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太极高手解答,浑圆桩要领为什么是收臀弓腰?

太极拳内功 太极妙 帮你打通任督二脉
点击上面的图片查看300多个被打通任督二脉后的真实聊天记录感受。
&&&&本网站全部文章内容都是自己得了糖尿病以后,通过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学到的各种降血糖的常识。
&&&&让自己不但重新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而且还学会了很多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全部围绕太极妙、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提高性能力、牛更草降血糖等,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接触过的老师、师兄弟、以及引导打通任督二脉后的各种人物,编写的原创文章。
&&&&国内第一个中国太极拳内功网原创内容网站,希望大家喜欢,批评指正
行是行为 善是无私
&&&&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
&&&&与对方没有关系
&&&&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自《周易坤文言》。
&&&&太极拳是太极拳架、太极术、太极道的融合体。这里的太极架指的是形体动作,太极术指的是内功心法,太极道指道德修养。  
&&&&凡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希望可以通过牛更草这个偏方控制住血糖,不再吃降糖药物。
&&&&希望我的善举可以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和快乐。
&&&&&&&& 文章内容
太极一章-第四节太极推手功夫修炼-无极真气运行法-快速打通任督二脉
【不用亲自见面,只需要通过qq语音90分钟左右,利用太极拳无极而生的原理,用无极真气运行法,帮助各位肢体太极操者快速进入无极状态,快速练出气感,打通任督二脉,练出太极拳内功。】中国太极拳网太极妙QQ:
太极推手功夫是由低、中、高三种姿势的静力桩和动力桩
及多种辅助功法组合而成。修炼时层层渐进,节节升级;运作时神明变化,千姿百态,吞吐开合,刚柔相济,松实变化无穷。
而生生不已,枚往无吸,乃容天地之一大太极于人身之一小太极,莫不是由桩功生发衍化而来。古人将太极八卦五行说演于武术,以坎、离、震、兑、乾、坤、良、翼分别列为拥、拼、挤、按、采、例、肘、靠八法。人法主要是八种元劲的动作,久练精熟者合八为一乃成为一气的太极圆劲。圆劲是元劲凝聚而成的,二者具有层次的不同。元劲与人体日常所用的力有质的区别。它们的区别及其八法的动作将在后章讲述。八法的运作离不开桩步的配合,也可以说桩步是八法的基础。推手功法以金、木、水、火、土为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八法与桩步,合之为十三势,太极功法也不离此八卦阴阳颠倒循环之理。太极推手功夫是以静力桩、动力桩修炼为基础,进而求得八法运作精熟,合成十三势,混元一气,先天逆运随机变化的太极大道。
太极推手功夫的核心是静力桩功,静力桩的精髓是五行桩,太极推手功夫的基本间架(即五行桩)是依据太极图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之理而定的桩式。立桩时,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个方位的劲都包含在一个式子里。基于此,演化八法十三式,周而往复、滔滔不绝、意体合一者,方进人太极功夫的无极境界。对于初练者,应从太极推手功夫的基本功&静力桩桩功练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向上攀登。静力桩功是修炼太极推手功夫的基本功的第一个台阶,修炼者务必高度重视,认真修炼。
下面我们就谈谈推手功夫的功理、功力与功能及其修炼步骤和要求等诸方面的问题。
一、太极推手功夫的功理
如前所述,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定之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法。且将五法视为一身之根基,在对抗技击中转变调整、变化万千,不至窘迫者,莫不是步法的作用。
拳谚说: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在于步,可见步法的重要。
静力桩是依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原理及太极推手特定的姿势而制定的桩式。由此静力桩特定的身姿脚位使前后左右五种劲别聚集于一身,运作时无论从哪个方向施加大力量,都有相应的劲力迎接。修炼精熟者,则根基深厚,力撑八面稳如泰山。调整转移时,纵横高低,进退反则,皆随势随机中定自如。
如此不失平衡,方能随机应变,制胜于人。
一项优秀的对抗性运动都有其相应的基本间架,太极推手功夫也是如此,它所修的基本间架为静力桩中的五行桩,五行桩分为低、中、高三种桩势,能够在推手技击中实现高、中、低;大、中、小全方位的瞬间定型。太极五行桩功的低、中、高三种功法,形分为三而实侧为一种桩势,练时一分为三,用时则合三为一。
由此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乃是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之理。五行桩的基本间架用于技击对抗,不论身势高低都可灵活多变,转换迅速,当高则高,当低则低,高来高迎,低来低就,随机应变,身无缺陷,圆满无亏,千变万化,用之不尽。
二、推手功夫功力的形成太极推手功夫功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低桩到高桩的修炼过程。
静力桩功先由低势桩练起,再习练中势桩,然后再练高势桩。这
是因为,低势桩的身姿较低,腿部压力较大,对改变各部肌肉、关节的功能有较大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很快地增强腿部力量,稳固下盘,为其他阶段的练习莫定坚实的基础。再者,身姿过高,身体重心偏上,脚根飘浮,其功力较弱,经不住大力的冲击,平时只练高势桩,对抗中的情形千变万化,若突然将身姿放低,则腿部力量不够,而造成底盘过软.再者因平时未曾练过低桩的运作,一旦身姿放低,也常会措手不及,造成背势,易为对方乘虚而进。有了一定的低桩基础后,再修炼中势桩,这是因中势桩比低势桩身姿高了许多,两腿的负担减轻了一些,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在保持低势桩稳固的基础上,可增加前后、左右、上下的灵活性,使功力更进一步增强。有了低、中势的功力修炼之后,再修炼高势桩,随着身姿的升高,两腿的负担随之减轻,再经一段时间的练习不仅能保持住原低、中势修炼的功力,而且可使身体更加灵活多变,全身功力增长。假若身体姿势过低,相对运转变换不灵,少于变化不说,而且始终保持低势,则体力消耗大、不能持久,对抗时间长了。易被大力所压垮。所以在平时修炼中,应以低、中、高姿势,按照三步功夫,一级一级相继上升级修炼。以逐步改变肢体神经、肌肉、关节的机能,使之能承受更大外力的冲击波。如此循序渐进,逐步练习是较为科学的修炼程序,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人高级功夫的境界。
在修炼太极桩功之前,必须先站自然桩,自然桩是放松桩,旨在将人体后天形成的拙力全部松出,净化身体。拙力不除,则内劲提炼不出来。静力桩是提炼内劲的阶段。通过前一段自然桩的放松,仿佛身上软弱无缚鸡之力.才能进行其他五行桩的修炼&由无力练到有劲,由小劲练到劲大。此时的&劲&已与之前的&力&有了质的差别,从自然桩到五行桩的修炼过程,是完成换劲的过程。这个过程修炼得如何,是功力能否增长的关键,
也是进人高层次功夫的必由之路。
三、太极推手功夫的机体反应
太极推手功夫是循序渐进的修炼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许多疲累和汗水。它不仅是对肢体的锻炼而且也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练。修炼者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髻如.在初练低桩势时要求上松下实、胯以上腹、胸、肩、臂等部位放松,而胯以下大腿部、小腿部两脚掌实,这就会造成两腿部出现热、胀、酸、痛等难受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初练时机体的肌肉、关节不适应造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逐步减轻。低势桩主要是锻炼腿部的功力。这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牢固了方能层层叠筑,越盖越高。因此练习者应认识到这一点,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闯过这一关,等到练中势桩时,身姿高了,胯以上部位放松了,腿部的酸痛感也就会随之减轻和消失。到修炼高势桩时,自两脚以上部位,周身全部放松,此时要求身体稍前倾,修炼全身的整体功力为主,则会出现松静自然、舒服轻爽,只是脚掌、脚跟有些酸痛的感觉。再通过一段时间的修炼,肌肉关节的承受力就会逐渐增强,肌肉由细变粗,由脆变硬,富有弹性,自身的爆发力随之增长,身心也得以净化,人体机能得以改善。这时会有劲力倍增,浑身是劲,极富松弹,周身轻灵,精力充沛的感觉。但也有些人,练功时会有便意,虽有便意也属于正常。
四、静力桩(定步桩)练法静力桩是太极拳内功功法,是一种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神
意保持于一定的状态、静止站立的练习方法。经常练习站桩可达到形体放松、神意安然、调节呼吸、内气顺畅、通畅血液、舒和筋骨、温养肌肉、疏通经络,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和锻炼等效果。还可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腿部的坚固和柔韧性,改善内脏器官.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强身和益智的目的。站桩既能使人体平衡发育,调节和增进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又可培养人体本身的所特有的内在力量。站桩可以蓄力于全身.为推手、技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拳谚有&百练不如一站&&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之说。拳理中又有&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的精辟论述。由此可见,站桩是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高技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无极桩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
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额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R,双目微闭(图3-5)o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梢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外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休姿势,增强腿部力量。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二)太极桩
太极桩也称为三圆桩又称浑圆桩。是太极拳桩功中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手
平端于身体两侧,前臂与地面平行,两臂成环抱,掌心向内,掌指相对,相距同肩宽,虎口张圆,手指自然弯曲,口轻闭,舌抵上聘,双目微闭(图3-6)o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自然弯曲.圆档松胯,头正脊直,沉肩坠肘,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吸气时,体会两掌间的相互吸引力;呼气时,体会两掌间的相互排斥力。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拥劲,提高听劲的能力。能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扶虎桩
扶虎桩又称按球桩,是太极拳常用的内功功法之一。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手向上提起于体前,高与小腹平,掌心均向下,虎口张开斜相对,口闭合,舌抵上牌,双目微闭(图3-7L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自然弯曲,圆档松胯,头正脊直,松肘坐腕两掌心含空,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想象两手将两块木板慢慢按入水中;呼气时,想象两木块从水中向上浮出水面。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之内劲和两手的听劲能力。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四)推山桩
推山桩又称朝阳桩,是太极拳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双手抬起,高与胸平,两臂弧形微弯曲,两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口闭合,舌抵上腮.双目微闭(图3-8).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自然弯曲,腰胯松沉,头正项直,沉肩坠肘,塌腕展指,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两手用意前推,此时的前推是两手前推而没推,意动而手不动,并用心体会空气对两掌的阻力;吸气时,两手用意回抽,此时的抽手是意动而手不动,并用心体会空气对两手的阻力。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可稳固根基,增长功力,提高两手听劲能力。能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五)托塔桩托塔桩又称大字桩,是太极拳重要的内功功法之一。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臂侧平举,两臂微弯曲,两手略高于肩,两手手心均向上,手指斜向外,口闭合,舌抵上R,双目微闭(图3-9),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自然弯曲,腰胯松沉,头正项直,沉肩坠肘,掌心含空,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想象两手各托一塔,有下坠之感。
5.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稳固根基.增长
两腿、两臂的力量.使身体放松,端正姿势。收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六}四象桩
四象桩也称四向桩或称为侧推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臂侧平举,高与肩平,掌心均向外,掌指斜向上,口轻闭合,舌抵上聘,双目微闭(图3一10)o
2.要领:十趾抓地,脚心含空,两腿自然弯曲,沉胯档圆,头正项直,沉肩坠肘,坐腕展指,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两臂有
外撑的感觉;吸气时.两臂稍有回收的感觉。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稳固根基,增长两腿、两臂的力量和周身的整劲,使身体高度放松,端正姿势。提高两手听劲的技能。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七}贯顶桩贯顶桩也称为罩顶桩或上合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臂上举,高过头部,掌指向内,掌心斜向下,虎口撑圆相对,两臂环抱成圆形,口轻合闭,舌抵上聘,双目轻闭(图3-11)o
2.要领:十趾抓地,脚心含空,两腿自然弯曲,立腰沉胯,头正项直,两臂撑圆,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想象天空中清新之气,由头顶百会穴源远不断地沿任脉贯入丹田。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I-2次。
6.作用:稳固根基.增长两腿的力量,可使丹田之气充盈,全身高度放松。能收到健身强体的效果。
《八!托抱桩
托抱桩又称养丹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手自然在体前抬起,与小腹同高,掌心向上,手指张开,如托球状,腕部放松,双臂弧形环抱,口轻闭合,舌抵上愕.双目微闭(图3一12)O
2.要领:十趾抓地,全身放松,两腿自然弯曲.头正身直,腕部松平,两臂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吸气时,想象清新之气由头顶百会穴沿任脉进人丹田;呼气时,想象丹田内充盈。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稳固根基,增长腿部的力量,使丹田内气充盈。
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九)托天桩托天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I.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上举于头上方,掌心向上,手指斜向内,掌心内含,如托天状,目视上方(图3-13)a
2.要领:十趾抓地,两腿自然弯曲,立腰展胸,沉肩坠肘,屈臂成弧形,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身体有向外膨胀的感觉;吸气时,全身稍有回缩的感觉。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每日练习卜2玫-
6.作用:稳固根基,舒展身体筋骨,使身体内气周身畅通。
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十)三体桩
三体桩又名虚步桩也称手挥琵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I.桩势:左腿屈膝半蹲,左脚稍外展,右脚向前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勾起,向前上方,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正直,两臂前伸于体前,右掌在前,左掌在后,于右肘内下侧,掌指均向前,掌心均向下,两臂稍屈,成为手挥琵琶式,双目平视前方(图3-14无
2.要领:两脚虚实分明,后实前虚,立腰正脊,头正项直,沉肩坠肘,两臂开中寓合,合中有开,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两掌微前推,这时的推是意动而手不动,两掌前推时用心仔细地体会空气对两手的阻力,吸气时,两掌微收,这时的收也是意动而手不动,回收时用心仔细地体会空气对两掌的阻力。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然后按上法换式练习,方法相同惟左右相反。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稳固根基,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对于虚实的感应,增长劲力,强化两手的听劲能力。能收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十一)两仪桩两仪桩双称阴阳桩也称托按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桩法之一。
1.桩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腿稍虚后腿实成为四六步,左臂抬起,托于脚前,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按于小腹前.
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两手成托按的呼应之势,两臂微屈,双目平视正前方(图3-15)。
2.要领:两脚前虚后实,两腿稍屈蹲,坐胯立腰,沉肩坠肘,头正项直,两臂保持弧形,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两手轻微向上下外分,用心体会两掌间有一股阻力;吸气时,用心体会两手间引力。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然后
换式练习,方法相同惟左右相反。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稳固根基,增强两手内劲及两手的听劲。能收到健身强体的效果。
(十二}七星桩
七星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I.桩势:两脚前后分开,右脚在后,脚尖外展,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前脚跟着地,脚尖翘起,稍向外展.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前腿虚后腿实,上体正直,两手向前探于胸前,左手在前,高与肩平,掌心向右前下方。掌指向前上方,虎口张开,右手在后,附于左肘内侧,掌心斜向内下,掌指向前,虎口张开,目视左手虎口处(图3-16)p
2.要领:两脚虚实分明,坐胯立腰,头正项直,沉肩坠肘,两臂微屈,虎口撑圆,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想象内气由两手食指向外放出;吸气时,想象天地间的清新之气由两手劳宫穴进人体内,沉人丹田。
5.要求:每次练习10-30分钟,然后换式练习,方法相同,惟左右相反。每日练习1-2次。
6.作用:稳固根基.使内劲能透出体外,增强功力。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十三)五行桩
五行桩是太极拳及太极推手中最为重要的内功功法,也是太极推手的基本间架。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太极推手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圈满完整的姿势,其整个太极推手都不能离开这个桩势的基本法则。在推手过程中尽管动作千变万化,但其步子和要领都离不开五行桩,所以有&万法不离其宗&之说,因此练习太极推手必须认真练好五行桩。
I.桩势:右脚向右前上一步,脚尖稍内扣,两脚后跟稍向上抬起,两脚前脚掌着地,两腿屈膝半蹲,两膝稍内扣.成为不弓不马的&太极五行步&,上体稍向前倾,使身体重心落在前脚尖处,臀部里收,档部向前上翻卷。两手屈伸于胸前,两手成掌,五指自然伸开,掌指均向前,掌心均斜向前上方,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掌在右肘内侧方,目视前方(图3-17),如此静站一定时间后,换步练习,姿势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2.要领:两足十趾抓地,敛臂提档,收腹弓腰,背脊上拔,头项上领,舌抵上碍,下领微收,沉肩坠肘,全身高度放松,思想集中。
3.呼吸:以鼻呼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呼气时,两掌轻微前(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推,这时的推是意动而势不动(心里想着两手向前推动,而实际上手没向前移动),两掌前推时用心仔细体会空气对手的阻力;吸气时,两掌徽里收,这时的收也是意动而手不动,回收时用心仔细体会空气对手的阻力。通过如此练习,可随着手掌对空气阻力感觉的增强而功力不断增长。
待两掌前推时,体会到掌前有极强的阻力后;再体会两掌前推时不仅向前有极强的阻力,而且向上也有极强的阻力;然后又体会到向下、向左、向右,甚至于向后也都有极强的阻力;这时体会到的各个方向均有极强的阻力,称之为&混圆力&。再继续练习,当体会到有一个方向上的力大于各个方向的力后,即冲破了&混圆力&则大功告成。
5.作用:此桩能够贮劲蓄力,增长功力,可稳固根基,有利于发劲,有利于攻防,更有利于健身强体。因此,此桩是太极推手最重要的功夫,是太极拳推手基本间架,推手中万变不离此桩势,否则架散劲散,劲散则不稳,必败也。故有&万变不离五行桩&之说。所以,推手必须重点练好此桩。
6.要求:每次静站15-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注:笔者得此桩后,经过长期练习验证,此桩功效较为显著,并有以下认识及体会。
(1)此桩步采用了&不弓不马&的太极五行桩步,克服了以往常用的弓步只有竖劲,没有横劲,马步的只有横劲而缺少竖劲的缺点,集中了弓步有竖劲,马步有横劲的优点于一步之中.为
稳固根基,更好地发劲、化劲打下了坚实的塞础,解决了推手中不稳的根本性问题。
(2)此桩步,两膝内扣,使两腿相当于有了横撑,使问架更加牢固,使步子更为稳固一体(劲)o
(3)此桩步,要求臀部内敛,档部上卷翻,这样使力更能顺畅,而避免力从臀部向外分流。
(4)此桩要求两腿微屈或半蹲,弓腰、两臂屈伸于胸前,使整个身体形成了&五张弓&,使之能更好地蓄力(劲),为发劲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5)此桩要求两脚跟抬起,身体稍向前倾斜,这样可使力向向前,避免了直体站立时力直向上的力向,可提高在推手中的有效率;还可在推手中充分利用身体的倾斜下压力,可使自己的身体体重自然地落在对方身上,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压力负担。
(6)脚跟提起,一身具五弓,具备了发力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条件,即两脚(前掌)蹬地,使地对身体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伸腿、长腰、竖脊、悬顶、展臂、直腕、弹指,而由脚顺畅地传递到指。发出的这种劲,是一种身体由收缩变为伸张,由紧到松的过程,是&由脚而腿而腰&和&形于手指&&完整一气&的整劲。这种劲极沉重,极刚强,极迅猛,极干脆而无坚不摧。此桩是发这种劲的墓础,配合好发劲动作即可发出。凡发劲不得不练此桩。
(7)两手屈于胸前不仅有利于前推、发劲,而且更有利于在推手过程中进行攻防。
说明:以上桩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取其中的1-2个桩式或几个桩式先从低桩练起,一般地站低桩(站立深度一般达到大腿低于水平或成水平状态)百日后,再站中桩(站立深度一般大腿稍高于水平状态),中桩站百日后.再站高桩(站立深度一般
成自然站立状态)百日。每日站1-2次,每次站巧-30分钟。坚持不懈地练习,可收到预期的效果。练习时,一是不可今天练习这个桩法,明天练那个桩法,虽然都练了,但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都练,难以保证练习时间,使练习强度难以达到。当然,若是时间充足的话,多选练几个桩法也并非不可。二是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三是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能挺过酸痛关,不能因站桩时肌肉关节酸痛而休止练功,因越酸痛越是长功,再者酸痛时稍忍即过,酸痛过后便觉身体轻松舒服,精神饱满,劲力充足。一般开始站的半月时间里,每次站的前巧分钟最感肌肉酸痛,忍住几分钟后酸痛就会过去,而就不觉酸痛了。连续站半月后,酸痛现象可逐渐消失。
五、定步活手桩练法
五、定步活手桩练法(一)云手
采用五行桩势,两手在胸前同时向外、向下、向里、向上做绕环动作,目随视上手(图3-18)。
两手动作要协调,腰催手转,脚紧(即向下踩地)催腰紧,两臂绕环要柔缓,速度均匀,两臂放松,绕环幅度不可太大.不超出胸腹面。
桩步不变,两手臂绕环以腰带动.脚下
催力,不可只单独做上肢动作。思想注意力集中在两手。反复练习3-5分钟后,再做里绕臂动作,方法、要求均同。
化拨对方之手,防护胸腹、两上肢被控制。以增强两手的功力和技击能力。
《二)持挤手
采用五行桩势,两手胸前同时稍向右前伸(图3-19)。然后稍向左侧后下回持带拉,身体随之下坐;左手在身体左侧做搭手动作,然后,身体稍向前倾,同时两臂圆撑向右前挤臂,目随手视(图3-20)a
[要点]桩步不变,动作协调、连贯,以腰催力,带臂将挤,速度均匀、缓慢,上体放松,内劲圆满外撑。
劲力完整一体,动作圆活一气,劲从脚生,传递于上肢。反复练习3-5分钟后,换式练习,方法、要求均同。
[作用]可持化或将摔挤摔对方。以增强功力,提高技击能力。
《三)横推手
采用五行桩势,左脚下踩,右脚蹬地,上体稍向左转,同时稍向外翻转,左手稍向里翻转(图3-21)。上体继续左转,左手向左后下按掌于左胯旁,掌心向前,掌指斜向左;右手向左横推.右手仍不超出胸部中线,掌心向左下方,掌指斜向前上方.目随手视(图3-22).
〔要点〕动作要协调,两脚蹬地,转腰按推掌要一致,上体放松,劲
运于两手。动作均匀、缓慢。
横推时身体随推掌转动,不可只动上臂,这样只动上肢,运用末节之劲,像无源之水是很微弱的。因此,横推掌要劲生于两脚,传于腰而达于手。反复练习3-5分钟,然后换式练习。
〔作用〕能提高两手的功力,增强横打和化卸对方的能力。
(四》捧放手
采用五行桩势.两脚下踩,身体稍向左转、下蹲,两手向外下翻掌于两腰侧(图3-23);然后,两脚蹬地身体稍向上起.两手同时稍上托,掌心向上,掌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3-24)o
「要点〕身手同时下落、上起,完整一气,动作缓慢。两手随身起上
托。身体竖直上起。不可前俯后仰。
两脚蹬地发力,力催于手,不可两手单独上托。可反复练习3-5分钟后,换式进行。
可提高两手上提之劲,能提高两手功力和断对方脚跟及提放对方的效果。
(五)推按手
采用五行桩势,两脚下踩,身体稍向下屈坐,两臂屈收,两手成为掌心斜向前下,掌指稍向上(图3-25);然后,两脚蹬地,长腰、展臂,两手向前上推按,两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两掌(图3-26).
[要点】推按掌时,动作连贯,向前上推按,推按角度与水平线成
45。夹角。收臂时身体下坐收紧,而不是后仰坐;推按掌两臂放松,快速推按,力达两掌。
推按发劲完整,劲从两脚生出,传于腰而达于两手。劲力不可间断,上体不可僵紧,以免劲力在传递中受阻。可反复进行练习3-5分钟后,再换式进行。
【作用〕可提高两手的功力,增强发放能力,提高技击技能。
(六)弹指手
采用五行桩势,两脚下踩,身体稍向下屈坐,两臂屈收于两肩前,两手成为掌心斜向下方,掌指捏成撮(图3-27);然后,两脚蹬地,长腰、展臂.两手向前掸指,十指舒展,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视两掌(图3-28)o
掸指动作连贯,向前掸指与两脚蹬地要协调一致。收臂时身体下坐收紧,而不是后仰坐;掸指时两臂放松,快速舒展十指,力达指尖。
掸指发劲完整,劲从两脚生出,传于腰而达于两手十指。劲力不可间断,上体不可僵紧,以免劲力在传递中受阻。可反复进行练习3-5分钟后,再换式进行。
[作用〕可提高两手的功力,增强掸抖发放能力.提高技击技能。
六、行步桩练法行步桩又名走步子,一般地采用五行桩势,是在桩步不变的
情况下,两脚向前移动行走,在走动中进行练功的一种方法。走步时可两手不动也可以配上各种上肢动作,以熟悉技法,体会动作要领。
《一)基本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29);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当身体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前脚向前上半步(图3-30);前脚落步踏实后,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
(图3-31)。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脚步向前走路。意念中想着是推着一个人向前走,自己的力量落在对方身上,推着对方向前走。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要求〕(I)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不准忽高忽低。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胸要前拥,两手向前上方用劲,但肘不离肋,如同活碉堡向前推动。、
(4)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5)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桩练习。
〔作用〕(I)可使身体在动作中求得定形,使五行桩式不变。
(2)可使脚步在推手中能有序地进退,有利于推手技术的发挥。
(3)可增强两脚的蹬力,使根基在动作中保持稳固,功力能在推手中充分体现。
(4)可增强推手的实战能力。
《二)云手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32);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手在胸前向外、向下绕转半周,当身体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前脚向前上半步(图3-33);前脚落步踏实后,两手在胸前向里、向上绕转半周,同时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图3-34)。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向前走路,两手在胸前划立圆,两手绕转要连贯圆活,并与行步要协调一致。惫念中想着是用手将对方推来之手拨化开,推着对方向前走,自己的力量落在对方身上。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1)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两手边划圈子,两手划圈子时,两肘轻贴于两肋前,仅前臂和手绕转;走动时桩势不准忽高忽低。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胸要前拥,两手向前上方用劲,但肘不离肋.如同活碉堡向前推动。
(4)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5)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桩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云手技法,增强拨化能力。
(三)持挤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35);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手在胸前向外后做将手动作,当身体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前脚向前上半步(图3-36);前脚落步踏实后,两手在胸前向前送挤推,同时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
成五行桩式(图3-37)。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向前走路,上步时两手向外后持动,跟步时两手前送,将手、挤推不可用力;两手动作与行步要协调一致。意念中想着是用手将对方推来之手持化开后,推着对方向前走,自己的力量落在对方身上。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1)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两手边将化动作,两手拼化时动作幅度不可过大,两肘轻贴于两肋前;走动时桩势不准
忽高忽低。
(z)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胸要前拥,两手向前上方用劲,但肘不离肋,如同活碉堡向前推动。
(4)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5)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桩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后持技法,增强持化能力。
(四)横推行步
(四)横推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38);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同时前手在胸前向里横推.上体随之稍转,当身体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前脚向前上半步(图3-39);前脚落步踏实后,后手在胸前向里横推,同时上体随之稍转,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图3-40)。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要点〕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圈3-3ri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向前走路,上前步时横推前手,跟步时横推后手,两手的
横推幅度不可太大,横推时只是随身体的稍稍转动而推,并非是伸臂而推,横推与行步要协调一致。意念中想着自己的力量落在对方身上,用手将对方推偏而倒。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l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边横推手,横推时两肘轻贴于两肋前,走动时桩势不准忽高忽低。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胸要前拥,如同活碉堡向前推动。
(4)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5)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进行疾步桩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打偏技法.增强偏
(五》捧放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41);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上移,同时两手手心向上,在胸前向外、向下、向里、向上捧臂,当身体展开、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前脚向前上半步(图3-42);前脚落步踏实后,两手翻掌,手心向下,在胸前向外下松放,同时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图3-43)。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向前走路,上前步时两臂上捧,跟步时两手放松,两手的捧与放幅度不可太大,横推时只是随身体的伸展而捧,并非是两臂向上高抬,两手捧放与行步要协调一致。意念中想着将对方提起、放倒。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I)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边横推手,横推时两肘轻贴于两肋前;走动时桩势不可起伏过大。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4)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捧放技法.增强捧放
能力《六》旋打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44);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同时前手在胸前,前臂向里、向下、上臂肘向前、向上横抬旋打,后手在胸前稍向外侧下按,上体随之稍转,当身体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前脚向前上半步(图3-45);前脚落
步踏实后,两手还原,同时上体随之稍转,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图3-46)。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向前走路,上前步时前手旋抬臂、后手外下按,跟步时两手还原,旋打时上体随之转动,旋打与行步要协调一致。意念中想着自己的两臂伸进对方两腋下而抬臂将对方旋打而倒。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I)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边旋抬手臂,旋抬臂时后手配合外下按,两手要柔和协调,走动时桩势起伏不可太大。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胸要前拥,如同活碉堡向前推动。
(4)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5)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旋打技法,增强旋打能力。
【七)按推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47);身体屈缩,两手在胸前里收蓄劲(图3-48);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当身体展开、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同时两手向前推按展臂直腕弹指,劲由指尖放出,前脚随之向前上半步(图3-49);前脚落步踏实后,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接着身体屈缩,两手在胸前里收蓄劲。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脚步向前走路,跟步时屈身蓄劲,展身推按时两手向前上步,推按两掌时,两脚蹬地、伸腿、长腰、消肩、展臂、直腕、弹指、全身完整一气,把劲从手指向外放出去。意念中想着自己的力量落在对方身上,用手将对方推按放出而倒。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l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边推,跟步时屈身形成&五弓&;两掌推按时上步。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步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胸要前拥,如同活碉堡向前推动。
(4)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5)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推按技法,增强推按能力。
八)弹指行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50);身体屈缩,两手屈臂里收于头两侧蓄劲(图3-51);两脚蹬地,催身体慢慢前倾,使身体重心前移,当身体展开、重心将要移出体外时,同时两手向前下展臂弹指,
劲由指尖放出,前脚随之向前上半步(图3-52);前脚落步踏实后,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仍成五行桩式.接着身体屈缩,两手屈臂里收于头两侧蓄劲。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行走,反复练习10-30分钟。
行步要保持身体倾斜中向前跟步,身体带动脚步前移,而不是脚步向前走路,跟步时屈身蓄劲,展身弹指时,向前上步,两手弹指时,两脚蹬地、伸腿、长腰、消肩、展臂、直腕、弹指、全身完整一气,把劲从手指向外放出去。意念中想着自己的力量落在对方身上,用手将对方弹出放倒。但思想和肢体都要放松,不可用劲。
(1)以上桩势不变,向前走动,边走边弹,跟步时屈身形成&五弓&;两手弹指时上步。
(2)前脚向前走半步,后脚迅速跟上半步,瞬间完成。两脚
向前走时,脚后跟一落地即抬起,不可以脚跟行走。
(3)右脚在前为右式,左脚在前为左式,其他姿势要求相同。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4)此式修炼百日后即可升级疾步练习。
本功法意在行功中保持底盘稳固,熟悉撞放技法,增强弹放能力。
七、疾步桩练法
疾步桩又名打点子,是活步桩的一种,就是以疾快的速度行步。是一种身体高速晃动颤抖,精神激发,提高运动速度,变快抖节奏练功方法。练习时两手在胸前可以不动,也可以配以云手动作。
(一)基本疾步
《一)基本疾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53);两脚不停地快速交替蹬地起落(图3-54,55)。可原地进行.也可行进中进行,一般地一组可一气做数十次两脚交替起落。做完一组,稍休息片刻再做第二组、第三组&&每次做20-100组。
(1)两脚起落要轻快,起脚时以前脚掌蹬地。
(2)要点基本与五行桩相同,特别着重提出的是两肩和两肘要放松。
(I)疾步过程中五行桩式不变,两脚不要抬高,不停地交替起落,起落的越来越快,应有一定的节奏感。
(2)练功时要做到局部放松和整体放松相结合进行松紧调节。
(I)能收到激发精神的作用,可兴奋神经,起到提神的作用。
(2)可使身体在快速动作中,动作不变形。
(3)在推手中能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4)在推手时当对方被推后退时.可起到直追不舍,继续快速逼进的作用。
(二)云手疾步
由五行桩式开始(图3-56);两脚不停地快速交替蹬地起落同时两手在胸前做向外、向下、向里、向上绕转动手动作(图3-57,58)。可原地进行,也可行进中进行,一般地一组可一气做数十次两脚交替起落。做完一组,稍休息片刻再做第二组、第三组&&每次做20-100组。
(1)要点基本与五行桩相同,特别着重提出的是两肩和两肘要放松。
(z)两脚起落要轻快,起脚时以前脚掌蹬地。
(3)两手胸前划立圆,两手绕转要图活,与步子的起落要协调一致。
(1)疾步过程中五行桩式不变,两脚不要抬高,不停地交替起落.起落的越来越快,应有一定的节奏感。
(2)两手前后由内向外转立圆,立圆不要大,随着脚步起落的快慢而逐步加快转动速度。
(3)练功时要做到局部放松和整体放松相结合进行松紧调节。
(1)能收到激发精神的作用,可兴奋神经,起到提神的作用。
(2)可使身体在快速动作中,动作不变形。
(3)在推手中能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4)可提高推手中边化边逼进或边追打的能力。
八、旋步桩练法(一}旋步横手
由五行桩势开始(图3-59),以右脚前掌为轴,身体向左后旋转,带动左脚轻轻贴地向左后快速划圆,旋转90-3600;同时,两手在胸前,左手做向左后下按掌动作,右手做向左后横推动作.目随
手视(图3-60)。然后,右脚震地,五行桩势不变(图3-61).
手脚要协调一致.以脚催力,以腰带动身体,进行快速旋转,旋转同时做横推动作;转动速度要疾速快猛,转动与定式要稳。
劲力要完整,旋转中横推.横推中旋转,左脚贴地不可过狠,也不可悬空,贴地过狠影响旋转速度,悬空则不稳。每做10个为一组,做8组后,换式进行练习。
[作用〕能提高身体的稳度和应变能力,增强横向旋打能力。
(二)旋步将手
由五行桩势开始(图3-62),以右脚前掌为轴,身体向左后
旋转,带动左脚轻轻贴地向左后快速划圆,旋转90-3600;同时,两手在胸前,同时做向左后下持带动作,目随手视(图3-63).然后,右脚震地,五行桩势不变(图3-64),
手脚要协调一致,以脚催力,以腰带动身体,进行快速旋转,旋转同时做持带动作;转动速度要疾速快猛,转动与定式要稳。
劲力要完整,旋转中持带,持手中旋转,左脚贴地不可过狠,也不可悬空,贴地过狠影响旋转速度,悬空则不稳。每做10个为一组.做8组后,换式进行练习。
〔作用]能提高身体的稳度和应变能力,增强横向旋打能力。
【三)旋步捧手
由五行桩势开始(图3-65),以右脚前掌为轴,身体向左后旋转,带动左脚轻轻贴地向左后快速划圆,旋转90-3600;同时,两手在胸前,同时做向上捧后再向左下抛放动作,目随手视(图3-66)。然后,右脚震地,五行桩势不变(图3-67)。
手脚要协调一致,以脚催力,以腰带动身体,进行快速旋转,旋转同时做捧放动作;转动速度要疾速快猛,转动与定式要稳。
劲力要完整,旋转中捧放,捧放中旋转,左脚贴地不可过狠.也不可悬空,贴地过狠影响旋转速度,悬空则不稳。每做10个为一组,做8组后,换式进行练习。
【作用]能提高身体的稳度和应变能力,增强捧放旋打能力。
无极真气运行法 太极妙 帮你快速打通任督二脉 太极拳内功网 &&& 淘宝店铺:& 牛更草降血糖口臭尖锐湿疣疱疹湿疹妇科炎症眼袋黑眼圈美白】不要去买冒充的廉价翻白草
高手必看 日 空不是最高境地 机比空更重要 要进入空就要找到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态之机阴阳之母也的机
主张看看这篇文章
更多qq真实的打通任督二脉的聊天记录图片请点击
&&点击月份查看打通感受&&
&&&&&&&&太极拳内功---太极妙
&&&&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 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 《易系辞》 )。 这是我国古代的天体演化论,把太极形容为混沌初分后的阴阳两气,而混沌未分的状态为"无极"状态。如何才可以做到无极生太极呢?
&&&&那就要通过百日筑基得气养气,然后通过打通小周天,让气在身体里任意运行。太极起势就是一个周天的循环。
&&&&古时先辈对起势极为重视,要用很长时间来入门。一个起势要半年以上。起势有基础了,别的式子则会得心应手。起势是从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四象的过程。用现在语言说简单了就是由静止到半静半动,到动,再回到静的一个圆的过程。
&&&&在静止时,就是无极桩,按照上边三部曲,依次做来,循环一到三遍,再行拳。也可单独练习,可以很快入静入松,神清气爽,意识轻灵。李雅轩大师讲过,太极拳是拳也是气功。所以行拳的同时,如能有意识的行气则事半功倍。这里什么气沉丹田、气意鼓荡大家可参看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所有练太极者,把这一句话练好就会受益终生。
&&&&&&&&牛更草降血糖
&&&&向大家推荐一种可以降血糖的偏方,那就是牛更草。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偏方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可以控制住血糖。
&&&&凡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希望可以通过牛更草这个偏方控制住血糖,不再吃降糖药物。
&&&&本人吃了一段时间亲戚采来的牛更草后,血糖稳定下降,但是吃了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后来在网上寻找到了这个苗族店铺,买了他一些,通过他的店铺介绍才知道,这个牛更草是苗族的一种叫牛不梗落努的苗草
。目前基本已经绝迹,我是在淘宝名字叫
的这家店铺买到的。这个牛更草降糖效果这么好,目前有很多假冒的,希望大家在购买的同时,千万不要上当。
&&&&本人自从提供牛更草降血糖这个偏方后,不断有糖尿病人来咨询,并且不断有人邮寄了很多草的样子让我来辨别,本人感觉特别劳累,并且因为此事耽误了练功。在此特写下真假牛更草辨别方法,请大家自己看,没有很重要的事情就不要在咨询我了。
&&&&太极妙教大家看图识别真假牛更草:
&&&&真牛更草是有苗族盒子包装的,假牛更草不是苗族的。
以后请大家自己根据本站的辨别真假牛更草的方法来辨别吧。另外我发现很多卖假牛更草的淘宝店铺盗用我的降血糖日记,来卖假牛更草来欺骗糖尿病人,玷污了我的名声,并且否定了我提供这个方子的初衷,影响了我的功力和修为。我将会对这些不良商家的行为进行投诉,给糖尿病患者一个知情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浑圆桩要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