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uro是什么哪个牌子的轮胎好

在售车款--2014款--
泥道专家—Geax Goma TNT山地外胎
& & Geax是一个隶属于维多利亚(一家出名的公路轮胎制造商)的轮胎品牌,自1990年首次亮相的越野轮胎以来,Geax也推出了不少的越野轮胎产品,但是似乎都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来打动消费者,这次Geax推出这款全新的Goma&TNT轮胎,意在重塑他们品牌的形象。
& & Geax希望Goma&TNT轮胎可以适应AM、trail和enduro等多种情况的骑行需求,所以轮胎的设计和测试是被分开进行的,Goma&TNT提供三种规格可选,分别是26、27.5和29的轮胎产品,每款轮胎都提供2.25和2.4的胎宽可供选择,针对不同的用途Geax提供了不同设计的胎体帘线层(轮胎中主要的受力部件)。经过测量2.25-inch的TNT轮胎重量为840g,厂家的建议零售价则为$63。
& & Goma&TNT轮胎中设计有一层附加的特制尼龙层为胎体提供防穿刺的保护,经过特殊处理橡胶边缘保护着轮胎两边的胎体帘线层,并提供绝佳的韧性。当然这层保护的前提是要在重量上做出妥协的,相比无内胎的版本,Goma&TNT的重量要多出了100g。
& & Goma&TNT采用&粘性胎块&设计,像指状的胎胎块可以提供很好的抓地力,稀疏的胎块是为在潮湿或泥泞的路面上保持保持正常性能而设计。
关注微信公众号:bikehomecc
看五分钟,买不再被坑,自行车资讯,,,买卖尽在,下载手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人参与,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名称销售热线商家资讯
73028-66021-
更多关于的资讯
更多关于的促销信息
报价:暂无报价
0张图片&3篇文章
同系列车型排行
周排行总排行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热门车型热门品牌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行车之家
版权所有 &Enduro比赛最佳轮胎测试
出处:enduro-mtb
作者:Christoph Bayer(jimmy编译)
点击:7235 次
我们已经测试了六组用于Enduro的轮胎,这些轮胎提供了还好的全面性能,柔软的橡胶化合物提供了更多的抓地力和更高的防穿刺性。防穿刺不好的轮胎可以毁掉你的比赛,所以防穿刺能力在比赛中变得非常重要本次测试的大本营 Continental工厂各种测试设备,对胎面和胎壁进行详细检查滚动阻力也是测试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对测试结果至关重要使用现代技术对轮胎进行更为彻底的测试在详细数据面前,测试结果更为直观车手正在安装轮胎轮胎使用到极限可能会出现爆胎等情况,所以配备了许多内胎轮胎撬胎棒必不可少,它能使厚厚的胎壁可以顺利安装到车圈里测试轮胎气压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之一最后我们在综合实际情况和数据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结果会在稍后日子公布敬请留意图文:Christoph Bayer(Jimmy编译)责任编辑:jimmy
美骑网微信公众号
美骑易购微信公众号
BIKETO美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快捷键回复:Ctrl + Enter
万众期待的环法马上就要在三天后,7月4日星期六拉开序幕。随着天空日前公布其环法阵容...
RCUK的记者在坎神开始第三赛段之前,就拍到了Trek Factory Racing车队的技师在给坎神的...
7月7日进行的环法第四赛段比赛因为卵石路的存在而变得与别不同。各大车队的技师们抓破...
BIKETO特别策划
6月初BIKETO美骑记者有幸受中信银行和斯柯达HEROS中国自行车系列赛组委会邀请参加了日...
2015最新款的27.5轮径的TR500,TR500拥有一个独特,并简单的单转点悬浮结构设计...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BIKETO前叉、避震器
车把、把立、立管芯
把套、把带、附把
车圈、轮组
中轴、碗组
花鼓、快拆拉杆
车座、座杆
码表、心率表、灯类
修理工具及杂类
CAMPAGNOLO
cannondale
CATORBRAKE
CONTINENTAL
CONTROLTECH
CRANKBROTHERS
Finish Line
FXR FHRRALINGINC
Lightweight
Louis Garneau
PEARL IZUMI
POWER BEAM
RADSPORT WAGNER
SELLE ROYAL
SELLE SUCCESS
shock blaze
SNAZ E PAC
SPECIALIZED
SR SUNTOUR
VAN-NICHOLAS
德国电信车队
SPECIALIZED 12款 ENDURO COMP全地形山地车【售空】
商品编号:3605
商品品牌:SPECIALIZED
商品型号:ENDURO COMP全地形山地车
商城售价:¥28900
销售累计:0
存货情况:现货供应
全功能不再是&不可能&!兼具爬坡效率,稳定下坡能力,不论是探索美丽的林道或是挑战极限下坡赛,Enduro轻量化与高效率的设定,灵活的操控性能,绝对让您一台搞定。
160mm避震行程,M5铝合金Enduro Comp all-mountain车提供更强悍的下坡性能,具有FSR避震,搭配特仕版Fox RP2后避震,RockShox Lyrik R Solo Air气压避震前叉
M5 alloy, fully manipulated frame w/ ORE TT/ DT, tapered and forged HT, ISCG mount, 142mm dropouts, sealed cartridge bearing pivots, replaceable derailleur hanger, 160mm travel
Custom Fox RP2, ProPedal and rebound adj., 8.5 x 2.125&, Enduro eyelet extension
RockShox Lyrik R Solo Air, tapered alloy steerer, rebound adj., 20mm Maxle SL thru-axle, 160 mm travel
1-1/8 and 1-1/2& Threadless, Campy style upper with 1-1/2& lower, cartridge bearings
Specialized XC, 3D forged alloy, 4-bolt, 31.8mm clamp, adjustable rise, S: 60 M: 60, L: 75 and XL: 91
Specialized All-Mountain low-rise bar, 7050 alloy, 720mm wide, 8& backsweep, 6& upsweep, 31.8mm
Specialized lock-on, S/M: Grappler, Others: Grappler XL
Custom Avid Elixir 7 SL, hydraulic disc, alloy backed semi-metallic pad, HS-1 rotor, 200mm rotor
Custom Avid Elixir 7 SL, hydraulic disc, alloy backed semi-metallic pad, HS-1 rotor, 180mm rotor
Custom Avid Elixir 7 SL hydraulic, tool-less reach adj., w/MatchMaker clamp
SRAM X7, 10-speed, S1 direct mount for DMD
SRAM X9, 10-speed, mid cage
SRAM X7, 10-speed, aluminum trigger, w/MatchMaker clamp
SRAM 10-speed, 11-36t
KMC X-10, 10-speed, w/ reusable Missing Link, nickel plates
Custom SRAM S-1250, 10-speed AM double, GXP spindle, with shift guide, S: 170mm, others: 175mm
36/24, w/ chainguide
SRAM GXP, outboard bearing
Resin Test Ride Pedals with toe clips, CEN std.
Roval 26, 28mm w/ eyelets, 32h
Specialized Hi Lo disc, laser-etched logo, sealed cartridge bearing, 20mm thru-axle, 32h
Specialized Hi Lo 142+ disc, laser-etched logo, double-sealed cartridge bearing, 12mm thru-axle, 32h
DT Swiss Industry stainless 2.0, (14g)
Specialized Butcher Control, 60 TPI, 2Bliss Ready, aramid bead, dual-compound, 26x2.3&
Specialized Purgatory Control, 60 TPI, 2Bliss Ready aramid bead, dual compound, 26x2.2&
Ultralight presta valve
Henge Comp, hollow Cr-Mo rails, 143mm width
2015 butted alloy, single bolt setback, 30.9mm, S/M: 350mm, others: 400mm
34.9mm clamp ID, 7050 hard anodized alloy collar w/ QR, black
Protective clear coat, derailleur hanger, reflectors, owners manual
所有SPECIALIZED的山地车
原价: &69900
原价: &340
原价: &1190
原价: &360
原价: &1090
所有品牌的山地车
原价: &69900
原价: &13800
原价: &8380
原价: &1458
原价: &2098
所有SPECIALIZED品牌的产品
原价: &1990
原价: &1190
原价: &120
原价: &140选择全山地轮胎,如何考虑抓地力?_轮火竞赛
管理员提示:
本话题已被锁定。
本话题将在
天后被删除。
选择全山地轮胎,如何考虑抓地力?
&使用湿地泥胎时,唯一能影响抓地力的因素就是车手技术。技术对抓地力的影响远远超过车胎品牌的作用,尤其是在全地形赛道上发动攻击时。可惜的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泥浆厚重地形的林道或者下坡专用车胎,在做选择时,车手不得不将就着使用为大行程单车设计的轮胎。当中行程的单车装上轻量级的轮子时,重力平衡又会出问题,这样的单车抓地力不够,只能顺着坡面往下滑了。&
不止如此,像Super Tacky Maxxis Wet Screams、Specialized Storms这两款车胎对平常的赛道来说,因过分注重抓地力而过于笨重,让整个轮组增加了6-7磅的重量,与之相比,轻量级的雨天专用林道胎(含内胎)只增重2.3磅。不同的轮胎效果真是千差万别,为了让车胎适应更多地形,很多下坡赛车手选择削掉胎面纹路,选择Specialized Hillbilly与Maxxis Swampthing的车胎也是不错的解决办法。
下坡专用车对车胎的要求与林道车很接近,很多雨天专用林道胎都要兼顾抓地力与轻量化,削掉部分胎面的橡胶以减轻重量,但要保留一些纹路保持抓地力。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一类车胎。
特殊地形 & 选择轮胎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地形,因为选择泥地胎时要按照地形来划分。例如,应对磨石粗砂岩地形与粘土地形的考虑应当有所区别,粘土吸水后几乎没有摩擦力,结构紧密的小径淋过雨后路况变化也很明显。有时候车胎的抓地力很有限,骑车就是一场降低风险的游戏。如何选择车胎,在雨天比干燥的天气里更为复杂,不仅要考虑环境因素,还得依靠车手对环境的判断。这也是车手选择提前到达赛道所在地的原因之一,通过修建赛道熟悉各种天然环境。如果只想完成赛道中心的路径,光头胎就能解决问题。
车手态度 & 很多车手在湿泥地里骑行时,心态没有摆正,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车胎抓地力与地面干爽时完全不一样,有这样想法的人要么是没经过调查随口一说,要么就是缺乏信心。从现在的技术来看,泥地骑行需要强调的是进攻性,对下坡专用车胎更是如此。对林道骑行来说,潮湿会让树根、石头、弯墙上的粘土降低车胎的抓地力,但归根到底,还是对车手调整重心、选线、胎压、避震调整、注意力、信心等多方面的考验。
林道车特殊属性 & 林道车特色—平地上要高速,上坡时要有滚阻,踩踏时要能积极进攻,重量要轻,车胎侧壁厚度,内胎的兼容性,当然还有价格。接下来的六个月,我们将考虑不同地形对车胎的需求,通过测试多款产品,确定有没有一款万能车胎。对140mm行程与160mm行程的单车对轮胎的要求是否一样,哪一款车胎抓地力最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 & 几乎没有厂家会削掉胎齿,全地形下坡专用车胎与林道胎之间有很多不一样,可能没有纯粹的泥地胎,但也没有半泥地胎。然而,下坡专用车胎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如果削掉胎齿的部分太多,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就只有胎身,摩擦力肯定会降低。骑车的时候,你在什么地方骑车、用什么方式骑车、骑的是什么车,都会对摩擦力有影响。也就是说,地形、技巧、轮宽都要考虑在内。我们发现轮胎宽度最小的一款Continental Mud King车胎与无内胎的Mavic窄轮圈是最匹配的。
前后轮搭配 & 在我看来,很多车手面对潮湿的环境时,会选择前轮摩擦更大的内胎,这样的选择未必合适,我认为只在摩托车越野赛中才适用。在单车上,改变重心才是掌控前轮的最好方法,轮胎在石头路中行进时与地面最先的接触点必须要非常准确。很明显,全地形车胎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大,前轮在树根和石块上的抓地力更为突出,后轮只要跟进就行。但选择轮胎不能只看一种地形,树立全局观更为重要。如果乱石赛段只有50米,而泥路赛段却超过两个小时,在这样的地形下,轮胎最好前轮与后轮都有较好的进攻性。在潮湿的环境下,相比后轮,将重心压在前轮更容易控制。经过比较平缓的弯墙时这一点尤其重要(但在更为陡峭的下坡弯墙上就不适用了)。刚下过雨的坚实路况上,你得把胎齿削掉一部分,因为全地形胎不能胜任这样的任务。我的建议是,如果前轮用了泥地胎,后轮也得跟着用。 & 泥地胎能在干燥的路面上使用吗?完全没问题,而且如果路面多尘、松软、多沙,泥地胎的效果会非常显著。法比安.巴莱尔(Fabien Barel)、尼克. 富尔洛斯(Nico Vouilloz)他们都曾用泥地胎在干燥多尘的世界杯赛场上荣获冠军。山姆.希尔(Sam Hill)在威尔士用时1分4秒夺冠,他的单车胎纹也经过削割。我们测试车胎时摔车了,我本该对这些进攻型车胎更小心谨慎的。接下来给大家展示的车胎,是我们经过测试之后,从这个季度的车胎中挑出来的最好产品。
这款新胎是在Athertons公司的协助下设计而成,Mud King是一款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产品。与Specializedd的Storm、Continental的Bontrager Mud X的相比更具攻击性,后两款车胎是经过测试的车胎中轮宽最窄并且重量最轻的产品。我们当初用140mm行程的单车对它进行测试,但是在地形复杂多变的情况下, 140-159mm行程的单车与之搭配效果最好。Mud King还会推出2.1版本与2.2版本的升级产品。 & 这是最经过测试后最具林道胎特色的产品,轮宽很窄,价格昂贵。事实上,当它安装在同样窄的轮圈上时,外观看起来非常漂亮。这款车胎碾压速度很惊人,比很多其他的产品手感要硬。Continental公司没有公布车胎的实际硬度,他们说数据可能会让人误读。抛开硬度不谈,相比Storm与Mud X,Mud King在树根和石头路上方向会偏移,但在弯墙上能产生更多摩擦力。这款轮胎的感觉非常好,到冬天时我还会用它给新车做测试。 & 适用范围:140mm行程的单车,最好是全泥地路况,在树根较多的情况下要看车手的控车能力,石头路段会比较吃力。 价格:44.95英镑
Bontrager的泥地胎一直备受好评,我们测试了两种硬度不同的产品,两款车胎的感觉非常接近全地形胎。Mud X与Storms在很多方面类似,但前者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而且性能更可靠。无内胎的Mud X组装起来很容易,重量也是超乎想象的轻,而且经久耐用。 & 我们给车胎的两个版本都做过测试,两款产品都在潮湿的路面有出色表现。但我们发现硬度稍弱的XR版本强度不够,在经过赛道中心简单的石头路段时,车胎很意外地穿孔了。我们肯定,Mud X应对全地形赛道时表现胜过XR,或许可以在地形复杂的赛道上前轮用XR胎,后轮用Mud X胎。只有在极端的地形上,这两款车胎的表现才会输给Trailraker,但考虑到速度时,Trailraker只能在赛道中心试身手,如果遇上更复杂的地形,它的速度很难提上去。 & 使用范围:全地形胎, Mud X强度更大 售价:32.99英镑
就像Bontrager两款车胎一样,Storm车胎也分别有针对前后轮的产品。面对粗糙的路面时,前轮用胎面更薄的S–Works,后轮用厚实的Control。这两款车胎非常出众,就算赛道上湿泥路段与干燥路段不断转变,它也能应对自如。Storm这两款车胎不仅速度飞快、轮廓完美,而且在我们测试的同样尺寸的产品中,它的重量也是最轻。Storm Control与更轻的Storm S–Works车胎也能在干燥的路面上使用,与Mud X具备同等的耐用性,甚至老化速度更慢。如果你想这个冬季进行一场野外骑行,Storm就是最好的选择。 & 适用范围:全地形,路感好 售价:29.99英镑
从防扎性来说,Medusa车胎的得分胜过前面的两款车胎,可以说是刀枪不入。就算在大山上骑一个星期,穿越险恶的石头阵地,Crossmark与High Roller Lust的外胎也不会被扎出洞。这款车胎特为坚硬的路面制造,乐于横冲直撞的车手一定要试试这一款超坚固的全地形外胎。 & 但是偏硬的Medusa轮胎在湿滑的石头路段与树根路段与地面接触面积很少,抓地力不够。外形、尺寸与Specialized、Bontrager外胎相似,但Maxxis这款Medusa的好处在于硬度很强,如果材质偏柔韧一点、纹路切割更深一点,也不失为一款能应对潮湿天气的林道泥地胎。这款车胎很快就会被新一代Beaver外胎所取代。 & 适用范围:厚实的侧胎非常适合喜欢横冲直撞的车手使用。 售价:47.99英镑
这款Cedric Gracia(统称CG)软轮胎最后才到我们手中。胎纹让我们感到很满意。这可能是Panaracer旗下产品中胎纹最密的一款车胎,侧壁很薄,据说在沙地或者泥地中能陷得很深。 & 有两个尺寸,2.1寸的越野胎和2.25寸的全山地胎。我们分别用140mm行程与160mm行程的单车装上CG外胎,车胎的表现给我们的印象非常好。过弯墙时车胎的抓地力可与Trailraker相媲美,很奇怪Trailraker这款外胎在Panasonic旗下地位并不受重视。我很好奇2.25寸外胎(750g)在硬地上的侧壁力度有多强。两组外胎表现都很好,但大尺寸胎在潮湿地面上具有明显优势。CG的小尺寸车胎(640g)与Storm车胎相比,虽然性能很接近,但细微处赶不上Storm。总的来说这款车胎很好,但我们希望2.25寸车胎强度能与Trailraker比肩,2.1寸车胎的侧壁强度还需稍作改进。即便如此,这款车胎也是享受骑行乐趣的上上之选。 & 适用范围:全地形,适合夏天干燥的尘土地段 售价:39.99英镑
出类拔萃的泥地表现是这款车胎最明显的特征,“泥地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倘若说它完美无缺,似乎有点不可信,不管经过弯墙、还是转角,都能实现速度与稳定的统一。与Swampthing、Storms、Mud X几款车胎相比,用Trailraker车胎经过乱石或者树根路面时必须要非常小心,但这款车胎优越无比的进攻性远远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制动能力非常出彩,再加上全方位的高强度,Panaracer这款车胎比其他几款重量上落在下风,但它绝对是山地车手的有力武器。 & 价格偏高,但Trailraker车胎质量上乘。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什么地形才能让这款车胎派上用场呢?这并不是一款为林道车服务的轮胎,并不会经常在泥地或者石灰岩地形上使用,它适用的是纯天然的赛道,如果你用它玩泥地下坡,重量就不会成为负担,与林道车搭配也相得映彰。 & 适用范围:偏向下坡与林道骑行 售价:39.99英镑
瑞士Onza品牌下的Greina车胎完美的平衡了轮宽、柔韧度、进攻性与轻量级。不管是泥地、乱石、树根,这款车胎都能快速、稳定的通过。Greina车胎介于林道与速降之间,相比很多重型的DH车胎,Greina车胎(690g)其实重量还算轻便,质地偏软。 & Greina轮胎与其他几款不同,专为泥地量身定做,在比较险峻的道路上很受限制。这款车胎指向性非常强,抬升地貌与Enduro是它的最佳战场。车胎的表现非常好,在颠簸的树根上、光滑的石头上都能有很大的摩擦力。Onza车胎的速度比Trailraker更快,而且胎面花纹更深。我认为轮胎侧壁的厚度还需稍微加强,否则会在某个时候意外爆胎。 & 适用范围:160mm行程单车,在石头路面比纯泥地的速度更快 售价:46.99英镑
Swampthing是此次测评中轮廓最大的一款车胎(2.35寸),具有最好的吸震力,支持乱石与树根扎堆的下坡地形,不会像窄轮胎那样容易偏离方向。与同系列的Super Tacky轮胎相比较,60A的Swampthing从滚阻上考虑具备更快的速度,但抓地力有所欠缺,但你不必用这条胎去玩急剧的下坡。我们用Swampthing60A在法国雷杰(Les Gets)的阿尔卑斯之战(Alpine Battle)做过测试,结论是,这款车胎在复杂的地形上表现惊人。 & 所有参与测试的车胎中,Swampthing在各个方面表现均衡,适合经常出现在路况复杂的天然赛道上的车手。它的轮宽不像Trailraker那么窄,但方向控制感更好。Maxxis的这款轮胎侧壁非常薄,如果对这一点感到不满意,Super Tacky车胎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但我认为这两款车胎表现已经很完美。 & 适用范围:距离路程较短的下坡赛道 售价:29.99英镑
Hutchinson公司出产非常卓越的车胎,并花了非常大的功夫在下坡专用的Rhino车胎上,大尺寸的Toro车胎也让我很期待。但不知为何,Torro车胎比其他2.35寸的车胎稍重,1000g的重量让它能适应的地形范围更广,与这次测试中主要适应林道车/Enduro的轮胎不太不搭边。测试Continental的车胎时,我们没有拿到车胎的硬度数据,而Toro车胎的硬度和Continental车胎的硬度相当。低温条件下,Torro车胎完全没有Storm所具备的优点。2.35寸的车胎抓地力并不是非常强,与2.15寸的Hutchinson高硬度窄轮胎差别不大。 & 适用范围:喜欢直冲的车手可用它征服地形复杂的路面 售价:49.99英镑
型号 尺寸 重量 织网密度(TPI) 胶材硬度(Duro) 价格
Continental Mud King 1.8 530g 240 n/a ?44.95
Specialized Storm S–Works 2 530g 120 60a ?29.99
Specialized Storm Control 2 590g 120 60a ?29.99
Bontrager XR Mud 2 560g 120 49/47 ?32.99
Bontrager Mud X 2 610g 120 62a/55a ?32.99
Maxxis Medusa LUST 2.1 710g 60 70a/62a ?47.99
Panaracer CG 2.1 640g 66 n/a ?39.99
Panaracer CG 2.25 750g 66 n/a ?39.99
Panaracer Trailraker 2.1 840g 66 55a ?39.99
Onza Greina 2.25 690g 120 55a ?46.99
Maxxis Swampthing 2.35 780g 60 60a ?29.99
Hutchinson Toro 2.35 890g 66 n/a ?49.99
& 在潮湿环境下选择轮胎要综合考虑骑行风格与赛道状况。如果选林道胎时加上这一条,确实可以缩小选择范围,但也引出了更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速降车面对潮湿天气的选择要容易很多,上文中也提到过,下坡齿胎具有更大的抓地力,但能适应全地形的轮胎的种类更少。全地形林道胎有更多的选择,但能在泥地条件下保持高速的选择也不多。 & 湿粘土是潮湿天气中最艰巨的挑战,目前还没有轻量级的林道胎,通常都很难与下坡专用胎的软硬度与进攻性相匹敌。Panaracer与Swampthing这两款车胎与下坡专用车胎最接近,但通过弯墙时抓地力很欠缺。这时候车手的技术、单车的设置、轮胎气压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
& 松软湿润的粘土、混合了泥土的石头与树根其实是很简单的游戏。所有1.8-2.1寸的轮胎都能与140mm行程的单车搭配使用。而像Mud King这样的全地形胎、硬度更大的Storm、Mud X、柔韧的CG都堪称完美。你也可以将这些轮胎安装在160mm行程的单车上,只是在经过石头和树根障碍时感觉比较明显。2.25寸的Panaracer轮胎表现非常好,尽管我们仍然会质疑它过薄的侧壁,从这一点来说,Swampthing物有所值,因为抓地力确实更好。如果用于全地形赛道,以上这些车胎都是值得推荐,只是Mud King在硬度上还需提升。英国所有的赛道中心都能将它们派上用场。 & 那么大尺寸单车呢?不要忘了,胎压、轮圈形状、轮宽都会对抓地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没装内胎之前,还要试验不同的胎压。车手在确定胎压前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地形因素。在回答大单车的问题之前,请记住,超过160mm行程的单车可以同时保持速度与抓地力。如果是用于竞赛,我肯定会考虑表格中重量更大的轮胎。 &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Enduro赛场,依然有很多问题还没解答。下坡齿胎在平路转弯和弯墙上都会有更强的进攻性,但硬度不够的车胎肯定会在平路上拖慢你的速度。假设车手在比赛之前就计算过各种地形所占的比重,这时候他们对赛道的了解程度便开始起作用了。如果是参加英国的比赛,我一定会选择Trailraker,因为赛道常年处于松软又湿粘的状态,有爬坡,也有平地。只有赛道全都是下坡时我才会选择下坡齿胎。像前面提到的,我主要考虑地形的构成比例,在平地上保持高速呢,还是在泥地里保证抓地力,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赛道上石头比较多,那么还要考虑轮胎的硬度。 & 最后还有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我们发现,同样的外胎、同样的内胎、同样宽度的轮圈,但在不同的单车上效果很不一样,在某些单车上能骑的稳稳的,但在另一些单车上就会摔跤。我相信,造成如此不同的效果可以归为几个原因:轮胎接地面承受的重力、单车的长度、内胎压力、还有轮圈形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轮胎的抓地力……当然,我的结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对赛?z??Б??C??便开始起作用了。如果是参加英国的比赛,我一定会选择Trailraker,因为赛道常年处于松软又湿粘的状态,有爬坡,也有平地。只有赛道全都是下坡时我才会选择下坡齿胎。像前面提到的,我主要考虑地形的构成比例,在平地上保持高速呢,还是在泥地里保证抓地力,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赛道上石头比较多,那么还要考虑轮胎的硬度。
& 最后还有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我们发现,同样的外胎、同样的内胎、同样宽度的轮圈,但在不同的单车上效果很不一样,在某些单车上能骑的稳稳的,但在另一些单车上就会摔跤。我相信,造成如此不同的效果可以归为几个原因:轮胎接地面承受的重力、单车的长度、内胎压力、还有轮圈形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轮胎的抓地力……当然,我的结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牌子的轮胎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