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冷笑话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的冷笑话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的冷笑话第一次

暂无任何动态
华附新世界学校2014年初一新生暑假作业
责任编辑:suke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你成为“华新”大家庭的一员,这里有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标准、新的生活方式。为了你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希望同学们利用假期巩固小学阶段学业和练就学习的基本功,完成书法作业、阅读名著2、3本(可参考推荐的书目),并且复习小学英语课文,做数学练习题,熟读熟记初一年级1—5单元单词。下学期初,将结合你暑假读书和复习,开展读名著现场作文竞赛和英语单词竞赛,请你按要求完成暑假作业,祝愿你假期快乐!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教学处
书法作业:
1、使用司马彦或田英章楷书钢笔字帖进行硬笔书法练字。
2、使用“硬笔书法纸”中的“米字格”或“田字格”(规格:A4纸)每周临摹2页,共16页。开学时当作作业交到班主任处。
注意事项:
书写要正确,规范,结构合理,字体美观,笔锋有力,卷面整洁。
书写楷书,行款整洁,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推荐阅读书目(外文书译者不限)
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2、《水浒传》施耐庵著;
3、《童年》(苏)高尔基著;
4、《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
5、《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
6、《海底两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著;
7、《骆驼祥子》老舍著;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9、《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
10、《居里夫人》(法国)艾夫·居里著;
11、《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
1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海伦·凯勒著;
13、《名人传》(法国)罗曼·罗兰著;
14、《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国)兰姆姐弟改写;
15、《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2、解决下列问题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2)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4) 某服装店因搬迁,店内商品八折销售。苗苗买了一件衣服用去52元,已知衣服原来按期望盈利30%定价,那么该店是亏本还是盈利?亏(盈)率是多少?
(5)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6)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7)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8)四点和五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
小升初复习资料推荐:
2015广州小升初家长QQ群
2015广州市小升初群: 2015海珠区小升初群: 2015越秀区小升初群:
2015天河区小升初群: 2015白云区小升初群: 2015荔湾区小升初群: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
日期:2015 年 05 月 29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算式:提示1R:b5P5z4P'Q0G/|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米。
数学六年级下册应用题习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习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题型
各年级数学习题小学数学概念、定律、公式、问题和单位换算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 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 χ 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
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 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 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 再加减。倒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数乘积是 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 的倒数是 1,0 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1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 或 3:6 或 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 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 3:χ =9:18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 k)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 一定)或 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 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 一定)或 k / x = y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 要把这个小数乘以 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 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 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2 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 和任何数 互质。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倍数特征: 2 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 0,2,4,6,8。 3(或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 3(或 9)的倍数。 5 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 0,5。 4(或 25)的倍数的特征:末 2 位是 4(或 25)的倍数。 8(或 125)的倍数的特征:末 3 位是 8(或 125)的倍数。 7(11 或 13)的倍数的特征:末 3 位与其余各位之差(大-小)是 7(11 或 13)的倍数。3 17(或 59)的倍数的特征:末 3 位与其余各位 3 倍之差(大-小)是 17(或 59)的倍数。 19(或 53)的倍数的特征:末 3 位与其余各位 7 倍之差(大-小)是 19(或 53)的倍数。 23(或 29)的倍数的特征:末 4 位与其余各位 5 倍之差(大-小)是 23(或 29)的倍数。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 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是这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用 6 去除大于 3 的质数,结果一定是 1 或 5。奇数与偶数 偶数:个位是 0,2,4,6,8 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 0,2,4,6,8 的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临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奇数≠偶数 小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 也是自然数。 纯小数:个位是 0 的小数。 带小数:各位大于 0 的小数。4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 环小数。如 3.141414 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 环小数。如 3. 无限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到无限位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 做无限循环小数。如 3.141414??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 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3.??算术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 得 0。 8、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相乘,0 不参加运算,有几个 0 都落下,添在 积的末尾。 9、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四则运算规则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5 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 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 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 a-b-c=a-(b+c) 。 7.除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即 a÷(b×c) = a÷b÷c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2、 1 倍数×倍数=几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几倍数÷倍数=1 倍数几倍数÷1 倍数=倍数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6、 加数+加数=和 7、 被减数-减数=差 8、 因数×因数=积 9、 被除数÷除数=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1) 周长=边长×4 2) 面积=边长×边长 C=4a S=a×a6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1) 表面积=棱长×棱长×6 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1) 周长=(长+宽)×2 2) 面积=长×宽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 体积=长×宽×高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V=abh S=2(ab+ah+bh) C=2(a+b) S 表=a×a×6 V=a×a×aS=ab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S=ah7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π ×半径 面积=半径×半径×π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 体积=底面积×高 4)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S=ch S=π r2C=π d=2π r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8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9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10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 月利率。长度单位换算 (一)、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单位之间的换算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米=100 厘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11 面积单位换算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1 升 1 立方厘米=1 毫升 1 立方米=1000 升12 重量单位换算 (一)、什么是重量 重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1 千克=1 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时间单位换算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13 1 世纪=100 年 1 年=12 月 大月(31 天)有:1\3\5\7\8\10\12 月 小月(30 天)的有:4\6\9\11 月 平年 2 月 28 天, 闰年 2 月 29 天 平年全年 365 天, 闰年全年 366 天 1 日=24 小时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1 时=3600 秒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一、归一问题 例 1、买 5 支铅笔要 0.6 元钱,买同样的铅笔 16 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 1 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 16 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 1.92 元。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 ,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 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 份数量 1 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 2、3 台拖拉机 3 天耕地 90 公顷,照这样计算,5 台拖拉机 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 台拖拉机 1 天耕地多少公顷? (2)5 台拖拉机 6 天耕地多少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答:5 台拖拉机 6 天耕地 例 3、5 辆汽车 4 次可以运送 100 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 7 辆汽车运送 105 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 辆汽车 1 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2)7 辆汽车 1 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3)105 吨钢材 7 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列成综合算式 答:需要运 练习 1.2 台拖拉机 4 时耕地 20 公顷,照这样速度,5 台拖拉机 6 时可耕地多少公顷?14 2.4 台织布机 5 时可以织布 2600 米,24 台织布机几小时才能织布 24960 米? 3.一种幻灯机,5 秒钟可以放映 80 张片子。问:48 秒钟可以放映多少张片子? 4.3 台抽水机 8 时灌溉水田 48 公顷,照这样的速度,5 台同样的抽水机 6 时可以灌溉水田多小公顷? 5.平整一块土地,原计划 8 人平整,每天工作 7.5 时,6 天可以完成任务。由于急需播种,要求 5 天完成,并 且增加 1 人。问: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6.食堂管理员去农贸市场买鸡蛋,原计划按每千克 3.00 元买 35 千克。结果鸡蛋价格下调了,他用这笔钱多 买了 2.5 千克鸡蛋。问:鸡蛋价格下调后是每千克多少元? 7. 锅炉房按照每天 4.5 吨的用量储备了 120 天的供暖煤。 供暖 40 天后, 由于进行了技术改造, 每天能节约 0.9 吨煤。问:这些煤共可以供暖多少天? 二、 归总问题 例 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 3.2 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 2.8 米。原来做 791 套衣服的布,现在 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 904 套。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 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 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 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 2、小华每天读 24 页书,12 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 36 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 《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列成综合算式 答:小明 天可以读完《红岩》 。 例 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 50 千克,30 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 划多吃 10 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列成综合算式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 天。 三、 和差问题 例 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 98 人,甲班比乙班多 6 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 52 人,乙班有 46 人。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 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 18 厘米,长比宽多 2 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 (厘米)宽= (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15 例 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 32 千克,乙丙两袋共重 30 千克,甲丙两袋共重 22 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 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 丙袋化肥重量= 乙袋化肥重量= 答:甲袋化肥重 千克,乙袋化肥重 千克,丙袋化肥重 千克。 例 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 97 筐,从甲车取下 14 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 3 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 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 14 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 3 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 是 ,甲与乙的和是 97,因此甲车筐数= (筐) 乙车筐数=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 筐,乙车原来装苹果 筐。 四、 和倍问题 例 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 248 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 3 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树有 62 棵,桃树有 186 棵。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 ,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 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 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 480 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 1.4 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1)西库存粮数= (2)东库存粮数= 答:东库存粮 吨,西库存粮 吨。 例 3、甲站原有车 52 辆,乙站原有车 32 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 28 辆,从乙站开往甲站 24 辆,几天后乙站车 辆数是甲站的 2 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 28 辆,从乙站开往甲站 24 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几天以后甲 站的车辆数当作 1 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 2 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 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所求天数为 答: 例 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 170,乙比甲的 2 倍少 4,丙比甲的 3 倍多 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 1 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 2 倍少 4,所以给乙加上 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 2 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 3 倍多 6,所以丙数减去 6 就变为甲数的 3 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 乙数= 丙数= 答:甲数是 ,乙数是 ,丙数是 。 五、 差倍问题16 例 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 3 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 124 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 62 棵,桃树是 186 棵。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 ,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 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 2、爸爸比儿子大 27 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4 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1)儿子年龄= (2)爸爸年龄=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 和 。 例 3、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 2 倍还多 12 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 30 万元, 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 1 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 倍,因此上月盈利= 本月盈利= 答:上月盈利是 万元,本月盈利是 万元。 例 4、粮库有 94 吨小麦和 138 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 9 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 3 倍? 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 。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 1 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 3 倍量,那么, 就相当于 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 运出的小麦数量= 运粮的天数= 答: 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 3 倍。 六、 倍比问题 例 1、100 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 40 千克,现在有油菜籽 3700 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1)3700 千克是 100 千克的多少倍?=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 1480 千克。 【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 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一个数量=倍数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 2、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 300 名师生共植树 400 棵,照这样计算,全县 48000 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1)48000 名是 300 名的多少倍? (2)共植树多少棵? 列成综合算式: 答:全县 48000 名师生共植树 棵。 例 3、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 4 亩果园收入 11111 元,照这样计算,全乡 800 亩果园共收入多少 元?全县 16000 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1)800 亩是 4 亩的几倍? (2)800 亩收入多少元? (3)16000 亩是 800 亩的几倍?17 (4)16000 亩收入多少元? 答:全乡 800 亩果园共收入元,全县 16000 亩果园共收入元。七、 相遇问题 例 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 392 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 28 千米,从 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 21 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 392÷(28+21)=8(小时) 答:经过 8 小时两船相遇。 【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 2、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 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 5 米,小刘每秒钟跑 3 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 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 相遇时间: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 秒时间。 例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5 千米,乙每小时行 13 千米,两人在距中点 3 千米处 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 3 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 3 千 米,乙距中点 3 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 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 两地距离: 答:两地距离是 千米。 八、 追及问题 例 1、好马每天走 120 千米,劣马每天走 75 千米,劣马先走 12 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1)劣马先走 12 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 20 天能追上劣马。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 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 2、小明和小亮在 200 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 40 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 次追上小亮时跑了 500 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 200 米,此时小亮跑了 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 即小明跑 500 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 200 米用 40 秒,则跑 500 米用 秒, 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 米。 例 3、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 16 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 10 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 上 22 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 30 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 60 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 追上敌人? 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 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 千米,甲乙18 两地相距 60 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 答:解放军在 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 4、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 48 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 40 千米,两车在距 两站中点 16 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 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 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列成综合算式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千米。 例 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 90 米,妹妹每分钟走 60 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 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 180 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 (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 米,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答:家离学校有 米远。 例 6 孙亮打算上课前 5 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 1 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 10 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 9 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手表慢了 10 分钟,就等于晚出发 10 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 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 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 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 9 分钟,由此可知,行 1 千米, 跑步比步行少用 分钟。所以 步行 1 千米所用时间为 跑步 1 千米所用时间为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千米。 九、 植树问题 例 1、一条河堤 136 米,每隔 2 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 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 69 棵垂柳。 【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 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 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 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 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 2、一个圆形池塘周长为 400 米,在岸边每隔 4 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杨树? 解: 答:一共能栽 棵白杨树。 例 3、一个正方形的运动场,每边长 220 米,每隔 8 米安装一个照明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个照明灯? 解 答:一共可以安装 个照明灯。19 例 4、给一个面积为 96 平方米的住宅铺设地板砖,所用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 60 厘米和 40 厘米,问至少需要多少 块地板砖? 解 答:至少需要 块地板砖。 例 5 一座大桥长 500 米,给桥两边的电杆上安装路灯,若每隔 50 米有一个电杆,每个电杆上安装 2 盏路灯,一共 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 解(1)桥的一边有多少个电杆? (2)桥的两边有多少个电杆? (3)大桥两边可安装多少盏路灯? 答:大桥两边一共可以安装 盏路灯。 十、 年龄问题 例 1、爸爸今年 35 岁,亮亮今年 5 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解 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 7 倍,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 6 倍。 【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 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 2、母亲今年 37 岁,女儿今年 7 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 4 倍? 解(1)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 (2)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 4 倍? 列成综合算式 答: 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 4 倍。 例 3、3 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 49 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4 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该比 3 年前增加 岁,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 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 1 倍量,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 倍,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 今年父亲年龄为 答:今年父亲年龄是 岁,儿子年龄是 岁。 例 4、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曾经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 4 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将来是你现在的岁 数时,你将 61 岁”。求甲乙现在的岁数各是多少? 解:这里涉及到三个年份:过去某一年、今年、将来某一年。列表分析: 过去某一年 甲 乙 □岁 4岁 今年 △岁 □岁 将来某一年 61 岁 △岁表中两个“□”表示同一个数,两个“△”表示同一个数。 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总相等:□-4=△-□=61-△,也就是 4,□,△,61 成等差数列,所以,61 应该比 4 大 3 个年龄差,因此二人年龄差为 甲今年的岁数为 乙今年的岁数为 答:甲今年的岁数是 岁,乙今年的岁数是 岁。 十一、 行船问题 例 1、一只船顺水行 320 千米需用 8 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15 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 15 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 320÷8-15=25(千20 米) 船的逆水速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 32 小时。 【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 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 2、甲船逆水行 360 千米需 18 小时,返回原地需 10 小时;乙船逆水行同样一段距离需 15 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 时间? 解由题意得甲船速+水速= 甲船速-水速= 可见 相当于水速的 2 倍, 所以,水速为每小时 又因为,乙船速-水速= 所以,乙船速为 乙船顺水速为 所以,乙船顺水航行 360 千米需要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 小时。 例 3、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 576 千米,风速为每小时 24 千米,飞机逆风飞行 3 小时 到达,顺风飞回需要几小时? 解这道题可以按照流水问题来解答。 (1)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顺风飞回需要多少小时? 列成综合算式 答:飞机顺风飞回需要 小时。 十二、 列车问题 例 1、一座大桥长 2400 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 900 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 3 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解火车 3 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 3 分钟行多少米?900×3=2700(米) (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300(米) 列成综合算式 900×3-(米) 答:这列火车长 300 米。 【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 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 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 2、一列长 200 米的火车以每秒 8 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 2 分 5 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 2 分 5 秒= 秒,所走的路程是 米,这段路程就是(200 米+桥长) ,所以,桥长21 为 答:大桥的长度是 米。 例 3、一列长 225 米的慢车以每秒 17 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 140 米的快车以每秒 22 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 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 解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 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 米,因此,所求的时间为 答:需要 秒。 例 4、一列长 150 米的列车以每秒 22 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 3 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 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 解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答: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 秒钟。 例 5 一列火车穿越一条长 2000 米的隧道用了 88 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 1250 米的大桥用了 58 秒。求这列火 车的车速和车身长度各是多少? 解车速和车长都没有变,但通过隧道和大桥所用的时间不同,是因为隧道比大桥长。可知火车在 秒的时间内 行驶了 米的路程,因此,火车的车速为每秒 进而可知,车长和桥长的和为 答:这列火车的车速是每秒 米,因此,车长为 米,车身长 米。十三、 时钟问题 例 1、从时针指向 4 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解钟面的一周分为 60 格,分针每分钟走一格,每小时走 60 格;时针每小时走 5 格,每分钟走 5/60=1/12 格。每 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11/12 格。4 点整,时针在前,分针在后,两针相距 20 格。所以 分针追上时针的时间为 20÷(1-1/12)=2(分钟) 答:再经过 2 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含义】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 60 度等。时 钟问题可与追及问题相类比。 【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 12 倍,二者的速度差为 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 2、四点和五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 解钟面上有 60 格, 它的 1/4 是 15 格, 因而两针成直角的时候相差 15 格 (包括分针在时针的前或后 15 格两种情况) 。 四点整的时候, 分针在时针后 (5×4) 格, 如果分针在时针后与它成直角, 那么分针就要比时针多走 格, 如果分针在时针前与它成直角, 那么分针就要比时针多走 格。 再根据 1 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 格 就可以求出二针成直角的时间。答: 及 时两针成直角。 例 3、六点与七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 解六点整的时候,分针在时针后 格,分针要与时针重合,就得追上时针。这实际上是一个追及问题。 答: 的时候分针与时针重合。22 十四、 盈亏问题 例 1、 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 若每人分 3 个就余 11 个; 若每人分 4 个就少 1 个。 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解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盈+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 (1)有小朋友多少人?(11+1)÷(4-3)=12(人) (2)有多少个苹果?3×12+11=47(个) 答:有小朋友 12 人,有 47 个苹果。 【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 ,一次不足(亏) ,或两次都有余,或 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 2、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 260 米,修完全长就得延长 8 天;如果每天修 300 米,修完全长仍得延长 4 天。这 条路全长多少米? 解题中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 差”的数量关系,可以得知 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为 这条路全长为 答:这条路全长 米。 例 3、 学校组织春游, 如果每辆车坐 40 人, 就余下 30 人; 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 就刚好坐完。 问有多少车?多少人? 解本题中的车辆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于是就有 (1)有多少车? (2)有多少人? 答:有 辆车,有 人。 十五、 工程问题 例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解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于没有给出这项工程的具体数量,因此,把此项工程看作单位“1”。由于 甲队独做需 10 天完成,那么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10;乙队单独做需 15 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15;两 队合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10+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1÷(1/10+1/15)=1÷1/6=6(天) 答:两队合做需要 6 天完成。 【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 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 “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 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 2、一批零件,甲独做 6 小时完成,乙独做 8 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 24 个,求这批零 件共有多少个? 解设总工作量为 1,则甲每小时完成 ,乙每小时完成 ,甲比乙每小时多完成 ,二人合做时每 小时完成 。因为二人合做需要 小时,这个时间内,甲比乙多做 24 个零件, 所以(1)每小时甲比乙多做多少零件?23 (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 个。 解二上面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 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 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总工作量的 所以,这批零件共有 例 3、一件工作,甲独做 12 小时完成,乙独做 10 小时完成,丙独做 15 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 2 小时,余下的由乙 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解必须先求出各人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如果能把效率用整数表示,就会给计算带来方便,因此,我们设总工作量为 12、10、和 15 的某一公倍数,例如最小公倍数 ,则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因此,余下的工作量由乙丙合做还需要 答:还需要 小时才能完成。 例 4、一个水池,底部装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装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 4 个进水管时,需要 5 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 2 个进水管时,需要 15 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要用 2 小时将水池注满,至少要打开 多少个进水管? 解注(排)水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工程问题。往水池注水或从水池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水的流量就是工作量,单位 时间内水的流量就是工作效率。 要 2 小时内将水池注满,即要使 2 小时内的进水量与排水量之差刚好是一池水。为此需要知道进水管、排水管的工 作效率及总工作量(一池水) 。只要设某一个量为单位 1,其余两个量便可由条件推出。 我们设每个同样的进水管每小时注水量为 1,则 4 个进水管 5 小时注水量为 ,2 个进水管 15 小时注水 量为 ,从而可知 每小时的排水量为 即一个排水管与每个进水管的工作效率相同。由此可知 一池水的总工作量为 又因为在 2 小时内, 每个进水管的注水量为 1×2,所以,2 小时内注满一池水 至少需要多少个进水管? 答:至少需要 个进水管。 十六、 正反比例问题 例 1、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 1/3,再修 300 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 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3=4∶12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 12 份,则 300 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 300÷(4-3)×12=3600(米) 答:这条公路总长 3600 米。 【含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 (即 商一定) ,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 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 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 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 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 2、张晗做 4 道应用题用了 28 分钟,照这样计算,91 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24 解做题效率一定,做题数量与做题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设 91 分钟可以做 X 应用题则有 答:91 分钟可以做 道应用题。 例 3、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 24 页,15 天看完,如果每天看 36 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解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设 X 天可以看完,就有 答: 天就可以看完。 例 4、一个大矩形被分成六个小矩形,其中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大矩形的面积。 A 36 25 B 20 16解由面积÷宽=长可知,当长一定时,面积与宽成正比,所以每一上下两个小矩形面积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宽的正比。 又因为第一行三个小矩形的宽相等,第二行三个小矩形的宽也相等。因此, 解这两个比例,得 所以,大矩形面积为 答:大矩形的面积是 十七、 按比例分配问题 例 1、学校把植树 560 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 47 人,二班有 48 人,三班有 45 人,三个 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总份数为 47+48+45=140 一班植树 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树 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树 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 188 棵、192 棵、180 棵。 【含义】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 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 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 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 ,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 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 2、用 60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 3∶4∶5。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解 答: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 厘米、 厘米、 厘米。 例 3、从前有个牧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 17 只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 1/2,二儿子分总数的 1/3, 三儿子分总数的 1/9,并规定不许把羊宰割分,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 解如果用总数乘以分率的方法解答,显然得不到符合题意的整数解。如果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则很容易得到 答:大儿子分得 只羊,二儿子分得 只羊,三儿子分得 只羊。 例 4、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 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 80 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人数 对应的份数 解 答:三个车间一共 人。2580 人一共多少人? 十八、 百分数问题 例 1、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去 720 千克,剩下 6480 千克,用去的与剩下的各占原重量的百分之几? 解(1)用去的占 720÷(720+6480)=10% (2)剩下的占 6480÷(720+6480)=90% 答:用去了 10%,剩下 90%。 【含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常常可以通分、约分, 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率”;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 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 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 1%,两个百分点就是 2%。 【数量关系】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 2、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 420 人,女职工 525 人,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百分之几? 解本题中女职工人数为标准量,男职工比女职工少的人数是比较量,所以 答: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 。 例 3、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 420 人,女职工 525 人,女职工比男职工人数多百分之几? 解本题中以男职工人数为标准量,女职工比男职工多的人数为比较量,因此 答: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多 。 例 4、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 420 人,有女职工 525 人,男、女职工各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几? 解(1)男职工占 (2)女职工占 答:男职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 ,女职工占 。 例 5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率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常见的百分率有: 增长率=增长数÷原来基数×100%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缺席率=缺席人数÷实有总人数×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数÷种植总棵数×100% 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油料重量×100% 废品率=废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 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100% 烘干率=烘干后重量÷烘前重量×100% 及格率=及格人数÷参加考试人数×100% 十九、 “牛吃草”问题 例 1、一块草地,10 头牛 20 天可以把草吃完,15 头牛 10 天可以把草吃完。问多少头牛 5 天可以把草吃完? 解草是均匀生长的,所以,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求“多少头牛 5 天可以把草吃完”,就是说 5 天内的草总量要 5 天吃完的话,得有多少头牛?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 1,按以下步骤解答:26 (1)求草每天的生长量 因为,一方面 20 天内的草总量就是 10 头牛 20 天所吃的草,即(1×10×20) ;另一方面,20 天内的草总量又等于 原有草量加上 20 天内的生长量,所以 1×10×20=原有草量+20 天内生长量 同理 1×15×10=原有草量+10 天内生长量 由此可知(20-10)天内草的生长量为 1×10×20-1×15×10=50 因此,草每天的生长量为 50÷(20-10)=5 (2)求原有草量 原有草量=10 天内总草量-10 内生长量=1×15×10-5×10=100 (3)求 5 天内草总量 5 天内草总量=原有草量+5 天内生长量=100+5×5=125 (4)求多少头牛 5 天吃完草 因为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 1,所以每头牛 5 天吃草量为 5。因此 5 天吃完草需要牛的头数 125÷5=25(头) 答:需要 25 头牛 5 天可以把草吃完。 【含义】“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 这个因素。 【数量关系】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 例 2、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如果有 12 个人淘水,3 小时可以 淘完;如果只有 5 人淘水,要 10 小时才能淘完。求 17 人几小时可以淘完? 解这是一道变相的“牛吃草”问题。与上题不同的是,最后一问给出了人数(相当于“牛数”) ,求时间。设每人 每小时淘水量为 1,按以下步骤计算: (1)求每小时进水量 因为,3 小时内的总水量=1×12×3=原有水量+3 小时进水量 10 小时内的总水量=1×5×10=原有水量+10 小时进水量 所以, (10-3)小时内的进水量为 1×5×10-1×12×3=14 因此,每小时的进水量为 (2)求淘水前原有水量 原有水量=1×12×3-3 小时进水量= (3)求 17 人几小时淘完 17 人每小时淘水量为 17,因为每小时漏进水为 2,所以实际上船中每小时减少的水量为(17-2) ,所以 17 人淘完 水的时间是 答:17 人 小时可以淘完水。 二十、 鸡兔同笼问题 例 1、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 解假设 35 只全为兔,则鸡数=(4×35-94)÷(4-2)=23(只) 兔数=35-23=12(只) 也可以先假设 35 只全为鸡,则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有鸡 23 只,有兔 12 只。 【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 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27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如果先假设都是鸡, 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 决。 例 2、2 亩菠菜要施肥 1 千克,5 亩白菜要施肥 3 千克,两种菜共 16 亩,施肥 9 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 解此题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鸡兔同笼”问题。 “每亩菠菜施肥 (1÷2) 千克”与“每只鸡有两个脚”相对应, “每 亩白菜施肥(3÷5)千克”与“每只兔有 4 只脚”相对应,“16 亩”与“鸡兔总数”相对应,“9 千克”与“鸡兔 总脚数”相对应。假设 16 亩全都是菠菜,则有 白菜亩数= 答:白菜地有 10 亩。 例 3、李老师用 69 元给学校买作业本和日记本共 45 本,作业本每本 3.20 元,日记本每本 0.70 元。问作业本和日 记本各买了多少本? 解此题可以变通为“鸡兔同笼”问题。假设 45 本全都是日记本,则有 作业本数= 日记本数= 答:作业本有 本,日记本有 本。 例 4、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 100 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 80 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解假设 100 只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 鸡数= 答:有鸡 只,有兔 只。 例 5 有 100 个馍 100 个和尚吃,大和尚一人吃 3 个馍,小和尚 3 人吃 1 个馍,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解假设全为大和尚,则共吃馍(3×100)个,比实际多吃(3×100-100)个,这是因为把小和尚也算成了大和尚, 因此我们在保证和尚总数 100 不变的情况下,以“小”换“大”,一个小和尚换掉一个大和尚可减少馍(3-1/3) 个。因此,共有小和尚 共有大和尚 答:共有大和尚 人,有小和尚 人。 二十一、方阵问题 例 1、在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进行体操表演的同学排成方阵,每行 22 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解 22×22=484(人)答: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 484 人。 【含义】将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 ,根据已知条件求总人数或总物数,这类问题就叫做方 阵问题。 【数量关系】 (1)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 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 (2)方阵总人数的求法: 实心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内边人数=外边人数-层数×2 (3)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 总人数=(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 【解题思路和方法】方阵问题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方阵的求法是以每边的数自乘;空心方阵的变化较多,其解 答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例 2、有一个 3 层中空方阵,最外边一层有 10 人,求全方阵的人数。28 解= 答:全方阵 84 人。 例 3、有一队学生,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最外层人数是 52 人,最内层人数是 28 人,这队学生共多少人? 解(1)中空方阵外层每边人数= (2)中空方阵内层每边人数= (3)中空方阵的总人数= 答:这队学生共 人。 例 4、一堆棋子,排列成正方形,多余 4 棋子,若正方形纵横两个方向各增加一层,则缺少 9 只棋子,问有棋子多 少个? 解(1)纵横方向各增加一层所需棋子数= (2)纵横增加一层后正方形每边棋子数= (3)原有棋子数= 答:棋子有 只。 例 5 有一个三角形树林,顶点上有 1 棵树,以下每排的树都比前一排多 1 棵,最下面一排有 5 棵树。这个树林一共 有多少棵树? 解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答:这个三角形树林一共有 棵树。二十二、商品利润问题 例 1、某商品的平均价格在一月份上调了 10%,到二月份又下调了 10%,这种商品从原价到二月份的价格变动情况如 何? 解设这种商品的原价为 1,则一月份售价为(1+10%) ,二月份的售价为(1+10%)×(1-10%) ,所以二月份售价 比原价下降了 1-(1+10%)×(1-10%)=1% 答:二月份比原价下降了 1%。 【含义】这是一种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成本、利润、利润率和亏损、亏损率等方面的问题。 【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 售价=进货价×(1+利润率) 亏损=进货价-售价亏损率=(进货价-售价)÷进货价×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 2、某服装店因搬迁,店内商品八折销售。苗苗买了一件衣服用去 52 元,已知衣服原来按期望盈利 30%定价,那 么该店是亏本还是盈利?亏(盈)率是多少? 解要知亏还是盈,得知实际售价 52 元比成本少多少或多多少元,进而需知成本。因为 52 元是原价的 80%,所以原 价为(52÷80%)元;又因为原价是按期望盈利 30%定的,所以成本为 可以看出该店是 的, 利率为 答:该店是 的, 利率是 。 例 3、成本 0.25 元的作业本 1200 册,按期望获得 40%的利润定价出售,当销售出 80%后,剩下的作业本打折扣,结 果获得的利润是预定的 86%。问剩下的作业本出售时按定价打了多少折扣? 解问题是要计算剩下的作业本每册实际售价是原定价的百分之几。从题意可知,每册的原定价是 ,所以 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每册的实际售价,为此要知道剩下的每册盈利多少元。剩下的作业本售出后的盈利额等于实际总 盈利与先售出的 80%的盈利额之差,即 剩下的作业本每册盈利 又可知 答:剩下的作业本是按原定价的折出售的。29 例 4、某种商品,甲店的进货价比乙店的进货价便宜 10%,甲店按 3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 20%的利润定价,结果乙 店的定价比甲店的定价贵 6 元,求乙店的定价。 解设乙店的进货价为 1,则甲店的进货价为 甲店定价为 乙店定价为 由此可得乙店进货价为 乙店定价为 答:乙店的定价是 元。 二十三、存款利率问题 例 1、李大强存入银行 1200 元,月利率 0.8%,到期后连本带利共取出 1488 元,求存款期多长。 解因为存款期内的总利息是()元, 所以总利率为()÷1200 又因为已知月利率, 所以存款月数为()÷%=30(月) 答:李大强的存款期是 30 月即两年半。 【含义】把钱存入银行是有一定利息的,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存期这三个因素有关。利率一般有年利率和 月利率两种。年利率是指存期一年本金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数;月利率是指存期一月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数。 【数量关系】年(月)利率=利息÷本金÷存款年(月)数×100% 利息=本金×存款年(月)数×年(月)利率 本利和=本金+利息=本金×[1+年(月)利率×存款年(月)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 2、银行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二年期 7.92%,三年期 8.28%,五年期 9%。如果甲乙二人同时各存入 1 万元, 甲先存二年期, 到期后连本带利改存三年期; 乙直存五年期。 五年后二人同时取出, 那么, 谁的收益多?多多少元? 解甲的总利息 乙的总利息 谁比谁多: 答: 的收益较多,比多元。二十四、溶液浓度问题 例 1、爷爷有 16%的糖水 50 克, (1)要把它稀释成 10%的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 30%的糖水,需 加糖多少克? 解(1)需要加水多少克?50×16%÷10%-50=30(克) (2)需要加糖多少克?50×(1-16%)÷(1-30%)-50=10(克) 答: (1)需要加水 30 克, (2)需要加糖 10 克。 【含义】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浓度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主要是溶剂(水或其它液体) 、溶质、 溶液、浓度这几个量的关系。例如,水是一种溶剂,被溶解的东西叫溶质,溶解后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的量在溶 液的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浓度,也叫百分比浓度。 【数量关系】溶液=溶剂+溶质浓度=溶质÷溶液×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 2、要把 30%的糖水与 15%的糖水混合,配成 25%的糖水 600 克,需要 30%和 15%的糖水各多少克? 解假设全用 30%的糖水溶液,那么含糖量就会多出 这是因为 30%的糖水多用了。于是,我们设想在保证总重量 600 克不变的情况下,用 15%的溶液来“换掉”一部分 30%的溶液。这样,每“换掉”100 克,就会减少糖 所以需要“换掉”30% 的溶液(即“换上”15%的溶液) 由此可知,需要 15%的溶液 克。30 需要 30%的溶液 答:需要 15%的糖水溶液 克,需要 30%的糖水 克。 例 3、甲容器有浓度为 12%的盐水 500 克,乙容器有 500 克水。把甲中盐水的一半倒入乙中,混合后再把乙中现有 盐水的一半倒入甲中,混合后又把甲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乙中,使甲乙两容器中的盐水同样多。求最后乙中盐水的 百分比浓度。 解由条件知,倒了三次后,甲乙两容器中溶液重量相等,各为 500 克,因此,只要算出乙容器中最后的含盐量,便 会知所求的浓度。下面列表推算: 甲容器 原有 盐水 500 盐 500×12%=60 乙容器 水 500 盐水 500+250=750 盐 30 盐水 750÷2=375 盐 30÷2=15 盐水 500 盐 45-36+15=24第一次把甲中一半倒 盐水 500÷2=250 入乙中后 盐 60÷2=30 第而次把乙中一半倒 盐水 250+375=625 入甲中后 盐 30+15=45 第三次使甲乙中 盐水同样多 盐水 500 盐 45-9=36由以上推算可知,乙容器中最后盐水的百分比浓度为 答:乙容器中最后的百分比浓度是 二十五、构图布数问题 例 1、十棵树苗子,要栽五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应是一个五角星。 4×5÷2=10 因为五角星的 5 条边交叉重复,应减去一半。 【含义】 这是一种数学游戏, 也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 所谓“构图”, 就是设计出一种图形; 所谓“布数”, 就是把一定的数字填入图中。“构图布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符合所给的条件。 【数量关系】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而定。 【解题思路和方法】通常多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等图形方面考虑。按照题意来构图布数,符合题目所 给的条件。 例 2、九棵树苗子,要栽三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每边栽 4 棵树,三个顶点上重复应减去,正好 9 棵。4×3-3=9 二十六、幻方问题 例 1、把 1,2,3,4,5,6,7,8,9 这九个数填入九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解幻和的 3 倍正好等于这九个数的和,所以幻和为 (1+2+3+4+5+6+7+8+9)÷3=45÷3=15 九个数在这八条线上反复出现构成幻和时,每个数用到的次数不全相同,最中心的那个数要用到四次(即出现在中 行、中列、和两条对角线这四条线上) ,四角的四个数各用到三次,其余的四个数各用到两次。看来,用到四次的 “中心数”地位重要,宜优先考虑。 设“中心数”为 Χ ,因为 Χ 出现在四条线上,而每条线上三个数之和等于 15,所以(1+2+3+4+5+6+7+8+ 9)+(4-1)Χ =15×4 即 45+3Χ =60 所以 Χ =5 2 7 6 接着用奇偶分析法寻找其余四个偶数的位置,它们 9 5 1 分别在四个角,再确定其余四个奇数的位置,它们分别 4 3 8 在中行、中列,进一步尝试,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 【含义】把 n×n 个自然数排在正方形的格子中,使各行、各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的图叫做幻31 方。最简单的幻方是三级幻方。 【数量关系】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叫做“幻和”。 三级幻方的幻和=45÷3=15 五级幻方的幻和=325÷5=65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确定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即幻和) ,其次是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 然后再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 例 2、把 2,3,4,5,6,7,8,9,10 这九个数填到九个方格中, 使每行、每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 解只有三行,三行用完了所给的 9 个数,所以每行三数之和为 (2+3+4+5+6+7+8+9+10)÷3=18 假设符合要求的数都已经填好,那么三行、三列、两条对角线共 8 行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8,我们看 18 能写成 哪三个数之和: 最大数是 10:18=10+6+2=10+5+3 最大数是 9:18=9+7+2=9+6+3=9+5+4 最大数是 8:18=8+7+3=8+6+4 最大数是 7:18=7+6+5 刚好写成 8 个算式。 首先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第二横行、第二竖行、两个斜行都用到正中间方格的数,共用了四次。观察上述 8 个算 式,只有 6 被用了 4 次,所以正中间方格中应填 6。 然后确定四个角的数。四个角的数都用了三次,而上述 8 个算式中只有 9、7、5、3 被用了三次, 9 2 7 所以 9、7、5、3 应填在四个角上。但还应兼顾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为 18。 4 6 8 最后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如图。 5 10 3二十七、抽屉原则问题 例 1、育才小学有 367 个 1999 年出生的学生,那么其中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 一天的? 解由于 1999 年是润年,全年共有 366 天,可以看作 366 个“抽屉”,把 367 个 1999 年出生的学生看作 367 个“元 素”。367 个“元素”放进 366 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 2 个或更多的“元素”。 这说明至少有 2 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 【含义】把 3 只苹果放进两个抽屉中,会出现哪些结果呢?要么把 2 只苹果放进一个抽屉,剩下的一个放进另一个 抽屉;要么把 3 只苹果都放进同一个抽屉中。这两种情况可用一句话表示: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了 2 只或 2 只以上 的苹果。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则问题。 【数量关系】基本的抽屉原则是:如果把 n+1 个物体(也叫元素)放到 n 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着 2 个或更多的物体(元素) 。 抽屉原则可以推广为:如果有 m 个抽屉,有 k×m+r(0<r≤m)个元素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要放(k+1)个或 更多的元素。 通俗地说,如果元素的个数是抽屉个数的 k 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解题思路和方法】 (1)改造抽屉,指出元素; (2)把元素放入(或取出)抽屉; (3)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 2、据说人的头发不超过 20 万跟,如果陕西省有 3645 万人,根据这些数据,你知道陕西省至少有多少人头发根 数一样多吗? 解人的头发不超过 20 万根,可看作 20 万个“抽屉”,3645 万人可看作 3645 万个“元素”,把 3645 万个“元素” 放到 20 万个“抽屉”中,得到 2??5 根据抽屉原则的推广规律,可知 k+1=183 答:陕西省至少有 183 人的头发根数一样多。32 例 3、一个袋子里有一些球,这些球仅只有颜色不同。其中红球 10 个,白球 9 个,黄球 8 个,蓝球 2 个。某人闭着 眼睛从中取出若干个,试问他至少要取多少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 4 个球颜色相同? 解把四种颜色的球的总数(3+3+3+2)=11 看作 11 个“抽屉”,那么,至少要取(11+1)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 4 个球的颜色相同。 答;他至少要取 12 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 4 个球的颜色相同。 二十八、公约公倍问题 例 1、一张硬纸板长 60 厘米,宽 56 厘米,现在需要把它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的正方形,不许有剩余。问正 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解硬纸板的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求的边长。 60 和 56 的最大公约数是 4。答: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 【含义】需要用公约数、公倍数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数量关系】绝大多数要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来解答。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确定题目中要用最大公约数或者最小公倍数, 再求出答案。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最常用的是“短除法”。 例 2、甲、乙、丙三辆汽车在环形马路上同向行驶,甲车行一周要 36 分钟,乙车行一周要 30 分钟,丙车行一周要 48 分钟,三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问至少要多少时间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解要求多少时间才能在同一起点相遇,这个时间必定同时是 36、30、48 的倍数。因为问至少要多少时间,所以应 是 36、30、48 的最小公倍数。36、30、48 的最小公倍数是 720。 答:至少要 720 分钟(即 12 小时)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例 3、一个四边形广场,边长分别为 60 米,72 米,96 米,84 米,现要在四角和四边植树,若四边上每两棵树间距 相等,至少要植多少棵树? 解相邻两树的间距应是 60、72、96、84 的公约数,要使植树的棵数尽量少,须使相邻两树的间距尽量大,那么这 个相等的间距应是 60、72、96、84 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12。 所以,至少应植树(60+72+96+84)÷12=26(棵) 答:至少要植 26 棵树。 例 4、一盒围棋子,4 个 4 个地数多 1 个,5 个 5 个地数多 1 个,6 个 6 个地数还多 1 个。又知棋子总数在 150 到 200 之间,求棋子总数。 解如果从总数中取出 1 个,余下的总数便是 4、5、6 的公倍数。因为 4、5、6 的最小公倍数是 60,又知棋子总数在 150 到 200 之间,所以这个总数为 60×3+1=181(个) 答:棋子的总数是 181 个。 二十九、最值问题 例 1、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 3 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两块饼,现在需要烤三块饼,最少 需要多少分钟? 解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上烤,3 分钟后都熟了一面,这时将第一块饼取出,放入第三块饼,翻过第二块饼。再过 3 分 钟取出熟了的第二块饼,翻过第三块饼,又放入第一块饼烤另一面,再烤 3 分钟即可。这样做,用的时间最少,为 9 分钟。 答:最少需要 9 分钟。 【含义】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节约能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最小的 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这类应用题叫做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 2、在一条公路上有五个卸煤场,每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都是 10 千米,已知 1 号煤场存煤 100 吨,2 号煤场存煤 200 吨,5 号煤场存煤 400 吨,其余两个煤场是空的。现在要把所有的煤集中到一个煤场里,每吨煤运 1 千米花费 133 元,集中到几号煤场花费最少? 解我们采用尝试比较的方法来解答。 集中到 1 号场总费用为 1×200×10+1×400×40=18000(元) 集中到 2 号场总费用为 1×100×10+1×400×30=13000(元) 集中到 3 号场总费用为 1×100×20+1×200×10+1×400×10=12000(元) 集中到 4 号场总费用为 1×100×30+1×200×20+1×400×10=11000(元) 集中到 5 号场总费用为 1×100×40+1×200×30=10000(元) 经过比较,显然,集中到 5 号煤场费用最少。 答:集中到 5 号煤场费用最少。 例 3、北京和上海同时制成计算机若干台,北京可调运外地 10 台,上海可调运外地 4 台。 现决定给重庆调运 8 台,给武汉调运 6 台, 北京 若每台运费如右表,问如何调运才使运费最省? 上海 解北京调运到重庆的运费最高,因此,北京 往重庆应尽量少调运。这样,把上海的 4 台全都调 往重庆,再从北京调往重庆 4 台,调往武汉 6 台,运费就会最少,其数额为 500×4+800×4+400×6=7600(元) 答:上海调往重庆 4 台,北京调往武汉 6 台,调往重庆 4 台,这样运费最少。重庆 800 500武汉 400 300三十、列方程问题 例 1、甲乙两班共 90 人,甲班比乙班人数的 2 倍少 30 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第一种方法:设乙班有 Χ 人,则甲班有(90-Χ )人。 找等量关系:甲班人数=乙班人数×2-30 人。 列方程:90-Χ =2Χ -30 解方程得 Χ =40 从而知 90-Χ =50 第二种方法:设乙班有 Χ 人,则甲班有(2Χ -30)人。 列方程(2Χ -30)+Χ =90 解方程得 Χ =40 从而得知 2Χ -30=50 答:甲班有 50 人,乙班有 40 人。 【含义】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 Χ 代替,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而 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就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量关系】方程的等号两边数量相等。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审、设、列、解、验、答”六字法。 (1)审: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设为 Χ 。 (3)列;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6)答:回答题目所问,也就是写出答问的话。 同学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只写出四项内容,即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答语。设未知数时要在 Χ 后 面写上单位名称,在方程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都不带单位名称,求出的 Χ 值也不带单位名称,在答语中要写出单位 名称。检验的过程不必写出,但必须检验。 例 2、鸡兔 35 只,共有 94 只脚,问有多少兔?多少鸡? 解第一种方法:设兔为 Χ 只,则鸡为(35-Χ )只,兔的脚数为 4Χ 个,鸡的脚数为 2(35-Χ )个。根据等量关 系“兔脚数+鸡脚数=94”可列出方程 4Χ +2(35-Χ )=94 解方程得 Χ =12 则 35-Χ =23 第二种方法:可按“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假设全都是鸡, 则有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34 所以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鸡是 23 只,兔是 12 只。 例 3、仓库里有化肥 940 袋,两辆汽车 4 次可以运完,已知甲汽车每次运 125 袋,乙汽车每次运多少袋? 解第一种方法:求出甲乙两车一次共可运的袋数,再减去甲车一次运的袋数,即是所求。940÷4-125=110(袋) 第二种方法:从总量里减去甲汽车 4 次运的袋数,即为乙汽车共运的袋数,再除以 4,即是所求。 (940-125×4) ÷4=110(袋) 第三种方法:设乙汽车每次运 Χ 袋,可列出方程 940÷4-Χ =125 解方程得 Χ =110 第四种方法:设乙汽车每次运 Χ 袋,依题意得 (125+Χ )×4=940 解方程得 Χ =110 答:乙汽车每次运 110 袋。35
小学数学所有概念、定律、公式、单位换算、典型应用题―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天酷跑学霸小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