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香国盗艳的小说,都市的就不必了,有的就拿出来吧!邮箱是:9 7 5 8 5 4 3 6 9 @ q q . c o m

介绍几本好看的都市武侠小说_百度知道
介绍几本好看的都市武侠小说
最好要有简介的
最好是全本的
校园的也行
谢谢各位了
提问者采纳
助人为乐的学生而已。也因为自己喜欢帮助同学。最好也只不过是在老师的印象中,在过去的18年的学习生涯里,更是亚洲第一大组织的老大却因兄弟的背叛,更有痴情的极品美女 一切尽在《校园至尊》.,有魔法,所以身边的朋友也特别多.!我,有着很不平凡的经历,痛失挚爱心灰意冷之下,抛开一切来到异市开始新的生活原以为自己不会再和黑暗世界有所联系 谁知道因为她的出现迫使自己不得不去面对一切王者回归,至少本性纯良
校园至尊他.,有YY,是神秘的曲家少主,请看曲言枫如何扫除一切障碍成为一代至尊有黑道,何丹校园奇侠我,在学校里连是否一个好学生都说不准,我还算是个懂得尊重师长。我自我认为还不错!,只是一个外表比较帅的高中生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已发15部武侠小说,部部精彩。 陈青云:《玉剑香车千里花》、《血谷幽魂》、《挥剑问情》、《鬼堡》 司马翎:《关洛风云录》、《剑神传》、《八表雄风》,此为三部曲。 卧龙生:《绛雪玄霜》、《铁笛神剑》、《无名箫》 曹若冰:《双龙记》、《玉扇神剑》、《玉扇神剑》续 萧瑟:《落星追魂》 诸葛青云:《紫电青霜》
如果收件箱没有,则在垃圾箱,注意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两世情缘,今世的侠骨柔情,让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的身体被注入了八百年前的灵魂……
从慷慨激昂,别时容易见时难,梦里不知身是客,前生的铁马金戈,壮怀激烈的将军转为沉稳内敛,今生又订,忧郁体贴的学子,一场似有预谋的车祸。前生有约,又怎能镜花水月《武林高手在校园》时空的错位让一代骁将的元神穿越到今生,现实的风光表面掩不住他对时空错位的迷惘
《华侠》讲的是22世纪的未来都市。出现中国的大侠,不过是玄幻武侠,里面一些什么北冥神功,翰天战甲的。总之里面那些大侠写的跟美国超人似得。感觉很精彩的一部小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反对 &a data-hash=&62ac5d65c62b9d0853657fbd5d2fdf60& href=&/people/62ac5d65c62b9d0853657fbd5d2fdf6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周白之白& data-tip=&p$b$62ac5d65c62b9d0853657fbd5d2fdf60&&@周白之白&/a&把文学批评弄得比玄学还玄。「喜欢」不是万能的,也决不能滥用在文学批评中。要么你有欧阳修严羽王夫之袁枚的本事可以三两字尽得风流,要么就老老实实作分析得结论。抛出个懒人理论跟批判好坏有什么关系?&br&&br&还有 &a data-hash=&68a00e7dd374f5fbbc07e1& href=&/people/68a00e7dd374f5fbbc07e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丹& data-tip=&p$b$68a00e7dd374f5fbbc07e1&&@王丹&/a&,哪里深了哪里深了哪里深了?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究竟应该如何读诗&/a&中 &a data-hash=&c25c620d5ed716fa5b30c749e36a9ef3& href=&/people/c25c620d5ed716fa5b30c749e36a9e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夜小紫& data-tip=&p$b$c25c620d5ed716fa5b30c749e36a9ef3&&@夜小紫&/a&已经说了一部分,但不是特别全面,此处试图做一个系统梳理。而 &a data-hash=&007fd3a7ddeaadceeec90& href=&/people/007fd3a7ddeaadceeec9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贺金缕& data-tip=&p$b$007fd3a7ddeaadceeec90&&@贺金缕&/a&抖机灵就不必了,这个问题确是不少初学者的困惑处,并非不可答。&br&&br&闲话唠完,开始正题,长文预警。&br&&br&&br&(一)字词&br&&br&&b&读古诗,第一步一定是通晓字词。&/b&没本事就别瞎说什么「不求甚解」,要知道那些说「读书难字过」的人,早就「读书破万卷」了。以《楚辞》为例,光「离骚」二字为何意古人就有无数种说法。又如〈惜诵〉,除篇名以外,「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暓之忳忳」之类的句子不读注释不查字典如何通读?解释不出字义,那还谈什么诗意。何况中国古典诗歌除了基本字义以外,&b&还有典故这个重中之重&/b&。李商隐的「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无题四首》其二),不知道贾充韩寿、曹植甄宓之事如何能读懂?就像外文需要以词汇量为基础一样,&b&古诗中的字词典故没有捷径可走,老老实实查字典、读注疏、多积累是正道&/b&。&br&&br&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字词锤炼以后的结果,所以&b&用词遣字是否精到是评判诗歌水平的重要标准&/b&。我们的古典文化中常有「一字师」的故事,《红楼梦》中宝钗改宝玉诗就是一例。又如郑谷与齐己之辩:&br&&br&&blockquote&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五代史补》〕&/blockquote&&br&齐己的《早梅》全唐诗有录,算不得什么佳作,但这一字更改很能说明问题。诗学中常讲「诗眼」,实际就是对字词凝炼的看重,好的字词甚至足以提升整首诗的境界。如李白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引」字与「衔」字用得真是精彩至极。&b&典故之用与诗词的好坏也有莫大关系&/b&。无典的诗有好诗(可参&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些唐诗明白如话,为什么总能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呢&/a&),但有的又过俗。多典的诗好的如杜甫、李商隐,可西昆体就是堆砌之病。&br&&br&(二)意象&br&&br&字词为语言之表,破之便是&b&第二步体悟诗的意象&/b&。正如批评者所说:&br&&br&&blockquote&面对一个诗歌文本,我想首先应该搞清楚它的基本构成因素,然后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分析。起码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这个诗歌的基本构成因素大约应该算是「意象」。诗歌不是概念的集合,概念只有转化为意象才能进入诗歌。(李春青《在文本与历史之间》)&/blockquote&&br&意象是诗人主观化的物象,与外文中的Image有很大不同(虽然在翻译中两者经常互通)。意象经过了诗人的选取、构思与加工,实际有浓重的主观色彩。且中国古代有些意象带有特定意味,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性暗示,譬如月亮与相思,松竹梅与清亮高洁等。&b&综合主观性与文化背景,意象便成为从词义到诗意的桥梁&/b&。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br&&br&&blockquote&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blockquote&&br&意象也是判别诗歌层次的重要标准,&b&诗歌的意境直接取决于诗人所用的意象&/b&。意象是否有独创性,是否有感染力,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诗人的感情,是否能够构架、支撑意境,都是影响诗歌水平的重要因素。《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就反对她以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其二)一联为师。钱穆先生在〈如何读古诗〉中以此为例,说:&br&&br&&blockquote&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blockquote&&br&钱先生拿来与俗联对照的,是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二句。从意象的选取就可见二者区别:一方有情有景,忽然天成;一方板滞木讷,刻意雕琢。&br&&br&(三)结构&br&&br&从字词到意象,皆为诗歌表里是砖瓦立柱,合来则成诗歌的意境。但文学不是玄学,不是要悟诗歌中的道,而是&b&要注重从字词到意象再到意境的过程,也就是第三步结构&/b&。古诗词中重复的用字、意象不少,譬如有人做过唐诗宋词中的高频词统计,「何处」、「万里」这样的词出现了千次以上,「青山」、「流水」、「白发」也出现了五百余次,都谈不上新鲜。但&b&不同的组织结构方式使相类的字词意象也可以融汇成不同的意境&/b&。从语言学角度说,这是句法,是字词的连缀;从诗学角度来说,结构便是诗的意脉。以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为例:&br&&br&&blockquote&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blockquote&&br&春水、船、花、雾、蝶、鸥、青山、白云,都是再常见不过的意象,组合起来像是极寻常的春日游览诗。但在杜甫的笔下便是生气勃勃的春与垂暮老人的交织感化,希望与伤痛的变幻结合,独特的意象选取角度和汇聚意象的特殊方式构成了独有的意境。&b&结构可说是评判诗篇最重要的标准&/b&,譬如谢灵运有「池塘生春草」的名句,但诗作往往结于玄言不成佳篇。而崔颢的〈黄鹤楼〉并无出彩佳句,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严羽《沧浪诗话》)。&br&&br&(四)音韵&br&&br&以上有些答案提到音韵格律的问题,我是不同意的。从普通读者的角度考虑,&b&现代人念诗与古韵古音差别极大&/b&,我绝不认为我们能与古人完全相同的方式批判诗歌的音律,而且&b&音韵也不是欣赏古诗的必要条件&/b&。因为语音的变迁,古人诗的押韵有时我们读不出来,更别说平仄之音也有不同。《平水韵》中「支」与「亏」、「疲」同韵(上平四支),「灰」与「才」同韵(上平十灰),「白」字今为阳平,古为入声,不胜枚举。杜甫的名篇〈登高〉,现代人读起来就觉得最后一句不押韵。&br&&br&另一方面,诗分古体近体。虽然不排除在近体产生以后,古体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但两者音律上的评判标准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可参&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读起来会有很畅快的感觉?&/a&)。&br&&br&(五)意境&br&&br&我相信做过研究翻译的人,绝对为这个词要怎么翻成英文苦恼过。据我所知,学界现在也还没有固定的标准翻译。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特有的范畴,说起来太过玄妙,所以很难说得清楚。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字词、意象与结构,那么把握意境应该也就八九不离十了。&br&&br&但是,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对字词、意象与结构乃至意境的把握,都&b&需要对语言的精准领悟力,否则难以体味字句上极细微的差别&/b&。比如「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桃花欲共杨花语」还是「桃花细逐杨花落」(杜甫〈曲江对酒〉)。语言对于这样的表述差异只能描绘其中不同,而很难说破,所以需要一定的领悟力。&br&&br&除了对于语言的把握以外,&b&共情能力也是理解中非常重要的一环&/b&。意境依靠字词、意象与结构来传递诗人的体悟与感情。如果读者不能够领悟诗人的心绪,那么就很难理解作者选取的表达方式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富有感染力。&br&&br&也就是说,对意境的理解需要对语言的把握和对感情的领悟。&br&&br&(六)背景&br&&br&我们的初高中语文教材特别喜欢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提到决定性的位置,这也是我国文学批评「知人论世」的传统,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可取的传统。社会环境这作者经历都只是文学的外围范畴,核心还是文本本身。背景探讨对揣摩诗意、理解诗歌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绝不能够喧宾夺主。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br&&br&&blockquote&有时,当它直接参与诗人或诗歌的诠释时,它那种大而无当常常会泯灭诗人或诗歌的个性特征。(《汉字的魔方》)&/blockquote&&br&同样是禅思,王维与孟浩然完全相等吗?同样是爱国,辛弃疾和陆游完全一样吗?古诗中还有不少难以系年或作者不可考的诗篇,不会因为缺乏背景就无从批评。所以在读诗的时候,从文本出发是基础,背景批评要慎用。&br&&br&(七)小结&br&&br&简单来说,&b&读诗的步骤就是从字词到意象到意境&/b&,但想要读出个中真味,却&b&需要对语言和情感的领悟力&/b&。这当中不乏后天培养的部分,但也确实有先天天赋的因素。以研究来说,同样的材料摆在多少研究者面前,可能出成果的只有极少数。写杜甫的论文上万篇,真正有见地的不足十一之数。读文学尤其是诗歌时,努力非常重要,但天赋亦不可小觑。如果你读懂了所有的字词意象,但还是不能领会诗中的感情,体悟不到意境,那神仙也无计可施,因为文学确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br&&br&从个人阅读的层面再往上升一步,就是文学史的层面,这已经超出了普通读者的范畴了。&b&真正要判断诗歌、诗人的好坏,就要放到文学史层面上来做讨论。&/b&但如果连个人的文本阅读都做不到,那也就不可能拔高到这个层次了。而在完成的个人的文本阅读以后,还需要大量的底蕴与积累。至于批判的标准,当然是美与创新,具体可参拙文&a href=&/zuixinglu/& class=&internal&&【文普】文学的标准 - 醉醒廬 &/a&。&br&&br&&br& 个人声明:&br&&br&1. 请勿转载,不授权知乎以外任何地方及任何人的转载,微博上如转载请给出原文地址。&br&&br&2. 欢迎任何有理有据的反对。
反对 把文学批评弄得比玄学还玄。「喜欢」不是万能的,也决不能滥用在文学批评中。要么你有欧阳修严羽王夫之袁枚的本事可以三两字尽得风流,要么就老老实实作分析得结论。抛出个懒人理论跟批判好坏有什么关系?还有 ,哪里深了哪里深了哪里深…
来自子话题:
没有似乎不似乎,如果不如果,李杜的诗的确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这一点不用质疑,为什么呢,说来话长,我尽量长话短说。&br&&br&1,李白为什么流弊?&br&
这里,我首先说明一下文学创作的境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br&
其中最低档次的创作,便是按照作文方法来写一篇文章,就像美术老师教了你素描的方法,你画了一张静物,在文学上,你学习了格律,写了一首符合格律的诗,这就是最低档次的创作,文法的实践而已。假设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战斗力就是&b&1&/b&。&br&
再进阶一个级别,战斗力到了&b&2&/b&,你掌握了句法,修辞,能够应用多种文学创作的技巧加入到你的文章里,时不时还能化用一个典故,这时的创作,就算做文学了,但也是个文学票友而已。&br&
再进阶一下,战斗力到了&b&3&/b&,你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想象新奇,对文体掌握娴熟,挥洒自如,妙笔生花,写出来的东西人人都说好,那么你就可以称之为作家,或者诗人。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大部分人都处于这个阶段。&br&
当然你天资聪颖,不会满意,还要继续提升,你发现了社会的规律,在你的文章中加入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在创作上对文学方法的掌握登峰造极,可以轻易调动读者的情绪,挥手间营造出你心中或是雄浑,或是萧索,或是悲壮的氛围,带给人启迪和无限的遐想,那么,你就是文学家,战斗力达到了&b&4&/b&!文学史上能够留名的大家,很多都达到了这个层次。&br&
你还有潜力!继续提升,你的创作不但都做到了文学家的极致,更是开创了一代文风,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无数跟风狗在你的身后此起彼伏,你的作品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对后世的社会发展,至少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你可以称之为战斗力为&b&5&/b&的一代文豪!这在文学史上也是少数人,比如屈原,比如司马相如,比如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韩愈,柳永,欧阳修,苏轼,汤显祖等等。&br&
那么李白战斗力是多少呢?他的战斗力绝对超过5,至于超过了多少呢,到没到6,这就不好说了,因为我的认知已经无法体会到了。&br&&b&5之上的境界&/b&&br&战斗力达到6是什么境界?如果按照传统主流的哲学观念,即以道本论为本体论来讨论,简单的说,这时你的作品,跨入了“道”的境界,你的每一行字,都是宇宙本源的体现,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无无”和“自然”的表现,是这个宇宙的最高抽象存在在人间的惊鸿一瞥,(道本论的哲学观念认为文学的创作是道的体现,贵无,贵自然,讲究“虚无之有”和“寂寞之声”,以体道,悟道,观道,味道为审美的最高标准,这是形而上学的讨论。)这种境界简直不是人间可以有的,因此,史上唯一一个战斗力超过5,到没到6不好说的大文豪:李白,被冠上了“诗仙”的称呼。&br&&br&因此,李白是个流弊的存在,毫无疑问。&br&
李白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古体诗的乐府歌行和近体诗的绝句中,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的想象,时而气势浩瀚,变幻莫测,时而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他少习剑术,神仙道教,好任侠,“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性格独立不羁,不受约束,其歌行作品《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作品是其最高成就,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道本论所讨论的自然的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营造出奇妙的回旋震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顶峰,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点会被超越的迹象,甚至连靠近的人都很少,毕竟,战斗力5是个难越的坎。估计要从今天再往后跨个几千年的尺度才可能再出现这么流弊的人物。&br&李白的诗歌成就,活着的时候就立刻得到了当时世人的广泛认同,玄宗多次征召,国师司马承祯称其有仙人之气,贺知章称其为谪仙,同时李白也曾顺手从哥舒翰手中救下了一个将被处决的小兵:后来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的郭子仪,随手改变了大唐的国运。唐文宗下诏将“李白的歌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定为大唐三绝。&br&
有关李白的评价,建议阅读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16-229页,更为专业和详细。&br&&br&2,杜甫为什么流弊?&br&
正如上面的分析,杜甫的战斗力其实只有5,同一级别还有屈原,苏轼等大文豪在,那么杜甫流弊在何处?其实,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当然杜甫本身是大文豪不用质疑,但是他的地位,是宋代才捧起来的,一直捧到了跟李白相同的地位。我们都知道杜甫的主要创作时期是安史之乱时期,他的诗歌充分反映了这段历史的艰辛苦难,充盈着浓浓的爱国爱民的气息和情怀,因此被称为“诗史”,到了宋代,契丹女真党项鞑靼等异族轮番上阵,使得宋朝饱受欺凌,边境人民困苦不已,国家臣子脸上无光捶胸顿足,与杜甫的诗作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诗学上掀起了学习杜甫的浪潮,因此杜甫的诗,对于宋代及后世士大夫的思想情操,精神人格都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因此杜甫的文豪地位,比其他战斗力相同的文豪要高一些。&br&&br&最后,我们都知道,文学的作用主要在表现作者内心和反映客观现实上,前者正是李白为其高峰,后者,当仁不让是杜甫。&br&&br&以上,就是李杜永久不衰,以及比别人好的原因。
没有似乎不似乎,如果不如果,李杜的诗的确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这一点不用质疑,为什么呢,说来话长,我尽量长话短说。1,李白为什么流弊? 这里,我首先说明一下文学创作的境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其中最低档次的创作,便是按照作文方法来写一篇文章…
鄙人不才,把这个段子拓展了一下,捂脸走&br&&br&小资喝花酒,美人一口我一首;&br&老兵坐床头,骤风骤雨皱眉头;&br&知青咏古自助游,登高凭栏风流伴泪流;&br&皇上宫中几多愁,昨日殿上主,今日阶下囚;&br&&br&剩女宅家里,梨花带雨衫如洗;&br&萝莉嫁王侯,庭院深深深几许;&br&名媛丈夫死得早,堪怜明日黄花今日老;&br&mm解衣在青楼,芙蓉帐中暖,任君逍遥游。
鄙人不才,把这个段子拓展了一下,捂脸走小资喝花酒,美人一口我一首;老兵坐床头,骤风骤雨皱眉头;知青咏古自助游,登高凭栏风流伴泪流;皇上宫中几多愁,昨日殿上主,今日阶下囚;剩女宅家里,梨花带雨衫如洗;萝莉嫁王侯,庭院深深深几许;名媛丈夫死得…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br&&br&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br&&br&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br&&br&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br&&br&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a href=&/s?wd=%E7%BA%A2%E7%BB%A1%E5%B8%90%E5%BA%95%E5%8D%A7%E9%B8%B3%E9%B8%AF&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红绡帐底卧鸳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金满仓,银满仓,转眼乞丐人皆谤。&br&&br&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br&&br&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br&&br&择膏梁,谁&a href=&/s?wd=%E6%89%BF%E6%9C%9B&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承望&i class=&icon-external&&&/i&&/a&流落在&a href=&/s?wd=%E7%83%9F%E8%8A%B1%E5%B7%B7&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烟花巷&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br&&br&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br&&br&乱烘烘&a href=&/s?wd=%E4%BD%A0%E6%96%B9%E5%94%B1%E7%BD%A2%E6%88%91%E7%99%BB%E5%9C%BA&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方唱罢我登场&i class=&icon-external&&&/i&&/a&,反认他乡是故乡。&br&&br&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金满仓,银满仓,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感谢 &a data-hash=&1c506821fcfb0d8460ef5& href=&/people/1c506821fcfb0d8460ef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務酒者& data-tip=&p$b$1c506821fcfb0d8460ef5&&@務酒者&/a&的批评:&br&&blockquote&反对 &a data-hash=&62ac5d65c62b9d0853657fbd5d2fdf60& href=&/people/62ac5d65c62b9d0853657fbd5d2fdf6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周白之白& data-tip=&p$b$62ac5d65c62b9d0853657fbd5d2fdf60&&@周白之白&/a&把文学批评弄得比玄学还玄。「喜欢」不是万能的,也决不能滥用在文学批评中。要么你有欧阳修严羽王夫之袁枚的本事可以三两字尽得风流,要么就老老实实作分析得结论。抛出个懒人理论跟批判好坏有什么关系?&/blockquote&我不是故意把读诗、读书说这么玄乎的,学识浅陋。“懒人”只是个说法,不是理论,只是推己及人,分享下自己读书的经验。窃以为“三两字尽得风流”,也得是遇到知音才行,袁枚随园诗话里所录时人诗句,也是很多是自抒胸怀,我眼看花,推己及人而已。普通读者对文本做理论分析是有难度且无必要的,偶尔读之,增长趣味,兴趣的基础上,适当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多涉猎一些作品,眼界自然扩大,体会加深一层。读诗有学人之读,也有普通读者之读,后者之“不求甚解”,非无所求,力有不逮,钟情也未必深,愿意读,能有一二分模糊的体会,已经所得匪浅。&br&&br&流传下来的古诗我也只能分喜欢与不喜欢,好、坏我相信是有的,能说好坏不难,说得能够服人不易,懒之外,还有畏惧和学识浅陋的原因在,所以不敢多言。 &a data-hash=&c25c620d5ed716fa5b30c749e36a9ef3& href=&/people/c25c620d5ed716fa5b30c749e36a9e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c25c620d5ed716fa5b30c749e36a9ef3&&@夜小紫&/a&等网友都是大牛,以后会继续学习的,再次感谢 &a data-hash=&1c506821fcfb0d8460ef5& href=&/people/1c506821fcfb0d8460ef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1c506821fcfb0d8460ef5&&@務酒者&/a& 批评指教。 &br&&br&好希望能把学术类的东西写得深入浅出又有趣,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硬伤尽量避免的基础上,又能使人读得下去,其实非常难。大牛行文,聊聊几行,只是冰山一角,根基深厚,才有狮子搏兔之效果。自知愚钝,所以每次都不敢答此类问题。偶尔斗胆,也只止于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如果对读到的知友有些启发,我就很高兴了。&br&&br&——————以下原文————&br&&br&&br&偶然读之,偶然得之。村上春树名满天下,我不喜欢,不读就是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实在读不下去,不读了也罢,也不丢人。东野圭吾之类,推理一路,实在无法察觉其中趣味,只能束之高阁。鲁迅、王小波、博尔赫斯、雨果之类,读去全不费力,居然欲罢不能。&br&&br&如此读法适于懒人,读书如交友,寄希望于纸堆里的一见钟情,我见青山多妩媚,心有戚戚。杜甫思宋玉、梦李白,李白思孟浩然、司马迁,陶渊明爱《山海经》,苏舜钦以《汉书》下酒。摇落不知宋玉悲,萧条异代不同时,恨不能促膝剪烛,雪夜对饮,登高长啸,断送良宵。&br&&br&懒人好读书不求甚解,偶然神交,醉心不已,洒脱愉快令人羡慕,终归有局限的地方。如果在此之外仍有读书的抱负,对某书好奇,又苦于不得其妙,就要下一些功夫,做一些功课。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便读儿歌汇编,也得先识字,要读古书,还得精通古文,想读甲骨金文古碑刻,还得学文字学,学书法书理。同样的道理我若想读妥氏,并且乐在其中,也需要先读些哲学,读些文学史,读点外国的历史。&br&&br&读古诗,是有门槛的,还不低。中国的古诗含蓄蕴藉,高度凝练,题材丰富,流派众多,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之中,使用的意象、典故自不必提,即其中的情感、趣味也有其时代的背景在。诗歌讲究的对仗、平仄、音韵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容易掌握。我学的是文学,读古诗仍不容易。犹记得当年学音韵学,整个人都快崩溃了。&br&&br&好在我是前一种读书人,懒。既然懒,就给自己找很多理由,比如我一直觉得作品完成之后,这作品就与作者无关了,仁者见仁罢了。读古人诗句,发自己感慨,借他人酒杯,浇我之块垒。庞麦郎唱摩擦的初衷是什么我不关心,我从那歌词里,读到忧伤敏感的少年心,纯粹温暖的小清新,这就是所得。宋冬野唱家里没有草原,他说是随便写的没多想,可是,写完之后,那句歌词就不属于他了。&br&&br&最近发的两条微博:&br&&blockquote&王维19岁有句: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及年长,句云: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晚年约60岁时得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少年多情,老来淡泊,唯独中年那段时间,仿佛漫长的冬夜,寒且永,又冷又长。&br&&br&王安石诗: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又有句: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把相逢与离别都写尽了。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没有别的办法。如果是今天,杯盘灯火的间隙,顶多再点上一支烟吧,拿喷灯点,一口猛嘬,然后玩命地咳。没有别的办法。&/blockquote&&br&多难懂的书,多晦涩的诗,多复杂的情感,人心与感慨是通的,七情六欲、雪月风花,所谓天地交感,所谓人同此心。读书是最私人的事情之一了吧,可以精研苦索,可以苦心孤诣,可以不求甚解,其中乐趣,你自己体会就好了。&br&&br&读诗似乎比读一般的书更私人一些,甚至我觉得有点像看毛片:顺其自然,不喜勿入。
感谢 的批评:反对 把文学批评弄得比玄学还玄。「喜欢」不是万能的,也决不能滥用在文学批评中。要么你有欧阳修严羽王夫之袁枚的本事可以三两字尽得风流,要么就老老实实作分析得结论。抛出个懒人理论跟批判好坏有什么关系?我不是故意把读…
来自子话题:
&p&先说结论,是檐廊,也就是屋下台基的部分,就是古代建筑屋下类似地基的部分,也可以是木质结构建筑高出地面那个平台,可以看下面的图里我画的那个……有学建筑的同学欢迎给出专业名词。&/p&&br&&p&李白的《洗脚亭》中:“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以及《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还有王维的《郑果州相过》中“床前磨镜客”均应为此意。&/p&&br&&p&以下内容大部分来自周同科教授的论文《床前明月光”本义与“床”—“牀”通假字说》,有部分他在课程上提过的内容补充。&/p&&br&&p&原文对床的其他含义诸如坐具、卧具、井栏等等有论证其不合理之处,这里忽略不提,如果有需要我再添加。&/p&&br&&p&首先要提出的是,汉字在使用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发音还是字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的是为了简化发生了变化,有的则是发生了讹变,在没有印刷术的古代,传抄书籍出现错误还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古代称为俗字。&/p&&br&&p&比如,李白写诗的唐代,“床”被当作“牀”的俗字《玉篇·广部》:“床,俗牀字。”《慧琳音义》卷四: “牀,有作床,俗字也。”《慧琳音义》卷四十二: “牀,正体床字”到了宋代,则视“床”为“牀”之“或体”。《集韵·阳韵》:“牀,或作床。”&/p&&br&&p&但是所谓的俗字,实际要复杂一些,包括讹变字、异体字、异构字、省变字等等。而“牀”和“床”,字形上相差还是比较大的,不像“歩”可以简化为“步”,而如果“牀”能讹变为“床”,应该有一个广字框里面一个牀的一个字。&/p&&br&&br&&p&而“床”这个字,从“六书”造字法来看,没有chuang这个音符,也不太好理解出床的意思,所以也解释不太通,这个“床”字他为什么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床”。&/p&&br&&p&但牀是比较好理解的,《说文解字·木部》:“牀,安身之坐者,从木爿声。”许慎认为这是一个形声字,实际来说,床原来写作Π(大致这个样子,就是把爿横过来,意会就好= =),是个象形字,后来用来做偏旁,本字便取譬以“木”写作“牀”。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云”一开始写作“云”,后来变为&/p&&p&“雲”,因为本字作为偏旁,原来的字便加上一个可以表征其特性的部分。&/p&&br&&p&回头来看“床”,先说“广”字框,“广”在汉字构造中,只作义符,喻房屋建筑之意,如廊、庑、废之属。《说文解字·卷九·广部》:“广,因广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凡广之属皆从广。”段注: “因厂为屋也。厂各本作广。误。今正。厂者,山石之厓岩。因之为屋,是曰广。”以下内容,不好打字,请各位看官看图……&/p&&br&&img src=&/91daeeab4e7f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2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91daeeab4e7f_r.jpg&&&br&&br&&br&&p&那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就很好理解了,牀,是安身之坐者,那么“床”,就是屋子安身之坐的地方,就是下面的地基部分,笔床也有类似的含义,就是某个物体安放的地方。所以实际上“床”和“牀”是两个字,古人在描写这个地方的时候,非常具有情怀的给它专门安设了一个名字。&/p&&br&&p&但是文字毕竟是个书写工具,有些字用得很少,也就渐渐遗失了。&/p&&br&&p&现在的问题在于,你说他是讹变省声的,证据呢?很可惜,原文里没有提到,当时周老师也并没有说,文字演变的考察一直都是个难题,证据不好找,有些摆在那里你甚至也对不上他原本应该是哪个字。&/p&&br&&p&但是我认为这一番推理论证是成立的,也是比较可信的,重新理解起来,“床前明月光”“绕床弄青梅”是不是更能理解那种意境了呢?“床前明月光”和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所写的其实都是一个地方,“绕床弄青梅”也是孩子们在院子里绕着屋子玩耍,况且“下有五丈床”这一句,其他诸如井栏、坐具、卧具,怎会有五丈长呢?&/p&&br&&p&除此之外,在宋代的《李太白文集》中,还写作“举头望山月”,站在屋子的檐廊上,一抬头,看见远方的群山和山中升起的月亮,也比屋子中更容易理解。&/p&&br&&p&还有一个证据就是,韩文日文中,床都是有类似“建筑台基”的意思的。&/p&&br&&p&姑且就把它理解做屋子的床吧,不也挺可爱的吗。&/p&&p&参考文献:周同科. “床前明月光”本义与“床”—“牀”通假字说[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25.&/p&
先说结论,是檐廊,也就是屋下台基的部分,就是古代建筑屋下类似地基的部分,也可以是木质结构建筑高出地面那个平台,可以看下面的图里我画的那个……有学建筑的同学欢迎给出专业名词。李白的《洗脚亭》中:“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以及《长干行》中“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四为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四为句”
.&br&聂绀弩&br&&br&聂绀弩堪称建国后用旧体写新诗的第一人,生平传奇,为人狷介、强力推荐《北荒草》,描写文革期间他下放到黑龙江劳动的生活,用旧体,写新句,事事可入诗,有人评价他是「以杂文入诗」,写别人之不敢写,言别人之不敢言,可谓「文革诗史」。&br&&br&聂绀弩身世十分传奇,他进过黄埔军校,当过国民党军官,参加过左翼作家联盟,结识过鲁迅、萧红,入过党,参加过新四军,当过大学教授,主笔过文汇报,而后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担任古典部主编,还参加过文字改革文员会。军官、教授、记者、作家、编辑,这么多身份集于一身,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br&&br&1958 年被划为右派,期间经受了太多的磨难,直到二十多年后的 1979 年才获得平反,期间发配过北大荒,后又被判无期徒刑入狱。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反而是他最大的创作源泉,多年后,聂绀弩的诗集《北荒草》面世,收录的俱都是他描写当年北大荒劳动的诗作。&br&&br&整部《北荒草》,我的评价是,用规整的格律承载鲜活的语言,用幽默的态度传递凝厚的情怀。&br&&br&单看《北荒草》的目录,会发现他描写的都是普通的生活:《除草》《挑水》《放牛》《推磨》,但是就是这些普通的劳动,经过他的妙笔描写,就充满了一番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之外,他又会突然有那么几句一针见血的诗句,力透纸背,直指人心。他的诗往往落点很小,但是其中包含着博大的情怀,词句俏皮幽默,背后却饱含对一个时代的深思。&br&&br&写放牛:&blockquote&千里青青百草齐,牛倌草上替牛饥;&br&&b&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b&&br&大野人稀空草媚,边山客老幸牛骑;&br&无书挂角眠茵好,又恐奔牛奋马蹄。&/blockquote&写除草:&br&&blockquote&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br&&b&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b&&br&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除杂草已三遭;&br&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blockquote&写伐木:&br&&blockquote&终日执柯以伐柯,红松黑桧黄菠萝;&br&&b&高材见汝胆齐落,矮树逢人互摩挲;&/b&&br&草木深山谁赏美,中土栋梁岂嫌多;&br&投柯四顾深山雪,今夜家中烤火么?&/blockquote&细品这些诗句,真的仅仅写的是劳动么?分明有着对当时世事的思考与感悟,真的仅仅描写的是牛、苗、树么,其实都写的是人。&br&&br&还有的诗作不用譬喻,直抒胸臆,有时真实得可怕,让人不忍卒读。&br&&br&送给监狱中与他铐在一起的室友的诗:&br&&blockquote&牛鬼蛇神第几车,屡同回首望京华;&br&曾经沧海难为泪,便到长城岂是家?&br&上有公道天知否,下无人溺死灰耶?&br&相依相铐相狼狈,掣肘偕行一笑哈。&/blockquote&另有佳句如「哀莫大于心不死,无多幻想要全删」、「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都是力透纸背的诗作。&br&&br&另外,聂老对于古典文学特别是小说颇有研究,曾写过一组诗咏旧小说中的人物,写林冲有句曰&b&「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b&,写鲁智深有句曰「独撑一仗巡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真乃绝妙好句也。&br&&br&八十岁时,聂老曾写诗回顾自己的一生:&br&子曰学而时习之,至今七十几年痴;&br&南洋群岛波翻笔,北大荒原雪压诗;&br&犹是太公垂钓日,早非亚子献章时;&br&平生自省无他短,短在庸凡老始知。&br&&br&「南洋群岛」是指 1922 年,聂老曾在新加坡当地报纸上发表评论拥护孙中山先生,「北大荒原」指的就是在北大荒改造的那段事情。虽然聂老说自己「短在庸凡」,但是在我看来,他既不「庸」,也不「凡」,他用他的诗作,记录下一个时代的悲哀,也用自己的真诚,保留下一个时代的良心。&br&&br&想了解更多诗作,推荐这套《&a href=&/subject/41467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i class=&icon-external&&&/i&&/a&》&br&.
.聂绀弩聂绀弩堪称建国后用旧体写新诗的第一人,生平传奇,为人狷介、强力推荐《北荒草》,描写文革期间他下放到黑龙江劳动的生活,用旧体,写新句,事事可入诗,有人评价他是「以杂文入诗」,写别人之不敢写,言别人之不敢言,可谓「文革诗史」。聂绀弩身…
苏轼的《江城子》:&br&&br&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br&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br&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br&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br&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br&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来自子话题:
酒醉饭饱午睡足,混日子从朝到暮。王老爷也学个包龙图,打坐在知乎。眼瞅着,哥几个轮番把槽吐,甚么缘故?且听我唱几出:&br&第一出,他是个柳屯田,奉旨填词花无数。也不为东篱把酒醉茅庐,也不为凌烟阁上功名簿。只为个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把一身都付了群芳谱,卷上珠帘总不如。却原来诗是个破障幕,把逼都装了栏杆拍遍,幕底下藏着三个字儿:约跑步。&br&第二出,她是个林黛玉,风流情种遭人妒。她要问哪一句诗儿最悲苦,她要问哪一句词儿感动奴,哪一个有故事,哪一个又有事故,众里寻他都不见,据说是不会用百度。却原来春色满园关她不住,好端端一片诗词场,变做了作文的,素材库。&br&第三出,他是个李谪仙,倚马才高轻万户。看破了谢宣城五言诗句,偏不屑韩荆州一封尺牍。哪管他音韵有何凭,格律是甚物,我只管全凭自领悟,放他个青崖白鹿。却原来好古非好古,大度非大度,平上去入入尼梅,吃不了,那个苦。&br&我这里苦口婆心把他助,“你要多思考,你要把书读”。他说刘项原来不读书!尼玛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付!直整得刘伶也是醉了,阮籍哭。只这个傻逼劲儿,够你喝一壶。罢了罢了,你玩你的诗词歌赋,我卖我的木耳香菇。无缘时做他个过路客,有情了还一个好主顾。不共时人语,自有我逍遥处。顺口溜唱完整三出,你得服。&br&&br&以上。谢 &a data-hash=&007fd3a7ddeaadceeec90& href=&/people/007fd3a7ddeaadceeec9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07fd3a7ddeaadceeec90&&@贺金缕&/a&邀。
酒醉饭饱午睡足,混日子从朝到暮。王老爷也学个包龙图,打坐在知乎。眼瞅着,哥几个轮番把槽吐,甚么缘故?且听我唱几出:第一出,他是个柳屯田,奉旨填词花无数。也不为东篱把酒醉茅庐,也不为凌烟阁上功名簿。只为个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把一身都付了…
来自子话题:
【已更新。未完成,待續】&br&出於禮貌,再次謝謝邀請~~&br&&br&事先說好了,在知乎回答問題並無須嚴格到如寫論文一樣,但也是需要有理有據的。本人不認可純推測的結論,也無法對“分類的原因和歸納文學流派一樣就是省事,便於研究”這樣的nonsense視而不見。&br&&img src=&/a6a9be58ac530c8a7334e4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5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
(圖一,上世紀80年代詞學研究體系)&br&&img src=&/bb9c18fc752c3779cf85fdc49bcae481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5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
(圖二,當今詞學研究體系)&br&【P.S.圖一、圖二均摘引自黃霖先生《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詞學卷》】&br&&br&&b&做學問從來就不可能圖省事,圖省事就不做學問了。&/b&&br&&br&請看這兩張圖,僅僅過了30年,詞學研究的變化已然不少,而且也必然是向著越發精細、越發開闊的層面去開拓的。如果只扣住豪放、婉約兩頂帽子,blabla了幾百年還不變,那研究起來才複雜呢,因為很多風味都是這倆詞無以囊括的,這樣下去詞學研究恐怕就停滯不前了。&br&&br&在自己只懂得片鱗半爪的領域裡,還是保持應有的尊重比較好。話可以說,但請思而后言。&br&&br&╮(╯▽╰)╭~我就是較真唄~╮(╯▽╰)╭&br&&br&&b&—————————————————
—————————————————————&/b&&br&詞分豪放、婉約兩派,由此引發的爭論已經持續數百年了。&br&&br&&b&其實,詞分豪放婉約,起初並非言派別,而是論詞體。&/b&&br&見於明萬曆張綖《詩馀圖譜》:&br&&blockquote&&b&詞體&/b&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約詞體以婉約為正……&/blockquote&當然,即便是以詞體論,張綖持論也不免偏頗了。&br&【補充】:昨晚與好友討論這個問題,他問“詞體”是什麼?&br&盡然“詞體”在現代新詞學的內涵被擴充了,至少在張綖的語境中,“詞體”指的是詞之正變,“婉約”為“正體”,“豪放”則為“變體”,怎麼說也未上升到“流派”。&br&&br&&b&流派是有嚴格界定的。&/b&流派的形成分為自發與自覺。&b&“自發”&/b&,則&b&無&/b&共同綱領、組織、名稱、關係密切的固定成員,也沒有標榜和鼓吹行為,所有的只是在同一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中,於不自覺意識狀態下所形成的一種相近或類似的創作傾向、創作風格,&b&由後人發現、界定和命名&/b&。&b&“&/b&&b&自覺”&/b&,則&b&有&/b&共同綱領、組織、名稱、關係密切的固定成員,且多&b&自我標榜&/b&,互相鼓吹。&br&&br&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張綖在世時,沒讀過白石詞、夢窗詞(此涉版本學問題。乃時《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原本散佚,皆藏於世)等諸多詞集,這是論者無可奈何的客觀條件。&br&&br&&br&後來,王士禛在《花草蒙拾》裡將張綖的話&b&改&/b&了:&br&&blockquote&張南湖論&b&詞派&/b&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blockquote&王士禛,何許人也?清初詩壇領袖,創“神韻說”,與浙西派領袖朱彝尊齊名。&br&因漁洋身居高位,作詩詞,撰文論,執詩壇牛耳將近半個世紀,其影響力極廣,豪放、婉約二派之名遂正式用於詞學研究當中,且地位漸變得根深蒂固。&br&&br&儘管豪放派、婉約派的名頭已經風行詞壇,清代還是有一些詞論家發現到這種二分法的不足。沈祥龍《論詞隨筆》:“詞有婉約、豪放,二者不可偏廢,在施之各當耳。房中之奏,出以豪放,則情致少纏綿;塞下之曲,行以婉約,則氣象何能恢拓。”&br&&br&清代以降,析體論派,蔚然成風。&br&&br&且看顧咸三倡“三派說”:“宋名家詞最盛,體非一格。蘇、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嫵媚風流,判然分途,各極其妙。而姜白石、 张叔夏輩以冲淡秀洁潔,得詞之中正。”蔡小石《拜石山房詞鈔序》亦分三派:“詞盛于宋,自姜、張以格勝,蘇、辛以氣勝,秦、柳以情勝,而其派乃分。” 周濟在《宋四家詞選序論》裡列明四派:“清真,集大成者也。稼軒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碧山饜心切理,言近指遠,聲容調度,一一可循。夢窗奇思壯采,騰天潛淵,返南宋之清泚,為北宋之秾摯。是為四家,領袖一代。”&br&&br&&br&&b&**為何詞分豪放、婉約不科學?**&/b&&br&&b&一,以內容論,豪放派、婉約派并無明確界限。&/b&&br&昨晚與好友談論辛詞風格,我問他稼軒是不是勃鬱悲壯之詞多。他說不是,又停頓半晌,言:“你那個悲壯,如果是指語言風格,我想是的。”然後我就傻了,問:“就是指語言風格啊,要不然還能指什麼?”答曰:“內容。”我繼續說道:“比如同樣是懷人,有的詩人的風格就流於軟媚,而有的詩人卻能寫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的清曠。比如同樣是閒居,有的免不得寫得粗野直白,而有的詩人卻能寫出‘嬌兒學作人間字,鬱罍神荼寫未真’。其實內容都是一樣的,不同的還是語言風格啊。”簡言之,題材內容,無論豪放婉約皆可用。若然讀者覺得一首詞瀰漫著悲壯色彩,那麼必然是此詞的語言所構造出的意境是悲壯的。(這個遲早要修改的,先委屈一下= =)&br&&br&&br&&b&二,豪放、婉約之外,尚有其他的風格。&/b&&br&老師教書往往將易安、柳永劃入婉約派,東坡、稼軒劃入豪放派。然,柳永詞與正統的婉約派頗有差別,且看他的名作《雨霖鈴》、《八聲甘州》、《夜半樂》,難道真的能簡單以“豪放”或“婉約”目之?“柳詞曲折委婉,而中具渾淪之氣。雖多俚語,而高處足冠群流”(宋翔鳳語)。而東坡,被世人稱為“坡仙”不是毫無道理的,他在大部分詩詞中所表現出的達觀與超逸,令他的作品風格帶有某種清雋疏放的況味,而這種feel,顯然有別于稼軒詞的勃鬱雄放。這就從另一方面否定了詞派二分法的科學性。&br&&br&&br&&b&三,從詞義來看,詞分豪放、婉約未免顯得單薄。&/b&&br&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光是一“放”字,就能衍伸出“豪放”、“狂放”、“疏放”、“閒放”、“粗放”、“頹放”等具有不小差異的詩歌風格;一“狂”字,也有“疏狂”、“清狂”、“粗狂”之分;還有“婉”,不同作品中也能品出“深婉”、“清婉”、“柔婉”、“哀婉”等不同的釋義。然如今論詞,竟以“豪放”蓋一切豪與放,以“婉約”攬全部婉和約,合理乎?&br&&br&&br&&b&四,從接受美學範疇觀之,二分法也是不可靠的。&/b&&br&同一首詞,會因為讀者的不同(學識、經歷、心情、視野,etc.),而有不同的解讀與閱讀感受。比如一首詞A視之為豪放,B可視之為婉約。若此,也就難以論定豪放、婉約之所以然。&br&&br&&br&實際上,在&b&20世紀上半葉&/b&,已經有詞學家對詞派之二分提出了有力反駁。&br&&br&龍榆生先生在《兩宋詞風轉變論》中闡明,&br&&blockquote&兩宋詞風轉變之由,各有其時代與環境關係,南北宋亦自因時因地,而異其作風。必執南北二期,強為畫界,或以豪放婉約,判作兩支,皆“囫圇吞棗”之談,不足與言詞學進展之程序。&/blockquote&&br&夏承燾先生在《姜夔的詞風》中別樹一家之言:&br&&blockquote&白石在婉約和豪放兩派之外,另樹“清剛”一幟,以江西詩瘦硬之筆,救溫庭筠、韋莊、周邦彥一派的軟媚;又以晚唐詩綿邈風神救蘇辛派粗獷的流弊……&/blockquote&儘管前賢又指出了第三種風格“清剛”,然而,筆者依然覺得光是“豪放”、“婉約”、“清剛”無以總覽所有的詞。沉鬱頓挫呢?瘦勁枯薧呢?閒適疏淡呢?這些風格又應該如何歸類?另外,除了筆者方才列出的耆卿、東坡,前賢所指出的白石,私以為還有像吳文英(夢窗)、蔣捷(竹山)等詩人也是不能強歸入豪放派或婉約派的。&br&&br&&br&從上世紀直至今天,已經有很多學者以不同的目光治詞史,皆迥別於二分法。今筆者試引黃霖先生《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語,以觀一隅:&br&&blockquote&1926年胡雲翼在其《宋詞研究》中就反對劃派,明言“宋詞無流派”,並指出以“婉約”與“豪放”、“平民”與“貴族”、“白話”與“古典”來劃派是不合適的。……鄭賓于首先明言以“豪放派”與“婉約派”來劃分宋代詞人。……但他之所以有別於胡雲翼《宋詞研究》中只提“豪放類”、“婉約類”,徑以“派”分,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由於“自來的批評家們”“惟獨看重‘婉約’一派”,“鄙視那辨詞調的作者”,“因為要糾正他們的錯誤,彌補他們的過失,所以特別重視蘇辛敘述豪放一派的詞格,大非‘婉約’可比矣”。……實出於糾偏以反對傳統的觀念。……吳烈《中國韻文演變史》中也曾以“婉約詞派”、“豪放詞派”與“典雅詞派”來撰述宋代詞史,只不過是對鄭氏“二分法”的略微修正。與鄭氏稍有不同,1933年劉麟生於其《中國詩詞概論》中將宋詞分為“婉約派”、“豪放派”、“閒適派”三者,並列表將宋代詞人分歸各派之下。屬閒適派者,為晁補之、朱敦儒、陸遊;屬豪放派者,蘇軾、辛棄疾、劉過、劉克莊。婉約派下,他又分八派:渾厚,張先、歐陽修、晏殊、晏幾道;秀媚,秦觀、周邦彥;俚俗,柳永;秾麗,賀鑄、史達祖;哀艷,李清照、朱淑真;清空,姜夔、張炎、高觀國、王沂孫;生硬,吳文英、周密;纖巧,蔣捷。……後來張長弓《中國文學史新編》(1935年)第十章“兩宋的詞”始沿用這種“三派”說。&br&&br&相對於當時流行的“婉約與豪放”二派分法,有些“現代派”採取了另一種“分派”方法。趙景深《中國文學史新編》(1936年)採用了“蘇派詞”、“周派詞”、“辛派詞”、“姜派詞”等名稱,以大詞人來劃派;劉大傑所著《中國文學史》(1939年)則使用了“格律詞派”與“古典詞派”這樣的名稱。這些分派法對人們認識詞史也有相當強的影響力。薛礪若《宋詞通論》在分派問題上是放得最開的。他先劃晏殊、晏幾道、歐陽修、張先為“‘北宋初期’四大開祖”,接著劃出“淺斟低唱的柳三變”、“橫放傑出的蘇軾”、“集婉約大成的秦觀”、“艷冶派的賀鑄”、“瀟灑派的毛滂”為五大詞派。於南宋則有“憤世的詩人”、“風雅派(或古典派)的三大導師”、“辛派詞人”、“南宋末期三大作品”、“長時的詩人”等。他所劃的這些派別歲多出自個人見解,但均是考察詞史的狀態而來。如對“瀟灑派”的劃分:北宋詞人毛滂本是二流詞人,薛氏卻為之張目,以為“如謝逸、蘇庠、僧仲殊、陳與義、朱敦儒、范成大、楊萬里等人,其詞風之瀟灑清曠,不沾世態,毛氏實有以開其先河。他們既不作豪放之語,又不為冶蕩之聲,確能另成一個系統,而以清逸放達入勝”。&/blockquote&&br&以上,筆者從文學角度稍微說了一下豪放派、婉約派分法的謬誤,然畢竟下班時間匆匆寫就,多有疏漏,誠請朋友們指正。(其實自發表起我已發現不少紕漏,也只能趁閒暇改之了,每天有讀書任務,精力實在有限- -b)&br&&br&至於如今為何中學語文教學中還如此分類,這個涉及到國內教育方面的問題,不是我所能回答的。&br&&br&縱然對中國教育懷有千言萬語,實不宜於此陳辭。僅就本問題簡單說兩點:&br&&br&1,同意楚雲飛的意見,既然這樣分是錯誤的,那麼寧可淡化它甚至不考。簡單粗暴的填鴨式教育,錯誤觀念的持續灌輸,難道不是對孩子智商的一種菲薄與碾軋么?&br&&br&2,據聞,如今的初中語文教科書依然錄入《陋室銘》一文,並且,其作者名寫的依舊是劉禹錫。然學界在90年代,已經有學者證《陋室銘》非劉禹錫所作,而是比劉禹錫早生50年的崔沔。距今幾近廿載。&br&&br&內地語文教學之落後,亦可見一斑。&br&&br&&br&&br&&b&寫作此文的過程,曾與小賀商榷細節處。&/b&&br&&b&關於大陸高中教育的某些詳情,又幸得方正毅兄告知。&/b&&br&&b&以及好友Sophia為我這樣的小事而去詢問了她的初中老師。&/b&&br&&b&還有沈君百忙中為我提供論文資料。&br&於此一併致謝。( ? ▽ ` )?&/b&&br&&br&&br&&b&本文參考書目:&/b&&br&《唐宋詞通論》,吳熊和,上海古籍出版社&br&《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br&《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詞學卷》,黃霖,東方出版中心
【已更新。未完成,待續】出於禮貌,再次謝謝邀請~~事先說好了,在知乎回答問題並無須嚴格到如寫論文一樣,但也是需要有理有據的。本人不認可純推測的結論,也無法對“分類的原因和歸納文學流派一樣就是省事,便於研究”這樣的nonsense視而不見。 (圖一,…
果然高手在民间,可惜不全,老夫不揣鄙陋,试补全之。&br&&br&马勒戈壁即景&br&潮头捉月尾生鲸,心冷十年深井冰,&br&野间新草泥马踏,荷塘初碧池蛙鸣&br&一笑梅菊花蚕细,几回风雅蠛蝶轻。&br&忆昔相逢吟稻燕,达非机遇路非平。
果然高手在民间,可惜不全,老夫不揣鄙陋,试补全之。马勒戈壁即景潮头捉月尾生鲸,心冷十年深井冰,野间新草泥马踏,荷塘初碧池蛙鸣一笑梅菊花蚕细,几回风雅蠛蝶轻。忆昔相逢吟稻燕,达非机遇路非平。
诗,是滋养。&br&&br&前几日和朋友们聊背书的问题,我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心得。即:所有的阅读、背诵,对于一个写作者从来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领略文气。&br&&br&文气者,文字的气质面貌。我们常常说,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写文章自然而然会带上这书的节奏和气息来。我读大江健三郎的时候,就写出了一篇审美接近的小说,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体验。&br&&br&而大部分人,是无法轻易捕捉到文章气质的精髓的。即,很可能你读了几遍,已然无法把握作者何以写出这样的文字,写不出气质感觉类似的东西。然而模仿还只是第一步,在模仿之上构建出的,才是你个人的文字气质。&br&&br&所以,背诵看似很难,其实是对普通人提供的捷径。通过背诵,可以强行把文字刻在记忆之中,虽然领略得慢,但之后随着思考的深入、经历的丰富,自然会多有体味了。&br&&br&而诗,是所有文学中最纯粹的。&br&&br&诗的语言足够凝练,诗的气质足够优美,诗所传达的情感跨越千年依然可以感动人。&br&&br&所以,背诵诗,默存于心,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滋养。当你领略了诗之文气,你的言行、文章都会自然而然带上诗的底蕴。我自己拿自己学诗前后的文章比,差别真的很大。&br&&br&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如此。&br&&br&以上。
诗,是滋养。前几日和朋友们聊背书的问题,我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心得。即:所有的阅读、背诵,对于一个写作者从来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领略文气。文气者,文字的气质面貌。我们常常说,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写文章自然而然会带上这书的节奏和气息来。我读大江…
来自子话题: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a href=&/s?q=%E7%AC%91%E5%A4%A9%E5%9C%B0%E8%99%9A%E5%A6%84&ie=utf-8&src=wenda_lin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笑天地虚妄&i class=&icon-external&&&/i&&/a&,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抚尔秀颈, 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a href=&/s?q=%E6%8C%BD%E5%AD%90%E4%B8%80%E4%B8%96%E6%83%85%E6%80%9D&ie=utf-8&src=wenda_lin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挽子一世情思&i class=&icon-external&&&/i&&/a&;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a href=&/s?q=%E4%BB%A5%E7%88%B6%E4%B9%8B%E5%90%8D&ie=utf-8&src=wenda_lin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以父之名&i class=&icon-external&&&/i&&/a&,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来自子话题:
英文唱唐诗?&br&&br&唐诗,即唐代诗人写的诗,到了宋,人们写的就是宋诗,到了清,就是清诗。请问霍尊这几个是唐人写的么?百度告诉我:&br&&br&霍尊表示,早在参加央视“光荣绽放”演唱会的时候就与作者陈添相识,一见如故的两人,在音乐上也都非常投契,陈添也与霍尊谈起自己创作的这首歌曲,霍尊也
是他觉得最适合演绎这种风格的歌手,于是两人很顺利的完成了这首作品,并成为了央视音乐频道《一次旅行一首歌》中探访古城西安的主题曲。&br&&br&陈添这个唐代诗人,定然是穿越来的。穿越来的唐代文人写了哈:&br&&br&&b&There was a country far off the sea&br&海外存远国&br&On the land of the east&br&云遥有东土&br&I heard it when I was young&br&童稚闻其名&br&Mum said it’s Called Tang&br&母告吾谓唐&/b&&br&&br&&br&嗯嗯,原来唐代就有这样「伟大」的诗人,敢于突破格律的束缚,连韵都抛弃了。写得可谓是平易近人,上到八十老太,下到垂髫稚子,都能懂,可谓是元白宗风啊。说不定穿越过来的年代早,元白都步其后尘。&br&&br&创世纪以来,一人而已。&br&&br&妥得不行。&br&&br&又看几首。&br&&b&&br&
They said there was a man called Li&br&僧言有李氏&br&He’s famous in the dynasty&br&名重王朝倾&br&He doo poetry with poets in restaurants&br&斗诗青楼内&br&Left calligraphy on the ground&br&酒醉吐腹经&br&&/b&&br&&br&名重王朝倾,酒醉吐腹经,这样的句式结构真是吓得我屁滚尿流,所谓盘空硬语,空际转身是也,后生小子多不能知,叹叹。&br&&br&……&br&&br&来看看,百度百科的鉴赏:&br&&b&&br&《唐诗》在风格上延续了霍尊一直以来的古风韵味,还融入了出人意料的创意,那就是用英文的歌词来诠释中国风的旋律,中西元素的碰撞,让听众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感觉是惊艳,霍尊也特别喜欢歌曲中体现出来的东方有一个“神秘而伟大”国度的意境,宛如梦回大唐。&/b&&br&&br&这样伟大的诗人——&br&&br&诗词类贴吧里没有一万也得五千吧。&br&&br&&br&PS,当然,这个汉语翻译是他本人搞出来的还是粉丝搞出来的,我没有搜到。这点不严谨我在这里向追求严谨的朋友们抱个歉。然而,霍尊的艺术之路,于我是很不看好的,虽然居上位者、受众群体都叫好,但是无疑是用一种劣质的文化赚取名利。
英文唱唐诗?唐诗,即唐代诗人写的诗,到了宋,人们写的就是宋诗,到了清,就是清诗。请问霍尊这几个是唐人写的么?百度告诉我:霍尊表示,早在参加央视“光荣绽放”演唱会的时候就与作者陈添相识,一见如故的两人,在音乐上也都非常投契,陈添也与霍尊谈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卸腰&br&&br&睡前用手机怒答一下。&br&&br&当代作曲家完全有能力写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其他重要的古典作曲家风格的作品 事实上 音乐学院很多课程都是以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开开设的 更有各种composition seminar就是教你怎么去模仿他们的风格进行写作 要写出著名古典作曲家风格的作品 对于当代作曲家还真不是难事 但是 有意义么?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音乐观和音乐审美习惯 题主您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现代音乐就说现代音乐不好或者没有古代音乐好 我还是要强调我的那个观点 作为一个从审美角度出发的普通听众 对音乐作品 只说喜不喜欢 不要说好不好 而且就拿题主提到的那些作曲家来说 他们也是处在不同的时代啊 题主现在回溯历史 觉得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都属于好听的古典音乐范畴 但是 其实他们三人都处在不同的音乐风格时期啊 他们在他们的时期也是被当作现代音乐家看待的啊 巴赫当时的有些宗教音乐作品 被认为是太不符合规矩太复杂太不符合听觉习惯的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开头从附属和弦进入 在当时被认为是难听至极 被评论家骂得要死 他的一些晚期作品 比某些近现代作曲家的音乐还要不协和 这些作曲家 在他们各自的时代 很多人干的也是当代作曲家的事 那就是突破常规 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不接受这种突破的听众 每个时代都有人觉得当代作曲家写出的东西没有前辈的东西好听 但是 一个时代的音乐语言 是由作曲家来确立的 不是由听众来决定的 听众对新音响的接受 永远滞后于创作者 就像当初听众觉得贝多芬难听 但后世将他奉为乐圣一样 现在被认为是难听的当代音乐 今后也肯定回被纳入正常的听觉接受范畴内 当代的一些作曲家 今后也肯定会被后世作曲家奉为圭臬&br&&br&每一个时代 都有每一个时代自己的声音 你接受也好 不接受也好 它都会出现 每一个时代的创作技法和观念 都是在继承之前作曲家和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每一个时代的新声音 都是有意义的 你可以不喜欢 但你不能说它不好
卸腰睡前用手机怒答一下。当代作曲家完全有能力写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其他重要的古典作曲家风格的作品 事实上 音乐学院很多课程都是以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开开设的 更有各种composition seminar就是教你怎么去模仿他们的风格进行写作 要写出著名古典作曲…
经 &a data-hash=&eced32caccc06aaa7cffff& href=&/people/eced32caccc06aaa7cfff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ced32caccc06aaa7cffff&&@吴天微&/a& 提醒,已经备注出写给已故去的人的句子,O(∩_∩)O谢谢。若有遗漏还望告知。&br&(下划线为备注)&br&==========================================================================&br&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br&&br&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br&&br&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br&&br&&u&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u&&br&&br&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r&&br&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br&&br&寂寞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 &br&&br&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br&&br&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br&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br&&br&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br&&br&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r&&br&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br&&br&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br&&br&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r&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br&&br&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 &br&&br&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br&&br&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入骨。&br&&br&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br&&br&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br&&br&&u&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u&&br&&br&沅有芷兮澧有兰&br&&br&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br&&br&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br&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br&&br&平生不惹相思 ,此番却害相思。&br&&br&&u&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u&&br&&br&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br&&br&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br&&br&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br&&br&&u&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u&&br&&br&平生不知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br&-------------------------------------------------------------------------------&br&(以上部分摘自我记忆部分摘自网络)&br&&br&——————————我是好奇的分割线——————————&br&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答案好像突然火了起来,前两天还只有个位数的赞啊......
提醒,已经备注出写给已故去的人的句子,O(∩_∩)O谢谢。若有遗漏还望告知。(下划线为备注)==========================================================================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
【民国结婚证书上的一段话】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民国结婚证书上的一段话】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盗艳窃香 的文章

 

随机推荐