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去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合适吗

从临沂市怎么去竹泉村旅游度假区_百度知道
从临沂市怎么去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乘坐竹泉旅游度假村专线公交车就行,到了沂南车站后,到那里就看见景区的指示牌了。开车的话走沂蒙路一直向北直达沂南西外环先乘坐临沂-沂南的客车
哇哈哈!!这个我最清楚!!!顺着沂蒙路一直向北开!!!注意是一直向北开!!!!!!!!!!大约至少开1个半小时,80以上。。在过一个沂南镇的时候,注意向右北方向,因为正北没有路,右北有个桥,过桥在向北开然后过一个限高的杆的时候,向西北方向开,同样是正北没有路一直向北开,开到一个三岔路口,旁边有个加油站,向右开,开大约1公里,你可以问问路人了问了路人,在一个小路口继续向北开2公里大约,你还可以问问路人了问了路人,再从一个小路口向西开,大约2公里,就到了注意,进入沂南以后,各个路口都很小,而且没有标志,你要多问问路人嘴巴好听点,递根烟,要不他给你指个瞎道,你就哭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竹泉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逍遥休闲的好去处&——竹泉村印象
&&&&&&&&&&&&&&&&&&&&&&&&&
撰文& 老竹箨
休闲逍遥何处去?沂蒙山中竹泉村。
竹泉村是一个地处半山区的小古村落。称其小,因为村子人口不足五百,面积不过百亩。谓其古,因为这里元明时期就有人聚住。论其山,村子北有玉皇山,东有凤岭和皇岭,中有突起的石龙岭。龙首西侧,一眼清泉,四季喷涌。龙尾西侧,从山体窜出一股泉水,顺势沿街巷流淌。龙尾东侧,冒出多股细泉,形成一个诺大的汪塘。村民自古散落居住在石龙岭两侧,形成两个自然地小村落。随着人口繁衍,两个自然村落逐渐在龙首前汇聚起来,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村子。村民多数姓高,祖先是明朝时期从沂河岸边的西流村(今沂南县大庄村)迁徙过来的。现存的高氏始祖碑记载,那时村名叫泉上庄,这大概是泉水四溢溪流遍地的缘故吧。&
进入古村,首先要走过竹泉河上的“凤仪桥”。半圆的石拱桥,到映在水面上,犹如即将浮出水面的一轮明月。明朝末年,嫁给高氏族人的郡主曾经从这里过桥进村,所以当时的小石桥就有了“凤仪桥”这个文雅的名字。导游介绍说,“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进入竹泉村的客人,就是远道飞来带来吉祥的凤凰。从凤仪桥进入竹泉村,必定花好月圆,龙凤呈祥,地久天长。&
站在凤仪桥上正好面对凤岭高处的“凤凰阁”。凤凰阁是一座明代风格的三层楼阁。登临凤凰阁,远眺群山,会见到层峦叠嶂的沂蒙山风光;俯首村落,会见到若隐若现的竹林茅舍。静下心来,还会听到近处的潺潺流水声,远处的牛羊欢叫声。登阁尽收眼底的美景、登阁游目骋怀的愉悦、摆脱红尘羁绊的,难以言传,只有亲自去体验一番才可能有所领悟。&
凤岭下是悬崖瀑布。天然的岩壁上,水量不大但宽达二十几米的水帘,自崖顶灌木丛中飞出,三跌而落入荷塘。虽然没有震撼心灵的轰鸣气势,但那仙境般的飘飘渺渺却使人难以忘怀。荷花塘北端有一座小巧别致的“荷风亭”。夏季到来,朵朵红莲犹亭亭玉立,如无数仙子在莲叶铺就的绿台上轻歌曼舞。但荷风亭的对联却写到:“一朵红莲三千水,半弯明月满亭风。”是寓意着千百朵莲花中有一朵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还是寓意着这一朵红莲就你的一颗童心?&
走过检票口,竹林夹道中有一座残旧的石牌坊。据高氏族人说,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两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天子登泰山的事宜,去泰山时路过。早就对泉上庄慕名的郑板桥,因为公务紧急,只好满怀遗憾匆匆路过。第二次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弃官回扬州时,在这里无羁无绊地住了几天。因为两年前乾隆皇帝已经来过,并御赐竹泉村之名,应族人盛情邀请,郑板桥题写了“竹泉村”三个字。二百多年过去了,当年为镌刻郑板桥题字而建的石牌坊,虽已残缺不全,但依然诉说着当年的荣耀。坊上的字迹虽有些漫漶,但依然见证者竹泉村的魅力。走过牌坊,就标志着进入竹泉村了。
竹泉村的韵味在竹。据高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迁来的时候,泉池周边就有竹林了。那些竹子虽然比较矮小,但属于早就居住在那里的人家所有。竹子是他们财富的象征,繁衍的标志,所以从不外移。新来的高家,虽然县内的望族,也只好望竹兴叹。后来,在安徽六安做知府的族人,从六安带回来了竹子,栽在长辈的院内。南竹北移,居然落地生根,第二年就长出新笋,显出异常旺盛的生机。高氏族人认为这是外来族姓兴旺的征兆,便家家移栽,精心呵护,六安竹很快发展起来,超过了原有的竹种,高家也逐渐成了村里的望族。所以从那时起,分家立户时在新院子里载上几株竹子,就成为村民的习俗。竹随人走,人随竹旺。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竹子无处不有,郁郁葱葱,成为江北少有的景观。
竹泉村的灵魂是泉。村子西北不远的三山沟,有一块汉昭帝刘弗陵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的画像刻石,刻着大小两只凤凰。传说凤凰非梧桐不落,非竹籽不食,非醴泉水不饮。竹泉村的人说,那时三山沟的凤凰就曾到这里来饮甘冽的清泉水,吃一百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的竹米,吃饱喝足后栖息在凤岭高大的梧桐树上。村里的人还说,这眼清泉不仅引来了凤凰,也引来了人间之龙皇帝。乾隆十六年四月,皇帝弘历第一次下江南,路过沂州府也就是今天的临沂市。沂州知府深知圣上喜欢游历山水,更喜爱品茶论水,就收集了沂州境内名泉之水供皇帝品茶。当皇帝品到这里的泉水时大加赞赏,细细询问产地。第二天,乾隆帝一身文士打扮来到泉上庄。他被这里子民的安逸生活所兴奋,被这里的翠竹醴泉所陶醉,也被这里的风水格局所震撼。他对围观的村民说:“泉名‘龙泉’太俗气,村名‘泉上庄’太土气。翠竹成林,清泉若轮,泉名莫若‘竹泉’二字有味,村名还是‘竹泉村’最雅。”说吧索笔墨纸张写了“竹泉”二字,略加思索又口吟一联:“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泉上庄的老百姓知道是皇帝赐名后,就恭敬地将题字刻碑立在了泉子边,村名也改为“竹泉村”。为了再现这段历史,景区在竹泉池边新建了“宸翰亭”,将乾隆皇帝的题字重新摹刻到了亭内的巨石上。石龙回首处的竹泉与龙尾西侧的龙尾泉和凤岭北端的凤尾泉&,共同形成了石龙山两翼三环九塘之水,泉水在村前汇集到“朱雀潭”中,形成了关锁不漏的风水格局,再流入竹泉河里,形成了源盛流长的历史长河。
竹泉村的品位是村。石龙山龙头前弯曲的街道,从龙头前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就像两跟龙须,老百姓叫做龙须街。街道中间是浅浅的水溪,源自凤尾泉的溪水,顺着石板铺成的路流向竹泉河。夏日,过往的游客无不被吸引得脱下鞋子,赤脚踏水前行。龙须街的两边,是原汁原味的民居。卵石垒起的院墙、片石或块石砌成的房子,还有那院内的石磨,院外的石碾,街边的石凳子,随处可见的石牛槽、石猪槽,处处给人一种古朴浑厚的美感。院内,老太太兴致勃勃地为游人表演纺棉花,老爷子用长满老茧的手娴熟地把竹竿劈成竹篾子,编制成竹篮子。棚架上吊着圆圆的葫芦,长长的丝瓜。不经意间,火红的大公鸡猛地跳上墙头,一声啼鸣,惹得游人忙不迭地举起照相机。古朴的街道,古朴的民居,古朴的民风,处处透出一种宁静恬适的美。
石龙岭西侧是幽静的休闲居住,取名“梅竹幽境”。雅名中含个“梅”字,是因为靠近竹泉河东岸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梅缘”的庭院。三进四院内,三个院落栽植梅花,一个院落栽植莲藕。下榻其中,必定“梅缘沁,。”明朝末年,高氏族人大名鼎鼎的髙名衡就曾在这个地方盖了几间茅屋,侍梅弄鹤,暂避红尘。梅竹幽境中,不仅有可供游客集中居住的梅园宾馆和竹箨居宾馆,还新建了许多供游客分散居住的农舍小院。这些矮墙茅屋,外表与民居并无大大区别,但室内设置确是蔚为大观。有的装修精细,空调、淋浴、席梦思,一应俱全,堪比星级宾馆。有的土味十足,木床、土炕、地八仙、小板凳,返璞归真,一如民居农户。院子里,有的种着时令蔬菜,有的栽着葫芦丝瓜。偏房是厨房,农家炊具一应俱全,还配备着担水的钩担和水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这里,白领蓝领,各寻所需。骚客俗人,各得其所。住在这里,你不由自主的就成了这个家的主人。&
&石龙岭东侧是竹泉村的商业区,分区叫做“田园闹市”,俗称叫“丽水街”。凤尾泉之水自北而南潺潺流淌,沿水而建的商业街两侧有窑货铺、铁匠铺、榨油坊、煎饼铺、豆腐坊、小吃店,有酒吧、茶馆、咖啡屋。这里的“闹”,不是霓虹灯的晃眼闪烁,也不是现代音响的震耳欲聋,而是沂蒙山区逝去的时光的回溯,是被现代文明淹没的作坊商铺的再现。这里是饕餮客的美食园,采风者的风情园,休闲者的逍遥园。
古村内有特色小餐馆,也有高雅的大饭庄。龙尾泉边上有一组水上建筑,名叫“竹米园”,是游客餐饮中心。竹子是多年生禾本植物,终生只开一次花,而且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开一次,竹子开花结的籽叫竹米,可食,味美。园子毗山邻泉,翠竹环绕。泉水从园子流过,大厅内,餐桌环池而摆,人与鱼同乐;包间中,餐桌置于玻璃地板之上,鱼与人同欢。罕有的雅趣,难得的美味,叫“竹米园”再恰当不过了。&&
高家出过驸马,至今,高姓族人仍引以为自豪。老百姓所说的驸马,是竹泉村高家先祖的六弟,实际上是明朝青州衡王府王爷的女婿,那时叫作“仪宾”。所谓“皇姑”“公主”,应该称作“郡主”。住腻了高墙深宅的仪宾与郡主,奏请王爷到泉上庄游玩,结果是留连忘返,乐不思归。后来小夫妻奏请王爷在这里建了别墅,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月,冬玩雪,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几百年过去了,老百姓祖祖祖辈辈尊称他们为皇姑和驸马,档次不怎么高的乡间别墅也被恭称为驸马府。驸马府,就建在石龙岭的西边,前有清泉水,右临农家院,院外翠竹摇曳,院内奇花飘香,庭院主人快活的心境,可想而知。现在,驸马府内每天定时演示公主驸马入府仪式,不定期预约承办现实的结婚典礼。在驸马府举行结婚仪式,做一回公主驸马,当是人生难忘的时刻。
竹泉村东部是凤岭和皇岭,现在已辟为“三分乐土区”。山岭上有板栗园、李子园、石榴园、杏园、山楂园、樱桃园。春日,桃花红李花白芬芳争艳。夏秋,硕果累累,清香遍野,沁人肺腑。凤岭之巅矗立着三层十五米高的凤凰阁。登阁放眼,可远眺蒙山层峦叠嶂,可俯视古村竹林茅舍。凤凰阁下,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多个水池,组成了岭上水乐园。游乐项目有青年趋之若鹜的“水上险道”、“水枪攻战”,有少年乐此不疲的“与鱼同乐”、“战船激战”,有儿童天趣盎然的“沙里淘金”、“荡秋千”等,还有富有现代气息有惊无险的“滑行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少咸宜的项目——林间漂流:从凤岭最高处,乘坐漂流艇,顺势而下,一会钻入幽洞,一会坠入雾中,一会曲折回环,一会飞流直冲,一会艳阳高照,一会细雨蒙蒙,兴趣正浓,漂流艇已漂过九曲十弯,行程1500米,到了凤岭之下。皇岭南段是野炊营地,直径20米的大团瓢周围,散落着或方或圆的20多个小团瓢。团瓢是园形的草房,也叫团瓢屋,是沂蒙山区过去常见的一种房屋类建筑。屋顶象山区农民常戴的斗笠,上面覆盖着山草或用麦秆勒成的草苫子。屋型或方或圆,也有的仅用四根木柱支撑,木柱间砌上三面矮矮的石墙。由于造型近似葫芦瓢,因此,当地人叫它团瓢屋。在农村,这种团瓢屋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皇岭上的团瓢屋是给游客准备的。&谷坊中垂钓的收获,山林涉猎区内捕获的战利品,都可以在这里自行加工,野炊野餐。皇岭上已建起了时下风行的真人CS枪战场,时兴的迷你高尔夫球场已预留出场地,正在筹划中。在迷你高尔夫球场上优雅一番,在CS枪战场粗犷一阵,然后自收自获,自炊自餐,将是别有一番风味。
竹泉村的景观,我难以一一描绘。竹泉村之美,我无力以自己的文字表达。借著名小小说作家高军先生《竹泉赋》中的两段描述,作为对竹泉村美景的总结吧:
泉上古村,竹下新居。东有金玉泉水朝夕潺湲吟唱,西有刻石凤凰四时翩跹起舞。竹林茂密,逶迤于高低错落之间,竿竿气贯青霄;泉水涟漪,荡漾于曲折回环之中,声声韵成漱玉……驻足汲水,流连忘返,心气渐平似竹静。留宿听竹,饮酒赋诗,灵感湍飞如泉涌。
造化已奇绝,匠心尤精妙。凤仪桥上群贤毕至,竹泉坊下洞天豁开。凤岭凤凰阁,三跌飞瀑,伴奏阵阵蛙声;荷塘荷风亭,一弯新月,拨动田田莲叶。朱雀潭,汇三环六溪九塘之水,关帝庙,立伏魔护国协天帝君……&梅缘幽境,花香入户可作伴;竹箨静室,月影横窗疑为邻。竹丽叶酒肆,醉中又呼朱丽液;竹米园饭庄,归来常思竹米源……丽水街,旗幌随风,犹如清明上河;余乐塘,儵鱼自乐,恰似庄子濠梁……玉水谷,放浪形骸,超然无我;远人村,采菊东篱,远眺南山……君之莅临,定会兴对竹之叹、临泉之感,当晤奇诡壮丽之景观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73
威望2729 金钱473 积分2729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128 小时
高级编辑, 积分 2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1 积分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1:11 上传
(1.92 MB, 下载次数: 8)
11:11 上传
下载次数: 8
一个叫竹泉村的地方,家家泉水,户户翠竹......
沂蒙乡村旅游网
威望2694 金钱628 积分2694精华2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75 小时
高级编辑, 积分 2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我怎么想到小桥流水人家
威望2729 金钱473 积分2729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128 小时
高级编辑, 积分 2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1 积分
今天又下雪了!
一个叫竹泉村的地方,家家泉水,户户翠竹......
沂蒙乡村旅游网
威望2209 金钱280 积分2209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143 小时
高级编辑, 积分 22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1 积分
竹泉村,家家泉水,户户翠竹,四季美景
威望164 金钱24 积分164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34 小时
助理编辑, 积分 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威望2729 金钱473 积分2729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128 小时
高级编辑, 积分 2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1 积分
怀念雪啊!
一个叫竹泉村的地方,家家泉水,户户翠竹......
沂蒙乡村旅游网
威望744 金钱102 积分744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在线时间40 小时
主任编辑, 积分 7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6 积分
竹泉村,家家泉水,户户翠竹,四季美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泉村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