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在知道里看到你说有绿色建筑 标准评价标准2014送审版,我一直没找到可以发给我吗?496770275艾特q 谢谢

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十大亮点
来源:&&&& 发布日期:&&&&编辑:何姝
核心提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颁布定格时间早早浮出水面,但神秘“真容”何时现身于大众面前,大家一直翘首以待。值得关注是,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颁布定格时间早早浮出水面,但神秘“真容”何时现身于大众面前,大家一直翘首以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正式“入世”,虽称不上是绿色建筑行业的一场颠覆性革命,但足以称得上是一场富有能量的“地震”,次生的冲击波足以辐射到绿色建筑行业的每个角色。《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是国内绿色建筑行业日以继夜探索和累计的实践成果符号,新标准究竟好在哪里?
&&(1)评价方法升级
&&旧标准采用了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标准采用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标准重大的更新元素。判定级别形态与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应该说,体现国内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者吸取和传承了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精髓和特长,扬长避短,同时真实反映国内众多绿色建筑认证师内心的呼声。
&&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的最大优势是条文权衡性和弹性空间增强,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策略提供更为丰富的遴选空间。
&&(2)结构体系更紧凑
&&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二者合并成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提高和创新”。可以说,新增项内容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发挥空间更加宽阔,致使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同时,结构体系也沿用了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已在国际大量工程中落地应用,赢得绿色建筑业界一致的称赞和肯定,评价方法和结构体系的更新升级,显现出国内绿色建筑逐斩踏入国际主流轨道,于细微处表达了与时俱进、同步国际的理念。
&&虽然结构体系发生了甚微变化,但更加符合绿色建筑本质内涵,结构更加紧凑,可操作性更加理性。
&&(3)保持级别不变
&&新标准绿色建筑等级依旧保持为原有三个等级,一星、二星和三星,三星为最高级别。
&&7大项分数各为100分,提高和创新为10分,7大项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分数,并且各大项分数不应少于40分。一星:50~60分;二星:60~80分;三星:80~110分。7大项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4)适用范围更广
&&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应该说,新标准是一本繁杂和集成式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和气候区域,并做出更加特殊吻合评价指南。
&&(5)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
&&旧标准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凸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
&&值得关注是,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
&&新标准针对绿色建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悄然“消失”。
&&(6)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
&&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譬如: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
&&(7)标准灵活性更强
&&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人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8)标准条文动态更新
&&新标准另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分,仅存有具体的标号,意味着标准耦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时刻更新,时刻升级。这个小小创举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的重大创新信号,短短几字,足以表现出其形式蕴涵的力量。
&&(9)标准评价难度增加
&&2006年至2014年已经走过整整8个年头,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或将于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13、《建筑自然采光标准》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4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喻。
&&(10)标准附言
&&遗憾的是,新标准何时揭露神秘面纱,是众多绿色建筑工程师急切的共同心愿。相关部门作为绿色建筑行业的顶层游戏规则设计者和市场参与者,他们有为而为的行为实在让笔者感到唏嘘和忐忑,在新旧标准过渡徘徊的十字路口,前线人员亟待一剂良药,但却姗姗来迟。
&&相比之下,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新旧标准更迭的做法更深得民意,转折节点和标准公示促使奋战一线的绿色建筑认证工程师心旷神怡,消除诸多不必要顾虑和疑虑,赢得了众多的欢呼和赞美。
&&汹涌澎湃大潮终会退去,神秘海滩真容也终会被裸露在众人眼前,新标准面孔正式呱呱落地寓意着一个崭新“绿金”时代的降临。
&&郑重申明:该内容依据新标准送审稿、新标准相关报道、新标准培训资料、新标准参编人员采访,仅代表笔者个人见解。
没有相关新闻查看: 378|回复: 0
新币346 元宝840 在线时间110 小时积分136最后登录精华0
板楼, 积分 1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新币346 元宝840
一、项目试评& & 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标准修订组委托7家单位依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了对60个绿色建筑项目(后经增补达75个)的试评工作。在标准完成审查后,又委托上述单位依据送审稿修改稿开展了第二轮50个项目的试评工作。在标准报批定稿时,还以此前试评的部分项目对稿件进行了复核检验。 & &试评工作成果,不仅帮助修订组合理确定了各星级绿色建筑得分要求和各类评价指标权重,还发现了评价技术条文在适用范围(包括建筑类型、评价阶段等)、具体评价方法、技术要求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及技术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因地/用制宜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二、修订工作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 1、主要技术内容&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2、适用建筑类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的适用范围,由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其确定依据是:& &(1)由近些年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实践来看,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截至2012年底,742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已有医疗卫生类5项、会议展览类9项、学校教育类12项,但具体评价中却反映出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对于这些类型的建筑考虑得不够。& &(2)近些年先后立项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已报批)、《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等针对特定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对包括上述建筑类型在内的各类民用建筑予以统筹考虑,必将有助于各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3)项目试评工作也纳入了4个医疗卫生类、5个会议展览类、7个学校教育类以及航站楼、物流中心等建筑,初步验证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对此的适用性。& & 我们是一群爱好建筑的好青年,经常一起讨论建筑方面方案。这是技术交流以及项目资源共享平台,群号 ,望大家踊跃提供建筑有关资源!
谢谢您浏览此贴。
特别声明:设计群网绝大多数文章和内容都是网友发表,目的是提供学习研究参考交流之用,本网站对其文章的版权未作证实,对文章的原创性、真实性不作保证,也不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如有侵犯版权请您立即指出,本站立即更正!如有违反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规定的言论,请揭发,本站立即更正或删除。
Powered by
03-2506-1803-2006-1107-0207-0201-0707-0201-1407-09
11-0709-2709-2509-2609-2810-1009-2509-2509-2509-27
11-1409-3007-0701-0306-1508-0702-2906-1512-0607-09
11:2316:3715:3515:4409:3717:19查看: 750|回复: 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20能量3224 个毕业学校广州大学 暖通职位1积分3365精华1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111630
精华1能量3224 个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好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颁布定格时间早早已经浮出水面,但神秘真容能何时能够现身于大众面前,大家一直翘首以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正式入市,虽称不上绿色建筑行业一场颠覆性革命,但足以称得上一场富有能量的地震,次生的冲击波足以辐射到绿色建筑行业的每个角色。它是国内绿色建筑行业摸爬滚打、日以继夜探索和累计的实践成果符号。小官今日稍稍浅谈新标准有哪些动点和亮点可值得关注,以共享大家,作为了解。
(1)评价方法升级
旧标准采用了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标准采用了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标准重大的更新元素。判定级别形态与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应该说,体现国内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者吸取和传承了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精髓和特长,扬长避短,同时真实反映国内众多绿色建筑认证师内心的呼声。
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的最大优势是条文权衡性和弹性空间增强,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策略提供更为丰富的遴选空间。/ p" a1 Q5 C# i5 E% X" l- L
(2)结构体系更紧凑4 U% L7 \; m# F
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二者合并成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和“提高和创新”。可以说,新增项内容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发挥空间更加宽阔,致使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体现更加淋漓尽致。
同时,结构体系也沿用了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已经在国际上大量工程落地应用,赢得绿色建筑业界一致的称赞和肯定,评价方法和结构体系的更新升级,显现出国内绿色建筑逐斩踏入国际主流轨道,细微表达了与时俱进、同步国际的理念。
虽然结构体系发生了甚微变化,但更加符合绿色建筑本质内涵,结构更加紧凑,可操作性更加理性。
(3)保持级别不变
新标准绿色建筑等级依旧保持为原有三个等级,一星、二星和三星,三星为最高级别。, N8 J' u- A. E3 F. l: Z
7大项分数各为100分,提高和创新为10分,7大项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分数,并且各大项分数不应少于40分。1 L, m+ o% I$ Q
&&一星:50~60分 ;二星:60~80分 ;三星:80~110分
7大项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5 f/ p&&n# h&&F( D' d
(4)适用范围更广. Y( G" }2 I7 m/ \2 S' G
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9 u( H3 q1 ^8 s, S$ R8 L
(民用建筑详细定义)
应该说,新标准是一本繁杂和集成式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和气候区域,并做出更加特殊吻合评价指南。( f9 X' C" p( G# v8 K9 f5 T: [' t
(5)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
旧标准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凸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因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即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
值得关注是,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
新标准针对绿色建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经悄然逝去。. N0 n4 C: _' T# P7 }& o
(6)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5 D7 V5 G/ y8 M&&K% n8 M
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譬如:' S6 o. q& j0 G; D' o&&p. @' f
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3 \# G6 K* F% G! m9 c1 t
(7)标准灵活性更强
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人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7 [$ d' D, W" J$ M
(7)标准条文动态更新2 m( h, I/ w2 A# i1 M% V- F
新标准另一个最显眼地地方就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分,仅存有具体的标号。意味着标准耦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时刻连锁。时刻更新,时刻升级。 ; [) h# |8 Y7 T7 ], g( d- A$ n
应该是,这个小小创举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重大创新信号,短短几字,足以表现出它形式蕴涵的力量。. [! Y' c, j( K5 ]% ^# y+ @# M
(8)标准评价难度增加* r7 w* W" e8 x& b/ y- S6 f! y
2006年至2014年已经走过整整8个年头,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替代或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13、《建筑自然采光标准》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4等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喻。9 l3 M- W8 w+ X. S' o9 i8 K
(9)标准附言
让人遗憾是目前新标准何时能够在市场上揭露它神秘面纱,是众多绿色建筑工程师急切的共同心愿。相关部门作为绿色建筑行业的顶层游戏规则设计者和市场参与者,他们有为而为的行为实在让小官感到唏嘘和忐忑,在新旧标准过渡徘徊的十字路口,前线人员亟待一剂良药,但却姗姗来迟。( q* G) u4 ?8 k
相比之下,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新旧标准更迭做法更深得民意,转折节点和标准公示促使奋战一线绿色建筑认证工程师心旷神怡,消除诸多不必要顾虑和疑虑,赢得了众多的欢呼和赞美。; ~$ v' |$ E. Q4 y, O& }' i
汹涌澎湃大潮终会退去,神秘海滩真容也终会被裸露在众人眼前,新标准面孔正式呱呱落地也寓意一个崭新“绿金”时代的降临。&&s+ z2 c4 G7 r
郑重申明:日志编制内容依据新标准送审稿、新标准相关报道、新标准培训资料、新标准参编人员采访,日志仅代表小官个人见解。
小官于深圳罗湖。
小官:从事绿色建筑技术咨询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美国注册绿色建筑咨询师LEED AP BD+C& O+M$ ?4 j4 N, B: |
QQ:- m8 l&&L/ C/ W. q& u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群:&&欢迎大家。
人需要要改变!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能量107 个职位2积分139精华0记录好友日志相册主题帖子UID27275
初级会员, 积分 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 积分
精华0能量107 个主题帖子记录日志相册好友
楼主分析的很好,赞一个。
Powered by400-820-6479
新修订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解读
一、修订立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日发布第408号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自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同时废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二、修订工作
&&&&& 1、前期调查研究
标准编制计划下达后,先期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的修订意见和建议调研;对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的评价方法与条文应用情况调研;对国外新发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调研。详细内容介绍可参见文献[1]。通过上述工作,对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近年来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得到了国外相关标准的成熟经验和发展趋势作为我国标准的参考借鉴。
2、标准编制
在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标准修订组于2011年9月召开了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标志着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会议形成了修订工作大纲、修订工作规则等文件,确定了标准修订的技术原则。会后,修订组以全体会议、专题小组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落实了标准框架结构和技术原则,对标准条文进行了初步编写和修改(包括适用范围、评价方式等),形成了标准修订初稿。
修订组于2012年5月召开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主管部门领导和国内建筑工程领域以及绿色建筑方面的14位知名专家受邀参会,并对标准修订初稿提出了6点主要意见:技术要求与相关标准合理衔接,一星级技术水平应为在满足相关现行标准基础上的略为提高;明确绿色建筑评价边界,纳入可支持&行为绿色&的技术措施,但不考量建筑使用者的行为;进一步合理确定得分率、权重等的取值,及各个星级的达标技术难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评价技术条文的使用范围及参评条件;编制与标准配套的打分表或软件;对标准进行技术要求、专业用语等方面的整体统筹。根据专家意见,修订组对标准稿件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于2012年9月起公开征求意见。截至当年10月31日,共收到意见反馈181份,相关意见建议共计1600多条。在标准征求意见同期,还启动了征求意见稿的项目试评工作(后文详述)。根据征求意见和试评两方面工作成果以及所反映问题,修订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2013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标准修订过程中完成的大量工作,得到了标准审查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标准审查委员会认为:标准修订组在编制工作中充分进行了调研,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保证了标准编制质量。审查会后,修订组逐条研究确定了对于标准审查专家提出意见的处理,并结合随后开展的第二轮项目试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最终确定了标准报批稿,于2013年7月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后,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定额司的审查和完善,于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3、项目试评
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标准修订组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建筑设计院、深圳分院、天津分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7家单位依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了对60个绿色建筑项目(后经增补达75个)的试评工作。在标准完成审查后,又委托上述单位依据送审稿修改稿开展了第二轮50个项目的试评工作。在标准报批稿定稿时,还以此前试评的部分项目对稿件进行了复核检验。
试评工作成果,不仅帮助修订组合理确定了各星级绿色建筑得分要求和各类评价指标权重,还发现了评价技术条文在适用范围(包括建筑类型、评价阶段等)、具体评价方法、技术要求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及技术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因地/用制宜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1 记录了修订工作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
三、主要技术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其对于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
1、适用建筑类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的适用范围,由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其确定依据是:
(1)由近些年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实践来看,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截至2012年底,742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已有医疗卫生类5项、会议展览类9项、学校教育类12项,但具体评价中却反映出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对于这些类型的建筑考虑得不够。(2)近些年先后立项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已报批)、《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等针对特定建筑类型的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对包括上述建筑类型在内的各类民用建筑予以统筹考虑,必将有助于各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3)项目试评工作也纳入了4个医疗卫生类、5个会议展览类、7个学校教育类以及航站楼、物流中心等建筑,初步验证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对此的适用性。
2、评价阶段划分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要求评价应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但在随后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建科综[2008]61号)中,已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规划设计或施工阶段,有效期2年)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期3年)。而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了这种分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在评价阶段上也作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有66.3%的反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章的内容仅在运行阶段评价。基于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将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理&2章。
3、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具体指标(评价条文)方面,根据前期各方面的调研成果,以及征求意见和项目试评两方面工作所反馈的情况,以标准修订前后达到各评价等级的难易程度略有提高和尽量使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为出发点,通过补充细化、删减简化、修改内容或指标值、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章节位置或指标属性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汇总于表1)(《建设科技》杂志2014年16期)。
4、评价定级方法
根据对于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修订组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就确定了采用量化评价手段。经反复研究和讨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的评价方法定为逐条评分后分别计算各类指标得分和加分项附加得分、然后对各类指标得分加权求和并累加上附加得分计算出总得分。等级划分则采用&三重控制&的方式:首先仍与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一致,保持一定数量的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其次每类指标设固定的最低得分要求;最后再依据总得分来具体分级。
严格地讲,上述&各类指标得分&和&总得分&实际上都是&得分率&。因为建筑的情况多样,各类指标下的评价条文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对某一栋具体的被评建筑,总有一些评价条文不能参评。因此,用&得分率&来衡量建筑实际达到的绿色程度更加合理。但是在习惯上,&按分定级&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在&基本规定&章中规定了一种折算的方法,避免了在字面上出现&得分率&。表2
给出了一个分值计算示例。
注:原文中:
表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评价指标体系(不含加分项)
表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评分算例(公共建筑运行评价)
在此处被略去,详细内容请查阅《建设科技》杂志2014年16期。
来源:《建设科技》杂志 来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林海燕 程志军 叶凌
(CABR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专业绿色建筑咨询、顾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建筑 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