号丙/SM F01
探测一号卫星
长征二号丙/CTS F01
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
长征二号丙/SM F02
探测卫星二号
长征二号丙F15
返回式卫星
长征四号乙F07
实践六号卫星
长征二号丁F05
返回式卫星
长征三号甲F09
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
长征四号乙F08
资源二号卫星
长征二号丙F16
试验卫星二号
长征三号乙F06
亚太六号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丁
实践七号卫星
长征二号丙
返回式卫星
长征二号丁
返回式卫星
神舟六号飞船
长征四号丙
遥感一号卫星
长征二号丙
实践八号卫星
长征三号甲
长征四号乙
实践六号02A、02B
长征三号乙
鑫诺二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甲
风云2D气象卫星
长征三号甲
北斗四号导航卫星
长征二号丙
海洋1B卫星
长征三号甲
北斗M1导航卫星
长征三号乙增强型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
长征二号丁
遥感二号卫星/皮星一号
长征三号甲
鑫诺三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乙
中星6B通信卫星
长征四号乙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
长征三号甲
长征四号丙
遥感三号卫星
长征三号丙
天链一号01星
长征四号丙
风云3A气象卫星
长征三号乙
中星九号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丙
环境减灾A、B卫星
神舟七号飞船
长征四号乙
实践六号03组A、B星
长征三号乙增强型
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
长征二号丁 F09
创新一号02星/试验卫星三号
长征二号丁
遥感四号卫星
长征四号乙
遥感五号卫星
长征三号甲
风云二号06星
长征三号丙
北斗G2导航卫星
长征二号丙
遥感六号卫星
长征三号乙 F12
长征二号丙 F22
实践11号01星
长征二号丁 F11
遥感七号卫星
长征四号丙 F04
遥感八号卫星
长征三号丙 F03
北斗G1导航卫星
长征四号丙 F05
遥感九号卫星
长征三号丙F04
北斗导航卫星
长征二号丁F12
实践12号卫星
长征三号甲F17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长征四号丙F06
遥感十号卫星
长征二号丁F13
天绘一号卫星
长征三号乙F20
鑫诺6号卫星
长征二号丁F14
遥感十一号/浙江大学皮星-1A1/1A2
长征三号丙F05
长征四号乙F13
实践六号 (04)A/ (04)B
长征三号丙F06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长征四号丙F07
风云3B卫星
长征三号甲F18
中星20A卫星
长征三号甲F19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长征三号甲F20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长征三号乙F14
中星10号卫星
长征二号丙F23
实践11号卫星
长征三号丙F07
天链2号卫星
长征三号甲F21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长征二号丙F24
实践11号卫星02星
长征三号乙F15
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
长征四号乙F23
海洋2号卫星
长征二号丙F25
实践11号卫星04星
长征三号乙 F16
中星1A卫星
长征二号F T01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长征三号乙 F17
长征二号F F08
神舟八号飞船
长征四号乙 F15
遥感卫星十二号
长征二号丁 F15
创新一号03星/试验卫星四号
长征二号丙 F26
遥感卫星十三号
长征三号甲 F22
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长征三号乙 F18
尼日利亚1R通信卫星
长征四号乙 F16
资源一号02C卫星
“运载火箭”栏下的”FXX”表示该型号运载火箭的飞行次数。
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成功发射75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